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公平性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公平性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交通发展公平有了更加清晰的评判规则,要满足主要发展村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的机会均等的交通服务条件和出行机会,但是目前这方面还有欠缺,这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公平的突出性问题。

一、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平衡性的影响

自上世纪其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实行先富带后富的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建设速度和质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和可喜的发展结果,但是在取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社会综合水平的非均衡性。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造成了其他领域诸如交通运输业的马太效应,我国西部目前的交通运输发展综合水平还不到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百分之五十,不足东部地区的百分之二十,在各种交通设施当中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密度不到全国水平的百分之三十,不到东部地区的百分之十,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的六到七倍,而上述发达地区的农村交通事业的和西部和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事业的人均收入相差也在十倍到二十倍之间。长期的不均衡投入和交通运输网络的不同步建设使得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从我国的整体交通发展水平来说,我国东部交通运输网络已经进入了基本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阶段,部分指标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中部地区的交通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属于随后能够跟进到东部的水平,而我国的西部和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则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西部和西南等交通运输发展凌云存在着一差两低三不足的尴尬发展局面,一差具体指这些经济欠发达的交通同行条件比较差,两低指的是这些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水平和通畅程度较低,三不足指的是我国交通条件落后地区较经济发达地区多层次的交通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如在部分偏远山区居民子女的上学、就医和工作基本出行问题也经常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而无法得到满足。

二、交通运输对城乡发展平衡性的影响

我国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贯穿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始终,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具体表现为城乡的二元发展结构,是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以户籍为基础的基本制度通过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城乡之间难以跨域的鸿沟。在这种经济体系及其他方面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中,城乡两个市场上的资源匹配完全不相符合,资源没能实现充分的流动。这种巨大的发展差距在交通运输领域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领域供需不平衡等几个方面。截止到2004年年底,我国村镇一级的公路总里程仅不到三百公里,而在农村等级公路中四级公路比例偏大,这是由于农村交通网络建设水平较低所影响的。在我国的西部和西南大部分地区平均交通通达率平均不到百分之四十五。据2007年的最新交通信息数据显示,我国仍有将近5万个村镇一级的地级地区没有建成现代意义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如此,因为我国农村公路整体建设的标准比较低,特别是各个村镇之间的道路通常是以原有的路基进行稍加修正之后建成的,使用状况不佳,严重不堪重负,不能够做到长时间的使用,再加上交通运输网络本身的养护不到位,再加上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差使得很多原有的道路破坏十分严重,这就难以方便村镇一级居民的出行外出安全。

农村交通网络发展严重滞后城市的一个方面体现在交通运输网络的等级比较低、交通设施发展不完善和道路修缮不及时,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我国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这就导致了农村的交通网络建设直接落后于城市发达和多层次的交通运输网络。虽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已经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交通运输网络,但是仍然缺乏各种地面交通如公交忘了、轨道交通以及长途客运线路等综合通连接枢纽,没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多层次的交通服务体系。到2004年年底,我国地级以上的村镇城市共拥有公共类运营车辆30万辆,平均每万人拥有7.6辆,而在我国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当中平均每万人公交类车型拥有量超过15辆,部分发达地区甚至超过了100辆。农村和城市之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我国通往村镇一级的客运班次较少而且通行密度小,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农村的客运类车辆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大量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非法载客车辆充斥在市场当中,严重威胁了农村居民的外出出行安全。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网络的辅助和服务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已有的交通服务设施损失十分严重,这就导致了交通设施的损害程度很高,埋下了交通运输的潜在安全隐患。村镇一级政府不重视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这就导致了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长期不足,从建设源头上就遏制了当地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因此国家和当地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以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关系到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安全,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现代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交通运输网络也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实现了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全国范围内市场的有效宏观调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网络也会不断地完善,与此同时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今后如何在交通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交通网络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总需要实现总体资源上的运输经济效益合理提高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只有在今后的交通网络建设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探索才能总结出更多的方法以实现良好的交通网络运营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惠园,主编.交通运输经济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050-0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支撑载体和重要标志,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环节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运输途径。作为最基本、最广泛的交通运输形式,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引导生产力布局、沟通城乡、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发挥着支撑性基础作用,为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提供了基础条件;区域经济是由空间资源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合体,是一定地区范围内产生的资源配置活动和全部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运输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一、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交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交通若满足不了经济发展需要,则会制约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安全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能拉近工业中心与经济圈之间的距离,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便捷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便于科学文化传播和人才交流,促进生产资料合理分配,拓宽人们视野,促进人们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公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需要由安全、高效和完备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才会长期发展。高效完备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还能改变区域的地理位置的优劣,促进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公路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会导致交通运输发生变化,而交通运输发生变化,必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交通运输的扩大与增强,将提高社会产值,促进国有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与质量安全提升,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

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是指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方面与经济发展各方面之间相互协调统一、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应选择适应性发展战略,确保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间的相互适应。

1.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增长速度与道路运输需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相适应;路网结构、规模和服务水平,应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保证公路交通运输发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供需平衡。应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促进经济发育进化的措施。

3.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应与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相适应。通过实施多式联运,使路网建设和区域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与配合。

4.公路网规划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合理布局,保证区域公路网建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如区域公路网建设与区域资源分布、人口分布、城镇分布和大型厂矿分布等相适应。

三、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通过投资乘数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投资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可推动区域内公路运输行业与相关联行业的发展。

2.完成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其直接经济效应为减少公路交通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和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3.完成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其间接经济效应为合理布局区域经济空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关联性。

4.加强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经济运行环境。公路交通运输可改善投资环境,转变人们的思维理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5.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利于拉动区域经济投资。客运、货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要素,要想富先修路,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提高城市的外在形象。公路的形象与城市的外在形象息息相关,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密切,完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能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外在形象,能提升城市软实力,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经济发展需要资本,要实现资本聚集,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交通运输网,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从而对沿线地区的投资环境产生影响,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民间资本、外资和国有资本等融资体系将发挥明显作用,促进知识性密集型产业发展。

3.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密不可分,不同地区的经济能力存在差异,主要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有关,便捷的交通条件能使城市成为有机的整体,形成经济规模效应。若城市的经济圈经济发达,则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很高,且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也会得到完善。

4.促进城市开发建设。公路交通运输是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基础,通过完善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有助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受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和地理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5.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能节约运输时间,缩短运输距离,促进科技进步和区域产业升级优化,能将有效的资源流向高附加值的区域,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能促进城市经济圈内外的辐射度,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促进技术创新。完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能提高城市外部技术的整合能力,可使城市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城市对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加强城市经济圈内的经济联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创办现代化科技企业,建设一批正规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大型企业,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7.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农村链接的重要工具,公路运输的发展可以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道路的不断扩修,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公路交通是非常重要的经济纽带。我国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实现了村村通、路路通,推进了城乡客运出行服务均等化,形成了城际、城市、城乡和镇村公交客运网络,为加快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提供了公共交通保障和支撑,公路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8.带动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当地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如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可带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我国城乡道路建设的发展,还可推助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五、以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1.依托公路交通运输,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围绕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对区域经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加快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公路交通运输快速通道的作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性是多样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只有合理处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与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分不开,只有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交通经济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从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角度看,由于交通运输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发挥交通行业公共服务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其经营效益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效益,因此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协调因素。从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因素看与经济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协调的现象明显,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角度看存在一定的问题,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只有保持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可以更好的促进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平衡稳定发展,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分析,只有采取一定的方法对二者发展过程出现的不协调因素进行调整,才能动态、实时保持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和向前推进。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状况是不断变化的,二者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外部、内部环境的影响。只有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可以通过在二者之间建立动态参数库,二者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时,通过对动态参数库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步调高度统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相关的指标参数进行约束。此种约束关系通常为被称为协调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的,只有通过经济指标对协调发展指数进行调控,才能促使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式的形成。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从理论角度可以采取灰色系统协调处理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科学有效的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参数,只有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找到协调发展系数,通过协调发展系数数据库的建立,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发展交通运输业,通过交通运输业的基础作用带动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只有通过发展系数数据库的建立,为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参数模型提供了一条重要通道。建立二者协调发展模型需要一系列的调研工作。首先从根本上分析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参数,其次对经济发展系统的参数进行提取,最后找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方案提供重要的保障。通过变量分析法同样可以清除的表达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可以科学合理的计算出二者的协调发展的参数,为有效支持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发展创造条件。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单独从一方面去分析对另一方面的影响会出现片面性,只有通过二者的综合全面分析才能更好的反映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可以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找到二者的联系性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交通系统可以被看成输入输出系统,经济系统同样如此,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互为输入输出关系,其中一个作为输入系统的同时,另一个将作为输出系统。只有实现输入输出系统平衡才能保证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研究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可以合理分析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同类型的系统之间输入输出关系的评测,通过对同类型输入输出系统的评价可以产生决策单元,系统将通过输出系统效率与输入系统效率之间对比产生效率差,通过对效率差的评定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交通运输输入系统与经济输出系统之间可以建立一定的函数管理,通过变量的变化可以分析系统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协调性创造了条件。

通过对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有效性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二者的相对论,二者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总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固定的绝对模式。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只有正确的运用理论分析方法,才能得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合理评价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平台支持,为制定科学评价理论和重要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中,只有认真分析评价的具体目的、保持目标明确才能得出合理的评价决策信息。只有通过对系统的有效性与相互作用、相互利用的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合理评价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从经济发展特点看,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经济发展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保障,二者的关联性与影响性是分不开的,所以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原理出发可以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互为输入输出的关系,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交通运输本身发展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此模式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系统,如果要评价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来分析对经济发展作了哪些贡献,分析过程主要体现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只有通过数量和质量角度来分析对经济的影响,才能得出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效率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投入的过程对经济发展是否产生真正的效益。从经济角度分析同样可以产生一个生产过程,此生产过程可以看成是经济投入对交通运输业的促进推动作用,通过经济投入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生产过程可以看出,经济投入是否真正促进或者推动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交通运输与经济之间是互为输入输出的关系,只有科学分析才能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与决策单元的选择分析

通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合理选择决策单元才能促使二者协调发展。对数据包络分析系统的数据参考集进行分析是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其在选择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二者必须具有相同类型的特征,如果特征完全不同,就无法选择决策单元。此相同类型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相同、任务和目标相同、输入输出指标相同等。在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有几种选择方式,其主要可以分为纵向比较选择和横向比较选择。纵向比较主要是通过对系统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年份的决策控制单元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经济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趋向进行分析研究;横向比较主要从区域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区域的决策控制单元分析,通过横向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性、有效性,为科学决策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选择中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性,坚持不同的原则对二者协调发展所采取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从针对性原则角度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看,任何评价策略必须能够从根本上反映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内容与根本目的,必须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和性质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前景与趋势,为科学有效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简明性原则是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中应该坚持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对二者的评价指标选择一方面能够准确反映当前的静态特征,同时还要能够实时的反映二者的动态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马军.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分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明.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运输业的本身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虽然我国交通运输业也有了飞跃的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增长却呈现出了区域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主要是由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带动起来的,而这种增长是离不开交通运输的支持。东部地区仅占我国面积的1/3,但我国基本上所有的港口以及大部分的铁路、公路都集中在东部地区。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长时间以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问题。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相互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总起来看,人们对其因果关系主要有三种认识。

第一,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种观点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较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不仅使得人们的消费空间距离缩小,也加大了不同区域间人们的经济活动,形成了相互合作的关系,同时能够促进产业的优化,吸引大量的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能力提高。这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引导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地发展,也对交通运输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完善,使其不断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

第三,二者相互影响。这种观点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即交通运输的发展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

二、我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1、城市交通运输问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除了部分大城市外,大都处于规划水平低,缺乏有效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虽然交通运输的发展十分迅速,但交通拥堵现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解决。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人流、车流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道路的建设,而交通工具却发展的非常缓慢。除了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建设了地铁、轻轨等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之外,大部分城市还没有做出大的变化。

2、交通运输问题影响经济发展

由于交通规划水平、应变能力等的限制,使得交通运输的建设不能与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规划相协调。道路容量的不足,致使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像北京、上海的这样的大城市,交通拥堵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各方各面的经济活动,从而影响到该城市的经济。相反的,像西部及偏远的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发展缓慢,这些地区与外界的沟通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一方面,当地的大量丰富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投资商不来这些地方投资,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地方的差距越变越大。所以,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交通运输的拥堵问题还是交通运输能力的缺乏都相应得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3、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交通运输

长时间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一直处于一种不合理的制度之下,导致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非均衡发展的现象。例如,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将会导致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交通运输能力的差距也越变越大。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可以强烈的刺激当地的消费,同时增加政府的收入。当经济得到高效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时,而交通运输能力没有进行相应的提高,进行必要的建设,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在城市整体的建设和规划中缺乏其科学性。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议

以上分析了一些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的现状,同时也显露出了许多问题,下面提出了四条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问题的建议。

1、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实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从实质到内容的一体化,使二者相互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不仅促进了人流、物流等的畅通,而且支撑和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们对于交通运输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的西部而言,区域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现代文化的教育。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文明思想的传播,加速了中西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使人们能够逐步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这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具有很大的意义。

2、交通运输发展的差别战略

在充分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后,应针对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设施实行差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战略,使得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充分的发挥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各种效应,最终使得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得到共同的发展。例如,针对像北京、上海、天津等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其公路、铁路的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的交通拥堵现象,这就需要建设技术要求更高的交通运输设施,如地铁、轻轨等。但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仅仅需要建设能够满足其基本条件的铁路、公路就可以了。

3、发挥交通运输的聚集效应

依据点轴开发理论,随着像铁路、公路这些重要的交通干线的建立,连接重要干线地区的人流、物流将会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将不断降低,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与投资环境。经济区域的发展首先是从具有有利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中心城市开始,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一定的经济带。在此产业、物质、技术、市场、人力、资金等高度聚集,这就大大降低了区域经济的运输费用和运输水平的提高。当费用降低时会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吸引大量的产业向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有优势的地方聚集,使得这些地方有了较大的空间进行发展,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以交通运输为干线,快速发展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完善,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的联系也日益密切,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干线为发展轴的经济聚集带。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资金、技术等在交通干线上集聚,不断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产业等也会受到新的交通干线的吸引,向交通干线集聚,促进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甘肃省依据"提速中部,东联西拓"战略,以兰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径为100km的1h交通运输圈,同时甘肃省的东部地区以天水为中心,融入国家中部、西南经济的交通运输,是甘肃的交通运输东连陕西、南连四川,与国家的中东部以及西南部地区经济相互融合,发挥了甘肃省的优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的。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以保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庆斌,荣朝和,马云. 《运输经济学导论》.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2]赵坚.《交通与运输的含义及交通经济学问题》.《综合运输》.2007年,第8期

[3]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长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6卷(第3期)

[4]段增英.《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3卷(第18期)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5

摘要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就是以运输系统的不断改善为前提条件的。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加快对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经济的发展,又反作用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对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城市化

一、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交通运输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但它在现代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日益发达,逐渐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呈现连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对应的交通需求也在急剧增长,交通需求结构在不断发展变化,交通供给的增长出现了滞后性,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尽管我国对交通事业投资巨大,但还是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必须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改变。

二、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1)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在一个极其广大的空间进行的,只有依靠运输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从经济社会的空间来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矿山和工厂、油田和工厂、工厂和市场、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国内和国外等连接起来;从功能上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2)交通运输是经济布局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经济布局既是经济发展的起点,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的起点看,经济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带有基础性的。经济布局除了受制于经济地理因素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空间运输状况的概念。资源基地分布的形成、工农业布局的形成,中心城市的形成,都与运输枢纽布局、运输网络、运输通道以及运输能力、运输速度、运输效率密切相关。

(二)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

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是指运输刺激经济发展、充当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的作用。(1)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带动了现代化大工业的出现,并促进了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建立,是由交通运输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所带动的,而现代工业的发展,又离不开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交通运输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这种作用在运输方式处于创新和成长阶段时,就更加突出。(3)交通运输业对于吸收新技术有着很大的潜力,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新的运输工具的问世,总是新技术的结晶,交通运输业以这样的潜力推动着技术进步。(4)交通运输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正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来往和交流,从而推动了经.济一体化在内的广泛领域的国际化。

(三)交通运输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体现在交通运输业的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交通运输业的收入是一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在有些国家更加突出。而且,一国的交通运输业往往可以通过向第三国提供运输服务而获得外汇收入。再有,一些交通运输业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本国的交通运输业,改变对别国的依赖,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支出。因此,交通运输业可以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财富尤其是外汇。

(四)交通运输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大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小城镇无法比拟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指挥协调的综合优势。能否保持大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突破影响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实现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和提高。而建设高等级的公路网,促进城市群的发展,是解决大城市规模和效益问题的最佳途径。多个城市在公路网的串联下,所形成的城市群将拓宽原来十分局促的自然空间,使大城市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空间中取得更高的效益,获得新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对城市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促进大城市的增长上,也体现在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过程的差异,使不同产业对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同一地方安置不同的产业会导致不同的产出率,形成不同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地价相差悬殊。公路交通的发展将极大提高小城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效益和资源优势效益,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交通运输承担重要作用。这就客观上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按照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的交通运输政策。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制度,扩展政府资金来源与投入方式,以达到解决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从发达国家成熟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借鉴经验,将交通运输各种方式的发展看作一个综合、有机、相互补充而又相互制约的整体来加以规划、建设和发展,变革并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存在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6

 

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依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又相互制约,哪一方停止发展都会对另一方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在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来看是辩证唯物法的良好体现,也是一对辩证的矛盾双方。

 

1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的重要性

 

在对交通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平衡性进行评价时,要运用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才能评价出更具体更真实的数据,对其他地区在进行此种相似方向的评价时,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所以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平衡性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能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就必须在分析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才能达到对其他地区起到借鉴性的意义。

 

2 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法的评价流程

 

数据包络分析具体是指,对同中类型的输入多、输出少的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行的评价系统。这种分析方法不需要对分析的对象进行提前的假设,它在评价的过程中,大多是以实际观察法和记录数据法、统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来进行对某种关系进行评价的。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实际操作的简答性,使其在数据评价系统内大受欢迎,应用到诸多领域之中。但是运用这种评价方法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具体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目的。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

 

3 决策单元的选择

 

在对评价中决策单元进行选择时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比较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具体是指,选择同一对象,但选择这一对象不同时间段的数据,与自身进行比较。其二是横向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的是指,选择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区域的对象进行比较。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2]。选择数据时应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是,选择的数据应该具有普遍性,普遍性具体是指,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目的、相同的环境影响和相同的出入数据等。其二是避免数据受同类型的数据的影响,所以选择数据的总数要不少于总输出输入数据的两倍。

 

4 指标体系的选择的依据

 

(一)针对性的原则

 

在对交通运输系统的数据和经济协调发展的体系的数据进行选择时,必须要选择能对评价对象有证实作用的数据内容,而不是随便进行的数据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目前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特点,来对数据进行选择[3]。同时这些数据还要能体现,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发展状况,这样选取的数据才有代表性、评价才有进行的可能。

 

(二)简明性的原则

 

近几年来,国外的各个国家对交通运输和经济的数据进行了采集,采集到的信息过于繁杂,不利于数据的整理和利用。为了能提高数据在整理过程中的快捷性,就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指标,遵循简明性的原则,选择最能反映评价目标的数据。

 

(三)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同时交通运输系统也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鉴于此种情况,对数据进行选择的时候,不但要选择能反映目前情况的静态数据,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未来发展状况的动态的数据。只有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结合起来对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才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可信性。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包括对交通运输体系的评价和经济发展体系的评价两个方面。交通运输系统的数据量众多,并且复杂,同样,经济发展的数据也是繁杂的。所以这两个系统的数据的拥有量是非常巨大的。这就要求在对体系进行评价时,要选择的数据体系,必须是数据量小,同时还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这对于数据的选择工作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进行此项工作时一定要细心、耐心,才能完成好此项工作。

 

5 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系统

 

对于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中数据量都比较大,想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要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和科学的评价系统,才能更好的分析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积极性作用,经济发展在存进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对交通运输提出了一些要求,只有交通运输的发展发到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经济的发展服务。所以交通运输对经济也有同样的要求,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4]。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又相互影响。所以只有完善科学的评价系统才能对二者的协调关系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结语: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是一个比较系统比较科学的理论型的评价系统。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评价,还处在一个初级的实验过程中。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了解经济的具体情况,并且可以真实的了解,经济是否能通过交通运输得到效益的增长,同时了解经济能否为交通提供物质保障;还可以了解,目前的交通发展状况能否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数据包络分析评价系统是一个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