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范文1
【关键词】 预算管理; 博弈; 过程; 关系
一、博弈论概述
最早的博弈论思想产生于中国。两千多年前,孙膑利用博弈论原理帮助田忌赛马取胜,就是早期博弈论的萌芽。博弈论(GameTheory)是使用严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利害冲突的理论,又称对策论或游戏论,主要是由天才数学家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所创立的。他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erMorgenstern)在1939年合作,使得博弈论进入经济领域,并于1944年合著《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成为现代经济博弈论研究的开端。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理论。博弈论试图把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理性化、抽象化,以便更精确地刻画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为实际应用提供决策指导。
博弈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论及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的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通常,传统微观经济学中论及的个人决策,是在给定价格参数和个人收入的条件下,使其效用最大化;个人效用函数只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只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因此,既不考虑自己的决策对他人决策的影响,也不考虑他人决策对自己决策的作用。与此相对照,在博弈论中,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因而该理论注意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考虑了人们决策的相互影响,并把他人的决策作为内生变量进行分析,拓宽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思路,更接近于现实世界。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约翰・纳什1948年作为年轻数学博士生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其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1950)中闪耀的亮点。
纳什均衡定义: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二、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博弈活动
预算管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利益的博弈过程①,按加拿大学者安东尼・阿特金森(AnthonyA.Atkinson)的定义,“预算博弈指管理者会通过操纵信息和目标以达到个人尽可能高的奖金收入”。预算管理中的博弈活动主要发生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博弈的存在,是经济理性人合理逻辑思维的结果。建立责任中心的企业,其预算管理体系中的组织形式有各级责任中心、预算管理层和企业决策层。由于预算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不同责任中心可支配资源的安排、配置和调整,对于本责任中心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动机使得不同责任中心的目标出现差异,因此只要存在责任中心的目标差异以及他们赖以活动的平台空间,就会有博弈活动存在的可能。
从预算目标来看,企业在确定预算管理目标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股东、董事会、总经理、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博弈结果就会对谁有利。从公司治理来看,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内部权力分配的过程。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机构的设置以及各个机构的职责设定,特别是总经理与董事长是否兼任、董事会内部各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的安排,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公司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在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发言权的大小。例如,如果董事会由大股东所操纵,则在此情形下确定的预算管理目标将对大股东有利而可能会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兼任,董事会中内部执行董事占多数,那么总经理在确定预算管理目标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在此情形下确定的预算管理目标将对总经理有利而不利于股东和债权人等。
预算管理过程是在两组参与者之间展开的,他们分别扮演企业资源的委托人和人两类不同的角色。委托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表现在预算管理的每个层次上。从预算管理的程序看,预算管理的实质是企业的委托人和人利用企业预算这一工具,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场博弈活动。这是因为(刘凡,2007):
第一,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委托人和人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根据对方的行动决策来进行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选择。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委托人和人各自决策的选择都受到另一方决策选择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其各自的决策也相应影响到另一方的决策。企业最后通过并将实施的预算方案是在汇集双方决策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双方在企业预算管理这一博弈活动中的均衡结果。在预算管理的博弈过程中,委托人和人的角色具有互补性,他们之间发生的互动作用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预算框架。博弈双方各自坚守自己的立场,申明自己一方所能实现的目标,最后在双方力量均衡的基础上达成妥协。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利于提高预算的专业性,增强其可预见性,降低预算过程中的成本和预算决策的复杂程度。他们既相互竞争也相互合作,并且在客观上形成某种协调或制衡机制。显然,只有经过职能专门化的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博弈,经过利益交锋和制度协调,最终形成的预算才是最理想的。
第二,预算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不同的预算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的作用大不一样。预算使得个人行为符合企业决策标准,或作为个人之间进行合作的路标,但由于不可能平均地分配预算的效益与成本,因而能够得到所有参与者支持的预算极少。因此,谁能够在预算的制定中拥有发言权,谁便能够通过制定有利于自己的预算将企业资源转移给自己,谁便能够在利益分割的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因而预算的制定过程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过程,而是一场政治博弈。从预算的经济后果及其政治化过程可以看出,预算的制定与完善涉及到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复杂的交互影响,某一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只有考虑到他人决策行为时,才能有比较合理的基础。现代非合作博弈论就是专门研究在人类行为发生交互影响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决策及如何使决策达到均衡的一门科学,而预算制定与完善过程中的“攻”与“防”行为,适当提供了博弈论发挥解释功能的舞台。任何制度的形成都是一个多重博弈过程,预算作为一种契约制度也是如此。有限理性决定了预算的制定与完善只能是一个渐进过程。预算如有漏洞,利益相关者便会乘虚而入、为己谋利,而一旦预算的制定者发现便会调整预算或重新规制加以堵塞,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企业预算制定者与执行者就预算进行的博弈过程。一次“博弈”过程的完成,预算暂时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在此状态下任何改变预算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然而,这种均衡状态不会长久,一旦新技术、新经济业务出现,便又会引起新一轮的预算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博弈,其结果又会达到新的“博弈均衡”状态。预算经过多次博弈便会不断得到完善,“纳什均衡”点便会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逼近,最终达到帕累托最优②状态。尽管预算博弈的过程会产生一些摩擦费用,但一个经过多次博弈而得到“公认”的预算,其运行交易费用的节约足以抵消这些“摩擦费用”。
三、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博弈关系
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三类主要的博弈主体,即预算管理决策层、预算管理层和预算管理执行层。这些主体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博弈关系(刘凡,2007)。
(一)预算管理决策层与管理层的博弈关系
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是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负责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及方案,并对其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考评。企业预算管理层是预算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博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在制定战略导向及对目标调整时,需要面对不同的管理阶层,而不同的管理阶层往往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些经济利益可能和决策层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这种条件下,自然产生了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2.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在协助和监督目标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可变因素,这些可变因素对于不同管理层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同的,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和决策层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了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3.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在评价预算执行时,对各预算管理层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各个管理层今后努力的程度,而对管理层实施惩罚或者奖赏的过程同时就是管理层和决策层互相博弈的过程。
(二)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博弈关系
企业预算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工程。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的每一个决策最终都是要通过执行层的努力才能实现。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行层在执行预算管理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如果本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虚假信息较多,将会受到决策层的处罚。这种确定何种惩罚和何种惩罚程度的过程本身就是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过程。
2.企业决策层在评价预算执行时,对各预算执行层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执行层今后努力的程度,而对执行层实施惩罚或者奖赏的过程同时就是执行层和决策层互相博弈的过程。
3.企业决策层在协助和监督目标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可变因素,这些可变因素对于不同执行层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同的,执行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和决策层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产生了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
(三)企业预算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博弈关系
企业预算管理执行层负责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执行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成败,而预算管理层是这种基础性工作的制定者和评价者,其制定和评价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这种基础性工作的进程。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预算管理层和执行层存在的博弈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预算管理层在制定本部门战略导向及对目标调整时,需要面对不同的执行阶层,而不同的执行阶层往往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些经济利益可能和管理层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了执行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2.企业预算管理层在监督目标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可变因素,这些可变因素对于不同执行层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同的,执行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和管理层形成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产生了执行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3.企业预算管理层在评价预算执行时,对各预算执行层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各个执行层今后努力的程度,而对执行层实施惩罚或者奖赏的过程同时就是管理层和执行层互相博弈的过程。
4.执行层在执行预算管理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如果本部门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虚假信息较多,将会受到管理层的处罚。这种确定何种惩罚和何种惩罚程度的过程本身就是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博弈过程。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博弈关系外,其他一些比较微观的博弈行为还有很多,如企业预算管理不同执行层之间的竞争,不同预算管理层之间以及不同预算管理决策层之间的不同意见与冲突等。可以说,没有人能将其中所包含的所有博弈关系都列述出来,即使是一个极简单的现实经济活动,也包含着许多博弈关系,只不过有些博弈关系主要些,有些则是次要些。这些博弈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使得预算管理的结果趋于更加合理而公平。
【参考文献】
[1] 刘凡.基于博弈论的企业预算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 苏寿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 高晨.企业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范文2
【关键词】CPE培养模式;经济学实验教学;分层实验教学
为适应《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针对广东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贯彻“教学为本,特色兴校,科学发展,质量强校”的教学方针。我院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转变为CPE三段式培养模式(Core Coures、Profession Coures、Employment Coures)。这一模式凸显实验教学在学生应用能力开发上的重要地位和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应用性、实践性最强的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深入探讨CPE培养模式下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稳步推进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对于应用经济学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显得尤为的迫切和重要。
一、设立分层次的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
我校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处于起步阶段,只能满足最低层次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正常运行,普遍存在低档次、不规范、欠统筹等问题,因此,亟需对经济学实验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创新。依据我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情况,应当建立分层次的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
1、经济学实验课程的分层设置
具体来说,经济学实验课程项目应当分成三个层次六种类型:
(1)基本型实验,包括演示性实验和模拟性实验。演示性实验一般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一手操作,旨在说明实验原理、展示实验过程;模拟性实验一般是指单一性验证实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全部实验操作过程。
(2)综合设计实验,包括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运用两种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方式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方法和设备,独立操作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分析。
(3)研究创新型实验,包括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是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时所采用的探究式实验,旨在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创新型实验指学生针对某一选定的创新项目所进行的具有设计、制作及探索性质的实验,一般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2、经济学实验课程的模块设置
以上实验课程不会孤立地进行,而是具体落实到实验课程模块之中。
(1)经济学课内实验。它隶属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非常有限。比如,演示性实验直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性实验通常为单一性验证实验。
(2)经济学实验课。它独立地成为一门专业课程,融实验理论、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一体,分为独立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多为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
(3)实验经济学课。它是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或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显然,这种实验主要用于高层次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二、构建分层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按照分层构建实验教学平台思路,建立由3阶段3层次平台组成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基础实验)、专业或综合实验室教学平台(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和研究室教学平台(提高实验)。
(1)第一阶段:基础实验平台。主要开展经济学基本技能实验模块的实验项目,由1年级经济学基础实验课、2年级经济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组成,旨在培养学生有关经济学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规范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能掌握经济学基本实验技能,熟悉相关的软硬件技术设备,增强实践意识,以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几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开设如微观经济学实验、宏观经济学实验、国际经济学实验、统计学实验、概率论实验等。
(2)第二阶段:专业综合实验平台。主要针对三、四年级经济学本科学生,主要目标是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行本专业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全部或主要内容设计,也可将多门专业课内容组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上以学生自主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工作精力主要在前期指导,方法指导,注意事项指导,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开设如计量经济学实验、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实验、中级宏、微观经济学实验、区域经济学实验、发展经济学实验、产业经济学实验等。
这一层次的重点是根据经济学专业的教学特点,通过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规范的研究习惯和方法,掌握基本原理、实验设计、软硬件使用、规范化操作、实验观察、数据采集、处理、结果分析、报告撰写及实验方法等基本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从查找资料开始,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要领,最后独立完成实验,使学生体会到从耕耘到收获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从而为培养具有实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第三阶段:提高实验平台。这一平台由3、4年级的创新实验项目构成。一般由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组成,比如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问题式”实验项目、“项目式”实验、“科研式”项目等构成。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实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自进入开放实验室或者创新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进行设计、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专业人才。“问题式”实验项目:项目来自学生自个具体的实际感兴趣的问题或企业及社会疑难问题,经过学生大量查找资料,自主分析,得到自个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项目式”实验:这是一个综合实践探索性很强的项目,学生从文献阅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以项目带动学生的实验技能、方法的全面发展,学生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先进实验手段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研究式训练。“科研式”探讨实验:教学过程从文献阅读到选择研究题目,从实验方案设计到时间安排,从实验设备到软件的确定,从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到注意事项,从数据采集到分析,从拟稿到整体论文的成文发表,经历的全过程的研究训练,真正反映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水平、精神境界、习惯、素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这一阶段通过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发展需要。
三、建立分层次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分层实验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学习基础、知识能力与水平,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因材施教,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长,促使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1)建立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模式。以前的经济学实验教学是按课程独立开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实验操作技能单一,许多课程实验内容重复,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的项目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需要一个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及知识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平台。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性,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对同年级层次的实验教学应采取灵活多变方式:除基本技能实验规定的每生必做实验外,对专业基础实验,规定其75%的基本实验项目为必修,25%的实验项目可选修;尤其是结合创新教学和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选修项目和课程,以提高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对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则规定每位学生应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取实验项目,但实验项目数和总课时必须达到大纲要求,保障完成实验教学时数和质量。
(2)建立经济学大类不同专业相融合的分层实验教学模式。组建交叉专业科研小组,以“科研式”探讨实验,不同专业学生在一起实验研究,开展自主学习、协助学习、互助学习、研究学习、教学过程从文献阅读到选择研究题目,从实验方案设计到时间安排,从实验设备、软件的选配到确定,从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到注意事项,从数据采集到分析,从拟稿到整体论文的成文发表,经历全过程的研究训练,真正反映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水平、精神境界、习惯、素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这种方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验,高年级学生采取科研教学模式进行,比如大学生创新项目、各类实验竞赛、科研开发创新研究等;培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项目进行研究,选择相应的创新性项目进行实验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树立主体意识,增强不同专业学生知识及技能的互补性、拓展知识面,增强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较全面掌握实验技能、方法的能力,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创新精神。
四、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依据我校CPE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新理念,经贸系对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分层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以构建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新模式。
1、学生实际水平分层。通过对07级经济学专业2个班92人的测试摸底,初步了解学生的经济学基础能力。根据学生测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认知风格、性格特点等因素,确定其所在层次,统一分班。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当然,这个层次的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有升有降。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能力,将B、C班有进步的学生按比例上升到上一级的A、B班。这样,使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实验教学目标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达到分层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A班属提高班,针对优等生。A层次的学生由于经济学基础较好,其教学目标定为在全面完成原有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向深度和广度方面扩展。B层次属中等班,针对中等生。C班属基础班,针对基础生。B、C层次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定为严格按照原有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抓好基础,重在能力提高。
3、分层实验教学效果。经过分层实验教学实践,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经济学水平。通过分层实验教学,A班的优秀率上升,B班的低分率明显下降,达到了整体提高学生经济学水平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提高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B、C班成绩优秀的学生升入A班。这种升降使A班学生产生了危机感。B、C班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经过两学期的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成绩及平时的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相对于教改前较好的成绩。在教改实验结束后,我们对此次实验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为以后分层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
(1)学习兴趣上的前后对照。进行实验分层教学改革后,对经济学学习兴趣的增减,认为增加了占56.8%,减少了占20.9%,没变占22.3%;对分层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认为有的占48.6%,一般的占30.9%,没有的占20.5%;对是否赞同学校进行实验分层教学,赞同的占46.6%,不赞同的占30.6%,无所谓的占22.8%。
(2)学习成绩上的前后对照。我们对分层实验教学前后经济学考试及格率和优秀率进行了统计。第一学期(实验分层教学前为宏观经济学),及格率为76%,优秀率为18.6%;第二学期(实验分层教学后为中级宏观经济学),及格率为89.8%,优秀率为30.8%。从及格率和优秀率来看,学生成绩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同时,中级宏观经济学更难学。这就表明,实行分层实验教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各有所得。由于学生对成绩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可以说,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3)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在问卷调查中,最后的问题为:请每位同学对经济学任课教师一个评价。有30.6%的学生写到:“老师教学认真,为人师表,管理严格”;有28.8%学生写到:“老师辛苦了,您真的很好,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您”;有19.7%的学生写到:“经济学分层实验教学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要抓住时机”;有20.9%的学生说写到:“老师应该多讲点课外知识,别整天就是经济学原理和模型”。
参考文献:
[1]叶芬.经济学实验方案的科学设计[J].商业时代,2001(19).
[2]许晓东,刘岑玲.管理类实验分层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9).
[3]张延斌.试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科学,2006(3).
[4]周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个性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
[5]高鸿桢.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6]梁静溪.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2(6).
[7]徐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
本文为学院重点教改课题:“CPE培养模式下我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经济学专业分层实验教学为例”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