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范文1
1、绿色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仍旧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尽管农业经济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但是在经济质量上存在着十分眼中的问题,同时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遭遇到极为严重的制约。问题集中体现在土地资源匮乏、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从最新统计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实际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即便在现有耕地总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将出现极为严重的耕地缺口。据测算,2020年,我国耕地缺口可能近3亿亩。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超过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我国每年水土流失的总量已经超过50亿吨。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土地养分流失,已经造成全国4%的耕地处于地产状态。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的程度日趋严重,水土流失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水土流失还引发了各种次生灾害,例如洪水和泥石流。长期以来,剧毒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问题,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由于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其发展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而且无法满足未来人口需求,更谈不上国际竞争力。因此必须走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之路。
2、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经济模式。绿色农业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高形式,是一种农产品安全为目的的标准化农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由于绿色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种植、田间管理、产品收获、加工、储藏、营销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加之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向来薄弱,尽管政府每年在农业上的投资超过数千亿,但是面对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的前期投入,仅仅依靠政府的补贴是难以为继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补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补贴的形式也过于单一,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补贴体系。同时,绿色农业经济的早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补贴,但是如果没有稳定和持久的经济支撑,必然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更谈不上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利用资本市场为自身的发展服务。但是,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金融市场的不但没有发展,反而严重萎缩,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政府的补贴能力有限,严重制约了绿色农业经济项目的实施。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大规模退出农村市场的举动,股份制银行更是无意去填补国有商业银行所留下的商业空白,县级以下地区,几乎看不到银行的踪影,被撤销的银行分支机构共有31000多家,这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失。同时,农村合作基金会、民政互助储金会以及供销社等具有辅的金融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也纷纷撤销,进一步恶化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整性,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功能上,以及供给上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短缺。从理论上而言,金融服务体系应该是以银行为主导的,证券经纪与交易也、保险也、信托投资业相互配合的综合体系。据此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因此也不可能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由于正规的金融部门确实,非正规的金融部门根本不可能承担起市场责任,因此必然会出现贷款结构失衡的情况。真正用于农业的贷款是少之又少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乡镇企业的贷款始终远远高于农业贷款,因此农业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速状态。
2、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上的缺失
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正规的金融机构,因此必然缺乏正规的金融服务能力。这种功能上的缺失,直接导致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因此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很难有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二十多个省的农村地下信贷总额将近8000亿,只有50%的农户选择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从非正规渠道借贷,意味着承担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因此也会进一步抑制农民投资绿色农业项目的积极性。
3、农村金融体系供给上的不足
从1995年起,农村地区每年的金融缺口已经超过了5000亿,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一缺口正在不断地加大。以2007年为例,政府在农业上的补贴也就在4400亿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供给不足,导致农民贷款难,农村资金严重外流。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农村金融部门缺乏营销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金融服务意识。同时,贷款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贷款方式过于单一等,都不利于农民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从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农业银行只能够满足5%-8%的资金需求,根本就没有发挥到金融机构应有的金融供给作用,70%以上的农户只能够依靠民间借贷,或是私人借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需求的问题,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完善对策
1、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结构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完善的金融服务是以完善的金融体系结构为前提条件的,完善的金融体系结构主要是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金融为导向、商业金融以及民间金融作为补充,农业保险作为支撑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农村合作金融在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应该占主导地位,合作金融作为当前世界最为主要的农村金融模式,其主要依托的是民主决策与法人治理机制。合作金融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社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农村地区大规模实行合作金融并不现实,一方面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同时缺乏制度保障,容易产生各种纠纷。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结构:首先,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在县级以下地区增设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在机构的设置上,可以设置强制性的标准,明确规定金融分支机构的数量,从而确保其能够在农村地区发挥吸收存款的作用,进而限制农村地区因资金外流所导致的供给紧缺。
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并不意味着建立了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主体的。不同的金融机构,其所承担的市场责任,以及服务功能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以农业银行为例,其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储备上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应该定位于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当这些企业从事有利于绿色农业经济的项目时,农业银行应该发挥积极地推动作用,地方政府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促进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企业以及农业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银行可以定位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服务于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当地政府在政策上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将绿色农业经济项目作为政府重点项目,在项目的建设上可以采用商业化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尽快将项目落实到实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09年出台的《关于改善农村致富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农村信用社应该逐步形成综合性业务体系,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平台应该尽快完善。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应该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其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在信贷方式上应该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但是一定要注意合作社的制度建设,在贷款的方法上注意严格性与及时性的平衡。截止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合作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贷款余额超过13万亿元,直接受惠的农民超过7258万人次,并且为全国1.33亿农民建立了信用档案。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农村地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机构的服务应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例如创设小额贷款,微型贷款等金融产品,尤其是对中低收入农户,以及偏远地区的农民,应该给予一定的照顾,帮助其缓解燃眉之急。同时,可以将在城市中已经运作成熟的金融产品,引入农村地区,例如投资理财、信用卡、收付费等业务。
3、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范文2
近年来,兴业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在环境、社会、经济、企业和银行的和谐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在绿色金融领域努力实践,不断前行。
2005年,兴业银行创造性地引入国际金融公司(IFC)损失分担机制,首推能效项目融资,试水绿色金融,之后在绿色金融这一领域愈走愈远,道路越走越宽。2007年国内首家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2008年国内首家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09年成立国内唯一一家可持续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2010年陆续推出碳资产质押授信、排污权抵押授信、低碳信用卡等创新金融产品,2011年推动国内首笔自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成功落地。经过近七年努力,兴业银行已逐渐成为可持续金融理念的倡导者、绿色金融业务的先行者,开启了具有兴业特色的“绿色银行”发展之路。
2005年,兴业银行创造性地引入国际金融公司(IFC)损失分担机制,首推能效项目融资,试水绿色金融,之后在绿色金融这一领域愈走愈远,道路越走越宽。2007年国内首家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2008年国内首家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09年成立国内唯一一家可持续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2010年陆续推出碳资产质押授信、排污权抵押授信、低碳信用卡等创新金融产品,2011年推动国内首笔自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成功落地。经过近七年努力,兴业银行已逐渐成为可持续金融理念的倡导者、绿色金融业务的先行者,开启了具有兴业特色的“绿色银行”发展之路。
绿色金融蕴育发展机遇
绿色金融蕴育发展机遇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危机过后,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涉及的产业多、关联度大,越来越成为引领世界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融危机过后,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涉及的产业多、关联度大,越来越成为引领世界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集中体现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融合,而绿色经济决定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必将服务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集中体现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融合,而绿色经济决定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必将服务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国际、国内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绿色金融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商业银行在传统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绿色金融对于银行而言,既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作为金融行业中非常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敏锐地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国际、国内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绿色金融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商业银行在传统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绿色金融对于银行而言,既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作为金融行业中非常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敏锐地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兴业银行顺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紧紧把握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建立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观,通过提供卓越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确立了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对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间关系的认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由此,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成为兴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兴业银行顺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紧紧把握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建立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观,通过提供卓越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确立了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对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间关系的认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由此,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成为兴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兴业银行一方面重新审视市场和客户,主动调整目标客户和业务结构,大力支持能够顺应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项目,支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商业经营同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负责任的企业客户;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绿色经济中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提供绿色金融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绿色金融战略的指导下,兴业银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和体系,全方位打造“绿色银行”。
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兴业银行一方面重新审视市场和客户,主动调整目标客户和业务结构,大力支持能够顺应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项目,支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商业经营同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负责任的企业客户;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绿色经济中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提供绿色金融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绿色金融战略的指导下,兴业银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和体系,全方位打造“绿色银行”。
以国际先进的绿色金融行为准则为指导
以国际先进的绿色金融行为准则为指导
兴业银行2007年10月签署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次年10月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赤道银行”,并参照赤道原则为绿色金融提供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兴业银行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体系,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关注项目自身所可能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意识,并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风险、建立和改进管理能力、降低和节省运营成本、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得兴业银行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社会和环境效益,达到商业模式可持续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兴业银行2007年10月签署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次年10月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赤道银行”,并参照赤道原则为绿色金融提供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兴业银行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体系,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关注项目自身所可能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意识,并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风险、建立和改进管理能力、降低和节省运营成本、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得兴业银行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社会和环境效益,达到商业模式可持续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的组织框架
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的组织框架
成立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成员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成立国内银行业第一家绿色金融业务的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后升级为可持续金融部,作为兴业银行总行一级部门,拟订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分析可持续金融业务目标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建立可持续金融业务商业模式,并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推广。
成立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成员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成立国内银行业第一家绿色金融业务的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后升级为可持续金融部,作为兴业银行总行一级部门,拟订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分析可持续金融业务目标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建立可持续金融业务商业模式,并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推广。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组建了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赤道原则审查五个专业团队,致力于打造产品创设、技术支持、资产管理、营销组织、交易服务、业务合作六个平台。同时,在兴业银行所有分行设置环境与社会风险统筹管理及绿色金融业务推动部门,并设置绿色金融专职产品经理,总分行协同经营团队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组建了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赤道原则审查五个专业团队,致力于打造产品创设、技术支持、资产管理、营销组织、交易服务、业务合作六个平台。同时,在兴业银行所有分行设置环境与社会风险统筹管理及绿色金融业务推动部门,并设置绿色金融专职产品经理,总分行协同经营团队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开发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开发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从2007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在绿色金融融资、碳金融、排放权金融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兴业银行运用多元化金融工具提供绿色金融融资服务安排,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创新性地推出差异化的“8+1”融资模式;兴业银行开发碳资产评估工具,开展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目前兴业银行碳金融的产品已经包括碳资产开发咨询、购碳、CDM项目融资、账户监管、碳资产质押、碳交易结算、碳交付保函等产品和服务;兴业银行针对全国的排污权市场的发展,推出排污权抵押授信产品,并为全国多个地方政府提供排污权金融服务。
从2007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在绿色金融融资、碳金融、排放权金融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兴业银行运用多元化金融工具提供绿色金融融资服务安排,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创新性地推出差异化的“8+1”融资模式;兴业银行开发碳资产评估工具,开展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目前兴业银行碳金融的产品已经包括碳资产开发咨询、购碳、CDM项目融资、账户监管、碳资产质押、碳交易结算、碳交付保函等产品和服务;兴业银行针对全国的排污权市场的发展,推出排污权抵押授信产品,并为全国多个地方政府提供排污权金融服务。
建立绿色金融业务流程
建立绿色金融业务流程
兴业银行在前期营销、尽职调查、风险审查、放款审核以及贷后监测等全流程中,全面落实绿色金融制度,将绿色金融业务纳进银行的授信指引,明确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及项目类型,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并按照细分领域,制定技术准入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行业理解和业务知识提炼、升华,逐一标准化,构建总、分行两级绿色金融认证体系,对项目进行逐笔认证,并开展“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环境效益测算;完善信贷系统,每笔经过绿色金融认证的节能减排贷款,均在信贷系统中标有绿色金融标识,对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兴业银行在前期营销、尽职调查、风险审查、放款审核以及贷后监测等全流程中,全面落实绿色金融制度,将绿色金融业务纳进银行的授信指引,明确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及项目类型,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并按照细分领域,制定技术准入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行业理解和业务知识提炼、升华,逐一标准化,构建总、分行两级绿色金融认证体系,对项目进行逐笔认证,并开展“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环境效益测算;完善信贷系统,每笔经过绿色金融认证的节能减排贷款,均在信贷系统中标有绿色金融标识,对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所取得的成就
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所取得的成就
经过6年多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兴业银行已经在本土化的绿色金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打造“绿色银行”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1年末,兴业银行共对646笔贷款项目进行了赤道原则适用性审查,所涉项目总投资8898亿元,其中认定属于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共计112笔,项目总投资额约1506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745.45亿元,较期初新增336.10亿元,增长82.11%,其中信贷余额601.27亿元,非信贷融资余额144.18亿元,非信贷融资方式成为支持绿色金融项目的新增长点。
经过6年多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兴业银行已经在本土化的绿色金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打造“绿色银行”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1年末,兴业银行共对646笔贷款项目进行了赤道原则适用性审查,所涉项目总投资8898亿元,其中认定属于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共计112笔,项目总投资额约1506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745.45亿元,较期初新增336.10亿元,增长82.11%,其中信贷余额601.27亿元,非信贷融资余额144.18亿元,非信贷融资方式成为支持绿色金融项目的新增长点。
存入我的阅览室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源投入的限制或逐步缩减以及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信贷支持,更重要的是银行顺应绿色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在制度、政策、风险管理等整个经营活动中加入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促进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总经理)
(作者系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总经理)
存入我的阅览室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源投入的限制或逐步缩减以及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信贷支持,更重要的是银行顺应绿色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在制度、政策、风险管理等整个经营活动中加入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促进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源投入的限制或逐步缩减以及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信贷支持,更重要的是银行顺应绿色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在制度、政策、风险管理等整个经营活动中加入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促进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总经理)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范文3
关键词: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则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以便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更好的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人类社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
所谓绿色金融,就是金融部门根据环境保护基本政策开展的金融业务,能够在投融资决策中对潜在环境影响进行考虑,并将潜在回报、成本和风险等与环境条件相关的因素融合到业务中。发展绿色金融,能够在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为环境提供保护,通过引导社会资源促使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在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而绿色金融决策的制定能够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环境效益。通过绿色金融,能够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和降低,帮助企业有效规避环境风险,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此外,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转变,也能够使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战略理念得到加强,从而引导企业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好的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促使产业实现绿色升级,从而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因为,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推动产业实现结构调整,同时也能够通过聚集资金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受到绿色金融的推动,绿色产业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促使劳动力、商品和技术等资源实现空间转移,继而使产业得到有效整合。而在金融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市场体系也将得到完善。此外,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环境信息公开,能够为政府加强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提供支持。
(三)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能够使企业和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使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认同得到增强,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金融业还应该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式,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金融业也应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实现就业环境的改善,以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此外,发展绿色金融,也能够使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环境提供保护,缓解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负担,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为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具体来讲,就是选取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和分析师参与到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保项目评审和环境风险管理方案制定等工作中,以便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完成业务人才的储备。此外,金融机构除了组织项目案例和产品等业务的培训,还应加强与国际绿色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绿色金融专业队伍的建设。
(二)实现金融产品创新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金融机构可推进绿色证券产品的发行,在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作用的同时,进行市场导向作用的发挥,使履行环境保护质量评价成为企业上市的重要评估内容。其次,金融机构需要实现绿色债券产品的发行,为绿色产业发展筹集更多的低成本、长期限、充足的资金,为环境保护项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再者,金融机构应该完善巨灾保险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利用金融产品加强对自然环境风险的管理,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环保效益。
(三)实施绿色信贷政策
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绿色信贷政策,能够为绿色产业、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比如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信贷政策,一方面通过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指标、信贷规模优先、贷款利率优惠等手段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控制对产能过剩行业和环境污染产业的授信,抑制环境污染项目的建设。此外,将环境因素纳入到风险评估和贷款评审程序中,尤其要高度关注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客户的情况,做好防控管理措施。
(四)建立新的评价指标
借鉴环境评价经验,金融业可以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指标,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比如将环保参数等指标加入会计核算指标中,形成新的评价计算方法。比如在进行贷款利率定价时,实施差别化利率政策,为环境保护项目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减少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开展。通过加大对绿色金融指标的考核力度,促使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固体废物处理、河域治理、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项目中,推动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对于金融业来讲,对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可以将经济活动和环境因素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信本文对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的探讨,可以为有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范少虹.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构建[N].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范文4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8-0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资源面临枯竭,环境发生变化,如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这些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的出现,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提供了平衡点,为我国的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可以实现最大化。
1 绿色金融发展的含义
从本质上来说,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有一定的区别:其一,两种金融模式的侧重点不同,传统金融将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作为重点,经济效益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点,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不够重视,而绿色金融的侧重点则是生态环境的效益,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作为整个体系中的重点,绿色金融开展的金融业务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来考虑经济效益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二,政策和财政支持是绿色金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在技术和政策的共同支持下进行,同时生态保护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只有在政策和财政的共同支持下,商业银行才能够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金融发展的意义
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微观上,生产商和开发商在绿色金融引导下,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大多数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不过合理的项目规划也可以在短期内收到经济效益。在宏观上,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使出口商品带有绿色附加值,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是传统金融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也提升金融行业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整体效率。
在绿色金融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效益的增加。绿色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就业,同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而且绿色金融的发展使得曾经融资相对困难的环境友好项目得到改善,改变了过去整个行业的观念,有利于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绿色金融以环境保护为侧重c,因此在绿色金融的运行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影响,改变了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促进生态效益的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于环境治理,国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现阶段,很多环保项目有很多资金缺口,这种环保项目的资金缺口就可以由绿色金融进行弥补。同时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的规划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这些需要绿色金融进行保障。对于能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现有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也在于环保产业的新能源和新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绿色金融进行资金支持,来保证能源问题的解决,在促进生态效益的同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加。
总而言之,有效的信贷调控手段应该被绿色金融实现合理利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不是很完善,绿色经济体系尚未健全,没有足够的法律对强制性绿色信贷进行法律支撑,难以规避道德风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迫切需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因此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保障,提高财政与政策支持。适当地调整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法律保障可以跟上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支撑。在绿色信贷方面,要加强信贷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的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同时也要提高相关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只有这样绿色金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推进绿色金融的标准体系的建设。对于环评标准,应该制定适用于我国现状的相关标准,同时对于绿色信贷指南,也要根据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制定,使得绿色金融的相关标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现状。在进行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考核时,要充分考虑该金融机构在环保产业方面的绩效,对上市公司制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环评指标的考核,将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标准完善。
再次,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要做到及时共享。对于绿色金融体系的相关部门,如环保部门、金融机构、国土部门和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做到信息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平台和企业征信系统等方式,细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南,积极为绿色金融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改革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反映市场需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推动绿色金融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况,并且资本市场总体估值处于低位,现有的国际市场情况有利于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改革。有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
总之,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发展问题分析,做好相关的制度标准制定,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当加大力度,由政府主导,与各类的高校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塑造模式探索,为相关行业的发展给予支持;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将绿色金融课程纳入到实际的教学体系中。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地区,他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金融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正确认识绿色金融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增强整个社会对于绿色经济的认同,增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共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证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范文5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经济;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6)-0004-0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绿色经济发展的特点也必将更加突出。发展绿色经济主要是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更需要金融尤其是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已经为金融业所接受并逐步实践,代表着金融业发展新趋势的互联网金融,在挑战传统金融业商业模式并显现出其发展潜力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就成为一个值得全面深入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尝试对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践行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够对理论和实务界有所启发。
一、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关系
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绿色金融也是比较新的金融发展理念,两者都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而出现的。简单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开展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商业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人力投入少、服务不受时空限制、运营成本低、产品更加个性化、业务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利用金融业务,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金融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融运营战略。换言之,金融机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重新调整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经营政策,将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和收益充分融入日常金融业务处理中,从而支持绿色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的金融就叫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绿色金融主要是指绿色信贷,广义的绿色金融除了包括环保部与人民银行等在2007年联手推出的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外,还包括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等。
从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的关系看,互联网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绿色金融发展也能为互联网金融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不仅源于绿色金融的发展本身包含金融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代表着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金融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金融互联网化,还源于以下方面的原因:首先,绿色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各种金融,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决定其也是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其次,绿色金融是顺应绿色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绿色经济的本质是要合理并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科技技术,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与绿色金融一样需要有较强的科技支撑。再次,绿色金融需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支持经济发展成本降低,而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在实现同等收益的情况下其成本更低,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契合度更高。
二、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如果说传统金融业的主要优势是资金规模较大、金融服务经验丰富,则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其在运营成本、客户覆盖面、经营灵活性、技术熟悉程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运营成本较低,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低成本优势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对人力的替代,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金融交易的准确性,而且有效降低了金融运营的成本。以商业银行的经营为例,通过物理网点办理一笔业务的成本约为3.06元,而通过电子渠道办理一笔业务的成本仅为0.49元。这还仅是从金融服务机构财务成本支出的角度考虑,如果考虑到客户的机会成本,则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客户随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得金融服务,办理业务基本不需要花时间等待,也不需要花时间到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可以充分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如从商业银行业务办理的平均交易时长看,网点柜台办理单笔业务需要3分钟,而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一笔业务只需0.5分钟。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的成本优势不仅对于金融机构,而且对客户同样适用,其发展的社会综合成本较低。
绿色金融其本身就有在实现同等收益的情况下,推动各种经济活动减少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投入的应有之义,互联网金融本身经营成本较低,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的成本优势会更加突出。
(二)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更广,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地域空间受限较少的优势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基本不受时空限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决定了在任何区域通过移动终端基本都可以办理金融业务,成本也基本没有差异,因而可以有效覆盖到偏远地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6月末,我国手机网民达到5.27亿人,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上网的占比为83.4%,智能手机已成为上网的第一大终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有利于通过移动终端发展互联网金融。有调查显示,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78%的被调查人员表示会经常在线查询商户信息或产品,年龄在21-39岁间的青年群体使用比例较高。截至2014年底,仅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客户就已达1.3亿人,其中67%为外部新增用户。
传统金融主要借助物理网点渠道,以人工方式提供金融服务,而在偏远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面临规模不经济问题,为了保障经营收益会自觉不自觉地减少偏远落后地区的机构设置,从而导致偏远落后地区金融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甚至存在金融服务的盲区。互联网金融在偏远落后地区发展障碍较少,有效解决了为偏远落后地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规模不经济的问题,有利于减少金融服务盲区。
就我国的情况看,偏远落后地区也应该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区域。我国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对应,东部地区资源相对稀缺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相对较少,从而对于资源利用的效率较低,再加上偏远落后地区的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较低,更不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绿色金融的发展正是要充分发挥其金融资源的配置作用,引导实体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而偏远落后地区也应该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区域。互联网金融提供金融服务受到的地域限制较少,对提高偏远落后地区金融供给的优势显著,因而通过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地域受限较少的优势突出。
(三)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相对较短,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灵活性强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绿色金融灵活性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相对较短,在发展增量业务时不需要过多考虑存量业务的历史包袱。而传统金融发展时间相对较长,积累了较多的存量业务,业务调整相对较为困难。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不仅仅是其业务本身,而且需要对客户经营的专业知识有较多的积淀,获取客户所处行业的专业知识需要长期间的积累。这就意味着,传统金融业在某一领域有了业务积累后,由于有了专业知识和配套金融服务方案,后续在该领域发展业务相对会更加顺利,最终形成了特有的行业偏好。这虽然有助于提高传统金融对于某一领域金融支持的专业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最直接的体现是传统金融机构自身进行业务调整的难度较大,从而促使传统金融机构不能及时调整重点支持对象。以商业银行经营为例,尽管政府三令五申要求严格限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支持,但由于商业银行长期对其提供金融支持,相对较为熟悉该领域甚至形成了特有的行业偏好,导致信贷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并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变。如果悬崖式的降低金融支持,将会导致产能过剩行业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存量贷款面临无法全面收回的危险,从而降低其主动调整存量业务的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绿色信贷作为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最有潜力的领域,其发展成效不是十分理想。互联网金融则不然,其从事金融经营的历史时间较短,基本没有存量业务需要调整,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
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可选择性更强。如在营业时间方面,互联网金融基本可以实现全天候营业,业务随时随地可以办理,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保障客户的金融服务需要随时得到满足,客户的主动性更强,也更有利于客户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金融业务。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较强,其对客户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加,并将推动其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球市场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61%的银行客户都持有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对零售银行客户体验影响较大,在35-49岁的客户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充分说明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尤其是从零售方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力较大。
(四)互联网金融本身对科技技术的依赖度更高,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技术较为熟悉优势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的升级。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对于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也促成其比传统金融机构更懂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与此同时,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积累相对不足,风险管理面临较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风险管理。再者,由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发展绿色金融面临较多的信息披露不充分,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解决信息来源渠道单一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都强调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充分利用,因而互联网金融更了解技术的特点也成为其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优势。
三、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互联网金融全面实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提是自身要获得较好的发展,这样才可以为其在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基础,为此,互联网金融需要充分了解绿色金融发展要求,认清自身发展绿色金融的优势,从政策支持、产品创新、机构合作和风险管理方面积极努力,壮大自身实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一)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从政策支持看,政府在大力倡导发展绿色金融,但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互联网金融作为发展绿色金融的有效方式,既要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发展中来,也要借此争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为政府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具有同等的发展政策环境。更进一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看好但与传统金融相比总体实力较弱,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营造氛围,争取政府为其发展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呼吁政府全面推动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
从监管政策看,尽管国内外对于传统金融的监管已相当完善,但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政策仍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找准机会,积极参与到监管政策制定中来,通过实际参与提高监管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互联网金融也要积极争取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政策时,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力度较大的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惠。
(二)加快产品创新,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
绿色金融发展目前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是缺少合适的金融产品,主要体现为现有金融产品与客户需求或特点的匹配度不高,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都面临这一问题。
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上,互联网金融要积极结合绿色金融的特点,绿色金融需要重点服务的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研发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提高产品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如重点结合低碳产业、低碳能源等绿色经济发展领域的经济特点,研发相关信贷产品和碳金融衍生品,拓展绿色金融融资渠道,从生产方面推动低碳环保行业发展。也可以结合绿色经济消费模式,研发相关的消费金融产品,从消费方面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在此过程中,互联网金融需要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积累的数据优势,以数据分析深入发掘客户的消费习惯,重点在零售金融业务领域研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零售金融虽然收益较高,但其对于人力、物力也有较高的投入要求,互联网金融正好是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了对人力的替代,因而其在零售金融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全球市场咨询公司的2014年中国零售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的高客户认知度和渗透率对零售银行构成较大的竞争。为此,互联网金融可以重点从零售金融产品创新入手,发展好零售金融业务,提高全社会绿色金融发展意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三)做好机构合作,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虽然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突出,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一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的资金规模较小,对于大型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较短,对于金融规律、金融运行了解相对较少,而金融业又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因而在金融业的专业性方面相对较弱。对此,互联网金融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需要积极做好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传统金融机构的专业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扩大客户来源,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支持。
互联网金融也要充分利用其自身对于科技型行业知识储备较多的优势,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加强对科技型行业,特别是生态保护、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行业支持,提高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成效。
(四)严格风险管理,保障健康持续发展
金融业经营的是风险,这适用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其自身风险管理经验相对欠缺,加上绿色金融需要重点支持的行业多为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密集型特点突出,面临较大的风险,更需要做好风险管理,从而保障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做好客户的风险管理。其次要加强对政府行业发展导向性政策的研究,确保业务发展符合政府的行业发展政策,规避行业性政策风险。再次要积极借鉴传统金融的风险管理经验,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能力,主动识别和管理客户的环保风险。最后要结合绿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绿色金融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信贷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82-89。
[2]黄蕾.平安携巨资抢占WiFi入口[N].上海证券报,2015-01-28。
[3]李福胜,张雁.境外项目融资中的“绿色金融”问题[J].中国金融,2010,(12):73-74。
[4]李溪.国外绿色金融政策及其借鉴[J].苏州大学学报,2011,(6):134-137。
[5]刘树新.紫金矿业“污染门”对健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1,(3):54-55。
[6]王倩.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12,(3):73-75。
[7]徐剑波等.福建省发展绿色金融的实践与国际经验借鉴[J].福建金融,2014,(11):4-7。
[8]阎庆民.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10,(4):41-44。
[9]张承惠,王刚.以法律形式确立绿色金融制度[N].上海证券报,2014-11-06。
[10]张红.论绿色金融政策及其立法路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3):125-128。
[11]张强.积极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国际融资,2013,(9):28-30。
[12]张振敏.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经营战略[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6):34-38。
The Advantage and the Path of the Internet Financ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Finance
LOU Feipeng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08)
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范文6
【关键词】绿色金融 环境污染 绿色金融工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暴露出来,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为了实现经济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国需要向绿色经济发展方向转变,而绿色经济存在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作用有限,故还需要金融发挥其投融资的功能。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流,调动社会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从而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终实现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经济的稳步增长。
绿色金融是引导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投融资活动,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绿色金融工具如下。第一绿色信贷,银行向绿色环保型公司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等福利,而对高污染企业提高贷款的门槛,来让环保型公司更好地发展。第二绿色证券,企业或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或再融资时,会被设置环保门槛,以此来监管公司上市及之后的经营行为。第三即绿色保险,企业投保,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环境污染等题,当企业所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影响到他人的利益时,便会面临赔偿他人损失的问题,而这时就需要保险公司来赔偿,因而保险公司会担起监督企业的职责。第四绿色风险投资,由于环保产业风险大、收益高,需要绿色风险投资提供资金,引导投向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设备的研发。除此之外,绿色债券,绿色融资租赁,绿色产业基金等也属于绿色金融工具。
绿色金融的运行需要发挥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作用。政府政策自身会影响市场的运作;政府政策同时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和公众的决策,例如通过改善公众的消费理念,决策,使公众资金流向绿色产业。金融机构运用投资、信贷、债券等工具作用于市场,同时对社会公众也会起到投资引导的作用。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投资起到监督的作用。在三方的相互作用下,投融资会偏向限制高污企业,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环境友好的社会体系。
二、国外绿色金融经验
美国,在金融部门方面,银行会为建造绿色建筑的开发商提供贷款优惠,并为购买节约型住房的贷款人提供福利,让客户运用便捷的融资方案购买节能环保的住房;对风电市场及各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进行投资;企业自身也会在环保方面进行融资,购买或使用绿色产品;此外金融部门提供绿色资产证券化服务、绿色抵押贷款等,同时在风能等清洁能源方面进行私募股权投资。产业部门方面,企业的资金来源会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友好型企业更容易得到环保部门的审批;对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税收,对绿色企业会有部分资助,而污染型企业会收到相应的处罚。消费市场方面,实行低碳消费,交通方面大力开发绿色的交通方式。美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实现美国从高耗能到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的改变,能源消费、就业、投资等结构都向绿色转变,环境得到改善,污染也被控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随后促进了绿色科技的发展。
欧洲,以欧洲投资银行为例。第一,大力发展融资减排业务。促进可再生资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的融资,帮助可再生能源工厂的建设;实施建筑绿色供暖;对绿色交通融资,加强对城市轻轨、铁路、公路等的开发,发展环保清洁的运输方式。第二,建立相关基金,通过募集社会公众资金,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推广,为可再生项目融资。第三,对欧盟成员国提供借贷资金,以支持它们的环保建设。
日本,以政策投资银行为例。为减轻环境压力,提供环保方面的投资。同时发放绿色信贷,并利用环境评级业务,帮助商业银行规避投资风险。对环保项目的实施注重奖惩并重,评估监督各企业贷款项目,对高污染企业规避投资,逐渐注重全过程的综合治理,从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发展到环保技术的投资研发,帮助环保产业融资,促进企业环保方面的建设。
韩国,由最初制定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到最后与国际接轨,广泛参加绿色金融国际会议,同时建立基金对绿色产业进行投融资,对绿色产品设立优惠利率。
总体来看,各国都会对环境友好型企业进行信贷优惠,对高污企业进行惩罚或规避投资,通过融资、证券化、私募股权、成立基金等方式,为绿色产业发展募集资金。同时设立家庭、商业保险和碳保险,并制定各类环保评估指数,为绿色企业的发展以及资金的投资规避风险。大体上绿色金融产品的发放对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而政府会对绿色金融进行法律、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与市场结合,全面引领绿色金融的发展,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的成本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财力来维持发展,而仅靠政府的投资不足以支持庞大的费用,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金融的帮助。我国应发展绿色金融,通过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产业。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速度快,但起步晚,对比其他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以绿色信贷为主。我国银行大力推进绿色信贷,直接融资的比重较小。同时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及银监会等相继推出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和绿色债券,但仍在探索起步阶段。第二,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碳交易指企业将剩余的碳排放指标拿到市场上买卖,使实际碳排放量不超过规定总量,环保企业可以通过卖出碳排放权获得节能减排收益。第三,碳金融起步,成立私募碳基金。
中国的绿色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首先,碳市场发展日益紧迫,碳交易市场发展可以加快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企业可以从中获得利益,高污染企业则会面临成本的提高。其次,中国是第一大碳排放国,但我国在全球碳市场上缺乏定价主导权,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帮助我国掌握碳交易主导权。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至今,已获得许多成就。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的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实现从行政方面到技术方面的拓展,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而且,我国的绿色金融规模逐渐增加,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程度逐步加大。主要的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都发挥了不同作用。
四、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绿色金融法律建设落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行政运行中存在问题。我国已出台部分绿色金融相关文件,但体系仍不完善,执行力度、监管力度上存在问题,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难以两得,例如政府绩效、转型升级与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存在。再者,企业对于绿色金融的有效需求不足,污染企业的高收益仍对商业银行的投资有吸引力。同时,环保资金以应急为主,缺乏长期战略布局。
绿色金融机构参与不足。主要业务仍局限于限制高污企业和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上,未将绿色金融置于核心业务中,缺乏激励机制,对企业环保项目执行的审查较弱。
信息不对称。企业获取绿色贷款与其环保项目评估相挂钩,而企业可能隐瞒真实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使银行难以获得真实信息,造成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存在风险。上市公司对污染的排放情况等披露不足、监测不足。
主要依赖于银行的绿色信贷,其它非银金融机构作用发挥不足,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也不够。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不足,中介服务机构例如律所、咨询公司等发展滞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国际上处于滞后地位,在碳市场中议价能力弱,缺乏话语权。
五、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
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引导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以便对企业进行激励和监督。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制,明晰定位;给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信息联通机制。环保部门要统一量化标准,对企业进行监察;政府引导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资力度。
(二)绿色金融机构
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认知程度,加大参与度;继续完善绿色信贷业务,在贷款和税收方面,对环境友好型企业进行优惠,对高污企业实施贷款利率上升和高税收政策;创新其他绿色金融产品,拓展绿色信贷以外的其他产品,拓宽环保资金渠道;发展碳交易市场;加强风险管理,让银行获取真实信息;建立绿色银行,将绿色金融发展具体化;加强对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
(三)企业
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企业自身文化、价值观要与环保相契合;创新环保技术;自觉披露自身环保方面信息,不隐瞒不造假,坚持绿色环保发展。
(四)社会组织与公众
引导公众了解绿色金融的文化理念,让公众深入对绿色金融的理解,积极投入绿色金融的建设;建立公益、基金等第三方企业,带领公众加入到绿色金融的投资中来。
参考文献
[1]安伟.绿色金融的内涵、机理和实践初探[J].经济经纬,2008.
[2]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张承惠,谢孟哲,田辉,王刚.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
[4]李若愚.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财金{研,2016.
[5]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财政金融,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