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科学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理论知识范文1
新课标教材共有七本书,三本必修,四本选修。光必修本教材,每本都在一百七十页以上。中职学校新教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多于旧教材。中职学校素来以专业为主,文化课课时量少,有限的课时难以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另外新教材内容编排上有些地方详略不当。比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把第一次、第二次、、中日、、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放到了一起。像第二次和只列在了简表里,没有战争过程的描述。
由于内容大幅缩减,再加上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另外教材还有多处重复之处,比如《古代政治制度》中教材第10页的内容里有“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教材的第12页出现了类似的内容。知识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降低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要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精炼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使教材知识能够紧凑、简明、系统,便于学生学习、记忆。
二、从教材入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体例把历史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部分讲述,使三者之间的联系割断了,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要从教材入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比如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做对比,提到两个概念,“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如果用书面语言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要结合必修一的内容,通过把两次工业革命做对比,并使政治与经济相联系。不仅形象地解释了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了资本输出的危害比商品输出更大,从而明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
三、从教学入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旧教材中对许多历史现象都有结论,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但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而新教材中结论性的内容较少,给教学留有很大余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讨论中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但艺校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较差,探究能力不足。
中职学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做好教学的关键。一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历史课变得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更好。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质疑。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巧于点拨,善于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历史问题、历史现象深入探究,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客观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小学科学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成功智力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35-02
成功智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rnberg)在对传统的IQ测试大加批驳的基础上于1996年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提出后,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智力理论对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学习这一理论,有利于我们从理论的层面深刻、准确地把握我国新课改的理念,也有助于我们从实践层面推进课堂教学的完善。
一、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
在斯腾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之前,我们所了解的智力只涉及了内涵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中的极小一部分,也是非常不重要的一部分,斯腾伯格称之为“呆滞的智力”。 [1]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智力,而是成功智力。
所谓成功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和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三个方面,或者说,它们是彼此相联系的三个关键所在。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3]
二、成功智力理论对传统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挑战
1.对教学目标提出挑战
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一般采用布鲁姆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三分法。成功智力的教学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视角,区分出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目标领域,旨在促进学生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协调和平衡发展。这种分类方法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重新整合和拓展。在成功智力的教学目标中,情感领域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领域,而是渗透于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领域之中。[4]
2.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课堂教学看重的仅仅是分析性能力,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让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仅仅是被动接受、记忆书本知识的过程。成功智力理论更强调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应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训练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教学评价提出挑战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分重视考试成绩,把考试和评价等同起来,把复杂的评价简单化。这种以选拔和甄别为目的的评价是一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注重量化的评价,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选拔性,其弊端表现出来就是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但正如成功智力所言,学业智力并不是智力的全部,学生的智力是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三、成功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1.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依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力,首先在于作为榜样的教师要有创造性,在于教师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做法。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科研活动,教师都应表现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教给他们一些创造技能;其次,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环境;最后,要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
2.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个人成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实践性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和技能的参与。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尤其是实践性智力,就必须在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质量的同时,重视具有“学徒制”形式的实践教学。[5]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仅仅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是要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及考试方法的选择,基本上体现以“学业性智力”为中心的人才评价制度,而对于“成功智力”中的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则不够重视。事实上,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多元化。采用学业评价、日常行为评价、活动产品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法并举的多元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激发学生成功智力的训练,从而更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2][3]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11,12
小学科学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理论课时效性讨论 时效性改进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33
1 前言
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政治思想,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更为全面的了解国家的政治发展动向及指导思想。而现阶段伴随社会政治的迅速变化,仍处于传统模式下的政治理论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发展现实所造成的影响促使学校实施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日渐成为课程改进的重要因素。
2 党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全国各地党校逐渐兴盛起来,这对于提高党员素质来讲,在为将来的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众多党校争相发展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党校日渐形成各自的教学体系,这就造成不同地域教育方式的差异,无法在教学方式上形成统一的模式,教育制度的统一性无法实现的现状需要课程时效性的提高以改善教育手段的差距。
对于不同党校的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时效性的提出保证了课程实践性的统一,通过课程教育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使得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以最为贴近社会政治现状的路线发展,这也使得政治教育在发展形势上日渐统一起来。
而就我国政治理论课程的时效性发展现状来说,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实践教学的落实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发展基础构建上不够稳固,其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联系存在着一定工作难度,需要校方投入更多人力财力来运转维持。由于我国政治理论课程时效性发展处于初期,在经验借鉴上也没有良好的资源,所以只能在发展中探索出最为合适的发展方式。
3 现阶段党校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欠缺
党校的发展无法脱离社会,而这造成了众多社会因素影响制约着政治理论课程的时效性发展。加之以我国的课程时效性实施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各种社会体制与现象的影响都会延缓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发展。
3.1 政治理论课时效性所涉及的经济问题
社会中新兴事物的最初发展都离不开经济支持,政治理论课程的时效性提出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手段,而这要求学校能够在资金上加以支持,促进其进步发展。但如今受社会经济影响下的院校发展,更多关注的是校方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课程实效资金投入过少,使得课程教学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发展。
3.2 课程内容框架构建的不合理
政治理论课程经详尽划分后体系十分庞大,教学的结构框架建立在实效性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现阶段院校的政治理论课程中,只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在课程开设前期无法做好充足的课程进度安排与教学体系的构建,这就造成了在知识层面讲解只停留在课本表面,无法让同学对于政治思想更为深入的进行了解。教学框架构建的不合理使得课程教育与课程实践逐渐脱轨,表层知识的学习无法解释实际政治理论,党员的知识积累与实践之间出现了鸿沟,实效性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4 对于政治思想课时效性的教学改进
4.1 拉近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交流
任何课程的良好教学都离不开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党员与培训老师间平等交流来实现教学的完善是党校教育的主流模式。而在当下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中,党员们无法认知政治理论的重要性,不会全身心投入认真学习;课程教育中,很少有党员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等等,诸多因素的解决都有赖于培训老师与党员关系的拉近,培训老师通过与党员距离的拉近,能够以朋友的角度听取学生对于课堂的想法,并能以此获悉解决政治理论课堂问题的正确方法。增加党员与培训老师间交流则能够使党员通过教师的社会经验了解更多政治理论知识,这也为课程实效性开展奠定了初步的发展基础。
4.2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转变
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多是定义与语句理解,大量的政治信息背诵常常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致低落,无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政治理论的学习。这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作出创新转变。比如,可以通过让党员表演情景剧的形势来学习分析社会中的政治现象;设置讨论组研究专一课题,课题总结后相互交流学习;多请专家到课堂进行讲座,让党员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学习政治理论等。课堂教学形式创新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调动起党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党员快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为课程实效性发展做好了充分发展准备。
4.3 实践活动的开展
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的实现离不开从课堂学习到实践活动的转变。党员培训老师通过将党员从课堂学习到知识理论应用的转变,能够拉近课本中虚拟形式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党员通过政治理论的实践,能够将课堂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积累,并同时提升党员实践与思考能力。
5 结束语
在党校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的进行是课程实效性的主要体现。党校要通过各方面努力建立起政治理论实践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更为有效的将课堂知识加以实际运用,是党员在掌握书本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知识运用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党员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优秀的党员是我国政治事业建设的主要动力和长久途径。
参考文献:
[1]杨瑞勇.在创新中不断增强“两课”教育的实效性[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2]曾宪皆.试析郭汉民教授的研讨五步教学法[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5,(5).
[3]彪晓红.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实现“两课”教育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4]李年终.研讨式教学研究评述[J].南华大学学报,2011,(1).
小学科学理论知识范文4
摘 要 体育理论课一直不被重视,甚至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大部分人认为体育课就应该是室外课,让学生们跑起来跳起来就是最合适的。我认为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体育理论课不仅要上还要上好,因为这是体育课有效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现在体育理论课势必要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有效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有效教学 体育理论课 改革
一、体育课
(一)体育室外课。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课的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在整个教学课时中较少,理论课内容枯燥,抽象,并且不被师生重视。一般理论课在学期初和学期末上两节。平时很少上,由于天气原因的体育理论课也多以自习课的形式出现。
二、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体育课在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不被重视理论课少。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理论课,许多教师遇到刮风下雨,就让学生上自习,而且一学期理论课很少,理论课讲的内容也比较枯燥单一,没有专项性和指向性。目的性不强。可以说是把理论课和室外课分离开来的。
(二)室外课教师讲解示范不精准重难点不突出,学生领悟有差异。体育教师在上室外课时介绍技术动作。首先在讲解技术动作时由于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讲的很细,学习的重难点也是一带而过。学生根本听不明白,只能被动的模仿老师或是同学。再加上学生领悟能力的差异性,也会造成对技术动作的意图不清的情况发生。
(三)体育安全知识缺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难免会遇到受伤情况的发生,首先在受伤时学生不会判断受伤的性质,更不会根据情况进行紧急急救处理,甚至会错误的处理使伤势加重。其次学生在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时不清楚,错误的动作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安全隐患,应该怎样去注意和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体育专项知识缺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一些项目的专项知识不了解,造成在比赛对抗时出现场面混乱的现象,比如在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赛时,由于对裁判法不了解,使比赛不能顺畅进行,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口角和冲突。
(五)室外课的流程学生不清楚,讲解时间长影响锻炼时间,课堂的有效性差。体育教师在上室外课时首先要介绍课的内容和流程,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教师不能准确详细的使每个同学做到对这节课心里有数,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而且教师在介绍和讲解时,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明白,还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缩减了学生有效的练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学习。
(六)室外课结束总结时间少,对存在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体育课结束部分的小结时间较短,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详尽的提出来,更谈不上提出什么具体的纠改措施了,学生不能准确的获得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和改正训练方法,使得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也影响了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四、体育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改进方案
(一)体育理论课增加并有规律的设置。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必须要重视理论课,不但要增加理论课所占的比重而且要有计划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清楚本周的教学内容和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规范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理论课讲解动作难点。在理论课上可以对本周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讲解,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视频教学,使学生更加清晰动作要领及准确的技术,进而促进室外课的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室外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理论课教授体育损伤的处理方法理和安全注意事项。体育课有室外活动为主的特点,因此就避免不了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理论课进行体育损伤及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教育就更加重要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容易受伤,容易受什么伤。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意识的去防止此类损伤的发生。
(四)理论课安排学生感兴趣的专项知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又不懂体育,这是现实情况。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利用理论课对专业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更可以使学生在室外课更好的练习。这也是促进体育课有效性的好方法。
(五)理论课板书室外课内容流程使学生心里明白。利用理论课把上课流程展示给学生,学生知道体育课上什么,怎么上,心中有数,对老师在室外教学中就能更好的配合老师,更好的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结论
小学科学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来源(1970-),女,浙江萧山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党支部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江西南昌33009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12-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现象。因此,深入剖析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的根源,探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迫切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由于受到众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普遍存在“低效”现象,现状着实令人担忧。笔者对省内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兴趣方面,4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感觉为“一般”,“感兴趣”“非常感兴趣”的人数不到21%,“不感兴趣”“有点反感”的学生接近37%。在学习动机方面,选择“是必修课,必须应付考试,以拿到学历”的占63.6%,选择“为了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占15.1%,选择“不清楚”“其他”的约占 21.3%。在是否经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交流方面:“课内外经常交流”的不到5%,“课堂上有一定交流”的为16%,“偶尔交流”为28%,“不太交流”和“几乎没有交流”的学生高达51%。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很不理想。在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访谈中,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承认,绝大多学生都是被动学习,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看小说、玩手机、听MP3、聊天等现象大有人在。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性的矛盾。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一元化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趋势性价值导向和自发性、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腐朽思想的泛滥。转型期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性,导致了、贫富差距、社会分配不公、恃强凌弱等消极现象长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生产力长期落后,生产方式转型艰难,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追赶的路还很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短时内还没有完全显现。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性遭遇上述种种现实性时,如果没有及时恰当的引导,在巨大的反差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难免大打“折扣”,学生也很难不“先入为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偏差,有的甚至会对课堂上的理论产生“逆反心理”。
2.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滞后性的矛盾。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其思想动态常常随国际国内的形势而“脉动”,随社会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而“起舞”。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发展性特点,从本质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及时、准确地回答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惑”,科学地解释社会实践中的“谜团”。然而,现实中,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周期过长,明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需要,无法科学回应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思想困惑。许多内容脱离实际,习惯于“宏大”叙事,局限于空洞说教,无法切中时代的主题,没能把握当代学生的思想“脉搏”,无法触及青年大学生的“灵魂”。因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也就不难理解了。
3.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高要求与现实投入的低水平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最复杂、最精致的工作。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在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身思想矛盾的长期斗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的特点,牵涉到内外部众多因素,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协同行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高要求、高标准地建设课程。然而,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投入明显不足,与其所承载的任务和使命不相适应。(1)课程地位边缘化。改革开放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曾经一度是高校的“显学”,但现在课程门类和课时数量随意删减,能压就压、能少就少。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组织“寄人篱下”,层级常遭“贬抑”。(2)教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当前任课教师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招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毕业生;二是由学校内部其他院系专业不对口人员转行而来或由富余人员转任;三是由学校政工干部、辅导员、军队转业干部兼任。除第一类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高外,其他人员总体上都没有受过专业化的训练。(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为降低教学成本,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集体授课,一个教学班级少则百余人,多则数百人。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4.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化的矛盾。当前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前体制内教育的“失败者”和社会处境的“不利者”。一些家境比较好、有一定学术潜力的“落榜生”,往往选择“复读”或直接出国留学。对许多选择读高职的学生来说,实在是有太多的“无奈”。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价值观、个性品质、社会性等方面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缺陷。然而,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压缩,没有照顾到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社会处境、未来职业领域等方面的特点。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建议
1.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生产力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精神文明。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严峻形势,我们应当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加强权力制衡,促进民主决策,,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清明公正、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要加强舆论引导,以大量的事实积极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敏锐的眼光深入揭批西方敌对势力的险恶用心和虚伪本质。
2.建立制度化的教材更新机制,密切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实施之纲,是影响课程实施有效性的核心因素之一。鉴于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国内外形势,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教材更新机制。这个更新机制应当包括经常性的课程开发投入机制、可持续的人员保障机制、紧跟时代的课程资源生成机制等,确保教材能制度化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
3.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力量。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应当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课资格证书制度,对任课教师的资格条件做出除学历要求之外的硬性规定。要坚决杜绝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岗位当做安置学校富余人员的“难民营”、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创利增收的“自留地”等行为,切实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队伍。
4.巩固课程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艺术。坚决反对“矮化”“弱化”“淡化”“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建立独立、稳定的学科组织和教学组织,巩固课程地位。要改革教学方式,克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单纯的知识教学的倾向,防止“满堂灌”“照本宣科”,避免“上课听教条、作业抄本本、考试背条条”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观察、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5.改革高职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提高高职学校生源素质。高职教育是办学定位明显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类教育形式。因此,应当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单独设计高职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提高考试效度,促进高职学校生源素质提高,为提高包括高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聪.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征及成才之路[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小学科学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一、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在课堂理论教学阶段,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资料主要为教材,课堂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探索其理论教学方法时,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实施双向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趣味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1.趣味教学法
所谓趣味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生动的语言或者丰富的画面以及相关的实例,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可使知识的讲解更为简单和通俗易懂,更加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下面文章就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理论课的教学为例,就这种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1)趣味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时候,面对程序语言中大量的语法规则、符号以及变量等,可能会觉得很枯燥与抽象,对知识很难掌握,甚至还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法时,教师首先应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从以往学生被动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学。
(2)学习趣味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讲解新语言语法规则之前,可事先利用多媒体软件来向学生演示相关的程序,接着再进行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学习兴趣的诱导。在讲解重难点内容时,教师应该一环接一环地来提出问题,在进行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讲解的时候,教师可诱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关于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的定义或者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的设计等,通过学生自主来解决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在该环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其课堂气氛。
(4)学习情趣的扩展。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课外阅读资料,利用自己所学理论来指导其阅读。
2.比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抓住课程的难点与重点,便于学生对要领知识的掌握,增强其学习效率。其做
法为:
(1)使用比较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将概念引出,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通过横向比较工作原理、编程方式以及应用场合等各方面的内容,突出该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堂课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方法
按照高职院校各项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教学任务,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参观、访问,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这种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就叫做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践教学实施阶段与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
(1)确定目的。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由于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任务以及不同专业所制订的培养目标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从这些情况出发,明确每次实践教学的目标。
(2)精心选点。为了使实践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内容。在教学之前,应该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以及了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者单位来实施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实施阶段
待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后,按照课程的实际教学目的以及课程内容的具体需求,组织学生到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1)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2)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任务流程以及专业技术等;(3)了解企业工作简况与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尤其是企业计划工作的程序以及内容;(4)让企业部门经理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同时开展相应的座谈会,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
3.总结阶段
在实践教学方法结束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还应让学生通过书面的形式将实践教学总结写成报告,从而强化其实践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参考文献:
[1]孙琪,王萌.高职院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0.
[2]马红.“商品学”理论课程实践化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