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1

关键词 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

一、引言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自身经济的发展任务,对当下国家、社会、百姓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涵盖卫生、教育、科学等多个领域,着重偏于对社会体制的改善。当前社会事业单位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缓解了社会的就业难题,因此要通过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进行严格审核,规范会计行为中的不足,记录资金出入的情况,挽救企业的损失。当下事业单位对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会计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的区别

(一)法规方案中的区别

在新会计制度的管理中,增加了对整体财政制度的审核、部门预算的收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方针制度将会计制度和法规方案联系起来,调动资金产业结构的作用,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财政工作中的有利地位,有利于贯彻发展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落实,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固定资产核算和无形资产摊销

在新会计制度引入后,相关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对相应的项目进行管理,在相关折旧方案的体现和推广工作的进程中也提供了类似章程,在计提折旧进行非流动资产工作的投入时,应该尽量减少其投入比例。这种新型财务形式的处理不但贴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还能够减少事业单位的支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对应章程的处理来进行财务管理。这种形式不仅对管理价值和财务落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为以后事业单位的支出工作作好了铺垫。

(三)确认财政管理方案中对应资金核对

在新会计制度中,对于相关财务管理方案补助政策也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从财政支出的补贴来看,其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相关项目应该增加对应的细节制度,而且加大了对应资产的核算,即财政补助制度、财政补助结算。同时,对相关财务的处理加大了相关财政补助,针对相关工作流程对应细化步骤,明确资金流向,全面落实会计基础工作。

(四)建立资产制度的细化和账目针对性

新会计制度确立了对应的资产补足计划以及对应的事业单位财政计算方案,对相关问题进行类似入账、出账制度的细化分析。假如没有对应的管理方案,或类似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应该针对资金的管理做好入账申报,而且做好详细的标注。对类似工作的细化管理,无疑给事业单位提供了良好的会计计算方案,对资产的获取和投入具有一定的效果。对类似资产的审核,能够确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强度,促进资金的链式管理。

三、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项目的实际操作的影响

(一)会计科目产生的影响

1.增加和减少的会计科目。在关于会计科目额增加中,大体上涵盖了非财政拨款的审核、出账管理、借入累计、员工报酬等方面的支出累计。通过增加这些支出方面的管理,进一步细化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有利于维持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对以后项目的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传统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关于会计科目的管理项目往往没有细致的管理方案,并且会计科目的内容较多。相对而言,新会计制度就大大减少了这种麻烦,减少了冗长繁琐的会计项目,使会计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2.会计科目的规范化。在会计科目的部分调整中,对新会计制度进行了细致化管理。例如,将现金存入资料库,将产品变成现金等,以这种方式对会计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作了铺垫,给以后事业单位类似会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传统的会计科目只会进行复杂的会计科目审计,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新会计制度的出现,无疑是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一次冲击,大大减小了会计科目的审核范围,并且使其更加规范化,使得高层对于会计管理工作更加重视起来,真正将其作为整个事业单位工作的重心。

(二)会计报表发生变化

1.报表的体系。在传统会计制度关于收支平衡、资金累计等方面的报表中,主要是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以及附表。而新会计制度关于类似工作的报表中,主要是财政补贴。以这种形式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财务制度的完善以及资金条件的规范化。

此外,在报表的发展中,新会计制度还能够根据实际收支情况对报表进行调整,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强化事业单位的资金量化管理和整体调整,对资金产业链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报表体系的过程中,新会计制度还能够对项目结构进行调整,对相应资金体系进行整合完善。

2.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保障了报表体系的完整性。在资产收支体系的调整中,关于收入支出的类似问题减少,调整支出体系结构,将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资金投入和预算方面的平衡。另外,对收支平衡报表方面同样进行了体系的细化安排,对产业链结构的完善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关于新会计制度的报表和相对体系的完善中,保证其统一性。总而言之,实行新会计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准,对以后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对会计主体的影响。传统的会计制度没有对会计主体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主要是被当作资金的调动,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财政制度的重要性。但是新型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将会计工作描述成事业单位发生经济活动的基础,对事业单位经济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也逐渐完善,在完善资金管理的报备时,同样对资金的流动和灵活管理带来了福音。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准确的编制体系确定、完善的收支、资金产业链的细化管理、对财务情况的及时反映等。

新会计制度无疑对固定资产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事业单位要能够根据对应的财政制度进行确认,按照相关制度的需求对预算进行安排。分析财务管理的主体,完善对应的制度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产业消耗体系的形成。在新会计制度的确认方面,对财政资金投入工作也进行了相应调节,对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进行补助,确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对事业单位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根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制度的影响,也能够判断出事业单位在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对资金流向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促进了资金固定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资金的稳定。

4.预算资金的核对方案以及产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通过会计制度的核算形式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作出调控。因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依靠启动资金,假如采取以往的方式对资金进行核算,分部的核算方式会使得信息审核不够完善。新会计制度在对资金的核算体系进行确认的同时,对各项资金的取得进行了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的流动、差额补齐等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使事业单位的财政实现了统一化。此外,新会计制度通过事业单位工作形式进行针对性结合,来确认补差金额,使企业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5.会计核算形式的改进。新会计制度按照当前事业单位的工作主体,对会计科目的工作形式进行规划,分析类似的工作流程,对相关的工作体系进行完善,确认不同科目的名称。对计量内容体系进行确认,保证了更加全备的科学发展依据,按照财政补助的形式进行改善,对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形式应该始终维持一个稳定的地位,保证其工作的准确性,不出现丝毫遗漏。而新会计制度的出现给会计制度的审核降低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有所帮助,对于日后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审核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实行新会计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同时,伴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完善,还能够进一步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展现,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自我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事业管理的工作水准,对其资金产业链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为大连市路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惠迎.探讨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64-65.

[2] 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172-173.

[3] 曾卓瑜.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的探讨[J].会计师,2013 (14):70.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2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提高财务会计处理的工作效率,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体制,推动事业单位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如今,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各事业单位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财务创新等活动。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传统的会计核算理念和方法,加快会计核算与经济发展环境两者的适应性,积极的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流程,是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满足改革需要的基本要求。

 

(二)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会计核算、会计处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快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会计核算是对单位日常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反应,包括资金管理、预算控制等内容。新形势下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使其参与到财务会计处理中来,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财务会计核算的任务。另外,创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够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完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配合复式预算

 

想要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要建立一个针对于复式预算的会计体系。按照资金的来源去向,应分别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公共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细化会计数据,做到会计数据从多口径进行对比分析,扩大会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立足实际,做到事业单位会计与国库、财政预算的统一,完善口径合一。明确资金来源去向,对资金流动进行追踪管理,严格控制资金的申报与划拨制度。确立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标准、编制期间。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首先、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应适当引人权责发生制,可根据本单位实际保留收付实现制。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制度,两者并行。有利于单位及时了解本单位债权、债务分配,合理分配资源,节省开支。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也能完整的体现经营信息、及时了解经营成果。使会计数据更具合理性。

 

其次、事业单位要严把风险关。要合理制定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制度,防范负债风险。对固定资产做到卡物账相符,规定盘点期间。规范固定资产收入、折旧、报废、盘盈、盘亏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计价标准。对债权要及时进行评级、做好坏账准备和呆账处理。

 

最后、完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分工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水平低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通过录用、培训两方面入手。首先、应改进会计人员录用渠道,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通过专门的财务会计考试,确保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素质,严格遵守会计职业规范。其次、应加强日常培训,组织人员参与培训,教授最新会计制度,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应加强日常考核,对从事单位会计工作的人员,应统一组织业务考试,考核其对最新会计技术的掌握情况,并形成淘汰机制,剥离不合格人员。通过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会计队伍人员平均高素质。

 

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聘用制来录取,在社会上录用专业高等的会计管理人员,这对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准确性都是一个良好的保证。对聘用的会计从业人员也要严格遵循回避制度,保证会计人员在行政上不从属与任何一个部门,直接面向单位党组。聘用制的会计人员在专业水平上也远远地高于单位内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行政成本。

 

(四)强化债务和资产管理的处理

 

债务、资产管理是财务会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资金的收支、分配和使用等相关内容,关于债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是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交易活动和事项中形成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资产、负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够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比如说对于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一套权责明确的体系,将资产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类别资产的会计核算和折旧方法。又比如说对于负债管理,为了降低负债对事业单位经营的风险,避免负债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制约,可以对单位负债、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计划相应的偿还制度等等。

 

(五)落实财务报告公开、加强公众参与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到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公开,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公示。必须保证向不同对象报送的会计数据的统一性,严禁内外两套账的现象。在公布会计报告之后可召开听证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与单位业务往来频繁的部门人员参与讨论,听取与会人员对单位近期工作情况的建议,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广泛借国内外经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3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财务内控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其他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的监管和控制,避免单位领导层中出现公款挪用、营私舞弊等现象,对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良好社会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事业单位如何在新财务制度下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加强和优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进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说,都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许多事业单位以一般财经法规甚至工作经验来代替内控制度,或者照搬其他单位内控制度,造成财务内控工作的标准各异、政出多门,实用性差,没有起到堵塞漏洞、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2.财务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独立性差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差。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使得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监管部门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极易造成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规操作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导致财务内控的监管部门形同虚设。

3.缺乏完善的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都缺乏详细、明确的预算编制和控制制度。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通常只是根据上年收支实绩、单位自身特点进行核定,大部分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不能达成逐笔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不强,造成财务预算的控制能和约束力下降。此外,预算控制的不足还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存在超支现象。虽然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采用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但超预算现象依然存在,对资产的使用过程也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4.财务内控的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内控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使得单位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拿促收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财务内控人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内控人员对财务活动的核算和控制工作,使得、挪用公款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遏制。

5.财务内控人员的素质不高

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人员对当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核算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制订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对财务内控的法制化建设。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需求,对现有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就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和行为进行规范,使财务内控工作真正成为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法律制度体系。

2.完善财务内控的结构和机制,确保独立性

事业单位要理清内部环境,设立对管理层直接负责的内审机构,使其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各部门相互制约,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同时,要对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确定应对策略。对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传播要统一口径、及时传递,确保信息沟通的通畅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完善财务内控的评价体系,并确保评价结果的落实执行。

3.加强预算控制,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控制的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控制进行管理。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和审核,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减少超支现象的发生。对固定资产应重点控制关键环节:构建前可行性控制、构建中质量成本控制、投入使用后绩效控制。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对出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作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的处罚和取缔。

4.加强财务内控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财务内控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计,严格财务内控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发现和分析财务内控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实施相应的防范和解决措施,减少会计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加强对财务内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财务内控人员是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控工作的主体,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顺利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内控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现状,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财务内控人员对当今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财务内控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建立和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积极构建和完善财务内控体系,通过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资金使用状况,然后根据相关系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主要进行法律、法规和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之前行政事业进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各项职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处理信息的效率,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给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不足。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运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的很多资金都是通过政府拨款和相关补贴等渠道获得,属于无偿资金。在日常管理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意义,疏于单位资金管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容开始与国有资产联系,但是却不能及时对国有资产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导致财务资金使用中风险加大。

(二)新旧会计制度不能实现衔接。在之前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经常随意设置账目,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账目缺少统一规范,在实际处理中,经常会账目管理不精确等问题,不能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旧会计制度散失了处理旧账目的机会。此外,很多行政事业还没有落实新会计制度,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缺少财务预测和控制管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但是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财务管理来看,由于缺少对财务资金预测和管理的控制,不能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预算状况出发进行财务管理,导致财物资金编制中经常出现不合理和不准确等。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缺少财务预算和控制认识,不能根据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转变管理方法,影响了投资项目的稳定性。

(四)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下。财务人员是从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的主要管理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下,一些财务从业人员由于缺乏新财务知识学习,进行财务信息管理时犹豫不决,产生了很多种违法违纪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进展。

三、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目前新会计制度已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新会计制度中的规定,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加强人员对财务管理认识,不仅要求人员遵循新会计管理理念,掌握一定的管理工作内容,还要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合理分配作业,保证单位审计、财政等部门可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监督,统一规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合理划分财务资金结构和用途,一旦出现资金使用不当或违反法律等行为,必须对人员进行出发,实施财务透明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

(二)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及时改变会计记账方式。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进展,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详细的资金信息,改变了旧会计记账和等式,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健全旧会计制度记账方式,顺应新会计制度发展趋势,积极做好单位资产、负债和净产值等管理,明确会计与单位内部的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率,促进单位财务管理的进展。

(三)加强预算管理。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管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率。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保证编制科学合理,同时还要坚持收支平衡、体现重点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其次,完善财政资金评价制度,建立资金绩效指标体系,既要根据不同项目体现出个性化,同时也要满足所有财政支出的共享项目。最后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求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意识和水平。根据人员出现的业务水平低下和业务意识浅薄等问题,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管理积极引入一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充分发挥人员的财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可以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业务需求,积极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长期、不间断业务知识训练,组织优秀人员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内容和要求,争取在短期内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时刻树立财务管理安全意识,并将管理意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单位不仅要给财务人员创造积极的环境,还要建立健全机制,增加财务从业人员之间的竞争,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而且不断招聘优秀人才,利用有效的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让财务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取得了显著进步,财务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在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的机制和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所以必须积极改革,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变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

随着我国财务管理手段、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本的会计制度也随之完善,新会计制度出台并得以实施。事业单位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其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社会性,因而,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事业单位也应有针对性的对当前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在财务核算上的积极作用,实现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拓展

原本的会计制度下,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对行业类型及经济类别过分强调[1]。会计制度仅仅适用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这不仅限制了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同时也造成了行业壁垒。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则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企事业单位统一遵循新会计制度,消除了会计信息壁垒,事业单位的基本的建设投资核算也纳入其中,解决了原本二者分别核算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得到细化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被细化成五大部分。与原本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转变了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的情况,为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制度支持,使财务核算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事业单位能够通过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充分的反映出自身实际财务情况,有助于提高财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资产和收支的具体化要素,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分类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财务核算效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优化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进行了优化,在原本基础上,增加了累计折旧项目,将固定资产标准提升至一千元,根据折旧率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在这一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及磨损程度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工作人员再结合损耗程度等进行核算,便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直观的反映,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增强。同时,新会计制度中,也从固定资产折旧中,将非流动资产进行分离,避免将其计入到支出中。

二、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级会计科目下,明细科目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通常设置的层级过多,且难以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在政府补助等方面,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导致新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未能遵循《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导致明细账目缺乏明确性,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

新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2]。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得以优化,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账户,实现对资产的科学分类和盘查清算。然而在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库存货物划分与当前新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其次,事业单位大型资产处理缺乏规范性,存在划分不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给财务核算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核算方法。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有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将事业单位所有收入,都纳入收入范围中。然而其中有很多收入项目,并不能真正增加事业单位净利润,只能够在表面的数字上得以呈现。因而,这种计量、核算方式并不科学,需要事业单位尽快予以更新。

(四)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

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虽然其十分符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需求,但是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应用新会计制度时,仍然会存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的问题。第一,在账户与报表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充分明确,导致其在处理账户与报表的衔接上,存在众多的疑惑,难以良好处理。第二,在会计信息处理上,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审核与对比环节,缺乏横向与纵向对比,一些财务管理人员难以确保全面的财务核算,涉及范围较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出企业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三、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对策

(一)合理设置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

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应确保各个层级设置合理。第一,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补助及支出,对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设置,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相匹配。第二,财务部门应对原本的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简化,并监督明细科目架构的设置[3]。从而便于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良好审核,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优化

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与新会计制度相符,事业单位还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首先,应要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对非固定资产进行存货处理。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单位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新会计制度实施下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再者,应将原本的旧会计信息,融入到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中,对各项财产进行科学核算。最后,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应运用与新会计制度实施相符的先进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更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尽快采用与新会计制度相符的核算方法。针对以往收入确认、计量、成本核算方式予以转变,采取差额计入收入法[4]。这种收入计入法,主要是对企业净收入进行计算,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净利润,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同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较多,工作范围较广,因而,应实现网络结算、差额结算等核算方法的结合运用,充分发挥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势[5]。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资产清查工作,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科学开展计提折旧和摊销工作,从而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实际上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了解深度不足。因而,事业单位还应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学习,转变其传统的财务核算观念。同时,设置实践训练,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对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方法进行熟悉。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其财务核算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事业单位还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核算明细科目的科学设置,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采取新会计核算手段,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良好衔接,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安英.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1,4(4):93-94.

[2]李超毅.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12(12):23-24.

[3]齐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8(15):100-108.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6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提升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加强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保证财务管理更好的发挥管理作用,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充分有效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面临现阶段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大多数都属于公益性质的,因此单位的管理者对于资金缺乏敏感度,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的管理者认为,事业单位不是为了盈利,即使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没有必要。因此,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非常的不健全,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设置财务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当今社会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较低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很好地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由于管理者对于内部制度缺乏重视,使的单位下面的财务人员也缺乏遵守制度的积极性,很多的财务人员在开展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专门钻制度的漏洞,从事一些违反事业单位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行为,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力差

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根本不重视,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执行内控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在事业单位发挥其自身作用。事业单位是特殊的企业,它的经营与发展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使得财务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长期在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因此根本就没有竞争意识,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长期安逸的工作环境使得工作人员缺乏进取心,对新领域的学习非常少,因此他们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根本就认识不到他的重要性,因此也就不会积极的执行。

(三)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都缺乏按一定的危机意识,所有的员工长期在安逸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因此对于内控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人员认为财务管理根本就没有必要,更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因此,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问题进行必要的监管措施,很多内部制度到底有没有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不得而知。这就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建立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都是形同虚设,一般情况下都是企业的财务人员直接从网上下载下来的,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参考的企业的相关制度。然而事业单位与企业无论从经营目的还是从经营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采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财务管理,降低了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途径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想要通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全面性的建设。为了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全面的意见收集,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尽可能全面的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其次,为了提升全面性,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动态得内控制度,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不断的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改变,防止内控制度漏洞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以可乘之机。

(二)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想要通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来提升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大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与内部控制制度相联系的绩效评价机制。对于能够有效的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那些没有很好地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的员工实行不同的待遇,这样就能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执行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保证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充分的执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督与管理

针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事业的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其次,为了提升监督管理力度,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提升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监管专业性与有效性。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着客观、公平、独立的态度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这样才能让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员工都能信服,方便监督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的联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保证内部控制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只有这样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的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服务。首先,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前,应该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一定的分析与了解,针对财务管理活动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可执行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在这个平台中进行有效的讨论,这样各个部门的基层员工都能及时的反应个人意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保持与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