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1
关键词 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
一、引言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自身经济的发展任务,对当下国家、社会、百姓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涵盖卫生、教育、科学等多个领域,着重偏于对社会体制的改善。当前社会事业单位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缓解了社会的就业难题,因此要通过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进行严格审核,规范会计行为中的不足,记录资金出入的情况,挽救企业的损失。当下事业单位对会计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会计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的区别
(一)法规方案中的区别
在新会计制度的管理中,增加了对整体财政制度的审核、部门预算的收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有效的方针制度将会计制度和法规方案联系起来,调动资金产业结构的作用,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财政工作中的有利地位,有利于贯彻发展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落实,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固定资产核算和无形资产摊销
在新会计制度引入后,相关事业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对相应的项目进行管理,在相关折旧方案的体现和推广工作的进程中也提供了类似章程,在计提折旧进行非流动资产工作的投入时,应该尽量减少其投入比例。这种新型财务形式的处理不但贴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还能够减少事业单位的支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对应章程的处理来进行财务管理。这种形式不仅对管理价值和财务落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为以后事业单位的支出工作作好了铺垫。
(三)确认财政管理方案中对应资金核对
在新会计制度中,对于相关财务管理方案补助政策也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从财政支出的补贴来看,其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相关项目应该增加对应的细节制度,而且加大了对应资产的核算,即财政补助制度、财政补助结算。同时,对相关财务的处理加大了相关财政补助,针对相关工作流程对应细化步骤,明确资金流向,全面落实会计基础工作。
(四)建立资产制度的细化和账目针对性
新会计制度确立了对应的资产补足计划以及对应的事业单位财政计算方案,对相关问题进行类似入账、出账制度的细化分析。假如没有对应的管理方案,或类似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应该针对资金的管理做好入账申报,而且做好详细的标注。对类似工作的细化管理,无疑给事业单位提供了良好的会计计算方案,对资产的获取和投入具有一定的效果。对类似资产的审核,能够确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强度,促进资金的链式管理。
三、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项目的实际操作的影响
(一)会计科目产生的影响
1.增加和减少的会计科目。在关于会计科目额增加中,大体上涵盖了非财政拨款的审核、出账管理、借入累计、员工报酬等方面的支出累计。通过增加这些支出方面的管理,进一步细化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有利于维持会计信息的完整度,对以后项目的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传统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关于会计科目的管理项目往往没有细致的管理方案,并且会计科目的内容较多。相对而言,新会计制度就大大减少了这种麻烦,减少了冗长繁琐的会计项目,使会计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2.会计科目的规范化。在会计科目的部分调整中,对新会计制度进行了细致化管理。例如,将现金存入资料库,将产品变成现金等,以这种方式对会计制度的规范化管理作了铺垫,给以后事业单位类似会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传统的会计科目只会进行复杂的会计科目审计,加大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新会计制度的出现,无疑是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一次冲击,大大减小了会计科目的审核范围,并且使其更加规范化,使得高层对于会计管理工作更加重视起来,真正将其作为整个事业单位工作的重心。
(二)会计报表发生变化
1.报表的体系。在传统会计制度关于收支平衡、资金累计等方面的报表中,主要是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以及附表。而新会计制度关于类似工作的报表中,主要是财政补贴。以这种形式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结构进行调整,有利于财务制度的完善以及资金条件的规范化。
此外,在报表的发展中,新会计制度还能够根据实际收支情况对报表进行调整,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强化事业单位的资金量化管理和整体调整,对资金产业链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报表体系的过程中,新会计制度还能够对项目结构进行调整,对相应资金体系进行整合完善。
2.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保障了报表体系的完整性。在资产收支体系的调整中,关于收入支出的类似问题减少,调整支出体系结构,将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资金投入和预算方面的平衡。另外,对收支平衡报表方面同样进行了体系的细化安排,对产业链结构的完善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关于新会计制度的报表和相对体系的完善中,保证其统一性。总而言之,实行新会计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准,对以后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对会计主体的影响。传统的会计制度没有对会计主体有一个准确的认知,主要是被当作资金的调动,这种情况导致了事业单位没有真正认识到财政制度的重要性。但是新型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位,将会计工作描述成事业单位发生经济活动的基础,对事业单位经济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也逐渐完善,在完善资金管理的报备时,同样对资金的流动和灵活管理带来了福音。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准确的编制体系确定、完善的收支、资金产业链的细化管理、对财务情况的及时反映等。
新会计制度无疑对固定资产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事业单位要能够根据对应的财政制度进行确认,按照相关制度的需求对预算进行安排。分析财务管理的主体,完善对应的制度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产业消耗体系的形成。在新会计制度的确认方面,对财政资金投入工作也进行了相应调节,对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进行补助,确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对事业单位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根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制度的影响,也能够判断出事业单位在工作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对资金流向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促进了资金固定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资金的稳定。
4.预算资金的核对方案以及产生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通过会计制度的核算形式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作出调控。因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依靠启动资金,假如采取以往的方式对资金进行核算,分部的核算方式会使得信息审核不够完善。新会计制度在对资金的核算体系进行确认的同时,对各项资金的取得进行了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的流动、差额补齐等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使事业单位的财政实现了统一化。此外,新会计制度通过事业单位工作形式进行针对性结合,来确认补差金额,使企业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5.会计核算形式的改进。新会计制度按照当前事业单位的工作主体,对会计科目的工作形式进行规划,分析类似的工作流程,对相关的工作体系进行完善,确认不同科目的名称。对计量内容体系进行确认,保证了更加全备的科学发展依据,按照财政补助的形式进行改善,对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形式应该始终维持一个稳定的地位,保证其工作的准确性,不出现丝毫遗漏。而新会计制度的出现给会计制度的审核降低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整体工作有所帮助,对于日后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审核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实行新会计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同时,伴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完善,还能够进一步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展现,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自我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事业管理的工作水准,对其资金产业链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为大连市路灯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惠迎.探讨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64-65.
[2] 刘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评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172-173.
[3] 曾卓瑜.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的探讨[J].会计师,2013 (14):70.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2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提高财务会计处理的工作效率,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体制,推动事业单位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如今,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各事业单位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财务创新等活动。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创新传统的会计核算理念和方法,加快会计核算与经济发展环境两者的适应性,积极的引进先进的会计处理流程,是推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满足改革需要的基本要求。
(二)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会计核算、会计处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快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会计核算是对单位日常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反应,包括资金管理、预算控制等内容。新形势下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使其参与到财务会计处理中来,相互协调配合完成财务会计核算的任务。另外,创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够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完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配合复式预算
想要进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要建立一个针对于复式预算的会计体系。按照资金的来源去向,应分别编制国有资本预算、公共预算、社会保险预算。细化会计数据,做到会计数据从多口径进行对比分析,扩大会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立足实际,做到事业单位会计与国库、财政预算的统一,完善口径合一。明确资金来源去向,对资金流动进行追踪管理,严格控制资金的申报与划拨制度。确立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标准、编制期间。
(二)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首先、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应适当引人权责发生制,可根据本单位实际保留收付实现制。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制度,两者并行。有利于单位及时了解本单位债权、债务分配,合理分配资源,节省开支。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也能完整的体现经营信息、及时了解经营成果。使会计数据更具合理性。
其次、事业单位要严把风险关。要合理制定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制度,防范负债风险。对固定资产做到卡物账相符,规定盘点期间。规范固定资产收入、折旧、报废、盘盈、盘亏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计价标准。对债权要及时进行评级、做好坏账准备和呆账处理。
最后、完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分工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水平低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通过录用、培训两方面入手。首先、应改进会计人员录用渠道,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通过专门的财务会计考试,确保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素质,严格遵守会计职业规范。其次、应加强日常培训,组织人员参与培训,教授最新会计制度,做到与时俱进。最后、应加强日常考核,对从事单位会计工作的人员,应统一组织业务考试,考核其对最新会计技术的掌握情况,并形成淘汰机制,剥离不合格人员。通过良好的竞争环境,保证会计队伍人员平均高素质。
同时,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聘用制来录取,在社会上录用专业高等的会计管理人员,这对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准确性都是一个良好的保证。对聘用的会计从业人员也要严格遵循回避制度,保证会计人员在行政上不从属与任何一个部门,直接面向单位党组。聘用制的会计人员在专业水平上也远远地高于单位内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行政成本。
(四)强化债务和资产管理的处理
债务、资产管理是财务会计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资金的收支、分配和使用等相关内容,关于债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是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交易活动和事项中形成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资产、负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够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比如说对于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一套权责明确的体系,将资产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明确不同类别资产的会计核算和折旧方法。又比如说对于负债管理,为了降低负债对事业单位经营的风险,避免负债对事业单位发展的制约,可以对单位负债、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计划相应的偿还制度等等。
(五)落实财务报告公开、加强公众参与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到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公开,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公示。必须保证向不同对象报送的会计数据的统一性,严禁内外两套账的现象。在公布会计报告之后可召开听证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与单位业务往来频繁的部门人员参与讨论,听取与会人员对单位近期工作情况的建议,接受群众的意见和批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广泛借国内外经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3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内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财务内控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其他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的监管和控制,避免单位领导层中出现公款挪用、营私舞弊等现象,对确保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和良好社会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事业单位如何在新财务制度下进行财务内控制度的加强和优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促进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说,都没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许多事业单位以一般财经法规甚至工作经验来代替内控制度,或者照搬其他单位内控制度,造成财务内控工作的标准各异、政出多门,实用性差,没有起到堵塞漏洞、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2.财务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独立性差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其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差。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使得在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监管部门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极易造成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规操作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导致财务内控的监管部门形同虚设。
3.缺乏完善的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都缺乏详细、明确的预算编制和控制制度。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通常只是根据上年收支实绩、单位自身特点进行核定,大部分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不能达成逐笔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和预见性不强,造成财务预算的控制能和约束力下降。此外,预算控制的不足还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存在超支现象。虽然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已采用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但超预算现象依然存在,对资产的使用过程也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4.财务内控的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财务内控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使得单位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拿促收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财务内控人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内控人员对财务活动的核算和控制工作,使得、挪用公款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遏制。
5.财务内控人员的素质不高
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人员对当下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核算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制订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强对财务内控的法制化建设。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需求,对现有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就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和行为进行规范,使财务内控工作真正成为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构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法律制度体系。
2.完善财务内控的结构和机制,确保独立性
事业单位要理清内部环境,设立对管理层直接负责的内审机构,使其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牵制制度,各部门相互制约,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同时,要对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确定应对策略。对事业单位内部信息的传播要统一口径、及时传递,确保信息沟通的通畅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完善财务内控的评价体系,并确保评价结果的落实执行。
3.加强预算控制,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控制的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控制进行管理。加强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监督和审核,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减少超支现象的发生。对固定资产应重点控制关键环节:构建前可行性控制、构建中质量成本控制、投入使用后绩效控制。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对出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作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的处罚和取缔。
4.加强财务内控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财务内控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审计,严格财务内控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发现和分析财务内控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实施相应的防范和解决措施,减少会计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加强对财务内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财务内控人员是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控工作的主体,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顺利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中财务内控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现状,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财务内控人员对当今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财务内控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建立和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积极构建和完善财务内控体系,通过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资金使用状况,然后根据相关系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主要进行法律、法规和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之前行政事业进行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各项职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处理信息的效率,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给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理念不足。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运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的很多资金都是通过政府拨款和相关补贴等渠道获得,属于无偿资金。在日常管理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意义,疏于单位资金管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容开始与国有资产联系,但是却不能及时对国有资产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导致财务资金使用中风险加大。
(二)新旧会计制度不能实现衔接。在之前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经常随意设置账目,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账目缺少统一规范,在实际处理中,经常会账目管理不精确等问题,不能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旧会计制度散失了处理旧账目的机会。此外,很多行政事业还没有落实新会计制度,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缺少财务预测和控制管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但是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财务管理来看,由于缺少对财务资金预测和管理的控制,不能从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预算状况出发进行财务管理,导致财物资金编制中经常出现不合理和不准确等。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缺少财务预算和控制认识,不能根据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转变管理方法,影响了投资项目的稳定性。
(四)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下。财务人员是从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的主要管理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下,一些财务从业人员由于缺乏新财务知识学习,进行财务信息管理时犹豫不决,产生了很多种违法违纪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进展。
三、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目前新会计制度已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根据新会计制度中的规定,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加强人员对财务管理认识,不仅要求人员遵循新会计管理理念,掌握一定的管理工作内容,还要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合理分配作业,保证单位审计、财政等部门可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监督,统一规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合理划分财务资金结构和用途,一旦出现资金使用不当或违反法律等行为,必须对人员进行出发,实施财务透明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
(二)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及时改变会计记账方式。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进展,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详细的资金信息,改变了旧会计记账和等式,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健全旧会计制度记账方式,顺应新会计制度发展趋势,积极做好单位资产、负债和净产值等管理,明确会计与单位内部的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率,促进单位财务管理的进展。
(三)加强预算管理。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管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率。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保证编制科学合理,同时还要坚持收支平衡、体现重点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其次,完善财政资金评价制度,建立资金绩效指标体系,既要根据不同项目体现出个性化,同时也要满足所有财政支出的共享项目。最后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要求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意识和水平。根据人员出现的业务水平低下和业务意识浅薄等问题,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管理积极引入一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为了充分发挥人员的财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可以根据财务管理工作业务需求,积极对财务管理人员开展长期、不间断业务知识训练,组织优秀人员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内容和要求,争取在短期内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时刻树立财务管理安全意识,并将管理意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单位不仅要给财务人员创造积极的环境,还要建立健全机制,增加财务从业人员之间的竞争,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而且不断招聘优秀人才,利用有效的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让财务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取得了显著进步,财务管理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在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施的机制和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所以必须积极改革,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变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5
一、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
从整体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将其资金运作以及财务收支的基本状况进行反映,利用相关的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优化管理。其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牵扯到了会计法律、法规等方面,并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所要求[2]。除此之外,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合法合规的同时,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充分发挥出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整体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财务信息。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理念
现如今,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社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资金补助,因此,这种情况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整体的财务管理理念,并且工作人员并没有对财务资金管理有所关注与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财务风险,并且还会不定期出现会计操作、财务处理、财务监督等各种类型的核算风险。
(二)缺乏财务预测以及控制
一般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来源为国家拨款,因此在财务管理中期预算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预测与控制,没有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预算角度出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资金的预算编制出现不合理以及不准确的现象。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整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财务预算以及控制,从而导致在整个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资金的使用以及支配,会出现资金预算以及资金随意挪动的现象。
(三)缺乏资金管理制度以及资产管理方案
根据笔者研究与分析,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使用中会存在控制管理不严谨的现象,并且会衍生出诸多财务问题,比如资金挪动、资金使用超支等。与此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缺乏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中表现的并不严格,往往会出现资产闲置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及时对资产进行清查,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产账实不符或者帐帐不符的现象。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欠缺
从本质上而言,财务管理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关键人员,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财务控制管理只是,并且对财务信息的控制管理不够牢固,导致出现各种严重违纪现象[3]。甚至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观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从根本上导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创新发展。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单位需要依据《会计法》严格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按照其规定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遵守新会计制度的基本理念以及要求,尽可能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减少人为因素的出现,尽可能对财务资金的指出结构以及指出用途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行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
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校发展,则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一般而言,需要积极完善收支审批、进度管理、资金核查等制度,并且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权责明确[4]。此外,在财务审批以及核查的过程中,需要公平透明的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保证财务预算控制的真实与可靠。
(三)对资产管理进行严格规范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控制,并且保证资金的使用具有透明性,保证专项资金在使用中专款专用。此外,还要保证专项资金与相应的指出资金有所区别,不会出现随意挪动以及挤占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完成情况、使用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从本质上提高资金使用的自觉性。
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6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正在逐步由原来的非盈利组织发展向营利与非盈利相结合的综合型组织。随着这个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突出。因为单位所有的预测与决策、计划与控制以及最终的考核与评价都会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形式来体现,因此,单位财务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的会计制度,因为会计制度所起的作用正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的活动,也必须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2013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称为财会[2012]22号)即新会计制度全面施行。随着这个施行,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也作了充分改进,这是是新会计制度下的一项重大改变。在新的一轮的改革热潮当中,新会计制度的施行,也加强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分类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社会竞争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水平。当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分类改革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更多事业单位的合并、分立以及解散。这样一来,就更要格外重视事业单位报表的信息质量。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要作合并财务报表。概括而言,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有四种理论,这四种理论分别是:实体理论、母公司理论、当论以及所有权理论,所谓报表就是能反映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以及整体财务情况的报表。
具体到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指保持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及其报表体系原样的同时,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向企业会计报转换,以便于纳入财务报表合并的范围。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向企业会计报转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属于货币资金还是债权
“财政应返还额度”主要针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事业单位来说,指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是涉及到事业单位记账基础的一个科目。货币资金和债权都属于单位能够控制和掌握的资源,也能为单位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因此这些资源也属于企业的资产。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要在每年年末时列一个科目作为借方发生额: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个科目是根据本单位本年度财政应直接支付的指标和当年实际直接支付数的差额来制定的。第二年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要再作相反的分录。这个科目因为没有涉及到现金流,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事业单位的债权。比如,某事业单位从财政国库收到2000万元的直接支付额度,可该单位当年实际只有1200万元的直接支付数额。那么财政国库直接支付的这个2000万元的额度与当年实际直接支付的数额1200万元之间的差额800万元就被确认为“财政应返还额度”。在作财务报表时,该单位因为当年并没有流入2000万元,就只能以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对“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进行理解。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财政拨款被分为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通常经财政部门批准转作他用的同结转资金。如果出现退还财政部门的资金,应追溯调整相关的业务事项。事业单位的结余资金这样一来,在年末就无法得到准确判断。
(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否属于货币资金
先来看看货币资金的概念。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事业单位停留于货币形态的一部分资金就是货币资金。比如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和外埠存款、在途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都属于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指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由银行支付至收款单位的额度,当然该额度是经过核定并将支付的额度进行授权后通知给银行的,而且必须得在预算单位下发指令后方可执行。据此,为了适应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改革,也为了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便被事业单位视同货币资金。可是,事业单位进行审计询证时,审计单位询证的对象是银行还是国库呢?
此外,为了如实反映单位应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及损失等金额和结构情况,为了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单位的盈利能力及构成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要制定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利润表。
三、做好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的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呢?不妨按照如下策略开展:
(一)设定初次转换基准日
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确立自己的标准,如要以收到款项作为确认收入或者费用的标准。还有,应明确设定事业单位报表转换的基准日,而且,以后年度也不得随意变更。此外,设定基准日后,要消除一些每年变动的情况,如“固定基金”科目向“实收资本”转换所产生的每年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