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纠纷时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纠纷时效范文1
【论文摘要】是文着重新经济时代经济创新基本特征探讨;阐明新经济影响营俏创新的几个方面是本文出发点;深入论证营销创新应用—怎样“创造购物天堂”?如何“长驻于市不衰?”何以“辫证营销”?如何‘.引导营销网络化”?等,或可助新经济营销创新思路拓张。
新世纪开端,迎来了新经济的曙光,新经济有何基本特征?成为新一轮管理论坛热:新经济必有新运作规则,其对我国营销创新有何影响?构成新世纪营销新规律所在。新经济实践涉面甚广—营销创新应用如何?引人深思。
一、新经济时代经济创新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经济四要素“知识”比重在上升。传统经济包括农业和工业经济,“三要素”论源远流长,数千年倡导繁衍、耳熟能详。而作为创新要素“知识”加入,形成‘.四要素”说,多闻于世纪之交,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列为四要素之首,尤显其特性:即知识要素的充裕性①。皆因前“三要素”盛行至今已受时空限制,国界、种族、观念隔离、亦难有’‘予取于求、随之取用“之便利而显逊色。唯独知识要素,完全无上述约束,只要愿意,可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仅如过去的一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技术、科研成果以成千上万计,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的无穷财富。所以“知识要素”虽立论不久,或叫初具形态,且有转化受阻种种障碍;但其意境深远、力贯全球、活力无比,成为现代企业家,投资、生产、经营者发展战略首备之品—可示其经济创新论中位高而权重的发展趋势。
特征之二,新经济发展加快了“知识”渗透。“土地、劳力、资本“构成三要素说,②.是传统经济重要物质基础,因“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等弊端而风光难再。但.‘三要素“论完整性、严密性、系统性等经济作用亦难于被动摇。新经济发展,‘’三要素”作用在相对下降,但并非言可取代,因为知识创新威力,要通过传播渗透才能发挥出来。如知识渗透于’‘土地”要素,才会有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渗透于“劳力”,才会有劳动品质的提升,劳动效能的发挥;渗透于“资本”,才会有资本运作本质的变化或更新。同时在知识传播、渗透面前人人平等,取之容易;许多企业家,借助知识力量而取得辉煌的成就,这是新经济的贡献。
特征之三、经济理论两大支柱面临新冲击。传统经济理论中有两大支柱说。第一支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消费者(家庭)收入受硬性约束,边际效用价值下降,产品价格下调,引发需求上升;反之则下降~一衍生出需求变动规律。第二支柱“生产费用主导”论:即资源性生产费用上升,产品有利可图,供给会增加;反之则减少.一形成供给变动规律。③冲击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网络信息发展,使交易成本不断下降,产品价格趋低,家庭实际购买力会上升;加之发达国“财富效应”—股市上涨增加家庭虚拟收人,均冲击了家庭预算“硬性约束”论。其二、新经济中知识作用上升,厂商受资源性约束的供给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又如网络经济普及后,免费提供网络和电子邮件服务的厂商会越来越多,从而使“有服务就要收费,’等老行规老惯例受到挑战。于此,用传统供求规律,来分析未来营销行为,已难有更多意义。
特征之四,“注意力”经济成主导世界潮流。象时装模特展销吸引观众注视力那样。企业发展“注意力”经济①,以招徕消费者已成新潮。新经济发展,企业.‘注意力”营销—通过网络宣传,树立企业产品形象;或经精心没计制作打扮,成为某一特定领域“霸主”;或营造购物“天堂”,成为顾客网_L之首选等,从此有了广阔天地。获得了“霸主、’地位,或有了“注意力”形象的厂商,当然能带来无限商机。而于无限商机中,孕育出主导世界潮流的许多新秀,显然又是新经济的贡献。
当然,新经济实践深人还会创造出;如能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带来收益递增;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实现价格永恒降低;“物以多为贵”;提供无限能力与机会等运作特征等。但其要求也是苛刻,甚至是残酷无情。有喻新经济如一个个竞争漩涡,稍不留神即被淹没。并非危言耸听。
二、新经济影响营销创新几个方面
影响之一,打破时空障碍全球范围可营销新经济出现,信息传播已无国别地域之分,从生产与销售理论上看已无逾越之障碍—厂商与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贸易伙伴。影响所及,应从狭窄的国内区域营销,转向国外或全球性营销。特别是暂处弱势者,已有可能“大处着眼、小处人手”立足全球营销观起步,营销创新由此而生而发。
理论依据是: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个性化需求崛起,“靠资本、拼劳力”的规模化同质营销已难于凑效,国际市场异质化营销已成新亮点。其次,新经济时代双向沟通加快,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换频率增加,借助网络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互动营销网,为全球性或异质化营销创造了物质基础。第三,国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一条龙服务的政策导向或成功实践,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为全球化营销创新大开了方便之门等。
影响之二,市场多变数引发营销新组合。新经济发展拉近了消费者距离,但也加剧了同类产品生产者的竟争,依据国际市场多种变数而可实现营销新组合。如产品创新,可抓住消费者心理、生理需求变化,把握住个性化需求规律.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功能用途,增加附加价值或文化内含等来满足。又如价格决策—网络化市场要求,一是产品类型的满足,二是价格成本的可接受性;而企业则可按成本要求提供柔性产品概念,再按概念组织生产或售货—弹性化成为可能。再如分销,已出现电子虚拟市场。无形商店、电子货币等多种数字化交易方式,中间商中介作用已大为降低。促销、信息网络使无纸化促销成为时尚,将有图文并茂的产品索检,价格动向一览无余;网络的定制化功能可将产品组合信息集中储存、自由存取,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购物空间。当然还有其他变数影响营销组合因素,构成新经济营销创新的更大空间;
影响之三,营销添智慧出现创新“蜂聚”期。新经济新技术风起云涌,创新的巨大动力已不局限于单项、局部性,且有成片成批的叠加效应。有专家称为创新“蜂聚““现象出现并非偶然。
从市场创新着—出现一种新技术产品后,将有一系列创新活动以招揽顾客,亦会有全新产业问世,或控制一种至几种新原材料基地;甚至出现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以巩固垄断地位,或创新垄断市场方式等。以计算机实践为例—已从单机、大型、单功能、低速度、专用机。向多机化、微型化、多功能、快速度、网络化发展。特别经营销专家或智慧营销的介人,将以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性,而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实现工商交通、金融、邮电等联网后,又将派生出大批信息产业或相关产业,甚至出现产业带,产业群体、产业链条—“蜂聚”接踵而来,新经济功不可没。
影响之四。优化“系统”论可把握营销主动权。新经济信息网络化,仅是解决了“速度、效率、安全、方便”等传统贸易老大难问题,而“胜算性如何”还要靠谋略智慧,或贸易成熟性。西方诸强已有高科技7096、市场分额80%以上的竟争优势②,于中国未来营销影响探远:优化“‘系统”论或可以“系统营销”论策应,新经济条件更有可能。
首先调整营销心态:承认科技营销落后;但不甘合落后科技营销。其次,坚持市场细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据国情扬长避短,瞄准高科技目标。
再次,重视消化吸收,实现高新技术第二次创业。还有,创造宽松环境,着力改善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维护知识产权,反对地方保护主义、打击伪劣假冒侵权行为等。还要熟悉““人世’“后的世贸规则,防止高科技贸易’‘被诈、被罚、被假”的发生等。高科技贸易复杂性,以“系统营销”论把握营销主动权,或可以消除新经济运作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新经济营销创新应用的几点思考
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均要有个较长期的适应过程,如下几点可助‘“创新”思路,对初涉营销者更应慎密谨为。
思考之一,自我约束激励创造“.购物天堂”。新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自强自律,不断消除低效率和浪费现象,减少不合理利润因素,自觉抵制伪劣假冒、欺行霸市等。激励全体员工拼搏进取,敬业、乐业、爱业,提升自我品质;大力弘扬团队意识,更新企业形象,千方百计留住顾客,营造真正的.‘购物天堂”。
利用多种外因营造“购物天堂,,.如通过网络传输商流、物流信息、创造时空效应,产生““购物方便”感;或以产品新概念引导潮流,成为消费者“、理想产品策源地信誉”感;适时开展’‘升质降价”促销活动,产生消费者‘.低支出,高品质享受,,感;还要加强公益宣传、树立绿色品牌,形成‘.热心公益、放心消费”的认同感,将“、方便、理想、享受、认同”的情感运用于营销的全过程。确立‘“购物天堂”的好环境。
思考之二,天时地利人和长驻于市不衰。新经济网络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新产品层出不穷,往往因一个小理念的转变而赚了大钱,又会因一个小小失误而血本无归。因此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应有‘“瞻前顾后,观微知著、抓住本质、攻防有略,进退有序”等气魄与胆识。或者古商邦经商理念—““天时地利人和,长驻于市而不衰”中,悟出营销创新的灵感:
所谓‘“天时”是指营销大气候—坚信新经济是人类社会新商贸的良好开端,将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而谓“‘地利”则指现有土地、劳力、矿产资源,以及替在需求等优势。所谓“人和”是我国经商者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建立、健全国际经济游戏规则,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亦为外资企业提供稳定、宽松的市场准入机会等。坚持有理做赢人,和气营出三赢家。
思考之三,坚持辩证营销立于不败之地。组大联强,固然是.‘实力、信誉”的象证在国际贸易之中亦有按资本区分信誉度—“实力论英雄”的主张。但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优点。而新经济是一种突破。如’‘小吃大”、“快胜慢”、“新吃旧”等,有经济学家称之为新经济规则,①,亦有喻之为新营销辩证法。
新经济时代,所以会“小吃大,,,本质是小者精悍、鳞角锋锐、触觉敏捷,开拓营销自然所向披靡;而自称大者‘为大所累笨拙不已,往往无可奈何被拖累。’‘快胜慢”。关键是““快者灵气生“,,富于灵气的营销,顺应新经济所追求的个性消费目标,慢者只能吃“剩饭,’;’‘新吃旧”,是新(潮)能主导消费意向,代表时代精神,淘汰陈旧落后者。完善此类营销辩证观,就能”劣中求强”、弃旧图新、转败为胜。
经济纠纷时效范文2
Abstract: In many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eforms, the enterprise annuity (supplementary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is very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s also for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enterprises to voluntarily decide to do the social security activities for their employees. According to the role of pract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annuity, this study of motiv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annuity proposed that enterprise annuity could influence the loyalty of employees and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staff mobility and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centive effectivenes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annuity ratio.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normative annuity operation has significant incentive effectiveness.
关键词: 企业年金;员工激励;实证研究;规范管理
Key words: enterprise annuity;employee incentive;empirical research;standar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17-03
0引言
在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项改革中,企业年金制度(补充养老保险金制度)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企业年金的蓬勃发展主要基于大范围内“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经济发展形势日趋复杂以及物价不断上涨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我国的年金制度改革除具有以上相同背景外,也还与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急需解决密切相关。解决历史问题,预防老龄化社会日近的问题,采取灵活方式保障老年人生活和相关权益,引起国家对于此事的高度重视。
1问题的提出
从已有的材料来看,国外认为年金的功能有三:分配功能(是除工资之外企业对员工的一个重要的分配手段)、激励作用和保障功能。具体一点,在宏观上可以表现为改善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减轻政府负担和基本养老保险承受力、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以及支持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从吸引和保护人才、奖励雇员、免税的报酬、树立企业形象等几个角度体现出年金的效用。
而在我国,关于企业年金功用则是一个相对含糊的范畴。尽管政府是颁布法规、做年金推广时也解释说年金“有利于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能力。”尽管有国外对年金的功能研究成果可以借鉴,但毕竟缺少来自本土的实证材料。实际上,由于年金的实施时间较短,我国对年金的研究也大都停留在理论介绍和比较研究层面,来自实践一线关于企业年金实施效用的研究还属少见。这就使得这样一些问题在现实中得不到确切的回答。如:①企业年金在现实中究竟有些什么功用?②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用有什么具体的影响?③年金对员工激励有或者没有影响的原因是什么?④如果我们预设前面所提年金在国外的功用是有效功用,则在本土化环境中,年金制度如何拟订才能使这些功用成为现实?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就是沿着解答这几个问题展开。
年金在我国的出现最早源于1991年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国家首次提倡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引起注意,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特别是2004年5月1日正式施行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来,年金受到普遍关注。现实中,我国年金制度走的是一条政策导引于前、企业跟随于后的路径。宏观层面上,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理论研究、媒体宣传包括基金机构都纷纷上马此项目,看去年金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微观层面上,年金的具体实施主体――企业,却没有出现与宏观层面相对应的热度,存在着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现象。无论在地方还是在行业,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的都是少数。在全国,目前大部分省、市和行业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办法和税收优惠政策。
显然,这里的原因与企业对年金事物及其相关的运作和功用认识不足密切相关。毕竟年金是一种外来的事物,年金的推行需要企业支付数额不少的资金。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每一笔成本付出都需要作精确的计算,在对这一事物缺少充分认识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不会贸然行事。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年金对员工的激励效用从而明确企业支付年金成本的必要性及积极性。
2理论预设
员工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激励理论及其实际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环节都息息相关。从应用角度说,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弗隆(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与年金效用比较接近。
根据以上理论阐述,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企业年金制度与员工激励效用是密切关联的,这种关联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年金对员工忠诚度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根据公平理论,员工根据自己劳动的所得与所出比例判断工作是否公平。为员工提供一定数额年金的企业,实际上是在员工总付出不变的情况下,所得部分得到了提高,自然就提高感觉上的公平感。这时员工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待遇,甚至是得到了优惠。其工作状况会比没有得到之前更努力,更认真。
2.2 企业年金对员工流动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双因素理论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无论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对员工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只不影响的区域和方向有所不同。激励因素是在人们常规情况状况之上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是增强积极因素,此类因素数量的增多和程度的加强,会逐步提高人们积极工作的热情;保健因素是在人们常规工作状况之下产生的影响,其作用是减弱消极因素,此类因素数量的增加和程度的增强,会起到削弱人们的不满情绪,缓解矛盾的作用。作为企业福利报酬的组成部分,年金应当属于保健因素,特别是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的年金,一般激发积极性的作用不是太大。但它作为保健因素,却可以起到降低员工不满意度的作用,不满情绪的减少可以更好的维持企业工作秩序,为企业保持的忠诚度和凝聚力。具体的表现就是减少抱怨、缓解矛盾、降低迟到早退磨洋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离职率。
2.3 企业年金的不同比例对激励作用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期望理论,激励程度来自人们对努力工作产生的期望及获得报酬的效价。企业年金作为一项制度来实施,也就将因努力而获得较好业绩、因业绩而获得相应报酬的期望变成了一个定数,所以激励程度的大小实际上取决于惟一的因素――效价,即员工对所获报酬的价值判断。如果他们认为这个报酬是他们需要的,则激励程度就高,反之,就低。准确地讲,就是因为由制度规定的企业年金项目(期望部分)是固定的,所以年金的激励程度便取决于年金数额(效价)的高低。而年金的交纳通常以占工资一定比例的形式出现,所以说,企业年金的不同比例对激励作用具有较大的影响。
3研究构思
3.1 总体构思本论文采用了文献检索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量分析法等不同方式来从事主题内容的研究。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路径对企业年金对员工的激励效用做出探索与研究。
①通过检索和查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分析从中了解企业年金和员工激励的主要概念、理论体系以及知识类别,理顺它们之间关联性关系,设计本论文的研究路径和访谈提纲。②选择了北京市十一家不同行业、不同体制的已经实施年金的企业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实证性研究。先后访谈了这些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培训工作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以访谈提纲为主要线索了解这些企业的实施年金制度的效用情况,访谈的重点在于年金对员工工作热情、企业凝聚力和忠诚度等方面的影响,作为延伸内容和研究基础,访谈过程中还涉及到了企业年金实施的原因、年金覆盖面、年金额度及比例等情况。③根据访谈情况的结果,制作“北京市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并请少数被访谈人员试填。对问卷中出现的不协调项目进行删减后。再行选择大量样本进行问卷调查。④走访多家人才市场,作求职意向和年金偏好的调查。调查通过对一个惟一的问题“你选择就业方向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作出的是与否的选择,试图解释年金对人员择业偏好的影响。⑤整理问卷,选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3.2 研究工具本文章搜集资料主要采用了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整理资料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研究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和SPSS软件的频数统计、列联分析。
访谈法针对前面所提到的十一家企业进行。为比较分析年金实施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访谈的同时还请被访谈者填写了一个四级李克特量表形式的“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依照不同调查内容和调查目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北京市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对不同企业不同人员所作的大面积调查。问卷由问卷简况和问卷正文组成,简况中说明了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主体和调查目的、问卷匿名填写的方式,为保证被调查者真实放心的填写。问卷正文部分分个人基本信息和有关年金信息两部分,前者包括了被调查人员的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工作岗位、工作年限、工资额度、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7个方面的信息。后者共有17个选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15条内容供“有年金”的企业人员填写,主要了解被调查企业年金制度的客观状况(有无年金?建立年金的原因?年金额度?年金覆盖面、计算比例?变动情况?年金模式?)和员工对年金给于的主观感受(工作热情、安全保障、流动限制、忠诚程度、主动工作的程度);另一部分只有4条内容供“没有年金”的企业的人员填写,主要涉及到不实施年金制度的原因?员工对年金向往程度?及作为择业偏好的年金意义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关于跳槽时对年金的考虑情况的内容,这部分前二者两部分人员都要填写。另一种是对人才市场上的求职人员所作的“你选择就业方向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惟一问题的选择调查。
3.3 问卷设计根据前面对本文研究内容所作的理论假设,我们在问卷设计中主要从四个维度对年金的激励效用做出调查:企业年金对员工工作的一般性激励效用,企业年金对员工忠诚度的激励效用,企业年金对员工流动的影响效用,不同企业年金的额度对员工的激励效用。每一个维度都设计了两到三个具体的选项,以一般陈述语设问的形式对调查对象做出调查。关于企业年金对员工工作的一般性激励作用,我们通过“年金的对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以及“员工对企业推行年金制度的态度”两个问题项来调查。
关于企业年金对员工忠诚度的激励作用,我们通过“是否会因为年金的原因选择续约?”、“重新选择工作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多大比例才会选择留任?”三个问题项来进行调查。 关于企业年金对员工流动的影响作用,我们通过 “跳槽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如果你知道了其他公司有年金制度,你会不会选择跳槽?”以及“是否会因为年金的原因选择续约?”这些问题项来进行调查。关于不同企业年金的额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我们通过“你认为年金占工资多大比例才会有保障作用?”、“你会在年金多大比例时才会选择留任?”两个问题项进行调查。
3.4 样本问卷分布情况为能够对企业年金效用的真实情况作出对比,我们在设计“北京市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时,将问题分为“有年金”和“没有年金”两部分,分别调查不同企业员工对年金的态度和看法。
3.4.1 “有年金”部分企业的调查“有年金”部分样本的数量回收152份,其中因填写不规范费卷48份,项目填写不全者4份,有效问卷100份。因调查时每个企业按照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1:4:5的比例填写,所以回收问卷从调查对象在企业中工作岗位来看,17%为行政领导岗位(含高层领导和中层领导),33%为普通管理岗位,28%为专业技术岗位,22%为一般操作岗位。问卷在企业性质的角度,国有企业员工占总数的50%;民营企业员工40%;外资企业员工占10%。从调查对象所属行业看,30%属商业,30%属于工业,10%为建筑业,10%为金融业,20%属于其他行业,显示此次调查行业分布较为均匀。另外,本次调查对象从比例分布看,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偏于年轻;从工作时间看,工龄两年至10年的占60;从工资分布看,中等收入者(2000~6000元)居半数以上;从年金实施时间看,实施时间不足的占到70%。
3.4.2 “没有年金”部分企业的调查“没有年金”部分的样本只有93份,这部分样本只要求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和“公司没有年金制度的原因”(第15题)、“你知道了别的公司有年金制度,你自己可能采取的做法”(第16题)、“重新签定劳动合同时是否考虑年金因素”(第17题)三个问题项的填写。题目详情见附件1“企业年金实施效用调查问卷”。在这三个问题中,问卷结果出现了一边倒的状况:第15题中,93份问卷有90份显示“不知道有这会事”,另有2份显示“认为不必要”,1份显示“公司没有能力”;第17题,93份问卷中有89份显示“是”,4份显示“否”;只有第16题的绝对化倾向稍淡,有74份显示会“向公司提出要求”(见表1所示),占93份问卷的79.6%。
4调查总结
问卷资料经汇总处理后,可以得出如下集中性结论:
4.1 当前推行年金制度的企业,存在以下特点在体制上分布比较广泛,国企、民营、外资都有包括,其中国有企业占多数;在推行时间上最近两年居多数;在覆盖范围方面,绝大多数的企业是覆盖了全体员工,只为少数人设计年金的企业只是少数。
4.2 从整体上看,年金对员工的激励效用不是非常显著,或者说只在少数人(11%)中体现出非常显著,尽管大部分看来效用还是有的。具体的说,年金的激励效用与员工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效用越强,年龄越小激励效用越低;与年金占工资的比例成正比,比例越高激励效用越明显;员工对“按工资等级划分年金比例”的表现出明显的兴趣,远远大于按工龄、职级或者平均分配的其他几种情况。
4.3 人们对年金保障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统计数据体现了一种年金比例愈高愈好的倾向性,且在年龄分布、职位分布及工资等级分布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
4.4 年金对员工忠诚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从续约、留任等几种情况下对年金状况的考虑程度来看,年金对忠诚度的影响随年金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中4%是一个关键点。在4%以下,基本上没有人会因为年金的缘故选择续约或者留任,但当比例超过4%以后,为此选择续约和留任的人也随之上升。与综合激励状况相似同,忠诚度的影响也因年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4.5 年金对人员流动有着明显导向和约束作用在对合同到期需要重新寻找工作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的回答中,“有年金”类型中有95.6%的人表示了肯定的意愿,而在“没有年金”类型的问卷中,对这一问题也有89/93亦即95.7%的人选择肯定的回答。
4.6 员工对年金的知情程度(包括年金的宣传力度)与年金对员工的激励程度有着密切联系该观点来自以下推断,统计结果显示在激励效用比较明显的两组数据中,人们对年金的知情程度依“宣传到位员工很了解”、“宣传不到位一般了解”、“宣传虽多但员工不关心”、“宣传很少员工完全不了解”的顺序依次递减。尤其是,在“没有年金”类型的问卷中,对于“没有年金的原因”的回答,93份问卷有90份显示“不知道有这会事”,占总数的96.7%。而且对于知情后的行为选择,有80%的人选择了“向公司提出年金要求”。充分显示了宣传导向的作用和知情状况对于员工行为的导向。
5本研究综合成果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结合之前所做的企业访谈调查,笔者对当前北京市企业年金的实施效用,得出如下结论:
5.1 年金概念大受欢迎问卷调查显示,无论是当前有年金还是没有年金的企业,在了解了年金的涵义之后,都对此持支持与欢迎态度。访谈过程中,个别人还对年金实施的远景做出非常的乐观估计。
在企业的角度,年金偏好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宏观层面上的政策因素,国家通过政策导引、法律规范和税收优惠,为企业实施年金制度提供了实在地支持,使企业认识到建立年金制度和不建立年金制度的得与失。由此企业可以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范围内、以一种前瞻性的目光为自己的职工建立年金制度。其二是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因素,通过建立年金制度为员工提供一份补充的福利待遇,丰富职工奖励约束机制,提高退休职工的保障水平。
在员工的角度,对年金制度的欢迎态度主要来自于个人收益的增加。在提供了辛苦劳动后,得到一份补充收益(无论现期的还延期的)总是令人高兴的事情,何况还企业主动为员工提供。年金作为养老金的组成部分,为员工未来的退休待遇增加一个额度,解除了人们对未来的部分忧患,也是员工对其认可的一个方面,尽管也有人认为“不如现在发现钱”,但得到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等问题的解释后,也不再有疑义。
5.2 年金对企业员工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前提是年金的比例必须达到应有的程度问卷调查显示这个高度的限度是4%,低于4%时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高于4%以后激励程度随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这里的激励作用可以从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对组织的忠诚度、满意度等方面体现出来。大范围的问卷调查显示,实施年金制度的员工大多数认为只要年金达到一定比例后就有激励作用,大多数员工在续约、留任等方面都会考虑到年金要素。即使现下没有年金的企业员工,也基本上全都表示再就业时会考虑年金因素。
不同的是,来自人才市场的调查在这方面的数据显示相对的低。我们在人才市场上发放的只提问一个问题“您在选择工作时是否会考虑年金因素?”的220份问卷(回收了203份,回收率92.3%),只有不到120份回答是肯定的。这里的原因与对年金了解不足有关。
5.3 年金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年金的收益对象是员工,但是,与年金理念的大受欢迎相反,现实中年金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事先预设的各种激励效用并没有完全得到员工的承认。正如问卷调查中显示,尽管大部分63%的人觉得存在激励效用,但认为效果非常明显的却只有11%。在访谈中,绝大多数的企业也表示,无所谓,感觉不到什么。
之所以会出现年金激励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笔者分析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年金数量少,占工资比例太低。国家考虑到企业对年金支付承受能力的问题,具体规定了年金占工资比例的大致限度,低于4%的部分可以在成本中列支,所以大多数企业的年金份额是控制在4%之内的。如果一位职工月收入2000,年金计数只有80元,还不如一月的误餐补助。即使月收入在5000元的职工,企业支付也就200元,确实不显眼。二是企业对年金制度的宣传不足。访谈调查和问卷分析中都显示了这一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更是感觉甚深。与社会上对年金的大幅度宣传不同,企业内部这方面工作相当粗糙。不仅未推行年金的企业不了解年金,即使那些已经实施年金制度企业,人们对年金的含义、对自己的退休后的保障作用、本企业年金的制度模式及具体比例都毫不知情。任何事物要形成一定的影响,大量的宣传和长期的试验是两个重要条件。其实年金数额虽少,也不属于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以大家已经熟悉的“三险一金”来说,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比例都不高,但员工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无论求职还是离职,抑或日常工作,保险都是大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现在人们对年金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5.4 个别实施规范的企业效果相当明显在我们的调查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企业,它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金比例高,都超过4%,最高的达到10%,低的也有6%、7%,且不同层级之间差距不大;二是建立个人账户,采用标准的DC模式,将年金数额记入个人账户;三是设专人对年金进行管理,企业配备专业人员设定年金制度、建立个人帐户、与有经验的专业机构相联系建立托管运营相关事务。这说明,年金的激励作用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之后,才会明显地显现出来。而且规范操作、有效管理,是保证其激励作用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全球企业年金(2003)[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殷俊.企业年金制度创新与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临义等.企业年金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谭立安.“激励机制”在重塑企业员工行为的作用研究[J].金融经济,2007,(02).
[5]兰琳.企业年金制度下员工满意度研究[J].优秀硕士论文,2006.
经济纠纷时效范文3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收入分配;C-D生产函数;双固定效应
中图分类号: F1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1-0068-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稳步向前,但是国内收入差距也进一步加大,这使得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成为广大学者一直探讨的一个话题。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诸如通信管网(由光纤PSTN、同轴电缆、以太网线及其管道资源等组成)、无线基站、中继设备、各级机房以及相关配套的电源、建筑等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一,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身作为一种投资,这种建设不仅增加了社会对光缆、转换器等产品的需求,而且为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合理的方式服务经济创造机会,实现要素的收入分配。第二,信息基础设施能够改善生产关系,减少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协同成本来提升生产效率和规模[1]。当信息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厂商之间的信息沟通就会便捷,对市场出现的变化也就能较快地作出反应,这样就能给厂商留下充足的时间、资金去改革创新,扩大规模,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提高产出效率。第三,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一项经济型基础设施,具有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这种效应既可以通过提高产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引导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刘生龙等,2010)[2]。信息基础设施对于产业发展、转型、提升作出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在互联网、金融以及工业等几大行业。第四,信息基础设施有利于加速劳动、资本等要素流动,起到了对传统资源的置换效应,间接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使要素按产出贡献大小的方式参与收入分配(黄璐等,2001)[3]。为此,本文将从多角度选取信息基础设施变量来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考察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国外很早就有有关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分析,例如Rudra(2014)[4]\用面板VAR研究了G-20国家1991-2012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以及现代经济四个关键性指标(资本形成总额、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城市化率和贸易开放度)之间的联系,发现在长期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因果关系。Lew(2014)[5]从一个组织扩散的角度,认为投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可以获得提高市场上的竞争力。Chandana(2011)[6]在面板Granger因果协整检验的框架下,发现电信基础设施对欠发达国家的经济促进作用要强于对发达国家的促进作用,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不管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存在因果关系。
在国内,有关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文献不多。陈亮(2011)[7]建立宏观总产出模型与信息基础设施微观供需模型相结合的联立方程,并选取长度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项指标--人均长途光缆长度来衡量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徐鑫(2014)[8]以区域CGE模拟分析为基础,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发现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不明显,但有利于产业升级,劳动报酬比例上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彭惠(2012)[9]基于菲德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对产业的外溢作用明显,且信息基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欠发达地区。张红历(2010)[10]从空间结构的角度测度了信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明显,而且区域经济增长有空间溢出效应,但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郑士林(2014)[11]通过研究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在行业发展初期,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共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2000年后,固定电话基础设施却对经济增长起负向影响。
通过观察以上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分析都围绕着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讨论,但很少有学者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信息基础设施对要素收入分配影响。Andrzej(2004)[12]通过研究电信基础设施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证实了电信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收入差距。为解决上述研究信息基础设施的变量的选取上过于单一的问题,所以有必要选取5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变量以保证指标多样性。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立足于C-D生产函数,运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2006年至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来深入研究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模型说明和变量选取
(一)模型说明
经济的发展往往是由各种要素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实现的,例如在C-D生产函数中,经济总量Y就由资本要素K和劳动力要素L来决定。但是在生产要素既定的条件下,经济总量就由各要素的产出效率来决定,产出效率越大,则经济总量就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的产出效率决定要素的收入分配。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各项目的不同投资能够通过影响对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量来调整要素的产出效率,进而影响总产出的变化,同时也决定了要素的收入分配。由此,可以将受信息基础设施的影响的产出函数表示为如下C-D生产函数:
其中Y表示经济总量,该指标用当年实际GDP表示。K表示当年实际资本形成总额,L表示劳动力投入量,lnXi表示各项信息基础设施指标的对数值。对以上方程两端进一步对数化,可以得到信息基础设施影响产出的C-D生产函数。
而ki表示的是在去除要素资本与劳动力的影响之后,第i项信息基础设施指标对经济的产出弹性系数,反映的是经济总量对该项信息基础设施指标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该系数大于零,说明在去除了资本和劳动力贡献之后,经济总量得以提升,另外说明要素资本和劳动力通过信息基础设施以更加合理的组合加大了专业化和社会分工。若该弹性系数为负,说明信息基础设施给经济总量带来负向影响,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这种组合降低了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所以这些参数间接地反映了信息基础设施各项指标对要素资本和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以下就信息基础设施各项指标、要素资本以及劳动力对经济总量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做面板数据分析。
(二)变量选取
方程(2)中各变量选取为中国2006年至2014年31个省市年度数据,经济总量选取各省市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K以及劳动力L均选取当年各省市资本形成总额(以不变价格计算)以及劳动就业人口。对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指标,本文采取的是实务形态的指标而非价值形态,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很多投资数据虚高,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并且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将选取五个指标来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变量,分别是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局用交换机容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以及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各指标名称、序号、单位及解释如表1所示。
三、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检验
面板模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混合模型,另外一种是固定效应模型。因为各地区和年份的资本形成总额、就业人口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相差比较大,具体来讲就是东部发达地区各变量数值较大,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变量数值较小,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较为明显的时点固定效应,混合模型测度的是全国各地区不同特性的平均影响,得到的结果是全国平均产出弹性,这必然使得一些地区的产出弹性被高估,另一些地^被低估。为反映这种时间、个体差异,突出各省信息基础设施随着时间推移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的特性,理论上将选取采取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下,如果F>F1则拒绝原假设为混合模型,接受双固定效应模型。同理如果F>F3,则拒绝原假设为时点效应模型,接受双固定效应模型,如果F>F3,则拒绝原假设为个体效应模型,接受双固定效应模型。
为了验证采用时点固体效应模型的合理性本文将分别建立混合模型、时点固定效应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及时点个体固定(双固定)效应模型,现将实证结果以表格形式展现如表2所示。
及时点固定效应模型,发现个体和时点固定效应模型相比混合回归模型不仅拟合程度更高,而且残差平方和更低。根据前面模型设定检验公式有(双固定效应模型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F=51.4731493>3>F0.01(9,233),双固定固定效应模型与时点固定效应模型F=52.72470247>3>F0.01(30,233),双固定效应模型与混合回归模型F=48.54283972>3>F0.01(38,233)),由上式可知,模型存在个体效应和时点效应。并且通过比较三种固定效应模型的系数显著性,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系数更加显著。综合以上所述,模型选择时点个体效应模型最为合适。
但是即使是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仍有些系数特别不显著,为此本文剔除极不显著的变量lnX4×lnL,再次进行回归得到新的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2。与最初模型1相比,模型2有以下几点优点:第一,在剔除一个变量的前提下,模型系数更加显著,并且系数的正负性仍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对模型来讲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二,模型2与模型1的时点与个体固定效应的正负性也没有发生变化,模型2和模型1对本研究有相等的解释力。第三,虽然模型2残差平方和相对更高一些,但是AIC、SC两个指标的值却更低,应优先选择模型2。本文最后确定模型2为最优的模型。
(二)实证结果分析
由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2可知,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的对数值lnX1每增加1%,将会使资本的产出弹性减少0.0691%,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增加0.0496%,这也在一定程度说明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的增大会增加劳动力的收入分配而减少资本的收入分配。根据之前有关信息基础设施各指标的对数值系数的解释可知,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的产出弹性为0.1911,说明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增加1%,产出增加0.1991%。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对数值lnX2每增加1%,会使得资本的产出弹性增加0.0447%,同时劳动产出弹性降低0.0288%,前者的变化幅度是后者的两倍。局用交换机容量的产出弹性小于零,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增加会降低产出。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对数lnX3值每增加1%,将会使得资本要素产出增加0.0748%,劳动产出弹性减少0.0472%。与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对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比较,发现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会加大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差距。而且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的产出弹性为负,产出受该容量反向影响。长途光缆线路长度的对数值lnX4每增加1%,将会引起资本要素产出弹性以0.0235%的比例减少,但它对劳动要素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长途光缆在生产、使用等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劳动比例较小,而资本要素使用较多,从而导致该系数不显著。而长途光缆线路长度的产出弹性为0.1614,该指标每增加1%,经济增长0.1614%。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对数值lnX5每增加1%,将会引起资本要素产出弹性减少0.0722%,同时使劳动要素产出弹性增加0.0613%。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产出弹性为0.0165,该指标每增加1%,经济总量增加0.0165%。
综合上述指标的弹性系数可以得出,各项信息基础设施对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系数大概维持在-0.072~0.075,但是通过比较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系数正负性发现,五项信息基础设施指标都将扩大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收入分配。并且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以及互联网端口三个指标都会降低资本要素的产出弹性,这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例较小,这对我国的要素收入分配自然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各项信息基础设施指标的产出弹性,大概为-0.2690~0.1654。相比起一些发达国家的弹性系数1.54~2.04,说明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未能达到其最佳效果,中国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任重而道远。其中对经济总量有正向影响作用的指标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固定长途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以及互联网接入端口,负向影响作用的指标有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根据亚当斯密定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经济总体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社会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又取决于市场的大小。所以本文猜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部门加大了对网络的依赖性,作为网络在实物载体的长途光缆和互联网端口需求必然会随之增大,由于这种增大会导致社会分工程度提高和专业化加强,使得经济规模也必然增大。其次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一项具有外溢性的基础设施对各行各业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这种促进作用最终表现为经济的增长。
本文采用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2006至2014年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以及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作用做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个体效应,还存在时点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非常显著。信息基础设施的五个指标中有三个指标(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两个指标(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为负,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信息基础设施会加大要素收入分配差距,其中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会加大要素资本的收入分配,减少要素劳动的收入分配。固定长途交换机容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会减少要素资本的收入分配,除长途光缆线路对要素劳动收入分配作用不显著外,其余两项会加大要素劳动的收入分配。
[参考文献]
[1]Aschauer D A.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2):177-200.
[2]刘生龙,胡鞍钢.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2010(3):4-15.
[3]黄 璐,李 蔚.按要素分配中信息参与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J].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01(6):35-37.
[4]Rudra,P.Pradhan,Mark,B.Rrvin,K.Bele.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flastructure in the G-20 Countries:A Panel-VAR Approach[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4(7):634-649.
[5]Lew Sook Ling,Ong Puay Tee,Uchenna Cyril Eze.Conceptualiz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 Capability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A Malaysian Perspective[J].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4(2):117-138.
[6]Canadana Chakraborty,Banani Nandi.‘Mainlines’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levels of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1(5):441-449.
[7] 亮,李伟杰,徐长生.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分析[J].管理科学,2011(1):98-107.
[8]徐 鑫,刘兰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基于区域CGE模拟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7):11-14.
[9]彭 惠,曾梁杰.通信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87.
[10]张红历,周 勤,王成璋.信息技术、网络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10):112-123.
[11]郑世林,周黎安,何伟达.电信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4(5):77-90.
[12] Andrzej Cieslik,Magdalena Kaniewska.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ase of Poland[J].Regional Studies,2004(6):713-725.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China
XU Bing
经济纠纷时效范文4
关键词:云南省高校教师体育教师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在家庭消费或者在娱乐消费中的重要性是我们看消费能力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从我们最基本的体育消费的重要性上来看,大约五分之一的体育教师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体育消费在自己日常生活消费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体育教师认为这很重要,所以从现有的调查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消费不重要的和不是很重要的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从比例上来看,在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心里,体育消费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师的体育消费心态会影响到教师在同事和学生教学中的体育消费观念,对于地区体育消费和经济发展已经消费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而言,其年均体育消费占日常生活消费的比例占到十分之一左右,从消费的内容和消费的形式来看,主要是实物消费,从具体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服装、娱乐消费,而在个人消费上,他们大多数主要集中在体育信息消费和娱乐消费。从消费的额度上来看,大多数教师显示,年均消费占到收入的十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体育消费方面,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消费的问题持积极的态度。
体育实物消费主要是指用于购买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娱乐设施等实物方面的消费。这类消费一般具有较大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大多数情况下都非一次性消费,所以往往这类投资属于长时间的或者一段时间的投资。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实物消费上来看,运动服装的消费占到被调查消费内容三分之一左右,运动饮料的年均消费占到全面体育消费的五分之一左右,一般器材的消费占到全面消费的百分之二左右。我们调查还发现,还有一些体育教师选择购买体育纪念币,他们购买纪念币的主要原因在于纪念币可以保值。
从云南高校体育教师的消费金额来看,家庭体育消费在伍佰元以上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家庭年体育消费的金额不足伍佰元,在这个群体当中,消费超过两千元的占到四分之一左右,超过五仟元的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从整个消费层面上来看,很多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体育消费额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但是消费的内容发生变化的并不多,主要在于物价的上涨和商品质量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中需要考虑购买力,但是即便年消费伍仟元以上的消费教师群体,其购买的主要还是体育服装。对于信息和器材方面的投入还是很少,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群体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能够在健身和娱乐方面对体育的投入超过一千元,其余的群体都不能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这部分消费,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体育劳务消费是指用于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些相关消费。体育教师用于体育活动门票消费在体育劳务消费方面算是投入比较多的,调查显示,大约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十,还有六分之一左右的调查教师表明在自己日常的劳务消费里面,体育旅游消费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在于体育旅游可以观光还可以对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说参与体育赛事也是自己的消费内容之一,这主要发生在一些比较年轻的体育教师当中,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和自己的同事或者朋友去参与活动。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体育教师把自己的健身交际作为体育劳务消费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体育的形式促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成为他们比较推崇的消费内容之一。
运动健身器材的购买和使用是家庭体育消费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分部花销,而健身器材的投入往往属于长久性投入,调查发现,家庭购买体育健身器材的占到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这个器材价格方面超过伍佰元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而低于一百元的占到拥有家庭器材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这说明,在家庭器材方面,家庭购买器材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器材数目的多少关系着家庭使用人数和家庭使用频数,对于相对比较昂贵的一些体育器材,我们发现,大多数家庭认为费用比较贵,使用不太可能,所以投入如此多不划算,所以他们往往选择在其他方面上进行选择,比如借用或者租用或者直接去健身场所,这样投入的相对较少,比较符合他们的消费需求和经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文生.发展“参与型”体育产业市场的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
经济纠纷时效范文5
【关键词】酒店;经济效益;动态盈利能力;静态盈利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潍坊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酒店业作为旅游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目前全市仅有两家五星级酒店挂牌,分别是富华大酒店和金茂大酒店,但这两家五星级酒店规模都不大,客房数总和也仅与沿海一家中型规模的五星级酒店相当,客房也呈老化趋势,其他类型的酒店发展仍显滞后,难以满足市场对住宿、餐饮及会议市场的强大需求。
在此背景下,W酒店集团提出了潍坊市A酒店建设项目,本项目定位于高档酒店及餐饮,总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4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3600平方米。本项目共包含客房、中餐、会议与西餐三大板块。其中,客房板块包括标准间、单人大床房、套房、豪华套房及普通房等,共300套左右;中餐板块定位高端、精品,以鲁菜为主以粤菜为辅,共100多个餐位,38间包房;会议与西餐板块有中型会议室4个,共有座位500个,小型会议室4个,每间60个座位,西餐厅1个,面积1343平方米,接待能力可达500多人。
项目经济效益状况分析是项目财务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项目决策及建成后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1]。为此,本人将项目财务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潍坊市A酒店建设项目实际密切结合,深入分析了本项目的动态及静态盈利能力,不仅能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还对项目建设及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潍坊市A酒店建设项目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经济纠纷时效范文6
[关键词] 高热惊厥 小儿 急救护理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24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26-01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急症,发病率较高约为5%-8%。患儿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月-6岁之间。常伴随体温的骤然升高发作,发病时患儿体温可高达38.5-40℃。该病多由细菌性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另外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很欢快,严重时可因呼吸道痉挛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若治疗不及时导致惊厥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可诱发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受损、对智力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患者100例,均因突发性高热惊厥就诊于我院。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6月-6岁。体温38.8-40.5℃。诱因:上呼吸道感染者74例(病毒性33例,细菌性41例),胃肠道感染者21例,病毒性脑膜炎者5例。临床表现:发生惊厥时患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强制性痉挛,伴有斜视、意识丧失等症状。发作间期恢复正常意识状态,不伴有意识障碍。
1.2 急救护理方法
1.2.1 应激措施 患儿惊厥发作时应取平卧位,立即为患儿松解衣袋扣,使其头偏向一侧,并保持呼吸道畅通,以防止呕吐物及痰液吸入肺中而出现窒息。为防止惊厥发作时患儿咬破舌唇,应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于小儿上下唇之间。另外使患儿手握软卧或使用约束带,以免患儿对自身造成伤害。必要时采用刺激相应穴位(人中穴、合谷穴),缓解惊厥的发作进展。
1.2.2 药物治疗 对突发惊厥的患儿,首选方法为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8mg/kg/次,还可选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安定0.2mg/kg/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惊厥反复发作史者需尽早使用药物控制惊厥。部分患儿因外周血管较细,静脉注射困难,可通过直肠注入安定注射液,用药剂量为0.5-0.7mg/kg/次,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可于5分钟后重复注入。
1.2.3 辅助治疗 对于惊厥发作患儿采取适当辅助措施,可加速惊厥的缓解。常用的辅助治疗方式有:(1)吸氧:惊厥发作时机体代谢水平升高,对氧的需要量增大,应为患儿及时提供呼吸机等。(2)降温: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用毛巾浸水拧至不滴水,放至患儿额部;将冰枕用毛巾包好放在患儿头部;或用酒精过温水(水温32-34℃)反复擦洗患儿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部位,擦拭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及面色等全身状况酒精檫浴现在已经不用。与此同时可适当使用药物进行降温(应尽量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3)支持疗法:补液、补酸抗感染治疗。(4)穴位治疗:针灸或按摩人中穴或合谷穴等穴位。
1.2.4 心理干预 对患儿实施及时救护,操作时做到准确熟练,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以便配合救治。
2结果 经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所有患儿的病情均于5-10min内得到有效控制,3-8h内体温恢复正常。脑电图恢复正常,常规检验项目将之正常值。其中94例患者住院期间彻底治愈;6例病情好转,经长期治疗后治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并发症。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指体温骤然升高或持续高热(>39℃)时患者出现局部或全身骨骼肌痉挛性收缩,双眼斜视、凝视或上翻,并常伴有意识丧失,呼吸短时停止,口唇青紫,大小便失禁等反应的一种疾病。小儿易发生高热惊厥,这可能是与大脑皮质功能属树突、轴突分支及神经髓鞘未发育完善,抑制型性神经递质不平衡血脑屏障的屏障功能较差,水电解质代谢机制尚不完善,易发生紊乱有关。而高热时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生改变,神经系统及机体内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极易引发惊厥的发生。
惊厥发作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进行救助。快速止痉是该治疗该病的重点。本组采用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安定,两者均为抗惊厥的首选药物,用药效果明显患儿痉挛现象得到缓解。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患儿的药物反应,随时记录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等生命指征。观察并记录惊厥发作的类型、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伴发症状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另外研究表明刺激人中、合谷、内关、涌泉及百会等穴位能有效缓解抽搐程度,这与本组针灸或按摩人中及合谷穴辅助治疗惊厥的原理相符。惊厥发作过程中患者常出现呕吐、腺体分泌物增多等,为防止呕吐物进入肺内,发生窒息,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立即为患者松解衣物, 取侧卧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等措施。为防止患儿咬伤舌,可用包有纱布的压舌板垫于小儿上下唇之间,对于牙关紧闭者应尽量避免损伤牙齿。由于高热是疾病发生的诱因,因此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加强高温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多低于6岁,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抵抗能力较差,首选降温方法为物理降温,本组采用温水、酒精擦拭及冰枕降温等措施,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降温,特别是水杨酸类药物。
为了降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率,应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①加强对小高热危害性的宣传,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发热,必须及时到医院就医。②对于具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嘱家长备好体温计、止痉药、压舌板、退热剂、等急救必备物品,一旦发现小儿体温在38.5℃左右,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治。③为增强患儿的体质,嘱患儿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上不能自主活动的患儿可由家长辅助进行。④按季节变化规律适当增减衣物,平时注意室内通风在流感流行期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进行活动。对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诱发高热惊厥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小儿发生高热惊厥时采取及时救治可取的良好效果,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降低该病发生率关键在于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冯晓,曾琼.小儿热性惊厥转归与预后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12):1355-1356.
[2] 薛春琴.儿童高热惊厥78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1):104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