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教育学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教育学校总结范文1
各区(市)县教育局、有关市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四位一体”战略,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特制定*市成人教育20*年工作要点。
一、农村成人教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成人教育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乡镇、村社的成人教育网络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网络,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以区(市)县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为骨干,村成人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快捷有效地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为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服务。
2、整合资源,坚持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实施有实际效果的各类培训。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培训体系,实行“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结合,以非学历培训为主”,“长班与短班结合,以短班为主”,“就业培训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就业技能培训为主”,“就业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以就业前培训为主”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和学制。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重点关注沿海打工返乡务工人员的培训、就业工作。
3、以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100个市级示范基地中推选出部分“规模大、效果好、技术先进”的示范基地作典型,在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为全市提供经验。继续加强原有市、县级示范基地的完善提高,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新建成人教育示范基地,使示范基地不断扩大,在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方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并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使他们围绕项目搞生产,实现产业机构调整和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在农民集中居住新区及时形成农村社区教育学校,开展时事、政策教育,文明习惯教育、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教育等各类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丰富文化生活,真正实现广大农民到居民的转变。
5、继续巩固和提高扫盲成果。将扫盲巩固工作融入实用技术培训当中,使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和脱盲巩固率均保持在98%以上。
二、社区教育工作
1、要求各区(市)县积极创建示范性社区教育工作站(教学点),20*年拟评选20个*市示范性社区教育工作站(教学点)。各区(市)县的14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镇要全部建成社区教育学校。*区作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武侯区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发展。指导*区、*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2、围绕城镇社区建设,加强城镇“社区教育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各方力量,明确各方职责,形成一支队伍精干、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包括志愿者在内)的教育团队。各区(市)县要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给社区教育工作以恰当的地位,支持和协调好社区教育干部、自愿者的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其在在社区教育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3、完善社区教育学校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探索适应社区教育学校发展的运行模式、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让每一个社区教育学校真正的运行起来,加强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灵活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各种活动。
4、依托*电大现有资源,组建“*市社区教育学院”。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足*,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原则,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整合运用*电大现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多元的办学模式和灵活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市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各区县社区学院为骨干、各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网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奠定基础。21写作秘书网
社区教育学校总结范文2
一、当前社区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相当一部分各级领导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对社区教育的基本概念不清,对这个概念的提出来源、实践意义缺乏基本的认识,导致在工作中走了很多弯路。我认为社区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更大的意义在于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以社区为基本单位,面向社区内所有人员进行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育。一个社区应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或相近的民俗习惯。村(居)、乡镇(街道)、县(区),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提及的社区往往是与个人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较小型的社区,如农村的村或乡、城市的居委会或街道等。所以,结合我国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为发挥社区教育的最大功能和效益,我认为社区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应该是村(居)、乡镇(街道),最多到县(区)。将社区教育中的“社区”范围无限扩大,就失去了社区教育的意义,因为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因此,建立健全村(居)社区学校和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是社区教育的基本任务。否则,社区教育的开展无异于空谈。
2.与乡镇(街道)设立的农技站、文化站、党校等教育资源不能做到实质性整合。社区教育的内容广泛,与各部门的业务有许多交叉、重叠,需要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经费、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但是,目前,在许多乡镇(街道)各部门各行其事,教育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益却并没有相应提升。
3.社区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表现就是经费不能得到保障,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将社区教育工作完全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教育部门现在是基本处于“自作多情、孤军作战”的状况。
二、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对策建议
1.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教育”当作一件实事工程来抓,并把它纳入到政府的议事日程,首先要保障拨付必要的社区教育工作经费,并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乡镇、街道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2.构建社区教育三级培训网络。县区级要成立社区教育学院,负责全区社区教育干部、教师培训和工作指导、评估检查等;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社区教育中心(乡镇依托乡镇成人学校),整合基层党校、人口学校、文化站、农技站等教育力量,承担社区教育培训任务,并统筹规划、指导协调本区域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各村(居)依托村民中心(市民中心)建立村(居)社区教育学校,具体承担社区教育的任务。
3.建立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各单位要大力支持、配合、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和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的有关活动,开放本部门及下属单位所辖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教育培训机构,用于开展社区教育,并提供相关领域的学习支持服务。社区内的学校、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要面向社区成员开放,形成资源共享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4.吸纳人才,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社区教育,旨在提高社区每个成员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它需要一支专兼结合、“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有知识、有技术的大批社区教育志愿者。为此,各单位在统筹党校、农技站、文化站、人口学校、成人学校等师资资源的同时,要把动员和组织社区教育志愿者做为一项关键性工作来抓。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各类技术人员、离退休干部和文化艺术、妇幼保健、医药卫生、公安、司法等各行各业人士加入到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之中,参与社区教育,以确保社区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满足社区成员各方面的教育需求。
社区教育学校总结范文3
一、加强领导
自被确定为市青少年维权岗争创单位后,街道团工委专门成立南门街道青少年维权领导小组,由徐皓主任任组长,综治办主任和团工委书记任副组长。同时,在九个社区和辖区四个学校,成立维权小组,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各类法制教育讲座,依靠社区各层面的力量推进青少年维权工作进程。
二、健全网络
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不断深入,社区团员青年的结构分布和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加强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将团工作的触角深入社区、深入私企,今年,街道分别组织社区团建和私企团建的工作。6月,成立了西大街社区团员青年工作部,来自社区的共建单位苏州教育学院、市高级技工学校、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市五院、盘门旅游开发公司等十三个单位的团工作负责人加入了这一组织。工作部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部的性质、职责、任务、人员构成及工作对象等等。社区团员青年工作部成立后,积极组织联谊活动,协助带领社区团员青年服务社区、参与社区建设。10月,在民用建筑设计院和同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分别成立团支部。支部成立之后,企业利用团组织的触角深入社区,为社区的发展提供服务。同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与养蚕里第二社区的贫困双胞胎姐妹结对,每年资助600元的学费及文化用品。
三、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联系协同制度、总结报告制度等等。联系协同制度,就是团工委联合街道综治办、司法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文化站、城管科、各社区及单位等,充分发挥各单位优势,广泛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总结报告制度,就是通过例会分析,汇报交流等形式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小组成员汇报,确保维权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四、组织活动
团是党的后备力量,团工作只有围绕街道党工委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团工作积极参与党工委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3月份,在“弘扬雷锋精神,真诚服务群众,建设诚信南门”为主题的广场服务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共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医疗咨询服务,深受群众欢迎;4月份,苏州教育学院的团员学生代表南门街道参加区“两个务必”演讲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在全国上下一心抗击非典过程中,我们广大青年深入社区,走街串巷,分发材料,编发防“非”专题,与社区干部一起奋战在抗非一线;八一前夕,组织麦当劳团员青年赴共建部队,与官兵们联欢,共沐鱼水情。
社区教育学校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习化社会;社区教育;家长学校
我县被称为苏北小江南,作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县,如何将社区教育实验逐步引向深入,不断推进学习化社会进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政府发动,推进社区教育进程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应将社区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体系框架,政府应制订《发展社区教育规划》,社区教育委员会要正常开展工作,同时以居委会、村委会为单位成立相应的社区教育机构,政府发文,明确职责,下拨经费,正常运转。
其次,建立例会制度。镇社区教育委员会每年开2~3次工作会议,研究本年度社区教育计划的制订、目标的落实、总结考评等事项。及时协调处理社区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特别是经费每年要及时下拨到位,以确保社区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再次,落实并建立区域社区教育实验基地,特别是乡镇要本着优化社区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组合效益和规模效益,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建设,落实时应注重“典型性”“示范性”“教育性”。
二、社区推动,建立社区教育队伍
一是社区教育干部队伍。俗话说:“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为增强实施实验效果,应逐步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社区工作理论知识及社区教育管理素养的社区教育干部队伍。
二是组建一支具有一定思想水平、社会工作能力而又热爱社区教育工作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或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老、老干部、老教师和专家、学者、劳模、企业家及知名人士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还要建立一支热爱社区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社区教育理论研究队伍。
三、教育拉动,坚持三个层面
一是学校以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为内容,开展青少年德育社会化为形式的社区教育。江苏淮安是的故乡,如开展“淮安儿女爱中华”系列教育活动,举行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剪纸艺术展、太极拳比赛、诗歌朗诵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建立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二是开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指导家庭教育。学校在已成立的家长学校的基础上,还应选举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征订家长杂志下发,评选优秀家长,开展家教合作专题研究实验,以提高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功能,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延伸,产品升级换代的加快,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成人学校的建设,全力扶持成人教育的培训,特别是苏北地区要向小康社会全面迈进,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成人教育应当配合人力资源部门主动承担起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在加大基地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好各类培训,同时提请政府和部门协调及时组织成建制输出,从而使他们既能学到技能,也能及时就业。
四、社会行动,营造学习化氛围
一是建立“一师一班一生一户”连带教育责任制,切实加强职工(农民)教育,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大面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年培训率达30%以上。
二是在居委会社区和村委会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宣传,并组织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营造创建学习化社会的良好氛围。
三是大力开展“1124”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一间书房、一台电脑、二份报刊、四百册书),在对广大师生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新型的学习化家庭的表率,使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首先成为学习化榜样。通过教师带动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延伸社会,来加速学习化社会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苏俊宏.论成人教育面临的任务与改革的思路框架[J].中国成人教育,
2002,(01).
[2]朱涛.新世纪的困惑:成人教育位置何在[J].中国成人教育,2001,(02).
[3]魏新民.发展学习能力是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社区教育学校总结范文5
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三位一体学校德育目标明确、内容系统、途径和方法多样,它对学生成长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据一项省级基础教育课题研究发现,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低。无独有偶,喻学林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到,集体教育的学校在提供个体独立自主的进行道德实践能力锻炼的机会很少,难以使学生获得道德自主能力经验的获得与提升,社会生活的影响合力强于学校影响力,学校只能在道德的基础方面起作用。因此,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德育教育需要校外德育进行补充和延伸,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进行。
一、学校德育受家庭影响
1.家庭德育具有重要性
个体初到人间最早接触到的就是家庭,父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开展早期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心未滥而先渝教,则化易成”。家庭保证德育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家庭日常生活实现对德育的渗透,实现对德育的生活化,“遇物而诲”。
2.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家庭教育
大多数家长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功能,对青少年的日常行为、交友、信仰等问题给予指导,但一些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不注意学生的优点和沟通,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重智轻德”,家长往往关心的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家庭德育还存在着德育方向迷失和教育理论匾乏,方式、方法单一等局限性。
二、学校德育受社会影响
1.学校德育必然受社会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青少年的生活和实践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青少年总是受到社会上各方面的影响。伴随通信和网络的高度普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青少年互联网渗透率达到60.1%,而2011年12月该数据变成了64.4%,增加了4.3个百分点。
2.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
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避免,但社会因素千变万化较难控制。当前实际工作中,学校教育和实际有脱离的现象。德育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另外,学校管理依靠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德育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比较有限。这些造成社会德育与学校德育脱节。
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为了提高德育效果,解决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脱节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需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可以从学校-家庭合作、学校-社会合作、家庭-社会合作等方面进行。
1.学校-家庭合作
(1)组建家访教师队伍
培训一批教师,让教师了解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引导。指导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发现家庭条件困难的应进行重点帮助。
(2)组建家长联合会和定期召开家长会
把青少年学生涉及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只是与家长分享,带动家长讨论,交流各自的教育经验,以先进的家长群体带动后进的家长群体。
(3)构建教师与家长畅通沟通渠道
利用“校讯通”实现即时提醒沟通,利用“班级博客”实现班级管理沟通、利用QQ群实现集体沟通。
2.学校-社会合作
(1)校外组织合作常态化
近期我校组织的消防安全逃生演练,邀请唐山消防中队胜利路支队的警官共同参与,取得较为轰动的效果。建议合作常态化。
(2)建立网路阵地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市组织的《道德堂》网上研修,是一种建立网路阵地很好尝试。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年网、迪斯尼网等。
(3)重视德育实践活动
以社区为载体完善爱国主义基地建设,设立艺术教育课程,丰富学校和社区文化生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成员品味,也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操。开展综合实践周活动,劳动亲体验活动。融合生活自理、实践劳动、社会考察为一体。开展学生集体进社区活动,照顾社区孤寡老人,营造尊老爱幼之风。
(4)适当开放学校资源
学校具有浓厚的分化氛围,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共享学校资源,区域联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家庭-社会合作
发挥家长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家长要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以良好的品行修养给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走出家教误区,探索和总结自身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既对孩子尽职又要对社会负责;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充分的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充分地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大胆地干;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尽情地说;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充分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能够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力量,构建“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形成“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峰.“三位一体”中小学德育网络体系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陕西省的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10,(5):33-36.
\[2\]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7.
\[3\]张蕊.价值多元背景下小学学科德育建设的实践探索\[C\].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上海卷).2013.
\[4\]蔡登峰.中小学德育系统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3.
社区教育学校总结范文6
一.研究背景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而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有很多施恩不图报的感人事例,但种种令人遗憾的知恩不报的事例也屡有发生。这严重腐蚀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感恩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通过诸如“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最美乡村教师”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形成当今社会思想阵线的主流,社会需要更多类似的活动,需要更多的人为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努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而开展感恩教育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研究内容
为扎实推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自治区文明办批准,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建设于2010年3月10日正式启动。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成为西乡塘区第一批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学校之一。学校结合“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建设方面形成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构建了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三级德育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确定了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说的“感恩”,是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和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中包含勇担责任和乐于奉献。精心培育学生“感恩文化”,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时刻做到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思想,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强调学校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把感恩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推向家庭和社区,加强学校、家庭、社区间的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培育学生感恩美德中发挥各自最大效能。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使学生受教育,家庭、小区、社会更和谐。
为此,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探索、实践、总结。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在德育教育中各自的责任、方法、作用和规律,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各自在不同环境背景中对共同的对象进行感恩教育,发挥整体育人的优势,让未成年人从中受到教益,学会感恩,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明显加强。
2.研究意义:研究有效推动了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加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之间的统筹与协调,有利于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育人资源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立体化”教育新模式和新平台,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逼互促的德育发展局面。
四.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成绩
(一)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订实验方案
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感恩为他人、感恩为学校、感恩为家庭、感恩为社会、感恩为祖国”的现状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制订了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分年度制订了实验研究的计划和课题实验制度,以确保实验研究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健全组织,明确目标
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社区领导、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的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还制订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会议制度,主题班会制度等,同时还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和德育目标。
(三)营造育人环境,创建“感恩”特色学校
2009年,学校制定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2009-2012德育发展规划》,规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社区资源和我校学生家庭背景复杂的特点,确立了“德育为首,育人优先”的办学原则,提出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好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三级德育目标体系。
围绕三级德育目标体系,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坚持“感恩”主旋律,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标。学校注重环境育人,积极创建浓郁的“感恩”校园文化,形成了“感恩教育”的办学特色。
(四)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丰富德育内涵
1.举办社区、家庭专题讲座,对未成年学生的家长开展专题培训。多次聘请广西教育学院专家、广西心理教育专家、精神文明建设讲师团到学校,到社区,对教师和学生,对家长们进行专题讲座,以真实生动的案例,风趣幽默的话语吸引打动学生。
2.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班主任进社区、家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活动。通过与社区、家庭联办“感恩教育”“家庭总动员”和“赞扬、鼓励教育”三个环节为主的感恩活动,教会孩子们学会关心和感恩。
3.组织学生开展以“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和爱心卡、手抄报制作比赛和征文评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由政教处统一指导,各班级具体实施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感恩意识。
4.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全体成员、社区领导、家长代表共同参加,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凝心聚力鼓干劲;强化感恩教育的持续性;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感恩报恩促工作。
五.研究的主要成效
1.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一是学校校内注重营造育人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注重家校结合,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加强亲子感恩活动;三是化优社区德育环境。学校与南棉社区结对子,通过开发利用社区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建设成就资源、社会人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德育效能,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的格局,社区育人环境得到了改善,社区德育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
2.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在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的引领下,学校多角度抓内容定位、多形式抓活动开展、多方面抓环境建设,活化德育工作,使“感恩教育为核心、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理念得到了有效体现。其一,变德育内容上的封闭型为开放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道德认识,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其二,变德育方法上的说教型为情境型、体验型。通过以“听、看、做、悟、评”多渠道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特定的情境,使其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领略学校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活动教育交给了教师一把启迪学生美好心灵的金钥匙;其三,变德育途径的单一化为立体化、全方位。打破过去学校德育单打独干的局面,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新格局,使学校德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了德育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
3.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现在“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勇担责任,乐于奉献”已成为学校、家庭、社区的思想共鸣。学生们树立了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意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德的公民道德意识;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不说大话假话的诚信意识。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学会了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校园内环境卫生整洁、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勤学创优等良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5.促进了学校其它工作的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顺利开展,有力地带动和推进了其它工作的开展,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焕然一新。给学校、家庭、社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转变了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家长们认识到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区(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人生中首要的基础的教育,懂得子女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法制、人生观等全方位的教育。过去一些家长对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愿配合,现在都主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了。
第二,改变了学生。在学校,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多了,冷漠自私的少了;在家庭,孝敬体贴父母长辈的多了,指责埋怨亲人的少了;在社区,友好团结和谐相处的多了,忌妒欺诈的少了;在社会,守法重德的多了,违法乱纪粗暴蛮横的少了。
第三,促进了教改的发展,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过去,学生出了问题,教师和家长相互埋怨的多,现在相互理解、配合、支持;过去重智育轻德育,现在是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过去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批评指责多,现在是互相沟通,研究对策。
六.创新点
在本项研究中,最突出的是感恩德育特色:
1.感恩教育活动特色。首先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结合和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有关感恩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开展活动,以让学生在了解感恩的前提下去认可和接受感恩教育。其次,通过感恩活动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只有在生活中贯穿感恩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再次,感恩教育的中心是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最后,感恩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让这些未成年人知恩图报。
2.感恩教育主要围绕五大环节开展,即:“一比、二思、三看、四悟、五干”。一比:历史对比宣传,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一堂课、感恩活动进班级、感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宣传近年来国家、南宁、城区、社区学校发生的变化。二思:思源思进讨论,通过座谈会、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组织开展思源、思进讨论。“思源”就是让学生饮水思源,追根溯源,使大家正确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源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强大,使大家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使大家更爱祖国爱人民。三看:看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各班通过文化墙、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社会充满爱,人人需要爱,人人都可以奉献爱,知道学会感恩才能得到感恩。四悟:悟感恩认识、组织开展谈感恩认识、想感恩措施、定感恩计划为主的感悟活动,通过内心感悟主题教育活动,自主的意识、自发的醒悟、自身的要求和自觉的行动。五干:开展感恩行动评比,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总结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总结经验,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超越自己,使“我为人人”的“感恩”思想成为校园思想主旋律。
3.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活动。如成功举办“亲子感恩”主题活动、“小小商品拍卖会”、“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广西师范学院08级应用心理专业班、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烈士陵园、南棉社区、各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活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都得到了教益。
七.推广应用效果
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以网络为根本,以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以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几方面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浸染下,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提升了,人格更完善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责任心更强烈了;家长们乐于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当中,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学校获得的成绩显著,并注重把相关成果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1.社会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应该说,整个社会的大气候是好的,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人生观的变化。如把金钱看得很重要,自私心、功利心比比皆是,社会上又有一些人眼高手低,把感恩、奉献看成是傻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学校的感恩教育的效果对这些学生而言大打折扣,使学生扭曲的心灵很难摆正,如何更有效扭转这一局面?这是我们今后德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
2.部分家长的思想极端。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工作。但部分家长总是推卸责任,抑制活动,使本项目开展碰到一些困难。
3.评价需要不断创新。课改以来,学校建立了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也重视结果,如期末评选各种优秀,确实应把德、智、体、美、劳,综合衡量,客观公正地进行评选。这种德育评价激励性机制的建立,对全体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