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企业生产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实践教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这是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信息化在各领域正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因此,企业资源计划中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正的把课堂的实习经验转化为将来的工作经验。
一、生产计划管理实践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准备
1、要组织好一次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就必须准备相应的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设施。其中包括形成局域网的计算机实验室,在服务器与每台计算机终端上都装好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软件。因为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内容比较多,为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最好给每个学生配备生产实习教材。实习前,要熟悉实习的内容,明确实习的目的,程序和方法。
2、实习之前,实践教学教师应准备好实践教学前的数据初始设置,包括新建账套,基础数据的录入,建立物料清单,生产准备数据的录入等。根据学生人数建立好账套。在实习过程中,每人一份账套,保证每个同学都能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管理的全部流程。实习完成后便于对每个人的数据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实践说明书
1、实验的目的。主要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实习,了解目前,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情况和流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的信息化的生产计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ERP为主展开的,ERP系统就是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的运行模式相结合,合理调配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创造财富。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从企业的实际应用出发,以企业案例为背景,业务操作为主线,详细描述了ERP系统在企业业务中的事实操作过程,实习的内容也贴近企业的实际操作,其案例的内容包括案例目的,角色及分工,主要流程,案例准备,案例数据,案例实施等。
2、实习的内容。生产计划管理的实践教学主要以K/3系统为案例,它涵盖了生产数据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任务管理、重复生产计划、委外加工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仓存管理等基本业务。能够适应企业的个性化需求。K/3系统的单据设置了自由项功能,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增加所需的内容,自定义的内容可以通过万能报表或二次报表开发平台制作出来。也可以通过BOS平台来自定义企业的基础数据、单据和报表。
3、实习的步骤。进行初始设置要了解企业有那些基础数据,理解获取各项数据的来源和数据间的关系,掌握各项数据的维护方法。其中包括部门数据、职员数据、仓库数据、工作中心数据、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计量单位、物料数据、会计科目设置等(如图1)。主生产计划(MPS)是企业整个计划系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产、供、销的桥梁,它将独立的需求转化为内部的计划信息(如图2)。主生产计划的来源是销售订单和产品预测,并为物料需求计划提供需求信息。初始化及账套启用完成以后,就要录入公共基础数据,生产数据管理,BOM单的审核使用等。然后进入物料计划管理阶段,包括主生产计划计算、粗能力计算、物料需求计划、细能力计划等。在主生产计划过程中,可以根据能力情况,进行计划的调整。确定的计划将作为生产、采购的基础。主生产计划的主要功能为:为物料需求计划(MRP)提供需求信息。在计划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平衡,协调产销关系。生产任务管理系统,是在K/3系统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各子系统的基础上,采用ERP的先进管理思想,同时吸收JIT、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为工业企业提供从生产计划、投料与领料、供需计划与派工、生产检验与汇报、到产品入库全过程监督与控制的企业管理软件。生产任务管理系统,以物料、物料清单、工艺路线为基础信息,以生产任务为数据输入源:通过BOM单级展开,产生生产投料单与生产领料单;通过工艺路线展开,产生工序计划单;通过任务优先级设置,产生派工单。最后,进行对企业的设备的基础资料、保养和维修、安全事故统计、设备折旧等管理,提供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功能,实现用户维护设备的相关信息,对设备作保养,维修计划,同时反映设备检测、保养、维修情况,以及保养、维修过程中发生的物料耗用、资源耗用、人工耗用情况,记录设备的安全事故与原因分析,通过与固定资产相连接,实现设备的折旧处理,实现设备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运动过程。
4、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学生实习过程中运用的数据和最后,实验产生的结果,并要详细说明对生产实践的实际指导意义。
二、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一)根据生产计划管理教学实践说明书分配实习任务
一般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实习电脑,根据实习指导说明书一步一步地完成实习任务。在实习的过程中,在独立完成实习内容的前提下,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将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要求每个人所使用的数据不能相同,最后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课堂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工作环节中信息化管理的联系与差异之处。
(二)试验教学过程的纪律管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不能交头接耳、大声喧哗、随便走出实验教室,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认真完成实习的主要保证。
三、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与生产计划管理实践教学的展望
实践教学的主要成果就是通过实习撰写实验报告,必要时,根据实习过程结合到生产车间实地参观考察,对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在生产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教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金蝶K/3生产制造案例培训教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金蝶K/3系统生产制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化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来说意义重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一、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小学课堂上出现电脑、实物投影机、投影仪等设施,这丰富了教学课堂的内容,使教师在教学中不需要满堂粉笔字,可以通过幻灯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展示,针对每一门学科都可以形成多媒体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这一点在我校许多老师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对都有所体现。
现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和书面作业,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条主要途径,这一点在我校的许多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1]。许多学校围绕信息化教育建设了信息化教学系统,例如语音室、电脑室等。
在教学管理问题上,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操作计算机完成对教学信息的管理,一目了然掌握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信息,使小学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此外,利用互联网,教师能够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想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共享学习资源。
二、小学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校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不强,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目前的情况是,部分小学领导对教育信息化虽然有所认识,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比较被动的局面,积极性不高,校长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中经常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②大量设备处于闲置状态,缺少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措施,学校内的大量信息化设备并未形成整体功能,设备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3]。此外,在资源上的开发和软件的研发也存在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小学内的大量的设备长期都处于闲置状态。③制度的建设缓慢,设备老化。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一个合理的长期计划与规划,导致管理水平落后,设备的应用效率偏低。
2.师资方面
(1)从事信息专业教学的教师,除了要对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之外,还需要负责学校网络和技术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并且还需要帮助其它教师完成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任务,信息教师的综合管理需要从“教”、“管”、“帮”三方面提升,只要这样才能确保专业教师能够发挥出其全部能量。
(2)学科教师的信息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通过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多数教师对学科与信息技术两者整合的认识程度相对来说比较模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技能应用还未达到教学的具体要求。
3.能力提升方面
(1)培训的形式过于单一,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小学在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形式都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的方式进行短期培训,在具体培训中过于偏重理论,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
(2)通过培训最终获取的效果并不理想,对大量的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教学参与培训缺少实际演练、训练,没有及时对培训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也没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对知识进行巩固,这也是导致培训取得效果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小学教育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与应试教育体制、信息化发展、学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部门、学校领导,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从事者都必须要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转变观念,通过合理的改革,提升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只有加强应用,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必须要全面掌握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要了解学校的“家底”,通过有效的措施,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从而使投入资金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加强管理,提升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质量
师资方面的问题,通过学校的努力容易得到改善,但是如果信息化基础设施质量如果达不到标准,那么再好的师资也无法发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科学有序进行[4]。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充分结合小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特别是视频会议系统、“校校通”工程、教育网络平台等内容的建设,要与本市其它学校统一建设标准,不能单独进行,同时要依据相关的政策,构建完善的制度。第二,在设备采购上要采用招标制度,严格依据省教育厅制定的程序标准进行采购。第三,做好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质量进行监督,避免无法使用或者应用效果不好的设备进入学校,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软件支持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可以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供软件支持,使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合理性。
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方面可以教学改革作为契机,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训。第一,教师掌握信息化知识的程度,并且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将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水平。第二,教师主讲教学的应用辅导,提升教师的教学应用能力,以及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使所有得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都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此外,还需要做好各个学科教学资源建设,这也是课程整合的前提。学校一方面利用国家的公共平台中的信息资源,使资源的实际效益能够得到发挥。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通过自己建设网站,盘活教育资源,并且完成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四、结束语
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各地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一个动态、长期、并且需要不断完善的一项工程,是促进信息化各个环节与要素发挥最佳效益的一个整合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措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升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范福兰,张屹.我国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评与预测[J].软件导刊,2012,07:207-209.
[2]杨慧成.科学管理应用至上――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23-24.
[3]杨涿淋.教育信息化视角下农村小学教学软硬环境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2:27-28.
[4]徐勤华.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1-3.
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范文3
华南师大与省教育研究院建立教育科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双方合作的目标,在于实行校院联合、知行合一、学研一体培养模式,探索“协同创新”新途径;立足广东需要,坚持学术标准,培养基础扎实、通晓省情国情、掌握科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人才、教育战略政策研究人才、教育管理服务人才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基地将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研究优势和资源条件,研究生导师由华南师大有关专家学者和省教育厅及省教育研究院有关领导、有关专家学者担任。
仪式上,刘鸣校长衷心感谢省教育厅及省教育研究院对华南师大的信任。他表示,建立教育科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具有创新性的举措,是师范大学和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对“2011计划”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华南师大将在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合作持续发展。
汤贞敏院长认为,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亟需大力加强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教育科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必将为建设熟悉教育科学理论、通晓省情国情和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具有国际视野、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人才队伍作出应有贡献。
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范文4
一、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模型设计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那就是生活。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看图、讲故事、做游戏、表演、变魔术等等。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笔者认为,生活情境就像初中美术课堂抛锚式教学的核心要素――“锚”,学习与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生活情境这个“锚”来进行设计。参照抛锚式教学理论,笔者设计了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模型。如图1所示:
在该模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将现实生活拉到学生眼前,以生动的影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引进艺术的殿堂,这也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支架的一种方式。学习支架使得美术生活情境能够以保留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形态被展示、被体验。如果学习支架还不够,要使教学方式更贴近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就要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探究生活的空间”,让学生放手搜集材料,进行实践探究,将生活资源变成美术资源,以顺利拓展课堂教学的美术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在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模型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引导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协作学习的关系,学生与生活之间是一种紧密依赖的关系,学生与知识之间是一种探究求索的关系。由此,在这种围绕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得以实现美术技能的拓展迁移,从而产生较为理想的美术创意和作品。
二、基于生活化策略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生活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学习空间建模作为基础,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构建了以生活为载体的“4美+4生活”课堂教学操作模式。该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该模式的构建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交流互动、实践探究中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其中,发现美,亦即构思美术创意阶段;体验美,亦即提炼美术素材阶段;表意美,亦即创作美术作品阶段;评价美,亦即欣赏作品艺术阶段。
三、构建两种不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1. 生活体验法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根据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即发现美体验美表意美评价美。其特点是:着眼生活、注重体验、贯穿美育、情境助学,很好地体现了“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的这一思想。
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全方位地接触了解绚丽多姿的生活世界,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嗅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乐趣,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对于湘教版初中美术上册第一课《你我他》,我的教学设计就采用“生活体验法教学模式”:
① 发现美(游戏导入):看张同学的相片,猜猜“他”是谁 ,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说“他”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发现人的相貌特征是千差万别,丰富多样。
② 体验美(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形体比例与结构):人物不仅仅有相对固定的比例结构“三停五眼”“立七、坐五、蹲三半”,又有丰富多彩的表情变化,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③ 表意美(临摹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仔细观察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④ 评价美(评价欣赏):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临摹出画中人物的神情吗?你所临摹的画是否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精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2. 作品欣赏法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根据图2所示的④-①-②-③,即评价美发现美体验美表意美。其特点是:着眼欣赏、紧扣生活、以美促学、回归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多数采用“分析欣赏法”或“临摹体验欣赏法”,即对作品从形态、颜色、配色、构图、笔法、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作品诸多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回归于生活的体验,加以临摹和创新。如果欣赏中外美术经典作品,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情境,体验认识中外作品所在地域的生活、政治、历史、文化,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学生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审美意识明晰化,将欣赏所获得的技巧、方法、新思路回归到生活实践,应用到创作中,提高美术创作的能力。同样对于湘教版初中美术上册第一课《你 我 他》,从作品欣赏法教学模式来设计,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④ 评价美(欣赏评价):《蒙娜丽莎》《父亲》肖像作品,感受人物肖像画的意境美;从作品形态、构图、笔法、主题、创作背景等角度加以分析欣赏。
① 发现美:构图方式,创作手法,表情特征的捕捉,细节的刻画,色彩结构等等。
② 体验美:体验作品反映的生活、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以同样的观察方法,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③ 表意美(临摹练习):在临摹的基础,再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再创造。
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范文5
1、中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为分析对象,发现其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补修课程。这4所高校广告专业研究生学位总学分要求基本接近,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也大体相当。笔者综合了所选4所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的内容(详见表2),分析发现4所高校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设置有较高的一致性:首先,都设有包含的公共课程;其次,专业基础课基本都是围绕传播、媒介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课程,表现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居多;再者,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广告综合理论研究为核心,涉及广告运作管理、广告伦理法规等方面;最后,专业选修课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研究方法类的课程,也有广告专业实务课程,还包括营销、公关、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
2、美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
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本文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大学、西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4所美国高校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将广告专业设在其新闻或传播学院之下,其课程一般分为广告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及毕业环节(包括论文和研讨会),所有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内修完,课程安排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对所选4所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内容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与中国高校不同,美国高校广告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差异在选修课内容设置与选择要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西北大学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远多于其他高校广告专业,分为“品牌与广告策略”、“企业传播与公共关系”、“媒介管理”、“营销分析”、“直销与互动市场销售”5种类型。
二、中美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比较
1、学科归属
到2004年,根据《我该去哪里学广告和公关》所列美国129所设有广告专业大学的统计,有占总数近80%的广告专业设在新闻、传播或新闻/大众传播院系。而梳理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所属学院,根据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将广告专业基本设立于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类院系之中。就本文所选择的中美两国高校来看,其广告专业也基本都设于传播学院之下,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以新闻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为研究生广告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学科基础。
2、课程分类
中国的大学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为政治与英语,美国因社会体制与国情的不同,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就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的学校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辅修课程、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等。本文所选的中美8所高校都会根据该校广告专业自身特色来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例如西北大学IMC项目就以整合营销传播相关课程为主。除此之外,中美两国也都同样开设了广告学理论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两门核心课程。
3、课程安排
美国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课程可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选择,美国学生可完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相应的教师,只需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学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完全学分制也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佛罗里达大学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课程安排时间,但提供了一份“推荐课程列表”,让学生在课程安排选择时有所参考。而中国虽然也实行选课制,但在课程安排上却几乎是统一划定。
三、对中国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自1983年厦门大学成立广告专业以来,短短的30年间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广告教育大国。在如此高速的规模发展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广告教育质量则成为了国内广告教育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改革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广告业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但整体上仍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深受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影响,并未形成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应拓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与资历雄厚的广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寻求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学习平台。
2、优化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研究生实践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护理研究生 带教质量
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使人们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随之提升。岗前培训阶段是指使护理研究生从毕业生过渡到合格护士的转型阶段,是护理研究生尽快适应工作的重要阶段。为了提升护理研究生的护理工作质量,需要根据每个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由老师和护理研究生生共同制定详细的临床带教计划,从整体出发,考虑到各个因素,进而提升临床护理研究生的整体工作能力。
一、健全临床带教管理机制
带教管理体制是保证带教过程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需要从当前管理机制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计划。以下将对如何健全临床带教管理机制进行探究[1]。
1.建立完善的带教体系
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需要建立“护理统一领导、科室主要负责、科室带教护理组应用实践等管理体系,保证各级部门各司其职,明确自身管理职责,尽量形成一套完善的带教管理体系,为带教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
2.制定临床带教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实践的保障,需要在实践中合理安排护理体系。科室的总带教和各带教老师在了解护理研究生毕业生的需求之后,一起研究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不同科室的需要,合理安排带教目标,选定带教内容,合理划分带教阶段,安排日常带教活动,保证按时完成带教任务。除了带教老师言传身教,随时进行讲解外,必须及时安排专人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或专题讲座,安排实践操作,在提升研究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检验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2]。
3.建立定期反馈机制
提升带教质量需要全面掌握护理研究生学习情况,为了检验护理研究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建立定期信息反馈机制,例如召开护理研究生座谈会,带教老师随时进行交流,护理研究生在出科前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渠道,对带教随时进行调控,进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4.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提升护理研究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相关反馈信息及评价内容评选出优秀的护理研究生新职工。护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护理研究生满意度、科室护理质量考评及个人考评体系等。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于一定的奖励,将带教奖励和职位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教员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带教质量的提升[3]。
二、转变带教方式和教育观念
1.进行综合研讨性带教方式
近年来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循证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顾虑,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在护理措施。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突破了原有的带教方法,对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整体护理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需要研究生掌握患者的生活细节,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确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养成探根究底,深入思考的习惯,逐渐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利用最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科学的模式
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推广以来,极大的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优化各项管理体系,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实践证明,要想成为一名的在合格的医护人员,需要建立整体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求,满足临床需要。护理研究生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分析和判断护理程序,增加协作配合意识和责任意识,最终达到整体护理的优点。
三、提升带教老师的能力
带教老师的劳动具有示范的作用,一言一行都对护理研究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研究生的身心发展,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带教老师的能力,通过培训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提升带教老师的素质和水平,采取多种途径对护理研究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选派优秀护士长和护士到院外进行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提升自身综合能力[4]。
四、注重实用性带教原则
1.提升护理研究生的职业道德
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要求在带教过程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在初期阶段需要积极培养护理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护理,将研究生的“爱心”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带教的重点,在研究生进科和出科前,需要进行专题教育,带教老师开设专题讲座,规范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达到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2.保证临床教学与实际工作要求吻合
所谓实用性原则是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近年来护理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为了改善护理质量,需要转变护理思想,引进先进的护理程序,保证护理人员学习的知识和技术与实践相吻合。由于学校教育和医院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实践对研究生的操作性要求高,需要明确带教目标,将带教方法和实际工作要求相结合,考虑到实用性原则,带教教员需要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格式,加强对疾病的健康指导,掌握沟通技巧,精练操作,提升护理研究毕业生岗前培训的带教质量[5]。
结束语
临床护理模式不断转变,为了提升临床护理研究生的护理质量,需要从实际出发,健全各项管理体系。必要时根据实际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临床带教工作,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护士素质,促进全员护理研究生岗前培训带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先平,熊讨华,李莹,等.护理本科教育与临床需求适应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12):90-93.
[2]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护理教育与研究杂志,2012(13):100-103.
[3]黄杰,蔡再同.护理教学质量反馈表在临床整体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1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