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行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运行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运行情况

社区运行情况范文1

关键词:群塔交叉作业信号指挥防止碰撞措施空间限制器

随着当前我国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安置房的大量建设与开发,这些项目往往量大面广,开发建设时有着幢数多、范围大、一般以高层与小高层为主,施工时作为垂直运输的重要工具塔吊是不可缺少的。而多台塔吊在同一施工区域内整体协同作业,如何来防止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就显得十分重要。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第2.0.14条规定;“当多台塔式起重机在同一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时,应编制专项方案,并应采取防碰撞的安全措施。”根据最新的GB/T5031-2008《塔式起重机》第5.6.14条;“用户需要时,塔机可装设工作空间限制器,”所以,目前安装工作空间限制器不是必须的。目前未强制,是由于国内多塔的工作空间限制器尚在研制中。单塔工作空间限制器已经有售。我公司在湖州市吴兴区八里镇西山社区农转居高层与小高层建设施工中(西山社区一区一标段多塔布置图),对多塔机整体作业防碰撞管理,认为做好以下工作十分重要。

1、基础定位、统筹安排

群塔作业由于距离较近,施工中既要满足吊装区域覆盖面要求,又要减少相互干扰,如在同一覆盖区域内有二幢以上楼,则应考虑定位必选择在最高层处,这是由于塔吊附着的需要,因此合理布置非常重要,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制定详细的平面布置和立体协调方案。根据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第2.0.14条规定,任意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符合;“低位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端部与另一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或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件)与低位塔式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同时还必须保证塔机两臂端与周围建筑或其他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2m。大臂覆盖区域应避开学校、医院、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与架空高压输电线路,避开不了时;应进行可靠防护,如安全隔离防护棚、防护警示。或者依据《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第5.6.14的规定安装工作空间限制器。

2、协调各塔、升高次序

一个标段往往由几幢或几十幢楼组成,且相邻标段的塔吊对标段与标段也有影响,故在大型居住区建设项目的开发中,多塔防碰撞应考虑二个方面内容。第一要保证本标段内的多塔防止碰撞;第二要保证本标段与相邻标段的多塔防止碰撞。本标段内除第1点叙述外,我们坚持结构进度控制,有意识让居中的幢号先上,形成群塔“中间高、四周低”的形态。由于中心位置塔机受周围塔吊的影响和制约较多,故居中塔机应尽可能保持在高位,并保证其技术性能最好。同时由专人负责协调各塔机的升高次序以确保塔机回转时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间的水平和垂直安全距离大于2m,工作中吊物的水平和垂直安全间隙大于2m,以防止塔机相互碰撞。根据各标段多塔防碰撞方案,由建设单位组织各标段进行综合细化调整,编制整个开工项目的“群塔作业防碰撞方案”。方案经有关责任主体审核通过后,必须将方案中防碰撞的各项措施传达到每个塔吊司机和信号工中。

本标段选择2、5、9、4、6号塔吊先上,由于1、2、3号塔吊主管17层的高层,故附墙必须在高层部位。

3、多塔作业、六个原则

塔吊应由专职人员操作和管理,严禁违章作业和超载使用,机械出现故障或运转不正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予以解决。司机在作业中要按照信号指挥工发出的信号、旗语或手势进行操作。如发现信号不清或指挥有误将引起事故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坚持多塔作业六个原则;1)、低塔让高塔原则:低塔在运转时,要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后再运行。2)、后塔让先塔原则:塔机在重叠覆盖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3)、动塔让静塔原则:塔机在进入重叠覆盖区运行时,运行塔机要避让该区域停止塔机。4)、轻车让重车原则:在群塔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塔机。5)、客塔让主塔原则:另一区域(另一标段)塔机在进入他人塔机区域时要主动避让主方塔机。6)、同时升降原则:所有塔机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升降,以满足群塔立体施工协调作业的要求。

4、专业管理、监督检查

租赁单位、安装单位、使用单位是塔式起重机的三个责任主体,各责任主体对自身的专业管理十分重要。租赁单位对超过安全技术标准或者制造厂家规定使用期限的,经检验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不得出租、使用。安装单位要取得相应资质,按标准及性能要求,编制塔吊的安装、拆卸专项施工方案,按方案及操作规程组织作业。专业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技术负责人定期巡查。按标准及说明书要求进行自检、调试和试运转。使用单位设置相应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避免施工项目部安全员代替大型设备的专业管理,杜绝对“安装租赁”以包代管的做法。施工项目部是塔吊使用的主体,对群塔协同作业与塔吊的安全使用,建立本项目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对本项目起重机的安装使用依据法规标准实施检查、试验、验收;审查专项方案;监督维修保养的落实,是项目部大型设备管理十分重要的环节。当前;为进一步满足多塔整体作业的安全监控与管理的需要,研发塔吊的远程安全监控系统已得到有关安全部门与施工企业的关注。塔吊防碰撞工作空间限制器已被应用,但还有待于研发与完善提高。

5、总结

社区运行情况范文2

摘要: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实现全民医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文章以构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为切入点,对当前试点地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健全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选择路径。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构建;路径

一、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最受关注,也是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牵涉多个领域,构成因素纠葛复杂。虽然对其改革路向众说纷纭,但一致的观点认为,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开看病贵难题的第一把钥匙。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已从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退休人员逐步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截至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983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3131万人①。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职工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3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计受益2.6亿人次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了“小病扛,大病拖”现象的发生,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稳定、保障广大农民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来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顺利实施。但是也应该看到,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其他非从业居民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快、疾病风险的困扰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带来的分配不均等,广大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2007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就开展试点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及组织实施办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4.9%,其中就业人口2.94亿,非就业人口3亿。城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2.21亿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068万人),占全体城镇人口的37%,比上年增加6319万人①。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许多城镇居民仍然徘徊在医疗保障体制之外。因此,构建健全完善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了当前的应势之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实现全民医保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毕竟还处于试点时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加以完善。

1.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许多群众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都持欢迎的态度,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试点地区并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居民依然徘徊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已经参保的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真正内涵和一些具体细节也缺乏了解。部分群众对报销补偿费用期望过高,对设立的起付线不了解,对医疗费分段计算补助也不熟悉,尤其是对报销程序还不是完全清楚。这就有待于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群众在真正了解、熟悉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支持和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2.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局部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一般为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作用。从保障水平来看,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许多试点地区还是以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为主,最高报销上限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各试点地区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在化解住院和门诊大病风险的同时,要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探索统筹解决城镇居民门诊费用问题的办法。

3.监督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健全

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支出管理方面,个别定点医疗机构仍有开大处方、开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和不合理的大型检查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获得的补偿金额降低,也导致了参保居民对医保制度的误解和不信任。个别定点医疗机构把门诊病人转化为住院病人,诱导病人过度消费医疗资源,造成参保居民住院费用增长。有的医院审查不严,个别患者冒名顶替套取资金,严重侵害了参保居民的权益。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方面,也没有建立包括基金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和常规基金运行监督检查制度在内的基金的收支监测预测预警系统,还没有形成包括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制度监督、行政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在内的内外部双重监督体制[1]。

4.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无论是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这与广大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医疗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颇有微词;就医环境需要改善,尤其是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还很薄弱,亟待加强。

当然,这些措施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要加进一步努力打造健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服务。

三、新时期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被誉为“国民保健服务之父”的贝弗里奇曾经说过:病人因没钱而拒绝医疗,这是任何文明社会都不相容的。保障每一个公民病有所医,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是每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我国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多方努力,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立法工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完备的法律框架

近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居民的医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许多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没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新型配套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定地位,并将之严格纳入到我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明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2.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

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设计上必须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做到“基金筹集多渠道、费用缴纳低水平、待遇保障多样化、保险服务便捷化”。

(1)形成合理的筹集机制

首先要完善筹集机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坚持“低缴费、广覆盖”的原则,在缴费能力与医疗待遇之间找到个平衡点。在实践当中,一方面应加大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稳定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将各级配套补助资金固定下来,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财政支持。同时,中央、省级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力度,以实际行动促进和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要积极拓宽筹集渠道。在将政府财政拨款和救助以及城镇居民缴费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应不断在实践中拓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积极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断充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

(2)健全管理体制

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长效的管理方法、便捷有序的管理流程和先进高效的管理网络,构成科学简约、调控灵敏的医疗保障管理体系,以实现保障到位、基金平衡、调控灵敏、服务周到的管理目标。在组织管理方面,受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广大县级城市可以借鉴河南舞钢市的管理模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现实性的制度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较大的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地区,应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专门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社会监督。在基金管理方面,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风险防范和调剂机制,确保基金安全[2]。

(3)规范运行机制

首先要合理确定参保范围,明确保障重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主要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中的广大城镇居民。在保障的重点方面,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应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保障标准。其次要科学制定费用支付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确保支付待遇与缴费水平相适应,做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稳运行。再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针对医疗保障的运行特点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等进行深度研究和评价,以便为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指明方向。

3.健全完善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要按照管理社会化、服务人性化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简捷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3]。积极发挥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平台的作用,依托社区平台,建立医保机构同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要加快社区医疗体制的创新,形成社区医疗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综合性医疗服务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网络[4]。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想健康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药品流动体制改革。这三个方面同时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今后我国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在医疗服务市场上,要把供需双方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数量进行事先判断的能力,提高其选择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医药专营制度,逐步实行医、药经营分离,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5.建立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当中,要把对城镇特别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作为促进城镇居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合理结合起来。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要建立专项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基金,交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也可以通过成立基金会,由专门机构负责进行运营。通过此项基金,对符合医疗救助的对象进行适当救助,以使比较困难的城镇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在救助方式上,可采取缴费参保、减免医疗费用、建立社会福利医院及实行定额补助等办法解决。同时,要根据医疗救助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救助管理办法[5]。总之,要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城镇困难居民群体因病返困、因病致穷,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平.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p677~678.

[2]许勇胜.关于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管理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p35.

[3]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p79.

社区运行情况范文3

关键词: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构建;路径

Abstract:Theestablishmentoftheurbanresident’smedicalsecuritysystemisanimportantmeasuretoachieveuniversalhealthinsuranceandsocietyharmonization.Takingthebackgroundoftheurbanresidents’medicalsecuritysystemastheentrypoint,andonthebasisofsurveyingandanalyzingthecurrentproblems,theauthorputsforwardtheroutechoiceinconstructingandperfectingurbanresidents’medicalsecuritysysteminthenewperiod.

Keywords:urbanresident;medicalsecurity;construction;route

一、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最受关注,也是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牵涉多个领域,构成因素纠葛复杂。虽然对其改革路向众说纷纭,但一致的观点认为,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开看病贵难题的第一把钥匙。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已从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退休人员逐步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截至200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7983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3131万人①。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在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职工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3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计受益2.6亿人次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了“小病扛,大病拖”现象的发生,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稳定、保障广大农民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来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日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顺利实施。但是也应该看到,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城镇其他非从业居民尚未被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快、疾病风险的困扰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带来的分配不均等,广大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2007年国务院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就开展试点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及组织实施办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4.9%,其中就业人口2.94亿,非就业人口3亿。城镇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2.21亿人(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068万人),占全体城镇人口的37%,比上年增加6319万人①。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许多城镇居民仍然徘徊在医疗保障体制之外。因此,构建健全完善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了当前的应势之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实现全民医保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但也应该看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毕竟还处于试点时期,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不断加以完善。

1.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许多群众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都持欢迎的态度,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试点地区并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居民依然徘徊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已经参保的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真正内涵和一些具体细节也缺乏了解。部分群众对报销补偿费用期望过高,对设立的起付线不了解,对医疗费分段计算补助也不熟悉,尤其是对报销程序还不是完全清楚。这就有待于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群众在真正了解、熟悉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支持和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工作。

2.统筹层次低,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局部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一般为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作用。从保障水平来看,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许多试点地区还是以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为主,最高报销上限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各试点地区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投入力度,在化解住院和门诊大病风险的同时,要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探索统筹解决城镇居民门诊费用问题的办法。

3.监督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健全

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支出管理方面,个别定点医疗机构仍有开大处方、开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和不合理的大型检查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获得的补偿金额降低,也导致了参保居民对医保制度的误解和不信任。个别定点医疗机构把门诊病人转化为住院病人,诱导病人过度消费医疗资源,造成参保居民住院费用增长。有的医院审查不严,个别患者冒名顶替套取资金,严重侵害了参保居民的权益。在医疗保险基金的给付方面,也没有建立包括基金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和常规基金运行监督检查制度在内的基金的收支监测预测预警系统,还没有形成包括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制度监督、行政监督、业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在内的内外部双重监督体制[1]。

4.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无论是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这与广大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医疗人员的业务素质还颇有微词;就医环境需要改善,尤其是城镇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还很薄弱,亟待加强。

当然,这些措施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要加进一步努力打造健全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服务。

三、新时期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选择

被誉为“国民保健服务之父”的贝弗里奇曾经说过:病人因没钱而拒绝医疗,这是任何文明社会都不相容的。保障每一个公民病有所医,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是每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总体来看,我国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该认识到,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以民为本,因地制宜,多方努力,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1.加快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立法工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完备的法律框架

近年来,尽管我国城镇居民的医保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许多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就没有健全、完善和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法》,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新型配套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规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定地位,并将之严格纳入到我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明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2.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

作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在政策设计上必须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做到“基金筹集多渠道、费用缴纳低水平、待遇保障多样化、保险服务便捷化”。

(1)形成合理的筹集机制

首先要完善筹集机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坚持“低缴费、广覆盖”的原则,在缴费能力与医疗待遇之间找到个平衡点。在实践当中,一方面应加大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的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参保缴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稳定的配套资金保障体制,将各级配套补助资金固定下来,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提供财政支持。同时,中央、省级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城镇居民的财政补助力度,以实际行动促进和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次要积极拓宽筹集渠道。在将政府财政拨款和救助以及城镇居民缴费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应不断在实践中拓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积极引导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及个人等方面的捐助,不断充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

(2)健全管理体制

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长效的管理方法、便捷有序的管理流程和先进高效的管理网络,构成科学简约、调控灵敏的医疗保障管理体系,以实现保障到位、基金平衡、调控灵敏、服务周到的管理目标。在组织管理方面,受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广大县级城市可以借鉴河南舞钢市的管理模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借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现实性的制度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较大的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地区,应该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专门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社会监督。在基金管理方面,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单独列账。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健全基金的风险防范和调剂机制,确保基金安全[2]。

(3)规范运行机制

首先要合理确定参保范围,明确保障重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主要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中的广大城镇居民。在保障的重点方面,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且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所以应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保障标准。其次要科学制定费用支付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确保支付待遇与缴费水平相适应,做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制度的平稳运行。再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针对医疗保障的运行特点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等进行深度研究和评价,以便为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指明方向。

3.健全完善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要按照管理社会化、服务人性化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简捷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3]。积极发挥社区医疗保障制度平台的作用,依托社区平台,建立医保机构同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制度,为广大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要加快社区医疗体制的创新,形成社区医疗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综合性医疗服务相配套的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网络[4]。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想健康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医疗卫生、药品流动体制改革。这三个方面同时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今后我国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在医疗服务市场上,要把供需双方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与数量进行事先判断的能力,提高其选择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医药专营制度,逐步实行医、药经营分离,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

5.建立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当中,要把对城镇特别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作为促进城镇居民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把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合理结合起来。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要建立专项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基金,交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也可以通过成立基金会,由专门机构负责进行运营。通过此项基金,对符合医疗救助的对象进行适当救助,以使比较困难的城镇居民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在救助方式上,可采取缴费参保、减免医疗费用、建立社会福利医院及实行定额补助等办法解决。同时,要根据医疗救助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救助管理办法[5]。总之,要把医疗救助计划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城镇困难居民群体因病返困、因病致穷,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平.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p677~678.

[2]许勇胜.关于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管理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p35.

[3]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p79.

社区运行情况范文4

[关键词] 黑龙江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40.612 [文献标识码] B

一、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现状

2009年12月,黑龙江省的14个县成为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单位。当前,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具体在基金征收、支出、管理、投资这四个方面来分析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

(一)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缴纳方面

农户个人出资方面,要求参保农民必须依据相关的标准上缴保险的费用。基本标准是100-500元的5个档次,每个档次的间隔是100元,而最高的缴费标准不能超出1000元,参加新农保的农户每人依年度自行选择不同的档次缴纳费用,截止60周岁为止。按照规定,距离支付年龄多于15年的,需要以年为单位缴纳费用,而且不得低于15年。集体给予的补助主要是依据村集体的财政条件给予不同档次的补助,参加保险的农户能否获得集体的补助取决于村财政,条件好的补助标准高一些,条件差的标准低或者没有,标准的制定由村民委员会负责。一般情况下集体的补助按照参加保险的农户每个人一年不能高于1000元,而参加保险的农户每个人获得的集体补助总额不得多于4万元;若多于标准的,需要通过试点县统计之后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方面

农户个人的养老基金与基础养老基金一同构成了参加新农保的农户的养老金。后者是55元人/月。参加保险的农户能够支取的养老金的总数是个人部分加上基础部分。前者每月支取的数额是参加保险农户到60周岁的时候个人户头里总款数除以139。支取的要求是新农保制度开展之后,试点的地区年龄60周岁、没有享受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有农村户口的老年人,经试点县新农保经办机构审批后,可以每月获得养老金。支取形式是新农保养老金由经办机构每月采取社会化发放。

(三)养老保险基金的经办管理服务方面

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改善服务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新农保费用的缴纳、养老金的支取以及基金账户的管理需要指定或委托相应机构经手办理。新农保的各项管理工作的经费来源于财政,不可以在基金账户中支取。另外,保证新农保经办机构的服务效率提升。健全新农保操作流程的相关机制,形成标准的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在省市两级监管的指导下,形成县―乡(镇)业务运行平台。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面

新农保基金的运营,必要依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实施。在试点运营时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县为基本单位,基础和个人账户两部分养老金采取独立管理,等时机成熟,升级统筹规格。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划入社会的基金财政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采取双线管理,独立下账,依据规定保值增值。

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过去的农村养老保险的状态,从管理规格到资金筹集方式等方面亟待做出系统的分析,并给出解决的措施。

二、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黑龙江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实行的是县级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在运行机制上表现的最大的不足就是政务与事务混淆,在角色上,一方面从事基金管理,一方面从事基金投资,难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定位。因为政务和事务职责未能较好的划分,就会出现多头领导的状况。政府需要负责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规章的出台以及基本的行政事务处理,宏观上监督管理各类养老基金组织的运营,放开具体的事务处理。依据相关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负责进行养老基金运营监管的机构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实际上,这一要求在诸多地方基本上没有实现,基金管理委员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也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委员会成为了经办机构。正是因为这种机制上的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诱发了许多政府违规现象。

(二)基金运营规格不高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中明确要求养老基金的管理单位应当是县,采取统一的监管。现行的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个人基金账户操作,其中主体部分是个人对账户缴纳费用,集体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在政策上接受政府的必要扶持,这种方式在试点地区运营过程中,由于监管机制的影响,加上管理机构缺乏足够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使基金收益长期较低,未能转化成规模效应,运营规格不高,无法实现养老基金增值的目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滋生政府对基金的滥用。

(三)基金投资渠道狭窄

按照《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本要求,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方式是通过银行存款,或者是国家债券的购买。在存款利率和国家债券的利率不断降低的情形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很难实现增值,甚至保值都做不到,譬如银行利率从1993年的12.06%降到2011年3.50%。因此,要想吸引农民自愿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难较大,致使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狭窄。这限制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四)政府管理资源短缺

管理资源不足是阻碍政府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主要是高素质基金人才少,基金管理的信息系统落后和管理机构的办公费用不足等几个方面。依据《黑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险组织机构中必须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以及工作岗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且都要具备从业资格。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基本上是以三个层次的政府经手办理,分别是县、乡和行政村,出现经办人员总体不够的现象。并且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划分也不清晰,对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业务常常效率很低,尤其是在人员需求十分明确的几项工作中,如对参保对象的情况排查、相关政策的解读、基金核查方面等更是捉襟见肘,伴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增大,这种人才瓶颈的限制更为明显。另外,缺少标准的管理软件,养老基金管理在部分地方处于传统的人工方式,工作程序复杂,效率较低。稽查部门需要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业务流程进行检查,且要保证检查的日常性。使每一工作都能做到高效、透明、准确、信息完备,分类明确。新农保试点阶段,基金管理由于统筹层次不高,在行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挪用和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完善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一)继续升级养老基金运行规格

在已有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调整试点范围,必要的可以通过省直管,升级管理规格。转变原有的县级主管的分散局面,建立高规格的基金管理模式,发挥规模效益。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进而保障养老基金的安全,不被恶意挤占,随意挪用。最终,通过社会养老基金的运行规格的不断升级,实现其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拓宽社会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渠道

按照目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规定,黑龙江省实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渠道还比较狭窄,尤其是其中应当占据主体部分的农民个人出资缴纳的比重还较低,因为没有比较标准的缴纳规定,农民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低档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养老补贴受到地方财政的限制也很难发挥作用,因此难以满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需求。

政府需要拓宽养老基金的资金筹集渠道,选择合适的养老基金的资金筹集方式和筹集的途径,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规模,同时做到科学有序的支付,实现农户的意愿。一是要加大农户缴纳的额度,提高农户缴纳费用的规格。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户的基金缴纳能力,转变农户的传统观念。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增加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提高政府扶贫效果,加速推进土地自由流转,完善农业保险机制。二是调整集体和政府补贴的方式。在充分考虑现有财政状况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补贴的形式,通过奖励代替补贴,充分调动农户的参保意愿和积极性。三是鼓励社会资金的加入。对于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可以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参股及其他形式加入,提高其回报效益,刺激社会资金流向农村养老基金领域。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需要有政府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主要是财政扶持、税收扶持。从财政视角,应当在地方财政预算内容中,调整政府补贴在财政总体支出的比例,建立动态性的浮动机制,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的同时保证养老保险补贴的动态增加,且应当保证政府补贴资金的效率。政府的财政扶持是保证农民参保档次高低的助推器,要实现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基金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改变农户的弱势状态,必须提高财政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扶持作用,调动农户和社会的积极性,巩固前期取得的成绩。

从税收扶持视角,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过程中,要借助税收的扶持力量,在社会保障税源中分列恰当的比例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发挥税收对于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基本作用。调整税种内容,增加保险税的额度。提高农户参保意。利用税收征收的特点,依据国家规定,采取标准的、科学的税收管理,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缴纳比率。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基金的监督管理机制

结合黑龙江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实际,对整个基金的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充分发挥现有的法规效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到支付,采取常态性的监管。不断改进监管的形式,适应社会及环境的变化,推进资本市场及基金服务管理机构的快速发展,进而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良性发展。

社区运行情况范文5

20*年是*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区严峻的斗争,全区经贸干部和广大企业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打造*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不动摇,克服各种困难,扎实工作,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超额完成了地区的年度规划目标。

一是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生产和效益克服了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影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年全地区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同比增长54.3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17.28亿元,同比增长33.58%。规模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22.56亿元,同比增长72.05%;新建企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20*年比2007年净增工业增加值15.57亿元,增幅比年初目标提高了个14.5个百分点。全地区已纳入各县市经贸部门统计的工业企业共有1992户,其中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户,*年完成工业产值91亿元,占工业产值的61%;完成工业增加值28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63.3%;产值50万—500万的工业企业721户,*年完成产值13.3亿元,占工业产值9.4%,完成增加值5.5亿元,占工业增加值12.4%。上述50万元以上产值工业企业共929户,完成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75.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步上升。

二是支柱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电力工业:疆南电力投资4.8亿元进行了40余项重点电网改造工程,使全地区电网运行稳定性得到了较大提升,华电投资5400万元进行的脱硫改造工程顺利启动,英吉沙康华、疏附县水电发电公司小水电技改顺利完工;纺织工业:巴楚县震华、光大、鑫鹏补齐了3万锭纺锭规模,雅戈尔日中纺织高速喷汽织布项目顺利实施;建材工业:多浪60万吨水泥已顺利点火,飞龙水泥60万吨旋窑技改今年可全面完工,疏勒县新森200万吨水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莎车隆基100万吨水泥技改也已启动;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源实业麦盖提、叶城两个分公司已实现投产,莎车冠农58吨/小时生产线也已顺利投产,新疆果业莎车杏酱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矿产采选冶炼工业:*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巴楚叶尔羌矿业100万吨、大安矿业60万吨选矿项目已基本建成,塔县金刚矿业100万吨选矿、翁吉勒铁矿60万吨选矿目前正加紧建设,叶城县乔戈里矿业铜选矿、陶陶铁选矿等选矿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泽普昆鹏化工硼化工项目填补了自治区空白,莎车县恒昌冶炼5.5万吨铅冶炼项目得到了自治区产业政策核准,成为南疆地区唯一一家通过核准的铅冶炼企业。

三是企业技术进步水平有了新提升。全年工业领域完成投资40.6亿元,占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32%。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6.95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28.28亿元,电力完成投资5.38亿元。申报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扶持、特色轻工、技术创新、节能技改等项目37个,获得自治区1155万元资金支持,雅戈尔纺织公司获得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南达乳业与新疆大学成立产学研联合开发中心。五水硼砂、十水硼砂、350S高支纯棉纱等一批新产品取得国家专利或新产品证书,填补了我区空白。

四是市场流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商务部和自治区经贸委的工作部署,继续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新建和改造87家农家店,基本建立了配送中心和农家店为主体的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供销网络;对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进行调研,初步建立了市场改造项目库,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各类市场改造奠定了基础。

城市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市作为全疆首批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城市之一,目前规划编制工作进入调研阶段。社区商业建设稳步推进,*市、莎车县的两个社区已成为自治区级商业示范区。*中亚南亚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环疆商贸城商品交易市场项目通过了自治区的审核,项目已上报国家审批。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市场供应得到保障。年初雪灾期间,为稳定市场,保障供应,及时组织有关企业从内地及乌市调入6000余吨的蔬菜投放市场,有效地平抑了菜价,确保了市场供应。对上半年出现的面粉、食用油价格上涨、市场供应出现波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强市场监测,另一方面深入市场及面粉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并及时向行署上报了专题报告。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了自治区的原粮出库指标,有效缓解了我区面粉供应紧张状况。进入五月份之后,面对农用油供应紧张,加油站排队加油的问题,我们在对成品油市场进行每日监测的同时,及时向行署及自治区经贸委反映情况,并及时组织开展了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经过各方协调,“两油”集团向我区追加了成品油配置,有效缓解了我区成品油供应紧张矛盾,保障了我区重点工程、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的成品油供应。

城乡市场服务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对重要生活必需品进行全面调研,掌握了全区粮、食用油、肉食品、蔬菜、奶、禽蛋、煤炭、成品油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及部分能源的供求平衡点,积极采取调控措施,确保了市场供应。在全区八个县(市)启动了重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商品流通企业的监测预警报告制度。

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了成品油、拍卖、典当、二手车、屠宰、酒类、煤炭、旧机动车报废、两用燃气车改装等重点行业监管力度,加强了企业资质管理,完成企业年审工作,依法对不合格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

五是园区建设开创新局面。根据各县(市)不同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及时总结园区建设经验,协调指导园区科学发展。积极推动编制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目前各县(市)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中亚南亚工业园已顺利通过自治区论证评审工作。下一步着手疏勒、巴楚、叶城等县工业园区申报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疏勒、巴楚、泽普、叶城等县的工业园区集聚作用已开始显现,工业园区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目前各县市园区入园企业已达到270余家,园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已达到全地区增加值的45%以上,成为全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

六是节能减排工作迈出新步伐。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我区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完成了自治区安排的14户企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小造纸、小冶炼企业调查。将自治区下达的“*地区“十一五”节能量104051.61吨标准煤”任务,按年度分解到了五县一市的重点用能的十四家企业。与各县(市)和企业鉴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各重点用能企业自上而下成立了“节能领导小组”,把指标和责任具体分解到了每一个班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各企业按要求完成了节能审计报告。

七是经济运行调控能力有了新提高。积极加强煤、电、油、气、运等关系企业生产的要素保障协调工作,加强经济运行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全力抓好重点生产要素的协调,积极与自治区运行局、煤炭工业局协调全地区电煤、热煤供应,多次到俄矿、天然矿等地实地协调煤炭供应及铁路运输问题,在抗震救灾和奥运期间大部分铁路车皮抢运抗震物资的紧张局势下,保障了我区煤炭的运输。加强电力生产运行监测和调控,妥善安排电力迎峰度夏和冬季保电,积极协调塔西南油田公司阿克气田3、4号井打井和供气以及协调做好向泽普铺设管线的前期工作。

八是第四届“喀交会”成功举办。地区指定由我委负责招商招展工作。成立了“喀交会”招商招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第四届“喀交会”招商招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工作目标。“喀交会”召开之前,全地区各县市、地直相关单位和克州、农三师共发出招商招展函1153份;在自治区经贸信息网、四川省经贸信息网、*政府网、地区经贸信息网等相关网络平台进行了信息;根据组委会明确的各县(市)和地区各部门招商招展任务,我委安排专人按期督促信息上报,并及时将各县(市)、各部门招展情况定时上报地区领导。适时与农三师、克州相关业务部门开展招展工作对接,取得了自治区经贸委、各地州经贸委对“喀交会”的高度重视。在各有关工作组及部门积极配合下,第四届喀交会签约合同项目、签约额创历届新高,我委获得大会组委会“最佳组织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二、三产业总量小,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还远未形成;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培育工作亟待加强;领导工业发展、经营城市的人才和经验匮乏;投入工业经济、城市发展的精力不足;产业发展的配套体系和政策支持不到位;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突出;观念更新速度慢、干部作风不够扎实等矛盾将长期存在。融资难、人才短缺、价格不稳、缺乏大项目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当前存在的困难有待我们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加开放的胸怀,投入更多的精力,把*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推向新阶段。

二、2009年经贸工作总体目标和思路

2009年是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都十分繁重。做好2009年经贸工作,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市场流通现代化建设进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至关重要。按照地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要求,今年经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工业增加值完成59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增长14%;工业领域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50亿元。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具体思路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建材等传统工业解决就业,确保社会稳定;以发展矿产资源的探、采、选、冶培植财源,扩大县域经济实力;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电力,为拉动工业发展做保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充分利用欧美国家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出口的机遇,大力引入组装加工企业,引导这些企业到我区投资生产,产品面向中亚南亚市场出口。加快园区建设,给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性发展的平台。

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六大支柱产业的生产经营,各行业发展目标任务为:

矿产采选和冶炼业:2009年力争实现矿产采选和冶炼业的大突破,力争实现铁精粉200万吨、铜精粉8万吨、铅锌粉5万吨、铸铁20万吨、粗铅2万吨、氧化锌0.5万吨、硼砂2万吨、硫酸7万吨的生产目标。实现增加值15亿元,新增增加值10亿元。

纺织业:2009年棉纱产量要达到4万吨,增加值达到4.3亿元。确保指标与*年持平。

建材工业:2009年力争水泥产量突破200万吨,内墙砖达到350万平方,建筑钢材5万吨,力争建材行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新增增加值5000万元。

农副产品加工业:力争2009年杏酱产量达到4万吨、食用植物油产量达到4万吨、小麦粉产量达到12万吨,全行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新增增加值1.2亿元。

电力工业:发电量达到24亿度,同比增长20%。电网运行平稳,增加值达到5亿元,新增增加值5000万元。

组装加工业及其它规模以下小企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新增增加值3亿元。

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测算,只有完成上述产量,才能确保地区今年新增15亿元工业增加值的目标。

三、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将增加。经济增长减速、效益下滑、出口受阻的状况已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它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虽然我们远离内地市场,受影响相对滞后,但影响程度绝不可低估,从我区的情况看,生产棉纱、有色金属、杏酱、蕃茄酱等产品的加工企业已受到冲击,外贸出口增速趋缓,受内地企业的影响,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近期,中央对国家宏观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果断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的工作思路,自治区也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地委扩大会议指出:我区经济发展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外向度不高,国家提出拉动内需的政策,一大批新建项目将上马,加之内地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将向西转移,实现更大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依然存在。因此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地委扩大会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发展的思路再拓展开一些,把应对的措施准备得更积极、更周密一些,迎难而上,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2009年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

要按照地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着力打造以*、疏勒、疏附为重点的组装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叶城、塔什库尔干、莎车、伽师、巴楚、泽普为重点的能源矿产资源加工基地,以巴楚、麦盖提、莎车、叶城、泽普、英吉沙、岳普湖为重点的棉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要求,放开眼界,加强招商引资战略和策略的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动态,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与互动,统筹资源配置与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只有抓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09年地区确定的奋斗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电力工业:要重点抓好阿克苏至巴楚220KV双回路、巴楚至莎车、下坂地至英吉沙220KV送电工程、华电脱硫项目、下坂地一期5万千瓦机组等项目的建设,年内建成使用,确保电网平稳运行,力争全年发电量增长20%以上,达到24亿千瓦时,其中下坂地和巴楚国能生物发电公司发电量要分别达到1亿千瓦时。

矿产采选和冶炼工业:一要重点抓好现有企业的生产,力争达到产能,特别要抓好泽普昆鹏化工和叶城兴祚矿业的生产。二要抓紧抓好莎车恒昌5.4万吨铅冶炼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6月前完工,下半年投入生产;伽师新鑫铜冶炼项目力争9月份前完工投产。三要抓好已基本建成的巴楚叶尔羌矿业、大安矿业、塔县金刚矿业、翁吉勒矿业的建设,力争早日投产和足产。四要抓好叶城鑫源矿业、建源矿业、骏马矿业年产5万吨铜精粉、乔戈里矿业年产6万吨铜精粉、库提路克矿业、陇海矿业年产6万吨铅锌粉等六个项目的建设。同时,力争叶城焦化厂项目启动建设。

纺织工业:要积极克服市场不稳,价格下降的影响,抓好巴楚新增产能的尽快开工达产,争取麦盖提久久棉业后纺车间续建,雅戈尔日中纺剩余织机尽早到位,目前国家增加纺织品出口退税1%的政策已实施,自治区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平征平扣”政策和初级产品运费补贴政策,这些政策一旦落实,将有效减轻纺织企业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企业要抓紧落实用工,各县市也要尽可能帮助企业做好培训。

建材工业: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地区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开工的有利时机,原有企业要抓紧组织好生产,多浪水泥力争达到产能的80%以上。今年重点抓好疏勒县新森水泥、莎车隆基水泥扩能的建设工作,力促巴楚再招商引资一条40万吨以上生产线。同时,要大力发展加气块、陶粒砌块等新型墙材,力争远东陶瓷满负荷生产,各县市要组织好板材加工等企业的生产。

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重点要抓好现有果酱生产企业生产季节满负荷生产,特别是一源麦盖提分公司和叶城分公司,今年要尽可能扩大产量,增加品种。二是要重点抓好新疆果业莎车公司的建设,争取在6月份之前建成,今年能够顺利投产。三是抓紧巴楚金谷油脂有限公司25万吨棉籽加工项目的建设,力促今年投产。四是要抓好粮油加工生产特别是棉籽油的加工生产,各企业要抓紧时间,在6月份之前将*年棉籽加工完,7-8月检修机器和准备资金,下个榨季所有食用植物油企业都要满负荷开工生产。五要抓好叶城昆叶公司核桃油加工项目等有特色的加工项目建设,尽早投产见效。

组装加工业:一要抓好现有企业的达产足产,满足市场需求;二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时机,要充分利用大唐国际物流园的建设,发挥其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大力招商引资,引入化工、轻工、机电等行业企业;三要认真研究和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办理产品出口相手续。以此壮大产业群,延长产业链,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出口。

只有抓好了以上这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地区确定的工业增长目标才能顺利完成。在此,各县市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在困难面前,要看到有党和政府与你们风雨同舟,希望你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为地区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转变工作方式,有效保证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有效保证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措施,转变工作方式,主动出击,有效化解矛盾,才能促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在2009年工作中要注意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找准扩大内需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中央、自治区都明确提出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内需,全力改善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今、明两年国家将安排一大批水利、道路、机场、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有效拉动我区建材、能源、有色和化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我们要认真研究,抢抓机遇,尽快拿出一批工业项目,主动加强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沟通,把需要安排的项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反映上去,要更加超前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

二是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要加强产业政策导向,优化技术改造投资结构,鼓励和支持企业把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凡企业有要求的,要结合企业实际,帮助企业制定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帮助部分企业经营者解决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不规范、短期行为突出等问题。尤其是对一些圈占资源和市场,既无发展目标,又无经济实力的企业,要加强监管,适时推动重组和技改。要认真抓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筛选、储备、推介、申报、争取工作,在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和增加重大项目储备上下功夫,地区将对新森水泥、新疆果业、叶尔羌矿业、恒昌冶炼、兴祚矿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做重点指导,积极协调项目建设和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企业向“专、精特、新”产品方向发展。

三是要合理布局园区产能,提升园区建设水平。2009年园区工作一是指导各工业园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基地。二是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工业园建设技术服务、质量检验检测、产品交易和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适应产业转移的技术创新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三是对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总结各园区建设、管理、合作机制、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典型园区、典型企业的宣传推广。

四是要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力争在项目研究、组织、规划、建设上取得突破。准确把握国家的投资导向,紧紧围绕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认真研究,大胆设想,超前规划,既要注重大项目的规划,又要兼顾小项目的储备;既要在工业领域谋划项目,也要在特色农牧业领域挖掘项目,努力规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各县(市)要针对前面提到的2009年发展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负责制,把工作做细做实,把任务分配到人,把建设进度细化到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建成投产。今年落实项目投产和促进产能,是衡量检验各县市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指标。

五是要抓好生产要素的保障。及时分析判断经济发展形势,密切跟踪、及时了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趋势,增强经济运行服务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掌握企业电力、煤炭、原材料的需求,尽力协调保障供应是各级经贸部门的基本职责。各企业也要加强配合,出现问题要尽早报告,以便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09年内所有利用当地资源和面向本地市场的企业都不能随意停产,确实需要停产的要提前向经贸部门逐级报告,各县市政府要认真落实在电力、资金、原材料、运输等方面对企业的协调支持,并研究可行办法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服务,把市场资源配置和行政管理效能有机统一起来,使我区转化资源发挥最大成效。同时,地县经贸系统也要加大企业减负工作力度,严格监督管理对企业的不合理负担。

六是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年内做好14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问责制,积极向国家自治区申报节能技改项目,争取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支持。

七是要抓好规划编制。“十一五”仅余两年时间,要抓紧调整“十一五”后两年的发展思路、目标,着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这方面*市已走在前面,正在做2009-2012年规划。各县(市)要拿出专项经费,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来做好各县(市)规划。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超前研究,做好新型工业化和市场流通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

四、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步伐

2009年,商贸流通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同比增长14%;建设与改造农家店100个,重点培育2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增加10户企业纳入市场监测样本企业;重点加强酒类、屠宰、煤炭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监管。

按照以上目标要求,2009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加强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西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自治区已决定将*建设成自治区一级物流枢纽区,并以区域特色经济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棉花、粮食、畜产品、林果、建材等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和专业物流中心。为此,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配合自治区和地区组织开展的商贸流通业专题调研,同时,要提前根据自己的特色经济做好项目的筛选和调研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支持。

二是重点发展县级城市商贸流通业。各县(市)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商务部提出的“五个一”工程。即:在县级城市中形成“一个综合批发市场,一个中型超市、一个龙头商贸流通企业,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和一条特色商业街”。通过“五个一”工程,全力提升我区县级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服务能力。

(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一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建设和改造100家农家店。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鼓励建设和改造交易厅棚等经营设施,提高市场管理水平,完善经营环境。大力推进家电下乡工作,保证下乡家电的质量,督促承办企业搞好售后服务,真正体现家电下乡工作是拉动内需、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利国利民行动。

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扩大城市居民消费。继续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加快改造、提升和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依托龙头餐饮企业,建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加快大众化餐饮网点建设周期,推广干净卫生、价格合理、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早餐工程。要鼓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把发展城市社区商业与社区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发挥社区商业在扩大消费、拉动消费升级、带动就业、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抓住有利时机,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要依托“乌洽会”、“喀交会”等国际国内各类重要会展活动,拓展区内外市场。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促销展会,强化市场营销,拉动节假日居民消费。

(三)加强市场运行监测调控,切实保障市场供应

一是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引导生产消费。我区还有4个商务信息报送空白县,按照自治区经贸委的要求,今年所有县(市)必须参与信息报送工作。各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监测和预警。要掌握重要商品的价格、销售、库存等情况,及时准确撰写和上报信息资料。为确保市场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完成,地区将与各县(市)签订市场监测责任书。

二是要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各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应对市场异常波动预案,提升保障市场运行安全的能力,积极争取自治区在*设立重要商品储备库。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促进消费安全。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屠宰管理条例》、《酒类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放心肉”、“放心酒”的监管力度,推动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升级改造,支持屠宰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酒类、肉品流通溯源信息化管理。

(四)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酒类、肉品、煤炭市场的监管力度,适时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酒类随附单酒品、私屠滥宰、商业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二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完善行业审批制度,加强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

三是对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行业,将全面推行责任制。

五、认真抓好煤炭工业的生产

煤炭开采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确保其安全生产是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是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去年是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地县经贸部门和煤管局积极督促煤矿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支持煤矿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来提高企业的抗灾能力,遏制了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总量,确保了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年发生一起死亡事故,死亡1人,同比分别下降了3起,少死亡4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于好转。但是,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始终绷紧煤矿安全生产这股绳,为此,首先要求三县经贸局或煤炭管理局及各煤矿企业认真总结20*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及早安排和部署,为2009年工作奠定基础,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今年春节煤矿放假,现在各煤矿在陆续恢复生产,地县经贸部门或煤管局必须组织好复工前的安全生产验收,对不合格的煤矿决不允许其生产,待整改完毕验收合格后方允许生产。其次,加快基建井的建设速度,尤其是莎车县联营煤矿和罗马沟煤矿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加快建设速度,争取明年一季度验收生产,基本建设工期已经十几年了,再拖不起了。叶城县鑫鑫煤矿虽然是生产井,但是其技术改造尚未完工,希望叶城县经贸局督促煤矿加快工程进度,力争一季度组织生产。其他生产井要按照生产能力核定必须完成产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争取今年在去年完成32万吨产量的基础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完成40万吨产量,为我区工农业生产提供能源保障。

六、提高领导工业流通经济科学发展能力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际,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越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我们越要坚定信心,努力加强学习,做好服务,提高领导工业流通经济科学发展能力。

(一)加强学习,履行职责,提高经贸工作水平。

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履行好职责,要有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从加强学习入手,统一思想和认识。

一要加强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掌握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确保科学发展落到实处。二要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学习,特别是国家产业政策学习,确保把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落到实处。三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要加强先进经验学习,学习发达地区推进经贸发展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在学习中吸收、在吸收基础上创新。

(二)加强调研,提高谋划工业流通经济发展能力。

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自主创新、节能降耗、流通现代化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全面深入分析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和制约工业流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善于从实践中提取鲜活经验,拓宽视野和思路,加快营造有利于工业流通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经贸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有效性。

要深入企业,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做好服务,把国家、自治区出台的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个企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政银企互动,帮助企业了解金融,帮助银行掌握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做好协调服务。必须强调的是,抓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信息资料的采集统计,及时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是我们经贸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诚信建设和政府为企业做好协调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经贸工作水平。

抓好“*经贸信息网”的建设。扩展和提升门户网站的信息网络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介绍,更要注重拓宽信息渠道,强化网上工业流通信息交流、沟通、传递,突出电子政务的功能,为工业流通信息化做出表率。信息化要注重与企业互动,企业要积极配合,报送相关的资料信息、市场供求信息以及报表信息。3月份开始,全地区经贸系统将实现网上协同办公。今后,经贸系统的文件传递、数据传输将全部实行电子化。同时加强经贸数据网的建设,达到地区、县(市)经贸局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