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史复习提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史复习提纲范文1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 (NaCl) : 食盐 2、碳酸钠(Na2CO3) : 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 (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四、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六、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时,酸性,碱性最弱 。 PH=14时,碱性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世界史复习提纲范文2
关键词:脚手架;ANSYS;半刚性连接;设计载荷;风载荷
中图分类号:TU731.2文献标识码: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whole raising scaffold with semi-rigid collection on the effect of wind load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whole raising scaffold is build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because of the complex structur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use theoret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accurately. Some part of the structure such as fastener is taken as semi-rigid connection.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odel. The design load case is determined, and the wind load is calculated. The strength analysis of the whole raising scaffold is fin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and deflection of the scaffo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which verifying the security of the attachment of the whole scaffold.
Keywords: raising scaffold; ANSYS; semi-rigid collection; design load; wind load
0 引言
整体式附着脚手架由于其组装快捷,提升简便,布置灵活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型附着式脚手架,对此涉及到脚手架使用设计中很多安全问题,例如在风载荷作用下脚手架的强度问题、合理的结构支撑模型、节点的半刚性及整体极限承载力分析等等。与此同时,国内相应出现了较完善的相关技术标准[1]。也有不少学者研究结构的布置,内力计算等。陈世教[2]对整体提升脚手架进行了内力计算,该计算方法具有通用性;岳峰[3]对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风载荷进行了理论计算,其计算方法在工程上具有可操作性;张卫红[4]对扣件式脚手架半刚性节点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实验对比,其计算结构偏于安全;另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都值得参考借鉴[5-7]。然而,作者发现,很少有人对整体式脚手架在风载荷作用下其强度、挠度等进行验证,因此,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整体式脚手架进行有限元分析,给出设计载荷计算表,在7级风作用下的有限元载荷处理方法,并对脚手架相应的连接处进行半刚性连接,计算其在风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及变形,验证其安全性等。
1 设计载荷的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的规定,设计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并根据标准荷载计算值,则可求得荷载设计值。
表1 载荷设计值
2 有限元结构模型
图1为整体式附着脚手架连续两跨有限元模型,底部桁架为8号方钢,主框架2个为6.3号槽钢焊接而成的工字钢,横杆、竖杆采用48×3号钢管。图2为扣件连接处作为半刚性连接。模型总体说明:主框架和桁架分别建立为独立的一体,焊管与主框架、桁架之间采用的是刚性连接;横幅杆和斜幅杆与桁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大横杆与立杆,小横杆与立杆,斜杆与立杆及撑墙杆与立杆之间扣件连接的地方均做半刚性连接处理;主框架与桁架下弦、立杆与桁架上弦之间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大横杆与立杆,小横杆与立杆,斜杆与立杆及撑墙杆与立杆之间扣件连接的地方均做半刚性连接处理,扣件节点的旋转刚度系数为[4]。
图1 脚手架有限元模型
图2 扣件连接处理
本文考虑脚手架在危险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即在施工工况风载荷作用下进行强度分析。表1给出风载荷作用下的标准值,将此值转化成节点力,并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中去,加载结果见图3和4。
图3 施工情况风载施加
图4 非工况风载施加
3计算结果分析
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在连接有安全装置处(防倾防坠装置)进行约束,考虑两种工况,即非工作情况和施工情况下脚手架的强度分析,表2给出了有限元计算结果。图5~11为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图。由图可知,整个有限元计算结果是变形协调的,相比理论计算,该方法更加贴近实际。强度性能校核见下一小节。
表2风载作用下有限元计算结果
非工作情况(4-5层) 施工情况(4-5层)
总应力(Mpa) 123.322 183.452
总位移(mm) 26.142 26.178
底部框架最大应力(Mpa) 105.821 183.452
底部框架最大位移(mm) 9.728 15.796
主框架最大应力(Mpa) 110.062 123.265
主框架最大位移(mm) 18.872 16.632
图5非工况整体应力
图6非工况整移
图7非工况底部框架应力
图8非工况底部框架位移
图9施工整体应力
图10施工整移
图11施工底部框架应力
图12施工底部框架位移
4安全性能校核
4.1 强度校核
《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和附着支承结构应按“概率极限状态法”进行设计计算, 承载力设计表达式为:
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取0.9;
-荷载效应;
-结构抗力。
由上面的规定可知,脚手架架体结构设计方法为“概率极限状态法”,由于前面的有限元计算结果都是考虑了各个计算系数下得到的,因此只要比较各部件应力计算值是否超过其材料的屈服应力即可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主框架强度校核:
结构施工时,主框架最大应力为123.265。
材料为Q235A时,123.265
2、底部框架强度校核:
结构施工时,水平框架最大应力为183.452。
材料为Q235A时,183.452
4.2 挠度校核
根据《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的的规定,各杆件的容许挠度如表3所示。由于我们在分析计算时发现,大横杆在风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很大,因此,本文对大横杆进行挠度校核。
表3 脚手架各杆件容许绕度
构件类别 容许挠度
纵向、横向水平杆 L/150和10mm(L为受弯杆件跨度)
水平支承结构 L/250(L为受弯杆件跨度)
悬臂受弯杆件 L/400(L为受弯杆件跨度)
风载荷作用下,结构施工时,大横杆最大挠度为26.001-19.163=6.838,如图13所示。
图13 大横杆挠度校核
大横杆许用挠度为L/150=1500/150=10,可知,6.838
小结
针对整体式附着脚手架,利用有限元ANSYS建立两跨连续结构模型有限元模型,在扣件连接处设置半刚性连接,对这种结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设计载荷工况,在风载荷作用下对整体式脚手架进行了强度分析,并验证了脚手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JGJ 202-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 2010.
[2] 陈世教, 张红伟, 李志强. 整体提升脚手架内力计算[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2, 24(6):100-107.
[3] 岳峰, 李国强. 高层建筑附着脚手架风载荷的计算[J].建筑技术. 2004, 35(8):590-594.
[4] 张卫红, 刘建民. 基于整架试验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半刚性节点计算方法[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9, 24(1):38-42.
[5] 张厚先, 徐奋强,张德恒等. 用ANSYS分析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整体稳定性承载力[J]. 建筑技术. 2009, 40(6): 5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