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安全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铁安全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铁安全内容

高铁安全内容范文1

    为满足职工精神需求,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开展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行为和文化活动。它包括适应高铁时代特点的企业新形象、新愿景、新使命和新目标,包括职工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与提高、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文娱体育活动开展与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完善与管理等等。发展高铁文化可以凝聚企业精神,丰富职工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美化铁路工作环境,树立高铁良好形象,提高管理效能。高铁文化是以反映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的“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特征的铁路职工文化。它与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区别在于它与高铁发展紧密相连。加强高铁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铁路快速和谐发展,培育铁路核心竞争力,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需要,是铁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组织不仅要重视,还要为高铁文化提供良好客观环境,给职工搭建高铁时代的文化展示平台,为高速铁路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高铁文化是新形势下职工的追求。

    铁路进入高铁时代后,一种全新的工作观、时间观摆在职工面前,其中最客观的是列车运行的高速度,安全技术的高难度,调度指挥的快节奏和人们精神体能的高负荷。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渴望借助文化平台,展示对知识、朋友及健康的追求。文化追求是人们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的要求,满足职工文化需求,能够焕发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的积极性,达到确保安全生产,稳定职工队伍,快而好的促进铁路发展的目的。

    高铁文化要与高铁发展相适应。高铁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宣传,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和阵地,宣传高铁新知识。包括高铁发展的规划和建设情况,特别是高铁运营给铁路、社会带来的新变化、新课题。让干部职工认识高铁,了解高铁,把握高铁,从铁路常态下转到高铁的现实状态上来。其次,高铁文化内涵应不断丰富,帮助人们树立高铁意识,培育高铁精神,形成上下一条心,合力保安全的局面。

    高铁文化活动需要丰富多彩。高铁文化寓于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之中,它时代感强,并广泛继承了职工文化活动的基本形式,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场所和参加范围上,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群众性和可行性。说它丰富多彩一是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如:文体类、书画摄影类、读书演讲类、兴趣爱好类等。二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如:音乐会、体育比赛、书画摄影展、文学沙龙、兴趣爱好小组等。三是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灵活化,可铁路职工也可路内外结合,专业团体与职工业余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可在职工集中的文化宫、俱乐部、职工活动室,也可在便于开展活动的其它地点。

高铁安全内容范文2

关键词:铁路;强化;品牌;高铁

企业文化是隐性的企业管理体制,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之一。过去由于政企不分模式的影响,传统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铁路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脱节之处,比如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过于注重外在环境,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挖掘;将精神文明建设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以阶段性的各种主题活动、文体活动、表彰活动替代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过于强调行政命令的刚性约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将企业文化口号化,只注重在理念层面提出口号,缺少职工参与的过程,没有真正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难以系统化。铁路企业要走向市场,就必须立足铁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紧抓以下几项铁路文化建设重点工作,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打造具有铁路特色的企业文化。

1 强化安全文化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确保安全是铁路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应着力打造科学严谨的安全文化。首先,注重理念熏陶,坚持从文化的角度促进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环境熏陶和安全行为的养成,把“安全大如天、万事排最先”的思想贯穿于思想教育的始终,开展安全演讲、征文等主题实践活动,定期推出各系统、各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有形化产品和成果。通过警示于心、寓教于乐、晓理于行,引导干部职工始终把安全作为第一位的责任,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其次,选树典型引领。把选树典型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作用,不断激发全员保安全的热情和干劲。

最后,丰富安全内涵。安全文化体系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在安全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创新上。要紧密围绕“高铁时代”、“风险管理”、“加快建设”等新形势下安全工作新特点,不断延伸安全文化触角,丰富安全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安全风险管理文化。

2 提升服务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运输市场越来越成熟,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服务细节,规范服务流程,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旅客。

服务要以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根本,通过简化工作流程、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等,搜集客户需求信息,主动联系货主、主动上门服务,并不断加强与大客户、地方政府和社会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健全货运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促进货运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另外,增强服务意识,从旅客需要出发,创新售票方式、规范客运服务,改进餐饮供应,改善旅行条件;用旅客视角评价,不断改进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

服务要多样化。人民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铁路企业必须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即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需求,这也是服务文化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重点所在。要真正放下“铁老大”的架子,尊重顾客的权益,倾听顾客的呼声,掌握顾客的需求,大力倡导以旅客、货主需求为导向的顾客本位理念;以“服务旅客创先争优”为载体,设计推出丰富多样的服务产品和便民利民措施,不断提升站车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要品牌化。服务品牌是服务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企业服务文化的精髓。在服务过程中树立名片,通过有形展示,使无形的服务具体化,便于群众感知,增进沟通交流,也为服务文化的传播创造一个有形的窗口,在推出更具特色的服务产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在打造服务品牌上下功夫,从而形成品牌集群,通过以点带面,环境熏陶树立铁路崭新的服务形象。

3 创新经营管理文化

经营管理文化是以铁路经营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体现在经营机制、组织结构、管理规章等制度文化上,包括价值观、经营管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等文化内涵。应从三方面着力打造规范高效的经营文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铁路政企分开,全面走向市场,对铁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围绕市场打造铁路经营文化,就是要培育出以满足需求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规范为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满足运输市场需求的运输产品和配套服务的经营理念。通过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铁路运输现状,根据需求调整运输方案和组织措施,不断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提升效益的能力,使铁路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坚持以效益为目标。由于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因此,铁路经营文化的导向必须自觉地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按照“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优先卸车”等“五优先”原则,以大局为重,甚至不惜牺牲企业效益,全力确保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铁路经营文化必须强调效率与效益的统一,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复苏阶段,铁路运输局部买方市场渐显的情况下,更要坚持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标,突出增运增收和节支降耗两大主题,围绕货运组织改革的各项要求,在运输一线单位牢固树立起让运力资源公平公正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共识,通过大力开展全员性的营销攻坚和修旧利废立功竞赛活动,树立增收创效、节支降耗的自觉意识,强化全面预算意识,切实推动增收节支工作取得实效,实现经营质量和收入质量的稳步提高。

坚持以长远为考量。企业经营文化的构建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助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在经营工作中发挥文化凝聚思想,引领行为和习惯养成等积极作用,不断完善目标倒逼、动态分析和结果考核等制度机制,组织、运用并不断创新诸如“营销状元”评比等活动,积极营造增运增收、挖潜提效、注重效益的文化氛围;同时,要深入研究铁路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变革的总体方向,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发展规律,不断丰富经营文化内涵和功能,使企业经营文化契合实际、发挥作用,确保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

4 培育高铁文化

高铁文化是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的“三高”为基本内容,适应高铁时展要求的文化表现。高铁文化要与高铁发展相适应。高铁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宣传,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和阵地,宣传高铁新知识。包括高铁发展的规划和建设情况,特别是高铁运营给铁路、社会带来的新变化、新课题。让干部职工认识高铁,了解高铁,把握高铁,从铁路常态下转到高铁的现实状态上来。其次,高铁文化内涵应不断丰富,帮助人们树立高铁意识,培育高铁精神,形成上下一条心,合力保安全的局面。

总之,随着铁路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要顺应时代潮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安全文化,打造“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品牌,创新现代经营管理文化,培育“三高”的高铁文化,只有这样,铁路企业文化才能有力地推动铁路企业蓬勃发展,才能使得铁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高铁安全内容范文3

关键词: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U28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75-2

0 引言

高速F路作为我国铁路体系发展的新阶段,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关键性的角色,凭借自身在运输速度、铺设密度、科技含量等方面的优势,高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区域间人员与经济往来的客观要求,实现了资源与信息的高速交互,推动区域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调度指挥体系作为高铁管理活动的核心,实现了高铁运输行车秩序的规范与相关设备保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高铁行车现场各类突发事故的有效处理,保证了高铁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的积极作用的发挥。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铁指挥体系的作用,满足多种环境下运输工作对于指挥体系的客观要求,对于规范化高铁调度指挥体系的探讨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将从现阶段高铁运输的特点及行车调度的基本要求以及高速铁路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探究高速铁路规范化操作的必要性,其中铁路管理人员对于高铁调度指挥体系建设的认识,推动高速铁路管理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1 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的特点及调动工作的要求分析

对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特点及调度工作要求进行客观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明晰高速铁路指挥调度工作的重点环节与核心要求,使得高速铁路指挥调度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作为一种大型的交通工具,高速铁路在运输过程中较大的人流密度与货物承载量,加之高速铁路自身的高速性,使得高速铁路一旦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这就要求,高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保证自身的安全性稳定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这就要求高速铁路调度体系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列车自身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并将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报备,在发现异常情况后,能够及时处理,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1]。现阶段我国的高速铁路虽然在建设的规模与开发质量上取得长远进步,但是发展时间较短,建设规模与数量有限,因此其在很大程度仍然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实现现有体系下高速铁路列车的科学高效使用,提升高速铁路自身的服务能力与辐射范围,就需要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增强指挥体系自身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使得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交通运输的多样化需求。就高铁调度管理体系自身而言,为了适应现代化趋势下,高速铁路管理体系工作内容,调控范围以及人员设置等方面的变化,提升工作的质量水平,需要对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进行规范,明确划分调度指挥体系的工作范围与工作内容,在现有的管理技术下,实现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优化升级。

由于高速铁路对于运运行的安全性与服务的有效性有较为苛刻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高速铁路在区域经济发展作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立足于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实际,从安全性,服务能力以及管理需求等三个层面出发,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工作内容,进而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 现阶段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不断完善,调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速铁路快速安全运输的需要,但是由于指挥调度体系发展时间尚短,在管理经验与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对于调度指挥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必要性,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助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由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构建时间较短,参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工作的相关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高速铁路调度的工作需求,因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违规指挥与不合理调度的情况,例如一些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人员在没有得到准确消息的情况下,对高速铁路列车行车计划与让车计划进行违规调整,在对列车进行指令调度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下达相关指令[2]。这种违规指挥与不合理调配大大增加了高速铁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同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乘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使得很多乘务人员,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对乘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列车列车调度与人员管理的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明确调度指挥流程,进行乘务人员服务时间的合理搭配,从而有效提升高速铁路调度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保障高铁列车在会车、让车以及多车进站等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列车的平稳运行。

高速铁路运行指挥工作具有的实时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高速铁路运行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列车运行方案,提升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与服务的有效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参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从传统列车调度体系中选调,其自身的应变能力与专业能力相对不足,难以处置复杂环境下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因此,使得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在管理制度层面,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相关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调度指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运输方式相比,对于行车管理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对调度指挥工作的内容,管理规范以及相关概念进行明确划分,从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 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途径与方法

Ω咚偬路调度指挥体系的规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与管理部门立足于现阶段高速铁路要控制体系的工作内容与特点,充分认识到实际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推广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规划进展,提升现阶段调度指挥工作质量与水平,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速铁路繁荣客观要求。

3.1 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工作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需要加大相关管理人才引进的力度,对其进行综合性筛选,将年龄、学历、工作经验、业务水平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实现人才的有效选拔,提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满足调度指挥工作对于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客观要求,提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深入进行人员培训机制的构建,通过组织上岗培训,帮助新员工在较短时间内熟悉自身的工作流程工作要点,从而避免了工作初期就出现的各类错误,保证高速铁路调度工作的顺利进行。定期开展调度指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使其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客观要求。

3.2 进行高速铁路调动指挥工作相关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为了保证调度指挥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将先进的管理设备与管理体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推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有序进行,从技术层面上来看,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框架,进行高效化调度指挥体系的构建,在提升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指挥调度工作流程,推动高速铁路管理体系的规范化进程。

4 结语

对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必要性探讨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自身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为后续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列车调度指挥管理层面,推动了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高铁安全内容范文4

关键字:调度指挥;源头控制;高铁安全

中图分类号:U292.4; U29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局高速铁路线路的不断开通运营和跨局动车的开行,给调度指挥带来了更高的标准和作业要求,确保动车组运行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保证动车组运行安全有序,这是摆在高铁调度员面前的新课题。

1、高铁调度指挥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但是,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安全基础薄弱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是各种因素导致调度员综合素质不够强。高铁的行车指挥、应急处置与既有线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调度员承担着车站值班员、信号员的职能。调度员岗位本身专业性强、人员流动性差、与外部交流机会少,调度员在分析、处理问题方面受到一定局限,应变能力欠缺,其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快、密度大,设备先进、服务要求高等特点的要求。

二是调度员对高铁规章的掌握不够全面。高速铁路行车组织方式有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特点。新设备、新技术带来的行车规章、作业标准与既有线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高铁调度员的知识综合运用程度高。在高速铁路的行车组织过程中,列车调度员担当了车站值班员的角色,助理调度员担当起了信号员的角色,所需要学习掌握的规章制度就更多,遇有非正常情况时,如果列车调度员没有做到及时对故障进行科学预判,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就可能酿成可怕后果。

三是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高铁调度人员大部分是新接触动车组运行指挥,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对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对司机、应急值守人员等反馈的信息不能及时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提前预想,没有充分认识到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高、全是旅客,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二是对设备故障信息不能做出准确预判。高铁调度员对闭塞设备、列控车载设备、防灾监控系统、CTC调度终端等设备的性能、特点如果没有全面掌握,遇有设备故障时,难以判断故障的影响程度。

2、解决办法及措施

2.1从源头开始,抓住关键部位、关键环节,有利于实现安全全过程控制,才能确保调度指挥安全。

一是加强安全基础管理。要打造一支过硬的高铁调度指挥队伍,必须夯实管理基础。从目前状况来看,一是一些制度办法与实际作业需求脱节,可操作性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二是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得不好,部分管理人员对高铁业务相对生疏,对高铁的管理和检查指导上存在着盲目性。

二是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到位。为更好应对高铁突发事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快速果断进行应急处置,提前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并落实到位尤为重要。由于事件的不可预知性,调度员应对非正常经验不丰富,出现问题时难免会出现手忙脚乱,应对无措的局面。

三是消除设备安全隐患。高铁设备如线路设备、CTC设备、防灾安全监控设备、高铁供电设备、动车组等都是保证高铁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从目前我局几条运营线路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稳定性,一旦遇到故障就可能直接威胁到动车的运行安全。

2.2确保高铁调度指挥安全的思路和方法。

一是调度员要树立危机意识。调度员是确保高铁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调度员具有危机意识能提高抵御危机的能力,能有效防止危机产生,即便危机产生,也会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调度员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认识岗位、环节和个人的行为都与列车的安全息息相关。

二是加强高铁知识培训。要通过日常培训、班前提问等一系列手段,强化调度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达到精准的作业标准。一是对固定数据的设备类知识,如车站的中心里程、到发线长度、接触网分相区位置、动车组数据等全面掌握。二是对每日发生的临时数据,如交路变化、车底套用等相关信息内容,调度员能够熟知了解,提高班前了解质量。三是对基本规章,要常学,尤其是总公司、路局新出的电文等,必须做到熟知会用,不能在出现非正常情况时,现翻规章、电文。

三是深入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提高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要结合季节特点和非正常处置需求,有计划组织各工种调度员,开展应急模拟演练,演练场景的制定要充分模拟实际作业过程中的突况,做到不同的非正常事件叠加处置。通过对真实场景的模拟演练,促进高铁调度员对设备和规章的掌握和理解,积累应急处置经验。

高铁安全内容范文5

关键词:高铁建设;国民经济;促进作用;交通运输

2016年,依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的新要求,国务院通过召开常务会议,原则性地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中明确了增加铁路有效供给,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的五大举措,提出打造以沿海、京沪等“八纵”通道和陆桥、沿江等“八横”通道为主干,城际铁路为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铁路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紧抓铁路建设,通过不断的政策制定与调整,对我国的铁路发展进行远景规划,并在2015年底,取得了铁路营业里程12.1万公里,其中高铁达1.9万公里的成就,但是从目前高铁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来看,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如高铁线路密度低,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中西部地区高铁发展不足等,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从长远效益着眼,加快推动高铁建设,以引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高铁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产业布局的灵活性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下,我国国民经济只能以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方式进行低效率增长,而在高铁的支持下,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运输距离缩短,运输效果大大提升,如上海、杭州、宁波通过打造高铁网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了分工优化以及产业调整,并分别形成了以知识型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商贸为主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高铁网络的延伸,地区资源的调配更加顺畅,产业布局也逐渐打破了对铁路运输的依附,变得更加灵活与自如,同时相关产业,如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第三产业在高铁沿线的发展,也是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有利于提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具有逐利性,而改革开放后,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飞速发展,中西部资源不断流入其中,而这种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也激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运输的不便,而高铁高效、安全的运输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到中西部地区,从而挖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例如贵州至广州、昆明至上海的高铁开通后,使贵州、昆明等西南欠发达城市与广州、上海等东部一线城市的距离拉近了,从而有效地消除了资源配置的壁垒,提高了东、中、西部资源的配置。

(三)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进入到信息时代,市场竞争的核心集中在人才上,谁掌握了最优质的人才资源,谁就取得了市场竞争优势。高铁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这不仅使人才的流动更加便捷,同时也使得人才的聚合效应得以有效地发挥。例如京沪、京广高铁建成运营后,不仅铁路的客运量大幅度提升,也使得一些沿线城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在人口聚集效应的推动下,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而在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后,许多人改变传统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开始了职住分离、利用高铁进行通勤的规划,而这对于实现京津地区的空间布局以及人力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程度

我国土资源辽阔,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人文环境的差异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在传统发展环境下,交通的不便,将各个地区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发展个体,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交换与合作变得异常困难,而高铁的开通,会从空间上将不同的地区真正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如沪宁、沪杭、宁杭高铁网络的建设,使得上海、杭州、宁波这三个主要的停靠站,以及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打破了地域壁垒,构成了一个区域合作体系,从而有效地发挥了各城市在科技、金融、人才、电商、零售等方面的优势,进而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程度。

二、如何有效发挥高铁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从全局着眼,提升高铁发展的整体势能

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了对我国高铁建设的整体规划,各地区在高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规划》进行,并根据当地经济的发展实际,以及与周边区域的发展联系,详细规划高铁建设的步骤。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系统、完善的高铁线路,并对沿线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而中西部地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应该重视高铁的发展在其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国家应该利用财政支持,加快推进高铁建设步伐,并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背景下,突破交通运输瓶颈,推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打牢产业基础,加强高铁配套设施建设

高铁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保证高铁安全、高效运行,铁路部门就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打牢高铁建设的基础,从而保证高铁建设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目前我国高铁建设的速度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相关的配套服务建设却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对高铁站周边环境的整治不佳,客流量疏通道路的建设难以满足高铁站的基本需求,周边的绿化工程以及停车场、卫生间、出租车停靠站等设施建设缺乏合理安排等,而针对这些问题,铁路运输部门应该以现代化标准对配套设施进行建设,以保证高铁运营的质量,提高其服务能力。

(三)提高服务意识,全面提高高铁的服务水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乘客对于铁路运输已经不仅仅是“从此地到彼地”的基本要求,还要求在出行过程中享受周到、贴心的服务。高速铁路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铁路运输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其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秉承服务理念,从现代化设备到乘务员的素质上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在高铁站内,要设置玩善、充足的铁路运输信息查询系统,以满足乘客查询路线、停靠时间以及周边服务设施的需求;而乘务人员也应该为乘客的安全和舒适负责,以妥善解决乘客提出的问题,提供人性化高铁服务。

(四)优化营运结构,提高高铁的货运能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货物运输的规模不断扩大,而高铁在运输速度、数量以及安全上的优势,获得了物流行业的青睐,因此,开发高铁的货运业务,提高高铁的运营效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对高铁提出的新要求。目前从高铁货运能力来看,我国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提高货运效率,其一,加强高铁与公路以及海运的联系,利用集成化理念,构建联运的货运服务系统,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以发展国际货运业务;其二,加强对货运路线的规划,要保证货运线路最短,从而减少装卸过程对货物造成的损耗,进而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三、结束语

我国对于高铁建设的规划经历了从2004年的“四纵四横”规划到2016年的“八纵八横”规划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不仅表明了国家对于铁路建设的重视,更证明了高铁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从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高铁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发挥空间,中西部的绝大部分区域还无法享受高铁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因此,政府在新经济发展态势下,应该立足于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改善高铁运输条件,以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建立新的经济发展轴线,进而推动国土开发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利田.经济新常态下高铁建设的经济效应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16(01).

高铁安全内容范文6

关键词:高铁施工;预应力;连续梁;质量

当今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高铁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在对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质量将会直接的关系到桥梁的整体运行情况。因此在对其高铁施工中,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控制具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是针对了我国的高铁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的质量作出了全面的控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关于连续桥梁的施工控制分析

针对连续桥梁来说,因为其存在着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对于工程的整体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连续桥梁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在施工中严格根据设计标准对各项参数做好检查,并且也需要将其桥梁工程的结构变形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一般情况,针对高铁预应力混凝土在进行连续梁施工中,其质量控制内容如下:一是结构内力方面的控制,在对其内力做出控制的时候,要能够保证内部得到合理的分布,同时在施工后需要对其主梁的应力做出全面的调查,尤其是要能够对其合拢的时间进行掌握,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系数以及完整性。二是变形控制,主要是在出现偏差以及箱梁做出分析,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能够为后期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箱梁的变形也包括了竖向的挠度以及横向的偏移。

二、关于高铁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关于施工材料的控制

材料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前提,对此,可以从下述的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析:(1)要对其混凝土的质量作出全面的控制。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保证混凝土均匀的下料,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针对工程所应用的混凝土,其成分主要包括了水泥、粗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然而针对水泥的选择,必须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适合的强度等级,如果强度过高或者是过低将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带来影响,过高将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受到影响,过低则会导致混凝土收缩性增加,与此同时针对水泥来说,应该要存储在室内,并且不可以直接的堆放到地面上,距离地面0.2m之上,堆放的高度不可以超过1.5m。(2)对钢筋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工程的需要进行结合,根据国家的标准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钢筋,针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钢筋,要对其做好抽样检测,以此来考核其质量是否能够满足需要。此外,钢筋入库的时候应该要挂牌分类进行存储,应该要将其放置但干燥通风的位置,避免钢筋生锈。(3)对张拉工艺进行严格地控制,同时需要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下料以及编束处理,使其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把钢绞线进行理顺,在编束的时候要能够保证每一根的钢绞线松紧一致。(4)要对锚具进行控制,针对锚具的质量检测来说,必须要注意从符合设计的规定以及预应力张拉等情况进行控制。锚具的张拉强度不可以低于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的90%,这样才能够满足后期的施工条件。此外,锚具在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前要查看是否生锈以及腐蚀,最大程度上保证锚具的强度,使其能够全面地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掌握。

2.关于高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工艺控制

针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可以发现,在高铁施工中,施工工艺的掌控主要是存在着以下的几个方面当中。(1)对模板安装做好全面控制的工作。对于模板工程的安装,为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将会涉及到钢筋安装及预应力管道铺设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也将会对其高铁施工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中,要对模板的表面清洁程度进行检查,使其避免会出现凹凸等情况,如果存在必须要及时地进行修复,安装后需要做好尺寸的检测,保证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同时在针对模板做出拆除的时候,要对混凝土芯部及表面的温度差进行检测,温差不宜过大。(2)在施工中的质量全面控制,对于混凝土搅拌站来说,要对混凝土的存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保证施工中混凝土能够达到连续的供应。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应该要避免在温度较高的时期,使其能够杜绝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出现。

3.关于温度方面的控制

温度对连续梁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温度变化,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温度以及混凝土自身的温度。自然环境的温度主要是大气温度及阳光直接照射。混凝土自身的温度主要是水化热,所以必须对水化热做出全面的控制。(1)要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在原材料上降低水热化,其水热化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水泥在凝固过程中出现,导致热量不断地在混凝土当中进行存储,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将会导致温度出现升高。(2)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粉煤灰,通过降低水泥用量来减少水化热,将温度进行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初凝后,采取表面覆盖保湿养护,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内容分析之后可以知道,不管是混凝土连续梁的强度还是刚度,都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高铁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遵照相关的规范,做好每一项的施工任务,与此同时也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从而全面地提高我国高铁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者:黄显梅 单位: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武.关于高铁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质量控制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11,12(24):159-163.

[2]蒋英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