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教育培训感悟

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文1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知道了:

   (一)拥有平和的心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越来越难管理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做到心态平和,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把自己放在平常人的位置,不要太苛求自己,要用平常心去做平常事。面对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把心放宽些,要知道智慧从错误的判断中来,成功从失败中来,真正做到“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尊重”。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学会用细心的眼光去观察差异,用宽容的心理去接纳学生。差异让我们懂得了互相尊重和彼此关爱的重要,让我们对陌生的事物感到向往,并激发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所以,面对学生时,我们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期待。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之间才能产生相容的情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专家的讲授一方面使我们感到了适时更新班主任教育管理理念的必要性,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指导着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提升,也深感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任重而道远。

   引用薛老师的“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学生因为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而感到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境界。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自信心、有自尊心、有恒心、有进取心的班主任。用自己的心灵与学生沟通,使蕴藏在学生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学生心灵中美好的东西。让学生在生活、学习、感知、创造、感恩的过程中,去成长和享受。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上周,我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教育培训课。这堂课由我们的王副校长亲自授课,让我们获益匪浅。

   生命之泉,涓涌不息,青春常绿。在这堂特殊的心理教育课上,亲爱的校长让我们明白了:在这般美丽的年华中,我们也要提防跌入青春误区编织的美丽的网。

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文2

1对象与方法

1.1我科实习同学44名,其中本科10名,大专20名,中专14名。

1.2星级护理带教方法:护生到达医院首先由护理部实行岗前教育培训,由专职助理员负责安排星级护理标准知识的学习,树立现代护理观念,学习星级护理内涵,包括护生着装规范、语言规范、行为规范、工作流程规范。我科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主要落实星级护理细节,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作科室简介、带教内容及星级护理规范重点要求,并设置临床观摩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指导,选择高年质、高素质护师为带教老师,使护生学会以微笑接待病人,以真情感动病人,以理解、以换位思考来善待病人,以护理知识及技术取信病人,从而培养护生职业观念、职业人生。

1.3内容安排:语言能力行为规范:护生与服药护士及健康教育护士跟班学习各1周,重点是培养、调动护生与患者主动接触的积极性,培训沟通交流技巧能力;其余时间跟班跟人带教,按照星级护理规范、整体护理要求,各班护理程序进行一对一带教。实习结束后对星级护理带教进行评价。

1.4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根据内容、评估表分五个部分,每项按10分制打分,好的9―10分,较好7―8分,一般为5―6分,差3―4分,很差1―2分,对两种带教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发放调查问卷30份,问卷回收率100%。结果见表:

2结果

从表中看出,与常规带教法相比,绝大多数对融入星级护理带教法持欢迎态度,满意率高于普通带教方法.

3讨论

3.1突破传统护生教学模式,注入新的理念

由教学组长首先征求学生意见,分为两种不同带教方法,普通带教方法按常规进行;而星级护理带教,我们是根据护生的特点、学习需要星级护理要求,安排实习带教内容。一方面使护生能享受到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关怀,同时还有利于护生使自己的学习角色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而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2]。使之充分理解不仅只对生理、心理疾病进行护理,更需要以健康知识传播为支撑点,改变服务理念,提供优越环境,向星级宾馆服务模式的管理方式延伸。

3.2实施目标教育培训,共创星级护理品牌

每周一均由教学组长评价星级护理带教的进程,并与护生共同修定下一周的实习计划及按个人需求,从而使书面知识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由专职教员,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带着护生去看、去听、去分析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找出解决办法,使之逐渐提高动手、用脑并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设置场景,提出问题,满足护生求知欲望。在全程的教育过程中评价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及素质提高程度,教员反复示教、培训及评价,从而发现每一位护生薄弱点、差异、扬长补短、促进护生的成长。

3.3充分利用护生资源,完成护理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而临床现状是护理人力资源远远不足,要做到星级护理服务要求,护生是护理工作中的后备力量、潜在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医院丰富护生优势,注重护生的培养及使用,有力的支援我们护理工作。

3.4唯有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才能保证优质护理品质

目前现代化医院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一流的诊治水平,精湛的技能、丰富的知识、健康优良的服务品质,和以专科特色治疗优势取胜的优秀护理品牌。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让患者在病情缓解治愈的同时感到安全和舒适。同时也使护生在星级护理服务中体会到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优质护理服务职业品质,塑造护生现代护理理念,增加护理能力,拓展护理专业视野。让医生、护士、患者、陪护等共创和谐社会。

3.5星级护理带教质量是护理融入优质服务新理念

为此我们注重护生瞬间管理意识的培训,要求护生在第一时间内把护理工作正确做好,培训过程在护理活动中使护理品质达到完美状态。从而使护生建立起“健康与疾病”的动态概念及“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艺术概念[3]。在护理实习活动中养成护生主动接近患者,仔细观察患者的需要,眼快、手灵、心细、脑子活,体现星级护理是让一切患者及家属满意,使患者减轻痛楚。使护生全心、真诚参与星级护理服务,并与护生一起分享快乐、分担不足。

总之,实施星级护理规范服务在临床带教工作的运用,既丰富护生的实习阅历,又同时补充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的缺陷,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不同层面的要求,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完美度,为护理临床带教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李平.星级护理站评审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4,33(8):8.

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文3

很快就要开学了,我们要为开学做好一切准备,迎来新学期的到来。为了让开学顺利进行,很多地区积极组织师生和家长在线观看省《开学健康安全第一课》直播或者录播节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听了_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二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远程培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不仅接触了这种新颖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更能使我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多方面内容,给我带来了良好的学习契机。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还涉及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新知识,也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我们片面认识的学生心理,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尤其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未成年学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意识,所以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解决自身、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对待自己要做到会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被小事激怒,甚至做出有失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针对学生应该做到对待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平等、公平,要学会尊重学生。对待任何一个孩子,不能有私心有偏见,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顺孩子之天性,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另外,我认为我们对待每一个孩子,除了要公平公正平等,还应该要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真诚是最重要的,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想孩子之所想,知孩子之所需。我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位孩子,只有这样,我们与孩子之间才真能建立互相信任、彼此帮助的关系。还有,我们教师还应该多关心那些有缺点的孩子,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某些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叛逆,心理变得很脆弱。如果他们一旦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势必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有可能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或严重的事情。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感化学生,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其实谈到这点,我自然地想到了我们班级里的一个小男生,他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教过他的老师描述,他这个孩子淘气顽皮,爱惹事,脑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通过六年级以来这半年的观察和接触,我发现老师们对他的评价还是很到位的。具体分析起来,尤其是他的课堂表现,他在课堂上永远直不起腰来,懒洋洋的样子,明显的让人看出他是在走神。即使在课堂上给他点出来了,下一秒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这样让我感觉自己的课堂没有吸引力,甚至还会影响我上课的心情。除此之外,他在课下总是有意无意地惹事,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他总爱招惹他们。但是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他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胆量”。根据他的情况,我也与他的家长沟通过,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总结起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或纵容,导致他缺乏纪律的约束。而且他还缺少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针对这一点,我曾经找他谈过心,刚开始他并不想和我聊天,对我有抗拒性,后来在我和他聊聊我自己的故事后,他才慢慢放下戒心,逐渐谈谈出自己的看法。他说他欺负我们班的好学生,特指男生,其实是因为看不惯他们比自己学习好,看不惯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当我听了之后,我有些无奈也有一丝欣慰。无奈的是他太自我,永远把自己看得多重要,受不了自己看不惯的现象存在,这说明他还是很自私自我的,一旦走到初中高中,甚至社会,往往会做出冲动的事情。欣慰的是从另一方面看出他还是很想得到老师及长辈表扬和鼓励,说明他还是很有上进心的。抓住这点积极的方面,我与他聊天、谈心,告诉他现在的心理状态,也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平衡,从而更积极地肯定自己。从那天的聊天之后,我发现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我发现他的这种对学习缺乏热情度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还是需要我长期督促他的。这也说明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有耐心有恒心。

另外,我从此次研修的过程来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也是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心理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比如在语文课上,以教材中超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上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潜力和个性。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之中去,那样就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我们以后通过多种方式,会使自己更加充实,更加提高自己。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四所谓健康,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有强健的体魄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我认为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些还很年轻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2021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五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班级中各色各样的学生,我常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解,收获颇丰。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常感受到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对学生影响之大。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让你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我认为教师心理素质的健康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的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这次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职责不仅是传道受业,还在于呵护学生的心灵。在日常教学之外,也应抽出时间来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问题及行为。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都影响重大。我们常常能在新闻及生活中听到学生自杀的事件,有学习方面、也有生活方面等,这也说明当代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也该多学习,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当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学会同学说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可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过程。

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文4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问题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顺利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既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为此,作为一份社会责任,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我从近几年就业工作经验出发,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就进一步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从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上来看,基本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虽然都设有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但配备人员方面还是偏少,而且有的学校就业机构行政职能大于就业指导职能,缺乏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现有的就业指导老师中兼职居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扎实的就业指导知识和过硬的指导技能。尽管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及专业培养下延到各个院系,由学生工作负责人及辅导员来担当校内外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授课,使就业指导课程逐步走上正轨,但依托对象日常事务繁多,无法深入钻研课程,相关成果较少,因此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显得乏力,效果不佳。

1.2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滞后

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滞后的现象已经引起很多教育专家的关注。这种滞后重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滞后,其次是需求滞后 。在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及实训设置与时代脱节,导致学生在校期问所学知识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实用性不强,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工作技能方面与同年龄高中生存在差距;另一种滞后表现为大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就业情况对专业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1.3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心理教育上更多侧重于入学阶段的心理适应上,对就业前的心理指导关注不够,使学生缺少必要的心理指导。大学毕业时是学生心理由单一的人际关系向复杂的社会关系转变的阶段,由于传统大学生理念根深蒂固,加之社会部分媒体的偏颇报道,许多学生在进入社会面对就业的时候很容易显得“不适应”表现出定位不清一蹴而就的心理,而当几次面试失败后,就业信心丧失,求职积极性减退,对各类招聘不愿参加或不认真对待,致使就业机会一再丧失。

1.4促进就业政策对毕业生吸引力度不大

国家虽然出台多种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大学生应征入伍,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并做了大量宣传,但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对这些毕业生支援国家服务期满后还缺乏相关的引导。同时国家还没有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保护政策,某些地区还存在户口、档案限制,这势必会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影响就业。

2、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就业率的对策

2.1 、培养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持续提升专业水平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推动,主要要落实在就业指导人员的身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就业工作开展的效率,因此重视建设就业指导队伍是关键。教育部[2002]l8号文件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作为一名优秀的就业指导工作者需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对就业市场信息感悟灵敏,透彻理解就业政策。首先高校应该建立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院系就业指导人员需是专门设定的就业指导培训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授课培训,定期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其次,有计划地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教育培训,提供专项经费,经常性组织开展工作交流,鼓励他们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最后,为提高与就业市场结合密度,可聘请一些企业人力资源人员作兼职顾问,适时的为推动学校就业指导提供良好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2.2 同企业开展良性沟通,研究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高校应定期对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删去过时、陈旧的知识内容和课程,组织到企业进行互动沟通。主要手段包括:走访用人单位,了解企业对本校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与企业加大横向课题的开展力度,根据企业当前人才需求和当前知识发展设置新的课程,对授课教师加大培训和课程督导力度。建议高校应要求各系、各专业每年度汇报一次专业知识进展与社会需求动态,并作为院系考核的重要内容。

2.3加强学生毕业前的心理教育,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

在学生临近毕业学生,重视心理教育,协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顺利转型。加强对就业成功案例的宣传,多安排系列模拟招聘等实训力求让学生理性对待就业。同时高校应安排专人协助成立校友会,充分利用学校校友优势资源,拓展就业市场,以及利用校庆、毕业典礼等机会邀请校友回校座谈等等。高校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让校友能通过校友网扩展人脉、建立联系,反过来,校友也必然会在就业渠道、捐赠等方面予以回报。

2.4充分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正面宣传

针对国家已出台的各项鼓励毕业生促进就业政策,高校就业机构应提高对已参与毕业生的关注,跟踪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让毕业生切身感受到政策的照顾和优惠,并以此来鼓励更多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对得到就业优惠政策的毕业生,注重他们就业信息反馈,增强各类政策在学生中的反响,提升就业优惠政策在毕业生中的影响力。

综上,我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一个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阶段,高校不再是培养少数社会精英和尖端人才的地方,而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教育程度的场所。因此,要改变目前就业的现状高校的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竞争能力,高校也要抓住社会尤其是企业需求,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心态健康、素质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华. 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 2005,(02)

[2] 0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J]. 职业时空 , 2006,(09)

[3] 黄玉荣, 焦春玲.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构之探微[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01)

[4] 袁景.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走向[J]. 琼州大学学报 , 2000,(04)

[5] 吴鸿炜. 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J]. 中国考试(高考版) , 2003,(21)

[6] 吴鸿炜. 自考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J]. 中国考试(高考版) , 2003,(23)

[7] 张红霞. 要“大众化”规模 更要创新机制[J]. 教育发展研究 , 2002,(01)

[8] 卢春山. 积极改善高校毕业生创业环境[J]. 红旗文稿 , 2003,(20)

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文5

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自2009年1月至今开展生涯教育,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感悟生命,建立适当的生涯观念,有效适应社会,从小就有目标地学习、生活,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更好地发展自己。

一、生涯教育概念的界定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涯教育包含个体一生全部的教育活动,学校的整体教育活动都属于生涯教育的范围,是终身教育。狭义的生涯教育是指学校内实施的以达成生涯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手段。本文指后者。

俞国良教授认为,生涯规划概念的演变历程是生涯规划逐步迈入心理健康视野的历程,也是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的历程。个体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继而影响着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生涯教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小学生涯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开展的生涯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将自己的理想、憧憬与学校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更为有效。因此,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在于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强对学生人生观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之不断向未来的目标迈进,过有目标的校园生活。

二、小学生涯教育的理论依据

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特质因素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森斯教授在190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个体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种职业需求与个人特长匹配相当的职业。 因此,该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这一理论对今天的职业和生涯辅导具有深远的影响。

依据这一理论,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开展的生涯教育从小学生6岁开始,将其分为自我发展、生涯探索和生涯准备三部分。

(二)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自我概念(Self Concept),即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 生涯发展的过程就是对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实践的过程。

他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成长期、 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衰退期等五个发展阶段。认为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发展的过程,绝不是到了从学校毕业或选择工作时才有这个需要。因此,从小开始,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生涯观念,有助于生涯发展目标的确立。

从1957年到1990年,舒伯(Donald E.Super)拓宽和修改了他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了“生涯彩虹图”(见下页图1),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更好地诠释了生涯的定义。

(三)人格类型论

20世纪70年代,霍普金斯大学荣誉教授霍兰德提出了人的整体性和环境的整体性,注重个人的人格类型同工作环境的一致性。该理论被称之为“人格类型论”,它是在特质因素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霍兰德理论被普遍应用在生涯教育中,特别是霍兰德职业测评表。通过使用此表,不但让学生能够认识职业的多样性,而且对自身情况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职业,更好地规划。

三、小学生涯教育的基本任务

我们认为,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构建完整人格:着眼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自我认知、个好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关注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有效适应社会:着眼于增强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体验,为学生学会安排生活,摆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树立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达到自我实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感恩生活、规划生涯,知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该如何到达那里”,从小树立服务社会、发展自己的理想。

四、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小学生涯教育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有效推进生涯教育,学区成立了由学区书记担任组长,学区德育干部担任执行组长,学区所辖各学校的校长、德育干部为成员的学区级组织机构;各学校也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校级组织机构。两层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为学区、学校落实生涯教育做好了组织上的保障。学区成立了“小学生涯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对各学校进行组织和指导。每学期制订计划,并组织学校进行落实。

(二)明晰思路,明确原则内容

我们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思路是: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与社会为辅,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涯教育实施体系。

生涯教育要想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与融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实用性原则、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生涯教育的内容是:对小学生进行认识自我、认知社会、生涯探索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健全人格;了解社会,提高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提高对自身发展潜力与未来人生道路的关注;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理想追求建立联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迫切性;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个体生涯发展的目标。

(三)加强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开展生涯教育的水平,学区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涯教育培训,请专家做讲座,普及生涯教育知识;发挥心理核心组的作用,通过备课、上课等环节,探索生涯教育课如何上;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观摩评优活动,通过评价提升教师实施生涯教育的能力;与职业体验场所建立联系,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悟职业,感受到职业的奥秘。

学区每年都拿出费用支持学校生涯教育,搭建各种平台,促进生涯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借助学区开展的“幸福杯”,开展生涯教育课评比活动;开展“生涯教育大家谈”活动,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在活动中让大家畅所欲言,既带动了各方的积极性,同时方便我们了解情况;建立小学生涯教育信息平台,使之成为交流、学习的窗口。

(四)勇于实践,开拓新局面

1.学习借鉴,形成体系

为了使小学生涯教育有系统、有计划地落实,我们学习和借鉴生涯教育理论,本着边探索边实践的原则,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基础上,制订《幸福村学区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阶段生涯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实施途径等作了明确规定。

2.潜心钻研,研发教材

学区先是开发研制出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小学生涯教育读本》。之后乘胜追击,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又开发出适合每个年级学生使用的《小学生涯教育》系列丛书,共6册,按照自我认知、认知社会、生涯探索三个维度,从生涯认知、认知自我、热爱生活、学习与生存、认知社会、生涯探索、生涯准备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每个单元都确立了“生涯茶座、生涯指南、生涯镜鉴、生涯实践、生涯感悟”的辅导模式,学校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心理活动课等课时等进行落实。

3.多途径、全方位推进

为了使生涯教育在学区所辖的11所小学得到有效落实,我们倡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讨多种途径和形式,全方位地推进生涯教育。

(1)开设生涯教育课

为了保证生涯教育的效果,我们开设了专门的生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内容的生涯教育。

我们还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心理活动课等课时,通过游戏、实践体验、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关心他人、积极思考,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为学生提供成功者的案例,鼓励学生向成功者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生活和学习目标。

(2)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

在各学科课堂上,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挖掘一些显性或隐性的生涯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推动全校性生涯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品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增强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体验。

(3)参加校内外生涯实践活动

我们提出,每位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辅导,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生涯发展的意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能够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班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豁达的胸襟面对学习和生活。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增长了知识,陶冶了心境。

结合生涯教育,各校还开展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书活动。读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生活习性。具体做法是,向学生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展示等。通过建立健全读书计划、读书管理监控机制等,将阅读转化为助力学生自觉成长的生命课程,影响和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社会大课堂、青少年教育基地、职业体验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等开展生涯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如组织学生到职业体验基地,参加职业体验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如同上了一堂堂生动、形象的生涯教育课。

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体验消防员、厨师、医生、店员、农场工人等社会职业的不同角色,体会到爸爸、妈妈、老师工作的不容易,认识了各行各业工作的特点。

(4)向家长普及生涯教育知识

学校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生涯教育的宣传,提升家长的认识,使其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提升学生对于生涯的认识,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培训,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拥有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5)发挥校园文化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将生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和文化建设中,发挥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教育作用。采取多样化且结合校内外资源的做法,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结合校内外的活动与计划一起推进,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

五、实践效果

(一)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学区最近的问卷调查,98%的学生表示喜欢上生涯教育课,促进了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75%的学生反映,开展生涯教育对自身有帮助:如通过生涯课,自己对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认识到良好的品质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与父母、同学如何相处和交往;有了初步的理想,等等。

大多数学生还认识到:为了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上好每一节课,多读书,坚持训练;多参与社会实践,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虚心与朋友交往,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合理安排时间,增长个人才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特长;等等。

(二)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通过座谈,不少教师表示,通过开展生涯教育,不但提高了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能力,而且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在教给学生从小初步制订人生规划的同时,很多教师也学会了规划自己的教师生涯。

(三)实现了家校协同共赢

在家长问卷中,对于“您了解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情况吗”这一问题,95.1%的家长表示了解。关于“您是通过哪些途径知道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这一问题,80.1%的家长是听孩子回来说的,5.6%的家长是通过家长会,3.2%是与老师沟通,6.3%是其他途径。当问到“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对学生是否有帮助”时,74%的家长表示有帮助,20%的家长表示有一些,只有6%的家长放弃选择。这说明生涯教育深受家长欢迎。

在随后开展的征求家长对学区开展生涯教育建议的活动中,90%以上的家长对此表示认同和肯定。很多家长谈到了小学生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出现的令人欣喜的变化。

(四)开展了学术交流,扩大了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影响

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生涯教育现场会上,幸福村学区做了两节观摩课,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2011年,北京德育研究中心在幸福村学区召开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涯教育研讨会,我学区介绍了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经验,受到了北京市各区县专家、领导和教师的欢迎和好评。

2012年9月,我学区承办了区职业能力提升现场会;2013年5月29日,再次承办了北京市小学生涯教育现场会。通过学术交流,朝阳区生涯教育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总之,从小学就开展生涯教育,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进一步诠释,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关照。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学校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总结生涯教育工作的规律,为推动我国的生涯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心理教育培训感悟范文6

系统支撑保障

助力学生推开“人生规划之门”

朝阳区幸福村学区本着边探索边实践的原则,认真研究已有的大学、中学以及职业院校生涯教育开展的经验,吸收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成果,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制定出了《幸福村学区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

在此基础上,学区先后开发研制出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小学生涯教育读本》以及适合每个年级学生使用的《小学生涯教育》系列丛书。教材按照生涯教育辅导目标(自我认知、认知社会、生涯探索三个维度),从生涯认知、认知自我、热爱生活、学习与生存、认知社会、生涯探索、生涯准备7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个单元都设立了生涯茶座、生涯指南、生涯镜鉴、生涯实践、生涯感悟的教学板块。这套教材被心理学家称为“祖国大陆第一本小学生涯教育教材”,填补了我国内地小学生涯教育教材的空缺。自2010年9月起,生涯教育已经在朝阳区幸福村学区内11所学校全面展开,上述读本也被评为北京市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一等奖。

为有效推进生涯教育,幸福村学区还成立了“小学生涯教育研究中心”专门负责组织落实和重点指导各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成立了由学区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学区德育干部担任执行组长,学区所辖各学校的校长、德育干部为成员的学区级组织机构;相应的学校也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两层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为学区、学校落实生涯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

生涯教育课,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为了使生涯教育在幸福村学区得到有效落实,学区倡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游戏、实践体验、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关心他人、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涯教育不仅涉及与工作世界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更承载着价值导向的作用,发挥着对小学生未来人生理想的引领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不同形式的情境创设和体验活动,如:“拍卖”课堂中的“小小拍卖师”“我的未来我做主”中的“20年后的我的美好憧憬”。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勇于发表个人见解,感悟和理解生涯教育的真正意义,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在生涯教育中,班主任注重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增长知识,陶冶心境:通过开展的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渐学会反思,并且意识到在校外获得相关生活经验和拓展生存技能的重要性。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生涯决策意识,意识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选择,当前的决定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能够正确面对“为什么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如何调节压力与情绪?为什么我开始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等问题,为有效生活奠定了基础。

学区所辖各学校采取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做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读书活动。读书不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转化其生活习性,为其丰富人生经历、思考未来规划和确定人生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通过向学生推荐读书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展示等做法,建立健全读书计划、读书管理监控机制,将阅读转化为学生自觉成长的生命课程,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活动。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首先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生涯教育意识。学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生涯教育方面的宣传及指导,提高家长的认识,引导其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提升学生对生涯的认识,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

其次是有效运用家长资源,服务学生的生涯教育。学生家长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家长求学、工作的经历就是真实的生涯教育素材。通过挖掘学生家长资源,开展生涯教育专题讲座活动,使家长人生经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有的学生家长从事企业经理、电影演员、工程师、医生、警察等职业,他们来到学校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包括自己把握机会的得失,分析教育在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介绍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等,使生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而是深刻影响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

再次,利用学校教育博客这个平台,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充分交流有关孩子生涯教育的话题。据了解,幸福村学区要求各学校全部创建教育博客。在这里,班主任随时与家长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同时为家校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系列平台,建立一份学生电子档案。

最后,通过开展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生涯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开展生涯教育能够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生存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真正感受生涯教育。为此,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探索活动。比如,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开展“小楼门长”生涯实践活动,让学生服务社区,做社区主人翁。学生只有走进广阔的社会,才能在学习体验中不断成长。

兴趣激发潜能

充分调动儿童学习能动性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理想,在开展生涯教育活动中,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社会的需求,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准确把握自我发展的方向。

据了解,幸福村学区注重建设渠道,挖掘校外优势资源,建立了多个生涯教育基地,使校内的课程与校外的资源得到有机结合。这些基地包括实践参与型基地、志愿服务型基地及共建合作型基地。

实践参与型基地。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建立起了艺术长廊、学海泛舟、科技走廊、科技步行街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在班级中通过建立种植角和养殖角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通过社区规划绿地生涯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感受生命历程。据了解,新源里小学开展的“小种植、小养殖”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辟了社区60平方米的规划绿地,同时将绿植作为班级责任树,提高班级凝聚力,体验生命成长,开展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学生从种植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入手,通过每天的观察记录将其运用到生活中,既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观察能力。

志愿服务型基地。将社区、医院、商店等作为学生校外生涯教育基地,让师生为社会服务。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仅给社会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生涯实践的机会,学生们通过服务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体验消防员、厨师、医生、店员、工人等社会职业的不同角色,感受到父母和老师工作的不容易,体验到各行各业工作的困难与乐趣。

共建合作型基地。通过本校和外校单位的合作共赢,安排生涯教育活动。学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冯如创意中心,完成“走进北航”实践作业。孩子们走进全国一流学府,感受高校学术氛围,从而在他们心中播下享受学习快乐,感受科技魅力,进入大学的种子。通过不懈努力,学区的生涯合作项目会更加多样化,合作形式会更加丰富,合作成果会日益丰硕,必将对双方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以及社会、社区的和谐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以及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幸福村学区的小学生涯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充分肯定了几年来幸福村学区作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实施小学生涯教育的先行者所做出的成绩。在他看来,生涯教育在幸福村学区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成为幸福村学区的特色品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据学区2012年问卷调查显示,98%的学生表示喜欢上生涯教育课;95%的学生反映开展生涯教育对自己有帮助。调查数据还表明,通过学校开展的生涯教育,学生对职业有了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兴趣;认识到良好品质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与父母、同学们相处和交往;有了自己初步的理想。他们同时意识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上好每一节课,多读书;坚持体育训练,多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准备;虚心与朋友交往,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合理安排时间,增长个人才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特长。

特色铸就品牌

生涯教育被纳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我喜欢我的爱好,喜欢我的老师,喜欢班集体,喜欢同学,喜欢学校,喜欢我的梦想。喜欢‘持梦家’这个称号,我会为梦想坚持到底。感谢我的学校,让我可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努力去奋斗。”在学区举办的征文活动中,惠新里小学覃佳同学写了上面这段话。可见,生涯教育已让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感悟,使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不仅是简单的学习、考试,而是要建立起自我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联系,从现在开始为未来的人生发展进行积极地准备和积累,成为真正意义的合格公民和祖国建设者,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

为了提高教师开展生涯教育的水平,学区更是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生涯教育培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组作用,通过备课、上课等环节,探索生涯教育课的实施策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观摩评优活动,通过评价提升教师实施生涯教育的能力。惠新里小学教师李娟认为,通过生涯教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很多启示,而且让老师明白,自己也需要生涯规划,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给自己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共同的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在学区面向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90%以上的家长对学校开展的生涯教育活动持认同和欢迎的态度,并肯定了小学生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积极变化。很多家长都在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家长资源的教育功能。吕轩家长认为,生涯教育是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将引领孩子走向幸福与快乐的天堂。一个人的未来职业值得在童年的时候好好思索,并确立自己的目标。

截至目前,幸福村学区的生涯教育实践经验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0年至2013年期间,学区承办了四场市、区级的观摩与研讨活动,来自四川、广西、河北、天津、山东等兄弟省市的教育工作者也来到学区进行学习和交流。省际、区域和学校间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区经验的宣传和推广,更促进了基础教育领域对生涯教育重要作用的普遍共识,带动更多教育工作者对生涯教育的热情关注,已然形成区域德育品牌。学区开展的小学生涯教育经验和《小学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被编写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岗位培训指定教材《职业能力指导师》教材中。

伴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涯教育的认识和推动,在中小学生涯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着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2012年初,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开始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生涯教育有望在今后正式纳入基础教育范畴。同年7月,在北京市德育工作大会上,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2012―2015)》,行动计划中列出今后的重点工程,将全面推动中小学生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这无疑是对小学生涯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为幸福村学区深入推进学区所辖各小学生涯教育获得政策上的支撑。

实践证明,在小学开展生涯教育不但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它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顺应了时展潮流,符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要。

从小学就开展生涯教育,是对以人为本的进一步的诠释,是对人的生命更深层次的关照,是对和谐社会的巨大贡献。幸福村学区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学校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总结生涯教育工作的规律,为发展我国的生涯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