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实训总结

地质实训总结范文1

1.1实践教学体系计划和内容高职地勘类包括较多的专业,现以“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业为例。通过典型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与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的分析,系统设计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和项目,根据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现状,系统规划和设计各学习阶段的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和组织形式。

1.1.1岩石矿物鉴定、构造地质识图实践教学。岩石矿物鉴定和构造地质识图是本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当前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项目内容,具有明显的专业技能特质。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培养目标创造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典型工作过程”,以行动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始终,采用情境引领;任务驱动;晶体模型引导法;真实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与职业技能大赛核心内容有效对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常见矿物的鉴定和描述、独立完成常见岩石的鉴定和描述、独立读懂地质图信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实践过程与参与技能大赛结果并重的方法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

1.1.2原始地质编录实践教学。原始地质编录是本专业最常见的野外地质工作内容,是衡量一个地质工作者最基本工作能力的标志,也是对接职业技能大赛的重点内容之一。强化和规范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是培养学生实际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基本手段。建立健全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程序,实施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化、探槽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化,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而且还能提高社会地质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以学生现场操作过程与完成结果并重评价实习实训成绩。

1.1.3地质填图实践教学。地质填图是本专业野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职业技能大赛必备的内容。地质填图是先由专业教师到野外进行实地勘察,选择典型环境,再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填图实践。要求学生按照地质填图的规范和程序,完成规定的填图任务,着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地质环境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采用职业技能大赛的形式考查学生实践教学成绩。

1.1.4地质信息处理与地质制图实践教学。地质信息处理与地质制图是职业技能大赛的典型项目之一,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该实践教学以当前职业技能大赛地质信息处理与地质制图的规格为目的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运用自主学习与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将野外获得的专业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进行信息化处理,最后以电子图文展示。总之,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当前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层递进、分阶段实施,特别是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技能要进行不间断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

1.2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实践教学资源的支撑。实践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根据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将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典型专业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将相关的技术文件、作业程序、工作成果、实物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应用于实践教学。建立岩矿鉴定实践教学资源库、钻孔地质编录实践教学资源库、探槽地质编录实践教学资源库、实测地层剖面实践教学资源库、地质填图实践教学资源库等。

1.3夯实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头戏,是理论联系实践,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适应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环境,还是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目标的重要保证。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建构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践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故校行企合作理事会将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作为重要课题研讨。根据职业技能大赛引入的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企业全程参与竞赛项目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支持、设备和材料的提供以及培训等[5]。在已有的实验实训教学基础上,认真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人才技能规格和新设备,特别是职业技能大赛所展现的当前急需的技能规格。对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做了认真梳理,对新老实验实训项目进行了统筹规划和设计,对基础性的实训、综合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进行整合配套,建设了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实验实训基地。将原有的岩石类型比较单一、自然地理及环境条件较差的巢湖实训基地进行整合,重新开辟岩石类型丰富的、现代地质作用类型较多的肥东四顶山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地质认知实习要求。同时还驱动创新了地质构造与制图实训室、岩石矿物鉴定室等,保证了该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同时还加大了校行企合作步伐,校行企共建融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认证、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行、企三方联动下还建立了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察局(简称省地勘局)下属生产单位为主的校外实训基地,即在省地勘局安徽地质调查院建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实训基地,在省地勘局327地质队建立矿产勘察实训基地,在省地勘局321地质队建立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分别成立由校、行、企三方组成的实训领导小组。实训内容按照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有计划的进行调整。实训期间成立实训指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在实训指导小组下,设立实训管理部、技研部、学习部等,形成校、行、企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为本专业搭建了坚实的实践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指导老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典型项目内容,传递当前行业、企业、社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传递本行业、企业科技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这是一个激发学生不断创新正能量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充满自信,散发热情,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2结语

地质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2701

《工程地质与土质》主要学习道桥工程建设中需要的地质基本知识和技能,包含地质资料阅读,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地质问题处理,土工试验操作等。为了突出高职高专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一下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的摸索。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本课程的的实际工作内容,以道路建设为载体,按照道路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阶段地质知识应用的顺序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将所有的工作内容按照教育的规律对其进行合并、归类,并本着任务引领的设计思想,提炼出相应的教学任务,创设学习情境。

根据道路工程建设与发展需要,遵循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为导向,道路工程建设任务为驱动进行了课程系统化设计。以从岩土性质的判定地质资料识读地质问题处理为主线,按教学任务构建了教学内容,创设了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描述如下表1。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为主体、导为主线,教学做合理衔接”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六步教学、案例分析、互动等多种方法,首先由教师进行案例导入,接下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根据知识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在训练结束以后,让学生进行相互点评,最后由指导教师点评和归纳总结,根据归纳总结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来进行知识拓展,这个过程遵循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强调学生的主体,进而实现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职业技能,理解职业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对每个学习情境的考核,包括素质、工单、实操和期末考评,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素质考评(10%):到课率/师生互动/分组讨论/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增强自信,团结协作能力。

工单考评(2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后提交的成果是工作单。在完成每次任务后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工作单反映了对基础和拓展知识认知程度。

地质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 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 资源勘查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6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CHENG Xianfeng[1], HE Ping[2]

([1]Yunnan Land 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2501;

[2]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14)

Abstract Unlike mainly students 'motor skills" based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resource exploration is the main professional training class students' mental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work on a systematic curriculum more difficult. Taking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 research, analysis by occupational status, typical tasks and work process analysis, building on the work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atic process, designed to high specialty grade resource exploration "based on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reference.

Key words curriculum;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resource exploration majors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课程理念与设计方法由德国菲利克斯・劳耐尔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2003年我国教育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目前,在加工制造类、建筑类甚至农业类、服务类专业中,已经较好地体现和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不同于主要以培养学生“动作技能”为主的专业,高职资源勘查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时困难较多。

1 专业概况及课程体系构建背景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时期,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国土资源调查、矿产勘探开发等项目开展初期和进行中都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地质灾害条件的评价和调查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引起地质环境条件的强烈改变,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各类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及自然环境评价等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懂专业、会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也有了更大的需求,特别是生产第一线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普遍不足。

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一方面,勘察行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高职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就业困难,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嫌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上手慢、基本技能掌握不够。造成社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差距是多方面的,其中专业课程体系的不合理是最根本的原因,其具体表现有:(1)以往专业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培养高等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能力;(2)以往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这就要求时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开发课程;(3)以往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机械分段排列之间越来越缺乏内在的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这就要求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应“理论实践一体化”。

2 课题体系开发流程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图

3 职业岗位分析

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职业(群)从事的是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等方面工作。

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入职岗位有工程地质技术员、水文地质技术员和灾害地质技术员。

工程地质技术员岗位:从事工程地质编录、采样,岩土体参数统计分析、工程地质资料整理、工程地质图件编绘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等业务。

水文地质技术员岗位:从事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观测与编录,水文地质资料整理,水文地质图编绘,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制等业务。

灾害地质技术员岗位:从事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勘察及防治施工监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业务。

通过上述岗位分析可知,该专业是以地质学与灾害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培养具有地质灾害调查、勘察与评价等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爱岗敬业,能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基础设施勘查设计等单位从事地质灾害调查、勘察与评价、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防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应以上述职业岗位作为课程开发的平台,其中,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技术员岗位业务是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地质灾害技术员岗位业务是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4 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

各职业(群)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总结出的工作过程见表1。

5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是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可归纳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编制、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编制、地质灾害专项勘察报告编制等六大行动领域。

表1 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

6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

与多家企业联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岗位群特征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由两类三块构成:两类即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三块即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

以“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思路,构建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地质灾害勘察)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该体系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符合该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

6.1 首先开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通过调研,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共同论证,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各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完成相应典型工作任务必备的职业能力,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提炼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共计14门课程。

专业学习领域包括理实一体课程、仿真实训、野外实习、校外顶岗实习。

理实一体课程(7门):(1)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2)地质灾害勘察;(3)地质灾害治理;(4)地质灾害监测;(5)地质灾害灾情评估;(6)地基勘察与基础选型;(7)水文地质勘察与评价。

仿真实训(4门):(8)岩土工程勘察;(9)地质灾害勘察;(1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野外实习课程(2门):(12)地质认识实习;(13)综合地质填图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1门):(14)校外顶岗实习。

6.2 其次开发基础学习领域课程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直接面向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该领域课程的实施需要基础学习领域等课程的支撑。根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学习的需要,来开发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文化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和思想政治学习领域课程,共计19门。其中,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而开发的、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课程,计9门;文化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和知识开发,培养的是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计5门;思想政治学习领域课程严格按国家教育部和云南省教育厅的精神和相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设置,计5门。

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9门):(1)地质学基础;(2)测量与地图;(3)矿物岩石肉眼鉴定;(4)地质构造识别与分析;(5)地貌与第四系识别;(6)地质信息处理;(7)工程岩土鉴别与评价;(8)工程地质分析与应用;(9)水文地质分析与计算。

文化基础学习领域课程(5门):(10)交流与表达;(11)高职英语;(12)高等应用数学;(13)计算机文化基础;(14)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学习领域课程(5门):(15)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7)形势与政策;(18)入学教育;(19)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6.3 最后开发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根据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是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求和职业目标的实现需具备的能力。最后开发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共计4门,设为选修课。

选修课(4门):(1)工程建筑概论;(2)工程力学;(3)遥感地质解译;(4)气象与水文。

另外,通过选修课、专题课、讲座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设置体育课、三生教育、地质安全规程等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图2。

7 结语

本文以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专业为例,尝试构建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期为高职资源勘查类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飞,曾宪均,侯江丽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6):120-122.

地质实训总结范文4

一、传统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载体,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完成任务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

在传统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板书、模型、挂图、实物等。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传统教学手段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首先,被大部分教师所接受,课堂教学中都能够熟练运用,可随机应变,应对各种突发型事件。其次,传统教学手段相对电子化教学更能临场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往往联系到相关的其他知识点,使知识点融合,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最后,传统教学手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凭借自己的人格、语言魅力,通过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讲解,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不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应用已与我们中职教育息息相关。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各项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自身突出的很多优点:

一是多媒体教学内容比较丰富。通常情况下多媒体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在制作电子课件中可加入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图片可以配合教材中的文字,充分说明教材中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在讲矿物岩石学时,由于矿物岩石标本有限,可以通过图片形式展示,可以使学生直接观察,提高主观判断能力。视频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掌握教材内容,同时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往往涉及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播放过程中对其进行解释,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走出教材,学到更多知识。在讲火山运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展示整个火山活动过程,生动直观,并且更能表达火山的形成过程。动画可以表达课本当中通过大量文字表述的各种过程,在地质学中,课本内容讲解“断层的形成”可能需要几百字的内容,同时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多媒体教学对普通实验、实训具有良好的扩充性。授课过程中以教材讲解为基础,配合视频和动画演示实验、实训的详细过程,突出实验、实训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改善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三是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重复性。多媒体教学依托于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教案和课件中集合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元素,展示内容丰富生动,图文声像并茂。在讲解地球水循环的时候,多媒体课件保留着课堂每一个环节,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学生课后复习出现疑问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多次重复学习,效果明显。

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要想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掌握多种电脑软件,涉及领域宽,学习内容多,学习过程长。多媒体课件制作所需信息量大,搜集所需时间长,同时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应取正确合适的内容,取舍不当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地质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高职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4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Teaching Methods

LIU Shuli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course status 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proposed and practiced means of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reformed.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vocational course; reform

1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现状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是水利、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土力学两门课程,该课程课时短、涉及的理论知识多、面广、实践操作性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较差,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很难结合。

2 学生学情分析

(1)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理论知识薄弱,甚至对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地理解掌握;(2)对阐述性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对实际案例和实际操作积极性很高,动手能力较强,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老师依赖性太强,疲于思考;(4)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在团队协作意识、沟通汇报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5)学生在为期近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评价多体现在“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欠佳,不够踏实、沉稳,解决问题方面能力欠佳”,因此应注重学生以上方面的素质养成教育。

3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对策研究与实践

3.1 明确基于能力本位化的教学目标

准确的课程培养目标是进行各项能力培养和测评的先决条件,它既能保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该目标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参加测评的人员有“法”可依。要根据水利行业实际特点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及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具体通过向企业一线专家、技术人员问卷调查、访谈等渠道调研岗位工作任务,以职业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能力,具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能力;能进行土体的渗透、变形及强度问题的分析,具备土工检测能力以及检测指标的分析运用能力,能解决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与土有关的一般工程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规范意识,同时,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落实在职业岗位中凸显重要性的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秉承水利工程专业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文化,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①

3.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去选择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能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②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还应该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3.2.1 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对于工程地质部分中较抽象的内容(如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等,为了加强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地点设在地质模型试验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边讲边看边演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2 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载体相结合

适应“全程式”实践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对实际案例积极性较高的特点,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编写《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技能考核实施方案》,依据岗位工作任务整合课程内容,将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分为2个总项目和 8个子项目,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工学结合,“学做练”一体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对于地质部分基本知识,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可将这一部分基本知识归结到“水利工程常见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项目中,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同时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3.2.3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较简单的基本知识点,采用让学生分组制作课件、分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使自学、讲、练相结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对重点知识事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聆听汇报的过程中,对题目答案进行总结整理,再以抢答的形式汇报答案,对答对的小组可给予提高平时成绩或提高考试分数1~2分的奖励。实践证明,该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参与性,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组织汇报、沟通交流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2.4 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从以往单纯注重土样指标测定转变为注重指标的分析、测定与应用能力,结合技能考核方案中设计项目,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完成该项目需要哪些检测指标,然后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内容,理实一体演示试验步骤,学练做合一完成指标检测,最后学生再根据所测指标完成技能考核中相应工程项目。

3.2.5 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地质认识实习中,从以往单纯的岩石、构造识别、产状测量转变为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切实了解地质模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依托的工程项目有钦寸水库、临安双溪口水库等地质勘查及施工。

3.2.6 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为普通多媒体教室,每次课2个学时的组织方式。由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特点,有些工程项目需要让学生自主检测土工指标,然后根据各组所测指标完成项目,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开展项目化教学。故将以往每2学时一次课改为每4个学时一次课,并将教室安排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为项目化教学提供必要硬件条件。

3.2.7 创办课外兴趣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土工综合运用能力,我院成立了“坝工土料试验工”兴趣小组,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该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互帮互带、探讨研究的优势平台。并可以利用该平台,通过公平竞争的形式组织成员参加院级及全国水利高职院校土工技能大赛,自此,我校学生在两届全国高职院校水利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一个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3.2.8 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

目前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土工技术与应用》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很多资源素材也已上传至网络平台。《土工技术与应用》资源库包括各种微视频教学、工程案例、现场施工录像、试验操作录像、施工动画、习题库等各类资源素材,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查漏补缺等。

3.2.9 强调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

彻底改革以往“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案,创建“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过程性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紧张性,“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疲于思考甚至考试投机取巧的不良学风,突出能力目标。在锻炼职业技能的同时,融渗职业素养的养成,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

4 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笔者在工程地质与土力学长期的教学及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谈几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由于招生扩招、自主招生等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改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目的是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到课堂中来,让所有学生都完全参与进来是做不到的。(2)OTPAE即“目标―任务―计划―实施―评价”教学方法在理论虽然很合理,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起来其难度系数太大,几乎难以实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简化实施,比如学生的自评、互评环节,学生编写计划书环节占用大量的时间,可对该步骤进行简化实施:计划书编写简化为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实施,自评互评成绩则主要由教师根据课堂中每组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打分等。(3)过程考核配合答辩提问。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技能考核的过程中,配合答辩提问,可用“以一代整”的方法,即以其中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代表全组情况,即避免了部分同学不思考、不动手、滥竽充数的习惯,同时又增强了同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带、团队协作精神。(4)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又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其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5)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快速浏览总结信息,甚至可以让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大声读出来,使学生在这种快的节奏中把全身的细胞都调动起来,思维敏捷,改变以往上课时“你讲我听”的整体慵懒现象,同时也锻炼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5 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注重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强,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生的地质识别能力和土工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汇报交流、信息处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课题来源:浙江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Y201329494,课题名称:职业核心能力全程融渗式培养在水利工程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人:刘述丽

注释

地质实训总结范文6

摘 要: 文章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为例,分别选取每个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技能竞赛项目,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其竞赛组织实施,竞赛与教学关系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矿业类专业技能竞赛 教学关系

引言

为提升高职院校矿业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合格技能人才,依托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矿业系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在矿业类专业学生就业领域里展开技能竞赛,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1.竞赛技术路线与竞赛项目选择

制定与教学匹配的竞赛方法,先组织实施竞赛试点班,成功后推广全年级,再进行成果反馈与检验。首先,结合矿业系和校企合作单位优秀的教学资源,将所在相关专业领域的优秀教师,进行合理化分工,负责相应的竞赛项目组织实施;其次,制度建立与管理工作,归纳总结竞赛成果;最后,将技能竞赛所起的能效用于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从成功的经验中提炼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选取研究的技能竞赛项目包括测量技能竞赛、地质技能竞赛、瓦斯抽放浓度检测技能竞赛、风表使用技能竞赛、自救器模拟使用技能竞赛、采煤机模拟操作技能竞赛、掘进机模拟操作技能竞赛。

2.竞赛活动的实施

先就测量仪器使用技能竞赛来说,对于技能竞赛参赛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我们打破原有的课本讲授模式,先对参赛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时间按学生知识水平而定。对于已学过测量理论课程的学生而言,培训的意义在于帮助其回忆和巩固相关知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法比较灵活,可以采用教师实操示范教学法,也可以用归纳总结的方式教学,这类学生培训的时间一般一天;对于没有学过测量理论课程的学生而言,培训的意义在于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在教法上就不能以课本讲授顺序循序渐进地学习,而是要以竞赛技能的操作相关知识为主线,采用教师操作师范教学法、视频培训教学、多媒体动画教学法,先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所学技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想如何做。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让所有报名的学生都参加最后的技能竞赛,这里有个取舍,就是说培训的过程实际上是选拔的过程,培训结束后,我们这里增设了一个“试操作”的环节,给每个报名参赛的学生一次机会,每个人可操作一次测量仪器,培训教师负责给学生评判。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评判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有的学生在操作仪器的时候有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三脚架的架腿在进行调整时,架腿螺丝没有拧紧,在测量过程中就会出现架腿松动,倾斜,测量仪器发生损坏现象,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对于在“试操作”环节中操作错误率低且安全性又高的学生,可以参加技能竞赛正赛;对于在“试操作”环节中,操作错误率高甚至由于操作不当出现损毁仪器现象的学生,则不能参加技能竞赛正赛,需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再参加。这样严格要求的意义在于警示学生操作仪器时需要足够认真并保持注意力。对于测量技能竞赛项目的实施,我们以团队的形式让学生参赛,4个人为一组,组内成员自由确定分工,每个人要熟悉自己在组内所扮演的角色,对于一组参赛选手而言,一定要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能取得好成绩。那么组内成员就可以多尝试不同的分工配合,找到最佳的一种搭配。在组内练习过程中,组内成员需多学习操作好的同学的经验,甚至是其他组操作时好的经验,把其变成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实际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有的学生的操作方法可能比老师的要方便和快捷,甚至更好。教师吸收学生的经验和优点再反馈于教学中,在授课计划、教案,甚至人才培养方案中都能得以体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测量技能竞赛的教师裁判评判的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安全性及耗时都是评分要点,这种评分也是结合实际工作情景所考虑的。因为学生在校学到的技能最终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如果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学不能用,那么我们选择的技能竞赛项目就没有意义。技能竞赛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在于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当学生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能有个“碗”。当然,我们不能教会学生所有的工作技能,但通过技能竞赛项目选取的这个技能点,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学好一个“本领”,以及如何运用和掌握这个“本领”。

地质罗盘仪使用技能竞赛项目的选取时,考虑了矿业类学生就业领域这个问题,地质技能竞赛的组织实施对于今后从事矿山行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该技能竞赛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先组织参赛学生培训理论知识,在培训学习的时候,采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操作演示教学、教师示范操作等方法。在培训知识讲授之后,同样经过“试操作”环节产生参加技能竞赛正赛的学生,正赛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两个成绩的总和为参赛选手最终的成绩,也是获奖级别的依据。通过地质技能竞赛的实施,找出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学生使用仪器较为规范,没有出现损坏现象,且记录情况较好。缺点是有的学生操作时间过长,且读数太随意,过于拖拉。将地质技能竞赛中的优点和缺点加以总结,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

瓦斯抽放浓度检测技能竞赛和风表技能竞赛的选取,是从采煤和通风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可能是瓦检员、瓦斯抽放工、测风员这些工种角度考虑的。技能竞赛开始前先做赛前动员,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编制“瓦斯抽放浓度检测技能竞赛和风表使用技能竞赛”的赛项规程、编制比赛场次等,然后组织参赛学生学习赛项规程、培训等。由于瓦斯抽放浓度检测技能竞赛和风表使用技能竞赛需在井下操作,那么需要格外注意竞赛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安全考虑,选在主要巷道进风口附近进行技能竞赛,同时要注意井下行人和车辆。参加此技能竞赛项目,学生感受到井下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该行业的认知。

自救器使用技能竞赛项目的选取,对于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是从事煤炭行业工作的下井人员,就要佩戴自救器,必须正确使用自救器。正确使用自救器包括准备、打开外套、扣启封条、丢掉壳体、咬住口具、吹鼓气囊、夹好鼻夹、带好头带和安全帽等内容。

3.矿业类专业各技能竞赛与教学关系

矿业类专业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影响方面可从以下方面来说:首先,选取的竞赛均与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挂钩,支撑矿业系学生采矿工、掘砌工、测量工、通风工、安全员等职业工种证书的取得,使得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其次,技能竞赛对矿业类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也是个有益补充,以技能为主的实训项目得到增加。再次,技能竞赛是对裁判老师自身素质的一次再提高,加快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后,技能竞赛大大促动教学反思,推动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通过技能竞赛,学生将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以模拟实践的方式得以消化和吸收,使得知识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生在技能竞赛过程中学会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以赛促学的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技能竞赛的同时还拉动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更注重实用性,在教材建设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结语

高职院校矿业类专业技能竞赛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艺,体现了职业院校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技能竞赛,推动矿业类专业建设,提高教学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为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为规范有序地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保证,这对于促进职业教育既好又快地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锐.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2(7):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