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 供应商管理;现代企业;运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52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08- 02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利润,应该不断的更新管理理念与技术。合作与共赢是当代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这是公司生产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寻求双赢的合作模式,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应该以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供应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1 现代企业需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现代市场瞬时万变,只有及时熟悉供应商的情况,才能更好的了解企业所需,控制成本,因此,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方便企业实时查询,对供应商的情况掌握起来更加便利。而另一方面,及时更新信息,作为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有效依据。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不是将市场所有能供应的企业全部收入,而是通过审查,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有合作前景的供应商,将其详细的信息输入系统当中。系统建立后,应该及时的更新信息,更新分为两方面,一是供应商产品信息以及合作模式等的更新,二是更换劣质供应商,尤其是一些设备后期服务不好的供应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是对供应商的选择,在审查的过程中,保证供应商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资质方面的审查。只有不断的更新信息才能与时代衔接,企业竞争力才能不断提高。
2 现代企业运营中需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
供应商的选择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选择与企业相同价值等的供应商,双方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在选择供应商时,合理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才能正确的选择供应商。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应该遵循两个原则:即系统性原则与可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供应商是这个系统的重要节点,重视这些节点以及节点之间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评价系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具体可实际操作的指南。整个系统在实践中应该方便快捷,数据的采集与导出要方便,并且能相互之间对比方便。
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应该具有评价对象,对供应商的评价对象是价格、质量、交货期。价格是指采购价,价格是企业最为关心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同等质量等条件下,价格低的供应商则成为首选。现代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重要措施就是选择价格实惠的供应商。除了价格,企业重视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质量,只有质量符合要求,价格的对比才有意义。同等价格的产品,质量更为优越的综合起来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是价格外的另一竞争因素。供应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货才能称为合格,过早交货可能给企业带来库存过大,而延迟交货则会耽误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通过对比供应商的价格、质量、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企业才能更好的管理供应商。
3 精简供应商,加强供应商的激励与管理
供应商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供应商管理起来更不方便,因此,应对供应商进行精简。精简供应商首先选择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准确辨别供应商是否具有长期合作的能力,基于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与供应商沟通,营造双赢的局面。其次,减少供应环节,最好是选择制造商与直销商,减少中间环节的管理,管理成本等都能有效降低。此外,采用就近原则,节约物流费用,售后也更加方便。精简供应商可以提高供应商的平均水平,留下优质供应商,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与供应商是合作关系,在过去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是寻找优质供应商上,而不是积极促进双方的发展,更不愿意与供应商分享利益,这就导致供应商的积极性下降。因此,从长期合作考虑,对供应商进行激励非常必要。
首先,如果供应商积极改善工作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利益,企业将这些利益分享给供应商,供应商的积极就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能极大的提高。其次,向优质供应商承若更长的合作合同,同时提供给供应商更多的业务。最后,在企业业务范围内,介绍其他业务给供应商。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可以给供应商提供多种方案,让供应商选择更适合其发展的方案。
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营运资金;财务绩效;管理提升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概述
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流动资金进行控制,对于一个上市企业而言营运资金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在管理中应保证合理的资金需求、较优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构成、保持先进的效益与成本和风险理念、短期的偿还能力等。从整体看,营运资金管理是保障企业流动资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管理方式,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实际的营运资金管理有以下方法:①规避经营风险,对应收账款等进行控制,减少资金流动中的风险;②增加资金利用价值,就是对成本进行控制,做出预算并加大以预算为目标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利润;③提高效率,企业在管理中应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产出,从而达到高效利用有限资金的目的;④完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完善,建立内控制度和审计制度等,帮助提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效果。
二、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
1.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整体经营性的营运资本是一种短期周转的模式,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绩效越高,营运性资金管理的效果在此与企业财务绩效是正比例关系。上市企业在实际营运中短期资金的使用虽然其重要性低于长期的融资管理,但是营运资金管理所体现的是短期债务偿还的能力,因此其与企业财务绩效是一种正比关系,其管理目标就是缩短营运资金的周转期。
2.应收账款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营运资金管理与净经营性的营运资金相似,包括对应收账款、库存等的管理,其周期越短就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所以应收账款和库存的管理效果也与财务绩效成正比关系。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越短就说明营运的效果好,利润高,虽然缩短应收账款的周期或者库存周转率会消耗一些产品价值,但是其主要的效果就是降低了总体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趋利的管理模式。
3.应付账款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营运资金管理中,管理效率与企业财务的关系还不够明确。二者没有显著的关联性。其在经营中可能是负相关系也可以是正相关系。这说明在管理中企业应慎重对待应付账款的问题,不能在某个项目中一味的拖欠,应按照行业的特征进行支付,一方面保障供应商的利益;另一方面规避自身资金支付的风险,综合性的考虑而建立适应自身的支付模式是较为稳妥的。
三、改善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措施
1.改善营运资金的管理方法
营运资金管理必须适应上市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纳入其中,并与企业的管理相适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管理、资金池管理、网络技术等都已经对企业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营运资金管理也有了更好的平台与方法。如供应链管理的方式就是将企业看作是一个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上下游的企业都是一种客户与供求关系,此时营运资金管理就会依照产品生产周期进行管理,以适应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周期,在优化供需资金过程中实现对营运资金合理控制与调度。资金池是将集团中企业的资金整合,在统一管理与调度中合理配置,以此缓解某些子公司出现的临时性资金紧张,这样可有效实现对上市公司资金合理支配,从而平衡企业经营的短板,让企业整体上趋于平衡发展。
2.对营运资金重新分类
现代管理的理念要求对资金进行细化,从而让资金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创造最大价值,供应链理论、业务流程理论等都改变了传统管理中资金管理与运用的方向,改变了传统管理项目中的资金管理策略。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可将营运资金分为采购资金、生产资金、销售资金等,并以此对资金进行归类和管理。采购环节中利用采购渠道进行资金配置,资金从采购方流向供应方,此时采购渠道中的资金为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流动资金等,是一种负债性质的资金使用方式。在生产环节中资金会从原材料转变为产品,此时营运资金则体现在原材料存量、半成品存量、薪酬等方面。而在销售中资金则进入销售渠道,从实物形态转变为货币形式,资金在销售中回流,此时资金则转变为成品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这样的分类方式有助于对上市企业进行营运资金差异化管理,利用细化分类来体现管理的精细化,从而按照不同的资金流动特征来实现对营运资金的高效管理,从而提高财务绩效。
3.改变营运资金管理的评价体系
随着营运资金管理方式的研究逐步深入,新的标准与方法都随之出现,尤其是国际上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和绩效评价方式对上市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有着较大的影响。更多的是将营运资金管理的总体绩效与经营活动中各个渠道的资金管理绩效综合起来,利用新的资金周转指标来衡量资金的管理效果。
4.完善数据平台
资金的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尤其是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与上市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联,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升级中必须建立可靠的数据平台。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商业数据库已经可以对简单的营运资金和资金周转率等进行统计与核算,但是对营运资金的指标分类和完善仍有不足之处。所以在完善上市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时应重视对数据平台的建立于完善。
四、结语
总之,营运资金管理与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管理中,应针对这样的关系和要点对上市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措施和制度等进行全面提高,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平.商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分析[J].财会月刊,2010(21):62.
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3
【关键词】营运资金;供应链;营运资金周转期
1.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从2007年的金融危机到2012年的欧债危机更加突显了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绩效管理和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绩效管理是目前营运资金绩效管理的两种主要方式。
制造业企业的整个流程是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作业流程不断的循环,同时伴随着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并存的过程。2007年,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王竹泉、逄咏梅和孙建强对营运资金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其分为理财活动的营运资金和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其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在保证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营运资金的情况下,保持企业的流动性和清偿能力。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进一步分为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生产过程的营运资金和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在至少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产水平。营运资金筹集,即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的来源,通常可以用流动比率来反映企业的营运资金收集状况。
2.样本数据和分析方法
2.1 样本及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制造业2009-2011年在中小板块上市的制造业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研究对象。数据来自于国金证券的CSMAR数据库以及巨潮网的上市公司年报。
基于数据完备及剔除个别异常的会计数据两个原则, 具有2009至2011年连续三年完整数据的有219家,中小板上市制造业行业的分类参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2.2 评价指标的选择
2.2.1 基于供应链的管理绩效指标
2.2.1.1 采购过程中的管理绩效指标
用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公司采购过程中营运资金占用状况。
采购过程中营运资金周转期 = ( 材料存货 + 预付账款 -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360÷营业收入
2.2.1.2 生产过程的管理绩效指标
以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一指标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公司生产过程中营运资金占用状况。
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 =( 在产品存货 + 其他应收款 - 应付职工薪酬 - 其他应付款等 ) ×360÷营业收入
2.2.1.3 销售过程中的管理绩效指标
用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总资产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公司销售过程中营运资金占用状况。
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周转期 = ( 成品存货 +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 预收账款 - 应交税费等 ) ×360÷营业收入
2.2.1.4 经营活动的管理绩效指标
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基于供应链)=(销售过程中营运资金+内部生产过程中营运资金+采购过程中营运资金×360÷营业收入
2.2.1.5 理财活动中的管理绩效指标
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 ( 货币资金 + 应收利息 + 应收股利 + 交易性金融资产等 - 短期借款 - 应付利息 - 应付股利等 ) ×360÷营业收入
2.2.2 基于要素的管理绩效指标
用流动资产÷总资产这一指标来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占用状况。在分析了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流动资产占用状况后,选取现金及等价物÷流动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资产,其他项目÷流动资产为指标进一步对流动资产的内部结构作分析。
以流动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筹集状况。在分析营运资金筹集状况后,选取短期借款÷流动负债、应付账款÷流动负债、其他项目÷流动负债对流动负债的内部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360÷营业收入
其中,营业收入直接用利润表上的数字,其他指标用期初和期末的平均数。
2.3 分析方法
采用EXCEL分析软件来分析中小板上市的制造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计算各指标时,先计算出每个公司每年的值,然后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各子行业的整体均值。
3.中小板上市制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分析
3.1 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的分析
依据前述指标计算出的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绘制了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按供应链)的趋势图(见图1)、营运资金持有量水平(按要素)趋势图(见图2)。
3.1.1 基于供应链的分析
图1 营运资金占用状况(按供应链)
图2 营运资金占用状况(按要素)
从图1可以看出,基于供应链重分类的营运资金的持有量水平,销售过程所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所以,应收账款是销售过程中的最主要的营运资金占用。
3.1.2 基于要素的分析
表1 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
行业 C0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流动资产/总资产均值 61.09% 61.05% 52.81% 61.23% 51.89% 58.56% 60.20% 68.39% 64.97% 62.50%
从表1可知,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行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均大于50%,说明中小板上市制造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各子行业流动资产所占比重存在明显差异,最低的是石化塑胶,比重为51.81%;最高的是机械设备、仪表业,比重高达68.39%,其比重的差异与各行业的产品特点以及生产工艺有关外,也与各子行业在营运资金管理的差异性有关。
由图2可知,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存货所占的比重,这说明现金管理,存货管理是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3.2 营运资金筹集状况的分析
依据前述指标计算出的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汇总列出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流动比率(见表2),并绘制了营运资金筹集状况(按要素)趋势图(下转第127页)(上接第123页)(见图3)。
3.2.1 基于要素的分析
表2 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流动比率
行业 C0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流动比率均值 2.02 2.33 1.48 2.97 2.15 2.82 2.00 2.79 5.91 2.40
国际上公认的流动比率为2,而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中只有木材家具的流动比率低于公认值为1.48,其余各子行业的流动比率均高于2,医药生物行业的流动比率最高为5.91。
图3 营运资金筹集状况(按要素)
由图3可知,中小板上市制造业企业流动负债内部结构中,短期借款所占的比重最大.可见短期借款仍是流动负债的主要部分。
3.3 营运资金周转期2009-2010三年的趋势分析
按前述指标计算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各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后, 将 2009年至2011年的周转期幅度进行划分:0≤周转期幅度≤10%视为绩效基本不变 , 周转期增幅≥10% 视为绩效降低,减幅≤ - 10% 视为绩效提高 。
3.3.1 基于供应链的趋势分析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总体变化趋势:2个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提高,1个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基本不变,剩余的7个子行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降低。具体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采购过程中绩效提高的行业有6家,基本不变的行业有1家,绩效降低的行业有3家,生产过程中绩效提高的行业有4家,基本不变的行业有3家,绩效降低的行业有3家, 销售过程中绩效提高的行业只有1家,基本不变的行业有4家,绩效降低的行业有3家,这说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下降主要是由于销售过程中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差引起的。
3.3.2 基于要素的趋势分析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的总体变动趋势:2个子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降低, 6个子行业的营运周转绩效基本不变,有2个子行业的营运资金周转绩效提高。具体来讲, 应收账款周转绩效降低或总体持续的子行业数量为 2个, 基本不变的数量为6个,绩效提高的数量为2个,存货周转绩效降低子行业数量为1个,绩效提高的数量为1个,基本不变动的子行业数量为8个, 应付账款周转绩效提高的子行业数量 3个,绩效降低的行业为2个,基本不变的行业为5个。可见, 大部分行业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周转绩效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大部分中小板上市制造业子行业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绩效基本保持不变。
4.展望
本文结合营运资金政策从基于供应链和基于要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小板上市制造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现状,希望能够为中小板上市制造业的行业分析者提供数据支持,并对提高该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
[2]罗俊亮.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政策实证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
[3]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
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4
但是结果如何呢?大家可以看两组数字,中国有医药生产企业4000余家,其中过半数生产医院用的药品,但都以仿制药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新工艺者可谓凤毛麟角。大家都生产差不多的大路货,为了竞争生存机会,拼命搞药品回扣和厂商压价,这样情况下,产能过剩达50%以上,如几个生产大输液的药厂老板说,生产赔钱,不生产因设备折旧,照常支付员工工资等原因更赔钱,卖一瓶大输液还不如卖一瓶矿泉水挣钱。因为利润低,因此表现医药研发上投入就低,我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投入高的也只有4%~5%,远远低于跨国制药企业。来自英国的阿斯利康2005年研发总投入为34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销售收入的1/4,约12,000名员工致力于新药研发工作,占其全部员工的1/4多,而我们国家的大多数药厂,整个产品研究室就8、9个人,基本上是整个药厂的生产技术科,因此,其“新产品”出生后能否存活可想而知!
目前医药商业企业日子比工业更难。首先整个中国医药批发企业平均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左右,而仓储运输费用率好的能控制在1.5%左右,人工和其发生的经营费用率能控制在0.7%-1%,管理费用基本控制在0.5%,以上这些基本上已经和毛利率持平,如果再加上资金占用、设备折旧、商品损耗等,那么就预示着,你做多少销售就赔多少销售。山东药山(九州通设在山东的公司)总经理蒋志涛说,九州通已进入山东两年,虽然2006年预计销售10多亿元,但如果没有九州通总部大物流和管理平台的支持,以及管理团队和全体基层员工谨小慎微、精打细算经营,稍不留意全年就会亏损。济南药业集团的王德顺副总经理的话似乎也阐释着同样的道理,经改制后的济南药业集团下属全体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额10.7亿元,而净利润仅有209万元。这个利润按他的话讲,也是全体出资员工勒紧腰带省出来的。那么为什么就是这样,有些就从来没干过医药商业的企业还风起云涌的想进入或者犹豫徘徊其边缘呢?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一语道破天机:一是这些企业想进入医药商业多数想借助国家相关政策搞医药物流,通过搞医药物流项目达到圈占土地的目的;二就是通过做医药商业,占用厂家货款,达到即赚取现金流推动集团其他产业链条的运转,又改善了整个产业的负债结构的目的;三是确实想通过自己强大的现金流、其他行业商业网络渠道和集团完备的管理平台渗透医药商业,进行规模效益的获取,如前段时间传说家电巨鳄国美要进入药妆领域,这种跨行业的渗透得到了业界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赞同。这种传言不管是真是假,最起码表明国美有这种资金、人才等实力以及锤炼20年已经成熟的大商业运营管理平台,关键是其如何将此优势和医药商品流通的市场特性结合起来。
但不论进入医药商业动机如何(本文不论及个体自然人搞小医药商业企业之情况),我则认为,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涉及过商业领域的产业集团,应该在涉足医药商业领域之前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投资战略目标并做好至少3年的实施规划、投资预算。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整个医药经营的大环境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也就是离经营的市场化还有一段距离,各种资源的配置还依赖于政策和政府的调控,更主要的是市场还是无续的竞争,因此风险相对于已经成熟的其他行业较大,按照经济学理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但是目前医药商业收益反而很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收益成递减趋势。对于想通过医药商业运营,争取药厂授信,从而赚取现金流,改善自己其他产业负债结构的,也就是玩空手道的,目前几乎很难实现。前几年由于国有企业责任制的不明确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商业企业进行大量的赊销或者账期资信,而现在由于企业普遍施用法人治理和上市公司经营需要,企业更多的关注产出和效益,因此加大了对应收帐款的管理并取消了原来赊销和放帐期的做法,80%的企业普遍认为,宁可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降低,也决不进行帐期授信和赊销,因此原来那种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的好时代基本已经过去。至少做3年的实施规划其目的就是要有三年持续一成不变投入的准备,因为任何一个从无到有的商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要经历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市场网络的培育和发展、商业文化及运营平台的形成和搭建等几个过程,尤其是商业文化及运营管理平台的形成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和物力,因为这是形成商业品牌的胚芽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她容不得太多的犹豫和停顿。
二、认清商业操作本质,不要外行领导内行。商业的操作本质是通过商品的交换赚取商品差价,其实质是无法改变商品存在的使用价值,唯一可以改变的是通过经营者的服务和操作技术性增加其交换价值,从而为商业企业提高商品差价,保证较高的获利,因此工业和商业的区别简单说就是原料通过机器变成了产品从而完成工业的全部运营,而商业企业担负的是工业产品的市场交换和价值实现功能,也就是产品或商品通过人手变成等值(货币)金钱,因此,工业(除去研发)是机器起决定作用,而商业是人起决定作用,故如果用工业的操作模式、管理方法和思维模式很难搞好商业。如东盛集团是我国著名的民营制药企业,论运营机制和企业实力均很好,但是其前几年自己独立在全国开发零售门店,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与笔者曾经服务过的国药控股旗下的国大药房联合投资建立东盛国大联合医药公司,旨在全国开发2000平米以上的连锁大卖场,其预想和创立也夭折在襁褓中,最后仅在上海杨埔区与国药集团联合成立了一家平价卖场,最终东盛集团也撤回其派驻卖场的财务总监。后来,东盛集团调整思路和方法,只是投资和参股运营成熟的医药商业公司,靠投资回报率和股东要求指标来考核所投商业企业的经营者,而自己不再干涉和派人直接参与管理。很明显,东盛集团即达到投资收益的目的,又达到了使成熟医药商业企业拉动其医药工业发展的目的,如投资参股于河北的东盛英华医药公司。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从来没有涉足过商业的企业集团如果想进入医药商业领域,兼并重组或者投资参股应该是比较快的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战略需求和拟重组或参股企业的优势资源结合问题,有些从来就没搞过商业的企业老板根本都没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对方企业到底还有什么,就迫不及待的想搞合作,甚至直接就草率地签定收购协议,这种做法未免太武断和卤莽,因为目前医药商业企业最大资产和核心东西基本表现为上下游资源网络、品牌、健全的运营管理平台上,而商业企业潜在的风险在于经营模式落后形成的潜险和富余员工上,所以说兼并重组商业企业可比为无影无形资源排列组合,有很多工业企业在收购重组商业企业中失败的都很惨重,从前面的分析看,目前收购重组医药商业企业风险更大。对于从来就没有做过医药商业的企业集团来说,当前采取投资或者参股运营比较良好的区域性医药商业企业方式更合理,风险更少一些,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商业企业都在进行改制或者虽然改制但还不彻底,其运营风险较大,小的一些商业企业参股运做又没有太大意义,而大的运营比较良好的医药企业,如九州通,其在发展中追求稳健和专业化原则,在资金和战略上基本不需要国内其他企业投入和其他资本渠道合作,更多的是瞄准了国际市场,据有关消息称,国外已经有不少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初步与其接洽和谈判。
三、雄厚的资金实力是进入医药商业,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5
这一年,大连万达开始实施其商业房地产战略,组建大洋百货,并与沃尔玛、欧倍德、百安居、肯德基、百脑汇等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签订联合发展协议,相继在南京、沈阳、南昌、济南、青岛、长春、天津等商业黄金地段投资开发商业地产。号称中国家居第一品牌的南方香江集团,犹如一匹令人咋舌的黑马,突然杀入商业房地产领域,自4月开发山东聊城光彩大市场项目大获全胜后,迅速开发安庆、南昌、景德镇等项目,一年内连克多个大盘,渐显省城和二级城市“通吃”的王者之气。声名显赫的新希望集团也不甘人后,12月,新希望与主业做房地产的中国银泰在上海宣布,共同成组建“银太百货”,与原乐购高管团队连手打造的“乐客多”大型连锁购物中心也将成立,银太百货与乐客多结成“策略联盟,”由重庆起步,逐渐向全国抢滩商业地产。如今,全国各地已是追随者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二、三级城市都纷纷开发商业步行街、购物广场甚至Shopping Mall等。商业房地产在2002年底迅速升温,成为各地开发商追捧的市场热点。
房地产市场何以掀起商业地产开发潮?最关键的原因是商业房地产利润丰厚,通常可以卖到同地块住宅物业的3~4倍,更有甚者卖到住宅的10倍!因此,在房地产进入“微利时代” (王石语),不少房地产做成“房地惨”时,开发商为寻求新的利润源,纷纷谋求企业由住宅开发向商业开发转型,这是正常的为利益驱动的企业行为;其次,我国现有商业业态相对落后(特别是二级以下城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很多国际零售、家居、餐饮、娱乐业巨头大举进军内地市场,一些新业态的出现推动了国内商业的发展,而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快速扩张,城市规划中对新型商业布局留下了余地。因而,目前掀起的商业房地产热潮顺应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第三,众多城市居民有投资商铺的强烈需求。长期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渠道狭窄,储蓄存款利率低,投资股市风险大,投资中心商圈的商铺则普遍认为是分险小、回报快、增值大的理财手段。全国各地到处煽情的广告词“一铺养三代”,的确切中了许多市民的投资心理。
然而显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商业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更有其自身规律,高利润从来都是与高风险相伴。作为特殊的物业,商业地产更凸律和独特的赢利模式。如若开发商缺乏对商业规律的认识,缺乏对商业房地产运作模式的掌握,毫无疑问将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那么,什么是商业房地产(以下讨论的商业房地产范畴特指商铺,不包括写字楼和酒店)的“运作模式”?根据我们的实践,这种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本文以地级市商业房地产开发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一、拿地应尽可能在城市中心商圈,最差也应在中心商圈边缘,并处于与次级商圈过渡地带。
因为中心商圈商铺的租金定为城市最高者,本身具有良好的积聚和放大财富的示范效应,投资者自然趋之若鹜。虽说中心商圈地价偏高甚至很高,但一般地说,地级城市的地价因素对此类项目的利润形成只构成一般敏感而非高度敏感(也有少数城市中心商圈地价过高而对利润高度敏感,如安庆和萍乡地价达500~600万元/亩)。据2002年8月作者在北京某投资公司参与河南某市宾馆土地挂牌出让过程中,对该项目所作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在地价为200万元左右时,各敏感性因素对项目利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平均售价变化±1%,影响利润±2.92%;建筑密度变化±1%,影响利润±1.56%;销售率变化±1%,影响利润±1.25%,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相同,其变化±1%,影响利润-+0.94%。其中,平均售价的敏感性比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高3.1倍,比销售率高2.3倍,比建筑密度高1.9倍;建筑密度的敏感性比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高1.66倍,比销售率高1.3倍;销售率的敏感性比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高1.33倍(引自拙文《××购物广场项目敏感性因素分析》)。
所购土地还必须有足够规模,使得项目有足够大的营业面积成为旗舰店,便于建成运营后,或自成中心商圈,或与原有商业地产形成猗角,相互支撑,共同构筑核心商圈。根据经验,一般地说,购物中心项目占地面积应在15~30亩,商业步行街项目占地则应更大些。
二、做一个好的商业规划,特别注意引进新业态和设计好项目的业态组合。
本文论及的开发项目的商业规划,是指通过对项目地商业现状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后,对项目本身的业态选择、业态组合、分布和面积占比,业种选择、分布和面积占比,对商铺划分、建筑形态、区域和楼层功能、人流导向系统、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等进行预先设定,用以指导项目的工程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为招商和营销策划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可以认为,商业规划集中体现出开发商对商业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在做商业规划时,要特别注意引进新业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新业态如便利店,专卖店、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等象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这些新业态以其全新的商业理念和蓬勃的生机,冲击着我国旧有商业格局,使之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革。在地级市商业开发中引进新业态,可以强力冲击原有商业格局,为项目今后的开业运营成功奠定基础,还可引起市民的高度关注和兴趣,为售楼炒作提供重要题材。
其次,要注意业态组合。业态组合科学合理,可使项目增加靓丽的卖点,有力促进楼盘销售,还可使项目建成后聚集人气,形成商气,确保项目开业兴旺。
因此,针对项目地原有商业业态状况引进新的业态并进行恰当组合,将提升项目的商业竞争力,促使项目成为新的商业热点和新的商业中心(拙文《地级市单体商业房地产项目业态组合初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三、通过招商,引进众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商业企业和品牌,颠覆旧有商业格局。
“招商先行”是作者参与成功开发河南某购物广场项目的重要手段。该公司在项目开发前期即以免一年租金、送装修等各种方式与国美电器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并通过系列硬广告、新闻会和软性宣传文章,将“国美”即将入驻的信息导播给广大市民,甚至造成部分市民在国美开张前大半年就开始持币待购“国美”电器。开发商由此为项目争得大量“眼球”,也挖掘出非常好的卖点,结果租赁给国美和周邻的商铺不仅提高了卖价,销售也非常顺利。
四、注意引入商业物业和统一运营管理概念,对项目精心包装。
精心包装项目,是房地产项目营销的常见手法。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业主购买商铺为的是获取长期稳定和较高的投资回报。黄金商圈商铺的租金高则高矣,但他还担心这种收入不能稳定而持久,因此,引入商业物业管理和统一运营管理概念进行项目包装,就是针对投资者的疑虑并为其释放投资风险、解除后顾之忧的“利器”。
从开发商角度看,对项目开业后进行物业管理和统一运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说,商业房地产项目总会有部分商铺如最高楼层或位置较偏的商铺不能售罄而成为自留物业,项目配套设施部分如电梯、扶梯、中央空调、管理用房、未公摊的面积、室外公共用地、停车场等也不能出售,这其中有些可以转为开发商的固定资产。通过良好的物业管理和有创意的运营管理,项目开业后生意火爆,使得商铺租金上升和转让费提高,那么这部分固定资产也肯定升值。此时,开发商可谓进退皆宜:进,可有稳定的租金收入,增加优良资产比重(这对有上市公司背景或银企关系好的开发商犹为重要);退,可将其抵押融资,以增加开发商现金流,还可选择其它稳妥而可行的“撤退”方案全身而退。至于物业管理和运营的成本则完全可以收回,并不增加开发商的压力。
五、通过系列硬广告和软性文章进行宣传,通过事件营销进行造势,让该项目的开发成为当地市民关注的热点,并形成良好的口碑,“筑坝蓄水”。
应该说,这些内容已属于营销策划的范畴,本文不赘述。但以作者亲历多个商业盘所积累的实操经验来看,此招非常有效,真所谓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六、通过适当划分商铺面积来控制“总价”,推出短期租赁政策,尽量降低投资门坎,使项目积聚大量的潜在客群。
商铺价格高的特征决定了商铺销售更易受“总价论”的制约。因此,适当划小商铺面积来控制“总价”,是制定商业规划和营销政策时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此举不仅可降低投资门坎,吸呐更多的潜在客户前来投资商铺,还可提高售价,增加单位开发面积收益。
推出商铺租赁政策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1、通过短期租赁(如一年),可以降低业主的首付,从而数倍放大目标消费群体;
2、部分业主出于对黄金商圈的推崇,对于购买商铺的长远收益已有期盼,但担心投资的前期收益,通过短期租赁,则可打消其顾虑,坚定购铺的信心。
当然,推出商铺租赁政策必须注意:
1、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和政策,所有对外的正式文件和广告、宣传材料等,均不得出现“返租”字样;
2、为避免今后长期运营所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租赁期限原则上不宜太 长,但具体年限应视业态选择和招商成果而定。
3、如需为引进百货业态或大型超市业态提供大卖场,则该商铺的租赁合同要精心设计,避免留下后遗症。
七、开盘
有人曾说过:房地产营销是“无缺陷”营销。当我们切实做好前述流程的各项工作,同时做好工程规划、建筑设计,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处理好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总之整合好开发商所有的资源时,“金日开盘”自然也就能为开发商赚得“满盘满钵”了。
本文讨论的商业房地产开发模式虽以地级城市为例进行阐述,但其原则同样适合省会一类大城市,只不过在这类大城市操盘,商业竞争更为激烈,进行房地产开发必须更为规范罢了。
商业企业运营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实训教学;物业管理
一、《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匹配行业需要
不同的商业物业类型(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等)对其管理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一方面需要具备物业管理的基础专项技能,如环境、安保、维修等,但管理较住宅物业难度大且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保值物业的基础上,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这需要策划、招商、日常运营等能力。在今天许多商业物业紧缺的人才需求中,尤其看中第二方面的能力拥有。然而,在现有的商业物业课程目标定位中,往往还停留在以偏向住宅的物业人员能力培养,将住宅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简单套用在商业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上,使得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实际的行业需要不匹配。
(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物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然而商业物业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却没有较好的跟上行业的发展。商业物业的岗位需求不再仅仅是专业维修人员、保安人员、财务人员、保洁绿化人员、行政人事人员等,它需要市场调研、市场拓展、合作合同管理、招商等的经营管理岗位人员。显然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与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匹配,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岗位技能需求。
(三)课程评价不能较好反映岗位能力
课程评价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比例等。目前的商业物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评价仍以教师为主,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偏向常规物业管理内容,这都不能较好的判断和反映商业物业岗位能力的水平。商业物业实训课程的评价需要融入学生的互评,以此检测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能力;需要融入企业的评价,以此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考核方式需融入现代化的评价手段,考核内容可进行能力分项,协调各项能力考评比例,这样保证考核方式的多样,考核内容紧贴岗位能力需求,更能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难以满足
商业物业的岗位人员的从业能力需求,商业物业的实践类型多样,且各个类型间的经营管理差异,这都对本课程的实训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商业物业的实训教师是需要懂物业管理、又需要懂房地产开发、还需要懂商业物业的运营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商业物业的“双师”教师提出了难度。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的商业实训基地,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让实训课程生动形象,实现线上、线下的商业企业教师的介入,丰富本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
二、基于“互联网+”课程实训教学设计
(一)基于岗位能力确定实训教学目标
通过对物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商业物业着重在经营层面,其内容包括策划、招商和日常运营管理,其岗位着重在综合经营部相关岗位。从岗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工作任务开始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说明与工作规范,从而明确了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训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各种商业物业的业态分析、基础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物业节能措施、商业物业资产管理、商业物业绩效考评和商业物业行政管理等,让学生具备商业物业项目调查分析能力、商业物业项目招投标管理能力、商业物业招商策划能力、商业物业合同管理能力,商业物业资产价值挖掘能力等。
(二)从岗位评估-工作任务-能力分析-实训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体系设计是从对岗位的评估入手,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而确定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设置若干实训模块,再将实训模块分解为对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点。本文以实训项目“基于商贸物业-大型购物中心的物业招商”为例,阐述实训模块“制定购物中心招商方案”完成的相关工作任务。
(三)制定基于实训项目的实训微课等教学文件
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形成一体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本课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与实训任务的融合,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学习。在每一个实训项目下,确定每一个实训模块,根据工作任务形成对应知识点的微课、动画等资源,让知识与技能碎片化,同时又能在任务导向下形成内在逻辑联系,进而实现相关任务模块,同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学习与提高。
(四)全过程、多样化进行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全过程评价系统,重视学生每一次参与、态度、合作、成果,利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而不以一考定成败。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中,利用自主学习云平台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随时可考核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成果;利用QQ、微信、蓝墨云班等软件,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与学生的实时讨论、沟通与评价;每一个实训任务的完成,均会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成果评价等,不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全过程的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