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1
通过教师课题研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一)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
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二)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1x年2月至20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x年2月至20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x年3月至20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x年4月至20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黄静
组员:高小贤蔡秋香李素娟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三)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工作是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二、具体内容
1、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越显得重要。本学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准备结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题小组成员的培训
(1)每位课题小组成员每月自学有关多元评价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并书写读书笔记。
(2)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交流讲座,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
结合学校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课的活动,围绕研究课开展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相互提高。
4、落实好课题实施计划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个课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5、开展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
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九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学校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十月:按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围绕课题开展一年一度的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十一月:召开科研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十二月:集中科研培训
实验教师上交阶段性实验总结。
科研反思集锦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视角;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57-01
教育部积极推进的课程改革,中心思想就是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是引导、指引方向的,在课堂上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启发学生思维,做学生的灯塔式人物,仅仅只是指明一个大致方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力,而绝不包办学生的思维和思考。
一、以对话的视角,引入学习主题
小学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具有更多的生活气息,很多问题的引出都是通过与生活十分紧密贴切的问题引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多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会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会更好,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也可以更加顺利。小学数学传授数学的思维是第一个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思维能力和对生活中最基本的认知。下面就一组案例分析展开讨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这节课,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说说生活中看到的哪些是长方体?
谁可以跟老师说说?
生1:老师,我们家电视是长方体。
生2:数学书是长方体。
生3:魔方是正方体。
师:非常好,看来学生对生活中的实物观察很仔细,比如衣柜、鞋盒、等等都是长方体的,那长方体和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呢?
生1:长方体是立体的图形。
生2:长方体比长方形边数多。
师:对,这名同学说的非常棒,同学们,长方形和长方体各有多少条边呢?
生:长方形有4条边,长方体有12条边。
师:那同学们知道长方形和长方体各有多有个角么?
生1:长方形有4个角。
生2:长方体有8个角。
师:很好,来,同学们,我们再复习一下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对长方形和长方体留下深刻的认识。之前的教学模式,总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完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课堂成了教师的课堂。有些教师不想把主导权让给学生,总是认为学生自己学不到东西,但是经过这样的对话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会有走神的机会,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要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扩展思维。数学是一门较乏味的学科,学生大多缺乏兴趣,教师在此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一些适合的课题上,多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图形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些纸张,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图形,与此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成果,并即时讲解,订正。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后,会对这一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且终身难忘。
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就是主宰,一切以教师为主,不能质疑教师的能力和认识。在新的教育改革之后,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质疑教师的说法,更可以跟教师一起讨论,教师也不只是单一的在讲台上讲,可以通过对话的视角进行课堂学习,也可以根据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更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得到问题的结论,等等。这些方式都会给课堂活跃气氛,增加学习动力,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在通过对话的视角进行课堂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放低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到班级的大集体中去。比如在学习分数的课堂上: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啊?
生:好!
师:我们出六个同学,包括我,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每个女生代表一个个体,而我们7个代表一个整体。
生:老师,我知道,整体可以看成为1。
师:非常棒,那我把小红单独圈出来,那她是我们整体的几分之一?
生:1/7。
师:把小红和小花圈出来呢?
生:2/7。
师:要是七个全部圈出来呢?
生1: 7/7。
生2: 1。
师:都正确,同学们,明白分数所代表的原理了么?
生:明白了。
这节课,教师通过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建立了民主的教学关系,学生在此就会觉得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跟家长一样,关心爱护自己的。通过对话的角度,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这样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生活中也会促使学生与教师多接触、多沟通,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对话的视角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增进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成红红.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0)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职业院校 会计 应用分析
会计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能有效掌握现代会计基本原理、内容及方法,提升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由于会计课程的实务性、操作性很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做”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教、学、做”有机结合,对于提升教学课堂有效性,培养综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一体化”这个名词最早在西欧被提出,当时并没有特殊含义,直到美国问题专家卡尔为“一体化”下了定义。卡尔指出:“一体化是原来彼此分离的单位转变成紧密结合的复合体。”可见,“一体化”强调了事物间的联系,事物间的联系会产生新结构、新系统,由此事物将具备新的功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很早就被学者提及到。在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作者对“教学做一体化”做了具体阐释。书中强调:教师应一边教一边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更是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方法制定。将“一体化”概念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形成新结构、新体系,这就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常运用到的“教学做一体化”理论。
二、会计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已不适应社会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会计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实践实训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
(一)教材理论性强,缺乏有效实际锻炼
教师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教材质量与内容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采用的教材《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理论性质太强,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过难,缺少配套的技能训练,再加上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较陈旧,使教学与实际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有偏差,不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实现有效对接。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快速上岗。
(二)教学方法缺乏新颖度,无法打造有效课堂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仅是要教授给学生知识和技巧,更是要教授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目前,会计课程的教学有一部分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缺乏新颖度。同时,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的机会,课堂氛围沉闷,无法打造有效课堂。
(三)实训实习经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向企事业单位输送一线综合应用性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握理论结合实践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虽然目前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新增了实践课时并增加了实践课时的比例,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懂理论与实训的“双师型”教师很少,教师很少有机会深入企业进行实地培训学习,实习经验的缺乏,不能及时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大部分是注重演示过程,实际操作流行形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不强,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四)现有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过分关注理论教学使学生缺乏足够的会计实践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限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在有压力有竞争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钻研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这将导致很多学生在其他知识的学习方面遇到很多困难,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探索意识,缺乏实践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即使从事非会计专业工作,也会因为实际动手能力弱,竞争能力差,创新意识缺乏等因素而被残酷的淘汰。因此专业课的教学方式落后,不仅仅影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新时代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时,要以实际工作为引领,最终完成以下任务目标。第一,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基本知识、技能和相应处理方法等,使学生具有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编制信息的能力。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书本中学习的各种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综合能力。第三,素质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一线技能型人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并能推动会计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三、针对就业需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途径
(一)以会计市场需求人才标准优化课程与课时教学
职业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以就业为指导,以实际操作为宗旨,以职业为标准,要以会计市场需要人才标准来优化课程及课时。课程设计中,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理论讲解同实践案例相结合,提升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二)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培养提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遵循“学生为主体”原则,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技巧,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教学理念革新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同于往时,现代会计行业需要具有一技之长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以“教师讲授,学生接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所培养的理论型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会计行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会计课程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有的课程均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会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并请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就目前对会计基本要求、事物、能力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会计财务现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会计课程中的灵活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现代化会计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在会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社会交往技能得到提高,因此,需要重新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在新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参考会计职业的主要或者典型职业责任和工作过程,并以其为构建方向。会计专业行动领域经过一定的归纳后,就形成了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行动领域在依据一定的会计教学标准进行归纳后得到的。学习领域不可能离开行动领域这个基本依据,通过会计职业的典型职业责任、学习目标、知识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标准等内容,来确定具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就是学习领域的外化,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需要考虑学生的整体特点以及个性区别,考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考虑会计师、经济师、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以这些因素为基本依据来确定新的会计专业学习课程,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当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会计专业自身发生变化以及实务操作方式发生变化,新的课程体系要敏感地嗅到这些变化因素,及时修改相应的课程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我校具体情况而言,一方面我们应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另一方面应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对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我们需建立教师终身化、个性化培养体系,各部门应全力出击、互相配合共同打造一支“双师型”队伍。第一,应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安排教师去企业实地学习锻炼,可进行顶岗工作;会计行业应积极组织教师研讨会议,就当代会计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交流经验,开拓视野。第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断健全“产业、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培养体系。学校提供人力及技术支持,企业提供管理及投资,双方共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三,教师应提高自己“终身学习”意识,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积极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第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综合能力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与精神及物质双奖励。
(四)教材与实操同步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和依据。在会计课程教授中,教师应吃透教材大纲,掌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分解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会计课程教授中,教师需要一手抓教材,一手抓实践操作,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处理基础会计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材内容的教学和实训课程同步进行,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同步进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创新作业形式。通过“小组项目作业”形式,让学生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完成大型作业。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沟通、协作能力。
(五)一体化教学环境营造
良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能够帮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的硬件设施,配备充足的教学器材及实践设备,为会计课程教学营造一体化教学环境。除了完善硬件设备之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采用案例引入、热身小游戏、情境模拟、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营造活泼、轻松、自由的一体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
会计课程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能保证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职业院校中蓬勃兴起,大量的人才被培养出来,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当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专业更应当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使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效的专业实践能力。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提高职业院校会计课程的实践性,从而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专业实务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对于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关于“教 学 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有很多空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笔者期待更多同仁一道参与,为深化该课题的研究层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玉英.论高职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2]倪穗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会计一体化教学[J].教育导刊,2010
[3]尤维芳.会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难点及对策[J].才智,2011
[4]钟志恒.中职会计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4
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竞争力,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就越来越引起高校的重视。不少高校结合本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和专业特色,汲取外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成果,使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许多高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前缺乏充分准备。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一般明显不如对理论课,被动学习是较普遍的现象。如实验前预做全面的准备,了解从实验原理、步骤、所用试剂、仪器的使用方法到实验数据的处理、安全注意事项,等等,做到这些的学生不多。许多学生由于缺少预习环节而在实验课程中收获不大。
2.实验教学师资投入不足。高校化学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其主要精力集中在维持基本教学和科研上,对实验教学往往就不能深入研究和探索改革,实验教学的质量往往也就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同时,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之间的截然分工,也容易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统一和贯通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对实验教学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3.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经常欠缺。实验仪器、设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现在,一方面实验课程的总学时较少,另一方面受仪器、设备数量的限制,实验组的人数不少,3―4名学生共同操作一套仪器、设备的状况很普遍。实验教学难以充分进行,致使大学生不能明显提高独立操作的能力,形成创新意识。许多学生因此也就感受不到实验学习的乐趣,丧失了一些主观能动性。
4.不少化学实验室缺乏安全和环保措施。化学实验经常使用强酸、强碱和玻璃器皿等,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实验事故[1]。而现在许多实验室缺少安全保护条件,一旦遇到意外伤害,则很可能因为错过最佳处置时机而引起不小的麻烦。再者,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让学生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毒物随意丢弃,虽然这些毒废物在数量和强度上根本不及有些工业企业所排放的毒废物,但由于其成分复杂,累计效应不容忽视,将会污染水源等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5.实验教学观念陈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是按课本已设计好的步骤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方案来进行的。这些实验一般包括基本操作实验、测定性实验、制备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虽然这样的实验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学校不很清楚用人单位需要具有哪些操作能力的人才,所以,用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坚持就业理念,没有紧密地结合专业特色,没有灵活地运用实验资源,致使实验教学的针对性不够突出,学生错失许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的提升。
6.实验课程教学、考评的方式单一。现在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操作演示和口头讲解的方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部分学生误认为实验教学的作用只限于验证化学理论,没有注意到它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考评方式也是以期末一次综合性考试为主,占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又以平时完成实验报告情况和实验素质评估各占一半分数比重。由于上述考评方式是由3―4名学生协作完成的,分数的高低基本上看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实验过程是不考虑的,因此其科学性必然受到影响。教师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给出的分数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考评成绩难以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验课程的状况。
二、解决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从存在问题来看,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亟需深化教学改革,以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综合水平较高的人才。而深化教学改革,在我们看来可以从下述几方面开展。
1.提高实验预习的质量。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督促、指导学生对下一次实验进行全面的预习。每次实验开始时,教师要对本次实验的原理、步骤、试剂与仪器进行提问,成绩记入期末考评成绩中。对一些复杂仪器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等,如果学生通过书本预习仍不易理解的话,可以购买或教师制作一些与之相符的教学片、多媒体课件等,务必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实验内容,熟悉仪器的原理和构造,增加有关实验知识的信息量和操作技能规范化。
2.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有刻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高校需要一支有一定人数的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实验教学人员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地自我提高。要经常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实验教学问题;由有经验的教师示范讲课,以增长实验教学集体的能力和经验。实验教师要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努力调动和培育学生参加实验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3.提高投入实验的仪器、设备的费用。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分析表征手段日益先进和复杂。学校要根据学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学生的规模,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加大硬件投入。在满足基本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需求的同时,力争补充一些研究性实验仪器,开设高质量的专业性实验课,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提高实验室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和能力。高等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有高度的人身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教学人员和学生有章可循。实验课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程序要从严把关,使学生严格按规程来实验。突出地强调:穿好实验服,严禁穿拖鞋、短裙、短裤等进入实验室。实验室也应配备急救药箱,置于固定位置,便于及时使用。实验室对废弃物的排放应十分重视,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可根据废弃物的类型,将其储存在统一规定的容器中,定期收集起来,统一处理。
5.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化学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好坏与实验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联,这也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锻炼、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上。应用型地方高校不能简单地模仿国家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应结合地方实际,强化特色;要全面搜集用人单位所需学生能力的广泛信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化学实验主要在实验室完成,但化学实验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堂,还要开发多种教学形式,如实验技能大赛、小发明活动、检验员培训和开设实验第二课堂。
6.完善实验教学、考评的方式。除传统实验教学形式以外,高校还可以采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实验教学。学生在化学实验室里的学习形式是人脑电脑并用和亲身实践,再加上教师指导,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显著提高。完善实验教学的考评。每次实验的得分可由4个项目构成:10%预习成绩、40%基本操作成绩、40%实验结果及报告成绩、10%实验素质评估得分。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情况,就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实验研究能力。
本文初步分析了高校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对策。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地方高校办学特点,努力探索,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微型化学实验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课程教学活动形式逐步发生变化,改掉以前的讲授为主,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现在的化学教学改革主要是走向学生实验,但是有很多学校根本不能很好地开展化学实验,不少实验主要由教师画和讲、学生记和背。为了解决现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误区,可以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具备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化学实验仪器微型化;二是实验中试剂用量少、现象明显、节省经费和时间、减少污染、方便携带。高效课堂指老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强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微型化学实验,让学生人人有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验的参与度。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微型化学实验,学生在实验体验、合作交流中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师生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的有机整合。
一、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
1.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运用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化学概念及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显得具体而感性,因此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实验。一个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教学实验,都可以归纳为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技术。虽然三者不可或缺,但是从学科教育角度评价,应当认为它们的重要性是不等同的,而且是依次递减的[1]。实验教学现状是,教师较多关注如何改进做法及用量使现象更明显,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减少污染,如何强调实验规范使学生更能应对考试等。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实验教学的方向。将微型实验引入高效课堂教学中,探究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归纳各物质的特点及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认识物质、体验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充分展示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的思维过程,真正体现元素化合物实验的教学功能。
2.学习有机化学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运用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有机化学物质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生发很多疑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作微型实验,产生较为强烈的认知冲突,角色意识发生转变。在解决矛盾的动机心理驱使下,学生迅速调整认知结构,积极同化新刺激,将其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整合、“顺应”,在教学目标下顺利完成新的学习内容。
3.学习化学理论知识中运用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化学理论知识部分包括高一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部分;高二的化学平衡理论部分;高三的晶体结构理论部分。虽然是基础理论的学习,但仍旧可以利用微型实验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式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整合教学中学生的素质与教学效果
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是仪器小、试剂量少、实验现象明显等,学生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微型实验的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开设微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往往会正面体现微型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些学生不主动,会大大增加老师的指导工作量。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引入微型实验时,教师要把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情况先加以预设,当预设情景出现时应如何解决,充分备课,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微型实验的魅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整合的角色转变
1.教师、学生对化学实验态度的转变
调查显示[2],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分组实验效果好,不再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机械地验证实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都大有提高。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能很好地体现出分组实验的优点,且实验投入时间少、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可行、实验安全,节省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微型实验的涉入,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知晓自己为什么而学,应该向着哪个方向努力奋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微型实验与课堂教学整合,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成绩。由此说明,利用微型实验的整合教学,确实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只有优化化学实验与情境创设的各个环节,学生才会在当前高考模式中不排斥化学,才会用心学习化学,课堂才谈得上高效,我们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微型实验与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并没有唯一性,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摸索改进,不断完善,让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心琦.化学实验教学问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1):3-6.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6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教学,由于刚刚接手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教学经验颇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教法,虚心向三位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现将本学期四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认真学习,反之,没有兴趣,范文写作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他们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培养、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首要条件。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说,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像“吊死鬼”、"what'smissing?"、"找卡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是在实际中运用,因此,除了课堂练习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多读,多讲,多练。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组长监督的方式,以确保他们不落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批改作业方面,要求学生的作业及时完成,我也按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点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就采取面批方法,单独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进行情景教学
本套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思想汇报范文,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课上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逐步过渡到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比如说第一单元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关于classroom里的内容,非常贴近实际,对课本中的Let‘slearn中的对话鼓励他们在同学们面前大胆表演。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引起兴趣;视听结合也便于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
四、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适应,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当学生用英语讲完后,我就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到自豪,有一种成就感。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进步也及时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加强交际的互动性。
五、注重过程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通过作业、课上表现、听写情况、范文参考网手机版背诵课文等形式给学生积分,每次达到五分后可以得到一个带着字母的小星星,集齐带有字母g、o、o、d的四个字母后,可以得到一个带有good的小标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也深刻体会到鼓励要比惩罚有效得多。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作业布置方面的缺失。没能抓好作业的检查,对于组长,课代表缺少表扬和监督机制,致使有部分学生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一些口头作业实效不大。
2、在教学方面我发现自己形成了一种定式,没有创新以及大胆实践的勇气。我应该多看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多听几位有经验教师的课,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很多优秀老师的优点没有学到,听课的次数也还不够多,有些缺乏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希望在下个学期能多学习新课标,多吸取他人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学困生的个别辅导也是我下学期要进行探索的内容,心得体会范文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另外,在课堂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好,没有树立起一个老师的威严形象,导致课堂秩序较差,以后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课堂的重要性。
6、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英语老师而言,由于并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在专业知识的一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以后还要加强学习。而且,在教育教法方面,也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