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

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文1

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现代文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现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三十七个单元中占了整整二十四个,而且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它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的“重头戏”。以前,我在上现代文时,是以我讲析为主。先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分解到每篇课文中,然后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尽量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讲全。像这样上课,考试时,成绩也马马虎虎带得过,但要考出好成绩,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这种教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扎扎实实地教好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又要切实有效地提高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为此,我对原先的教法作了较大的改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现代文教学模式,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比较理想。

其基本步骤如下:

1.1 三分钟演讲。

三分钟演讲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关注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思,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课后,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当众讲话,一天一人,按学号依次转换。一名同学讲完后,其它同学评议,并给予相应的得分。这种训练形式的话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我要求学生高一时采用自我命题演讲。高二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出一道题目,然后把它集中放在办公室,轮到演讲的同学上一堂课一下课就来抽题,这样就可以有课间十分钟时间作准备。高三时则统一要求采用临时抽签即兴演讲方式。

1.2 教师设计问题。

在引入新课之后,由教师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

(1)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与教学目标相符,而且要符合课文文体特点;(2)题量要少而精,便于学生记忆,一般为三道题左右;(3)要求学生用“心”记忆,不能动笔。

例如《守财奴》(高语第三册)一课的题目设计是: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

这几个生活片断分别用什么手法揭示了主要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教师设计题目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1.3 学生自读课文

这个步骤主要锻炼学生读、写相结合的能力。 自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提出以下两点要求:(1)时间必须控制在二十三分以内;(2)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把题目答案在书上写出,以备查。

1.4 小小组讨论

在学生自读课文结束以后,以小小组为单位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取长补短,求得正确。在讨论的时候,教师有必要提出以下两点要求: (1)时间限制。时间短了,学生讨论不完问题;时间长了,可能会冷场。一般一道题设计讨论时间为2分钟。 (2)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讨论时只能动嘴,不准动笔。 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1.5 自由抢答

在学生讨论之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答题的正确与否,可提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为了鼓励学生举手答题,同时也为了鼓励其它同学积极进行修改、补充,此时可采用得分制。我是这样安排的:凡举手答题,答一道题不管正确与否就可得一分,答对可得2分,以此类推;其它同学补充、修改,如果不正确则不得分,如果正确则一道题也可得2 分。这个步骤其作用与小小组讨论相同。

这种现代文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双边活动,同时也全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

2 古文的小小组讨论法

我刚进入高中教学的时候,对古文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步骤是:先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完后老师进行讲解,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然后进行知识点归类。客观地说,我讲课文不能说不细,知识点不能说不全面,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为此,我感到很苦恼。后来,我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原先由教师讲解这个步骤改为由学生对照参考书自己进行理解,有问题可随时提出。应该说,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步骤比原先有进步,但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积极性不高,再加上高中学生“爱面子“的心理,有了问题也不举手,所以,最终的考试结果与前一种方法相差无几。正当我对古文教学感到痛苦、失望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启发了我。那是我班在一学期期末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品德考核时,我发现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的声音几乎要影响到周围班级的上课。我当时灵机一动:在古文的教学中我不是也可以发挥小小组的作用吗?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尝试,一段时间后,终于形成了一套小小组参与的古文教学法。

具体步骤是:

2.1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古文来说,读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这个步骤仍然保留。

2.2 读完后,以小小组为单位,由小小组长指定一位同学翻译,其它同学补充、修改来疏通课文,有问题随时提出。 为了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遇到不懂就问,同时也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同学间互相讨论,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我又设计了下面两个步骤。

2.3 由学生翻译,其它同学进行补充、修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大约分成二到三个部分,分别由二到三位同学进行翻译。翻译的同学,补充、修改的同学,教师不指定,而是用分数来刺激。比如一段翻译内容,确定分值为5分,你如果举手起来翻译且没有任何错误,则可得分5分,但如果有错误,其它同学举手指出一处,则你就只能得4分,而指出错误的则可得1分;如果指出二处错误,则你得3分,指出你错误的同学则可得2分,以此类推,直到得举手的基本分1分。所以说,这个步骤对于同学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2.4 小练习,教师将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出成一张小练习,题量要少而精,学生做的时间控制在8分以内。在前面几个步骤完成以后,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小练习。练习做好以后,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换批改,且要在课上以小小组为单位按平均分或小小组总分为标准进行评比。评比前三名的小小组集体分别给予加分,最后三名则相应扣分。

古文的小组讨论法从实施情况来看至少起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2.5.1 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得到好分数。

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课堂小组

函数周期性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且是函数的重要特征,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学好函数.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设计教学,充分发挥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和探究中更加熟练的掌握函数周期性的知识.

精心设计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究和思考.尤其是针对小组讨论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来安排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更好的体会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函数周期性的知识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关于三角函数的问题,三角函数周期性特征明显,具有很好的导入效果.教师首先要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关于函数周期性的定义为,对于一个函数f(x),如果有一个常数T(常数不为0),能够使得定义域内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f(x)= f(x+T),则此函数为周期函数,常数T为此函数的周期.其中若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正数,则此正数为该周期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学生基本了解了周期的意义后,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周期性函数的题目.

例1 求函数f(x)=sin4x+cos2x的最小正周期.

教师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的知识来进行小组讨论,对题目M行分析和思考,然后让各小组的学生代表来说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最后再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和完善,然后教师再统一给出解题步骤,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新学习的知识,熟练掌握.

分析f(x)=(sin2x)2+ cos2x=(1-cos2x2)2+1+cos2x2=34+14 cos22x=78+18cos4x,因此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T=2π4=π2.

给学生参考的解题步骤,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解题方法来进行完善和补充,帮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

一、仔细思考问题

教师在进行函数周期性的小组教学中,应让学生养成观察问题的习惯.通过提出的问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去思考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构建出自己的思维网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多种意见,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上述的题目中解题的过程也并不是唯一的.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答案是唯一的,但解题的变换过程是多种的,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意识到解题方法及步骤是多样化的,避免盲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2已知x∈(-∞,+∞),f(x)为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k∈Z,I表示区间(2k-1,2k+1],已知当x∈I0时,f(x)=x2,求出f(x)在I上的解析式.

分析1因为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所以当k∈Z时,f(x)的周期为2k,因为x∈I时,x-2k∈ I0,所以f(x)=(x-2k)2,即对k∈Z,x∈I时,函数的解析式为f(x)=(x-2k)2.

分析2这个题目还可以通过图像法进行解答:做出函数f(x)在R上的图像,如图1所示,将x∈I0的图像向右平移2k个单位就是x∈I的函数图像,因此可以得出函数解析式为f(x)=(x-2k)2.

通过共享彼此的想法,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收获更多有用的知识,从而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

二、提高小组讨论效率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进行自主的学习.但教师必须做好小组学习中的引导工作,保证学生是围绕着课堂主题进行讨论和思考的.同时有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存在思路不清晰、表达不清楚的状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也有学生存在发言时间过长的情况,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的提醒,同时有的小组学生的观点存在很大的分歧,教师在聆听过后,对其进行引导和调节,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究.并且及时解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这种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并且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主动学习.同时在引导的过程中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和知识的内涵,从而更加准确的将所学的函数知识应用到问题中,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思维、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评价和总结,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答案的对错,而是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并且让各小组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经过共同讨论得出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然后由全体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来发现各个小组的优缺点.教师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公正全面的指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总结出更加完善的学习方法.

总之,教师在进行函数周期性的教学中,应合理应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志文探究,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实录与反思[J].中学数学月刊,2012(08).

[2]赵伟“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08).

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文3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较理想的方法可以先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入手,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人大胆交流、充分合作。本文将从实践的层面,谈几点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体会,笔者从实施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组织策略、基本形式、评价、反思等方面阐述了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结构

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确定4个角色:负责人(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倾听者(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督促者(确保本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发言人(作为本组的发言人,活动结束后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实践证明,同质分组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按问题、兴趣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课堂中每项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合作互动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有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笔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中精讲。

1.自主学习。每单元课的Welcome to the unit对话练习时,我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2.小组讨论。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听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如果小组讨论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现象。

新高中英语教材中许多文章层次清楚、脉络鲜明,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信息,布置科学和合理的任务,让学生展开讨论。以Module2 Unit3 Project Explorer为例,笔者提出层次清楚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整个语篇分层次阅读,然后分步骤进行讨论:

第一层次问题: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the main idea of every paragraph:

Para1:Introduction of Yang Liwei’s space exploration.

Para2:Yang Liwei’s childhood

Para3:Yang Liwei began his training as a Chinese astronaut.

Para4:Yang Liwei was chosen to be the first astronaut for the Chinese space mission.

Para5:Conclusion of Yang Liwei’s space exploration.

第二层次问题:

(1)Why was Yang Liwei unusual?

(2)What kind of background was he from?

(3)How did was he chosen to be the first astronaut for the Chinese space mission?

(4)What contributed to Liwei’s success?

第三层次问题:

(1)What achievements did he get in his life?

(2)What can we learn from Yang Liwei’s?

本语篇分层次阅读,每个层次又可分为若干问题。每个层次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集中精讲。韦斯特指出: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为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精练”和“少讲多练”。每节课的集体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在教授Module 1中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牧师的故事,这位牧师不愿意穿与其他牧师不同的服饰,他说: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fellow-men.他的这句话见报时,句子中多了个逗号,结果成了:I will wear no clothes,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fellow-men.当学生读懂这个句子后,顿时哄堂大笑。笔者随即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讲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稍加补充之后,让学生完成精选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组学习的评价机制

爱迪生曾说过:“相信自己能的人就会赢!”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因而科学地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也是及其重要的。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语言表达,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地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最成功的评价。在教学中还要应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合作学习中。

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合作学习突出语言的运用,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语言能力的获得。重视小组合作交际,重视生生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品质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效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文4

【关键词】PBL教学;实验教学

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是以计算机应用中交换机的配置为例,目的是解决计算机网络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内容和可能的测试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基于此,我们将此方法运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如下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黄石职业技术学院11计算机网络班班和11级计算机应用班同学分为对照组(20名)和实验组(2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PBL的实验教学法,学习的理论内容、时间相同。

1.2 研究方法

1.2.1 选择教材

对照组和实验组统一使用教材,现行多采用材,实验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课程特点、根据学习进度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收能力,将实验教学,如交换机基本配置应用、虚拟局域网技术、生成树协议应用、交换机的端口汇聚及镜像技术的应用为实验实例,供学生讨论。

1.2.2 实施方法

(1)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教学老师在一体化教师教,教师讲解;学生做、学生问、汇报结果,给出初步评议,书写实习报告;老师指出问题,然后老师讲解正确配置结果实例,给出评价结果。时间为1周。

(2)实验组:基于传统教学基础上,对交换机基本配置应用、虚拟局域网技术、生成树协议应用、交换机的端口汇聚及镜像技术的应用为实例实验进行PBL的尝试,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引导提前准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了交换机基本配置:交换机基本配置应用、虚拟局域网技术、生成树协议应用、交换机的端口汇聚及镜像技术的应用。学生5~6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通过教科书、参考书、网络等途径,寻找可能的答案,向学生说明PBL教学的目标和具体安排。

——设置实验问题

PBL所包含的问题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点,是影响PBL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在实验中经常可以遇见,以快速生成树协议应用为例,先由实习教师带领学生在分析配置协议前的资料,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协助,然后补充分析不足,可能忽略的问题,再按配置程序提出系列问题,如:1)需求分析(先小组讨论,再给出问题)。2)解决方案(先小组讨论,再给出解决步骤)。3)思考问题,快速生成树协议较生成树协议的最大优点是什么?问题需要简单明确,呈循序渐进地深入,能够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对本例证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解决问题

讨论是知识再现巩固地过程,实习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学生中指定主持人,由主持人控制讨论进度,讨论在配置过程再现交流之后展开,主持人带领大家将之前配置协议的资料总结归纳,按照实验过程、实验步骤、配置故障及解决问题过程列出,给出初步的评价,学生们则围绕配置进行讨论,从而说明实验原理。在此环节中,学生逐步将对问题的所查的资料,及课堂所学的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等知识点融合到讨论中去,进而掌握交换机故障以及训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总结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的书写及心得体会是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展示。最后,教师指出每位学生实验报告不足,并要求学生补充书写报告。随后学生以积极心态投入学习,真正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验中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估方法

2.1 实验考核

统一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实习态度、出勤率(10%)+实验报告书写(40%)+技能操作(50%)。

2.2 实验调查问卷

3.结果

(1)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实习态度、出勤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报告书写、技能操作、总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2)调查问卷回收40份。

表1 2个班总成绩、实习态度、出勤率、实验报告书写、

技能操作对比()

组别 n 实习态度、出勤率成绩 实验报告书写成绩 技能操作 总分

实验组 24 8±2 34±3 45±3 87±3

对照组 19 8±3 28±4 39±2 75±4

表2 PBL教学的评价结果

调查内容 明显 一般 差

提高学习兴趣 37 3 —

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35 4 1

提高自学能力 34 6 —

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36 3 1

4.讨论

(1)表1中实验组的同学实验报告书写、技能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同学,说明PLB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实践教学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帮助,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实习态度、出勤率方面没有太大差异。

(2)表2中很明显将PBL实验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展示出来:①93%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愿意主动学习,而不是以往被动接受;②8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此学习方法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充分的进行课前准备,才能回答老师提前设置的问题,学习一直处于主动状态,学生反映工作量增加了,但还可以承受。基于此,我们认为PBL教学方法适宜放在典型实例中;③以问题为基础,将问题贯穿整个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实践思维过程随着问题地逐个解决也逐渐清晰,88%的同学都认为此方法提高了实验能力;④90%的学生认为比以往更注重团队协作,每个人查资料的方式、角度都不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享受了团队协作的乐趣。

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文5

1.任务前 (Pre-task)

(1)介绍目标和任务。呈现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去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在前一节课向学生说明任务,使学生有时间去完成任务,有关资料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

(2)让学生回忆列出所学的相关知识。

2.任务中 (While-task)

(1)完成任务。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首先,根据任务让全班学生结成对子或分成小组,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其次,让学生完成任务。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如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或互相问,或查字典,最后再问教师。然后,各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在小组学生积极帮助下准备好材料向全班展示,此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以帮助学生。

(2)展示成果。

教师让各组学生代表依次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各组所选代表每次应该是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小组展示完时,其他学生或教师如有疑问,可以向小组代表咨询有关问题。回答问题时,既可以是学生代表,也可以是小组同伴帮助回答。完成此步骤任务时,教师作必要的小结。

(3)听录音,使学生对课文有全面了解。

3.任务后 (Post-task)

在这一步骤里,学生主要处理语言、词汇和短语、重点句型和语言知识等。采取的方式可以由学生先讨论,教师指导他们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4.检查评价 (Assessment)

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知识掌握情况,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5.家庭作业 (Homework)

小组讨论的基本步骤范文6

引言

案例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现代案例教学法兴起于哈佛法学院,以哈佛商学院的推广最为成功,之后的案例教学法多借鉴哈佛大学的经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并逐步推广。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高年级专业课的学习夯实基础。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传统、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普遍遵循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另外,教材题材相对陈旧,与现实生活不符,缺乏真实、自然的案例,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就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法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进而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综合运用英语的目标。其次,案例教学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较好途径,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虽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要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几个基本环节。结合基础英语的课程特点,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个人准备阶段

个人准备阶段是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基础,此阶段包括教师的个人准备和学生的个人准备。要确保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教师的个人准备涉及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案例、熟知案例、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和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服务。如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而绝不是随意选择一个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本身必须具有针对性,新颖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在选择案例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案例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引发他们的深思,使他们有话可谈。在选择恰当的案例后,教师要熟知案例,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语言上的难点,掌握案例的核心思想,记录下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且根据自身的阅读推测学生在案例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仔细阅读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而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即本案例学生要讨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进行了案例的选择、分析、阅读及关键问题的提出后,教师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观点和问题;激烈冲突的观点如何调和;当讨论出现偏差时如何正确地引导及如何处理有可能出现地突发状况。

除了教师需要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个人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学生要阅读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学生的一系列课前准备都需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对案例进行仔细地阅读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还要大量查阅资料,进行相关材料的阅读。较之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前准备阶段,案例教学法的个人准备阶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繁重的任务。

2.集体讨论阶段

集体讨论阶段包含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部分,小组讨论是集体讨论的基础阶段,全班讨论是集体讨论的阶段。首先,要在课前分好讨论的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质,尽量保证各组能力的均衡。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依次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观点、看法,供组内成员讨论、批评、切磋和补充。小组讨论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大家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进入讨论状态。二是分析案例、聚焦核心问题阶段,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详尽的分析,通过讨论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找到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三是提出备选方案阶段,在对案例进行了分析,抓住核心问题后,提出解决的策略就是关键。小组各成员对案例问题的决策均有自己的观点和侧重,所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要综合考量各成员的观点,通过讨论提出最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四是讨论如何实施阶段,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后,接下来的就是要讨论具体的实施过程。某些解决策略看似合理,而一旦实施会发现不具可行性。所以在这一阶段小组成员要对提出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在考虑影响具体实施的各个因素后,决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方案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小组成员也要对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做出评估,争取达成最优的解决办法。小组讨论阶段在整个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全班讨论的效果。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完成小组讨论后,就进入了集体讨论的第二个部分――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是案例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在全班讨论阶段,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解决方案、具体实施进行陈述,同时也可提出小组讨论时存在争议或未能解决的疑难,供全班讨论、解决。在每组陈述完进行后,全班同学可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全班讨论的过程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适当的作用,对课堂进行良好的控制。首先,教师要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教师要对讨论进行适时地引导,一旦发现学生的讨论偏离案例的主题,要及时引回;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适时更正,因为案例讨论的全程都用英语,所以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要对关键性的,频繁出现的错误进行指正。当然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不能任意打断学生,影响学生正常表达。总之,在全班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挥调控的作用,但要少做评判与仲裁。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能够各抒己见,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即学生不擅长或者说根本无法用英语思维,绝大多数都是首先用汉语想出解决办法,再由汉语转换为英语,而适当的转换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所以在英语表达中词汇、语法错误层出不绝。因此,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关键也是难点之一就在于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表达能力。

3.总结反思阶段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在当堂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这是案例教学中给予重视程度不够,但实际作用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次的案例学习做概括,谈谈从此教学案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启示以及可以改进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其次,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要强调案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此次案例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更正,对不完整之处做以补充。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还需根据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反思,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反思还需延伸到课下,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的不断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4.案例报告撰写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为案例报告的撰写阶段。案例报告的撰写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学生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总结。基础英语课程的案例报告有一定的模板,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短小但完整的英语论文。在案例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当然,在学生撰写完案例报告后,教师还需仔细阅读学生的案例报告,进行认真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