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范文1
本论文研究讨论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探讨了兰州市缺水地区降雨特征分配,对城市雨水利用进行分类,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并对资料不足情况下的雨水资源量计算做了简化估算;初步建立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方式和步骤,并对各自特点进行了分别讨论。同时以工艺流程方法探讨为主线,以指导实践为目的,选取兰州西固区某小区为具体研究区域,进行了雨水资源利用的系统分析。
关键词:雨水利用;径流入渗;雨水资源化
中图分类号: TU8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雨水利用技术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多目标的综合性技术。目前应用的技术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二、兰州市降雨的特征分析及雨水资源化的可行性研究
2.1兰州市水资源概况
兰州深居大陆腹地,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降水量稀少,年均降水量为329.6毫米,自产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是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兰州市多年平均降雨623.96mm,多数年份降雨量基本上在600mm左右波动。年降雨量在550mm以上的年份占到了76%,年降雨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三、兰州市城市雨水资源量分析
1.兰州市城市雨水资源量分析
3.1.1 降水总量
这里讨论的是城市雨水资源化,按兰州市城区面积代入下式
(3.1)为集雨面积,本次研究取市区面积1068,西固区城近期面积23.04;为年降水总量,取值为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则,计算得城区降水总量为:
同时西固区某小区降水总量为
3.1.3入渗雨水资源量
(1)绿地入渗
绿地雨水利用量应有两部分组成,即截流量和入渗量,这里讨论入渗部分,即 。入渗量被许多因素所决定,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壤的初始含水率、渗透系数、降雨条件、植物的疏密度等。绿地的入渗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3.3)
(2)渗透管、渠、沟的雨水利用量的计算
渗透设施实质也是一个贮存设施。不论是何种渗透设施,渗透过程均遵循下列原理: (3.4)入渗设施的计算方法以水量平衡为基础,即设施进水量等于渗透水量与贮存水量之和,所不同的仅是一些参数的选择和处理[44]。入渗设施在降雨历时t时段内的渗透量可按下式计算:
(3.5) 。
四、该区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的研究
4.1.1蓄水池规模
雨水收集量与降雨特性、径流特性、蓄水总容积、雨水处理和利用能力等因素有关,蓄水池容积越大,雨水处理和利用规模越大,年收集雨水量越大。
结合该区具体情况按蓄水池总容积分别为5.0、2.5、1.5×104m3三种方案,进行蓄水规模估算,选择经济可行方案。以2005年日降雨资料为例,统计估算雨水年收集量、工程造价,按雨水集蓄系统运行20年估算雨水利用成本,详见表4.1。
表4.1集蓄规模的经济性比较
由表4.1可知,可以得出方案三的单位利用雨水成本费用最低,仅为0.79元/m3,是方案一的55.6%,方案二的69.9%,方案三均优于方案一和方案二。
4.1.2雨水管道截流集蓄系统
在雨水管道检查井附近建设地下式雨水蓄水池。检查井内设置机械截流装置,雨水管道内雨水自流入蓄水池中。集蓄系统的类型按用途分为三种。
(1)生态灌溉集蓄系统
生态灌溉用蓄水池模仿自然地面雨水径流滋润生态绿地过程。在降雨时将雨水径流人工蓄集起来,在非降雨期用集蓄雨水灌溉绿地。主要应用流程见图4.2
图4.2生态灌溉集蓄系统示意图
(2)居住区综合利用集蓄系统
在居住区或某些公共场所(例如学校等)绿化面积大约占到小区面积的30%左右,绿地需水量大。另外消防等公共设施也需要一定的水量补充。居住区综合利用集蓄系统示意图见图4.3。
图4.3 居住区综合利用集蓄系统示意图
(3)市政综合利用集蓄系统
利用公共雨水管收集雨水并经简单的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 可用于市政绿化、道路浇洒等,部分地区利用雨水可节约饮用水达50%。
以上三类集蓄利用系统,互相独立,按照实施状况,分期规划,分别利用。
4.1.3雨水渗滤集蓄利用系统
在该区域可参考国外的成熟经验,增加雨水的渗透收集。在降雨期对雨水渗透收集,得到水质良好的雨水,在非降雨期进行综合利用。雨水渗滤收集利用系统示意图见图4.4。
图4.4 雨水渗滤收集利用系统示意图
。为增加雨水的收集量,减少雨水管道的输送压力。绿地设计需低于设计路面。蓄水池设置于绿地之下,渗滤后的雨水贮于蓄水池中,再次利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文在查阅大量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研究、典型区域设计和规划,就城市雨水入渗、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本文以兰州市为大的背景,西固区某小区为具体研究区域,主要研究内容和初步结果如下:
(1)兰州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6-10月的多雨季节。(2)对兰州城市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次降雨的划分间隔为20min。
(3)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集蓄雨水进行绿地灌溉,节约自来水用量;修建和改造大面积的绿地;通过透水性地面增加雨水就地入渗量;修建蓄水池储蓄屋顶和小区道路雨水;利用洼地蓄水、建雨水贮留管道。
5.2建议和展望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雨水资源化只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对于城市雨水资源化问题的研究也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鉴于作者水平和其他客观条件所限,本文的研究不够深入,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展开讨论,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l)、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要因地制宜。(2)、制定相关法规,鼓励雨水利用,国家政策扶持雨水利用产业化。(3)、统一管理、优化调度,对于城市水资源合理使用。(4)、统筹兼顾,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加大宣传,全民参与。
参 考 文 献
[1] 吴普特,黄占斌,付国岩.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主要进展.给水排水,2003,2(l):16-18.
[2] R.Huston,Y.C.Chan,T. Gardner. Characterisation Of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s A Source Of Contaminants In Urban Rainwater Tanks,Water Research,2009,6:46-49
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范文2
关键词:住宅小区雨水利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为100925m2;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82200m2。
1雨水利用方案
2.1雨水利用方式
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应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和调蓄排放系统之一或其组合。一般有以下5种组合方案:①入渗;②收集回用;③调蓄排放;④入渗+收集回用;⑤入渗+调蓄排放。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考虑到土壤渗透性、年降雨量特征、用地条件、运行管理和实际工程案例等因素,采用收集回用作为该小区的雨水利用方式。
2.2雨水收集回用方案的选择
雨水利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可收集雨水情况和需回用雨水情况进行水量水质分析后确定。
2.2.1可收集雨水情况
一般住宅小区内的雨水收集主要有道路、绿地、屋面3种汇流介质。在这3种汇流介质中,地面径流雨水水量较大,但水质较差;绿地径流雨水因经过渗透而水质较好,但可收集雨量有限;屋面雨水水质较好、径流量大且便于收集利用。该住宅小区总建筑屋面面积约为25800m2,由于小区管网已基本建成,雨水利用主要用于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为减少开挖,保护原有管网,一期示范工程仅选用2栋建筑屋面收集雨水(F=887m2),经管道汇入整流井。
2.2.2需回用雨水情况
回用雨水主要可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循环冷却系统补水、汽车冲洗用水、路面冲洗用水、冲厕用水以及消防用水。考虑到可收集雨水量、回用用途、投资和水质需求,拟主要用于绿化和道路路面冲洗。
2.3雨水收集回用方案的确定
根据可收集雨水与需回用雨水的情况分析,确定采用屋面雨水,经收集净化处理回用于杂用水如小区绿化、道路浇洒冲洗等,绿地考虑自然入渗,超出绿地调蓄和渗透能力的雨水排入市政排水管,道路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
3水量平衡分析
3.1日雨水径流总量
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雨水径流计算4.2.1-1公式:W=10ψchyF(W:雨水径流总量;ψc:雨量径流系数取0.9;hy:设计降雨厚度,以日为单位计算查降雨量等值线图,查出某地区约为100mm;F:汇水面积),算得径流总量W=79.83m3/d。
3.2需回用水量
绿化及道路占地面积29300m2,一般绿化和浇洒用水按1.5L/(m2·d)。夏季每日需水量按全额考虑为43.95m3/d;春秋季每日需水量按全额的2/3考虑为29.30m3/d;冬季每日需水量按全额的1/3考虑为14.65m3/d;则全年需水量为10700m3/a。
3.3平衡分析
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43.95m3/d,集水面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为79.83m3/d。43.95/79.83=55%,满足规范不小于40%的要求。
4工艺流程
根据所选择的雨水利用方案,工艺流程包括收集及预处理单元、储存单元、净化处理单元和回用单元4部分。屋面雨水先经收集管收集后进入整流井,整流井内设置格栅以阻挡与雨水同时进入落水管的树叶、树枝等粗大杂物并将初期雨水进行弃流。同时,整流井还可用于雨水回用系统蓄满时的溢流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经过整流井的雨水自流进入雨水调蓄池用于调节雨量的不均衡性。调蓄池内的雨水经一级提升泵提升后进入雨水处理系统,通过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达到出水水质要求后至清水池。最后采用变频供水系统加压配送,用于绿化和冲洗用水。定期运行反冲洗水泵,对雨水处理单元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就近排入污水井。
5各单元工艺设计
5.1雨水收集系统
5.1.1雨水设计流量
根据规范中雨水设计流量计算4.5.1-2公式,取重现期P=2a,降雨历时t=5min,取1.5的安全系数,计算雨水设计流量Q=0.02135m3/s×1.5=0.032m3/s。
5.1.2雨水收集管
根据雨水流量选用管径,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径为dn300,长155m,坡度i为0.004。
5.1.3格栅
在整流井进水处设置格栅拦截雨水中的漂浮物,采用不锈钢提篮格栅,规格400mm×400mm×300mm,栅条间隙5mm,栅渣外运处理。
5.1.4整流井
雨水经收集管网收集后首先进入整流井,整流井内可以截留、沉淀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后续提升泵堵塞,为全地下式钢混结构,设计尺寸为2m×1.8m×1.9m。
5.2雨水积蓄系统
来水水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保证后续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运行负荷,需要对雨水的水量进行调节,因此在雨水处理装置系统前设置调蓄池。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其设计有效储水容积不低于集水面日雨水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5.2.1雨水积蓄系统有效储水容积
5.2.1.1日雨水径流总量
根据3.1节知日雨水径流总量W =79.83m3。
5.2.1.2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
由于初期雨水径流水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弃流量的大小很难控制。参考规范中的计算公式Wi=10δF(Wi: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δ:初期径流厚度,考虑2mm初期径流;F:汇水面积),算得弃流总量Wi=1.77m3。
5.2.1.3有效储水容积
Ws=W -Wi(Ws:雨水积蓄系统有效储水容积;W :集水面日雨水径流总量;Wi: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算得有效储水容积Ws=78.06m3。
5.2.2调蓄池
采用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平面尺寸为6m×6m,池深3.6m,有效调节水深3.0m,有效储水容积=108m3。内设提升水泵吸水管、溢流管和通气管。
5.3雨水处理系统
雨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为8m3/h,设计工作时间为5.5h/d,采用精细过滤工艺进行处理。一级提升泵将调蓄池内雨水提升至雨水处理装置,经精滤处理,达到绿化浇灌水质后进入清水池,反冲洗水泵从清水池吸水定期对雨水处理装置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就近排入小区内污水井。雨水处理装置及配套的设备放置于建筑单体地下室内,占地面积约20m2,设一级提升泵2台,1用1备,单台Q=8m3/h,H=6m,N=0.55kW;反冲洗泵2台,1用1备,Q=30m3/h,H=8m,N=1.1kW;PAC投加系统1套,其中加药泵1台,Q=0.5L/h,H=7m,N=0.04kW,储罐1只,有效容积V=50L,工作压力1.0MPa;精细过滤采用1400一体化的精细过滤器,滤速为5.2m3/(h·m2),反冲洗强度为19.5m3/(h·m2)。
5.4雨水回用系统
5.4.1清水池
按规范要求,清水池容积取雨水回用系统最高日设计用水量35%,其中,最高日设计用水量Q=43.95m3/d,V=43.95×0.35=15.38(m3),考虑无雨或少雨季节时,能蓄存较多的处理后雨水供给回用,将清水池容积适当放大,取20m3。采用钢制成品水池,设计尺寸为4m×2.5m×2m,放置于建筑单体地下室内,占地面积约13.5m2。
5.4.2雨水回用设施
雨水回用设施主要包括二级提升泵、变频供水系统及回用管线等。绿化、浇洒道路用水的增压方式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使用水过程不受处理系统工作时间限制,管理更加方便,节电效果显著。设二级提升泵2台,1用1备,单台Q=8m3/h,H=25m,N=0.75kW;气压罐1套,V=800L,回用管采用PP-R管,dn32~50管共564m;绿地及道路冲洗采用埋地式快速连接阀给水栓,尽可能靠近人行道或绿化内小路敷设以便于操作,共设DN32给水栓12套。
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优化;大型场馆;设计;雨水利用
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现代城市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了当代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雨水利用系统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保护,节约用水的同时减少了洪涝灾害,并且也降低了水污染率,对城市生态也能够进一步改善。雨水利用系统正在以飞速发展的状态展现其生机活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速度,以及环境建设要求。在不断的努力发展中,我国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绿化、冲厕以及消防用水中都体现了重要的价值。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奥运村的建设,其中便设置有先进的雨水利用系统,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借助中水处理以及雨水收集系统,展现了城市雨水利用的新型理念,实具有重要的意义,证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可以进一步的加以利用。
1 系统概述
很多大型场馆的建设都具有差异,必然具有其自身特点,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首先,大型航管的屋面汇水面积相对较大,能够利用屋面进行雨水的汇集以及收集,但是流量相对较大,需要的调蓄溶剂以及输水流量相对较大,另外还需要配套的精华、截污、配水设施;其次,在很多大型场馆的建设中,建筑设计标准都相对较高,在设计上需要具有表现力,这些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补白,雨水利用系统便需要具备美化环境的作用;再者,对雨水利用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需要保证场馆结构体系安全;最后,雨水在大型场馆中可以被用作绿化、冲洗以及景观用水和消防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雨水加以利用,并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优化雨水利用系统时当代大型场馆设计中的必要内容。
2 优化设计
2.1 设计关键
(1)在雨水收集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技术设计师对初期雨水的控制,在雨水的收集利用中,首先需要对弃流量进行确定,所谓的弃流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回水面积、实际污染以及系统中水量的状态,以及后续需要予以利用和处理的办法。在场馆的屋面设计中,水质相对较好的收集系统,弃流设计范围在1mm至2mm,若是收集面不仅仅是场馆极其周边,可以适当对弃流量设计进行增加。常见的弃流装置包括两种,一种可以将初期雨水进行汇聚,并进行储存,这种装置不要求很好的技术,并且结构简单,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小型用水部分进行设置,若是汇水面积较大,那么相应的就必须增加池容,建设成本便会增加;另一种装置为切换式装置,其可以将初期雨水在汇聚后直接排出,能够节省弃流池横版,能够在大型收集系统中予以利用,但是由于开发技术严格,现场高程的限制等,对其效果影响较大。若水量较小,并且水质达到利用标准,那么可以将弃流水加以利用,若场馆地下水位低且坡度小,那么绿地就可以进行雨水的滞留,此时弃流雨水可以排入绿地,而无需单独进行处理;但是若弃流雨水较多,并且水质不能达到应用标准,则可以将其排入污水管道。(2)在整个系统中,溢洪控制也相对较为重要,另外调蓄规模也是核心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溢流口可以适应调蓄池的排水功能,即便是满池后,也能够顺利排走雨水,不会导致泛水现象,在溢洪设计中应当将标准同排洪标准相匹配。若有条件,可以适当的进行渗透设施的设置,将弃流水回灌地下。(3)水质的净化室雨水收集系统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安全用水,雨水具有多变性,因而在利用过程中需要将其同安全性紧密相连,需要时刻关注水质变化,例如雨水中颗粒分布以及沉淀性,流量以及水质的变化,水中各类物质的含量等。需要依照雨水水质以及实际经济条件选择工艺。
2.2 优化设计
对雨水蓄积利用系统进行优化,需要依照以下设计程序进行。(1)在设计中需要依据场馆的实际情况对雨水利用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并结合场区中的用水状况对雨水量的蓄积进行分析,从而合理分配雨水以及水质标准。(2)通过对场馆进行技术分析以及经济分析,充分利用场地优势以及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设计,例如可以通过雨水的利用得到新的效益,并且对于实际应用中用量小且投入高的用水可以不考虑利用雨水。(3)依照现有雨水水质标准以及回用水条件等,对雨水处理设计的优化中必须结合经济、技术两方面。首先对于系统设计应当注意重现期,即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中需要保证能够合理调蓄雨水,并利用调蓄池满足各方用水需要,同时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另外,在雨水的利用技术中,需要依照雨水利用情况的不同进行技术的选择,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所应用的技术具有安全、经济、实用的特征,这也是对雨水利用系统最主要的设计优化。
3 雨水利用实例分析
作为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的国家体育场,其雨洪利用充分考虑了其所处位置的地形特点,用地范围内可渗透回用的雨水先排入绿地,再通过土壤过滤等方式进行回收;可收集雨水的主要来源是场内雨水、屋面雨水及赛场周边地面雨水,在蓄水池附近设置专用弃流池控制初期雨水。采用容积法弃流池,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由于汇水面较大,需要采用多个弃流池,而且容积也较大,如果有条件采用切换式或高效率初期弃流装置将会大幅度减少弃流池的费用。所收集雨水进行处理后进入回用水水池,处理工艺能确保回用水达到《国家体育场再生水水质标准,处理后雨水与优质中水的供水可根据雨季及非雨季的不同进行自动切换,以保证回用水的供给。设计中还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
国家体育场雨洪利用系统中的处理技术比较先进,安全可靠,雨水收集量大,回用用途较广。由于设计标准较高,故雨水调蓄池容积较大;此外,考虑到不同用途对水质的不同要求,设计中采用了超滤、纳滤等先进的处理技术,以满足不同的水质要求,但同时使处理成本大幅提高,水质要求不太高的绿化、冲厕、洗车等用水也经过了比较复杂的处理,使得设备的运行、管理难度也相应加大。而且,雨水利用系统本身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设备的闲置与腐蚀老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消防用水属于应急用水,将其与中水合置于合用水池中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
4 结束语
在场馆中,对雨水利用系统的优化最主要的是利用方案的优化,这是设计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相比其他方面,处理工艺的选择以及雨水用途的确定是最为重要的。在设计中应当依照实际的设计环境,对各种场合所需要的水质进行分析,从而保证雨水利用系统中所提供的水质要求符合使用需求。在方案的设计中,需要依照实际用水量以及水质要求,对处理流程以及利用方案进行合理的选择、划分,同时也需要对调蓄规模进行认定,从而提升效益投资比,不但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满足环境效益要求。
参考文献
[1]胡茂川,张兴奇,陈刚.城市屋面雨水利用潜力分析―以南京市河西地区某小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4).
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范文4
关键词:低影响;道路景观;雨水系统;设计方案
1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理念 大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原则及目标 城市道路雨水LID系统设计原则:源头管理雨水径流、利用植物和土壤的自然过程净化雨水。城市道路雨水LID系统设计目标:水质控制(雨水设施通过过滤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沉积物和污染物)、流量削减(雨水设施通过滞留雨水来降低径流流速)、总量削减(雨水设施尽可能收集和吸收雨水径流以削减径流总量)。
3 低影响开发系统在遂宁中环线道路景观项目中的应用
3.1 项目概况
中环线位于遂宁市中心城区与城郊结合部,是遂宁市总规中“环+放射”的快速路系统中最重要的“环”状道路,环绕遂宁市中心城区,贯穿遂宁市国开区、金桥组团和河东新区。中环线对外联系高速公路,对内联系城市骨架性主干道。它的建成,将有效分流遂宁城区的过境交通量,极大缓解现有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有效提升区域路网的运输能力。
3.2 城市道路雨水系统传统排水方式及问题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居住小区或工厂雨水管渠系统、道路雨水管渠系统、排洪沟、出水口5个主要部分组成。市政排水设施设计以城市道路为主要载体,目的在于快速排除降落在路界范围内地表水、屋面雨水以及道路周边区域雨水径流,以防止道路路基、路面结构损坏以及城市内涝等灾害。现行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思路是:为保障城市、工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须及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设计重点在“排”上,将雨水径流通过一系列道路雨水设施,如边沟、雨水口、管道等快速排入河道。 我国大多数城市仍采用基于传统“快排”为主要目标的“道路不透水汇水面――雨水口――市政管线――河湖水系”的排水方式,结果导致道路排涝压力大、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要求。 结合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将雨水径流视作一种资源,构建基于LID的可持续城市道路雨水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实现径流污染控制和总量削减,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3.3 LID初步设计方案
3.3.1 中环线LID措施方案。不从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的角度,而从雨水径流管理的角度出发,将LID理念及措施应用于城市道路,需综合考虑道路类型与断面形式、道路坡度与坡向、道路周边场地开发强度及可利用开放空间大小等因素,以达到削峰、减排,缓解城市内涝压力,改善景观和生态环境等多重目标。本次方案设计城市道路为城市双向6车道+2非机动车道的2幅道路断面形式,共分为2种断面形式(中间有,无绿化分隔带),道路红线内宽度40m,红线外绿化带每侧宽度30m。本工程中LID利用措施参见表1。 绿化分隔带:主要指中央分隔带和机非分隔带。植被浅沟、下凹绿地等LID措施主要在道路绿化带内设计。 人行步道:将传统的人行道行道树带改造成生态树池带,滞留、下渗来自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径流;人行道铺装采用透水砖铺装,降低产流,增强雨水下渗;按照30~40m设置机动车道雨水可以通过人行道进入红线外绿地的排水管沟。机动车道:根据机动车道的交通量大小,如低密度城市道路(居住区、风景区道路),交通负荷较低,可以考虑在道路两侧停车区域或整个道路路面敷设透水铺装(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
道路红线外空间:当城市道路红线外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或开放绿地,可在其中设置多种形式的道路雨水LID措施及组合,如分散的雨水花园、下凹绿地、植被浅沟,集中的雨水塘、雨水湿地、多功能调蓄设施来对道路及周边雨水径流进行处理和利用,减少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下游河道的径流量,增强下渗,改善道路周边整体环境。
3.3.2 道路红线范围外及集中调蓄LID设施的布置。结合红线范围外及集中调蓄情况,LID的利用设施可以分为:一是红线外可利用空间充分,且道路中间没有中央绿化分隔带;二是红线外可利用空间充分,且道路中间有中央绿化分隔带;三是收集利用雨水系统上游雨水。 结合本项目情况主要推荐3种LID利用措施:(1)红线外为绿地。将红线内、外径流尽量汇入绿化带的雨水设施内进行滞留与净化。机动车道路面径流在道路横纵坡度作用下经由人行步道下的排水沟汇入设计红线外的LID措施,超量径流通过穿孔排水管和溢流管排入雨水管线。(2)红线外为河道。城市道路靠近现状水系时,宜将路面径流通过LID措施后间接就近排入现状水系。为防止水体污染及河道冲蚀,宜在道路与河道之间设置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雨水塘等措施,控制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3)收集利用雨水系统上游雨水。截流雨水设计管道中设计雨水进入雨水调蓄池,可以起到回用收集雨水、延缓洪峰、生态景观的作用。
3.3.3 主要工艺流程的确定。(1)靠近建成区情况。设计红线范围收集雨水弃流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渗透沟雨水塘多功能调蓄溢流进入雨水管道系统,选择合适的地段采用透水沥青路面。(2)临近现状水系附近的情况。设计红线范围收集雨水弃流生态植草沟雨水塘人工湿地或生态景观水体现状水系。(3)无法直接排入现状水体情况。设计红线范围收集雨水弃流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渗透沟雨水收集回用池雨水塘(局部设置多功能调蓄设施)溢流进入雨水管道系统。(4)地势起伏大的情况。设计红线范围收集雨水弃流雨水滞留带(采用堰分格样式)渗透设施雨水调蓄模块溢流进入雨水管道系统。(5)地势平坦的情况。设计红线范围收集雨水弃流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渗透设施雨水塘溢流进入雨水管道系统。(6)设计雨水管线交汇情况。设计雨水管道系统上游收集雨水弃流雨水调蓄池土壤渗滤系统中水池用户
3.3.4 部分LID设施利用实景图展示。
4 低影响开发理念实施的初步效益分析
4.1 可以利用设计范围内的雨水量 设计道路红线及红线外30m范围作为雨水主要收集范围,面积约为486hm2。本次暂按照收集20mm雨水径流量考虑,弃流按照5ram考虑,即可以利用雨水为15mm,可以收集或滞留利用的雨水量约7万m3雨水量。
4.2 可以提高城市雨水设计标准 设计雨水管道系统至少可以将重现期由3年一遇提高至5年一遇以上的城市雨水排放标准。
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范文5
关键词:可持续;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DF466文献标识码: A
1 水景合理性设计
严格遵从宜地造景的设计原则
景观营造的基本要求就是宜地造景,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景观搭配。尤其是水景的设计更是要严格遵从此原则。首先就要考虑基地适不适合做水景。水源能否解决并保证水量的可持续供给;地形、地质是否满足水景的营造要求。
选择合理的水景类型
统筹考量地形、地理自然条件、小区规划布局、住宅类型等多要素合理选择配套的水景类型。如:开阔湖面、潺潺流水小溪、顺势跌水瀑布、点式动感喷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局。
2 水量
目前居住区水景不可持续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水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简言之“无水可用”。解决水量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分析水量得不到保证的原因。原因多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水源问题处理不到位---水量得不到很好的补充。第二,防水防渗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水流失,水量得不到很好的保持。针对以上两点原因可以总结出如下四个字的解决方案“开源节流”。开源,可以理解为广开水源,增加补充水源途径。节流,节约、控制水的流失。
2.1开源
开源,广开水源。目前常用的水景水源有:自来水、引用天然水体、钻探机井抽取地下水、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循环再利用等。我国的水资源相当匮乏,在景观水的水源选择上一定要要坚持“节能、环保、生态、低碳”的基本原则。
鉴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在考虑水景水源时应依照下面的优先顺序进行合理选择。引用天然水体为首选,其次为雨水收集与中水回用,在以上条件都很难实现的前提下再选择抽取地下水,自来水的利用是以上条件都不能实现时的无奈选择。在无自来水以外的水源时尽量不要考虑水景尤其是大型水景的设置,或者尽量选择需水量较小的小型水景。
2.1.1 自然水源
自然界中天然的“江河”“湖泊”“溪流”等为常见的自然水源,水量有保障是自然水源最大的优势。但是其利用也有诸多的注意事项。其利用流程中有很多技术性、安全性条件需要满足。
(1) 水源检测
在水源引用之前要对水源的基本水文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包括水源的洪水位、常水位、水量、水质等。分析洪水位与小区设计标高的关系从而选择合理的引水方法。水量是否满足水景的设计需求,水质是否适合引入小区。一旦发现相关参数不适合引水应选择其它替代水源或修改水景设计方案。
(2) 征得许可
我国有些水源属于特殊水源保护区,如大型饮用水源、国家级生态保护水源地等都属于国家严禁引用水源。在征得相关主管部门许可后方可进行水源引用的设计方案报审。
(3) 引水方案设计报审
根据待设计水景标高与水源标高、水源特性等关系选择合理的引水方案。常用引水方案有:直接开挖引水、铺设涵管引水、水泵抽水饮水。
(4) 相关引水设施设计施工
引水设施的合理设计与施工质量都对水源的顺利引用及安全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及施工环节进行把控。常见引水设施及布局见下表:
2.1.2 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系统,就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后,经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的系统。多数由弃流过滤系统、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
雨水收集系统根据雨水源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
(1)屋顶雨水。屋顶雨水相对干净,杂质、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过弃流和简单过滤后,直接排入蓄水系统,进行处理后使用。
(2)地面雨水。地面的雨水杂质多,污染物源复杂。在弃流和粗略过滤后,还必须进行沉淀才能排入蓄水系。
各不同的雨水收集流程都具有针对性,可以有效处理不同汇水面的雨水。既可以有效收集雨水又可以合理节约成本兼顾系统的雨水预处理、雨水蓄水、雨水深度净化、雨水供水、补水和系统控制,全面科学。采用大量新型专利、专业装置,材料,可以方便地解决雨水收集殊问题,如弃流、蓄水、供水等。收集设计中尽可能避免电气设备的使用,更多利用雨水自流的特点完成雨水的自动汇集、收集,做到真正节能、环保、高使用寿命、低成本的特点。整套系统都由雨水控制器进行控制,完成收集、净化、供水、补水,安全保护等功能。
雨水收集能够成为水景水源的第二大选择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其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补充水景水源这么简单,雨水收集利用是实现雨水资源化、节约用水、涵养地下水、降低面源污染、 减轻城市洪涝和排水系统压力、 改善和修复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高调提倡“环保生态”理念的今天其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2.1.3 中水回用
中水也称再生水,它的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与下水(排水)而言的称呼。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显得重视。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西部水资源匮乏地区有效地利用中水作为水景水源其经济与社会意义都显得尤为重要。
中水与其他水源相比的优势:
(1)水源稳定
(2)取用便捷
中水与其他水源相比的劣势:
(1)地域受限
(2)水量受限制
2.1.4 自来水
自来水是最容易想到的景观水水源,其施工方便、水质优良、即时效果能够得到很好地保障。但是自来水的使用成本在交楼后直接转嫁给小区住户。造成住户较大的经济负担。往往容易出现纠纷引发业主与物业的利益矛盾,最终的结果就是水景停用。也就是说此方法是即时效果最好,可持续性最差。
自来水也有其独到的优势。对用水量较小的水景自来水无疑是最便捷的水源。如:小喷泉、小型流水墙、小叠水、小体量镜池等。此类水景一般都处于比较重要的景观节点,作为景观的门面存在。所以其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对即时效果的要求也最高。而且其需水量较小,此时去考虑引用其他水源反而显得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2.1.5 抽取地下水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鉴于地下水作为水源有施工方便、使用成本低、水质优良等特点,在需水量不大的居住区水景中可以考虑抽取地下水作为水源。
2.2 节流
开源节流是一个有效地整体,只考虑开源而不结合节流进行统筹考量只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无谓浪费。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治标治本。对水景的水量而言进行有效地节流考量就是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防止水的流失。而且要加强此意识从设计到施工直至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有效落实。常见的水景流失多出于“漏水”“渗水”两个原因。“漏水”指的是能找出非常明显的水体流失位置,“渗水”指的是很难找到水体流失位置水体属于缓慢渗透性流失。防水防渗工作按照时间先后可以分为“设计考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后期维护”四大阶段。
在水景施工过程中对防水防渗的处理手段有很多,包括主体混凝土浇捣、砖砌体等刚性结构防水与防水涂料防水、防水卷材防水、膨润土防水等柔性防水。接下来我们将对各种防水方法的原理、优缺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防水手段中结构防水属于最可靠、最基本、最重要的防水手段。
2.2.1 刚性防水
所谓的刚性结构防水主要是指建造水体容器的结构实体。常用的材料有砖砌体、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其中砖砌体多用于侧壁的主体施工。
对于水景的结构需要采用那种材料,主要取决于水景的基底性质。基底性质可分为填方、挖方、架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基底搭配不同的结构做法。对于挖填方而言又根据基底土质情况分为多种类型。
2.2.2 柔性防水
所谓柔性防水是相对于刚性结构防水而言的其他防水方法。柔性防水通过柔性防水材料(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来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建筑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使用最广泛的柔性防水材料是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常见柔性防水材料有“防水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2.2.3 防水与生态修复
防水材料的铺设,在保证水体不渗漏的情况下同时也阻止了水体与原土层生态元素的接触与交换,尤其是刚性防水结构的设计最容易导致原有生态的破坏。与我们进行水景设计布局要满足生态的首要原则不符。所以不论是否有结构主体,设计中都会设置部分措施来尽量对原生态进行修复。
除泳池、涉水池等参与性非常强的水景外,其他水景都应该在结构层或防水层之上再增加一层土层。常用的方法是回填河泥或土壤约200-300mm,便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修复原有生态系统,营建新的生态体系。尽量减少生硬结构池底的出现。
3 水质
在居住区水景设计中当我们已经充分考虑了“设计合理性”努力做到了“水量”的保证。那我们就要考虑影响水景可持续的第三大因素―水质。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情况。为了对水质作出评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质标准。对于景观娱乐用水我国有具体的标准要求。
3.1水的自净
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影响水体自净过程的因素很多,如受纳水体的地形、水文条件、微生物种类与数量,水温和复氧能力(风力、风向、水体紊流状况等),以及污染物性质和浓度等。
废水进入水体后,污染与自净过程几乎同时开始,距排污口近的水域以污染过程为主,表现为水质恶化,形成严重污染区,而在相邻的下游水域,自净过程有所加强,污染强度逐渐减弱,水质渐见好转,形成中度至轻度污染区域,在轻度污染水域下游,则以自净过程为主。
景观水的水质自净能力收诸多因素影响,水量、水的流动性、建设水景的生态体系完整性、污染源的性质等。居住区水景多为非流动性的死水,水量一般不大加上部分硬质池底的结构设计不利于新的生态体系的建立,使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大减弱。当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不能满足景观水质的要求时就必须考虑外力的水处理措施。
3.2辅助净化
雨水收集利用方案范文6
关键词:水资源;雨水利用;利用技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310-02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全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贫水状况将达到高峰。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节流、开源,已越来越受到国内有关人士的关注。在这些思路中,人们普遍注意的是污水回用,却忽略了水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雨水资源。雨水回用不仅是水资源开源、节流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水污染的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1 国内外雨水利用情况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早期快速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建筑雨水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其经验和方法对于中国不无借鉴意义。
1.1美国美国的雨水利用常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办为目的。1993年大水之后,美国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让洪水迂回滞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地区的防洪压力。美国的关岛、维尔金岛广泛利用雨水进行草地灌溉和冲洗。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如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其他重要条例规定了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新开发区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
1.2中国我国建筑雨水利用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建筑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于90年展起来。但总的来说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更缺少法律、法规保障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特大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处理和回用系统。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
我国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北京市开展的步伐较快。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的示范小区雨水利用合作项目于2000年开始启动i北京市政设计院开始立项编制雨水利用设计指南;北京市政府66号令(2000年12月1日)中也明确要求开展市区的雨水利用工程等。
2 建筑雨水资源回收
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然后将水引入蓄水池贮蓄,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或灌溉绿地等。
2.1雨水的收集建筑工程中的雨水收集有三种方式:①建筑物屋顶绿化,雨水应该集中引入绿地、透水路面,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②地面绿化的庭院、广场、人行道等,应该首先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或储水设施中;③地面是城市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应该结合沿线绿化灌溉建设雨水利用设施。此外,居民小区也将安装简单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小区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小区居民洗车和冲洗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水费。
2.2雨水的处理雨水收集后的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处理过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质明显的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质好依据试验研究显示,雨水除了pH值较低(平均约在5.6左右)以外,初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经由筛网筛除,泥砂则可经由沉淀及过滤的处理过程加以去除。这些设备的组合与处理容量需在经济与集水区条件考虑下来调整其大小。处理方法与装置则主要取决于:①集水方式;②雨水取用目的与处理水质的目标;③收集面积与雨水流量;④建设计划与相关的条件;⑤经济能力与管理维护条件。
屋顶集水一般以下述程序来处理所收集的雨水:
集水筛选沉淀砂滤停留槽消毒(视情况而定)处理水槽(供水槽)
雨水的处理设备包括有筛网槽以及两个沉淀槽。沉淀槽下方则设有清洗排泥管,用来方便槽底淤泥的清洗排除,维持沉淀槽的循环使用。
2.3雨水的供应雨水的使用,在未经过妥善处理前(如消毒等),一般建议用于替代不与人体接触的用水(如卫生用水、浇灌花木等)为主。也可将所收集下来的雨水,经处理与储存的过程后,用水泵将雨水提升至顶楼的水塔,供厕所的冲洗使用。另外,如与人接触的用水,仍以自来水供应。雨水除了可以作为街厕口洗用水外,也可作为其它用水如空调冷却水、消防用水、洗车用水、花草浇灌、景观用水、道路清洗等均可使用。
通常利用雨水贮留渗透的场所一般为公园、绿地、庭院、停车场、建筑物、运动场和道路等。雨水回收利用的主要措施是结合降水特点及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雨水渗透利用方案,设计出一种从“高花坛”、“低绿地”到“浅沟渗渠渗透”逐级下渗雨水的利用模式。采用的渗透设施有渗透池、渗透管、渗透井、透水性铺盖、浸透侧沟、调节池和绿地等。还可直接在城市一些的建筑物上设计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植树、洗车、冲洗厕所和冷却水补给等。某雨水回收利用示意图见图3。
3 发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法规政策,用水体制还不完善,虽然小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发展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还存在不少问题,它对缓解北方缺水城市的用水矛盾起不到根本改善的作用。同时,人们目前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需要大力加强雨水收集的宣传工作。具体来说,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政策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我国目前的水法还不够完善,它对于雨水的利用规定不够详细,没有提出明确的实施细则和目标措施,在现行的水资源评价中,也忽略了雨水的作用,只把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看待,同时,政府缺乏相应的雨水利用奖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人们利用雨水资源的积极性,我们只有在政策上加以相应完善,组织好我们的奖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2认识存在误区,缺乏科技资金投入目前,民众对建筑雨水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他们还把雨水当做一种有害的东西,认为它会增大建筑排水管网的负担、危害建筑防洪安全。殊不知,将建筑的雨水资源化,不仅可以降低人们对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依赖性,还能减轻建筑防洪压力,缓解建筑用水紧张的局面。同时,在政府这一方面,对雨水利用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科技投入,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使我国的雨水利用研究还停滞在起步阶段。
3.3现有城市小区布局限制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发展我国现有城市小区布局对雨水收集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妨碍雨水收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均雨水利用量比低层建筑减少。高层建筑物的项部狭小,造成雨水收集面有限,雨水收集困难;区内的绿地大部分都是高于不透水的硬化地面,这样就造成了雨水不易渗透,收集起来比较困难,利用绿地作为雨水的下渗途径还需要改造:目前大部分小区的楼顶覆盖滞水系数特别大,主要是采用油毡和沥青一类的具有化学污染性的材料。
4 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关于雨水利用的各项政策法规,把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看待,消除把雨洪资源看成是城市一大危害观点,把雨水利用纳入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建立利用雨水可享受环保优惠政策的激励机制,对于发展雨水收集回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的居民区或单位,应免征其防洪费和水污染费等费用。由政府出台相关雨水利用建筑的管理办法,明确今后的小区建设和建筑物设计要服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需要;对于已建成的小区或单位,采用政府投资、地方集资和用户投入的办法进行改造。在雨水利用研究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程度。要加大雨水收集回用的宣传教育,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
5 结束语
随着全国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雨水利用正朝着一个利润丰厚的朝阳产业的方向发展,就目前情况看,建筑雨水利用的重要性正逐渐被大家所认识,雨水的收集利用、设备生产等各方面工作正在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它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建筑雨水应用早已被当做一个成熟的产业来发展,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建筑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为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出了一份力,值得我们长期来发展这项工作。
参考资料:
[1]陈卫,孙全文,孙慧.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径及其生态保护[J]中国给水排水,2000,5(6):26-27
[2]汪慧贞,车武,胡家骏.浅议城市雨水渗透[J]给水排水2001,27(2):4-7
[3]尉永平,张国祥.国内外雨水利用情况综述[J]山西水利科技1997,(2):51-54.[4](德)赫伯特・德菜塞特尔,等.德国生态水景设计[J]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57-57
[4]张书函,丁跃元,陈建刚.德国的雨水收集利用和调控技术[J]北京水利,2002,(3):39-41
[5]那燕.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途经的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2):25-30
[6]邓风,陈卫.南京住宅小区雨水回用方案技术经济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104-106
[7]宋进喜,宋令勇,何艳芬,张琳.区域性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7-20
[8]陈顺霞,陈永青.浅谈绿色建筑雨水回收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1,9(11 21-25
[9]宋志斌,黄明君,马建军.城市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冰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6(5):66-68
[10]王铁铭,杜义.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29(2):91-92
[11]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89-90
[12]胡继连,葛颜祥,李春芳.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7(1):34-38.
[13]徐航,何晶晶,宗兵年.城市雨水的“防洪、减污、回用”系统[J]中国给水排水,2001,6(2):50-58
[14]王波,崔玲.从“资源视角”论城市雨水利用[J]城市问题,2003,4(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