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疗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医疗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医疗护理

老年医疗护理范文1

老年护理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护理涉及老年人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护理的地点不仅在医院,还可以在家和老年养老机构,可以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还需要亲人、志愿者等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心。

2老年护理现状

2.1现有老年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城市老年护理大致有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及机构护理3种模式。

2.1.1居家护理

居家护理主要是在老年人的家里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亲人或者志愿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居家护理的优点是符合我国老年人传统的生活习惯;缺点是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覆盖的人群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不符合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习惯,居家护理缺少专业能力,医疗服务也无法得到保障。随着中国“4+2+1”家庭的逐渐增加,社会竞争激烈化程度的提高,子女的负担越来越重,独居老人增多,单一的家庭护理无法满足老年护理的需要。

2.1.2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在居家护理的基础上,以老人所居住的社区为服务实施主体,向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和精神文化需要。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社区护理的优点是既尊重老年人的传统习惯,又能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符合老年人、政府、子女等方面的需要。缺点是社区老年护理医疗及护理专业人员缺少、服务素养不高;大部分针对孤寡老人养护,服务辐射面积小;老年护理资金缺乏,缺少老年人需要的场所、环境、设施等硬件条件。

2.1.3机构护理

机构护理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出资建设的养老院、护理院、敬老院等集中养老机构提供的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护理的优点是在硬件设置、人员配套、服务项目等方面有较高的优势。缺点向两极化发展,由政府投资的福利性养老机构往往存在低端化状态,尽管人员和设施较为全面,但多数仅仅处于保障性层面。由各类资本投资的私营机构,大多数处于高端消费层面,人员、环境、设施齐全,但收费较高。而且多数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居住在护理机构中,机构护理无法满足普遍的老年护理需求。

2.2现有老年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2.1没有形成整体老年护理体系

居家、社区、机构这3种老年护理模式在现阶段基本处于相对独立状态,尽管目前居家和社区护理有相互补充的发展趋势,但实际上社区的护理补充还是存在服务面狭窄、医疗和护理服务无法与老年人实际状态完全对接的缺点。目前老年护理模式的关键缺陷在于,3种护理模式没有在根本上形成顶层设计、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信息共有的养老体系。最合理的老年护理体系应该是呈金字塔状:底部为接受上门关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为享受日托服务的中等数量老年人,顶部为进入养老机构的少数老年人。

2.2.2养-护-医缺少有效衔接

养-护-医“三位一体”的老年护理机制没有有效建立,目前的护理模式的重点基本还在“养”的层面。居家护理的老年人缺少专业护理,医疗基本靠自己去医院;社区的护理医疗水平和设施有限,不能满足老人的需要;机构护理中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员不能够满足需求。社区和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时,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年人的患病史,护理没有有效针对性。老年人在家、在社区、在护理机构的医疗和护理没有一个有效的桥梁进行衔接。

2.2.3受限于行政体制及制度

目前养老和医疗服务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对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形式、模式、制度等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整体的护理体制和制度。在整体老年护理事业上牵扯到诸多相关行政部门,由于各自的职权和利益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协调问题,医疗和护理不能有效地衔接到老年护理中去。缺少卫生和医保系统的参与,老年护理事业不能得到深入发展。

3医疗集团老年护理体系建设

组建医疗集团是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医疗集团是将医疗机构进行整合,实施集团化运作。主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化医疗服务体系的重构,是新医改的有效载体。目前主要的医疗集团模式是“3+2+1”模式,即三级医院为龙头,纵向联合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集团化运作中,医疗集团推进管理一体化、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学科合作、信息联网等。在医疗集团模式下,主要从包括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护理服务的层次、护理服务的提供方式、护理服务的接受者和护理服务内容5个方面来构建老年护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个无缝衔接、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老年护理体系。

3.1护理服务提供者的多元化

医疗集团的老年护理服务由集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来完成,包括了公益性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还有家庭、个人和各类组织。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体现了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在保证公平的时候能够体现提供服务的效率。

3.2护理服务的分层

医疗集团根据老年护理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分为社区、急性、中期、长期和临终5个层级。医疗集团结合老年护理的不同阶段特点,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实现老年护理的分级护理,分工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慢性病、康复期的老年人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上门为家里患慢性病和康复期的老人,提供康复护理指导,包括营养指导、健康咨询等和基础护理技术支持,如换药、导尿、测血压、输液等可在家庭实施的护理技术服务。二级医疗机构利用自身特色开展特色老年护理。三级医疗机构负责老年人的急诊急救、老年综合征、多脏器功能损害,急性期护理,以及心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等慢性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与指导。民营医疗机构开展个性化老年护理,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服务。

3.3护理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医疗集团的老年护理不仅是针对有生理问题的老年人护理,还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理疏导等预防和指导性护理。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和护理方式。

3.4护理服务提供方式的可选择性

老年护理不一定在医疗机构内,也可以在家和在社区进行,还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咨询。医疗集团的居家护理主要是通过“3+X”健康团队来完成,实现网格化管理。机构护理主要是老年人在护理机构、养老院和医院的老年科来完成。

3.5护理服务接收者全覆盖

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基本上实现了集团内的全覆盖,在集团内只要是有护理需要的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年护理服务。对行动不便又不愿意离开家的由志愿者团队来护理,对想要个性化老年护理的,有老年护理院来满足需要。

4完善医疗集团老年护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4.1健全老年护理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构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建立长效的老年护理服务机制。首先,要完善老年护理法律法规,老年护理服务的健康运行需要相关的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支持,要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与老年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老年护理有序开展。其次,要增加老年护理的财政预算,建立起老年护理的整体预算制度,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构运行经费补贴、困难老人服务补贴等。第三,要坚持老年护理公益性的发展方向,由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大力开展老年护理服务项目。

4.2建立老年护理资源整合体系

以科学配置、合理共享、有效流动的原则对现有的老年护理体系进行资源整合。针对不同区域的卫生服务中心现状,在集团内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第一,统筹医疗设施资源的配置及共享,在医疗集团化运作下,在集团区域内实现医疗设施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过剩设备资源实现平行或下行释放。第二,人力资源共享,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状况,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人力资源共享。将医疗专家及护理人员进社区制度化。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坐诊;推进健康服务进家庭,让医生护士参与到社区服务团队中;推进集团内会诊制度,建立会诊中心。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使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向优质化发展。第三,实行分级服务、双向流动,根据老年人护理及医疗需求的不同程度,在医疗集团内实行分级服务。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提供阶梯化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不同阶段的身体状况,实现向下及向上的服务转移,保证老年人能得到最适合的医疗护理服务。

4.3扩充专业人力资源队伍

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弥补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缺口,必须重视当前养老机构从业人才队伍的挖掘和培养。培养一批专业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由医疗集团选派老年病医护专业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除了专业培训外,强化继续教育,促使从业人员更具专业化。同时,加大向社会进行老年护理人员招聘力度,按集团内人事聘任办法给予相应编制及待遇,充实到老年护理工作中去。

4.4构建老年护理信息化体系

老年医疗护理范文2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心理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2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70-02

老年性抑郁症是一组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精神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脑功能逐渐减退,心理也逐渐衰老,加上因退休、丧偶、经济来源、家庭不和睦等因素所导致的悲观、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变化,极易诱发和加重老年抑郁症。它的发生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老年抑郁症采取心理护理,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3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治疗时间为12周,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职业、药物治疗方式和对抑郁症认识程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指导老年抑郁患者用药、饮食和生活起居等基本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基本护理外,还对其心理护理进行强化干预,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开导。

1.3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3.1 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之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尤其是家庭成员,应随时注意患者的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1.3.2 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对于面临逆境的患者,应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还可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淡忘烦恼,心境好转。

1.3.3 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安慰对于不顺心的事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分内疚、自责,这对调节心理平衡大有益处。

1.3.4 引导患者从多角度看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少从消极的一面去看。这样,心情就会变得平静、开朗。

1.3.5 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益的社会交往会使人体验到人生的价值;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们豁达开朗、彼此慰藉;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思维开阔、性情高雅。在日常生活中,应帮助、鼓励患者多进行社会接触,广交朋友,施展才华,从而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1.3.6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会让人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在出现困难时,家庭成员间也可彼此劝慰,共担风雨,共度难关。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且危害巨大,我们应有足够认识。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上,应从一级预防着手,加强心理护理,从而减少发病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4疗效评定

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为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四个等级。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其病情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3 讨论

我科通过大量的临床实例,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指导,并进行疗效研究,结果发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较单纯基本护理对缓解病情有明显帮助。

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老年人具有独特心理和生理特点。例如老年人有形态老化,各系统机能减退,动作迟缓,感觉迟钝,记忆力衰退等生理特点[1]。老年人由于以上生理特点的出现,容易产生自卑感,也由于离退休或社会角色的变化或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抑郁等心理特点[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27. 2%,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2%,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由1 300万增加到7 400万[2]。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可高达50 %,而且随年龄增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病人需要我们的护理和帮助。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它的最大弊端是使护士形成只关心工作,不关心病人的行为模式[3]。因此,病人只是被动地接受检查、治疗和护理,其感受、情绪和需求都得不到护理人员的重视。而心理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可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耐心地向患者解释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细节,可使其对治疗有安全感,消除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患者能自觉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永年.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99 ~220.

[2]傅华.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10.

[3]黄津芳,刘玉莹,郑欣,等.加强模式病房建设,实现三个根本转变[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92.

老年医疗护理范文3

[关键词] 社区护理干预; 老年女性; 糖尿病; 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3-57-02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目前糖尿病患病率为3.6%,估计有4000余万患者,且以0.1%的速度增长[2]。本社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综合疗法认识不足,其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社区护理干预是提高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有效资源。

为了全面提高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我们对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并在半年后进行了追踪回访,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出院的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95例,其中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71.5岁。文化程度:文盲24例,小学58例,初中8例,高中以上5例。病程1~9年,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住院期间均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宣教,出院按常规做好出院指导。收集患者资料,建立档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病情、家庭情况及其子女联系电话等。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发给我院自制的《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宣传册》,记录科室电话、联系人姓名、血糖监测方法、饮食原则、用药指导、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复查时间等内容。

出院第1周社区护士必须进行一次家庭访视,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订立方案;第2周后每周一次电话或家庭访视;第2个月每2周进行一次电话或家庭访视;以后每月一次电话回访,持续半年以上。每次交流均进行记录。如果患者平时有疑问,护士应解决患者所需,并根据其需要随时调整干预方案。

1.2.2 干预内容

1.2.2.1 心理干预 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的普遍心理特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漫长的病程、严格的控制饮食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有效应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3]。讲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并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促进心理平衡。

1.2.2.2 饮食干预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3]。指导前需要了解病人的喜好,生活习惯,多交谈,找出饮食误区。告知患者任何健康食物进食多了都可使血糖上升,让患者意识到饮食控制是重中之重。

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来算,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g/(kg・d)。三餐分配可按1/5、2/5、2/5或早、中、晚各占1/3。

1.2.2.3 运动干预 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还可减轻病人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心情舒畅。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3]。步行是老年女性患者最能坚持和最安全的运动方式。鼓励患者坚持运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如慢跑、快步走、做广播操等。每周>3次,每次持续20~30min[4],并注意不要空腹运动,宜在饭后半小时,防止低血糖,并选择适合运动的鞋袜,防止足部受伤。

1.2.2.4 服药干预 详细讲解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及正确的服药方法,按时按剂量服药,药物的剂量不可随意增减。进行胰岛素治疗者,指导病人注射程序;并讲解注射的常见错误、注意事项;胰岛素的正确识别、保存;胰岛素笔的清洁、保养等;并教患者学会减轻注射疼痛的技巧;告知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并在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块及糖尿病识别卡,卡上写有患者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

1.2.2.5 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干预 建议家属参与到糖尿病控制中去,备好家庭型血糖仪,并详细指导,教会家属及患者掌握仪器的使用。如伴有高血压者,还应备好血压计。注意在固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测量,指导家属做好血糖、血压记录,找出血糖、血压与饮食、服药的关系,以判断血糖、血压的控制情况。

1.2.2.6 社会支持干预 糖尿病是一个终生治疗的过程,本社区内的老年女性患者长期依靠住院治疗存在许多不现实因素。患者的治疗大都需要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同时还需要有治疗的耐心和恒心。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对患者非常重要,尤其是患者子女的关心和支持对老年女性患者是最大的慰藉,在心理上及经济上给予关心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一切社会力量,组织本社区内其他老年糖尿病人成立病友会,通过病友之间互相介绍患病历程及适应过程的经验,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支持及相互支持的力量。

1.3 评价指标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变化分为依从和不依从。依从为完全理解规律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监测血糖血压、定期复查,否则为不依从。同时进行测定FBG(空腹血糖)、PB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的代谢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1。

2.2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FBG、PBG、HbA1C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至今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不能根治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不可能从确诊糖尿病开始就始终在医院内接受治疗。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糖尿病症状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能力。

依从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治疗和健康指导保持一致的程度[7],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虽然与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我们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干预后患者无论是FBG、PBG、HbA1C值都显著低于干预前,说明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院内的健康教育指导对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帮助相对局限,而社区护理干预是院内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更具科学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干预后在规律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监测血糖、监测血压、定期复查等方面的遵医率分别为94.7%、84.2%、85.3%、91.6%、88.4%、89.5%。干预前后在合理饮食方面较其他四个方面略低,说明在严格控制饮食干预上仍需加大力度,需要家属更加密切的配合和监督。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社区老年女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健忘、多虑、固执、健康观念陈旧,接受新生事物慢,要改变患者几十年养成的生活行为方式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对老年女性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时要有耐心、爱心,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重点指导和讲解,循序渐进,多鼓励安慰患者,同时要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动员患者的子女、家属、朋友多关心老年女性患者。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是医院护理的延续,既能督促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遵从医疗方案,又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内大力开展社区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Ecklerh,Grundy SM,Zimmet PZ. The metabolic syndrome[J]. Lancet,2005, 365(9648):1415-1428.

[2] 叶任高. 内科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8-820.

[3]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3-427.

[4] 黄一文,徐三江. 综合干预在中老年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 当代护士,2005,6:3-5.

[5] 侯金荣,刘圣芳,王新军. 系统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康复,2008,23(5):349.

[6] 叶仁青,周结. 家庭支持系统对糖尿病病人的重要作用[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0,8(3):31.

[7] 范珊红,化前珍,余咏.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6,5:423.

老年医疗护理范文4

支气管肺炎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我院于2008年10月- 2012年12月采用中西结合中药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55例,并运用舒适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I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本组55例,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均符合细 菌性气管、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口。其中男31例, 女24例,年龄58 - 82岁,平均(64土1.55)岁。结果治愈38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98 .2%,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1.2.治疗方法

给予左氧氟沙星2.Og,静滴,2次ld。自拟中药方:麻黄69、杏仁129、生石膏309、甘草69、桔梗129、浙贝159、黄芩129、连翘159,l剂/d,水煎至400 - 600ml,分早晚2次口服,1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均给予治疗两周。舒适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特点,患者心理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抑郁心理。同时患者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心理承受能力亦较低,对病情的估计比较悲观,常处在焦虑和恐惧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关心体帖和了解病情,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消极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解除了思想顾虑,患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一般护理

病室安静,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应维持在22℃~24。C,湿度为50% - 60%。

3 健康教育

做好健康教育是控制疾病反复发作的一项措施。护士 应将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规律和防治知识告知患者,让其 了解有关疾病知识,对治疗有一个正确地认识,自觉地采纳 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和提 高生活质量。

4 对症护理

4.1咳嗽、咳痰护理

咳嗽是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症状,常因咳嗽而影响睡眠,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及对症处理。对于痰液比较黏稠的患者可按医嘱给予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万U,地塞米松lOml,加人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以改善症状。使用雾化吸入时,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报告医师。护士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告知患者要用力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家人叩拍患者背部,手法以手指屈曲,四指并拢,用空掌心叩击,由下向上,由周围向肺门拍打,以利细支气管周同液向中心移动,通过震动痰液使之易于排出。

4.2体温护理

患者一般体温升高不明显,少数患者伴有发热。发热患者护士应告知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避免因汗液吸收、皮肤热量蒸发引起受凉而加重病情。体温在38.5℃以上按医生要求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额、口服退热药物如奈普生25mg/次等,退热处置后30 - 60min复测体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并给患者适时添加被盖。

4.3用药护理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副作用少,治疗中护士应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速度、用法,密切观察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据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3%,主要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疼腹胀以及失眠、精神紧张、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和皮疹、瘙痒、手足皮肤脱屑。因患者的心肺功能低下,在护理上应严格掌握用药速度,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以30 - 40滴/min速度滴入。同时加强巡视,有异常情况即停药并通知医生处理。由于患者需同时口服中药,护士应亲自将煎好的中药送到患者床前,告知服用方法,口服中药液的温度不能过热和过冷,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4.4口腔及饮食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针对人的特点,嘱每天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嗽口,清除食物残渣以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原则上给予高热量、高营养、低脂肪易消化食物。

4.5出院指导

老年医疗护理范文5

【关键词】自拟柴胡解郁化痰汤;氟西汀;老年性抑郁

【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56-0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抑郁患者越来越多,老年精神病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谓老年性抑郁一般之发生于老年(>65岁)抑郁症,包括老年期首次发病,老年期复发的抑郁,既有一般抑郁症的特点,也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如认知功能损害明显。[1]这严重影响患者整个家庭的生活。现笔者对本院老年性抑郁患者分别服用氟西汀和服用自拟柴胡解郁化痰汤,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100例老年性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6例,女54例。年龄65~85(66.597±7.76);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18分,[2]除外其他的严重躯体疾病。

1.2 方法:将100例老年性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别。两组均予心里辅导,对照组口服氟西汀20mg, 1次/d,治疗组予口服服自拟柴胡解郁化痰汤(主要成分为:柴胡15g、枳实15g、白芍15g、白克力15g、酸枣仁30g、柏子仁30g、竹茹15g、半夏10g、茯神15g、陈皮15g、炙甘草10g、香附15g、石菖蒲15g、郁金15g),胆南星10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如伴头晕:加天麻、钩藤、;伴心烦:加丹皮、栀子,伴失眠:加珍珠母、龙母;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采血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检查心电图。

1.3 疗效评定:在治疗前后按汉密顿抑郁量表(HAN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减分率≥75%为痊愈,≥50% 但<75%为显效,≥25% 但<50%为好转,<25%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处理,并进行t检验及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2 两组HAMD评分结果(x±s)

注:与治疗前比P<0.01,与对照组比,治疗后P<0.05。

2.3 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组一般有无力、口干、恶心;较对照组出现、便秘、震颤头晕、视力模糊等不适。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3 讨论

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老年抑郁年发病率达1.28%[3]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人到了60、70甚至80岁也无法消减童年时期不良情感体验[4]的影响,加之,当代空巢老人的增加,老人缺乏亲情温暖,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增多,这些都是其发病的因素,这些人性格一般焦虑、易怒、不安、自我意识过强。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体内5-羟色胺水平有关,氟西汀主要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的摄取,以发挥抗抑郁的作用。而抑郁症属中医“郁症”范畴,由于情志不舒,气机瘀滞所致的一组症状,治以疏肝理气、健脾祛痰为主,辅以益气养血、消除燥热。本方中柴胡、枳实、白芍、白蒺藜、香附、石菖蒲、研郁金、合欢花可疏肝解郁,竹茹、半夏、茯苓、橘皮可清热化痰,气顺痰消。镇静安神。从而缓解抑郁。且自拟柴胡解郁化痰汤与氟西汀治疗作用相当,副作用少,疗效更好,更具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Lockwood KA, Alexopoulos. CS, Van Corp WC. Executive dysfunction in geriatric depreasion [J]. Am J Psychiatry, 2002; 159:111-26

[2]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7-202

老年医疗护理范文6

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日益渐长的趋势,在我国高血压的高发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少数高血压患者可通过饮食疗法或药物治疗等可使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预防高血压的发作;但仍有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好,导致高血压的频繁发作,甚至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死亡[1]。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关,依从性越好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越好[2]。为更好的防治高血压病,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了心理护理干预,旨在探究心理干预护理对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将上半年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51~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6.9)岁。将下半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6±7.2)岁。经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高血压Ⅰ级患者有23例,高血压Ⅱ级40例,高血压Ⅲ级37例,所有入院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接受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包括定期血压测定、嘱咐患者用药及随访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护理,常规护理如上。此外,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护理前不同的心理变化制定心理护理干预,首先,护士鼓励和开导患者,消除其焦虑、抑郁及恐惧情绪,帮助其建立健康信念及克服疾病的信心。其次,护士应亲切、诚恳、热情的为患者服务,讲解高血压知识,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心理。对高血压盲目乐观或缺乏知识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说明遵医行为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坚持长期用药、合理休息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后血压控制、疾病知晓、合理生活及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组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比较

护理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的情况比较

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经心理干预护理后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觉服药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多,基本上没有未服药的患者。见表2。

2.3 经护理后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在疾病知晓、合理生活等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且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