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管理理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管理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管理理念

生态管理理念范文1

    【关键词】外部性;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旅游生态伦理

    一、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

    所谓外部性,按照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的解释是“当某个人的行动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1]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某种旅游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在其自身的成本或收益上表现出来,但却会给其他个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好处或坏处。当旅游活动的结果能给他人或社会带来好处时,被称为旅游业的外部经济性(如改善旅游区的交通,受益者不仅仅是旅游业,也是整个旅游地区);反之,则被称为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如旅游业造成的旅游资源损坏)。

    二、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的表现及危害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包括旅游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和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旅游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旅游供给者(开发建设者和旅游经营者)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可称为旅游生产的外部费用。具体表现及危害是:(1)由于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旅游地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旅游地的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滥砍滥伐行为导致山区森林植被破坏;城市景点和市郊景点空气污染严重;旅游地垃圾污染已成为各风景旅游区的极大公害;它直接影响旅游地的旅游质量,影响旅游地的声誉,对旅游地环境造成极大危害。(2)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者盲目建设,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旅游而搞旅游,不注意综合治理,无视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造成了景观污染和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又可称为旅游消费的外部费用。具体表现及危害是:(1)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产生损坏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如在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乱攀乱爬、乱涂乱刻乱画、随意采摘等。这类不文明行为会导致旅游景区(点)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并最终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2)当旅游地接待的旅游流量长期达到或超过其合理容量值(即旅游饱和或旅游超载)时,其最直接和直观的后果就是旅游污染(如我国着名旅游风景区黄山、桂林等地,每逢旅游旺季,因旅游饱和与旅游超载所导致的水体污染现象就会趋于严重)或拥挤(旅游地到处充斥着游人,旅游者会感觉拥挤不堪,不能获得应有的旅游气氛,旅游的体验质量大打折扣).所以说,长期的旅游饱和与超载,将对旅游业造成致命的消极影响,因此西方有人称之为“旅游摧毁旅游”。[2]

    三、用旅游伦理的眼光来看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

    旅游业发展到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抉择:是立即采取行动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未来,还是坐等观望,任环境和经济的衰退毁灭其赖以生存的资源。”[3]为了使旅游对环境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同时使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利益最大化,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制定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4]。进入21世纪,旅游伦理的研究又伴随着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旅游新思维的推进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旅游伦理研究是21世纪旅游学和伦理学共同面临的一个前沿课题,正日益成为各国政府、旅游组织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我国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爱尔维修曾说过:“利益支配着我们对各种行为所下的判断,使我们根据这些行为对于公众有利、有害或无所谓,把他们看成是道德的、罪恶的或可以容许的;这个利益也同样支配着我们对于各种观念所下的判断。”[5]我们知道,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旅游利益和旅游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为旅游伦理的基本问题。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这既是18、19世纪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派反复论证的一个命题,也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在旅游利益结构中,共同利益和个别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多的表现为矛盾运动,特别是在旅游日益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利益冲突以及环境利益冲突和社会文化利益冲突,充分反映出了旅游利益矛盾运动的客观性。解决这一系列旅游利益冲突,单凭政治、经济乃至法律手段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发挥旅游伦理的调节功能,尤其需要旅游伦理正确的价值导向。旅游伦理意识要求旅游企业及其相关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若要充分发挥旅游的积极作用,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旅游的外部不经济性予以改善和克服。但在实际旅游经济活动中,受经济利益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等价值目标的影响,旅游生产者和消费者极力追求自身的最大满足,而不管自己的利己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外部影响。因此,对所有与旅游有关的人员,即旅游业、公共部门、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进行相关行为准则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伦理观念,特别是树立旅游生态伦理观念,是内化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经。

    旅游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通过旅游行为,把伦理目光投向大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完整、美丽、亲善、和谐的伦理关系。它倡导人类──旅游主体与旅游媒体(包括旅游开发、经营者)不再破坏旅游客体和旅游客体赖以存在的自由整体环境,进而保护这个生态共同体。

    孔子赞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孟子说“仁民而爱物”,把“爱物”看成是“仁民”仁义之行和美德.在那个时代美与善几乎是同义的,古代哲人更是赋予自然事物—山川﹑溪谷﹑草木﹑禽兽以伦理美的色彩,并将爱护大自然﹑爱山爱水视作是“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修养过程。[6]今天,如果旅游者能以这种生态伦理的眼光去旅游;去感知旅游中的“美”与“善”;去领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就自然会兴起一种崇高的情怀:关心他人,怜悯万物,爱护生命,感谢大自然。忘情于山水之中,旅游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道德的升华,自然之美与人伦之善才能真正达到和谐与统一。

    《可持续旅游发展》中还指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使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扼制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贞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WTO,WTTC,Earth Council,1997,张广瑞译.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日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 旅游学刊, 1998,(5).

    [4]张广瑞译.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旅游学刊,2000,(3).

生态管理理念范文2

关键词 动态管理模式 供电所 电费回收

【分类号】:F426.31

引言

作为直接给用户供电、提供服务的电力企业基层单位,供电所的管理水平与整个供电企业的营业额、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挂钩。供电所的动态管理对管理者有着严厉的要求,要求管理者能利用动态管理模式对电费回收、线损管理、管路敷设、安全供电、供电服务等环节进行有效地管理,将理论与供电所具体情况相结合,解决供电所以前存在的电费回收困难、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提高供电所的工作效率。

一、动态管理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1、动态管理模式的理论

动态管理是企业管理思维的一种,与其他的业务管理不一样,动态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时刻保持行业知识、信息、技能的更新,以便适应企业深层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的基层单位,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但是这个组织结构是变动的,尤其是在人员组成、业务开展等方面,由于上级指示的变动导致供电所时刻存在于“动态”的状态下。

一般来说造成供电所变动的因素有以下几类:

(1)业务的变动

供电所的业务变动包括其业务种类的变化(增加、减少、修改、转移等)以及办理方式的变动。

(2)服务群体的变动

供电所服务的群体主要为电力使用者,其变化包括用电者数量的变化、类型的变化(居民或工业)、用电者知识水平的变化、用电者的需求变化。

(3)工作人员的变动

供电所工作人员的变动主要包括其数量的改变(退休、离职、新晋、调离等等)、知识水平的变化、岗位的变化、年龄结构变化、性别变化等。

(4)管理技术的变化

供电所的管理技术由早期的人工管理到如今加入电子计算机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给传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技术冲击。如今广东省多数供电所都使用远程抄表技术进行收费作用。

因此供电所的动态管理即管理层对以上因素的变化进行综合的考察与权衡,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对供电所的组织结构、设施配置、人员组成的管理进行适当的调整。

2、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

供电所进行动态管理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动态管理初期周期的选择

在供电所刚开始进行管理模式转变的时候,应给员工和用电者准备充裕的时间做好转变工作。动态管理对员工的考核制度十分严格,对比以往的用死板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工作,动态管理强调以奖惩激励、绩效考核、监督约束来对员工进行创新意识的激励和行为的规范。

周期长断取决于供电所变动因素所在的权重。甲子第一供电所由于成立时间较长、员工知识水平较差,所以动态管理模式实施的周期较长。

(2)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更新

供电所的管理制度一般都是在原始制度上进行修改然后继续使用,这就使得员工对制度的有效性很难掌握,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员工,一方面不了解新制度,一方面不能接受新制度,给新制度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甲子第一供电所因多数员工年纪偏大,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所以在制度的更新和修改上要尽量简化,避免内容重叠,废弃的制定要及时作废。

(3)动态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自我检查

供电所的动态管理是否有效、可行,除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坚持之外,还需要组织定期的自我检查,进行模拟演习,对供电所的员工工作、设备仪器、账务、消防设置等等进行检测,确定整个供电所是处于正常、安全、有效的工作状态下,没有异常事件出现(包括人员与业务方面)。供电所自我检查的目的就是检验动态管理是否给管理层提供决策的正确依据以及管理层的决策是否能促进管理的完善以及供电所的良好发展。

二、动态管理的实际效用

将动态管理融于供电所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中,包括电费回收、安全管理、优质服务、线损管理等业务,实现对供电所的企业化管理。甲子第一供电所在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之后,收效明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绩效考核体制日渐完善;供电所内各业务、管理的开展做到了持续有效;供电所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1)供电所实现了安全生产

实施动态管理之后,供电所的生产做到了专业化、安全化,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明确,实施运检分离;供电所安全生产制度的更新以及健全使得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安全化有据可依,生产作业流程得到了完善, 实现了供电所生产环节的井然有序、条理清晰;采用问责制度,实现安全生产全环节的制度完善、 责任到人、 标准到位,生产部门员工在思想上互帮互助、作业上互监互控、技术上互教互学, 整个生产团队的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做到了供电所生产的全面安全化、专业化、、标准化以及团结性。

(2)业务服务水平上升

供电所实施动态管理模式之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一定提高。生产部门上分工到人、问责到人,安全生产制度规范了生产部门员工的操作标准化,大大减少了员工工作状态散漫、私下倒班等情况;专业化生产班组负责集表箱以上的维护管理工作, 台区电工只负责集表箱以下的维护管理工作;由于责任明确,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 专业化生产班组可以比原来更及时地发现和处理线路和设备故障, 供电所可以集中专业化生产班组力量按周报计划对线路设备进行检修, 保证了电网线路设备的健康安全运行;采取绩效考核之后,供电所的服务业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上升,员工经过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的培训之后都能够做到服务热情、专业到处;加强了供电所上门维修服务水平,将其维修过程规范化,从客户报修、上门维修、服务后进行服务评价都做到规范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3)实现供电所精细化管理

实施了攻台管理模式之后,供电所的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生产部分、收费部门、维修部门、营运部门各司其职:生产部门在供电高峰期保证了全区的供电量充足、稳定,避免了电荒,减少了因电流电压不稳定出现的意外事故;收费部门实现抄、管分离,收费工作量大大减少;维修部门时刻保持工作状态,做到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电力故障抢修。

三、结论

在甲子第一个供电所实施了动态管理模式进行供电所管理之后,效益显著,生产环节与服务环节等质量都明显上升,但是仍就存在一些问题。供电所技术人员年纪偏大,技术过硬却缺乏理论知识,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电力技术进行实际操作,这导致了供电所工作效率提高较慢;而由于地理原因,供电所处于居民用电密集区,工业用电少,存在电费回收困难,这导致了供电所的经济效益上升缓慢;供电所区域的线路老化、陈旧问题严重。为了能更好、更快地解决以上问题,这就要求甲子第一供电所坚定不移地走动态管理道路,将企业管理理念融于供电所管理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供电所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国红,肖茹.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应如何做好计划管理.新疆电力,2006,(4):82一83.

[2] 侯学东.电网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当议.供电企业管理,2006,6:24一25.

[3] 刘刚.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在宁波的轨迹.供电企业管理,2009,4:4一5.

生态管理理念范文3

关键词:生态景观;公园;山石设计;方法理念;研究论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山石是建筑活动中所必须运用到的基础材料,对于建筑发展存在着重要的作用,山石自身具有着固有的纹理形态及硬度质感等表现特征,在东方建筑范畴内,尤其是园林建造层面,存在着深厚的美学文化意蕴。近年来,经济发展之下,城市景观及居住区景观营建中,皆就山石小品特性做出了借鉴运用,大量作品随之产生,但是综合而言如若不能深度领会到园林山石景观的设计精髓,那么山石小品的构建意义也难以良性体现出来,因此这也即笔者就本案论述的原因所在。在本案中笔者通过对山石造型的方式方法研究,系统阐述了新时期景观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的理念原则,以图为现代景观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思考。

1对山石景观的概念类别研究

在我国山石景观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能够追溯至夏商时期,对于山石造景,其具体的概念是指,通过各类形态、规格的山石设计,达到同周边环境的融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空间整体,达到视觉层面的和谐美感诉求,彰显出山石景观的艺术特性。从类别实用性层面而言山石景观能够分化为假山与置石两种。首先假山又演化为土石混合山与叠石山和堆土山三种,具体是通过以土、石为基础材料,以自然的山水作为蓝本,施以艺术的创造提炼与夸张表现,以垫、挑、缀、压等技法,把山石等相关材料进行堆砌成为自然山水类型的假山,以达到观赏游览与环境美化的效果。依据假山的材料石质形成的机理,能够将假山进一步分为原生态型石山及人工塑造性山石和二者混合型假山。石山是园林假山最常见表现的形式之一。而置石则是将山石作为基本材料,展开独立及附属性的园林造景设置,其体量大小皆可,在环境中布置比较分散,能依据园林造景的现实需要,统筹相关功能作用,进行山石个体美感及局部组合美感的突出,所以置石不具备完整山形。对于单块的山石来讲,其要求很高,需要以配景形式呈现,抑或以局部主景进行呈现,是特殊性较为明显的独立景观。

2生态公园山石造景设计中的技术要求

因为现代公园景观的构成趋于多元化的发展,其具体的展开需要专注于多层次方位的角度考虑,其技术性的要求及体现于,运用合理恰当的技术方式就景观艺术性做出完美的体现。

2.1首先需要就自然资源做出科学的利用:在此范畴所指的自然资源即是统筹区域内的气候以及地形和土壤、山石及动植物等资源,共同展开设计,就动植物群落和山水景色与岩石等相关自然界的资源,统一恰当的运用于景观范畴之内,更好的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感,而非随意的进行安置搭配。

2.2尽可能的进行人文环境的考虑:此方面是就公园周边的交通情况和原有的建筑主体及人们的生活习性与材料的整体供应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在全面了解这类因素的形势下,在展开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诸如交通层面的便捷能够促使景观层面的使用效率提升,而交通的拥挤则会锐减山石景观的鲜明个性。因此结合原有道路展开对交通线路的合理设计,能够自根本促使山石景观的欣赏功能。又比如不同地域名族习性,对于山石质地及材料和色彩层面的爱好禁忌各不相同,所以在展开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就此作出理解。

2.3就使用功能需求予以满足:自山石景观的欣赏需求层面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必须保证其各项设施良性满足大众化与人性化的要求,依据使用者性别年龄及数量职业和生活兴趣习惯等,设计出场地充盈能为多数人群使用的空间设施。同时还需进行特殊要求的考虑,如水池的辅助衬托,提升山石的观赏性同时兼顾消防作用。

2.4合理就景观材料进行选择

景观材料方面具体细分为软质材料及硬质材料两类,硬质的景观材料是指墙体、扶栏及建筑物层面所使用的缸砖及山石等,而软质的景观材料具体是指草地树木、水体及阳光细雨等。通常而言,硬质材料比较适用于市政场所,而软质材料则比较适合于大众所需要的生活化景观。故而在山石设计层面应当尽可能考虑多进行软质景观材料的辅助运用,在绿化层面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植物品种营造良好的外在姿态及景观主题色彩,达到就山石小品的遥相呼应,增强区域内的艺术氛围。

2.5经济性考虑:对于山石景观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客观经济性,首先需要考虑其花费是否合理,如材料选择尽可能选择相近区域材料,减少运输费用。其次是在空间布局上,对于空间的设计,应多提供活动观赏的场地,选择适合安排山石小品的区域进行设计,并适当借助自然景色打造,做到空间层面的拓展,强化空间的变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设计错误,产生资源层面的浪费,能够运用新型的假山设计计算机辅助程序展开,先进行于电脑之中模拟山石的叠放,观看假山的合成效果,促进设计更具标准化。

3生态公园山石造景的设计理念研究

3.1专注假山与置石的结合

从现实出发来讲,生态园林中所设置的假山,其体量较为自由,能够以盆景的较小形式存在,也能够以丈许高度出现。它最主要的目的即是营造良好的欣赏观赏效果,其以土石为基本材料,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加以设计再现出人为的山水景观。而置石则是独立性的造景布置为根本,进行山石个体与组合美得体现。通常来讲假山形体大且集中,可观赏可游玩,能带给游客融入自然的感觉,而置石即是以静置欣赏为主,体小且分散。如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做好二者的协调配合,达到组合造景,使二者趋于紧密协调,蒋会直接影响到山石小品的风格与效果。笔者认为在设计中能够将大体形的假山,作为部分存在,在假山周围进行设置置石,发挥余脉作用,在格调上发挥过渡的美感,创造出趋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呈现给观者质朴野趣的感受。

3.2山石造景需同水体相匹配

山水,从古至今皆是大自然的定律及不变轨迹,山水相依,方能体现出活力与灵气。因此在现代生态公园的建设中,对于叠造山石的设计,其主山与主峰中必须有水系相伴,哪怕仅是小的激流也可。很多时候设计师均想设计大型瀑布来美观山石,但这种做法无疑不明智,因为不同区域情况不同,所处地域环境及体量与效果也各有差异。且大型瀑布在比例上若不协调,也难以体现出自然美感,对于电能资源耗费也会很大,难以正常的启用。笔者认为对于公园叠山工程的设计,需要以小型的激流涌泉作为主要形式,以涓涓溪水进行环绕,达到源头分明,彰显自然质朴的野趣。

3.3山石造景需依托花草植物的掩映相成

植物的绿色体现着蓬勃的生机感,山体因为草木的存在而生机盎然。在叠山设计的时候应当协同种植池一同设计。对于池体的大小、位置分布能够依据山体大小及植物品种来确定。以此保证山石小品建成后、花草树木同在,彰显出山清水秀的美感。另外因为植物的存在,即使叠石的水平位置不高,也能在根本上做出弥补,提升假山的视觉赏析效果。

3.4山石造景需同建筑切实结合

古有“山得亭榭而媚”之词,并非空穴来风,山石造景同建筑的一体化构建,能够使得山石如一副山水画卷呈现。在设计中对小型的建筑能够在假山中进行点缀,较大型建筑能够附绕叠石边相衬,达到古朴自然的效果,促使人工造型更具自然和谐的秩序美感。

3.5统筹地域人文设计山石造景

人们常通过山水寄情、抒情,求同人与自然的共存意境,所以在山石造景范畴必须要通过刻石及书法、文学、楹联、音乐等因素进行营造景观意蕴,使得山石构建更富思想内涵及生态厚度。促使山石小品外在视觉意境张力满足的前提下,富有更为深邃的内在韵味,彰显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自然在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要统筹生态公园所处地域的人文特性而展开设计,以避免因文化禁忌,而造成地域文化冲突,结果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肖坚.园林工程假山景观施工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林海涛.浅谈园林绿化工程中假山景观的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3] 蒙士斋.现代园林塑石假山设计理论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

[4] 蒙士斋,刘桂林.人工塑石假山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1,(3):104-106.

生态管理理念范文4

关键词: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性;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住房消费业已成为现代都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愈来愈受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于是推出了一系列以绿色、生态、园林、花园等为主题的住宅示范小区,希望借优美的户外环境设计,提升小区卖点,促进楼盘的销售,这一做法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城市居民已不再仅看重住房条件,亦将室外环境作为购房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因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现状

在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和营造中,目前还存在不少误区,虽然不像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只在空地处种上花草树木即可。但不少开发商为牟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建设的仅满足日照间距的千楼一面的住宅区,单一的面孔、呆板的空间,使得居住区空间形态走向一个极端。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等,并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

居住区环境景观价值的浅见

1以人为本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场所休憩、交流、活动。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

2 因地制宜原则

考虑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布局其一,考虑当地的气候、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周围环境特点,并了解该地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这种因地制宜的自然环境与人联系,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的设计布局,最易于为当地居民接受和认同。考虑基地内的原有地形地貌的不同的形态,在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进行总体布局时,首先以贯彻“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尊重原有自然地形地貌条件,维护和保持基地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布局设计。其三,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居民的居住环境可分为两大类:居住室外环境和居住室内环境。在现代化城市中,衡量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标志,就在于整个居住环境的质量。

3 突出文脉的延续性

居住区的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居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因此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区居民的身心健康、高尚情操等培育熏陶的重要性。而营造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文化氛围,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地域的人文环境;挖掘、提炼和发扬居住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要注意到居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满足人们高境界的精神需求。

4 可持续发展思想

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的设计理念。从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

居住区水景

常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在人们心目中是灵气的象征,它流动,赋予生命力与活力;它富有与丰惠、清凉与滋润、轻柔与多情,自古以来,人们对水景的喜欢从未改变过。

1 亲水性

水,是很好的景观构成要素,是小区景观设计的灵气所在。水面可以平静而悄无生息,也可以在风等外力条件下变化异常,静时展现水体柔美、纯净的一面,动时发挥流动的特质;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都乐意布局各种不同形式的水景;但往往观赏性有余,亲水性不足。如对水体的驳岸进行硬质化处理,选用一些观赏性强,造价高的单一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将水体围合,形成一道高耸的“长城”,将人距以千里之外,这种人工化的驳岸设计,不但丧失了驳岸原始的美感和柔度,还剥夺、扼杀和阻断了人们亲水的本性。

2 生态性

居住区水景的设计,一定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即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而不破坏大自然的本色,还原水体的原始状态,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改善基底,充分发挥基底的净化功能。放弃以往那种硬质基底的做法,构建绿色环保基底,形成人工绿地系统。即利用基底的土壤、一些特殊填料,加上外观优美、净化功能强的水生植物一起构成绿色环保体系,利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功效协同作用,再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的分解等,完成水体的自净。

3 经济性

水景的设置在景观中固然不能否认它的地位,但其往往与经济相连。要考虑其交付使用后的营运成本和维护费用,考虑住户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避免只注重视觉的形式美,追求高档次、豪华,与自然背道而行,应根据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运行成本量力而行;还要考虑水泵在运行和关闭状态下的视觉效果,空旷的水池既成不了装饰品又造成不必要资源的浪费。

居住区绿化

功能与形式统一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对户外活动要求不同来进行。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

设计需经济实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建筑周围的土壤由于建筑施工经常有建筑垃圾等阻碍植物生长的环境,须采用耐瘠薄、抗性强的树种。而且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也跟不上,导致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良,因此更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

美化环境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有平面构图,也有立体构图,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作为一个多层次的大系统,同时也是开放和动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有着不断拓展的丰富内涵,并且永无止境,这样不断赋予居住规划新的理念。但无论怎样,从系统的内部化层次出发,尊重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本着以人为本,注重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集合,分析变化着的因素,营造适合人们心理需求的居住区环境景观,始终都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第四届优秀住宅评选专家组,上海住宅发展的主要特点―第四届上海优秀住宅评选综述 [ J],住宅科技, 2006(2)

生态管理理念范文5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成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遇到了资源、环境、灾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再一次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并列入党的行动纲领中,形成了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更把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面对着如此重要的社会问题,科普场馆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上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紧迫跟进,有所创新。中国科技馆在新馆建设调研报告中指出:确定中国科技馆理念体系的最基本依据是“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即国家、社会和公众对于科技馆的需求是建设科技馆的先决条件。报告还认为科技馆应全面展示人类、科学、技术、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和作用,在全社会普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公众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生态观。

2广东科学中心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

广东科学中心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以“自然、人类、科学、文明”为主题思想,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使展示主题和内容设计形成一个稳定的“四面体”结构。主题词“文明”的介入,使这个稳定的“四面体”结构能多角度展示科普场馆传播科学的内容定位,与时俱进地表达人类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很好地解决了科普场馆主题化设计中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广东科学中心在生态文明理念传播中始终坚持探索和实践,在一期建成的“实验与发现”、“儿童天地”“、交通世界”“、数码世界”“、绿色家园”“、飞天之梦”“、人与健康”“、感知与思维”八个展馆基础上,又推出了多个题材的展示。(1)“金色骑楼•绿色生活”———世博广东馆多年来广东省一直致力于“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回迁的广东馆把握绿色发展主题,以“广东绿道”为主线,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重现“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绿色神话”,延伸世博会的绿色理念,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2)LED体验馆LED及其产业化是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课题之一。LED体验馆紧扣绿色照明的科普题材,从协同创新的产业化方向入手,进行主题设计与展示技术创新,使社会公众在“童年的萤火虫”、“绿色家居照明”、“LED畅想剧场”等特定的情境中,体验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LED绿色照明。(3)“岭南科技纵横”主题馆“岭南科技纵横”主题馆是广东科学中心展示广东科技发展历程的首次尝试,以上下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岭之南,海之滨”的空间定位,向公众展示一个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科技发展历程。此馆融合“海纳百川、敢为人先、进取创新”的岭南文化特色,从主题策划到展项设计,都渗入了敬畏自然、生态和谐、绿色发展的理念。科技推进历史,创新引领未来,人类文明始终与科技创新同行。一直以来,广东地区都对绿色“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绿色是岭南的代表色,更因为绿色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创新实践

3.1人类文明历程的主题设计

现在科普场馆的主题设计大多千馆一面,然而同是生态文明的主题,不同的视野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设计。同时,主题设计还应符合科普场馆的展教理念,切合公众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正式教育成为互补,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人和自然”展厅的概念设计以“物质—能量—信息”为主题线索,其中包括:(1)物质循环。以水循环和碳循环为代表,介绍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大体过程。(2)能量转换。太阳能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在它和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中,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而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能量的损耗。因此,在能量的转化利用中,要选择熵增加最小的途径。(3)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由图2可见“,人和自然”展厅的主题设计,有一定的新颖性,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知识点切入,并且大胆地知难而进,着重表现“生命系统是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开放系统”“,太阳能驱动着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进化是熵减少、信息量增加的过程”,“退化是熵增加、信息量减少的过程”这些十分重要的概念。不回避“熵增加”、“信息熵”、“开放系统”、“生命以负熵为生”一类难题,而这些正是传统科普场馆少有提及,而生态文明建设不又可回避的概念。

3.2绿色题材广角下的展示创新

由于“绿色题材”的综合性、理论性非常强,在科普场馆中的展示呈现难度相当大。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对象是全体公众,受众覆盖面广,文化水平差异度大。抛开展示内容不论,即便是展示技术风格,也往往众口难调。这种矛盾的状态告诉我们: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方式亟待突破,必须另寻出路。“人和自然”展厅在概念设计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第一,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模型,例如:第二类永动机。第二,将经典实验转化为互动体验,例如:热传递、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布朗运动。第三,将体验过程转化为快乐游戏,例如:低碳生活体验。第四,将场馆情景与真实景象结合,例如:展示模型与展馆周边自然环境的结合。第五,将故事叙述与动漫形象结合,例如:碳源与水珠、火娃的新媒体创新组合。第六,将绿色能源展示与高新技术结合,例如:氢燃料电池、零排放汽车。第七,将本土素材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例如:“广东绿道”、广东核电、广东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其中,熵与熵增加的抽象概念,让我们展示设计人员长期以来费尽心思。如果利用“一桶开水”“、制冷机”、“多级膨胀做功”、“第二类永动机”、“一潭死水的热寂”等一系列形象化的展项设计思路,就回避了熵以及熵增加的数学表达。再比如“碳循环火车旅行”方案,以碳循环为主线,制作成火车轨道,让参观者乘上“碳循环火车”,了解碳循环的路线与层次,了解不同文明进程的碳消耗与环境变化。而“生物圈2号”的游戏方案,让观众在虚拟环境中主宰仿真地球的生态系统,从而意识到地球环境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风风雨雨后形成的,其生态结构异常稳定,绝不是简单的人工模仿再造能够完成的。

3.3与时俱进的公众对话

生态管理理念范文6

关键词:生态节约理念;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在这一大环境中虽然我国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增长状态,但高耗能高排放已经给生态环保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加强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对倡导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在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园林建设中因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观念认识上的不同,造成了只注重形象而忽略了节约理念和环境效益的不良现象。一些大型景点以及豪华装饰的建造过程中有很多的铺张浪费行为,造成了许多宝贵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将景色特色大打折扣。这些都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反应出来的问题。例如水景设计,由于我国有些别放都市因干旱缺水而制造许多水景,用来观赏。还有一些水景的设计因材质问题影响到水生植物的正常发展降低了植物对水体的进化功能;高耗能灯具能源浪费与光污染严重;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备的不科学只能取得短时的见效;放弃对本地材料,高价引进外地材料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社会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需求的减量化是节约的本质。我们要将节约理念贯彻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合理配置资源,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的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将节约理念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在保留其固有本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

二.生态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我们应该将节约理念有效地贯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了解基于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具备什么样的特色。

(1)设计中的水资源节约。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及特点对园林中的水景进行设计。正如上所说,对于北方城市来说,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所以我们不仅要与当地的情况相结合还要充分考虑到水景节约。同时还要注意对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即使是在园林景色设计中,也要考虑到全局。

(2)设计中的能源节约。首先要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还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其次,园林设计中利用本土特色结合风土民情,也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浪费。

(3)设计中的材料节约。园林景观设计中所用的材料涉及范围广,但在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是要多用一些“碳友好型”材料。尽量减少对高碳材料的利用,而注意对本土节能材料的运用。有时在实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少用。有时对一些施工后的废气材料,要进行回收再利用。比如楼房建设所剩下的砖可以用来铺路等。

(4)设计中的土地资源的节约。我们即要认真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对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化,科学实践证明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可以满足现代化节约理念下园林景观建设的要求,开发更多的潜力。还应该合理的安排和利用现有的空间,按照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来要求现在园林景观设计。大力倡导立体和垂直绿化设计理念增加美化园林的效果。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基于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所具备的特性。具有经济性,是最重要的特性,也是节约设计中的第一原则。在节约型社会中也要求具备这一特性,有助于改变因追求形式而导致的无形紧急资源损失;具有生态性,对于现在过度铺张浪费的行为,必须要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高效性,尽可能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利用各类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同时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具有个性化,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避免在设计中出现雷同现象,忽视了个性。所以要在设计中做到考虑周全,尽善尽美;具有人文性,因为园林景观设计要满足社会上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需求,所以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情况来提供相应的设施。

三.对实现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

(1)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以树木为主,强调绿化和生态效益。在街道旁和广场公园内宜多栽树木,在居民小区内要多栽一些简单的乔、灌木等。

(2)做到因地制宜,保持原生态。节约的根本所在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各类资源保持城市园林的原生态。做好对园林的绿化等日常工作,保护好当地的花草树木,可以起到完美的绿化效果。因为园林的特点是节约水资源,所以要多种植耐旱植物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创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实现开源节流,降低园林绿地对水资源的消耗,就必须运用科技的手段进行灌溉和对污水进行回收。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即起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也起到了对城市水污染处理的效果。

(4)对于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盛行的“理想景观”的现象,我们更应该提倡生态节约理念下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缓解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情况。一方面是节水的设计,一方面是节能的设计,还有节资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节水之道在于蓄积,用水之道在于渗透。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如依据各地城市特色进行水景设计;水资源循环利用和一水多用,在一些喷泉瀑布中可以体现重复的循环利用,还有水景使用后的水可以用来灌溉和冲厕;非常规水的回收利用,比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区域性雨水利用设备,把水景设计与雨水处理相结合;“意境水”的表达,利用一些近似的元素代替水资源,来表达出想要的观念和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出现了一些“亮点”,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能源消耗问题也尤为重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地方特色,注重利用当地乡土材料制造特色景观。

(5)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管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我们除了注重对树木花草的种植之外,还要运用科学手段在后期对园林进行看护。这要就要求了养护人员对节水知识的了解,加强从业人员的节水技能。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节约理念。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基于生态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设计与本土特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把美化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不断的更新设计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将生态节约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之中,让所有的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从生态节约理念出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设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园林景观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倩,周建华,王艳等.节约型城市园林与植物景观设计[J].南方农业(园林花圃版),2010(3).

[2]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