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管月度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管月度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综合代维 过程管控 智能运维管理 手机客户端 GIS
引言
随着全业务运营的逐渐推广和深化,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商面临的网络维护任务日趋复杂,为提高通信质量,需要将一些基础的、技术含量不高但工作量很大的日常维护工作进行外包管理,以使运营商运维工作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的质量提升方面。目前安徽联通在运维管理方面已经在集团统一部署下建立了相应的支撑系统,在基本概念上对集团规范有了一定的覆盖度,但在随着线路增长、无线站点增加、维护人员数量增加、维护地点越趋分散等新情况,传统的运维过程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效率提升的掣肘,智能化的系统建设作为有效管理的信息化工具应运而生。
一、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建设背景
1.1综合代维主要职责
综合代维主要职责是:基站专业主要是基站巡检、发电、故障处理、电费抄表、业主协调等;线路专业主要是光缆线路巡检、维护、隐患处理、抢修等;固网专业主要是接入机房(点)及设备巡检、装拆移维等;集客专业主要是巡检、抢修、重保等。
1.2现有综合代维管理手段存在瓶颈
传统的综合代维管理主要依赖维护人员的自觉性,并结合不定期的现场抽检等手段来管控,更多的通过目标管理来考核。但由于传输线路长而复杂,基站、机房距离远、设备繁多,代维人员分散,自有维护管理人员少等实际情况,代维的过程管理工作不尽如人意:人工巡检不及时,存在漏检,造成故障隐患无法及时排查,故障发生率提升;隐患无法及时上报并得到闭环处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维护人员是否到场难以把控,维护质量难以保障;维护过程管控手段缺失,如加大现场抽查,则造成管理成本飙升;巡检记录纸质化,工作效率低,现场数据无法形成共享资源。目前安徽联通综合代维人员近2000人,主要承担网络基础性维护工作,维护量大,其维护质量直接影响网络质量和客户感知。
1.3解决方案
近年来,安徽联通在代维管理上一直在尝试和探索更好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随着网络规模扩大和质量保证要求提高,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已经是综合代维工作继续深化的关键点,推进目标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势在必然。为解决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质量及客户感知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缺乏等现状等问题,充分加强运维过程管控、质量监督,提升综合代维考核及费用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性,需要在现有支撑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展,建设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运维过程管控平台系统,使之满足一线生产运维及管理要求。利用移动信息化手段,科学规范管理运维工作涉及的相关资源和巡检计划,节约代维成本;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及时反馈、上报风险和隐患,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利用定位技术合理规范人员调度,实现运维工作的可跟踪、可追溯、可监管;通过对巡检的规范管理,达到隐患和故障的提前排查,降低故障发生率、缩短故障处理时限。
1.4建设思路
建立运维过程智能管控系统,整合现有运维各相关专业信息系统,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相互关联、层层追溯,真正实现一体化。通过过程控制,实现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需要。实现数据统一收集、分析模型和信息共享手段,做到资源、信息、监控及时共享,推进运维特别是代维一线工作信息化进程。由此提高维护工作的计划性、真实性、及时性、使工作逐步处于自动化、标准化的轨道上,逐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基本构架
2.1系统基本构架
安徽联通智能运维过程管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从层次的角度划分该系统包括表示层、服务层、组件层、采集层4个部分,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1)表示层用于满足最终用户操作界面呈现等;
(2)业务逻辑层向上提供数据通信所需要的各种基本服务,如消息平台、数据库访问等;
(3)数据采集层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类,并通过操作通道向上传送;
(4)公共服务层负责对外接口管理安全管理鉴权等功能。
2.2角色层级设置
系统主要设置角色对应平台功能如下:
(1)代维人员
根据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基站、线路、集客等代维设施的巡检,并上报巡检结果;实时接收、处理现场发现的隐患及故障,及时反馈;根据维护作业计划,定期对在网设备进行核查、盘点。
(2)代维管理员
根据联通制定的维护计划书进行月度工作计划和巡检计划的制定,并上报维护部门审核;对代维人员的日常维护情况进行审核,同时对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整治计划,提交给联通维护部门。
(3)联通维护人员
对代维单位所维护的基站、线路定期进行预防性巡视检查,定期对代维公司巡检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
(4)联通维护班长
制定代维维护作业计划;确定代维工作质量和数量,并对维护结果进行评分审核;定期向主管领导上报代维单位工作质量和考核情况报告。
(5)联通主管领导
根据通信设施、人员结构和运维状况,确定维护项目和内容;代维费用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测算,并制定指导价格;实时多维度查询、获取网络维护关键指标及代维绩效。
三、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功能
智能运维过程管控系统主要实现基站、线路的故障管理、日常巡检、隐患管理、资产管理、指标分析和GIS管理等功能,并结合智能手机终端的应用,实现维护工作的真实、便捷、高效。
3.1日常巡检
日常巡检系统控制,有效性自动校验,实现巡检标准化:所有巡检内容均以电子表格方式存储,代维人员通过手机终端填报,提高信息真实度,杜绝弄虚作假问题;通过GPS位置比对确保巡检的真实性。手机APP只能在指定站点或预设点(针对管线巡检)一定范围内、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将无法完成。
日常巡检通过报表管理功能定期生成报表,巡检完成情况一目了然:主要包括进出站统计、巡检覆盖率统计、巡检合格率统计、巡检即时率统计、巡检评分统计、巡检率与基站故障率对比分析、巡检情况统计。
3.2资产管理
维护人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通过手机终端,即可完成网络实物资产的数据采集、资产二维码扫描核对、资产信息更新等工作,实现网络资产的动态更新、闭环管理,台帐和实物挂钩,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资产采集:现场通过手机端【资产采集】功能,实现在维护现场对各类资产基础信息的采集、建档;资产照片实时拍照,系统自动打上基站名称和上传时间的水印,防止重复使用,保证数据真实性。
采集审核,生成资产二维码:通过WEB端对现场采集回来的所有资产实物基本信息进行审核,通过后完成实物建档。由地市资产管理员对现场采集的资产实物进行审核通过后,将在数据库中生成相应的资产数据,才可以进行二维码标签的打印。
动态更新、闭环管理:生成资产二维码标签后,在日常维护过程中,一线维护人员使用手机端的【资产核查】功能,通过扫描资产二维码标签,可以对所有资产信息进行查询、盘点、核查、完善和修改等操作。同时可实现与专业网管资源能力的比对,保证设备在网率。
资产查询统计:资产录入系统后,可以通过WEB页面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筛选查询统计,并生成报表,及时掌握资产情况,便于各专业共享数据。
3.3故障管理
系统与综合网管、电子运维系统接口,实现故障工单的派发、接收及反馈。系统可以根据维护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灵活调度,手工或自动派发工单至一线人员智能手机进行处理、跟踪。
工单从发出至故障处理完成完全闭环,同时过程信息自动记录入系统,形成历史数据,信息实时共享。
3.4隐患管理
代维人员通过手机终端适时将隐患现场信息上报至系统,隐患图片自动打上时间、地点等信息,确保隐患信息真实有效。同时为隐患整改费用测算提供参考。各级维护主管根据情况进行审核处理,形成闭环。
3.5电费抄表管理
在基站巡检任务中嵌入电表度数抄表这一固定项目,将电表读数通过照片方式,第一时间上传至系统,由于照片上会自动形成基站名称和拍照时间,这样形成的电表度数数据就可与我省新上线的安徽联通物业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电费管理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和相互比对验证,从而有效防范跑、冒、滴、漏的发生。
3.6考核管理
代维精细化考核:量化考核指标,由系统根据预定义的考核模板进行自动量化考核。月度考核成绩实现流程化管理(考核流程与申诉流程)。系统自动汇总各单位的月度考核结果,减少人工处理可能引发的错误,更加客观。为正在实施的激发基层单元活力提供考核数据统计基础。
四、手机客户端实现操作
4.1 巡检管理
巡检任务更新:代维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登录系统,系统将未接收的巡检任务主动下发到手机终端,审核通过的巡检作业计划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呈现,同时巡检作业计划可以支持下载到手机客户端,巡检任务下载到手机客户端需要代维巡检人员进行确认。
巡检记录填写:代维人员根据自动生成的巡检任务表单的内容填写相应的数据,填写完毕可以实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代维人员在无网络的情况下可以把智能巡检数据保存到手机,待网络条件具备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
4.2 隐患管理
代维人员在按要求巡检时,发现某处存在安全隐患、则通过手持设备上报该隐患,同时系统自动产生短信通知巡检员所在的代维负责人,隐患上报的内容至少包括巡检人、巡检日期、隐患名称、基站LAC-CI、隐患紧急程度(紧急、一般、轻微),代维人员接到短信通知,登录系统处理隐患、如果隐患比较重大,则通过系统转给联通处理,系统自动短信通知联通基站及设备设施负责人处理隐患。
4.3 工单管理
工单管理包括故障工单的接单和回单。通过与电子运维接口获取故障工单,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工单的接单。在故障修复完成后可直接在手机客户端上进行工单的回单。
4.4 设备核查
代维人员在按要求巡检时,对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设备资料是否正确等的核查记录,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上报。
五、取得成效
通过建设面向过程管理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公平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各项运维主要指标完成得到明显转好:断站率、断站时长等基站断站指标全年达标,整体处在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宽带装机及时率从98.56%提升到99.26%;宽带修障及时率从98.89%提升至99.38%;本地光缆百公里故障次数从0.4次降至0.21次;集客业务故障从0.87%降至0.73%。可以看到,安徽联通公司面向过程管理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在综合代维管理和网络运行维护中得了显著成效。
网管月度工作计划范文2
精细化管理是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近年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已成为电力系统生产、经营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网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生产。面对新形势,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积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以强调专业管理为宗旨,坚持“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促效益”的理念,通过全面推行通信专业现场作业标准化,深入开展安全运行分析,强化缺陷流程管理,开展通信设施定级管理,试行通信设施的状态检修等工作,全面推进通信专业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通信设施的运行维护水平,初步形成了一套“以设备为中心,以运维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1拓展范围,完善标准化作业体系
精细化管理是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判断、考察评估,使无形的管理变为有形。致力推行标准化作业是近年来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在强化管理上的重要举措。继全面开展通信设施巡视标准化作业取得初步成效后,为进一步拓展标准化作业覆盖面,提升通信专业整体运维能力,陆续在通信工程验收及通信日常检修等方面推行现场作业标准化,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成效。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涵盖通信设施巡视、检修、验收3大类、7大项、85种作业指导书的一整套通信专业现场作业标准化体系。
1.1巡视作业标准化通信设施的日常巡视工作是运行维护的基础。多年来,通信专业人员在日常巡视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专业管理精细化和现场作业标准化的要求,还存在巡视内容简单、效率低下、质量一般,安全预控措施不到位等不足。为认真做好通信设施的巡视工作,推动通信运行维护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管理到位、监督到位,2006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的要求,开展了通信厂站和通信线路巡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试用、修改和完善,涵盖了所辖54个通信厂站(通信中心站、微波站、所有变电所通信站、部分直属单位通信站)、4类通信线路(ADSS光缆、管道光缆、普通自立杆光缆、与电力杆同杆架设普通光缆)的巡视现场标准化作业。通过执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完善了相应的安全预控措施,明确了作业人员的要求。针对现场作业对象进行了有效的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实现了现场作业工作任务清楚、危险点清楚、作业程序清楚、安全措施清楚、安全责任清楚,保证了人员到位、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和监督到位,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
1.2验收作业标准化通信工程的验收把关直接关系到通信设施运行维护的质量。多年来,由于通信工程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明确的验收标准,工程验收也只能凭经验进行,给通信设施运行维护带来诸多不便。2006年,随着管理体制的改变,运行维护和工程建设实施分离。为进一步规范通信工程验收项目、内容和要求,提高通信工程验收质量,确保通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开展了通信厂站及通信线路验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试用、修改和完善,涵盖了5类通信设备(传输设备、配线设备、电源设备、图像监控设备、防雷接地和环境)、7类通信线路(通信管道、管道光缆、架空光缆、ADSS光缆、OPGW光缆、局站光缆、光缆传输特性)的现场验收标准化作业。通过与工程施工部门、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在各类通信工程验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通信工程的标准化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3检修作业标准化通信设施的日常操作、测试等检修工作是运行维护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由于通信设备的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通信专业人员熟悉设备的程度和操作设备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通信设施检修作业缺乏专项学习和培训,作业人员对作业程序和各项安全、质量要求掌握不够,对标准、规程理解不深,导致作业质量一般,一次正确率低下,给运行设备带来安全隐患。为进一步提高通信设施的检修安全和检修质量,逐步完善现场标准化作业体系,在通信设施巡视及通信工程验收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编制了通信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涵盖了通信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网络设备、电源设备、光纤测试等5个方面的现场检修标准化作业。通信设施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符合检修实际,明确作业要求,统一作业标准,提高了作业效率。通过强化作业人员对检修作业的整体认识,提高了现有通信人员的作业能力,为提高通信设施的运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该作业指导书已成为通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资料,有助于提高通信人员的技能水平。
2注重细节,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
通信专业的日常工作是由基础性工作、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复合体,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本着“精细化”的宗旨,在实践中关注细节,扎扎实实地开展通信专业的基础性工作。
2.1运行分析制度化为加强通信系统运行管理,自2006年开始,坚持开展月度、半年度和年度运行分析活动,并制定了《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系统定期分析和统计评价制度》,对通信系统运行分析和统计评价的内容、形式、职责和周期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定期组织召开月度、半年度和年度运行分析会,对通信的传输网、信息网、交换网和各类支撑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月度运行检修工作及相关技术改造、大修、科技和基建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提出下月度的通信工作计划及相关安全预控措施。通过缺陷统计分析,找出通信系统的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和预防措施。总结每月通信设施的巡视情况,对巡视中发现的薄弱点进行分析并安排处理。在月度运行分析和统计评价的基础上,实行了通信系统安全运行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向全局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单位发送。通过通信系统运行分析和统计评价活动,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解决了通信设备运行维护中的疑点、难点问题,加强了专业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进一步确保整个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2.2缺陷管理流程化加强通信设施的缺陷管理,是提高通信设施运维水平、提升通信设施运行质量的重要环节。结合工作实际,重新修订《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明确了缺陷处理的职责、缺陷分类、缺陷性质、处理期限和管理流程。通信系统缺陷分传输设备、网络设备、交换设备、光缆线路、电源设备、网管系统、配线(布线)系统、图像监控、辅助系统和其他等10大类。结合通信专业的运行分析活动,对缺陷的处理情况和遗留问题按照缺陷的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技术措施,落实相关整改方案,明确消缺期限和责任班组。严格执行《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重点完善通信设施的故障预防机制,从建立完善“缺陷闭环”这一细节入手,对通信设施实行全面缺陷流程管理。加强通信设施的运行监控,使通信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了通信网的安全运行。
2.3设备定级规范化根据《湖州电力局调度所通信设施定级管理制度》,在深化缺陷分析、强化缺陷管理基础上,结合通信系统运行分析情况,对通信设施试行了定级管理,总结评估运行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报告。根据近3年来通信设施在运行和检修中发现的缺陷,经综合分析,以年度中的最低等级进行评定,定级的112个通信站中,一级通信站70个,占62.5%;二级通信站37个,占33%;三级通信站5个,占4.5%;总完好通信站107个,完好率91.5%;定级的145条通信线路中,一级线路129条,占89%;二级线路7条,占4.8%;三级线路9条,占6.2%;总完好线路136条,完好率93.8%。通过对通信设施的定级管理,初步掌握了现有通信设施的健康状况,为下阶段开展通信设施状态评估和状态检修打下基础。2.4基础普查常态化根据通信设施年度巡检计划,结合通信GIS系统的维护要求,每年对通信设施的基础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将通信设施基础资料普查纳入常态化机制。结合通信厂站设备巡检工作,及时对配线系统进行清理和核对,确保配线资料的准确性。结合通信线路的巡视工作,重点对光缆接续盒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核查,并对普通架空光缆与主要道路、航道、铁路等重要交跨地段进行测量和记录。2008年共完成59条普通架空光缆线路的715处交叉跨越统计。结合通信光缆备用纤芯的测试工作,重点对备用纤芯的传输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全面掌握通信网架的纤芯可用率。通过对通信设施基础资料的普查,积累了大量的运行数据,确保了现场设备与运行资料的一致性,全面掌控了运行设备的动态情况,为通信设施维修和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3状态检修,促进专业管理水平提升
精细无止境,只有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之中,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面临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老化的问题。为使通信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大电网、融入于大生产,提升通信专业的管理水平,2008年,在通信线路传统检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推行状态检修的要求,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借助大量通信线路检修和测试等运行数据,借鉴湖州电力局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经验,提出了“电力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的管理思路。通过对通信线路单元状态量的收集,汇总了大量基础资料,在对多条典型通信线路进行状态评价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根据《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编制“电力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细则”模板,依据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情况,制定初步的状态检修策略和实施计划,实施了《电力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细则(试行)》和《电力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细则(试行)》,开展了电力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依据状态评价的结果,充分考虑通信线路风险因素,动态制定通信线路的巡视、检修策略,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状态检修”模式。通过通信线路的状态检修,延长了通信线路的检修周期,提高了检修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实现了通信线路设备“健康管理”创新模式,同时也提高了通信检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检修效率。
(1)以状态评价为核心。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是根据通信线路的特点,设定通信线路的线路单元及单元状态量,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通信线路的整体评价,确定通信线路的健康状况。依据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的结果,根据通信线路不同状态,充分考虑通信线路风险因素,按工作性质、内容及工作涉及范围,动态制定通信线路的巡视、检修策略。通信线路的状态评价是将通信线路功能和作用相对独立的同类设备分为基础、杆塔、线缆、光纤传输性能、金具、附属设施和通道环境共7个线路单元,再根据通信线路的原始资料、运行资料、检修资料及其他反映通信线路状况的各种技术指标、试验数据和运行情况等参数构成通信线路的状态量。根据状态量对通信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分为4个劣化等级,再根据权重系数设置状态量的扣分标准。通信线路的每个单元根据此标准进行单元状态量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通信线路的综合整体评价,最终确定属于“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中的何种状态。
(2)以状态检修为手段。通信线路的传统检修模式是在“预防为主、抢防结合”的方针下进行“日常维护”和“技术维护”,主要还是以故障检修和应急抢修的被动检修模式为主,而通信线路状态检修则打破了通信线路传统的被动检修模式,依据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的结果,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根据通信线路“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的评价结果,充分考虑通信线路风险因素,相应制定D,C,B,A4类检修策略。通信线路状态检修策略既包括年度检修计划的制定,也包括缺陷处理、不中断业务的测试维护等工作,检修策略根据通信线路状态评价的结果进行动态调整。通信线路状态检修比传统的计划检修、故障检修更符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是通过不同的诊断手段摸清通信线路的现状后才决定检修内容,根据通信线路的技术状态及运行要求,提前或推迟检修周期,增加或删减检修项目,真正实现检修目的,并具有最大的经济技术效益。显然,通信线路的状态检修是一种科学、合理、经济的检修模式,对提高通信线路运行可靠率、降低通信线路检修损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湖州电力局通信专业推行实施电力通信线路的状态检修,是强化标准化作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又一突破和创新。这种成功的通信线路检修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背景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通信线路状态检修要求检修人员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强的事故处理能力,即需要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新的要求促进了检修人员的学习自觉性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在通信线路运行、故障处理和检修过程中均能够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以确保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在目前企业减人增效的大环境下大幅度提高了现有通信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为提高通信线路的运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