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

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文1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践能力;行动导向

语文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工具,都必须在训练中学会使用,在实践中牢固掌握,在使用中不断熟练。作为学习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一门课程,语文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时刻存在着语文知识的运用。我国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尤其要加强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况且,中职没有升学的压力,这样就为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那么,教师如何来进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由于新教学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项目教学是师生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项目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步骤,在动手实践中,以达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行动导向的教育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起着导演的作用。常见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卡片展示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

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加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活泼好动,更为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在讲解求职信、应聘信的写作时,没有像过去那样简单地介绍相应格式要求和注意要点,带领学生阅读几份范例就结束了,而是首先设置应聘场景,让学生准备各自的求职材料,想象自己参加应聘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再由教师系统介绍求职材料的组成部分,如,求职信、个人简介、学校就业推荐表、附件等。然后由教师提供相应的模块,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亲自动手来制作个人的求职材料。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遇见相应的问题,由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不但掌握了求职信、应聘信的写作方法,而且还加强了他们日常办公软件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角色扮演法

口语交际在中职学生未来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完成求职材料制作后,笔者组织了一场模拟招聘会,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抽取四人扮演面试官,其他成员扮演应聘者。在商定好面试程序后,由教师分配任务,面试官负责提问、记录应聘者成绩,应聘者负责准备个人5分钟自我介绍,并回答考官问题。在准备过程中,穿插自我介绍要点、面试礼仪等方面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训练自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结束后,评比“最佳求职者”,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增强学生自信心。

3.头脑风暴法

在模拟招聘准备过程中,扮演面试官的同学遇到问题,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提问,主要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同时存在思维定式。于是,我利用头脑风暴法来激发学生思考。首先以“如果你是老板,你会要求你的员工具备什么素质”为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做对错判断。学生一下就活跃起来,而教师不论对错将学生的想法在黑板一一记录,然后再带领学生讲黑板上的想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了三个主要考核标准,即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围绕这三个方面,由学生自己来出题。经过提炼后,“面试官”信心大增,在模拟招聘会上妙语连珠,为此还特别设立了一个“最强气场面试官”的奖项。

4.分组讨论法

为鼓励学生文明用语,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抵制网络低俗文化,我组织了一场以“网络热词的是与非”为主题的讨论,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来收集网络上的热词,然后进行分类,哪些热词是聚焦民生热点的,哪些热词是低俗表现的,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这些网络热词。讨论过程中气氛活跃,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顺利地达到了预期效果。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课堂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2008(8).

[2]孙萍.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农村教育,2008(1).

[3]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6).

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法;途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200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提出将职业规划课程纳入选修、必修课。国家的强制性政策无疑对大学生生涯教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更多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于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教学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学方法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挖掘学生的人生体验来激发和引导他们的生活理想,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来达到教育目标,以参与、分享、共享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讲课法。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讲授法,而是在原有讲授法的基础上,辅以向学生提问和学生作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鼓励每个同学向老师提问,即使是重复地提问同一个问题也是可以的。在讲课法中,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讲课时要生动活泼,切忌念讲稿,或照着课件讲授,为了使讲课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把讲课法与参与性教学的其它方法结合运用。

(二)案例法。案例可以用来向学生示范在大学期间怎样应用学到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以及大学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可来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本、网络,可来自知名校友、在校学生,也可来自课堂,对于案例的描述需要学生检验和了解情况,并要求学生对案例做出分析和诊断,由个人或由小组代表针对问题发言,全班讨论或分组讨论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确定解决办法,用短暂的时间总结从案例中学到的要点,引发学生思考。

(三)讨论法。讨论是一种教师能够控制的多渠道交流方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知识、思想和观点。采用讨论法时,关键在于确定讨论题目。教师在首次上课时应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从学生希望学习的知识、获得的经验人手,结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事先确定好讨论题目。在讨论过程中,可采用两两讨论或分组讨论的形式,不断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如果发现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主题,要及时指出,确保讨论的效果。在教学中,当学生对课堂中涉及问题已经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且能够通畅的互相交流经验,最好采用讨论法。

(四)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设置成情境,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特定角色,目的是让学生演练如何面对职场。比如模拟面试,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按设定的面试情境完成任务,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主考官和应聘者可互换角色,让学生通过参与体会面试,通过训练逐步克服求职者自卑、胆怯、焦虑、紧张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纠正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如仪表、礼节、姿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游戏法。游戏法是一种特殊的角色扮演形式,它为学生创造了模拟的环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进行价值观、兴趣、性格以及能力等心理自我的探索,在快乐体验的同时,感受决策的过程和由此带来的结果。在游戏法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教师全程指导和凝练总结,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掌控现场的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途径,从高校角度来讲,就是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服务水平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一)实时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近年来,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就业市场的推进,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学校——院(系)”为主干的两级就业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当树立紧迫意识,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职业规划,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为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健全咨询辅导机制。职业认知咨询辅导的特点是咨询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在对学生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互动交流,通过心理咨询使学生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的职业领域;另外,团队咨询、组织座谈会等方式讨论大学生所关注的就业及人生发展问题也能够更好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确立正确人生职业规划方向。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辅导员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的执行者。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辅导员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努力把辅导员培养成组织、实施和指导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的生力军。

(四)社团实践参与。社团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流集体,活动形式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特别是参与者的职业发展导向。所以建立具有深远意义和长久活力的社团活动模式有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

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文3

[关键词]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设计;物联网;物流管理

物流运输领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较早的领域之一,主要应用在特种货物运输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物流运输管理将产生巨大影响。基于物联网的运输人才与岗位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最重要的核心技术课程,物联网背景下的课程设计也将随之调整。

1物联网技术对物流运输管理的影响

RFID技术、GPS技术、智能机器人等较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在五种传统的运输方式中都有应用,特种货物运输中应用最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从整体上优化运输管理的流程,提高运输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改善运输信息的传递,实现运输管理的透明化,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实时监控和跟踪车辆与货物信息,确保车货安全,降低运输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规模效益,降低运输成本。当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物联网设备和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和网络的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的标准问题等。

2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运输人才和岗位能力需求

传统的运输操作和管理流程、方法、操作要点等将不能适应物联网背景下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现有的物流运输人才和岗位能力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经过笔者大量调查,我国高职高专物流运输人才大致包括基础操作岗位(业务员层次)、基础管理岗位(项目经理层次)、运输管理岗位(高级项目经理层次)三个不同层级的岗位需求。这些不同层次的岗位能力需求和传统的岗位能力需求大致相当,但需要融入物联网的元素进来。简单地说,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运输人才和岗位能力要求,就是在传统的运输操作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还需具备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思维,了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思考如何在自己工作的领域上应用,具备物联网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了解运输领域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如RFID技术)、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如3G技术)和智能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在确保物联网相关设施和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物联网背景下的运输作业流程进行管理和优化,顺利高效完成运输管理各环节任务。

3基于物联网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设计

3.1校企融合的“运输管理实务”的系统化课程模式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一直采用的是基于校企融合的系统化课程模式。该模式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校企融合。包括课程定位与企业岗位融合、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融合、课程的评价与企业标准融合。第二,系统化课程模式。根据运输领域中各种运输业务之间的难易程度和递进关系,打破传统按照运输方式划分教学模块的思路,按照一个运输人员从初学者—能手—专家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在学习任务的难度、复杂度、广度和深度方面逐渐递增,体现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课程模式。在物联网背景下,该课程模式保持不变,结合“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将物联网技术的简单认知和基本应用知识等系统化融入课程项目任务学习中去。

3.2基于物联网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定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企业调研、实践专家研讨和往届毕业生访谈,结合高职学生的性格、基础、特点、就业规律和学院所处的区位特征,结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基于物流职业岗位层级的校企融合三环渐进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运输管理实务”定位课程定位于培养在物联网背景下,在第一线从事运输调配(运输调度及运输主管)的高技能人才。该岗位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了解基于物联网背景的运输行业的总体情况;第二,进行物联网环境下具体运输业务的操作;第三,进行简单的基于物联网的运输决策与规划。

3.3基于物联网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

本课程目标的确定遵循三个原则:课程目标结合专业体系的定位与企业要求;课程目标的描述上要体现综合职业能力;课程目标适当高于企业要求,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物联网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目标除了该课程原有的保证货物安全、选择合理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处理各种具体运输业务、正确核算运费、处理运输事故与纠纷、统计运输数据、设计运输方案等11个能力目标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物联网背景下各种运输流程的变化和处理办法,结合物联网技术进行最优运输方案的设计,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各种运输操作和管理,运输物联网技术来保证货物安全。在课程设计时,严格遵循“调研典型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内容—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将工作内容整合成学习内容”的过程。

3.4基于物联网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内容

物联网背景下“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内容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载体、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学习内容适当高于工作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个完整的学习任务具有共同的业务流程、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课程目标与学习内容的融合等原则来确定。将典型的工作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如下表所示。在进行具体学习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每个任务的学习目标、需要的知识含量。

3.5基于物联网的“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了实现实践与理论融合,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了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从任务导入(采用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影视放映法、案例导入法等)—知识点输入(采用教师讲授法、问题引导法、伙伴学习法等)—解决项目任务问题(采用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模拟实践法、辩论法等)—师生检查(采用伙伴学习法、教师讲授法、小组展示法等)—师生评价(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师讲授法、问卷调查法、闪光灯法)—师生反思(采用教师讲授法、自我总结法)。反思环节尤为重要,让学生通过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掌握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关键点,掌握该课程学习的重点,把握学习和认知的规律,让学生获得学习过程的迁移。

3.6基于物联网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评价

本课程结合物联网背景下运输管理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课程评价,评价方案体现评价内容结合课程目标、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对象可视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企业化、课程考核方法过程化。“运输管理实务”总成绩包括三部分:第一,项目成绩(主要包括出勤成绩、平时表现、调研报告、模拟操作记录、学习工作页、运输方案、汇报材料等)占60%。其中,六个学习任务按照难易程度,比例分别为10%、10%、20%、10%、20%、30%。每个学习任务的成绩按照组间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及通用能力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评分。第二,期中考核(采用期中课业或期中考试的方式)占10%。第三,期末考核(采用期末课业或期末考试的方式)占30%。

4结论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物流运输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运输管理实务”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模式、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都应该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这个大背景,本文只是初步探讨,在具体内容设计和课堂实施上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阙丽娟.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6(9):14-16.

[2]阙丽娟.基于校企融合的《运输管理实务》系统化课程设计与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2(11):472-474.

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文4

小组教学(smallgroupteaching,SGT)是指按照“小组”的方式,以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形式。这是一种特别适用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高校教育中。SGT的历史渊远流长,早在2,500年前孔子和苏格拉底就都曾采用了这种形式教导弟子。由于SGT更符合近现代的教育理论,因此这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众多的国内外教育学家所接受,并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不断推陈出新,衍生出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小组教学的组成要素、优点和教学方法,并详细探讨了SGT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1SGT的组成要素

一个成功的SGT包含有三个要素: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老师及时有效的反馈指导[1]。在课内和课外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清楚地知道小组学习目标是什么、自己所负责的准备工作内容并熟悉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尽管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要想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踊跃参加SGT的各个环节。教学反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环节,而且越及时越好。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学习经验或与别的同学互相交流,从而深化学习体会。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则能够在合适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同时避免纠正同学可能得出的错误结论。目前还没有哪篇文献或专著明确指出,多大规模的小组可以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玛扎诺等经过试验和调查研究之后指出,3或4人的小组比大组有更大的效应值[2]。但有时候多人小组在完成较复杂、较难的任务时有一定的好处。需要注意的是,小组规模越大,组内高水平的学员就可能越多,同时所有成员关于小组学习目标的已知信息量总和就越大,越有利于日后小组学习过程的开展。然而每个组员对学习过程的贡献度会不同程度下降,组员间的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积极主动的组员将更加居于领导地位,而消极被动的组员将更加沉默寡言,最终会落入差的越来越差、•52•好的越来越好的“马太效应”陷阱。Jaques等总结了很多研究后指出,人数少的小组学习效率并不一定高,而人数众多的团队学习效果也不见得一定差[3]。关键是教师能够根据小组学习目标来规划理想的小组规模,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具有活力,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2SGT的优势

通过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可以发现小组教学有着以下几点优势,参见表1。

3SGT方法概述

目前有很多种小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小组规模、教学时间长短、学生情况和教学配套设施等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一个成功的SGT往往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老师必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最优的组合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同学们有机会在一门课程中体会到各种风格迥异的教学方法[4]。下面介绍了一些最常见的SGT方法。自由讨论。一般安排在课前或小组讨论阶段,可以展现个体特色,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看法。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流行的自由讨论方式,允许参与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讨论一个话题,使千差万别的思维模式发生碰撞,从而激发创造性的火花,有助于学生集体培养创新精神。“滚雪球法”。上课前或上课伊始老师先让全班同学单独思考学习目标,然后两两成对交换意见,继而每两对再合并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如此不断合并直至所有人又合并为一个大组,由指导老师引导最终的讨论。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全组的每个人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提高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参与度。分组讨论法。老师先将学习目标告知全班同学,然后分为多个小组分别学习、讨论。讨论完成后全班集合,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分别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达成共识。这种讨论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也能反映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配对讨论法。将全班按两人一组分别同时进行讨论,每一对先由一个人针对论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个人只能倾听而不能打断发言。第一人说完后,双方角色互换。所有人都结束发言后,再重新召集起来进行集体讨论,每个人都要对全班复述同伴关于本论题的看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伦理学或争议性很强的话题,因为能言善辩的学生容易干扰普通学生的判断,通过这样分组可以将其影响降至最低。滚动讨论法。全班可分为3-4个小组,先就学习目标分别进行小组内部讨论。分组讨论结束后先由第一小组(G1)中选出一名发言人(P1),向全班汇报G1的讨论结果(C1)。然后由第二小组(G2)的发言人(P2)主持全班讨论,其余人可以向G1中的任何人提问。提问结束后,由P2汇报刚才的讨论结果(C2),P3主持全班对G2成员的提问。以此类推,直至最后由P1主持全班对(G末组)成员的提问,并汇报最终结论(C总)。这样通过小组间汇报、主持和提问的循环,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并通过轮流担当不同的角色使其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锻炼提高。

4几种常见的现代SGT医学教育方法

病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CBT)。CBT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的具体病例,经教师精心设计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分析,从中概括出理论知识或操作要点、技巧。由于一个班级往往人数都较多,因此教师都会将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加快教学节奏,同时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讨论进而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角色扮演法(roleplayteaching,RPL)。RPL常用于传授临床技能和如何正确处理某些特殊的临床问题。RPL中教师的地位非常重要,要求也很高。他不仅要尽可能逼真得模拟现实场景,还要对场景中的每个角色和正确处理过程都非常熟悉。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临床教具,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环境,学生可以自愿或被分配扮演其中某个角色,这个场景中的所有同学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小组。在表演的过程中,每个组员不仅学习并实践了团队沟通的策略,而且也练习了所扮演角色的技能,并掌握了临床实践的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所扮演的角色越不熟悉,表演难度就越大,但是获益可能更多;场景越真实,学生越容易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真实情况中。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是基于现实世界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典型的PBL都是SGT式的教学,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蜕变为指导学生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PBL的有效性依赖于学生的共同合作,小组合作是否融洽、能否充分发挥功能直接影响到问题能否得以迅速、有效解决。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TBL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安排教学任务和及时指导反馈[5]。TBL不单纯是学习单位由小组升级为团队,也不仅仅是教学技巧的升华。更是一种以培养出最终可以摆脱老师、独立高效学习的团队为目标的高级教学策略。由于团队里的每个学生都尽其所能地为团队贡献力量,因此一些资质平平的学生组成的队伍往往却可以顺利完成最天才的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成的复杂任务。#p#分页标题#e#

5SGT所面临的问题和展望

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文5

论文摘 要: 成人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是教学模式缺乏成人特色。教育者需要端正思想,明确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和策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八章“继续教育”阐述:“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如今,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普通高等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扩大成人教育的规模。

目前,各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学历教育,普遍对成人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力度不够,缺乏成熟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已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没有顺应成人学员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学理念与学员的职业发展心理不吻合,教学目标与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出现偏差,教学策略与学员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对称,因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学生,其心理、生理、阅历、角色等完全不同于普通学生,加上其学时少,且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如何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彰显“成人特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

目前,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运用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教学模式是“集中式学习”、“分布式学习”和“校企双元制”三种[1]。在成人高等教育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中,这三种模式分别在各自的诞生和盛行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各自的优势,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一)集中式学习。集中式学习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管理,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内容需要演示、分解、剖析和感触的自然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它在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无法解决成人学生参加学习时存在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家庭与学习的矛盾和分散居住与集中学习的矛盾;忽视了成人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过于强调标准化、同步化、模式化,对成人学生知识的扩展产生不利影响。要真正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分布式学习。分布式学习所强调的是资源的非集中化,是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数字化保存和远距离传递,学生可以不必像以往那样,全体集中到一个地点,由教师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论坛、电子邮件或QQ群可以支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与专家进行交流、讨论与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开展各种讨论。

此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势明显,它解决了成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工作与学习、家庭与学习、分散居住与集中学习的诸多矛盾;丰富了学习资源,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宽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增强;对于学生的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学习能力不同等因素,若完全进行分布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差异,学习进度也会不同,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易发挥,增加了教学管理的负担。需教师面对面讲解才能理解的实验内容不宜采用此模式。学生长时间单独生活和学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比学赶帮的精神,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2]。

(三)校企双元制。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双元结合完成教育任务。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具备毕业后立即上岗的能力,又通过学校教育使之基本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此模式促进了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克服了办学的盲目性;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水平都有所提高;改革了课程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但是,应用面略显狭窄,仅对部分专业有效;真正意义的校企双元制教学模式较少见,往往流于形式;主要是合作模型与运行机制问题、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关系问题、学员考核与评价问题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往往有着非常现实的求学目的,即获得成人高等教育的文凭,以此作为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石和砝码;而且有着更加务实的求学态度,即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并对某一专业学科有所专攻。但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却未能跟进这一发展形势,既未能走出“赚钱工具”的狭隘误区,又无法超越“学历补偿”、“知识补课”的原始视域,以新的教育观念引导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其功能性缺失,不仅制约其发展,而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关键是要制定一个以较高层次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定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以及与学员的职业发展,从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过多地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历+技能”的学科课程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转贴于

成人教育学员分为脱产生、业余生和函授生,教学模式也应针对学员类别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应当有所不同,脱产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业余生“较系统掌握知识要点,具备从事专业岗位的知识结构与知识适用能力”,函授生“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要点与基本具备进一步的提高能力,基本具备知识要点使用能力”;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其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所侧重:函授生和业余生以网络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脱产生则相反。

(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思考。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以成人学员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弹性学习机制。确立多元化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必须体现成人特点,并以成人的生活、需要与问题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与多种教学范式综合运用的教学活动与形式。

首先,提倡跨时空的分布式教学模式。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工学矛盾突出,文化基础差异较大,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困难。而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则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一方面,网络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成教学生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教学补充,有利于基础较差者进行知识补充。因此,多元教学模式必须具备“虚拟学习环境与学习社区”功能。

其次,校企合作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为了满足学员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职业发展需求,找到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平衡点,并提高成教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必要引入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利用学员及其所在单位这一宝贵资源,让学员和社会各界充分参与到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设置中来,使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校和企业必须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从而确保合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必须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交流平台及信息员联络制度和信息制度,畅通对外宣传和信息沟通渠道。最好由学校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组成项目管理组,共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有力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再次,合理安排集中式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适合于成人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能力。大胆地继承和发展课堂教学法,特别是综合实验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练法、问题法、案例法等基本教学方法,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巨大的潜力。这些课堂教学法能够克服封闭式、注入式、僵硬的教学法之弊端。

最后,确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员的能力培养。成人学员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模式应当采用分布式模式和校企双元模式为主,集中式模式为辅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成人学生来自于生产一线,具有较强实践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相对较缺乏,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化,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形势,进而找到较满意的工作。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必须体现以成人需要为中心的“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还需要在实践中改革创新,拓宽运作思路,主动走出校门,将成人高等教育真正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式教育,为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实践证明,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成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它必将拥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网络讨论法的实施要点范文6

关键词:《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42-02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入了“全球性大规模竞争的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引人注目。《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了解世界经济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特别要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还应结合中国的具体问题,从全球经济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深化《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的体会,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与学界同仁交流,试图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与时俱进法

世界经济是发展中的学科, 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会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难以跟上实际的变化。所以在讲授《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要注重充实新内容、新数据资料,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比如,在讲授世界贸易组织一章时所采用的课本中关于成员国家与地区数量的问题时,就应该采用最新的数据;又如,讲到欧盟一体化进程这个问题的时候,欧洲债务危机是当前的热点,作为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再比如,在讲到区域经济一体化时,教材中欧洲联盟成员国的数据是2004年5的1日,只有25个成员国,而实际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2007年1月1日零时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已增加到27个。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新知识的传授,学生会感到知识陈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集思广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案例要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为此,要求教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加工,选出适用于教学的素材进行修正和更新,使案例适合于世界经济教学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高,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二是案例要具备生动性,可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世界经济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因此,教师应适当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身处特定的案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世界能源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并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爆发石油危机?现如今的石油价格猛涨,会不会爆发第四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等等。

(三)课堂讨论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并行,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呆板,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网络结构。教师根据教学安排,选择一些热点问题作为讨论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撰写发言提纲,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讨论发言,提高同学们的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门头表达和组织能力。

例如当讲到反倾销问题时,结合我国近年来频繁遭遇反倾销的案例,针对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又比如在产品周期理论教学中,提供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学生通过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探究发现袖珍计算机电子产品从研发到成长在到成熟,基本遵循从美欧日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和东盟的产业转移途径,产品的比较优势从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劳动力优势转移的过程,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产品周期。

(四)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性,突破视觉的限制,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同时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加上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逐步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授课方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另外,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为了避免用多媒体教学感觉像放电影的现象,在《世界经济概论》课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另外,在网络时代,教学方法也可以网络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素材,如多媒体课件上传到网上,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教师在讲授后,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此外,教师将有关的素材放上去,让学生阅读。这些都为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五)联系实际法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在讲《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时,应适当联系中国经济的实际,这样听者更爱听,教学效果也更好。真正做到:要实学不要空学,要活学不要死学,要真学不要假学。例如讲“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一概念时,可以联系实际谈谈中国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存在的原因以及影响;又如讲美国的GDP、失业率、通胀率等时,最好对比一下中国的相关情况。这样更具说服力,也使学生能看清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也更好地体现出世界经济的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中国经济腾飞。

(六)多元考核方式法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传统的考试方法是采用“一卷定乾坤”方式,即到学期末举行一次性的考试。它不能了解平时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甚至到学期末由于考试的科目多而复习时间少,不得不请求老师划考试范围甚至考试期间抄袭作弊……如此种种使得学生向着高分低能而努力。因此,对本课程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设置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建立从学习过程、作业练习到期末考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视角、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如:在一学期中,针对所学的每章课程内容布置作业并进行检查;布置一次学习论文、平时的到课率、平时提问发言等都可以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考试方式使学生不处于被动状态,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既能多学知识,也能活跃课堂,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小结

以上是笔者数年来从事《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工作的点滴体会。《世界经济概论》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学习空间,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国琴.在专业基础课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12)

2.陈亚温.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教学[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6)

4.陈英.论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J].济南大学学报,2004(4)

5.邓正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

6.骆祚炎.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及其运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