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
在社会发展中,建筑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给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人们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人们对建筑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更加地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要想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了绿色建筑经济的含义和实际发展情况,并对其发展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一、绿色建筑经济本身的含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使用期限内,实现节约能源最大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降低环境破坏率,减少能源消耗,对建筑工程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建筑的品质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基础。
关于绿色建筑经济,它是一种新的理念,其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还能够降低能耗,并且这种建筑在建设的时候,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的小,想要更好地利用建筑资源,便必须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政府对其不够重视
政府部门在认识绿色建筑经济的时候,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这便导致了政府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管理的时候,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也没有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的建立,这也导致了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的束缚力不够。
(二)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认识不够
人是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主体。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建筑经济归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去,并没有重视其发展前景。
(三)对绿色建筑经济扶持力度不够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阶段,并且,现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原料成本比较的高,若是经济基础达不到要求,那么绿色建筑在发展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便会比较严重,所以必须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扶持的力度,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四)依旧停留在理论方面,实践比较的缺乏
建筑企业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体,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建筑仅仅靠先进技术堆砌是不行的,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此外,在进行绿色建筑发展的时候,有些企业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宣传手段,来进行利润的获取,并没有真正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其建设出来的建筑工程也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无法真正达到建筑节能减排指标。
三、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通过以下措施,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对政府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必须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帮助绿色建筑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经济资金补贴的水平,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投入,这样才能够给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做好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绿色环保方面的意识,所以,应该大力的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政府在宣传的时候,应该经过调研,将媒体的力量利用起来,通过媒体来进行绿色建筑观念的宣传,这样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很容易提高,这也能够给绿色建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愿意支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良性循环。
(三)加强培训工作
想要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仅仅通过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培训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通过实体培训,能够更好地落实绿色建筑经济思想。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培养,确保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想要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必须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建筑耗能认证体系、建筑节能认证体系、建筑能源消耗统计体系等。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以调动社会积极性,加快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强绿色建筑产品的认证,实施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推动绿色经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五)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去,帮助我国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
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够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引入进来,这对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国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参与国际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的国际组织指的是与绿色建筑经济有关的国际组织,要跟随国际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趋势,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还应该鼓励技术创新,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提高自主研发方面的能力,提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一切技术水平。此外,参与国际技术合作,还能够对市场的融合进行推动,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应该不断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并将其和绿色建筑思想理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对建筑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其次,在贯彻绿色建筑经济理念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建筑行业的投入和回报的比例,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行业经济方面的效益。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经济效益才能够提高,从而发生质的变化,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这给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符合我国建筑发展需要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应该给其政策上的支持,还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去,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科研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帮助我国建筑行业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48
[2]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2011,21:112-113
[3]梁春艳.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17+37
[4]任宏,陈婷,叶 晖.可持续建设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9:8-11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2
1.1符合人类对环境发展的需求,有效应对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中,会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纵观每次金融危机暴发时,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基本都是靠出台刺激经济计划,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传统产业领域,尽管可能会促使经济走向复苏,但是这种经济复苏是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种以损害生态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迫切需要对整个经济结构和行业体系进行优化和重组,必须实行绿色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经济与传统行业经济发展相比,能有效地缓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强力冲击,大幅度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1.2有助于节能减排,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1)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更是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坚持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主要导向,对其措施进行持续实施,使节能减排工作穿插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2)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得到创新业节能减排工作一直持续努力的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对节能溅排的认识以及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投资不多,见效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的重要特点。
2、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1未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
当前由于受到政府投资水平的限制,我国的绿色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建立起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广的市场机制,项目融资比较困难。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大基本问题,缺乏对新型产品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集中投资;此外,我国目前发展绿色经济的融资平台比较单一,整个绿色产业规模不大,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容易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信贷支持不能及时到位的局面。我国银行在进行绿色项目贷款时仍采用传统的贷款模式,缺乏相应配套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发展趋势。
2.2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
一方面,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绿色产品因其含有较高的技术创新和较低的污染,其价格一般比较高,属于高层次的理想消费,但是当前我国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产品管理部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的绿色产品管理机制,导致到多数的消费者绿色消费水平较低,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的状况,致使我国绿色消费始终处于低位消费的起始阶段。
3、加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依照环境规划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利用高新技术培育绿色行业和产品,实现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成功经验,杜绝先利用后节约的能源利用模式。国家还应建立配套的绿色经济跟踪和评价机制体系,科学认识各部门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立法执法力度,不断制定和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认真落实,对绿色经济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应给予优惠待遇和奖励措施;对那些违背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进行限制、惩罚或责令其停业整改。
3.2企业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实行绿色营销道路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环境变化的趋势,我国企业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行绿色营销模式。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渗透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充分做好绿色市场和消费者信息的调研,不断提高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创造出适应消费者绿色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重组,用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传统的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新型服务业。在汽车、纺织等行业中加大绿色推广,充分做好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治理结构对绿色产品进行监督和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加强企业间的绿色合作。
3.3转变传统消费观,培育绿色消费意识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消费者在绿色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加大宣传,积极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培育绿色消费意识。国家应规定相关部门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的教育,强化绿色认证和绿色监管,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种良好的全民绿色消费氛围。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实行绿色消费的现实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引导人们选择无污染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注重对垃圾的及时处理,避免环境污染,逐步实现绿色消费模式。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
4、结论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绿色经济;林业;机遇;挑战
1绿色经济背景
1989年,“绿色经济”的概念由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的《绿色经济报告》中,对绿色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从长期上来看,能够改善人类的福利水平,降低不平等程度,同时不会使后代面临生态稀缺性和环境风险的经济形式”。在国内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绿色经济指的是环保产业;而广义的绿色经济除了环保产业之外,还包括诸如绿色消费与政府采购,绿色贸易与进入,绿色税收与财政,绿色会计与审计等除生产领域外的一些绿色制度和行为[1]。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绿色经济行动。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研究表明:实现绿色经济不仅会实现财富增长,尤其是生态共有资源或自然资本的增益,而且还会在今后一段时期产生更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应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各国纷纷通过立法和出台规划开展行动。英国在倡导低碳、低排放,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美国以开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主题,制定了“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欧盟制定了“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印度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草案”,韩国通过了“绿色工程”计划,日本在逐步扩大“环境产业”市场规模[2]。
2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011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的第九次大会在探讨“森林造福人民、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时提出,林业对构建绿色经济的潜力巨大,要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将林业置于优先发展的领域。
2.1林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对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地位给出定义:林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林业提供木材等木质原材料、产品和能源产品,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林业发展为全球近10亿人口提供了生计,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促进人类福利的增加。
2.2林业对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在“绿色经济”这一概念被提出伊始,林业发展通过保护和可持续地使用自然资源对绿色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就已经被认识。同时,林业在减少贫困、增加收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对绿色经济都具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从事林业基础产业的人口往往与贫困人口相重合,因而发展高效可持续的林业就能够有效地帮助依靠其生存的人们摆脱贫困。随着应对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共同行动,林业在固碳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识。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林业对绿色经济的贡献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经济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都依赖于健康的森林。森林提供碳汇、稳定全球气候、调节水的循环,并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同时保存了遗传资源。经济估值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从森林的重要利益,特别是在调节气候服务和存在价值”。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贡献已经获得了更全面的认识。
3绿色经济背景下的林业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逐步实现平衡发展,初步开始绿色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推动林业发展战略的绿色转型,促进绿色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三次林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二是大幅度增加绿色投资。1998年至今,中国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累计投入2886亿元。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林业公共财政支持制度,对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造林、抚育管理、林木良种等提供公共财政支持,逐步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效资金支持机制。三是增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出将森林经营作为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注重森林面积的增加到重视森林质量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强,中央财政对森林抚育提供财政补贴,积极推动森林认证。四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增进绿色就业。制定激励政策,实现林业从利用林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同时,逐步增加绿色就业。五是积极推动绿色改革。大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权益,不断提升林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贡献。
3.1林业在绿色经济中面临的机遇
由于林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很多国家推出了刺激经济的绿色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将林业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头号政治问题,森林对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全球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问题日趋严重,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林业产业结构得到升级,林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林业在减轻贫困、改善生计方而的特殊作用。
3.2林业在绿色经济中面临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但发展绿色经济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土地竞争引起的毁林和森林退化的压力并不会消除。同时,由于林业生态效益的价值化、内部化还不能完全实现,林业被边缘化的可能仍然存在。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增长压力面前,必然会面临是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两难选择。而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林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冲突;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对保护森林资源和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带来的压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就业统计不完善,不能全而地反映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林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要求等,也都会对绿色经济中的林业产业发展产生挑战。
4中国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展望
4.1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将更加强大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形式。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将使林业所具有的减污、减排、消纳废弃物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绿色融资机制将更多、更好地挖掘林业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的潜力;林业产业提供的绿色产品、生态产品、绿色就业在促进地区发展、改善民生、减轻贫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2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森林产品和服务价值通过森林价值核算将得到全面反映,森林对非正式部门的贡献也会通过森林价值核算将得以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管理、绿色融资机制建立和绿色产业发展,将使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充分释放和“倍数”放大;林业的三大效益将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4.3林业发展资金将更加充裕,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多样化
为降低生态稀缺性,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公共财政对生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森林将成为一种新的有较高收益的经济资产,社会融资能力将明显提高。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中国坚持将林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兴林富民的发展宗旨,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初步实现了森林资源增加、生态状况改善和林业生产者受益的目标,完成初步绿色转型。中国的经验表明,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在减少环境风险和资源消耗的同时,增加就业和改善贫困,促进社会进步。未来,中国林业将继续积极推进林业绿色增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刘波.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选择[J].开放导报,2011(5):73-76.
[2]刘珉.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2013(2):22-27.
[3]刘东升.中国林业与绿色经济[J].林业经济,2012(1):12-15.
[4]李平,张继梅,王作铁.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5(5):23-27.
[5]杨亚军,李伟.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9):184.
[6]张升,戴广翠.绿色经济与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2014(5):20-25.
[7]郎晓娟,沈若萌,刘珉.林业与绿色经济研究[J].林业经济,2013(1):36-41.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4
【论文关键词】 绿色壁垒绿色发展道路可持续性发展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作用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它是技术壁垒的形式之一,目前已成为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样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常常难以达到发达国家所要求的环保标准而拒之门外,这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设置了很大的障碍。目前,我国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近100亿美元,这种影响将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从这一层面上,绿色贸易壁垒的确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中的“绿色消费”已成为新的时代潮流,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人们更注重“绿色消费”,因为这种消费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可。
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上的一股强大的潮流,各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必然会反映到对外贸易上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它将使我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向绿色发展道路。
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现实中,世界环境危机和能源紧缺问题已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随着“绿色壁垒”愈演愈烈和消费者“绿色意识”的不断提高,这都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用“绿色意识”来制造环保的“绿色产品”,以“绿色制造”来提升竞争力,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如何让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发展方向是否正确首先取决于发展观念正确与否。随着中国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目前在许多方面也呈现出难以持续的迹象: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生产率过低。这也就说明了我国企业环保意识较淡薄,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经济的模式上。
因此,要确立全方位的绿色发展观念这就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环保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绿色意识”,从而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思想;第二,我国要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国家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环保认证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检查,促进环保产品认证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从而,迫使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第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我国的企业也必须认识到ISO14000认证的重要性,让外部竞争的激烈性变成自身发展的动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发展道路,就是指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 如何走向并走好绿色发展道路呢?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权 制度构建 政府作用
一、引言
“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
循环经济以“3R原则”为行为准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循环经济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它依据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重新构建经济发展流程,以达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仍然是传统经济为主。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经济活动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经济增长中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远没有建立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循环经济体系。在新世纪初,我国在冶金、化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高于世界先进水平30%~40%;矿产资源回收率约32%,约低于世界先进水平20个百分点;金属资源再生率低,平均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50%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56%左右,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80%。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发展循环经济的症结所在--产权制度,引用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从而提出一些关于制度建构及路径选择的建议。
二、国内外理论发展状况
目前,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行为上,还鲜有专门的循环经济论著,多是关于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方面的专著或文章。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了著名的“宇宙飞船论”,最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最先提出了“循环经济”概念。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系统地说明资源环境问题。同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循环经济的诞生。1981年,莱斯特•布朗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标志经济发展从传统发展模式过渡到可持续增长模式。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上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主要有:(l)生态效益理念。即要求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实现物料和能源的循环往复使用以达到废物和污染排放最小化。(2)工业生态系统理念。即要求企业之间产出的各种废弃物要互为消化利用,原则上不再排放到工业园区之外。(3)生活垃圾废物理念。即要求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或在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有效地组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用。我国的“3+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就是在此基础上确立的。
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迄今为止已发表了多部关于循环经济的论著。学者们对循环经济基本概念的认识在物质循环这一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循环经济是要打破传统的线性经济流程,建立物质流动闭合回路,以此来降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使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输出降至最低。但在“用于循环的资源”和“循环方式”上的认识上存在差异,以及在循环范围界定上的不同,有的观点认为是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有的则认为循环是指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的闭环流动。在循环经济实践原则方面,学者们基本都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从本文作者检索到的文献来看,刘学敏(2004)率先从循环经济挑战现代经济学的思维和理念、挑战既有的市场规律、挑战现代产权理论、挑战现有的环境政策等四个方面对循环经济的基本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张连国(2005)是从经济学视野对循环经济的认识;王守安(2005)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污染治理的经济学特征、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以及循环经济的战略核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王朝全(2006)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特性及其动力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李云燕(2007)分析了市场机制的内涵及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阐明了政府行为的根源、作用及其局限性,论证了政府行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主导意义,探索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关系,提出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阻碍因素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障碍
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存在不一致
传统经济学有三个核心假设,即经济人假设、资源稀缺性假设和自由经济假设。在当前社会,循环经济只有接受上面三个基本假设才能被主流经济学接受,但循环经济只满足资源稀缺性假设 。
经济人假设的核心是个人本位主义,即理性地追求本位利益,任何一个经济人都是利益最大化者。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这与经济人假设相矛盾。
自由经济假设是指政府只充当“守夜人”,所有经济活动都由市场机制来引导。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非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即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2、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主体存在不一致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主体是厂商和个人,而循环经济的主体不明确。企业内部循环,更侧重的应该是企业内部员工;企业之间的循环,主体应该是企业;社会大循环,政府和全体民众应发挥主体作用。
3、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增长要素存在不一致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增长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而循环经济倡导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不仅强调了使用自然资源方面的减量,更加进了环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要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把环境纳入生产函数的经济增长模型,即Q=A•F(K,L,R)。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障碍
1、经济、法律制度存在缺陷,产权不明晰
国外早就关注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诺思等经济学家以经济史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制度创新能推动经济增长,制度的变化既有改变收入分配,又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并将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
我国有关循环经济产权制度的法律法规出台很少,现有法规也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甚至一些政策影响和制约循环经济的发展。例如,我国资源税低,这一定程度上间接地鼓励了粗放式经营和企业高能耗;增值税过高,加重了循环经济企业的税负,提高其经营成本,等等。
2、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经济效益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技术进步在上世纪作为内生变量被加进经济增长模型后,科技进步已代表着第一生产力。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持。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严重妨碍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型生产环节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弃和排污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
3、产业结构不合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
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制约经济发展。目前,我国重工业化趋势仍在加重,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占比重过大。废弃物的回收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现有的回收网络不够规范,回收企业能力弱、规模小,同时缺乏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综合利用企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加上循环利用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4、政绩考核标准扭曲
由于环境没有被纳入增长函数,所以单纯地经济增长率被作为唯一的考核政绩指标。传统的GDP计量,使得人们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的有效保护,不利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5、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尚未形成节约型社会的公众意识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人们对循环经济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人们把循环经济简单地理解成只要注意末端处理的“先污染,后治理”,或简单地理解成注重生态与环境保护。人们除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外,参与意识也不强,追求高消费和炫耀型消费方式比较普遍,缺乏绿色消费意识和谁污染谁付费的基本理念。这样导致治理的技术难度大,不但治理成本高,而且生态恶化,难以遏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构建及路径选择
(一)循环经济的制度变迁模型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交换与交易过程。经济发展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伴随着制度变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主体应当涵盖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因此,它是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变迁,也必然是诺思所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型的综合,这样才能降低组织成本和谈判成本,使外部利润内部化,而明晰产权是其保障。
在“3R原则”下,我国在经济产权制度上还存在严重的缺陷。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显公有化,自然资源配置非市场化,造成资源过度浪费;自然环境产权方面实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由于环境产权界定的困难、交易费用过高以及环境信息不对称等,效率低下;循环经济技术产权制度体现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增加制度供给,完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制度创新。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增加制度供给。而制度供给的目的在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增加使激励机制更加完善的制度供给。
所谓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是以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经济与非经济的手段和措施,达到政府、企业和公众利益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综合性运行模式 。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所赋予的手段主要分为经济激励手段和非经济激励手段。经济激励手段主要包括:价格激励、税费优惠激励、投资激励和产业激励;非经济激励手段主要包括:舆论导向激励手段、奖励激励、能效认证激励和政绩激励 。
首先,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应明晰环境产权 ,建立自然资源与环境产权运营体系 ,重点在于利用市场机制,使资源和其他物品一样进入市场,使其价格正确地反映它的全部社会成本。
其次,建立能效认证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抑制污染产业,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例如,对企业进行能效认证后,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可以征收较高的资源税、环境惩罚税、环境维护税、环境费等税种,而对环保型企业则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征收较低的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再次,将绿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奖励制度。绿色教育政策包括: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环境案件的社会影响;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环境意识。新闻媒体对绿色产品类的广告予以优惠,政府部门应该带头使用绿色产品;增加环保投入,加快信息自动化建设,并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等等。奖励制度应对在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发展循环经济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重点领域、行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奖励。
(三)构建绿色经济核算制度体系
在我国,除了上述对民众教育和企业进行约束外,更重要的是改革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绿色经济核算包括绿色GDP、绿色税收、绿色审计和绿色会计,其中绿色GDP最为重要。
绿色GDP是指把资源环境资本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和会计科目中,用以表示社会真实财富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状况,并设计一系列评估指标来约束和消除社会经济书体的不经济行为。具体地说,就是在计算GDP时,将治理环境恢复生态所付的费用扣除掉。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绿色税收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推行绿色生产和消费为目的,建立保护环境的“绿色”税制。绿色税收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绿色核算的必不可少的宏观经济政策手段。在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工作中,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一整套较完整的绿色税收体系,加强和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自然环境,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显得十分紧迫。
绿色会计则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从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出发,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这一主题,力争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作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所考虑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绿色会计根本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资产中增加了自然资产,即全世界所共有的特定财产;负债中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源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应包括企业在推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等;而费用不能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征收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
绿色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传统会计核算失真,未将资源环境纳入核算范畴而出现的会计核算虚假等问题,而进行的绿色核算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的认证审计监督。是为了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依据环境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鉴证。绿色审计目标是为了开展环境审计所期望达到或应当达到的目的和境地,确保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国家环保总局、监查局、督查、中央加大对地方政府行为督查,加人中央监督力度。
探索构建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包括绿色税收制度、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和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已成必然趋势。我国目前存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现实障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进行制度创新。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应该发挥主体性作用,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田维维.循环经济及其制度安排[J].当代经理人,2006(9).
姜涛.探析循环经济的制度建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张录强.循环经济的宏观路径――三循环理论[J].经济经纬,2005(3)
李富田.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困惑[J].绿色经济.
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3―11―15.
宝艳园,王积超.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J].兰州学刊,2006(7).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发展、不但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符合国家的科学的发展观,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也为参与到世界经济竞争、建立新的绿色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结合低碳时代经济的背景,研究我国发展绿色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对绿色会计的发展进行探讨。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国家积极鼓励过人们出行尽量坐公共汽车,交通选用自行车,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方式来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绿色出行的方式与低碳经济都是这个道理。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体态。
绿色会计是将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现代经济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社会环境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耗费要以有关的法律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形式,运用会计学中一定方法计量并记录环境污染、环境开发和环境防治的成本费用,同时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报告,这样就可以综合评价环境绩效和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所以只有结合低碳经济来重新审视绿色会计的内容和体系才能适应目前经济的发展需求。
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互助互利的关系,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绿色会计的现状
在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还不成熟,有一部分从业人员甚至于没有搞清楚绿绿色会计的意义,对于其认识还不够清楚。国家对于绿色会计还在理论探讨之中,而且深度不够,企业的环境会计实物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更不要说跟国外的绿色会计理论相比较,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了。我们国家的绿色会计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1、普遍大众社会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数人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矛盾,要换取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损害环境为基础,要想保护好环境经济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种想法已经形成了共识,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也只注重投资回报,进行环境保护的努力又会减少其利润,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就视而不见,社会普遍对于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阻碍了绿色会计的理论和发展。
2、绿色会计理论不够完善。(1)研究其内容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就是大而化之,敷衍了事,大多数的研究只注重其某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关系及之间所产生的影响,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极少。(2)研究方法的单一性。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仍然是以规范性为主,尽管近几年来对其有了部分实证性的研究结果,但实证性的研究还是少的可怜。(3)研究性成果缺乏实质性指导,很多学者注重理论性的研究。
3、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健全。我们国家的会计法中没有关于绿色会计的内容,颁布的环境法规也缺少环境会计的内容,所以企业对绿色会计的应用缺乏法律的支持和约束。此外我国对于环境犯罪方面也没有规定,对环境方面违法的惩罚力度不够,容易使企业抓住法律中的漏洞。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才能够使企业领导者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他们来说就是“光打雷不下雨”,起不到震慑作用,国家相关部分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4、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绿色会计对绝大一部分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目前我国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和研究也相对滞后。
5、绿色经营理念认知少。现在的企业会计对象,是与企业资金运动相关的,是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都没有考虑到资金以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和生态循环价值。企业会计的目标是要兼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眼前利益到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到整体利益。对于这样的一种现状,企业应该加强对绿色经营理念的认知。
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发展的意见
1、国家和社会要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和宣传。政府要对绿色会计多进行宣传,对于宣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我认为就是到企业内部中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讲解,使从业人员提高自己的认识,明白什么是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有哪些作用。特别是要督促好国有企业,要以身作则来引导更多的企业应用绿色会计,要不断的提高全社会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要求高校内开设与绿色会计相关的课程,并且要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培养更多的了解绿色会计的人才,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在高校中的开展也利于普遍大众的认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到相关绿色会计的知识,但是这一观念深入民心对以后开展环境的保护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应用环境会计的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进而实现社会价值。
2、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1)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绿色会计在前面我已经谈到了它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其中的应用包含了方方面面的知识,相关从业的人员一定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了解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经济上对从事绿色会计的从业人员提供支持和补贴,激励他们从事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能够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毕竟这一新型的会计方式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很多从业人员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行业会成为朝阳行业。(2)吸收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会计的实践如果不能够关注到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将会逐渐恶化。还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注意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避免我们犯同样的错误,可以少走些弯路。把这些现成的成功经验直接转为我们所用。吸取经验教训,将治理、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政府不仅要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和治理环境,也要对环境的保护加紧立法,制约企业发展时的环境破坏,建立绿色会计也是企业要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
3、加大社会的监督力度。绿色会计如果没有国家的法律保护和强制,那么它就失去了绿色会计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变成一纸空文,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其中不好的现象进行曝光或者披露。因此,加大社会的监督机制力度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度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对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计量方法、披露内容等实行统一的规范,这样才能保证绿色会计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符合质量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
[2] 王小群.浅谈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发展之路[J].时代金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