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范文1
随着金融业务的突飞猛进,网络上的流量不断增加,流量模型日益复杂,网络应用对网络管理和决策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摸索出一种网络运行维护精细化管理方案,提高网络管理效率,最大程度的满足各项业务、科技创新对网络支撑平台的要求。
【关键词】网络 精细化管理 拓扑管理
目前,大多数网络的管理方式以拓扑管理为基础,以轮询为手段去了解网络现状,或者再结合一些网元管理器的实时报警,这种模式无论从信息搜集的全面性还是信息处理的实时性以及业务关联性方面都已远远落后于实际管理需求。且网络中众多的服务器、复杂的业务流量,尤其是音视频应用、P2P、软件下载等非业务流量挤占网络带宽,得不到有效监管,使得关键业务应用的带宽得不到保障,带宽资源利用率低。通过现行的网络管理方式很难及时了解到网络中承载的业务和网络流量特征,以便使网络带宽配置最优化。
1 网络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
网络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网络的安全,这也是业务的保障。我们必须掌握被管理对象的故障和性能状况,包括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链路状况,前置设备,数据库,安全产品以及各种应用,由于被管理对象之间存在相互连接的关系,必须集中地处理被管理信息以便找出其中的关联关系并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真正对业务产生影响的故障情况。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为目标,以保证网络安全生产为前提,以网络事件管理为中心的网络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因为只有以网络资源实时发生的实际事件为管理基础,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到网络环境的真实情况,才能方便地建立与业务层面的关联关系,达到网管为业务服务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1 基础监控
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对目前众多的应用系统在网络上使用情况的监控。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网络承载的业务,掌握网络流量特征,以便减少网络管理的盲区,使网络带宽配置最优化。对网络系统进行流量分析,全面掌握全行网络系统特别是核心网络的运行状况,识别各类网络应用是网络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流控设备实现全网流量的监控、识别、控制等工作,保障关键业务应用的带宽,解决网络带宽资源的利用率的问题;对流量进行优化,解决P2P等应用对带宽的过多占用问题;解决多出口链路的均衡问题等。执行基于策略的骨干网带宽分配,限制P2P、软件下载等非业务数据对网络带宽的冲击,保证和改善关键业务系统网络带宽的使用,优化加速网络。
1.2 主动和预警管理
根据对网络事件的采集、分类、处理,实现对网络状况及时、高效、准确的了解,实现主动处理和预警功能。该管理模式下可以实现网络流量动态及网络事件的主动预警与管理。对于潜在的网络风险与网络威胁进行主动控制与防范,将风险因素控制在最小事态内。其中针对不同的网络事件具有提前分析与干预能力,将不同的网络事件按照一定的区分标签进行对应划分、归类,为网络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保障。其中干预作用比较明显的模块是网络流量的干预与分析,根据数据流量速度及总流量使用情况进行专业的流量控制设备进行前期监控,根据监控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对应的研究分析,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后期的干预与管理中,为后期的流量使用情况合理控制提供数据参考与操作依据。
1.3 技术支持全网联动
在完成网络监控与预警分析后,积极做好技术全网联动,形成以网络故障事件为核心的综合性网络联网系统,该系统在任务执行与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基于网络中心故障事件向外辐射衍生,由此确定相关区域的专业网络服务人员,其中服务人员涉及到多个方面,既有网络管理技术专员也有技术支持辅助人员,既有熟练的业务操作管理人员也有网络故障受理专员,对核心网络故障事件进行记录与统计,并计入网络管理档案,为后期同类网络故障事件的解决提供参考与指导。每一次网络故障的成功解决都预示着网络解决故障的经验增加。技术支持全网联动,第一时间汇聚专家力量,综合克服专业难题,实现故障的全力解决。
1.4 资源的主动管理
资源主动管理主要包括对网络基础资源的信息了解与整合,对全网的各类设备型号及端口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有效了解掌控包括VLAN划分等资源分配情况。资源主动管理以全辖统一的网络资源管理角度进行规划与设计网络。借助网络资源应用的网络接口进行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瞬间对接,网络运行操作流程系统的平滑对接,该技术管理主要针对实时监控功能与运行操作流程功能的功能辅发挥,更好地促进网络信息的有效与网络健康稳定运行。
1.5 服务质量管理
在做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同时,更需要积极做好服务质量的有效管理。其主要是指在现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况和规范网络运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服务水平管理的目标。旧当前我国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其质量管理目标主要划分为三大内容,首先是实现对网络设备本身的服务水平管理;其次是实现面向应用系统的网络端到端服务水平管理;最后是实现对网络运行服务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及相关管理者)的服务水平管理。三大管理目标层次逐步递进,多重管理做好服务质量维护。
2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成为新兴的重要行业领域。此外,网络流量的大量使用、流量模型的日益复杂多样,网络管理威胁因素的层出不穷都要求我们积极做好网络技术的有效管理与维护,我国目前网络精细化管理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现存在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开发新型网络精细化管理与研发软件、模型,更好地实现网络技术的维护与管理,最大限度满足网络业务需求,推动网络技术的新时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其标.一种综合网络管理方案及其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360-361.
[2]马强,许建.几种Ad-Hoc网络管理方案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11):85-86+127.
[3]刘明隽.浅谈我国光纤到户(FTTH)的网络管理方案[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253.
[4]党魁.WirelessHART网络调度及管理方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宁建廷.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方案与密码算法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述评与展望
真实盈余管理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现有研究表明,除了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操控应计项目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外,管理层还可以操控经营、筹资和(或)融资等真实交易活动来实施真实盈余管理(Gunny,2010;Zang,2007;Roychowdhury,2006)。
考察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是实证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经验证据。因此,本文对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启示。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大量研究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应计项目的反转以及盈余在不同期间的平滑,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对经营现金流、未来经营业绩和企业长期价值产生影响(Gunny,2010;Cohen&Zarowin,2010;Roychowdhury,2006)。实证研究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考察主要是基于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来进行实证检验。现有研究表明,管理层可以通过下列手段进行真实盈余管理:1.销售操控:通过价格折扣或提供更宽松的信用政策以增加期末销售收入实现盈余目标;2.费用操控:通过推迟或减少雇佣、研发、广告和维修、旅游等操控性支出来达到目标利润;3.生产操控:利用规模效应,通过增加产量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来增加利润;4.销售资产:在处置有价证券或长期资产时,通过选择处置时间或调整确认资产处置收益的时间以增加利润。5.回购股票:当每股收益低于盈余预期时,通过回购部分购票以提高每股收益。
二、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理论框架与经验证据
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经验证据:价值损害观认为,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而言,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信号传递观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达到盈余目标,从而向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美好前景的信号,以增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进而改善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
(一)价值损害观
1.理论框架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损害公司价值(Graham et al.,2005)。因为通过操控实际的交易活动虽然达到相应的盈余目标,但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偏离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和经营惯例,改变了企业的最优经营决策并对未来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即使管理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达到了短期盈余目标,也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价值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Roychowdhury,2006),因此,真实盈余管理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其结果是一种次优选择(Zang,2007)。具体而言:
(1)销售操控会降低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如前所述,销售操控是在临近期末时通过价格折扣或提供更宽松的信用政策以增加销售来实现相应的盈余目标。由于销售操控会把企业未来正常销售的一部分提前到当期,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条件下,随后会计期间的盈余将会随着销售量的下降而下降,而且,通过激进的价格折扣增加销售来达到短期盈余目标会使消费者预期在未来期间也会有这种折扣,一旦销售价格和信用政策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未来销售的边际利润将随之下降。此外,销售操控会使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从而增加管理应收账款的费用和坏账损失。因此,销售操控会对企业的长期价值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Roychowdhury,2006;Graham et al.,2005)。
(2)费用操控会损害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在GAAP框架下,并不将商标、技术、顾客忠诚度、人力资本和员工承诺等作为资产进行确认,而是将其列为雇佣、研发、广告、维修以及旅游等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因此,当这些支出不能立即产生收入和利润,且这些支出会使报表利润低于目标利润,而推迟或减少这些支出会使报表利润达到目标利润时,管理层就有动机推迟或减少上述支出,以达到预期目标利润。如果管理层决定取消意在提升人力资本和员工承诺的雇员培训项目,其经济后果在短期来看并不重要,但将会产生长期的影响(Gunny,2010)。因为推迟或减少这些费用的开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的忠诚度、设备及技术更新速度,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因此,由于偏离了正常的经营惯例,即使管理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盈余目标,也会损害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Bushee,1998)。
(3)生产操控会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生产操控主要是利用生产的规模效应来降低边际成本。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期间费用和固定成本下降,进而降低边际销售成本,增加边际利润和总利润。但过度生产会导致存货增加,进而增加存货持有成本(Roychowdhury,2006;Graham et al.,2005)。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存货贬值。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操控受企业生产能力的制约,过度生产可能会使生产设备超负荷运转,影响企业的长期生产能力,因此,生产操控会过度占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从而对企业的长期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真实盈余管理违背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惯例,偏离了正常的经营活动,改变了企业的最优经营决策并对企业未来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即使管理层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达到了短期盈余目标,也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价值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真实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其结果是一种次优选择。
2.经验证据
有关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价值产生负面影响的研究,Bhojraj et al.(2009),Leggett et al.(2009)和Zang(2007)等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支持了真实盈余管理是一种次优经营决策的观点。李彬、张俊瑞(2010,2009)对销售操控和费用操控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得出了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Cohen and Zarowin(2010)通过比较股权再融资后不同盈余管理手段对企业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后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更可能与盈余下降有关;李增福等(2011)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研究也得出与Cohen and Zarowin(2010)相一致的结论。
此外,Roychowdhury(2006)研究发现,由于市场能够看穿真实盈余管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Kim & Sohn(2011)研究发现,由于市场能够看穿真实盈余管理的现金流后果并将其作为影响资本成本一个因素考虑进去,使用真实盈余管理的资本成本更高,这进一步佐证了真实盈余管理企业未来价值存在负面影响的观点。
(二)信号传递观
1.理论框架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管理层可以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达到某一盈余阈值,以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信心。因此,管理层可以选择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达到盈余目标,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美好前景的信号。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与顾客、供应商和(或)债权人的关系加强以及声誉的提高,为企业改善未来业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将使企业在未来运行得更好。Bartov et al.(2002)指出,达到盈余预期可以提高股价、避免诉讼以及增强管理层满足利益相关者预期的信心。同时,只有管理层对企业未来业绩有信心时才会进行信号传递,当他们预期未来的价值增长超过真实盈余管理的近期影响时,才会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达到某一盈余阈值以向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美好前景的信号(Gunny;2010)。
正如Gunny(2010)所言,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达到了盈余目标,可以避免因利润公告低于分析师预测或投资者预期而产生过度反应,还可以增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信心,并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美好前景的信号。
2.经验证据
有关真实盈余管理传递企业未来美好前景的研究,Bartov(1993)提供了管理层销售固定资产避免违反债务契约的证据;Trueman and Titman (1988)发现管理层利用真实盈余管理平滑利润以降低债务成本;Graham et al.(2005)发现,86.3%的经理层相信达到盈余标准会增强资本市场的信心,因为这有助于向投资者传递未来增长的美好前景。Gunny(2010),Chen et al.(2010),Lev(2003)以及Bartov et al.(2002)的研究进一步发现,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达到盈余阈值或满足分析师预测的公司未来业绩更好,这与传递管理层能力或公司未来美好前景的信号相一致。
三、简要述评及研究展望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现有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结论的原因可能有:第一,实证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进一步梳理,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基于Roychowdhury(2006)①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大都得出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价值产生负面影响的经验证据,而基于Gunny(2010)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大都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现有研究结论的差异并不能完全排除实证模型的影响。第二,由于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同手段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在时间、程度及方向上都存在差异,即不同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叠加和(或)抵消效应,这可能会对研究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Taylor & Xu(2010)的研究结论显示真实盈余管理对未来经营业绩并未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而Li(2010)的研究则显示,非正常经营现金流的水平与随后的股票业绩表现正相关,而非正常成本的水平与随后三年的股票业绩负相关。因此,后续的研究应在深入分析不同盈余管理手段对企业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第三,研究视角的不同。不同的背景下,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应地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如Gunny(2010)基于管理层满足或达到零阈值或上年利润的动机来考察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影响,而Cohen & Zarowin(2010)则是考察股权再融资(SEOs)情形下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Zhao et al.(2012)的研究进一步区分了真实盈余管理的价值损害效应和信号传递效应。他们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异常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与企业未来绩效的降低有关,但是意在恰好达到盈余目标的异常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与企业未来绩效的提升有关,这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除了存在价值损害效应外,还存在信号传递效应。由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强度不同,导致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及收益也存在差异,在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之后,就会显示出对未来的经济业绩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不能对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简单地下结论。此外,现有模型大多使用行业截面回归,未能考虑行业内不同公司间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行业内公司间的差异对研究结论可能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虽然使我们感到困惑,也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未来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可进一步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在拓展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些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彬,张俊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以费用操控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9(2):71-76.
[2] 李彬,张俊瑞.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来自销售操控的证据[J].管理评论,2010(9):84-92.
[3] 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2):49-56.
[4] Chen J. Z., L. Rees, K. Sivaramakrishnan. On the Use of Accounting vs.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to Meet Earnings Expectations A Market Analysis. Working paper, 2010.
[5] Cohen,D.A., P.Zarowin.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50):2-19.
[6] Graham, J.R., C.R. Harvey, S. Rajgopal.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40), 3-73.
[7] Gunny, K. 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Futur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Meeting Earnings Benchmark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0,27(3):855-888.
[8] Kim, J., B. C. Sohn. Real versus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mpli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CAAA Annual Conference,2011.
[9] Leggett D., L.M.Parsons, A. L.Reitenga.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Subsequ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Working Paper, 2009.
[10] Lev, B. Corporate earnings: Fact and fi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3,17(2): 27-50.
[11] Li, X..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Subsequent Stock Returns. Working paper,2010.
[12] Roychowdhury,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13] Taylor G. K., Z.R.Xu. Consequences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on Subsequ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 2010,(22):128-132.
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范文3
关键词:委托;激励约束;参与约束;职业经理人
引言
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企业主)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自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职业,对企业主的增值和企业主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职业经理人经营具有委托性,因而利用委托理论来分析企业经营中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企业主)之间的委托—关系。文献[1]运用委托理论,讨论了第三方物流中物流服务外包方与物流服务提供方之间的委托关系,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下第三方物流的委托问题及最优化激励选择问题,探讨了第三方物流最优激励合同的影响因素。文献[2~4]运用委托理论分析了工程监理制中业主与工程师之间的委托——关系。文献[5]利用“合作博弈”的思想,把企业当做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基于企业价值的经营者激励模型,指出存在着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条件下的最优解。由于职业经理人是西方舶来品,在我国企业经营中的发展不是很完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存在不满足委托——模型中激励相容约束(IC)和参与约束(IR)的情况。本文基于委托理论的特征,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企业主)之间委托——模型中IC和IR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来揭示造成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经营力度不够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1.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企业主)之间的委托模型
根据1987年Holmstrom和Milgrom的基于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模型,构造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企业主)之间的委托——模型[6]。
假设1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成果为π,有不确定性,即他的产出不仅是由自身努力水平e(e是一个一维连续变量)决定,同时还有不受职业经理人和企业(企业主)控制的外界客观条件,即外生随机变量θ来共同决定。
假设2企业(企业主)可以选择报酬函数。
假设3假定企业(企业主)是风险中性的,职业经理人是风险规避的。
分析在这些假定条件下的委托博弈模型。设职业经理人的产出函数π与努力水平e成线性关系:π=e+θ,其中θ是均值为0,方差等于σ2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代表外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E(π)=E(e+θ)=e,Var(π)=σ2,式中E(π),Var(π)分别为π的期望值和方差,假设两人之间采用了线性合同:s(π)=α+βπ,其中s(π)是职业经理人的总报酬,α是职业经理人的固定收入(与π无关),β是职业经理人分享的产出份额,即报酬激励强度系数。β=0意味着职业经理人不承担任何风险,β=1意味着职业经理人承担全部风险。假定企业(企业主)V-N-M期望效用函数为v(π-s(π)),企业(企业主)是风险中性的,给定s(π)=α+βπ,企业(企业主)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入:
E[V(π-S(π))]=E(π-α-βπ)=-α+E[(1-β)π]=-α+(1-β)e(1)
假定职业经理人的效用函数具有风险规避特征,即u=-e-ρω,其中ρ是绝对风险规避度量,ω是实际货币收入。职业经理人努力的成本c(e)=be2/2,b代表成本系数,b越大,则同样的努力e带来的负效用越大。由于职业经理人是风险规避的,确定性等价收入等于随机收入的均值减去风险成本。故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E(ω)-ρβ2σ2/2=α+βe-ρβ2σ2/2-be2/2(2)
其中,E(ω)是职业经理人的期望收入,ρβ2σ2/2是职业经理人的风险成本,当β=0时,职业经理人的风险成本为0。考虑职业经理人有正值的机会成本,令ω为职业经理人的保留收入水平,如果职业经理人的确定性等价收入小于ω,职业经理人将不会接受经营委托。因此,职业经理人的参与约束表示为:
α+βe-ρβ2σ2/2-be2/2≥ω(IR)
而IC分为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两种情况。
1.1信息对称情况
在信息对称情况下,企业(企业主)可以观测到职业经理人的努力水平e,此时IC不起作用,任何水平的e都可以通过满足IR的强制经营合同s(π)实现。此时,企业(企业主)的问题是确定线性合同的参数α,β和职业经理人的行为e来实现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最优化问题的模型为:
maxα,β,eE(v)=-α+(1-β)e
s.t.α+βe-ρβ2σ2/2-be2/2≥ω(IR)
在最优情况下,式IR成立。可以得到最优解:
e=1/b,β=0
=ω+b(e)2/2=ω+1/2b(3)
β=0,即职业经理人不承担任何风险即风险成本为0,职业经理人的收入与产出无关;α=ω+1/2b表示企业(企业主)支付给职业经理人的固定收入等于职业经理人的保留收入加上努力的成本,且职业经理人努力成本越高,企业(企业主)支付的报酬越高;e=1/b,意味着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努力水平。因为信息对称,企业(企业主)可以观测到职业经理人的努力水平,只要企业(企业主)观测到职业经理人选择了e
1.2信息不对称情况
将基本模型里的参与约束条件(IR)变形成-α的等式表达式,然后代入目标函数,可得:
E(v)=e-ρβ2σ2/2-be2/2-ω
对上式进行e,β求导并令之为0,得ρ3=0,e3=1/b,将e3,β3代入(IR)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可得α3=1/2b+ω,E(v3)=e-be2/2-ω。
在这种情况下,β3=0即企业(企业主)只支付给职业经理人固定报酬,职业经理人是否努力工作从报酬上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考虑到付出努力带来的成本,职业经理人最大化自己收益的角度出发,将会选择最优努力为0.由于职业经理人不付出努力,企业(企业主)的收益为-ω,即白白为职业经理人支付了满足参与约束所需的最低报酬,而企业(企业主)雇佣职业经理人的目标却没有实现。
2.4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均不成立
参与约束式(IR)和激励相容约束式(IC)均不成立,可描述为:职业经理人既没有权力决定是否接受企业(企业主)的合同,同时积极性也得不到尊重和激励。显然,对委托关系模型中的目标函数进行分析可得:α4=0,β4=0,e4=0,E(v4)=e4。
这种情况下企业(企业主)的收益靠职业经理人的努力,而职业经理人因为得不到来自企业(企业主)的任何激励,努力程度必然为0,企业(企业主)的收益也必然为0,此时企业(企业主)的最好决策就是不雇佣职业经理人。
3.上述结论的分析
第一种情况:式(IR)和式(IC)均成立,此时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权受到尊重,企业(企业主)重视激励,职业经理人的努力程度与其成本系数b、风险规避度ρ和产出方差σ2有关。
第二种情况:式(IC)成立而式(IR)不成立,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权得不到尊重,企业(企业主)重视激励。对照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最优解的表达式,可知:①当bρσ2=1时,e1=e2,即职业经理人在两种情况下的最优努力水平是相等的;②当bρσ2>1时,e1
第三种情况:式(IR)成立而式(IC)不成立,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权受到尊重,企业(企业主)不重视激励,职业经理人的努力程度为0,企业(企业主)的收益为负。
第四种情况:式(IR)和式(IC)均不成立,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权得不到尊重,企业(企业主)不重视激励,职业经理人的努力程度为0,也很足的收益为0。
IR,IC均成立和IR不成立在不同条件下各有所长。而IC不成立和IC,IR均不成立下的结果都非常糟糕,由于企业(企业主)忽视了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职业经理人的努力水平平均为0,最终使包括企业(企业主)在内的双方利益都受到了损害,因而是无效机制。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与IR相比,IC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机制不满足激励要求,将是一个无效的机制,企业(企业主)要想提高企业经营委托的有效性,就必须通过相应的成本付出,减轻职业经理人采取机会主义的动机,以达到是职业经理人如实履约的目的,从而使道德风险得以抑制。
4.算例
某大型私营企业分别于2000——2003年,2004——2007年分别由甲、乙两位职业经理人承担企业的运营。2000——2003年甲职业经理人的报酬按照固定年薪模式,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企业(企业主)不满意甲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运营状况,2004年开始更换为拥有同样资质的乙职业经理人,乙的报酬包括固定年薪和奖励报酬,奖励报酬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成本控制情况、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等,进行评价作为进行奖励的依据。由于企业的规模变化不大,给予两位职业经理人的固定报酬部分实际上相差不大,但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却大不一样。实践证明,由于该企业在2004——2007年对于职业经理人采用了吉利措施,乙工作努力,企业绩效明显提高。
假设上述甲的风险规避度ρ=0.3,努力成本系数b=0.5,外生随机变量方差σ2=0.18,乙的风险规避度ρ=0.3,努力成本系数b=0.4,外生随机变量方差为σ2=0.18,假定甲乙的保留收入均为ω=0。甲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企业(企业主)只支付固定报酬,此时甲是否努力工作从报酬上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考虑到努力带来的成本支出,甲从最大化自己受益的角度出发,选择不努力工作。由于甲没有付出努力,企业(企业主)的收益为负,此时企业(企业主)白白为甲支付了固定报酬,而雇佣甲是企业更好运营的目的却没有实现。而乙在有激励的情况下,努力水平e=β/b=1/b(bρσ2)=2.45>0,企业(企业主)的最大期望收益E(v)=1/2b(1+bρσ2)-ω=1.225>0。
计算表明,由于该私营企业选择了乙职业经理人之后,并给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使乙愿意付出较高的努力水平,进而获得较好的企业运营绩效,实现了企业(企业主)的目标。
5.结语
对于职业经理人的报酬采取固定报酬的方法不利于职业经理人努力工作,因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职业经理人拥有信息优势,并可利用这些优势,采取“偷懒”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目标,从而损害企业(企业主)的利益,其结果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企业主)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风险,提高期望收益,就必须对职业经理人提供足够的激励,适当的激励能够诱使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玉贵.不对称信息下第三方物流中的委托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2):74~77
[2]秦旋.工程监理制度下的委托-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4):142~146
[3]王艳,黄学军.工程建设监理的博弈分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增刊):176~178
[4]王晓州.建设项目委托关系的经济学分析及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4(6):77~82
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技经技术;电力工程造价;控制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供电企业的繁荣发展,不断的增加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而且投资数额也随之增长。以往,电力企业对项目技术可行性充分重视,却并不关心项目造价,甚至出现不计成本的现象,导致不合理开支问题大量的存在,不仅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而且也不利于电网建设工作长期的开展。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对项目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在造价控制中应用技经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保证工程造价具备合理性,并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总体成本。电力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电力企业建设电力工程项目时,复杂性比较高,造价控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开展具体的控制工作之前,需要明确具体的控制内容。
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确定工程造价,也可称之为确定工程造价目标值,主要通过计算来实现,为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促进建设经济效益的提升,应对各个工程阶段的预算定价做出全方位的掌握,而且实现由上至下的控制,方能达到最终的控制目的;另一方面为实施控制,控制过程中,基础原理为动态控制,计划值为规划目标,将控制措施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后,实现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目的,实际控制时,必须要层层推进,并科学的开展投资预案、设计概算、设计预算工作,使造价控制渗透到各个工程建设环节中,从而获得预期的控制效果。
三、基于技经技术的电力工程造价控制
1.对工程规模与成本做出确定
在投资决策阶段,技经人员要亲自到实地中深入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各种可能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做出综合的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时,可行的项目方案要全面的分析、论证,以保证选择的最终方案具备技术可行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使其成为可靠依据,保证工程决策的准确性。据调查可知,工程造价会受到投资决策阶段极大的影响,约为80%~90%,初步设计阶段的影响在70%~90%,而施工阶段的影响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低,仅为10%左右。
2.强化控制项目设计阶段
技经人员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为工程设计。项目决策完成后,工程造价影响因素中,主要因素即变为项目设计。开展初步设计过程中,工程投资限额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工程建设规模、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等,完成施工图的设计之后,大致的工程造价就可以计算出来。工程设计时,项目投资会受到此项工作质量的直接影响,而且电力工程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效益也与其工作质量关系密切。在项目设计阶段,技经人员采用的技术与设计手段均应具备先进性及合理性,先对项目质量作出保证,接着再将工期尽量的缩短,使投资费用降低,促进工程长远收益的增加。在全部的工程费用中,1%为设计费用,尽管占据的比例比较小,但从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来看,能够达到75%。一般,电力工程建设方案包含多种,技经人员要充分的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势与不足,合理的选择最佳的建设方案。
3.严密控制施工程序
上文已经叙述过,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阶段中,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仅为10%左右,不过,施工阶段直接影响整体工程建设质量,因此,技经人员还需要对施工程序进行严密的控制。施工阶段中,技经人员应严格的开展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操作按照基建程序进行,一方面,开工前准备工作应充分开展,对开工时机进行科学的选择,保证时机的恰当性,所有的准备工作均完成后,再进行施工;另一方面,技经人员需要强化核查设计变更,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发生设计变更工作,技经人员应强化管理该项工作,尽量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减少工程造价。当设计变更必须进行时,提出工作应提前进行,同时,最好在设计阶段将设计变更工作完成,避免工程量的增加,防止延长工期。
4.科学管理与采购材料设备
采购项目建设所需的材料之前,技经人员应在明确具体材料类型的基础上,对市场行情做出全面、准确的了解,并掌握各生产厂家的资质、产品质量等信息,从而既能保证材料采购价格合理,又能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而且材料采购成本也可以降低。电力工程建设时,需要使用比较多的设备,而部分主机及大型辅助设备需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招投标过程中,技经人员应对各个环节做出严密的控制,保C最终选择的设备同时具备经济性及合理性,避免工程造价的升高。此外,技经人员应对供货合同做出严格的执行,工程资金的具体安排以工程进度为依据,保证安排的合理性。施工期间,材料的购买工作应以具体的库存、使用频次等为依据,防止采购量过多造成库存的积压。
四、结论
电力工程建设时,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有利于减少建设成本,提升建设的经济效益。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技经人员的工作始终贯穿其中,应在充分发挥技经人员作用的基础上,科学的开展投资决策、项目设计、建设施工工作,以具体的工程情况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关于强化电力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17):107.
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范文5
关键词:煤矿 瓦斯套管 水泥塞浮力阀 下管 工程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021-02
含瓦斯煤层的开采作业实施之前,需要建设瓦斯抽排井,对煤层内的瓦斯进行治理。瓦斯抽排井是大口径的钢管进行焊接后形成的,一般每段钢管长度不大于9 m。抽排井的工作,是先将工作管下放到井底,将水泥浆灌入到套管和孔壁间,然后排除管内泥浆,最后完成固井成井工作。
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大,根据现实需要,瓦斯抽排井的口径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由此导致下放钢管的重量大,甚至超过钻井机械的起吊能力。传统的套管下放方式是使用吊车,此种方法有着较多的实践应用,但是对于大重量的套管下放工作,成本较高。因此提出了减轻钻井吊重的方法,即新型的大口径钻井自平衡浮力法下管的方法。此方法是在瓦斯套管的合适位置(钻机的安全提升力处)设置浮力塞,即在钢管内设置隔塞,并在塞下充气,在较大的浮力作用下,减小套管对钻机的压力,使其至在工作套管的自重超过了钻机的起吊能力时,也能完成套管的下放工作。利用浮力法下放套管的过程中,分为单塞空气柱自平衡下管技术和双塞空气柱下管技术[1]。在套管中设置浮力塞后,下管过程中,可以通过回灌泥浆或水来调节浮力的大小,借助上部空管在泥浆中产生的浮力,将套管重力抵消。
1 工程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三煤矿,需在工业广场内新增瓦斯抽采入井钻孔(新7号孔)1个,钻孔设计孔深为836.5 m。
考虑到工程技术要求、地层因素以及以往经验,钻孔结构拟采用二级设计。
(1)一开新地层段:先用Φ311mm钢齿牙轮钻头打导向孔,钻进至375 m;再用Φ600mm导向牙轮组合钻头二次扩孔到370 m,之后用Φ820mm导向牙轮组合钻头三次扩孔到363.7 m,最后用Φ1080mm导向牙轮组合钻头四次扩孔到稳定基岩面以下30 m。成孔后用Φ880mm顺孔器顺孔。在确保套管能顺利下到指定深度后,下放D880mm×12mm护孔管。
(2)二开基岩段:护孔管固管止水完毕并验收合格后,下入Φ311mm镶齿牙轮钻头沿原导向孔继续钻进,钻至846.5 m。再用Φ600mm及Φ820mm导向牙轮组合钻头,分两次扩孔,导向牙轮组合钻头扩孔到836.5 m(即-813.5 m处)。接着在确保瓦斯工作管能顺利下到指定深度后下D630mm×15mm无缝钢管,之后使用优质泥浆对钻孔进行换浆,待孔内返出全新优质泥浆后。用石油固井技术G级水泥固管,并在候凝72 h后做止水实验。
2 采用浮力阀的下管方案下放D880mm瓦斯套管
在下管工作实施前,需要根据地层情况和所下套管重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下管方法。该工程中,使用TSJ2600型钻机,动力为160 kW电动机。钻机额定载荷85 t,D880mm×12mm的瓦斯套管重90 t,按照传统下管方式,则会出现钻塔超负荷的情况,甚至钻塔倒覆。在该工程中,考虑到钻塔的负荷问题,使用水泥塞浮力阀下放。该方法不仅有效解决套管的超负荷问题,利用浮力阀将钻塔受力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更同时节约了工程成本,有较大优势。
2.1 水泥塞浮力阀下放瓦斯套管方案
(1)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瓦斯套管的单位长度的重量,和其在泥浆中的浮力;(2)对下管过程进行施工模拟,计算出工程进展过程中各项参数,为实际的作业做好准备;(3)通过填充纯水泥浆,制作水泥浮力塞钢管;(4)完成下管工作。先靠钻机自身提升拉力下管,再采用浮力器下管。钻机下放160 m(42 t),然后下放水泥塞浮力器以减轻套管总重量,总浮力为155 t,下放过程中当套管浮力过大时在管内回灌泥浆下管,确保套管顺利下放。
2.2 下管注意事项
(1)各管段之间的焊缝需要密实,尤其是穿杠孔部分,需要焊实后再加加强板加固,以防跑气漏气;(2)水泥浮力阀下井前,需要检查水泥塞浮力阀气密性是否完好;(3)下管前需要认真检查钻机钻塔、天轮、穿杠、钢丝绳、提拉等各部分的连接部位,确保合格后可实施下井作业;(4)现场记录要认真详实,对比实际参数与理论参数,获得信息。
3 利用浮力阀下放瓦斯套管的理论研究
3.1 水泥塞浮力阀下管工艺
通过在套管下部设置浮力阀,并在过程中通过回灌泥浆,控制好浮力的大小,本质上是通过上部的空管在水泥浆中的浮力消减套管重力,使瓦斯套管的下放工作可以更安全、成本更低。总的来说,主要是利用密闭的压缩的空气将泥浆排开,使工作管受到浮力。在下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包括:压缩空气的总量,水泥塞浮力阀的安装位置,初始压缩空气压强和最终的压缩空气压强等。
3.2 瓦斯套管空管强度和稳定性
在水泥塞浮力阀下放瓦斯套管的过程中,因为浮力塞之上部的套管的外壁,会受到水泥浆的最大的侧向压力,此时为了施工安全性能得到保障,侧向压力一定要小于抗压实验得到的套管侧向抗压的能力。因此,空管在水泥浆压力作用之下,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分析对保障工程的安全实施十分重要。在下管的过程中,首要避免的问题就是瓦斯套管自身的破坏和失去稳定性。在进行施工前,需要掌握瓦斯套管的承受强度参数和稳定性值,并对二者进行认真校核,从而保证下管工作的顺利施行。
3.3 水泥塞浮力阀的设计
增加水泥塞浮力阀的摩擦力,对浮力阀作用的发挥有促进作用。因此选择膨胀水泥配置水泥浆,对膨胀水泥的原材料进行筛选,对其配制方法进行研究,对其性能进行实验并对现场施工方法进行技术探索,都对最后配制出较好性能和操作性的水泥浆并灌注后制得水泥塞浮力阀,有重要的意义。
3.4 水泥塞浮力阀研究实验
对于水泥塞浮力阀在套管下放工程中使用性能的研究,一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内容的实验研究。(1)浮力阀的模拟充气实验。进行水泥塞浮力阀的模拟充气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空气柱的形成过程及其带来的压力变化,还有空气体积的变化情况。通过实验模拟得到参数,以对实践中的充气过程提供参考。(2)浮力阀高压空气的泄压实验,此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高压泄气实验得到泄气速度与孔径、气压等的关系,以便得到高压空气的泄压规律。(3)浮力阀下管现场模拟实验。对瓦斯套管的下放过程进行模拟,此实验的目的是对下管过程中的工艺和施工过程进行考察,发现规律并得到参数,最终应用到实际下管的工程操作过程中。
以上3个实验在水泥塞浮力阀应用于瓦斯套管下管的工程中得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很好地保证实际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结语
水泥塞浮力阀在瓦斯套管下放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大口径地钻孔的下管能安全实施而提出,并在采煤开矿工程中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在浮力阀下充入高压空气并形成高压空气柱,利用高压空气柱在套管处形成水泥浆的浮力,抵消瓦斯套管的重量,使工程中套管的下放工作更加安全也更加节约成本。在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潘三煤矿瓦斯抽采入井钻孔(新7号孔)的工程中,使用了水泥塞浮力阀技术,用TSJ-2600钻机下放了90 t的D880mm×12mm的瓦斯套管,较以往使用吊车下放瓦斯套管的方法,这次新技术的合理使用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造价风险识别
1 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的基本内容
电力工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风险事件,采用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方法,以便为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利条件。电力工程施工造价风险的识别通常分为四个步骤:
1.1 不确定因素的确定
造价风险通常都具有隐蔽性的特征,以电力线路工程施工为例,线路工程需要应用到各种规格型号的电力变压器,而不同规格型号的电力变压器价格差非常明显,具体在工程中使用哪一种变压器,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的需求而定,但在施工当中,由于受到隐蔽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设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的角度判断出具体采用哪一种变压器,如果工程需要应用规格较高的变压器,但实际施工使用规格较低的变压器,那很有可能满足不了线路的变压需求,而造成后期维修成本的叠加,反之如果将规格较高的变压器应用于普通线路施工,则会造成材料资源的浪费。
1.2 建立造价风险系统
在找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统一的整理,并以系统的方式,归类不同类型的因素,以作为工程施工造价控制的依据。譬如110kV变电站的施工设计,对于断路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的应用,在单体调试的时候,可以综合造价风险系统中分析的失灵、过压、三相保护三种不确定造价影响因素,以“套”为基本单位,确定保护装置的额定电压,然后将组合同套保护装置保护的设备,套用电气调试的定额。这种方法就是造价风险系统建立优势的集中体现,能够将各种可能存在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不确定因素囊括起来,然后以具体的分析方法,为工程造价识别提供有利的客观依据,以防止造价风险管理时的“偏颇”。
1.3 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项目,电力工程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必然形成各种专业性问题,因此可尝试邀请专家,回答各种专业性问题,进而从问题的答案中,寻求风险信息的内容。譬如电力工程的量价合一定额模式,不具备充分的定额指导依据,假如指令性太强,必然脱离市场动态管理要求,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重新定额。针对这种类型风险信息,单纯根据工程的实践总结,内容可能有失偏颇,如果专家能够从“定额指导”和“市场量价管理”双重角度结合解读,就能够在不违背工程实践的前提下,掌握风险信息收集与管理的方法,并确保所收集风险信息的利用价值。
2 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的方法研究
在了解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内容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管理角度分析,作者根据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对相应的风险识别方面进行如下总结:
2.1 招投标阶段的风险识别
电力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是技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造价管理工作始于这个阶段,要求参与单位端正对自身实力水平的客观认识,因地制宜拟定长期与短期目标,并将不同目标融入到招投标方向当中。正常条件下,电气工程招投标单位的参与,一般以持续性的盈利作为目的,以致在选择造价管理方法时,往往需要同步兼顾投资资金比例和投资风险,最终判断是否能够在实现盈利目标的同时,如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任务。譬如某电力工程项目部门的主管,在参与工程投标期间,发现工程竣工的工程款结算,有很多费用都是该部门追加的,并且这些费用没有获得财务部门的认可,明显有悖于技术经济管理的持续性目标。据调查分析,招投标阶段,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般会在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当中,隐含诸多不利于施工企业造价控制的条款,而施工企业面对众多投标竞争者,只能以低于业务一等的身份与其谈判,被迫签订合同的“不平等”条款。作者认为,在招投标的时候,参与单位需要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并及时向业务咨询与造价相关的情况,避免在工程款和其他费用方面出现“误会”。
2.2 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
在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与造价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譬如财务、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费用支出进行科学控制,减少额外开支的出现。其中的主要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措施费、工程排污费、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等。譬如某电网建设工程根据偏差分析法,计划在月底完成工程施工量100平方米,定额消耗量为510匹/m3,计划材料的单位价格为0.6元/匹。月底实际完成的施工量为110平方米,实际消耗量为505匹/m3,实际材料的单位价格为0.7元/匹。则可以计算出:
实际竣工工程实际成本=110*550*0.7=38885元
实际竣工工程计划成本=110*510*0.6=33660元
拟定竣工工程计划成本=100*510*0.6=30600元
成本偏差=38885-33660=5225元>0(表示已经出现成本超支)
进度偏差=30600-33660=-3060元
以上是施工阶段通过成本计算,识别出是否存在造价风险的方式之一。在实际工程当中,我们还需要重视合同主体的风险行为,从索赔的角度,注意收集工程联系单、施工备忘录、工程照片、工地会议记录等索赔依据。
2.3 其他风险识别建议
从材料价格的角度识别造价风险,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供以查询材料价格等信息的系统,通过计算机本身软件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功能,准确预测出哪一种材料的价格在造价控制的允许范围之内,然后再进行材料类型的仔细筛选。譬如某变电工程,甲方提供了绝缘子、杆塔材料、线路金具、光缆、导地线等材料,而施工单位提供其他设备的材料,该企业在工程开展之前,采用“低价备货,高价少进货”的材料价格控制方法,在工程施工的时候,再另行采购所缺的材料,这样既保证了该工程材料的正常供应,又能够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作者认为,施工企业应该以采购部门为核心,定期跟踪分析建材市场的行情,并与施工单位负责人沟通,了解近期所需的材料,尽可能低价采购材料。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风险事件,采用针对性的风险识别方法,以便为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利条件。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方法,应该从概预算、投标、施工管理、材料价格、企业定额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研究,尤其是在概预算方面,对造价的控制最为有效,在准确识别造价风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效地回避风险、转移风险、缓和风险。电力施工企业识别工程造价风险,是从时间、技术、费用等角度出发,找出风险的来源,并分析存在风险可能造成的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同时确定风险的征兆,是有效控制造价风险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陈璋,应晓峰.电力施工工程造价风险的识别与评价指标略议[J].科技资讯,2012(11):122.
[2]张翔.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J].福建建筑,2009(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