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讨论法的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讨论法的缺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创新;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分析
通过对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研究发现,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讨论法
民主讨论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民主讨论的积极作用。
2、利用学生天性的故事讲解法
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听故事,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将课堂传授变成故事讲解,既实现了课堂内容的传授,又吸引了学生。
3、利用课程内容的情景设计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利用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情景设计,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情景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也有重要应用。
4、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分析法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许多以重要人物为代表的典型事件和事例。目前普遍的教学方法均为对这些典型事件和事例进行深入剖析,从这些事件和事例中吸取经验。
5、注重联系实际的现实演绎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了现实演绎法,有效的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6、增加课程与社会联系的社会调查法
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归根到底是一门社会实践课,因此,社会调查法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社会调查法之一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优缺点对比
以上我们分析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验证之后,这些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民主讨论法的优缺点
民主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讨论中获得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老师必须要加强引导。
2、故事讲解法的优缺点
故事讲解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从故事中获得思想品德知识。但是故事讲解法的缺点在于学生会过分关注故事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故事的教育意义。
3、情境设计法的优缺点
利用情境设计法,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情境设计法要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应用情境设计法,因而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典型分析法的优缺点
典型分析法是对典型事件典型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但是典型分析法如果应用的不好,会使小学生仅仅能记住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而忽略了普遍性。
5、现实演绎法的优缺点
现实演绎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但是受到小学生年龄的限制,现实演绎法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6、社会调查法的优缺点
社会调查法被认为是拓展小学思想品德外延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社会调查法的实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开展起来遇到的困难很大。
三、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方法的优点并不突出,开展起来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发挥其优点改善其缺点,使其更适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讲,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教学发展规律,能够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2、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必然需求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效果,因此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是在现有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需求。
3、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现有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对小学思想品德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尽管现有的教学方法比较多,但是有些教学方法在实行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有些教学方法在现实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缺点。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中梅;重庆市城口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讨论法的缺点范文2
【关键词】: 新课改、活动讨论法、思想政治、应用价值
当前,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各国都相应地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许多国家都把开发学生智能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或培养目标来加以研究和贯彻实施。在我国,尽管提倡教改已经多年,但目前从小学到大学以至继续教育实行的仍是要求大量 “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教条条框框,学生学条条框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只会应付考试而不会应用。80年代以来,“以问题为基础的活动讨论法”教学逐渐传入我国。活动讨论法的优点十分明显,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活动讨论法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
一、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布鲁纳说过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在学习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容时,采用活动讨论法进行活动。
【活动讨论一】由教师通过历史事实设计问题,教师先讲述相关链接资料: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澳门驻防部队进驻澳门。后由学生认识课本上面两幅图片及讨论其含义。通过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把学生讨论结果汇总,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出: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香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澳门特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香港特区区徽和澳门特区区徽中各种图案象征意义的理解,明确“一国两制”的真正含义及香港和的历史意义。
【活动讨论二】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学生甲说: “《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血肉相连的文化气息。”学生乙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经牢牢地印在我国的民族意识之中,《乡愁》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现代诠释。”学生丙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学生丁说:“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充满的无限思念之情,实现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即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总结出:(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3)“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二、活动讨论法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具有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教师用汤匙喂给他们知识,一旦独立面对问题,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活动讨论法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这样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推理的技能,这将帮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取得成功。
【活动讨论三】通过讨论学习香港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 “一国两制”的深刻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自然联想起,并自觉地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查阅有关台湾的丰富知识,在课堂上交流总结:如列举历史原由:①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②1662年,郑成功。③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④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⑤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这些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讨论法的缺点范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法;四阶段教学法
一、一体化教学的认识
一体化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授课过程与实习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教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教学设备与先进教学理念有机结合,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而形成的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教、学、练一体化。
二、一体化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建立一套与技工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创建一个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现代教学模式,笔者从工作中总结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该法是对技能训练或某一技能的有关特点、表现形式、操作规范等作系统的叙述、说明、描绘,使学生了解某一技能的有关情况、掌握技能训练操作要领的方法。①优点: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有关技能的基本情况及操作要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获得关于技能操作规范的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论证、说明、描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技能的理解。②缺点:训练项目往往是由教师以系统的方法讲述或提供给学生,学生可能没有充分机会对练习项目及时做出反馈,因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得到发挥。
2.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一技能训练的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启发、学习的一种训练方法。①优点:在讨论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能很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言的内容围绕讨论中心进行,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集体成员之间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学生可在听取不同的发言时进行比较,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缺点:在讨论中获得的有关技能操作规范的知识一般是零碎的、不精确的。因此,讨论法常常要加强指导,结合讲解、谈话、演示示范、练习等方法进行运用。③运用讨论法要求教师事先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课题及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阅读有关材料或进行相关研究,做好准备;在讨论中既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又要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和任务中心进行,鼓励学生大胆的展开争论;讨论结束时要进行小结,概括问题的答案,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把对某一技能有关知识的学习或有关操作的讨论引向深入。
3.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该方法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结合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行动能力由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三部分组成。
资讯:明确任务,收集信息。计划:由学生分组制定项目计划草案。决策:学生和教师确定最终的分工并在计划中列出详细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实施:学生确定以合作的形式按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检查:根据制件评分标准或质量控制单自行或由他人进行检查或质量控制。评估:讨论质量检查结果和如何改进不足之处。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进行转换。
4.四阶段教学方法。①准备阶段(网络设备、计算机、机械手册、参考书):划分教学单元;准备必需的设备、工件和教具;介绍学习本任务的意义;准确描述学习任务;向学生展示教具、设备和工件;介绍所要加工工件的用途、功能和所学工作行为方式的重要性;观察学生已掌握的操作;学生演示已学过的操作方式,确定下一步的教学程度。②教师示范阶段(投影仪、展示板、展示纸笔、桌椅):教师示范、解释在“做什么”;重复多次整个复杂过程,让学生说出下一个步骤名称;对整个过程熟练示范;示范前,让学生说出步骤名称;可能时,让学生独立描述工作过程并说出注意事项。③学生模仿阶段(工量具清单、实习设备):给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肯定学生在首次尝试中取得的成绩;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模仿过程,只是在学生一定不成功时加以干涉;第一次尝试失败,教师要重复示范整个过程,要着重强调引起学生失败的步骤,可和学生通过讨论增强效果;注意解释操作过程中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流利的模仿并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让学生模仿每一步都能说出其名称;对重要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提问,特别是难点。④练结阶段(毛坯料、工艺卡片):预先告知练习的期限;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独立工作;学生可与掌握本教学内容的同学或高年级学生建立一种友好互助关系,以便获得克服练习中遇到困难的帮助;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并让学生本人也感受到,可同学生共同评定成绩;避免密集练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变换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学习新内容的体力、敏感性和思维反应能力;与学生一起讨论练习结果,指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总结学习成果。四阶段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规律极为相近,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常用于实践技能培训。但是由于学生没有机会尝试自己的想法,而必须去模仿教师的“正确做法”,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造性的发挥。在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环节加以取舍。
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方法契合了当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诉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以灵活运用,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获取,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建高.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5).
[2]陈志明.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体系研究[J].教师,2011,(14).
讨论法的缺点范文4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 面试 合作 竞争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99-0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在招聘环节越来越重视被试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一种新型的面试形式,也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了解并应用。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简称LGD),是指将数名(5-7人)被试组成小组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事前并不指定讨论的领导(Leader),被试在讨论中可自由发挥,评价者通过对被试在讨论中的言语、非语言行为的观察来对被试做出评价的一种测评方法。LGD方法是现代人才测评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技术。
近些年来,LGD方法被引入到校园社团的纳新过程中来,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关注。放眼社会,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外资企业在校园招聘的环节中也开始引入此种面试形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如何将LGD方法引入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当中。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广受推崇,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它改进了传统笔试和“一问一答”的面试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局限性。
传统笔试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在笔试中拿到高分的人,很多由于性格等原因实际并不适合企业的具体运作,而“一问一答”的面试内容则因为问题的单一化和固定化,越来越难以考察出被试的全面水平;同时,鉴于笔试和“一问一答”的面试都只局限于被试是单人或者独立完成工作的形式,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忽略了现代招聘中一个很重要的考察要素――团队合作能力。
显然,LGD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LGD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为招聘企业节约大量的时间;
2.在LGD方法的小组讨论中,不仅可以考察被试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被试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在团队中适宜充当的角色;
3.由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使用的情景多是与考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相关的典型情景,这种评价方法的表面效度非常高。
当然,无领导小组面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由于面试过程是针对一道题展开的,因此,面试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现实的面试中,主办方在选择面试题时过于草率,不仅不能体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势,同时还会出现人员和招聘岗位不匹配这样的问题。另外,如果面试题难度失当,极有可能出现“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这些都会使评价者所能获得的信息缩小。
LGD方法还有一个显著缺点体现在团队成员相互影响的掩盖作用方面,也就是说,考生的评价结果对同组的其他考生有依赖作用。例如,如果一个团队中存在一个过于强势的人,总是在反驳别人提出的观点,那么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就会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不出自己的水平;而如果团队中存在一个能力太强的成员也会掩盖其他成员的作用,影响成员的信心,从而减弱他们表达的欲望。以上两种被试,都会使评价者所能获得的信息变少。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评价者在选择面试题时应先对招聘岗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慎重的选择或编写面试题。在人员分组时,应注意专业、性别、性格方面的搭配问题,尽量做到小组间差异最小。在讨论结束后,评价者可以对那些在团队讨论中没有突出表现的个人进行适度的追问,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被试。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考察点
LGD方法给了评价者多角度观察被试的机会,以“察言、观色、测行”代替了原本的“察言”,立体地考察被试。
在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两个考察点会贯穿始终:
1.合作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时间有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小组内部的优势,就不可能在短时间提出切实可行又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也很难做到在保证效果的同时还能兼顾效率。合作能力的考察可以进一步细化成以下几点:团队氛围以及成员的发言欲望、内部的任务分配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
2.竞争能力。个人的表现在无领导小组中将会被更加放大和突出,因为竞争者就零距离地存在在被试周围。提高个人竞争能力,应该保证给评委留下正面的印象,避免成为团队的边缘人物。竞争能力也可以继续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相关的专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影响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在LGD方法的现实应用中,我们经常看到团队成员为了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争论不休,彼此都不愿让步,害怕会因为自己的退让而削弱自己的作用――这种做法无疑是“丢西瓜捡芝麻”。争取个人表现的前提是小组的表现十分出色,如果小组表现糟糕,即使个人出色,也无法得以体现,这也是笔者将“合作能力”放在“竞争能力”之前的原因。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角色分工
笔者认为,一组成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角色:
1.Leader:小组的领导。虽说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但是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讨论过程中,仍然需要一个人总揽大局,归纳各方的观点,形成最终的团队共识。小组讨论的Leader,要适度表达自己的想法,灵活的应用决策技巧,善于听取成员的意见,准确总结成员观点,有威望,时间观念强,能有效带领团队。
2.Timekeeper:计时员。时间控制在小组讨论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能够准确贯彻Leader对于时间安排的指示,及时有效地提醒团队成员当时的时间,使得小组讨论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鉴于Timekeeper的工作相对简单,在小组讨论中,Timekeeper也要注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只从事计时工作而被团队边缘化。Timekeeper的工作比较适合于那些想法不够突出,性格比较温和的被试采用。
3.Pusher:团队的推动者。Pusher这个角色和Leader、Timekeeper的角色有些重合,在真正的小组讨论中,Pusher的角色往往就会由担任上面两种角色的人充当。Pusher的作用在于在有限的时间,督促大家形成团队共识,推动团队向下一个问题进发。不过,Pusher在推动团队前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语气和方法,否则,不仅无法起到推动作用,还会引起团队成员的反感。
4.Thinker:提供想法的人。以上三种角色,如果能兼顾Thinker的角色无疑将无往而不利。在团队讨论中,Thinker善于思考和观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出切实可行的想法并得到团队认同。Thinker可能说的话并不多,但往往能引发组内其他成员的讨论和跟从。Thinker并不是简单的角色,它需要被试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表达技巧,还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和信服力。
5.Presenter:做最后总结陈述的人。很多评价者都透露,其实最后的陈述并非十分重要,有内容有逻辑的Presentation不过是整个过程的锦上添花,即使陈述做得不是十分出色,其实也不会影响评价者对于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但是,Presenter一般都能给评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团队中最后一个说话的人。在讨论过程中,试图做Presenter的人要注意记录,在做最后陈述的时候,条理一定要清晰,语音语调语速要适中。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很可能个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但是被试本身应明确自己充当的角色和自己适合担当的角色。并非每个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的人都十分优秀,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和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扬长避短。
五、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应当注意的几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招聘领域应用超过50年,一些HR都对其深有感触。从他们的笔下,我们不难看出在进行面试之前,有几点还是相当值得我们注意的:
1.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小组虽然不是同生共死,但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小组的水平往往会成为评价被试的重要因素。
2.小组成员要善于分配任务,避免太aggressive,尽量不做“全能选手”。在讨论过程中,说话最多的人并不一定出色,真正出色的是言之有物并善于团结其他成员的被试。同时,如果在讨论环节表现出众,该位被试可以不要再做Presenter,以免因为锋芒毕露或者后来出错而降低评价者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在讨论过程没有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则应该利用做Presentation的机会强化在评价者脑海中的印象。
3.如果团队中出现了争抢Leader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懂得审时度势,适度应变。长时间的僵持或者互不相让的争夺会将团队的气氛拖入谷底,即使后来恢复正常,讨论的氛围也会因为彼此之间的隔阂而变得不愉快,这无疑是团队的致命伤。
4.在Leader分配任务的时候,最好不要推辞。被试推辞任务的本意可能是担心自己的不擅长会拖累集体,但这样,不仅暴露了自己的缺点,拖慢了团队的进度,而且还会给评价者留下你逃避责任的印象。如果你真的不擅长做某项工作,可以在Leader分配任务的时候这样说:“可能我在某某方面并不是最好的,但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一定努力做到最好。”
5.切忌针锋相对。要懂得不要和锋芒毕露的人针锋相对,因为在你与他针锋相对的过程中,往往会浪费小组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让小组成员把你们归为同一类人,这显然不利于在小组中树立威信和尊重。遇到锋芒毕露的人,应该避其锋芒,团结其他成员以推进整个任务的进程。
LGD方法往往被应用于面试的第一轮,因此在应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安全通过是首要目标,给评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这样一个过程的赠品。太刻意地试图给评价者留下印象的人,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赢得小组成员的尊重,也忽略了自己晋级的团队基础――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小组和合作才是首要因素。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进入中国社会,可能只有短短20年,在很多方法上都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形式上的创新探索会成为日后发展LGD方法的重要课题。同时,大学生作为潜在的被试,对无领导小组讨论进行深入了解和讨论也有利于我们将来在职场招聘中更好地表现自我,获得机会。
【参考文献】
[1]吴敏,田爽.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测评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32.
[2]关培兰,苏永华.“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3]赵瑞全.浅谈面试工作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方法的利与弊[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
[4]黎恒.无领导小组讨论研究现状和理论进展[J].人类工效学,2005,11(3).
[5]何琪.“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现代企业教育,2004,2.
讨论法的缺点范文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讨论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强调课程从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笔者结合活动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以探讨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讨论不能只看表面热闹,而要关注学生的实质参与程度
案例一:
老师在执教八年级Unit 1提出“How will be the world would be in the future?”,学生六人一组展开讨论,四、五分钟后,学生代表依次亮出自己的观点:
The world will be beautiful and be fit to live because of technology.
Robots will help us do all homework.
People won’t use money any more.
Students won’t study in school,they will study on computers at home.
People will live on the moon.
...
分析:学生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will的句型进行演练,表面上看,似乎活动热闹非凡,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体现了学生参与度、小组活动思考深度、活动量大的特点。可是在表面热闹的讨论之时,我仔细观察周边学生,发现小组代表的发言貌似“群言”实乃“个言”,有些学生却是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自己意见,有些学生在讨论的时候,管自己看书、抓紧时间做作业,甚至说悄悄话。
对策: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是一个有个性的主体,他们应通过探索去发现、去构建知识,并注重各种能力的发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元智能认为小组合作活动,有助于不同智能之间的迁移、互补与渗透,所以小组活动形式显然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为了避免教师只点几位能言善辩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只是陪太子读书的现象,教师需要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时,注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强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性,又有利于小组内的合作。如果组间相差太大,优异小组独霸天下,其他小组不想搭理,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在保持小组稳定性的同时,可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在任务完成之时对其奖励,让他们分享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二、课堂讨论是手段、形式,并非灵丹妙药
案例二:
在上半年全校贯彻县教育局赛课活动中,我听取教研组李老师的一节课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其他具体教学步骤在这里不再重复,但对其中的课堂讨论设计我印象较深。李老师要求学生对下表进行合作探讨,学生6人一小组立即按照往常的习惯开始,五分钟后学生给出各种答案:
I go to school by bike.
I go to school on foot.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It’s three miles.
分析:由于李老师前面的教学非常到位,学生在该阶段表现非常踊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既正确又流利,还迎来阵阵掌声,简直是学生在表演脱口秀,把课堂气氛推向。在评课之时,其他老师对李老师运用课堂谈论法,把课堂气氛推向大加赞赏。可是,我认为,在此运用课堂谈论法有作秀之嫌,因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不具有可探讨性。一两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何要浪费时间呢?
对策:要使课堂讨论取得效果,讨论话题必须恰当。课堂讨论只是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手段、方式,而不是目的,更不是为了评课的指标。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充分挖掘教材,并明确教材哪些部分适合组织课堂讨论。一般来说,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的话题应与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关,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使他们有感而发。话题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避免就课文的细枝末节让学生展开讨论,话题不可过大,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范围。讨论话题难度要适中,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容易,不需要合作就能独立完成,也不能难到让他们感觉不可企及。任务过于简单会导致学生的厌倦情绪,过难则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而本节课的谈论就毫无必要,教师只要抛出问题,学生稍许片刻就能够回答问题。总之,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关键在于学生的进步与提高。
三、课堂讨论需要及时评价,才能有效激励
案例三:在上届杭州市初中英语优质课展示活动期间,杭州文澜中学杨志琴老师执教Unit 9 “What Is It Made of”(Lesson 33),在完成guessing game之后,提出要求:“Students work in groups,discuss to invent a new kind of machine or something else to help us in our daily life.By using:It’s made of...;It’s used for...”
在将近八分钟的发言中,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给予及时评价,课堂教学达到。
分析:教师以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词汇、句型,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为目的设计该组活动,学生尝试用英语进行交流,使语言知识在完成任务中得到运用并巩固。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发明有用的东西。尤其在学生回答:“In the future,the house is made of plastic and can be moved everywhere.”时,教师伸出大拇指加以赞许并说“A verygood prediction.”但是在本节课中,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稍少和过于单调。
对策:课堂讨论中或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这是对学生所付出劳动的及时客观的评价,也是对学生的激励,不然,长期下去会减弱他们今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学生讨论的态度、讨论过程、主要观点及闪光点等方面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评价总是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但是,一个有效的评价更着重于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赞赏。所以教师除了说“Good”之外,还可尝试其他词汇,例如:“Excellent,you’re great.”除了对小组中表现较好的个人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因为小组讨论是建立在共同合作、同舟共济与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其他成员的努力对于他的学习的重要性。在评价时,对于小组成员个体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消除“搭便车”的现象。既要重视过程评价,也要重视终结评价。当然,评价的运用,要结合课堂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评价也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决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本末倒置。
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辨证的,他们都既有缺点又有优点,每种方法都有可能有效解决某一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的,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课堂讨论法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掌握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春妹.初中英语有效课堂讨论实践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2007,(2).
讨论法的缺点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例如,讲解法具有信息大,有系统性、逻辑性的优点,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谈话法具有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优点,但却难以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知识的系统性也受到影响;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恰恰可能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
例如,高中生物“水分代谢”的教学:(1)导言部分,主要介绍绿色植物代谢的内容,只需要学生对这一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可采用讲授法或谈话法。(2)吸胀吸水,这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经验,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3)渗透吸水的原理,这是重点和难点,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教学要求包括三点:一是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由于渗透吸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过程,所以要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渗透作用。对渗透现象学生在初中生物中已涉及,日常生活中也有经验积累,这里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这一原理仅靠语言表述显得较抽象,因此要采用演示实验法。二是需要学生理解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从理论上明确细胞具备渗透吸水的条件。通过渗透作用的实验及对细胞结构的认识,学生已具备理解认识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条件,因此可采用讨论法。三是需要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细胞确实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去水分。这是学生实验,应用实验法组织教学。如果学生知识基本较好,又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应尽量采用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先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讨论其结构和生理基础,进而明确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够理想,可采用验证实验,在理解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成熟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如果学生基础很好,可直接通过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则可采用谈话法。
这样,充分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发挥了各种教学方法之长,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对于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与优化,没有机械的模式可搬,关键在于这种组织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是否符合教材内容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否符合特定的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应体现下列原则: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如前所述,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达成某些目标时有其所长,但在其达成另一目标时就有可能存在不足。在选择与综合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循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原则。生物教学目标大体上可分为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二类。以认知目标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谈话法等接受型的教学方法;以非认知目标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多采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等发现型的教学方法。当然,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不应把两者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在讲授法、谈话法等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中,并不以认知为唯一目标,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观和方法,在以引导发现法、探究法为主的发现学习过程中,并不以认知为唯一目标,教学中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观点和方法;在以引导发现法、探究法为主的发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系统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的综合与优化要以实现完整的教学目标为目的。
2.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初中生物学科内容,有关于结构的,有关于生理的,有关于分类的,有关于进化的,有关于生态的,有关于遗传的;有的是微观的,有的是宏观的。在教材的编写形式上也各不相同,有叙述式的,有探究式的,有讨论式的。对于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内容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采用讲授法;对以实验为主的,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尽量采用实验法;对难度较小、知识较零碎、结论性不强的内容,可采用自学指导法;对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的内容,可采用讨论法;对结论性强、难度适中,内容中蕴含着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可采用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