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讨论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运用讨论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运用讨论法

如何运用讨论法范文1

关键词: 小组讨论法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一)小组讨论法的定义

小组讨论法是学生按照层次差异分小组学习的方法,每组大约4至6人。有研究表明,按人际关系分组最好,推选其中一个为组长,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其优点在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二)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第三,做好讨论小结。

小组讨论法的注意事项:第一,运用讨论法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相应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小学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第二,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不能太难又不能过于简单;第三,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逐层推进。

二、小组讨论法的优点

小组讨论法是可以让学生随时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方法。其流程是:自己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发言老师小结。自己探索提高动手能力,对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不存在距离,对两个人的观点取其相同,讨论其不同。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也有倾听的机会,从小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再到大范围发表自己的观点,既提升自己,又看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见解,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说出的语言更准确、更全面。全班发言,让学生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对全班学生叙述,容易接受,有的只需把小组说的话再说一次就可以,所以压力不大。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总结、说出所提问题的答案,再经过老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对其所讨论的问题的理解则更深刻。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同时其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会使其感悟到集体的伟大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体精神,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可以锻炼小组成员的发散性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在有效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及竞争的意识。在小组讨论后,老师请小组长或普通成员说明本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教师及学生进行评价、疏导,让知识系统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做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小组讨论法呢?笔者以小学四年级的《卫星比武》一课为例,进行如下的教学流程拟设。

(一)导入课题

请学生观察图片(各种卫星图片和视频)。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出课题:《卫星比武》。

(二)自学质疑

每个小组成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包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解决“卫星的种类有哪些”、“每种卫星的功能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参考资料,进一步整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逻查看,特别是检查指导小组长的课堂笔记,小组长完成后指导本组成员,成员间相互指导。这样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同时解决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无法全面顾及所有学生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

在小组成员都完成问题后,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再请小组长上台说明。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要点进行点评、强调。通过自学学习、分组合作、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感受被肯定的喜悦,也提高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小结

全体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请个别学生小结和提出不懂之处。用自己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网络评价、老师评价多元的评价模式,全方位检查评价对这一课的掌握程度。

教师强调卫星的种类及卫星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其实人造卫星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使用它们可减轻我们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学生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让它应用到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拓展应用

人造卫星除了勘察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营救卫星、气象卫星外,还有其他没有开发出来的卫星吗?可以应用到哪个领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他们研究创新的精神。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积极性高。通过太空等一系列的现象产生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寻求录像、学习包、小组讨论、同学、老师等帮助解决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动学习,教学效果良好。整堂课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和课后作业的操作,提高了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了他们创新的精神。

如何运用讨论法范文2

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任,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注重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是以精英培养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的。讨论法,在新课程实施中因师生互动、小组学习,被教师广泛采用。我在此仅把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应用讨论法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转变观念

教师要重视观念、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知识的占有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程计划的执行者的角色。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角色必须发生转变,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机动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如果不转变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合格教师。

教师在传统角色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使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进入“学生发展促进者”角色的教师,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发展过程”上,要关注学生,心里有学生,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角;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更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数学、体验数学。

二、选择讨论法的依据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客观条件和自己主观情况,进行周密的计划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选择讨论法时需考虑以下依据:(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少,学习要求不高,学生容易引起误解;学习目标多,要求高,学生难以理解,这都不适合运用讨论法。(2)教学内容特点。教学内容不多,且有规律性,才适合讨论法。(3)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一般学生均适用讨论法,但基础差的学生达一半的不适合讨论法。(4)学习时间和效率的要求。讨论法比较适合教学时间充足、课时安排较多的课题。另外,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素养、教学方法本身特性、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情况。要结合各种因素,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再确定是否采用讨论法。

三、讨论法教学的课前准备

1.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精选问题。问题不宜多,以4~5个为宜,要为学生留有讨论的余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道哪些问题是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在哪些问题上容易出现偏颇,在、哪些问题容易产生讨论的火花、哪些问题学生感觉比较难等等。问题太易,学生人人能回答,不用讨论;太难,都不会,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必要的阅读,通过阅读使其在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当然这里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方法。有一次,我在听《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然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这里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没有错,关键是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对问题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的时间会更多地运用在讨论上,而不是对问题的提出上。务必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对知识了然于胸,对于不会的问题要在课文中标出来。要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就已知道,有所准备。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就知道自己该如何发言,该提出哪些疑难问题。

3.分组的准备。从学生基础、性格差异、男女比例等考虑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4~6人为宜,要使学生在本小组内感到愉悦、有帮手、有朋友、有“老师”。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每个学习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此,组建合作小组之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予照顾,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的有效合作。

四、讨论过程

在课堂上宜采用“小组讨论——释疑解难——班级展示”的模式进行。先在小组内讨论老师布置的问题,要求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巡回指导,深入到学生之中去,对卡壳的问题给予提示;善于发现新颖的解答思路,以利于在班级展示中有的放矢地指导;可以用暂停方法对问题做出修订和补充,学生在答疑解难中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提到全班讨论。最后,把各小组讨论的成果在班内展示,让有不同解法的同学上台交流,使学生体会讨论的快乐,激发起对其他小组解法的兴趣,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能得以提高。

五、运用讨论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运用讨论法范文3

【关键词】教学方法;病例讨论法;成人教育;泌尿外科学

泌尿外科学属于外科学亚专科,涉及病理、生理、影像及检验等多学科内容,其知识面广。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多为医护一线人员,学习时间少。此外,医学实践中,疾病及患者均具有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性。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教育效率及质量是目前成人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日益更新,病例讨论法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法,能有效的将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并提高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部分专业本科学员的泌尿外科学内容采用病例讨论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2级及2013级成人教育学院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和检验医学专业的本科学员各2个班(共6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每班25~41人不等。每专业的一班作为A组,另一班作为B组。两组学生人数、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材及授课教师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由同一名教师授课,课时数、学习内容及教材均相同。B组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全程讲解,学生仅倾听教育及课后消化学习内容。A组采用病例讨论法教学,具体如下:(1)教学过程:选取教学内容相关典型病例,运用PPT、Flash等软件图文并茂的将病史、影像学图片及病情录像等融合呈现。提问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治计划。与学生共同探讨该病例与教学内容间的相关性,指引其学习相关教学内容。然后教师采用文本方式讲解基础理论、用图像及三维动画演示影像学及器官、组织等不同水平的生理、病理及解剖学等特征,播放视频展示典型临床表现,以临床实际工作流程再现具体处理方案。最后提出课后扩展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后寻找答案。如此,全面深入学习教学内容。(2)储备案例资料库:授课教师来自临床,平时有心收集典型病例,对本学科重点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及时拍照或录像,收集各种病例资料,建立临床教学案例资料库。病例资料应真实、直观、典型并包含大量细节信息,尤其是视频资料的整理,力求让学生留下形象生动的深刻印象。(3)精心选择及设计案例:授课教师深入研习教材内容及充分了解学员情况后,将教学内容与精心收集的临床典型病例有机结合。认真分析疾病发展过程,提取病例重点、难点,依据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主要临床问题,逐步展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鉴别诊断及诊治原则等内容。(4)具体实例:患者X,男性,55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天”入院。视频播放患者血尿情景,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推测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如何处理?讨论过程中,先复习有关血尿分类的教学内容,再提醒学生认真整理和分析现有的泌尿外科学知识,推理得出总结。然后逐步展开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的区别,理解不同血尿类型的临床意义。开始转入本次教学内容:膀胱肿瘤。随后,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具体的演绎疾病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从疾病的表现、病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等,对膀胱肿瘤有全面的认知及掌握,并指导其临床工作实践。最后教师布置相关课后问题,比如如何选择膀胱癌的微创手术方式,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寻找解决方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加强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其文献检索能力,并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复习、适度延伸及提前预习下次教学内容。

1.3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考核,包括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两部分,均以百分制计分。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以“喜欢”、“一般”和“不喜欢”3个标准来评价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比较A组与B组教学效果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笔试考核显示,总平均分A组高于B组(P=0.008),A组学员比B组更擅长病例分析,临床思维能力更强。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病例讨论法的喜欢程度(81/94)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43/97),认为前者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及参与激情更高(见表1)。

3讨论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1]。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因多种因素限制,多数仅能挤时间进行短期集中学习[2]。泌尿外科学属于外科学的重要亚专业,其内容繁多复杂、实践性较强。此外,医学内容具有复杂性、实践性以及临床医疗的差异性和风险性。因此,如何提高泌尿外科学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一大难题。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的基本思维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学习者只是被动接受,其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固定、封闭和机械[3-4]。医学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大部分是一线医护工作者,独立分散,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教育,即便教学经验丰富,师生间也仍然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5-6]。因此,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深受师生诟病。本研究也发现,B组有32.0%(31/97)的学生对于该教学方法表示“不喜欢”。医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仍然是临床思维的培养[7]。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比,病例讨论教学法则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采用的新型教学方法[8]。病例讨论法将临床工作中的典型病例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共同参与讨论将基础理论及临床工作相结合,在讨论中学习并为临床工作积累实践经验。讨论与总结环节,学生可畅快发言、提问和补充,教师则及时引导,师生及学员间相互交流机会多[9]。通过讨论,学员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了他人经验,在交流中还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学员也可针对工作中急需要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对教师发出学习请求,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据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行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创建师生互动场景,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本研究中,A组86.2%的学生都表示“喜爱”该教学法,其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44.3%。实施病例讨论法教学时,首先教师需选择好案例、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引入教学中。然后以动画、视频等教学工具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特点并激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10]。最后通过课后问题,引导其向更专业化知识扩展,学会文献检索已达到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分析学员对于病例讨论的参与情况及对教学课程中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来决定其在下一轮教学的讲解重点及难度,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病例讨论法的优势在于:(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发现,A组86.2%(81/94)的学生对病例讨论法印象更深刻,认为其摆脱了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的死记硬背及被动接受,前者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更好,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有利于泌尿外科学专业知识的记忆及掌握。(2)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启迪式教学,真正将理论与实际连接,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也为医学院校学生适应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病案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学会了如何查找文献,增强了对问题的独立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了对知识的主动求知欲。(3)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师进行临床病例讨论法教学前,需大量收集典型临床病例资料并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如此,极大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责任感,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便于开展师生互动。同时,学员也需积极主动学习以获得更多的参与,因此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临床思维及表达能力。综上所述,病例讨论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文化上是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该法的众多特点更适合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能让学生学到实效性更好的医学知识,为工作实际提供参考及经验积累,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运用该教学法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要将其实际应用需求及继续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相结合,避免对基础理论教学的轻视而缩窄了医学基础根基,同时还需结合本地医学发展制定本土化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理,韩耀萱.成人医学教育质量管控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继续教育,2016,15(9):621-625.

[2]方会龙,王俊杰,彭彦茜,等.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辅助教学改革初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6(1):66-67.

[3]张巍,李柱一,苗建亭,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中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96-199.

[4]张龙.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理性审视[J].江苏教育研究,2016,32(25):28-31.

[5]丰云,张向超.网络协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师阶段角色定位与实践——基于激励心理学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4):67-71.

[6]陈卓.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灌输:三种教学类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32(2):87-92.

[7]刘卫红.临床带教中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20-23.

[8]于淳,李中言,于东汇.病例讨论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33-134.

[9]邱帅萍,吴玉宝.论法学案例教学法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3):84-86.

如何运用讨论法范文4

论文关键词:讨论法;化学教学;应用

一、讨论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好的讨论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参与者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充分了解。所以教师必须在讨论课之前先精心设计题目,并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准备时间。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要针对讨论题目进行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

讨论法教学与传统课程中的讨论法教学不同。传统课程中的讨论大多是流于形式或是讲授法的点缀,在被讲授法占去大部分时间的课堂上,讨论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即便是有,也是学生既无提前准备,教师又对讨论结果报以无所谓态度的讨论。而新课程中的讨论法教学则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讨论,它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有时甚至连最佳方案都没有,而且讨论的时间较长,一般是用一堂课的时间或是设置连堂讨论,所以学生就可以尽情发挥。在这种讨论的氛围下,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在进入讨论之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所查到的东西以及想法都表达出来。所以,每个学生都会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学到新的知识。

根据群体动力理论,讨论时学生各自拥有的知识在交流中相互激发,在争辩与倾听中就可以提取或创造出新的知识。论中的相互启发是非常重要而神奇的,它能使学生想到独立思考所想不到的东西,能使讨论成员最终获得的知识总量大于他们各自拥有的知识量之和,达到讲授法所达不到的效果。讨论中的思维是发散的,所以在讨论中所获得的信息也是零碎的,因此在讨论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这一过程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加深对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讨论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前面已经提及过,讨论前的准备阶段就是学生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阶段。为收集到有力的证据,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以及资料查阅等。例如,在对化学金属的学习中就可以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的利用情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炼铁厂去参观,以体验收集资料的过程。对所收集的资料还要进行整理加工,学生也就可以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这样,在讨论前的准备阶段,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又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方法。 转贴于

在义务段化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最后一条是“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要把自己课前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展现出来,就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就要用语言来表达。为此,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巧妙运用多种方式,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愿意开口说话,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经过多次的讨论之后能够与他人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

良好讨论习惯有助于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因为若想内化这些知识就要对讨论中所获得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归类整理,最后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系统知识,并综合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整个过程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所以在处理与转化这些信息的同时,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讨论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讨论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讨论前的准备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思考。比如化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可靠。那么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鉴定都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另外,学生在收集资料时需要严格遵循讨论的题目,需要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尊重实验结果,整理资料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讨论前的准备阶段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以化学学科为例,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大多与现实生活或当代化学发展的前沿问题有关。例如,如何防止自行车棚锈蚀?新型合金的优缺点等这样的问题。那么在学生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资料的同时也就是在让他们自己的化学知识结构与现实生活进行接触、与前沿问题发生碰撞,而正是这种接触与碰撞在渐次地改变和重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学生的这种自我建构会使他们逐渐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而且有可能会产生从事化学事业的愿望。

如何运用讨论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多,思维训练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是针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发挥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如何探索出一种既符合教学目的需要,又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何创造一种科学的、合理的,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学习氛围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根据生物课的特点,我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学和做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常用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方法包括教法 ,教法主要有语言的方法 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及讨论法) ,直观的方法 (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实习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法,还要对学法进行正确指导。下面介绍基础生物学的常用教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来传授新知识,又可用来巩固旧知识,且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常要与讲授法配合。因此讲授法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法,而生物学则主要采用讲述法和讲解法。

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现象的方法。生物学中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及应用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对象或现象描述的性质,一般都采用讲述法。实验、实习、参观等的指导也常用此法。初中低年级采用较普遍。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概念、原理、规律的方法。生物学中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和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自然现象说明、解释或科学论证,一般采用讲解法。

2.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二、准确把握抽象的课程内容

生物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上好 《生物》课呢?我的教学原则是:“既不能脱离课本抛开考点,又不能拘泥课本照本宣科。”

1.从绪论课开始紧紧抓住学生

绪论是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包括 :用比喻突破难点 ,用古诗词激发兴趣, 用儿歌法助记。 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的翅膀。 用比较法综合复习,理论联系实际。 多用实物,多动手作实验等等方法和形式。

3.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的渗透。

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三、上好典型课。

如何运用讨论法范文6

关键词:小组讨论法;社会医学;教学设计

社会医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所弘扬的现代医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健康观,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运用各种学习形式与方法进行学习,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与技能,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讨论法,效果良好。

1小组讨论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社会医学主要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与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有利于其自学技能的获得,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2]。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案例,模拟情景设定小组专项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医学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小组讨论法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情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课堂气氛活跃,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促进作用[3]。

1.2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促进课堂知识内化

小组讨论法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比如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撰写学习笔记,讨论过程及结果的形象生动性都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随着讨论的进行,教材上的知识悄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1.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小组讨论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情绪控制和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缩小个体差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大有裨益。

2小组讨论法在社会医学教学中的设计要点

2.1合理设置讨论小组

小组讨论法要求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尽可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小组规模应适当,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分组。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了解时,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参照从前的成绩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后,再重新分组[5]。

2.2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

虽然小组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应根据社会医学各章节教学目标,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当前社会医学热点问题实施小组讨论法。教师应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实中挖掘新事物、捕捉新现象,让学生去讨论[6]。讨论主题要明确、具体,教师要指明讨论方向,并使学生认识到讨论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一些容易理解或只需一般了解的内容,则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安排讨论。例如在讲解健康危险因素时,选择案例“惠特妮•休斯顿之死”作为主题来讨论,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得出长期的心理问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吸毒、酗酒等)、家庭暴力等健康危险因素导致了惠特妮的悲剧。通过讨论,学生对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又如,在调查问卷设计一节,教师预先给各组一份调查问卷,由各组学生对问卷的规范性、信度、效度进行讨论,从而有效提高其问卷设计、评价能力。

2.3设置明确的讨论目标

每场小组讨论都需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好的小组讨论目标应该能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团队协作[7]。讨论目标应提前告知学生,以便其做好充分准备。如在慢性病防治一节,可选择糖尿病防治这个讨论主题,设置讨论目标,安排分组讨论:(1)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健康危险因素?(2)糖尿病有哪些社会危害?(3)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做好自我管理?(4)分别制定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学生根据这些具体讨论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如查阅糖尿病危险因素、三级预防等方面的资料。

2.4认真做好总结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成员对本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汇报或在课堂上作公开发言。教师应对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小组成员互评打分,与教师对小组的评分相结合来评价小组讨论效果。

3小结

在社会医学教学中,通过基于小组分析、讨论的小组讨论法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内化,锻炼了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课后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有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志毅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卢祖洵,姜润生.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苏维,郭明晶,李志鹏.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0,27(4):536-538.

[3]宗安民,李炽民,康惠生,等.关于医学生学习模式选择状况调查结果浅析[J].医学教育,1994,132(6):23-27.

[4]罗斌.高校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