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意义范文1
科技部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日前对媒体爆料,“至少有五成已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是靠虚假材料‘操作’上去的”。此言揭开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虚假繁荣的黑幕,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伪高新”背后,造假企业享受到极为优惠的税收减免,应运而生的各类中介机构借机牟利,政府在造就高新产业“繁荣”政绩的同时,更以行政审批留下寻租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三方“共谋”的结果,而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则是一众纳税人。
企业避税冲动
之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被指造假泛滥,当然是利益使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获证企业(不论高新区内外)可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率,有效期3年。
2008年1日1日起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定为25%,还取消了各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很多企业因此失去了避税途径。而《办法》的出台,无疑成了很多企业避税的“救命稻草”。
10%的税收优惠到底是什么概念?中小板上市公司精艺股份6月9日公告,由于控股子公司精艺万希2009年末人员变动,导致其研发人员占比未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致使公司2009年所得税税率由15%提高回25%,精艺万希因此需补缴579万元所得税。而精艺股份2009年全年的利润为600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10%的税收优惠,往往占据公司10%的利润总额。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这一数据更会占到20%甚至30%以上。
这样大的诱惑,自然吸引了大量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提供虚假资料的方式,在神通广大的中介公司帮助下,成功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享受本不属于自己的税收优惠。在知名审计专家、北京林森审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林炳发博士看来,企业获得高新认证,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直接成为企业的可分配利润,这对企业是巨大的诱惑,导致中国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铤而走险,通过各种门路来获得高新企业认定。
2008年底,全国有15541家企业通过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09年前十个月,又有2760家企业通过认定。截至2009年3月底,深沪两市公司、子公司、参股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告的上市公司共计351家,约为2008年全国新认定总数的2.2%,占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21.9%。
但这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含金量有多高,却值得怀疑。比如,在高科技公司扎堆的创业板、中小板中,如精艺股份、双龙化工、三川股份、劲胜股份、宝通带业等等,都曾受到质疑。
2009年3月起,由财政部牵头,国家审计署操刀,国税、地税及科技部门配合,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116家高新技术企业抽查发现,有85家不符合条件,不合格率高达73%。其享受的税收优惠达到36.31亿元。
中介机构借机牟利
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机构通常设在地方科技部门,由科技、财政、国税及地税四家组成评审机构,再按行业抽取相关专家共同组成评审组。虽然评审中采取隐去企业信息、公示评审结果等“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环节,但到目前为止,评审过程仍以看材料为主,材料只要编制得当,符合相关标准,基本上都会获得通过。这被认为是整个造假链条上的最大漏洞。
媒体报道说,《办法》出台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代办机构一夜暴增。其中北京多达两三百家,为全国之最,长三角和珠三角亦有上百家。
这些中介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也有各种商务咨询机构、科技交流中心、科技顾问公司,还有声称与地方科技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有关系”的个人。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不仅为申报企业跑程序,更能为企业“创造”申报高新所需的条件,“突击做账,三年享福”。有中介机构指出,目前70%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通过中介机构获得这一资质的。
根据《办法》规定,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需要同时满足六大条件,包括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在3%-6%之间(不同规模有不同要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等。
在中介机构看来,知识产权是申请高新企业中唯一的硬条件,也是最难的一关,“其他的都很简单,都可以在材料上操作”。《办法》规定,这个知识产权可通过自主研发,也可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获得。如果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条件不能满足,中介机构可以帮忙申请专利或者软件版权,“总可以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找到一些特色和有差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专利转让获得,专利的价格视情况“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而相比专利申报,软件版权获取更为容易,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软件著作因申请快、价格便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场上颇受欢迎。
《办法》规定的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及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的问题,则“都可以在表上随便填,有些省市需要社保局出具证明,但那个很容易仿照,大部分省市什么证明都不需要”。
至于《办法》中规定的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等条件,用中介公司的话说“完全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做出来”。
中介机构表示,视服务内容多少,每成功完成一家企业的认定收费在5万-15万元之间。甚至有中介机构打出“100%通过,不通过退费”的口号。
高新“繁荣”政绩
由于高新企业认定在实际操作中的“宽松”和虚假申报泛滥,不仅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恶化,更使得整个产业存在着虚假繁荣的迹象,高新企业总数和总产值的数字不断膨胀,但却没看到真正有创造力、竞争力强大的企业出现。
早在1991年,国务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对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2年企业所得税。其认定标准并非按照国际通行的口径,主要依据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与销售额之比,而采用“产品法”,即设置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这些产品只要在企业总销售额中达到一定比例,就可获评高新技术企业。
从那时起,国家开始将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值增长情况列入各地政府官员政绩考核范围,“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进一步放宽高新技术园区的入园条件,‘阿猫阿狗’都可以入园,享受优惠政策。”前述科技部官员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省科技部门官员也称,几年前,广东省科技厅一位领导看到报上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不高,曾斥责下属工作不力,并指示“统计工作也可以变通”。
1996年,国家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扩展到国家高新区外,并专门针对区外企业出台认定办法,制定了除产品外,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的一些指标。这些指标,沿用到2000年国家针对高新开发区内的企业制定的新认定办法。
“但在实际操作上,如果严格按照认定办法的规定评审,能评上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各地都采取了宽松的态度。”前述科技部官员说。
截至2007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共56047家,实现产值22109.9亿元。原广东省科委副主任蔡齐祥说,“有人看了数字很高兴,说我们快赶上美国了,但其实很多企业做的事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只不过是个组装工――我们的很多高新企业跟人家美国的高技术企业不是一回事。”
2008年出台的《办法》,尽管对技术研发投入设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也没能扭转乾坤。
媒体2008年10月曾报道,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研发的仅为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为0.76%,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为2%;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研发机构少,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行政审批增加寻租空间
有观点表示,近些年,在权力和政绩的主导下,有些政府几乎在所有的领域不断地出台规划,行政干预的力度亦是不断增强,这也使得官员寻租的机会大大增加。进而使此类规划最终沦为“优惠政策出台――利益驱动下企业做假――中介公司做掮客――政府部门审查时渔利――通过后企业偷漏税款”的恶性循环。
而该有的监管却在其中缺位。以虚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如果造假被发现,企业得到的处罚,不过是5年不能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得到的处罚,也不过是5年内不得从事中介服务工作。“造假的好处明摆着,事情即使败露(几率很小),受到的惩罚也如此之轻。所以,造假才是正常的,不造假才不正常。”
监管不力背后的尴尬事实是,谁会有动力来监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作,是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方组成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科技部。一不愿具名的专家指出,让科技部自己监管自己,显然不现实。“造假能造就繁荣景象,打假是吃力不讨好。不如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亏的是国家的财政,纳税人的钱。”
前述科技部官员则指出,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越来越多的今天,政府已没有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指标来给企业归类,将其贴上“高新”或“非高新”的标签并给予差别化待遇。他认为《办法》的立意不错,但事实上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把企业分为三六九等,人为地干预了公平竞争环境,破坏了市场秩序,“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不仅是对效率的破坏,也制造了新的腐败空间,给企业以错误导向”。
一家跨国公司大中华区的研发总裁认为,如果政府一定要引导企业创新,也应鼓励真正的创新行为,无论企业的规模、盈利、高学历员工比例等情况如何。他建议中国政府将重点放在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上。
新税法下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盘点
1、企业所得税税率
3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特定地区减免税优惠
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在2008年1月1日(含)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过渡期优惠政策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规定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
4、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
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意义范文2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
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方法》和《管理工作指引》的文件要求,当前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需要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相互协作,提供有效的申报资料。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审核,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申报标准。企业技术部门应该向政府部门提供申请书,财务部门同时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以及税务登记证等不同信息,有效整理不同的企业文件,规范企业申报流程。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将研发部门组成人员整体花名册进行整体,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标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遵守一定的技术规范,确保提供的资料完整且准确,符合政府部门审核的需要。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的材料审核较为严谨,申报企业不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提高重视,确保申报资料完整且真实。财务部门应该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及时整理企业三个会计年度的费用情况,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企业领导的要求,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并且出具符合要求的审计报告,对于现阶段企业销售收入与研发费用进行明确。
财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的关键作用
1.确保申报财务报告符合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对财政厅下达的文件学习力度,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提供正确的文件,确保申报材料符合相关要求。当前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提供的材料中,应该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财务数据,这些文件需要财务部门或者配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编制,作为评判高新企业的重要资料。现阶段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对于技术性的收入要求较高,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判断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财务管理人员结合省财政厅下发的文件,在企业申报活动中,对于企业的材料进行有效管理,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资料收集到位。财务工作人员在企业申报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结合政府部门的要求,确保企业申报各项资料整理到位。2.财务指标达到预定标准当前政府部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较高,其中技术性收入与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一直是判断该企业是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这一点,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应文件,对于申报高新技术型企业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政府部门要求申报企业提供三年的经营材料,在三个会计年度中,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政府部门对于最近一年销售总额小于五千万的企业,该企业的研发资金占比应该不低于现阶段企业总支出的5%。至于销售总额更高的企业,研发资金占比略有降低。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对企业各项支出的统计,尤其是技术部门的费用,需要专人管理,并且将各项费用进行标注,避免在会计师事务所统计阶段出现遗漏等问题。政府部门除了对于企业技术部门的投入提出要求,还需要财务人员对于企业技术性收入进行统计,确保该数值不低于企业总收入的60%。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细化企业财务工作,对于不同种类的支出与收入进行管理,有效规范当前企业财务工作,确保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能够有效出具相关财务资料,便于技术人员进行审查。3.研发费用等科目内容完善现阶段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管理,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质量。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财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企业内部设置有效科目,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目前,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将研发费用在整体财务报表中有效设置,并且将其作为二级科目,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核算,发挥财务管理人员自身重要作用,便于企业在申报工作中,准确提供各项财务报表。例如:某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问题,技术研发部门研发人员名单并没有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造成企业薪资核算中存在偏差,并且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研发部门的费用支出跟进存在问题,对于研发部门的办公费以及折旧费等问题缺乏有效归类,造成企业的各项支出存在账面不符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难以发挥自身重要作用,并且在随后企业申报过程中,由于数据不达标,企业并没有通过申报。该企业管理人员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地位,对于各项费用进行统计。在企业内部,管理层制定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研发费用支出进行专项管理。通过企业管理层的改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对于不同费用进行核算。3.企业开展专项外部审计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前,部分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对于企业的不同支出进行管理。由于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申报材料的要求,企业需要进行外部审计,由具有该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于企业的研发资料进行审计。公司财务部门工作需要与第三方审计机构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提供有效的数据,便于第三方审计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通过企业的外部审计,能够对于现阶段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客观展示,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异常现象,便于企业管理人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改善企业发展质量,及时将相关材料上报给财务部门。目前,第三方审计机构结合税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整理出符合申报规范的文件。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意义范文3
摘 要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级技术人才汇集、高新技术密集、高产品附加值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已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高;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明显特征;企业的生产方式以科技开发创新为主。
基于上述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发展,成长过程中, 为了企业有新的发展与突破,需要有独特的财务管理方式。
目 录 摘 要..
1 高新技术企业及财务管理概述.
1.1高新技术企业概述及特点...
1.1.1高新技术企业的概述...
1.1.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1.2财务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1.2.2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2.1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2.1.1高新技术企业宏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2.1.2高科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3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势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成了自立经营的主体...
3.1.1从资金的筹集而言...
3.1.2就资金的使用而言...
3.1.3就经营环境而言...
3.1.4就市场营销策略而言...
3.1.5就企业经营规模而言...
3.1.6就税收合理负担而言...
3.2财务管理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3.2.1风险、报酬平衡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3.2.1合理配比原则...
3.2.3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问题及改善..
4.1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4.1.1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
4.1.2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
4.1.3企业价值评估应注重成长性原则...
4.2关于筹资渠道...
4.2.1知识资本筹资...
4.2.2风险基金筹资..
4.2.3股票筹资和银行贷款..
4.3关于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4.4关于财务风险规避...
4.4.1加强各项指标测算,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4.4.2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4.4.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 结束语..
.
1 高新技术企业及财务管理概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及特点
1.1.1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述 本世纪8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与传播以空前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进行。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为人们展示出高新技术企业将主导21世纪世界产业经济发展潮流的前景。高新技术企业即为从事高新技术及相应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是当前最为活跃、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企业群体。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和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年增长率达到20%-25%。作为未来知识经济微观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将成为21世纪市场竞争的主体。
1.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可以用“高、快、灵”三个宇概括。“高”,指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员工文化素质高,经营风险高;“快”,指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发展快,企业成长快(相应地,企业稍有失误,垮得也快);“灵”,指企业对科学技术发展反应灵敏,对市场外界条件变化感应灵敏,对组织结构的设置、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及生产工艺的安排,都更为灵活。
1.2 财务管理概念及功能
1.2.1 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企业财务管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有组织地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所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2 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及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仅要尽可能取得最大利润,而且还要做到稳步发展,增强企业的流动性,避免风险,所以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进行的。
2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2.1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合。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王化成,2000年)影响我国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既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各种因素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2.1.1 高新技术企业宏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产业政策不明确。
至今为止,我国尚无一个明确完善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产业政策,这必然导致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无序化,表现在整体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各地的高科技企业盲目上马,各自为阵,造成不断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例如近年来的vcd市场。最后不仅企业无利润可言,而且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2)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每年在r&d(研究与开发)经费中用于基础性研究的比例仅为6%.科技基础研究是科技的持续发展的基础,科技基础研究薄弱,会使我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后劲不足。而在美国,近十年来,美国政府的r&d经费支出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1996年研究与开发费用约2900亿美元,1998年r&d经费预算为750亿美元,加上私人的投资,美国目前人均r&d经费约500美元。正是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为美国保持科技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靠政府的科技拨款,银行信贷和企业自筹。如今,政府拨款能力有限;普通银行信贷又不愿承担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而企业较小的有形资产也无法满足抵押的要求;大多高科技企业本身较难满足主板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无法通过现有的证券市场融资。这样,我国高科技企业可融通的资金主要是从银行获得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于发展所需的资金短缺,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4)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很远。一位it巨子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警告,如果我国再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中国的软件业永远不可能发展。的确,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激情,这对本身就缺乏科技创新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5)现行科研体制与时展严重脱节。
具体表现在科技开发和创新的成果转化率低,转化速度慢,转化质量不高。现行科研体制将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截然分开,这显然是对前者科研能力的极大浪费,使科研成果不能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
2.1.2
高科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高科技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我国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老总通常是其核心产品的发明人,及本企业的创办者。从心理上讲,他不希望退出企业管理的一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搞科研出身的人往往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时,通常的作法是,创办者退出直接管理企业的行列,转而聘用职业经理代其管理,自己转为对职业经理的经营业绩实施监督评估。
(2)高科技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创新能力。
也可以说是缺乏一种科技创新意识。要知道,科学技术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高科技企业的超额利润往往来源于企业产品所含科学技术知识的垄断性、排它性和先进性。但这种排他性、先进性只可能存在与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先进技术一段时间后就变得不先进了。而我国很多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就没有很好地注意持续创新能力的投入,仅靠一项技术闯天下,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
(3)我国高科技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科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没有制订或实施完善的资产控制制度、项目评估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这就必然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误。其中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就是一个例子。巨人集团因追求多元化经营,以超过其资金实力十几倍规模投资于一个自己生疏而且资金周转周期长的房地产行业,使公司有限的财务资源被冻结,从而使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而且巨人集团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却未向银行申请任何贷款,不仅使企业白白浪费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而给企业带来杠杆效益的机会,而且也使企业因放弃举债而承担高额的资本成本,最后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此外,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完善,将给企业今后上市融资带来很大的困难。
(4)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较差,创建“名牌”的能力不够。
对于企业而言,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成功的将产品卖出去,才是最终的目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我国目前有一些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性能价格比优,但由于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差而发生滞销。
(5)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流失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高科技企业生存的一大难题。当前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互挖人才的情况屡见不鲜。科技人才的流失,特别是关键人才的流失,不仅使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付诸东流,而且本企业的核心技术也将被带走,企业的竞争力荡然无存。
3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3.1新形势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成了自立经营的主体 企业效益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管理部门作为资金营运的管理部门,其重要性因而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不仅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利润分配进行管理,而且还要研究企业的经营环境、国家宏观政策、市场营销策略、企业经营规模以及税收合理负担等。
3.1.1 从资金的筹集而言 财务管理要研究资金的筹集规模、筹集方式,如何借贷,还是发行股票,是内部集资,还是举债经营,要调节好自有资金与借贷资金比例,要充分考虑所能承受的财务风险,以避免造成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3.1.2 就资金的使用而言 财务管理要调节好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关系,调节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要调节好各产品之间的投资比例,以重点产品为主,次要产品为辅。
3.1.3 就经营环境而言 财务管理要研究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区政策、生活水平等。如果进入经济开发区,还是高科技园区,依据哪一方面的优惠政策能使企业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以避免由于政策原因产生决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1.4 就市场营销策略而言 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企业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都由企业按市场及企业情况自主安排,经营风险由企业自己承担,这样,企业就必须由财务管理部门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管理,以制定营销策略。
3.1.5 就企业经营规模而言 不同的经营规模,其筹资成本不同,规模成本及效益也不同,这样,财务管理要研究如何实现最优规模成本水平,创造最优规模效益。
3.1.6 就税收合理负担而言 企业是以小规模税负为佳,还是以一般纳税人为好,都要由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测算、分析,以达到企业合理避税,转嫁税负。
3.2 财务管理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3.2.1 风险、报酬平衡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 一般说,风险越大的投资项目,所期望的投资报酬也应越高,财务经理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对风险和盈利能力进行最佳的平衡。
3.2.1 合理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短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短期负债来筹集,而长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长期借款来筹集。财务管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配比原则,则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用过多的长期资金去融通流动资产的需求,会损坏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固定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则会导致资金的短缺。
3.2.3 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时间长短,二是收益率高低。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其将来值越高,现值越低;反之,期限越短,利率越低,其将来值越低而现值越高。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遵循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
4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财务问题及改善
4.1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
4.1.1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移 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而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资本,使得知识资本在高投入的刺激下不断扩张,这必然导致企业资产结构的改变。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信息及人力资源为主的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显露出来,使得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关注,逐渐成为企业会计核算和披露的重点。由此势必导致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由重视存货等有形资产的评估向重视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转变。
4.1.2 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
我国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43条规定,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六项内容,即对无形资产提供者的权益只部分承认,只承认专利和技术等成果化部分,而对大部分的智力资源或知识性资产是不予承认的。从知识经济的角度理解,这种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有缺陷的。因为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源泉是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企业所拥有知识量及知识的积累程度。如果企业不认可知识资产,一方面会导致对资产的计量与反映的不全面,给权益各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得资产所有者、经营者权益的产权价值得不到保障,影响了投资者信心,使企业筹措资金渠道受阻。另一方面会对企业收益造成影响,人才流动频繁,扼杀企业的创造及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应拓宽无形资产评估范围,除了现行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六项内容外,还应将人力资源、网络域名、软件版权、特许经营权、管理才能、企业文化、is0质量体系认证、绿色产品标志、产品品牌等列入评估内容,并注重评估方法的合理选择,如采用收益现值法和市场比较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4.1.3 企业价值评估应注重成长性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即种子期、创立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在创立期和成长阶段的前期,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大,技术不稳定、知识资产尚未借助于有形资产发挥其原有潜力与作用,市场前景不明确,使得前期收益很少,有的甚至是亏损;在成长期后期,随着研究与开发过程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智力资产等各因素不断渗透与融合,将各项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逐渐开发成可供应用的高科技产品,并满足市场要求,使企业利润逐渐上升;到了扩张期和成熟期,产品以其工艺新颖、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进一步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价值出现高速成长性。如美国雅虎,1996年净营业收入为1970万美元,1997为7045万美元,年增长率为257%,1998年为30327万美元,年增长率为330%。
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要注重企业的成长性。评估的重点应放在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水平(包括管理队伍的构建、科研人力的储备、人力资源的未来价值和创业者的智慧与运作能力)和技术资源水平(包括技术与产品的可行性、运营能力、市场前景与获利能力、成长壮大性与未来收益的能力)。4.重视风险评估。高新技术企业具备高速的增长潜力,但未来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对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测算风险程度。风险性因素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时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评估的程序一般经历风险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
4.2 关于筹资渠道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筹资困难、资金短缺,已成为限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强对筹资策略的研究,寻找新的筹资渠道。
4.2.1 知识资本筹资 高新技术企业在创立之初,资金短缺,然而它拥有较多的知识人才和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技术含量高,凝结大量的人类智慧,使其起到了价值放大器的作用,普通的有形资产一旦与其结合,便可身价倍增,一旦其获得成功,便会带来极高的回报。企业可以吸收知识资本入股,使知识人才成为企业的股东,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促使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4.2.2 风险基金筹资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的前期是风险最大期。这一阶段,企业的新产品的不可预期性大,信用状态不稳定,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少,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同时,由于以往没有盈利记录,在股票主板市场通过上市筹资也很困难,使得企业筹资渠道较窄,间接筹资成本高、难度大。因此,风险基金筹资是这一阶段的最佳选择。风险基金具有二大特点:一是风险资本属于长期的风险性权益类融资技术,它追求的是最终资本利得,而不是利息或股息收入,这与传统的筹资方式相区别。二是风险基金的投资者在投入风险资本后,仍与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持直接联系。这些特点有利于企业取得长期、稳定、大量的资金,解决资金难题,而且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都拥有丰富的技术、管理、经营、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又有一套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投资公司组合有效地分散风险,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有效地减少各个阶段的风险损失,协助和监督企业健康成长。风险基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启动资金,它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
4.2.3股票筹资和银行贷款 风险基金不是以控制被投资企业为目的,而是追求早日收回投资,实现高收益,所以风险基金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并与之合作一段时间后,就会通过市场退出机制退出被投资企业。这时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增加自有资本,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公司的规模与财务状况达到主板市场要求,其股票可通过主板市场上市流通。如果达不到,则可通过创业板市场上市流通。目前,国家正在组建创业板市场,它与主板市场相比有下列特征:一是股票全额流通;二是上市门槛低;三是以成长速度、成长质量为公司上市的根本条件;四是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机制。这些特点很适合高新技术企业,使得难于在主板市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从创业板市场筹集到资金。另外,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前期的经营后,市场前景清晰,各项风险小,而且企业已有一定的资信,银行愿意为其提供资金,企业还可向银行贷款,进一步弥补企业资金不足。
4.3 关于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具备科技创新的智能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拥有具备高科技创新能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优势和利润。但在激烈的人才大战中,优秀的人才总是处于稀缺状态,且有着市场争夺激烈、流动性大的外部环境,这与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高度依赖性是一对矛盾。因此,如何留住已有人才、招来外来人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这就要求企业决策阶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部门不断创造新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手段,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中心为出发点,围绕人的价值管理实行分配政策。
有的企业通过年薪、绩效薪酬、销售提奖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报酬,也通过直接持股、利润分成制来进行分配。但前者需要以支付大量现金为前提,对于那些成立不久的企业以及还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数额有限,不可能支付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很高的工资和奖金;而后者会使高级管理人员为了更多地获取年底利润分成或使现期所持股票更值钱,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短期收益,甚至为了获取企业短期的繁荣而不惜牺牲企业的长远收益和发展前途。
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用股票期权这种约束与激励机制来调动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所谓股票期权,它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是公司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一种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股票期权使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把个人收益和企业的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大大减少他们的短期化行为,使其在做出各种决策和进行科技创新时能更加注重企业的高度成长性。其次,股票期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本身是一种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精神奖励,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强化人力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结合。
再次,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让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也成为未来的股东,赋予其剩余索取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分离产生的矛盾,使其目标函数和股东的目标函数尽可能地达到内在的一致,减轻他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所有者对其进行监督的负担。最后,股票期权使股票期权持有者通过行权来获取数量较大的报酬,而且这一报酬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公司一点净现金流出都没有,可以减少企业日常支付现金的负担,节省大量营运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科技开发中去,实现企业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分配时,要考虑兼顾“责任、风险、贡献、利益”相一致的原则,采取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于一般员工可以采用绩效薪酬、销售提奖或弹性工资等.一是因为这部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比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数额小得多,二是因为他们不是决策层和核心层,不会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采用年薪制、直接持股和股票期权相结合的办法,在薪酬结构中逐步缩小年薪、直接持股的比例,加大股票期权的比例,利于企业高速成长
4.4 关于财务风险规避 高新技术企业中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因此,企业本身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4.4.1 加强各项指标测算,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因为科学的财务预测与风险监控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构,它主要由财会人员、企划人员、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同时还可聘请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它独立开展工作,不隶属于任何中层机构,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其二,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前者包括财务部门提供财会信息、营销部门提供的营销信息以及技术开发和生产部门提供的开发与生产进度信息、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人员储备信息等,后者包括相关外部市场信息、同行业竞争情况信息、国家产业政策和法规变更等信息。
其三,风险预测与分析机制。利用运筹学、统计学的数学模型对企业筹资、投资、销售等项目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利用多变量模型和单变量模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其四,风险处理机制。在风险因素分析清楚后,应立即制定相关的预防、转化措施,修正相关数据,实施各种控制方案,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4.4.2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可仿效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做法,按照每年销售额或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利用谨慎性原则,尽力降低企业在投资与经营方面的风险。
4.4.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吸收高素质财务人才并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财务人员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但要掌握财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现代数学、金融和网络技术知识;其次,能利用上述知识优势,实行多学科渗透,合理科学地测算、分析各种指标,具备捕捉、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
再次,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其财务管理内容与传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财务人员应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摸索出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由于高新技术的特性使得财务管理也具有独特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实行与传统企业管理结合并有所发展的方式控制企业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致 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__教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意义范文4
引 言
项目型股票融资制度下,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其承诺的项目不仅承载着科技创新的企业使命,还关系到募集资金的配置效率问题。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出发点之一,而持续性的生产率提升则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长期投资回报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受到多方关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募集到资金后,将原定的用途进行了变更,这种行为是否影响了公司发展?能否为公司带来业绩上的提升?变更后的业绩都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通过DEA方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期望能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监管及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综述
国外证券市场法律较为完备、监管力度大,上市公司对股权募集资金的使用非常慎重,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案例很少,对募集资金使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防止经营者和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融资决策施加负面的影响等方面。学者们认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会受到经理人才市场的声誉机制影响,更偏好于平静的生活状态而非倾向于进行风险投资,因此可能摒弃那些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导致投入资金不充足而最终使股东蒙受损失[1][2]。企业所吸纳的股权融资资金是一种控制性的货币资源,对企业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作为企业大股东获取物质收益的控制载体,聚集的绝对数越多,其控股股东在空间和时间维度越有可能配置更多资源,来满足其私有收益最大化而进行投融资决策 [3][4]。尽管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研究较少,他??从投融资理论方面研究上市公司的投融资行为及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对于我们研究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这一问题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国内针对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变更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效果方面。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主要源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诚信机制及证券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约束缺失,尤其是我国股票发审制度,以项目型股票融资为导向,在事实上形成了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的事前强化激励机制,是其大面积频发的制度根源,因此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群发行为是公司自身情况、监管机制、体制根源、制度痼疾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6]。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影响因素来看,学者们认为上市公司所处的市场化程度,公司治理水平等因素,能够显著地影响变更行为。因为,良好的产权保护客观上增加了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发生的成本,规范的市场运作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通过市场反应来传达对此类变更行为的态度,两方面效应都能反映上市公司所处的市场化程度,都能减少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几率,特别是那些损失性变更几率。此外,那些治理水平较差的上市公司发生的此类变更行为更容易造成损失,而公司内部控股股东常常利用变更行为从事关联交易,并借助此类行为牟取私利,掏空上市公司。所以,研究资金投向变更行为背后的隐匿手段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7][8]。从效果来看,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前后的市场累积超额收益显著小于零,说明投资者将此类事件认定为负面消息[9]。从长期来看,这种变更行为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恶化,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
以上文献,大多关注A股上市公司或是蓝筹股上市公司,鲜有针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进行深入剖析。根据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具有的特征,本文试图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以85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5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募集资金变更绩效;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讨此类变更行为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理论与假设
1.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我国的募集资金制度是以项目为主导,申报项目从立项到审批需要经历很多环节,耗费大量时间,此时企业的投融资环节可能发生变化,项目盈利能力下降,还可能会引起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根据融资优序理论,高盈利能力的项目能够提高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为其带来较多留存收益,是企业后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面对项目盈利能力下降的压力,上市公司可能会另辟蹊径,通过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努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高新技术企业容易受到市场供求、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影响,必须迎合和开发市场需求不断进行研发投入、新产品的研制才能保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追求投资收益率更高,将募集到的资金进行变更用于改进技术或新产品研发。这些活动大体分为四个环节,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产品设计、增加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消费群体,提升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依靠技术进步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这些效应,不但减少了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而且能够在现有环境、资源状态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营运周期,为提升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奠定基础。因此,将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用于研发活动可以降低经营费用、增加销售收入两种路径来提升企业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用于研发投入、技术进步,能提高企业营运能力,两者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H2: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用于研发投入、技术进步,能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两者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2.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成长性被视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学者比较关注技术和市场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通过研究证实,技术和市场环境两个需求因素的波动决定了企业的成长[9]。技术进步能够提升潜在生产能力,为企业持续性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从长期来看,企业重视技术因素,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支出,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持续的学习能力,带动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最终获得良好的成长性。而市场环境波动会影响企业募集资金投向。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募集到资金后,忽视长远发展战略,偏离主业,投资盲目跟风,追逐市场投资热点,违背了证券市场融资的本意,造成公司业绩下滑。除此之外,企业将募集资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或是仅追求规模扩张,使用效率低下,不利于资金合理配置、企业持续性成长和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用于投资主业之外,会降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力,不利于公司业绩提高。
H4: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仅用于规模扩张,会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绩效。
三、研究方法
1.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运用的DEA―Malmquist模型是以产出为导向的,模型使用的前提条件包括:第一,为了避免样本经济单位的效率值被过高地估值,我们选取的决策单元数量大于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个数的总和;第二,被选定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考虑到投入和产出相关指标获得的难易程度和管理上的可控性等因素,本文将下列指标作为研究重点:
(1)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出指标,即营业总收入(πt)。作为一个科技含量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公司,必然对企业长远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全力做好主营业务提升竞争力。
(2)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指标,本文主要选取三个指标,即U1 t、U2 t和U3 t。表示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代表t年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成本与相关税金金额之和,侧重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角度来考虑;U2 t代表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总额,作为一项重要的模型输入指标,一方面考虑到企业募集的资金会引起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金额变动,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考量,筹集的有限资金能否为企业赢得收入,能否为股东派发更多的红利和股息;另一方面也是尽量避免因一家公司不同时期资产、负债结构存在差异或是不同公司间存在着股本?Y构的不同导致指标可比性差,导致模型结果可靠性不强;U3 t代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数量,一般来讲,作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其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选取U3 t作为劳动要素的投入指标,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技术人力资本投入情况。上述指标中的t表示年度指标,t∈[0,4], t=0代表样本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发生年,t=1则是变更后第一年,t=2代表变更后第二年,t=3代表变更后第三年,t=4代表变更后第四年。
DEA方法并不能直接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因此在运行数据之前,无需将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就是指,每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与投入、产出指标的量纲选取无关。考虑到价格变化的影响,本文除了U3 t劳动要素的投入指标之外,其他选取指标均以2008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来进一步地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本文参考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证,以85家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1275个值为观测样本,研究企业在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发生后五年间的绩效状况。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情况来自“Wind资讯数据库”和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公告栏中的“关于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变更公告”、“董事会关于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股东大会决议公告”等,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
2.实证结果与模型分析
(1) DEA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与结果解释
首先本文运用DEAP2.1软件输入各产出和投入指标,然后进一步得出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 指数,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变更五年间的tfp值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90%,这种负增长的相关贡献率在于:tc值技术进步因素影响了-9.00%,而ech值效率因素影响了3.20%,这说明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主要源于规模效率(se)年均增长4.90%的推动。整个t0~t 4期间,在t 1年技术进步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呈下降趋势,公司的生产率也逐渐走弱,最后t 4年不得不依靠规模效应的支撑。这说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通过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决策,将本应该用于技术改进、研发投入的资金,变更用于追求市场热点,资金闲置,大股东占用或是仅仅投资于规模扩张来维持企业发展,这种增长模式长期来看对公司发展不利,甚至会面临暂停上市风险和退市危机,验证了假设H3和H4。
(2)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核密度估计对85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t0~t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由图1可知,85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后第一年t 1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核密度基本上呈单峰分布。与t 1年的生产率分布相对比,t 4年样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布更为集中,高生产率区的主峰进一步上升并向低生产率方向移动,说明样本公司生产率水平下降,样本增长速度差异较大,低生产率公司的下降幅度大于较高生产率公司,从而导致样本公司生产率差距拉大。在t 1年,技术进步与t 1年全要素生产率乘积分布(tfp1*tc1)为多峰分布,与t 1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相比,低生产率区的主峰显著下降并向高生产率方向移动,证明了企业技术进步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率提升,而且成为样本公司间营业收入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效率变化与t 1年全要素生产率乘积分布(tfp1*ech1)以及规模效率变化与t 1年全要素生产率乘积分布(tfp1*se1)与t 1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相比变化不大,进一步验证了企业经营效率与规模对此期间样本公司的绩效增长和公司间绩效差距的影响作用不大。纯技术效率变化和t 1年全要素生产率乘积分布(tfp1*pc1)跟t 1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相比向高收入方向移动,且比t 1年tfp1*tc1分散,说明资本累计为企业带来了收入,但对样本公司影响趋于平均化。由此可见,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间绩效差距影响较弱,小于技术进步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这跟前面样本公司全要素分解中的指标值较低是一致的。
图2表明,样本公司在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后,t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核密度基本上呈单峰分布。tfp4与tfp2、tfp3分布相对比,呈现分散且向低生产率方向移动,说明样本公司t4年的生产率水平下降,样本增长速度差异较小。在t4年,技术进步与t4年全要素生产率乘积分布(tfp4*tc4)为多峰分布,与t4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相比,低生产率区的主峰显著下降并向低生产率方向移动,说明技术进步严重影响了生产率的增长,是造成公司营业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效率变化与t4年全要素生产率乘积分布(tfp4*ech4)以及纯技术效率与t4年全要素生产率乘积分布(tfp4*pc4),相对于t4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都向低生产率方向移动,而支撑t4年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依靠规模效率变化,表明t4年的公司业绩主要依靠规模扩张,样本公司通过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未能使整体要素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由此验证了假设H1和H2。
多数学者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业绩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10,11],但很少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角度去探究公司业绩差异的原因。通过前面的分析得知,企业拥有的技术因素和要素禀赋之间存在重要联系,前者属于非中性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从图1和图2(横轴代表有效劳均资本)的生产前沿面可以看出,不同生产前沿面代表着不同技术水平,技术进步主要发生在较高的有效劳均资本区间。募集资金投向变更t0~t4年间,t1年的技术进步因素对劳均产出增长贡献最大,以后几期逐年递减。可能存在的解释有:(1)某些公司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主要用于研发投入、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主营业务项目调整,但这些项目前期投入资金量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管理层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往往出于对企业或是个人业绩的考察需要将资金投向短期内能引起利润率提升的项目。(2)尽管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变更公告中大多基于资金效率和企业价值的考虑,但有些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后的增长模式仍然依赖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技术进步因素尚未成为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以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85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变更行为发生后5年间的绩效水平,并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分成技术进步、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贡献等四部分,评价了变更年度对各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贡献,而且运用核密度分布方法剖析上述四部分对样本公司绩效存在差距的影响因素。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其一,高科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五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2.90%,其中技术进步贡献率-9.00%,效率贡献3.20%,效率主要源于规模效率年均增长4.90%的推动。在t0~t4样本期间内,技术进步始终是样本公司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当年贡献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各公司收入增长贡献显著下降。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科技保险;重要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8-0028-03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明确指出,要发展高科技保险,为自主创新提供风险保障。为有效推进科技保险发展。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自2006年底,中国保监会和国家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6]129号),标志着我国科技保险在政府支持下正式启动。截至2008年底,科技保险试点启动以来,已覆盖12个省市地区,2008年保费收入15个亿,风险保额达600亿。赔付额达12个亿。科技保险的推出,加强和改善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支持了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发展较为迅速,但在中国仍属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会严重制约科技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科技保险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风险大、成本高,供给与需求均受到抑制
由于科技保险是科技创新与保险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决定了它具有极高的技术复杂性和风险性,使科技保险的供给和需求均受到抑制。
1 从保险供给角度分析:首先保险公司是按照大数法则经营保险业务的,只有吸收尽可能多的科技型企业参加,大数法则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保险公司才会经营科技保险。从目前科技保险的情况看难以满足此要求。其次是保险公司既缺乏科技风险的承保经验,又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更没有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导致风险水平不能准确核定,使承保和理赔环节都难以把握:再次是保险公司虽然承保了过高的风险,享受的收益却极不稳定。而且科技保险所带来的社会效用并未被保险公司所占有,这种倾斜的风险一收益状态也直接导致科技保险市场供给不足。
2 从保险需求角度分析: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科技企业对科技保险产品知之甚少:而且大多数企业已投保传统保险,认为改投费率更高的科技保险意义不大;既使有意投保的企业,认为科技保险产品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全面需求,无法满足他们通过购买科技保险以求稳定经营的核心诉求,比如出口企业产品的召回风险,高新技术交易的交易风险等等,均没有相应的保险产品可以投保。种种原因使科技保险的潜在需求不能转化为现实有效的需求。
(二)缺乏科技保险专业人才
在科技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才,这种人才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从事科技保险的人员除了要有良好的保险知识和经验背景外,还应当对科技企业的风险管理有足够的认识,这是设计、经营和创新科技保险产品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保险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着的诸多问题。首先,保险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粗放式经营模式下,对保险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在保险公司开展的是精细化经营,一些专业领域(如科技保险),对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这些既懂保险又懂高新技术风险的高技术人才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成长起来。其次。保险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不能够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步伐缓慢。跟不上保险业发展的形势需要: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渠道狭窄:行业内部没有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制度。因此,当前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满足科技保险发展的需求。科技保险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科技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三)当前科技保险产品本身缺乏技术含量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特殊性,传统的保险产品和经营管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需要。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的科技保险都是在传统保险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险种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设计粗糙,而且越是高风险领域覆盖面越小,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需求。作为特性存在的科技风险又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而正是这种代表科技风险特性的特征才是开展科技保险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所以,面对全新的科技风险。传统的保险产品就显得无能为力,只能望而却步。
(四)科技保险中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由于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存在因各种原因导致项目失败,造成投入损失的可能,还存在项目成功、商业化顺利实现的获利可能。也就是说科技保险承保的不是传统保险的纯粹风险,而是带有投机性质的风险。一旦保险公司与科技企业间风险分摊失衡,将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科技企业会因为投保了科技保险,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防范,从而加大风险损失的发生概率,对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造成极大影响。
(五)对科技保险的认识不到位
科技保险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全社会对其重要作用的认识很不够。首先,理论上的研究没有走在实践的前面,我国科技保险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其次,对科技保险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部门间缺乏常态的会商机制,遇到问题时,部门、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相互衔接少,尚未形成合力推进的格局。再次,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错误地把科技保险误解为解决企业未参加社保的补充或作为一般员工的福利,把科技保险视作国家为企业设置的又一义务来看待。
(六)政策引导推动力度不强
从科技保险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一是财政补贴政策不健全。只有取得认证、有效期两年内、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能享受到财政补贴,大量不符合此条件的企业被排斥在补贴之外。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尚未落实。虽然中央明确规定,科技保险保费支出纳入企业技术开发费用,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按150%加计扣除。但由于该政策的实施细则未出台。有些试点城市尚未兑现。
二、推动科技保险向纵深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开展科技保险的理论研究
在发展科技保险过程中,问题更多的是体现在如何认识科技风险,如何认识科技保险,如何使科技保险真正能够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后顾之忧,使科技保险真正能够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由于科技保险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还很不成熟,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尤其是要积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
们须整合高校、研究机构、保险机构、科技机构的力量,运用非寿险精算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科技风险自身的特点,对科技保险险种设置、定价、相关政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另外,还要建立科技风险数据信息管理体系,以便得到实时有效准确的数据,为科学厘定费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增强引导力
一是调整财政补贴办法,进一步扩大可投保范围和保费补贴企业范围,不论企业大小、所有制性质,凡是具有高新技术产品、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全部纳入投保范围,都应给予相应的补贴。三是建议进一步拉大财政补贴差异,可将最高补贴比例提高80%,最低补贴比例下降30%,并根据企业创新等级划分层级,对应补贴。三是尽快制定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协商机制
考虑到政府财力有限、各地科技发展不平衡、保险公司的承保动力等因素,我国适宜采用政府主导下的商业运营模式发展科技保险。政府主导,广泛吸收保险公司、风险投资等机构来参与科技风险的分担。目前,各主体间尚未建立常态的沟通机制。建议成立科技保险联席工作委员会,并建立科技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代表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常态协商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共商问题解决。科技部门应重视科技保险发展,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宣传,沟通供需双方,出台鼓励科技保险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科技保险向纵深发展;保险公司应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积极进行科技保险人才队伍的培养,密切关注科技企业的认定进展情况,明确科技保险的支持对象。开发适合科技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做好相应的保险宣传与支持服务工作;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就本行业特点和风险保障需求应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信息沟通,以作为相关企业和部门决策的依据,分散科技风险。以问题为中心,建立多方协商机制,能切实推进科技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多渠道科技保险人才培养路径
保险公司应当重视并加大对科技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险公司在开展科技保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借用“外脑”,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再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设置科技保险课程或专业,培养既懂保险又懂技术的复合人才,逐步建立起科技保险人才库。其次,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科技保险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再次。业界可通过与高校联合办学,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实践基地,与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和学界之间构建有效的交流渠道和平台。另外,可采取学习考察、人才引进等措施,提升科技保险行业业务水平,以推动科技保险的发展。
(五)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不断加强产品创新
应对科技风险,需要保险行业通过不断创新,切实解决好科技保险经营过程中的科技性问题。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继续深入了解科技企业保险需求,建立适应性和市场化的反馈机制,根据变化的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和健全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切实发挥保险在科技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保障机制。首先,完善原有险种条款。结合市场发展实际,对原有产品进行升级和创新。比如在科技保险原有条款基础上,进一步界定细化内容,便于高新技术企业理解和把握。其次,开发新险种。在研究把握科技保险的风险经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适合科技发展现状和行业特点的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科技保险险种。比如,可尽快推出技术交易险、国内贸易险、互联网保险等。再次,强化基础数据管理。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企业应加强第一手资料收集,建立完善系统性强、分类科学合理的科技保险数据库。
(六)控制道德风险,增强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
一是科学厘定科技保险的费率。当前科技保险的费率水平是偏低的,这样既会抑制保险的供给程度,又会从根本上影响保险公司对高科技企业的保障程度,因此建议适当提高费率水平。而且实行浮动费率制,对赔款低于一定额度的企业实行下浮费率;对赔款超过一定额度的企业则实行上浮费率。二是设计免赔额,以约束科技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冒险行为。三是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可以把保险公司承保、科技企业自保、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方式共同承保科技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意义范文6
为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分析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为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富民创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推动力。会议结束前,市委高纪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第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紧扣经济建设中心,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深入实施科技“五大工程”,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得到加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博士后工作站个。某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发泰州市级以上新产品近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项;项科技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省部版权所有级项,泰州市级项;组织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项、星火计划项。知识产权工作进展加快,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成立了知识产权局,被列为全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市;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某年首次突破百件大关,某年达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力度,目前,我市有省级以上“突贡专家”人,泰州市级“突贡专家”人。近两年共引进本科以上高层次人才多名,大学本科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在%左右,为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是载体建设取得进展。坚持以企业主题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培育有姜堰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重点扶持双登科工园、苏中药业园、曙光工业园、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化学分析仪器产业基地、省医药农药兽药科技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创业中心,注册项目个,毕业项目个,去年实现销售多万元。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知名度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基地内企业增加到家,其中家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家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某年,基地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是贡献份额逐年提高。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年来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了飞跃,而且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开发实施年销售万元以上重点新产品个,累计实现销售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列统企业产值比重达%。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及利润分别为亿元、亿元,产销利增幅均在以上,均高于列统企业个百分点以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取得新进展,某年以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项、省攻关项目项、省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项,新增绿色食品个。
四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不断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基层干部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项目包装和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科普活动常办常新,每年组织千余人次科技人员参与“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和现场咨询。城区各小区普遍设立科普画廊、科普橱窗,成为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全社会科技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教兴市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到位,在寻求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思考不深,钻研不透,办法不多。二是科技创新后劲乏力,企业投入意识不够浓;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不突出,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拉动能力不强;科技中介组织和技术市场发育尚未健全,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三是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人才闲置并存,科技人才占比不高,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现有科技人员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上述问题,严重制约我市科技事业的进步,制约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第一推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增长点的观念,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姜堰的产业现状看,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工业以加工型、配套型产品为主,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实现姜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突破发展。同时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以科技创新来化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从区域竞争的要求看,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姜堰要在苏中地区后来居上,必须倚重科技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区域率先崛起,科技工作必须率先突破;发展目标倍增,科技工作必须强力支撑;经济后来居上,科技工作必须超人一筹”的工作导向,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在科技招商上求突破,在高新技术上求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第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科技创新创业的关键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强化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建立起符合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到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去年主要任务: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列统工业比重达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以上。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其中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项,高新技术企业家,高新技术产品项;新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家。
──滚动开发能形成产销万元以上重点新产品项,其中当年投产达产的项。
──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进步奖项,其中省级项,泰州市级项,组织各级科技成果、新产品鉴定验收项;申请专利件。
──申报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家,泰州市工程技术中心家,与高等院所挂靠共建研发机构家,境外共建研发机构家,新建企业研发机构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个。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三个重点,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提速增效
⒈围绕产业升级,重点在新型工业化上求突破。新型工业化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层次低的现状而言,显得尤为迫切。
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制造业是我市优势产业,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步伐,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积极启动和实施以骨干企业信息化为支撑,面向相关中小企业的区域性网络化制造体系。汽车关键零部件、机械等行业要深入推广计算机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深入开展快速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打响品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纺织服装行业要围绕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开发应用纺织品整理先进工艺技术;开发附加值高的功能性、生态型纤维、织物及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其他各行各业都要在压缩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结合我市产业、资源和人才基础,依托骨干企业整合科技资源,重点抓好生物技术与新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仪器仪表及环保等产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苏中药业要以成立医药研究所为契机,利用现代生化技术,大力发展以新剂型中药为特色的新医药;康鹏公司和江苏动物药品厂要积极开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加快动物专用抗生素、新剂型兽药、中药兽药等新品开发,使我市“三药”产品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双登公司和华美液晶显示器,要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上有所突破。仪器仪表和环保产业我市也具有一定基础,要加强科技攻关,力争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尽快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要切实抓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尽管我市企业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对照科技创新的任务和要求,仍然远远不够,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各列统企业都要把研发机构的设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机构规模,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重点骨干企业和科技密集型企业的研发目标要定位在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以及各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和技术的开发上;一般企业的研发工作应以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消化吸收,以及技术革新为主,在研发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引导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注意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少、机制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加快新品开发和产品创新,努力形成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有定影响的科技“小巨人”。要进一步加强对研发机构的考核,对成果较多、效益明显的有功人员,加大奖励力度;对迟迟不出成果的要实行黄牌警告,直至淘汰,通过动态管理保证开发工作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⒉围绕农民增收,重点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农业爬坡,需要科技助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攻方向,加快科技向农村经济渗透步伐。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生态农业技术,有计划地实施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项目。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注重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引进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加大对河横牌大米、金力乳业、溱湖水产、五叶香丝瓜等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要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参与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使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要不断拓宽为农服务领域。从注重为农业产中服务,转向注重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从注重传统农业技术创新,转向一、二、三产业统筹互动和整体集成;从注重资源开发技术,转向注重产业开发和市场拓展,努力加速农业的市场化进程。
⒊围绕富民创业,重点在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上求突破。富民创业工程是全市各级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活力渐显。上半年,全市新增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为家和家,同比分别增长%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科技型企业是民营经济的精华,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成为民营经济的支柱和骨干。抓住了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关键环节。目前,从总体情况看,我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较弱。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措施,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
要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一是领办创办一批。大力鼓励机关、企业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毕业生领办创办各类民营科技型企业。二是改造提升一批。我市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传统产业比重较大。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将科技融入传统产业,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三是积极引进一批。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产业基础和环境优势,着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或高新技术企业来我市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或设立研发机构。四是做大做强一批。加快规模化发展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要引导民营科技型企业在注重新品开发的同时,重视研究市场环境,研究企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学会运用资本运作和其他有效形式,驾驭更多的市场资源,走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之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专、精、特、新的“小型巨人”。
要努力增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文章,是我市民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最现实、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要大力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加强技术力量,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不断提升引进、消化和吸收能力,嫁接成熟科研成果和技术,加快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部门要在科技计划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工业结构调整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予以倾斜,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高的企业。同时,要积极帮助民营科技型企业申报各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完善担保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加大信贷支持,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
二、构建三个平台,健全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⒈打造园区平台。园区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建设好科技园区,对于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切实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目前我市已形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两大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我市经济的品牌和亮点。汽车关键零部件基地要尽快细化产业发展规划,将配套领域向中重型卡车、中高档轿车转移,从零件制造向部件制造发展。各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确保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充分发挥产业配套优势,把相关项目的引进作为科技招商的重要内容,拉长产业链,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到年,力争把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业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关联度最紧、组织协作水平最高的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汽车关键零部件重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实现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利税亿元。河横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是省“十五”农业重点园区,要放大亮点和优势,始终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食品开发,切实抓好特种种养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同时,借助溱湖风景区初具规模、人气渐旺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建设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通过年的努力,真正把河横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的示范区、绿色食品的产业带和旅游观光的风景线,使“全球佳”金字招牌叫得更响。二要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双登科工园、苏中药业园、曙光工业园、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起步较早,已初具规模,但总体来看,还是醒得早,起得迟,与周边地区的企业园区相比,差距渐显。“二次创业”是这些园区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战略选择。要按照规划,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以引进项目、资金、人才为重点,盘强实力,做大“蛋糕”,大力吸引国际及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企业、项目、资本向园区集聚。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要借助搬迁契机,瞄准创建国家级创业中心,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完成规划和建设工作,确保按时搬迁。要把科技含量高、经济版权所有体量大、与我市产业关联度紧密,特别是与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有关的科技项目的引进作为中心的主攻方向,健全项目入选机制和入驻标准,与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互动发展,使之成为与基地配套的专业孵化器。认真研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管理体制,制定产业化项目管理细则,形成有利于项目不断成长,做大做强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和政府共同运作等多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努力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新品种的转化基地、新技术的培训基地、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的示范基地。
⒉完善政策平台。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今天会上又印发了《姜堰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年)》、《姜堰市市级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级相关文件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效果的监察评价机制,努力在实践中落实政策,在落实中完善政策。科技要发展,投入是关键。要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意识,督促企业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提足用足研发费用,加大科技投入。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各重点企业要按照不低于销售额的比例,其他中小型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按照不低于的比例,提足科技开发经费。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确保科技三项费用逐步增长、足额到位。各镇也要按照与财力同步增长的原则,提取科技经费。同时,要加强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集中有限资金,突出重点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加大包装上争力度,争取更多科技项目进入省级以上“笼子”,获取各类贴息和专项资金扶持。充分发挥信贷扶持作用,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各金融机构要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加大对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⒊培育智力平台。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姜堰的科技工作急需一批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要把人才工程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工程,抓紧制订和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引进优秀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舞台、创造空间,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大力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挥其在吸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大胆采用“年薪制”、“项目招标制”、“专家组阁制”、“技术岗位薪金制”等形式,构筑企业的专业性人才高地。要把蓝领工程放到与金领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对那些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要加大培训力度,掌握要领,提高效率,避免因失误造成损失。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农业项目建设,拓宽为农服务渠道,激发创业热情。认真研究解决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稳得住、用得好。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挂靠联合,借脑开发。挂靠的层次要高,把一些重点实验室和课题组,以及国家级首席专家作为主攻方向,以求创新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挂靠的形式要活,可以采取技术难题委托攻关,或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也可以资助研发或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低成本开发。要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开展科普文明镇村创建活动,组织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带头参加科技素质培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农民的免费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种养业水平。充分发挥各类职校、业务党校作用,举办科技讲座和短期培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城镇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继续抓好科普阵地建设,通过新建科普画廊等途径,不断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夯实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
三、营造服务环境,凝聚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科技创新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科技工作摆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
一要改进方法,转变观念。各级干部必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学习研究,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定位,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要研究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掌握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学习用市场的机制、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着力在谋划思路、完善机制和服务上下功夫,增强总揽经济和科技工作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倍增目标,落实倍增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求真务实的作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集中精力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的目标考核体系,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