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1

一、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一)控制环境。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确定职权和责任的;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经营计划、预算、预测、利润计划、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人事工作方针及其执行;影响本企业业务的各种外部关系等。

(二)会计系统。会计系统规定各项业务的鉴定、、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健全的会计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各项经济业务按时进行适当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将各项经济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以便列入财务报表;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以及对有关进行揭示。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和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财产保管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

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

由于内部控制设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证券公司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所以也很难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进行运作。

(二)资金和业务控制的问题。

我国的证券公司大部分都缺乏中长期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从而导致其在经营决策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根据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设计投资经营的战略。由于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特别是流动资金的不足,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迫使其开始参与各类违反证券市场规定的业务,例如挪用客户保证金、大量变相拆入资金、变相吸收各种公司存款、非法套出银行信贷资金等违规行为。特别是近几年来一级市场包赚不赔的现状,使许多没有证券自营资格的经纪证券公司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违法经营自营业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和设计不足,造成资金和业务管理的混乱。

(三)公司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恶意串通等行为,会使相关内控制度失去作用。例如营业部的会计人员和电脑部人员相互串通,非法修改证券交易系统数据,在其控制的若干保证金账号上空添资金,从而挪用资金用于个人股票买卖,从中牟利,然后再以凭空减少资金的方式将挪用的资金填回,以隐瞒其挪用资金的行为;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非法资金炒股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执行出了问题,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控制效能;而且,处于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四)内部审计。很多证券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一审计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常常是走马观花,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往往是遵循领导的意愿,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另外,公司职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临时控制不及时等因素都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应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衡机制行之有效,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限度地控制管理风险。

(一)控制环境

从控制环境入手,建立符合制度的组织结构,加强董事会的职能及其独立性,经理层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在日常管理活动和公司运作中正确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提高员工素质,实行激励机制,明晰权责;明确内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内部审计加强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和改善;结合自身经营领域的特点,制定各项具体制度等。

(二)控制程序

1、业务控制。

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行垂直领导、横向监督的管理模式,实行交易审批制。即计划财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业务控制统一,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彼此的监督制约,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相互监督的有机整体。董事会在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有效地行使经营决策权。重大机构设置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由有关部门进行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估算投资项目报酬与风险,报告总经理、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后实施。重大经纪业务、资金借贷和大额现金支付、资产调整、营业部的设置必须经总经理核准。根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在年度中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成绩,纠正,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同时,为了防范和管理证券业务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根据交易特点及服务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保密制度,事先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新的交易方式风险;制定统一的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管理制度、客户资金的存取程序及授权审批制度,对客户的开户资料制定统一保管制度;实行证券交易法人集中清算制度,严格资金的及时清算和股份的交割手续。

2、资金控制

资金的管理控制是贯穿于公司各个内部控制环节当中的,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根据资金管理的这一特性,公司管理层应根据资金的流向层层审批,严格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强化重大资金投向的集体决策制度,凡对外开办的每一笔资金业务都要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对特别授权的资金业务要经过特别批准;建立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于年末考核各责任单位资金循环的成本与效益,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此外,公司还应根据规定在具有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户头开设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及自有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放客户资金和自有资金,并在符合条件账户的商业银行开设客户清算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及自有清算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将客户和自有的清算备付金也分户管理。清算部、下属营业部应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清算备付金实行定向划转。清算部对下属营业部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接受证券登记公司及上述银行的监督,杜绝挪用客户保证金现象的发生。

(三)系统控制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2

关键词: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策

一、引言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党新时期的工作主旋律之一。现阶段,农业升级发展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其中资金短缺现象严重、融资成本高且渠道少等问题是多数涉农经营主体绕不过去的发展难题。在此背景下,以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和缓解农资赊账痛点为初衷的金融组织机构--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应运而生。但是,农业金融长久以来是国家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而且农业融资平台公司起步晚且缺少成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营发展本身存在较大难度与风险,难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因此,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足,并思考改进优化对策,助力农业融资平台公司提升内控水平、实现安全高效运营,实属当务之急。

二、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业务流程不清晰,内部控制有待强化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亟待完善的板块之一。现阶段部分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存在业务流程不清晰、不合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水平。一方面,一些公司虽然建立了系统化的业务流程,但存在盲目系统化现象,使某些不需要系统化支撑的业务被刻意嵌套上系统化模式。一些公司在设计会计业务流程过程中未能深度把握核心业务逻辑,一味增加新流程,而忽略了流程的共性,从而导致企业会计系统林立且错综复杂,大大增加了内控建设和系统维护的成本。另一方面,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并未有效对接融资业务活动,即与资本方和被融资方沟通不畅;且缺少全面预算管理,对资金配置和成本控制缺少有力管控。

(二)内部分工不明确,不利于融资行为规范和业务水平提升人本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键任务,现阶段一些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由于人本控制不力、内部分工不明确,从而拖延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度,不利于公司融资行为规范和业务水平提升。投融资公司具有资金流量大、资金来源多样、资金流转速度快等特点,要求相关业务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资金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但是部分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相关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相对不足,非但无法切实胜任岗位工作,反而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诸多经营风险。同时,一些农司内部分工尚不明确,对岗位权责范围缺少明确、细化的规定,职能岗位之间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制衡约束关系,不利于融资行为规范和资源有效配置。并且存在业务办理程序不清晰、授权审批融为一体的现象,极易滋生舞弊、融资不到位等行为,致使公司业务水平难以提升。

(三)风险控制不到位,不利于农业融资平台公司的安全、高效运营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质,现阶段部分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尚未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不到位,既不利于公司安全运营,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一些农司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笼统,并未针对不同业务制定配套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和控制力度相对不足。同时,农司现行风险管理体系缺少必要的审计和监督环节,控制活动缺少有力的引导和约束,内控执行力低下。且现行风险管理多侧重事中、事后控制与静态控制,风险控制滞后性较明显,很多风险因素错失了最佳的管控时机,从而限制了整体风险控制水平。此外,信息技术支撑不足,即使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梳理业务流程,设计并实施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应及时梳理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并据此设计与实施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要加强业务流程再造,避免会计业务流程盲目系统化,充分提炼流程共性,取缔重复环节,保证每个环节能充分发挥作用;并将不需要系统化支撑的流程按照最简方式执行,以降低流程的复杂性与运行难度,切实推进会计业务流程精简化。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深入把握公司的核心会计业务逻辑,清晰业务流程的着力点;注重强化业务流程的线性化、数字化表达,从而有效对比、合理判断会计业务流程的趋同性与差异性,推进会计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提高内部控制效率。还要强化会计业务流程的延展性,一方面要深入对接公司管理流程,尤其做好会计业务流程与预算管理、战略目标的紧密对接;另一方面要深入公司融资业务活动,实时获取融资信息,支持融资业务决策,规范融资活动,规避财务风险。

(二)完善内部分工制度,促进规范融资行为,提升业务水平农业融资平台公司应通过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完善内部组织体系、明确细化岗位责任、优化授权审批程序等措施强化内部分工,加强人本控制,促进规范融资行为,提高平台业务水平。要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之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并帮助工作人员树立端正的职业态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主动规避、防范舞弊等不良行为,从而确保公司各项经营活动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要梳理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组织体系,强化用人制度,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凝聚和提高内部执行力,推动公司经营效率提升。要明确岗位责任,细化职责权限,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度,促进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形成良性监督制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授权审批程序,确保授权、签发、核准、执行、记录等工作由不同岗位的人员负责,从源头上加强融资监管,消除潜在风险,保证资源配置到位,切实惠及涉农经营主体。

(三)优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运营风险控制,保证融资效率与质量农业融资平台公司还应通过细化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等方式优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公司风险控制,促进公司安全高效运营。要梳理现有业务,分析业务特点,针对不同业务特点设计、制定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提炼分析业务活动中的共同风险因素,找出平台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围绕主要风险因素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风险层次化管控。要在风险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增设审计与监督环节,促进体系完善,并在体系运作过程中自动发挥监督作用,推动体系自主完善优化,从而螺旋式提高体系的实效性与科学性。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内部信息系统的升级,使其能够切实负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运行,助力平台公司早日搭建完成实时、动态的风险管理系统,切实实现风险管理信息化,最大化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公司 内部控制制度 存在的问题 改善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起步比较早,但是发展比较滞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严重制约着水利水电公司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怎样解决水利水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是目前水利水电公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相关部门有一定借鉴性。

一、目前水利水电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行内部控制的管理难度比较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司人员数量比较多,虽然在水利水电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使用了集中管理的方式,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水利水电公司要想实现资金科学合理的管理,就需要对相关的账户进行清理,保证每个工程项目只开设一个银行账户、每个人员只开设一个银行账户。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一个工程项目及一个人员多开账户的现象,大大增加了水利水电公司的管理难度,而且水利水电公司的员工为了方便支付、结算、和日常开支,往往就需要开几个或者多个账户,这就大大增加了水利水电公司资金管理的难度和资金管理的工作量。

(二)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

水利水电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有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和落实相关制度,使得内部控制制定的效果大大增加。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内部控制工作不只需要由财务部门来完成,还需要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协同财务部门来完善资金的预算、管理、监控等。比如:当内部计划合同部门签订相关的项目以后,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报价进行仔细的预算核定,然后把核定后的工程造价上报给上级部门,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任务以后要上报给工程计量部门进计算,并做出相关的结算清单,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做成预算与实际成本间的对比分析。所以在水利水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有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计划合同台账和财务部门记账出现错误。

(三)结算制度不够合理

工程量结算是水利水电公司获得经济利益的关键所在,对水利水电公司的发展和生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水利水电工程业务投资、现场进度监理;工程审量、图纸设计、工程造价计算等方面,每个环节有非常紧密的直接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结算的准确性,而且结算的程序也非常复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量结算制度才能保证结算的准确性。比如:某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以月为单位进行结算,每个月的月底公司核定部门都要对工程量进行结算,然后由业务和监理进行确认签字,在月底汇总工程量时,要增加工程的单价,最后由监理进行申报当月的结算款。这一过程需要的程序非常多,而且在结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监理和业主拖延时间的现象,大大增加了结算的时间和过程,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变更索赔事项中,结算就更加缓慢,即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进度,也会对水利水电公司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结算制度不够合理是影响水利水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水利水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上文中提到水利水电公司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实行内部控制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工程量结算制度不够合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集中管理资金

水利水电公司和其他商业公司有本质的区别,只有把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水利水电公司必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来集中管理资金。首先,要时刻监控公司的财务状态,并且由财务部门负责对水利水电公司的现金流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当发现资金运行有不合理的地方,争取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从而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支撑,从而推动水利水电公司资金的管理工作能顺利展开,并解除可能面临的资金危机。其次,由于我国资金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起步和发展比较晚,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不足以满足水利水电公司长期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基础上,水利水电公司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并借鉴中外优秀公司的管理理念,找到适合本公司长期发展的资金管理方式,从而把水利水电公司的财务预算和财务结算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资金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保障作用,放弃传统的资金管理和结算方式,利用预算控制进行结算,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预算管理科学方式的作用。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公司还要加快建立资金管理的信息化,跟随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比如:建立网络银行系统,从而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还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收付业务的便捷性,把资金损失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加强沟通交流,降低内部控制过度集权

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足是影响水利电力公司内部制定控制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水利水电公司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和交流,最大程度上降低集权现象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内部控制集权的力度。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才能有效的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其次,构建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机构,同时还要加强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力度,使得水利水电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最后,水利水电公司在大规模项目结算过程中,对每个月完成的工程量要制作成表格,然后上呈给监理签字,然后根据合同和相关的规定制定相应的工程量及报价,才能有效的控制超结超付的现象的出现。

(三)明确各方的合作关系,规范结算的程序

水利水电公司的计算业务由三方共同完成,即监理、施工单位、业主。所以一定要明确各方关系,才能使得结算程序更加规范合理。可以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要明确监理、施工单位、业主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比如:监理要保证每道施工的质量,同时实行公正透明的监理方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争取为业主获得更大经济利益。业主要控制好投资力度,在投资总额的基础上,把投资的份额细化的分部工程当中,如果出现超预算现象,要第一时间和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及时调整更改投资方案。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期限,杜绝乐观预计进度的态度和保守估计投资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公司规模普遍比较大,而内部控制制度的起步比较晚,在资金管理方面、部门沟通方面、结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查阅大量的文献,着重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对策,希望对相关部门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宋倩.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吴英.水利水电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下的问题所在[J].经营管理者,2013,01:238

[3]孙钰婷.湖南水利工程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改进分析[D].湖南大学,2013.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有效经营 治理型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01年以来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不仅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近年我国上市公司几乎所有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主角都是高层管理人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公司内部控制失效还是公司治理不完善影响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对此问题的回答使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互动机制逐渐成为内部控制研究的焦点。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国外许多学者的实证分析表明公司治理对财务舞弊有重大影响。我国许多学者认为,除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这一因素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高层管理人员舞弊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学者认为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同时失效所造成。那么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何在,应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采取逻辑推理方法,通过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配对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理人的选择,以及路径依赖问题来说明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不完善,建议通过改进公司治理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配对分析

公司治理是为保证企业治理效率而在股东、管理者之间设置的制度,以期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治理效率。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层为保证企业运作效率的实现而对业务经营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给定其它条件不变,企业有效经营的可能性同时受公司治理状况与内部控制的影响,因此设定有效经营概率函数为:P(Ek):P(gi,cj)

其中,有效经营概率P(Ek)∈[0,1],gi表示公司治理状况,cj表示内部控制状况,gi与cj取值为[0,1],当取值在0附近时状况差,在1附近时状况好。Ek∈[0,1],表示由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共同决定的企业经营状况。当gi=1与cj=1时Ek=1,表示企业处于最佳的经营状态。当gi=0与cj=0时Ek=0,表示企业处于最差的经营状态。P/gi>0,P/cj>0,表示有效经营概率随着公司治理状况或内部控制的完善而提高。

现分别设定只受内部控制或公司治理影响时企业有效经营概率为P(cj)和P(gi)。当i=1时表示公司治理有效,有效经营概率为P(g1);i=2时公司治理无效,有效经营概率为P(g2);当j=1时内部控制有效,对应的有效经营概率为P(c1);j=2时内部控制无效,对应的有效经营概率为P(c2)。如此,简单将gi与cj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类别,相互配对形成四种状态,并对四种状态下有效经营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第一种状态E1:有效公司治理加有效内部控制。在这种状态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能实现预定的目标。企业有效经营概率为P(E1)=P(g1,c1)。第二种状态E2:有效公司治理加无效内部控制。在这种状态下,公司治理实现了其目标,而内部控制则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企业有效经营概率为P(E2)=P(g1,c2)。第三种状态E3:无效公司治理加有效内部控制。在这种状态下,公司治理不理想,但内部控制较好。企业有效经营概率为P(E3)=P(g2,c1)。第四种状态E4:无效公司治理加无效内部控制。在这种状态下,无论公司治理还是企业内部控制都未达到预期目标,企业有效经营概率为P(E4)=P(g2,c2)。一般良好的公司治理或内部控制可以更有效地保证企业经营效率,此时企业有效经营概率较高,即P(g1)>P(g2),P(c1)>P(c2)。如果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独立的,即二者相互不影响,即:P(gi,cj)=P(ci)×P(cj)。则有:P(E1)=P(g1,c1)=P(g1)×P(c1)>P(g1)×P(c2)=P(E2);P(E2)=P(g1,c2)=P(g1)×P(c2)>P(g2)×P(c2)=P(E4)。最终结果为:P(E1)>P(E2)>P(E4),P(E1)>P(E3)>P(E4)。表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均有效时企业有效经营概率最大,而当这两方面都存在不足时企业有效经营概率最小。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但二者效果哪个更好则无法比较,因为无法判断P(E2)与P(E3)的大小关系。

上述比较建立在假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实际上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影响的,特别在良性方面的相互促进,即有效的公司治理会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而完善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公司治理的优化起到正向影响,此时,有效经营概率P(gi,cj)=P(gi)×P(cj,gi)。由于公司治理处于公司科层组织的较高层次,可以认为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比内部

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要强。再对上述四种状况下有效经营概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样,P(E1)>P(E2)>P(E4),P(E1)>P(E3)>P(E4),这是因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或内部控制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经营效率。另外有:P(E2)=P(g1,c2)=P(g1)×P(c2g1);P(E3)=P(g2,c1)=P(g2)×P(c1lg2),由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较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更大,在有效公司治理无效内部控制条件下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能力将大于无效公司治理有效内部控制条件下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能力,因此,P(c2lg1)>P(c1lg2),又因P(g1)>P(g2),因此有P(E2)>P(E3),即第二种状态比第三种状态更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是本文得出的一个结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上效果更佳。

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理人选择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内部控制由经理人建立并实施,其建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满足股东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基本要求。内部控制的存在将对经理人产生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经理人员为建立、完善和执行内部控制所付出的劳动、内部控制制度导致经理人行动上的不自由、内部控制制度对经理人私人收益的限制。因此,经理人总是尽可能减少其在内部控制上的投入,并选择较弱的内部控制。当然,在一定水平的公司治理条件下,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资产损失,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从而给经理人带来一定收益,比如利润奖、地位提升等。建立经理人效用函数:U=U(gi,cj,P(gi,cj))

在公司治理(包括激励与约束)、法律法规等因素能对经理人起作用的情况下,其对内部控制水平的选择将是以下两者中较高一个:由外部环境决定的内部控制水平c、经理人在内部控制制度上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内部控制水平cj。如果外部环境要求的内部控制水平c>cj,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必须选择c水平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水平c符合股东的利益,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水平可能达不到。在缺乏企业内部控制有关信息的情况下,股东无法评价内部控制的真实状况,经理人员完全可以选择比c还弱的内部控制水平cj,而对外报告符合要求的内部控制水平为c。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治理较弱,则有效经营概率为:P'(E3)=P,(g2,c1)=P(g2c1)=P(E4)。如果公司治理较好,则有效经营概率为:P'(E1)=P(g1,c1)=P(g1,c2)=P(E2)。此时,P'(E3)<P/(E1),公司治理的完善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不对称给内部控制制度带来的负效应。而且,相对于信息充分情况下,这种补偿作用进一步扩大,更能提高企业有效经营概率,因为:P'(E1)-P'(E3)]/[P(g2,C1)-P(g2,c2)]=[P(E2)-P(E4)/P(E3)-P(E4)]>1

另外,应考察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即正的外部性:内部控制的完善将会引致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此时经理人效用函数为U=U(gi(cj),cj(gi),P(gi,cj))。但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情况则不同。由于经理人总是选择cj点的内部控制,因此,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几乎为O,而在公司治理得到改进的情况下,由于公司治理对经理人的激励作用,其对内部控制水平的选择cj点也会提高。这样经理人的效用函数变为U=U(gi,cj(gi),P(gi,cj))。如果公司治理不能得到提高,外生变量如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把内部控制水平提高到c,由于没有激励,经理人仍然会选择处于比c低的cj,而对外报告c,此时外部提高对内部控制水平的要求实际上不能改变经理人效用函数,也无法提高企业有效经营概率。提高企业有效经营概率P(Ei)=P(gi,cj),途径只能是改善公司治理gi。公司治理的改善,可以直接通过提高内部控制cj的水平间接提高企业有效经营概率。对于经理人,其效用也会随着公司治理gi和P(gi,cj)的提高而提高,并同时会因为cj(gi)的改善而降低,因此存在U=0的解。此时,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经理人效用之间达到一个新均衡。在此均衡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得到改善,企业有效经营概率得到提高,而经理人效用并没有降低,为帕累托改善。

四、有效经营概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现状的路径依赖

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改革

(一)治理理念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缺失的情况下,大股东及经理层将支付较少股利,而保存大量自由现金流量用于追求私人收益。加强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能够防止公司高层的舞弊行为,并为其完善内部控制带来激励。然而从何途径来加强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是制度建设还是制度执行,这基于对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状况的分析。我国公司治理在东亚9个国家(地区)中排名最后,然而在公司治理制度建设方面排名第一。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五项评估内容:股东权利,对内部交易的管制,董事责任,透明度与信息披露,以及公司信息提供者和雇员角色。这表明我国制度执行远落后于制度建设,因此重点应着力于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9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82-02

2006年6月和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从2006年度起上市公司应披露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估报告所进行的核实评价。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五家政府监管机构联合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要求企业制定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定期自我检查评估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以及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价报告出具审计意见。2010年4月26日,五家监管机构进一步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共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作为实施基本规范的具体指引。配套指引和2010年5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了对上市公司建立和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管要求,一套吸收国际先进经验,适应会计国际趋同、符合中国企业发展实际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内控体系的健全和执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1.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是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保证公司的经营管理高效有序运转,防范公司的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对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能够保证内控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提高管理的效率,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向所有者报告内部控制的情况,可以免除一部分管理者的受托责任。

2.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按照委托理论,就形成了委托人和人的一种经济责任关系,委托人作为公司的股东,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拥有剩余索取权。而人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实际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是薪酬最大化。两者目标不一致,就形成了委托矛盾。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主体的委托人,就需要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了解人的履职情况。内部控制作为公司人履职的主要内容,信息披露能够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运作,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和制衡机制,化解委托矛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市场信号传递的需要。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信息优势的一方会向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以期市场会对此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信号传递一般采用短期效果明显且成本低廉的形式,信息披露是信息传递的最实用、经济、效果明显的一种方式。因此,在资本市场上,那些内部控制有效性较高的公司,为了避免出现逆向选择,将自己与那些内部控制差的公司区分开,更趋向于主动披露其良好内部控制信息,这就向市场传递了一种良好的市场信号,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4.价格信息传导的需要。按照有效市场理论,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已经充分反映在资产的价格中了,市场中的投资者依据所获得的信息只能获得平均利润而不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一种信息传导机制,其目的就是要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了解公司的管理信息特别是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判断。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必将会影响股票价格。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分析

1.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了内部控制的实施,它保证了公司管理层的履职行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和

本问题,也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相制衡的权力体系,信息披露也成为管理层履行职责的一种重要行为,是股东享有知情权利的一种途径。股东通过设立独立董事,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管理层的行为,减少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促使管理层更愿意对外进行信息披露,特别是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因此,独立董事的数量和比例,其履职程度,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2.公司经营业绩。内部控制作为保证公司有效运营的一种措施,有实证研究表明,内部控制越完善的公司,其盈利能力越强,经营业绩越好。按照信号传递理论,经营业绩好的公司为了将其与其他公司区分开来,更愿意对外披露一些公司的正面信息,特别是内部控制的信息。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公司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规范、透明、民主、公开,经营效率高,其盈利能力强。通过信号的传递,就会吸引优质资源流入自己的公司。

3.公司规模。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权利的有效运行,有着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更注重本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规模大的公司的信息披露往往有着人才和技术的优势,不会受到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更加广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存在着各种的管理问题,都有着侵占中小股民利益的各种现象,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需要改变公司原有的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形象,因此,更愿意披露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来改变原有的形象,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4.审计意见。按照证监委的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出具审计意见后方能报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达意见。一旦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力就会减弱。因为,被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说明其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而作为财务报告基础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隐患,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欲望也必将受挫。

三、对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1.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证券监管部门应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明确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明确披露方式,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所披露内容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验证,明确违反规定的上市公司的惩罚措施等。鼓励上市公司在强制披露的基础上,自愿披露其他有关的内容,以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的高度共享,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可以多样化,但其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必须得到保证,应主动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核鉴证,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否则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可能会传递错误信号,误导广大投资者。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是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需要。完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保护小股东的利益不被大股东侵害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合理设置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以及董事会等职责,明确各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公平性、准确性、完整性等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对重大遗漏、虚假记载以及误导性陈述等行为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机制。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采取适当激励措施,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绩效考核和评价,增加独立董事的责任感,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完善监事会的职能,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监督董事会、总经理等公司高管的权力运行,预防他们通过徇私舞弊来损害中小股东及员工的利益。

3.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应包括内部和外部责任机制,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失真的处罚机制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产生失真的责任追究制度。监管部门应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

力度,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但拒不披露,不按规定的时间、形式披露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漏报、虚报和错报信息应当进行严厉惩处,逐步引入民事赔偿诉讼法律机制,并与市场准入机制挂钩。公司内部要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信息追溯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责任,明确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内审人员等对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在内部控制信息报告上签章,对外披露时应经过公司内部的一定审批程序,获得授权后方能对外披露。

4.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第三方审计的评价机制。内部控制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中介机构作为市场交易的第三方,为交易双方做好客观、真实的信息评价。但长期以来,上市公司经常与中介机构共谋作假,误导甚至欺骗广大投资者,有时造成投资者巨大的损失。只罚不赔的这种处罚方式,并不能挽回国家和广大投资者的实际损失。因此,应加强对第三方信息审计的评价,规范信息审计业务的规范操作,严格信息审计的责任,对于信息审计提供虚假或不准确意见的事务所,要严格限制其业务范围,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信息审计业务主体资格,限制其市场准入。

四、总结

内部控制保证了上市公司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其信息披露有利于公司对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服务,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分析公司的营运风险,为其预测公司的价值和发展前景提供依据,从而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赵刘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冯银波.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1(30)

3.张妙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2(15)

4.陈丽琴,封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6

构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能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对公司战略和经营风险的有效管理手段。

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为进一步强化企业集团化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保障集团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落实集团公司“管理年”活动部署,正在积极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本文想就构建和完善西部机场集团内控制度,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西部机场集团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考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1、职务分工控制。企业经济业务的每一步都要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执行或实施,切实加强职责分工,自上而下的落实工作责任,把生产任务与工作分工的要求同员工劳动、生活结合起来,使员工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同时,分步骤的建立起满足集团公司管控要求,符合各分(子)公司股份制管理特点,全面覆盖和有效指导生产、运营各环节,且配套支撑的职务分工制度体系。

2、基础管理控制。1)积极协调各分(子)公司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健全集团、股份、队站、班组四个层级的制度体系;2)建立健全全体员工岗位说明书,制定工作流程说明、岗位指引和员工行为规范,理顺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3)规范集团公司每个部门工作业务程序。

3、财务管理控制。在财务方面,集团公司的首要目标是获取一定的利润,在追求这个目标时管理者借助于费用控制,以保证资源的合理支付,降低成本支出,使资产得以有效地利用,为达到既定的利润目标,应编制经营、资本、财务等方面的年度收支总体资金计划,即进行预算控制,规定各部门或各项活动在资金、劳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额度;统筹对外币资本使用和税务筹划的合理安排;继续做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和应用工作,完成现金管理系统、航空收入结算系统和资金管控系统的建设。

4、风险防范控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包括筹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合同风险评估等。

5、人力资源控制。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严格招聘、退出程序,制定员工工作规范,编制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

6、财产管理控制。1)节能管理。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资设备采购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严格执行公司节能管理规定,加大对高能耗设备的运行管理,杜绝浪费能源现象。采取措施降低电网、供水管道和热力管道等供能管网损耗,积极鼓励节能新技术应用、科技节能;2)财产保险;3)财产记录监控。建立统一的集团资产分类档案,资产的增减变动应及时全面予以记录。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在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强化和不断完善,这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企业追求效益的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正确合理运用职权。建立有效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分配权限、公平分配利益,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及符合集团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执行系统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

2、完善财务控制制度。首先做到账物分管,确立管钱、管物、管账由不同人员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同时,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淘汰等人事制度,制定严格的个人收入和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制度,做到考核及时、奖罚到位。

3、实行岗位轮换制。实行内部相关人员岗位轮换制度,使相关人员之间、相关人员与单位领导之间相互制约。各单位安排员工进行轮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西部机场集团的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做到量才适用;3)对安排轮换的员工,根据其培养方向及集团的发展需要安排其相关工作。

4、提高人员素质。继续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三支队伍的人才储备;在继续完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措施和分配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全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