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组讨论;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79-01
由于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时代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合作学习得到教育界的大力倡导与推行。如实施得法,确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若组织不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组讨论法定位不准。随着课改的推进使合作学习的观念已深入基础教育中相当部分教师的心中,大家都在教学中力争体现这种教学方法。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教学中体现出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因为在课堂上,合作学了小组讨论外几乎没有其他形式。许多教学研究资料上也同样这样认为:只要使用了小组讨论法,便就是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其实小组讨论法与合作学习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被认为是与小组教学同质的,它是指“把一个班级暂分为若干小组,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由学生分组学习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显然小组合作学习凸显的是对生际交往的重视,它重视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对话与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而小组讨论法主要发生在课内。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等同,一方面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功效,另一方面会过分夸大小组讨论法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法在使用中缺乏实效性。小组讨论法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对学生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而在现实教学中,常常是课堂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学生的收效甚微。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地回头,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各个小组里,人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发言的学生一张嘴就是:“我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此种情况是目前基础教育教学中小组讨论法使用现状的生动写照,虽然形式上很热闹,而实质上却没有效果。结果是为了使用小组讨论法而使用小组讨论法。
(三)小组讨论法在实践中被泛化。小组讨论固然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也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和界限。在现实的教学中只要上课,差不多就有小组讨论法,至少每次公开课是如此。当然其中不乏使用的好的情况,但它却给人一种印象:小组讨论可以适用于一切课程一切班级。实际上并非如此,小组讨论法的泛化现象正如前文所述,乃因为对其定位不准所致。
二、小组讨论法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小组讨论法的利与弊。小组讨论法相比于班级授课制有自己的优点,但也有自己的不足。要正确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必须对它的利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小组讨论法的主要优点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组织领导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民主参与、合作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利于中后等生的进步。
小组讨论法的主要不足是:教学控制较难,各组的进度与目标很难一致;学习效率较低,各组内成员之间要交换观点与意见,费时较多。
(二)抓住时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正由于小组讨论利弊兼有,要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用,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要充分掌握合作时机,适时合作,既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又要加强指导。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自己关心的、有兴趣的、不懂的问题,特别是有关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示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遇到问题含有多解性时,应发动学生展开争论,训练多向思维,使学生的悟性、灵性得到解放。
(三)正确掌握小组讨论法的操作技术
1.分组方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如何分组关键在教师。45人左右的班级分组应以5至6人为宜,并根据学生个性、水平、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合理搭配,每小组男女比例近3:2,学习成绩高、中、低的比例为准2:3或1:3:1。这样条件均衡,优势互补,利于组内合作和组际竞争。组内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学风,使每个同学都敢说、敢想,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能帮助学困生释疑解惑,实现问题共解,过程共同经历,结果共同分享的合作目标。
2.训练合作技能,教会学生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章可循,学生从听老师讲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要有一个训练的过程。训练时可布置一些有难度的谜语、思考题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怎样合作,从中学会倾听,补充或否定;有分歧时,大家分析比较,归纳形成共识;小组之间的合作方式、方法,师生之间的合作要领、讨论目标也要训练。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讨论时应选的问题,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指点个别;各小组所选问题要精当,要着重商讨有广度、难度的问题,老师要点拨、组织小组筛选问题,深入探索,高质量地进行合作学习。
3.合理评价,鼓励到位
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小组讨论
一、引言
数学小组讨论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初中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根据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来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听取小组之中其他成员的看法,从而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对于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进行研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作用,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为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省事,都是安排全班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同桌之间的互相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初中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强,而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差的不均衡局面,不利于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组,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在建立分组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初中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讨论小组中的每个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保证小组讨论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讨论方法,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题目展示在初中生面前之后就立即安排初中生讨论,在他们讨论了两三分钟之后,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这种讨论仅仅浮于表面,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教师不应该为了节约时间而导致小组成员没有充分地进行交流就草草收场,而应该为初中生营造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教师在安排小组讨论之前,应该先安排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讨论,这样,初中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开拓自身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又能够集思广益,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四、适当地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保证讨论的时效性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初中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初中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初中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初中生思维的,及时提出问题让初中生讨论。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五、进行多元化的数学小组讨论,引导初中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课程的连贯性强,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式讲解,从而加深初中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教师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小组讨论,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初中生熟练掌握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初中生讨论两个三角形全等应具备哪些条件,再让初中生依据讨论出的结果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自己动手裁剪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在自主互动中能够开拓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六、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小组讨论能够为初中生营造出一个气氛活跃、促进初中生积极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初中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与此同时,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注意的是,在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讨论中教师也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和点拨,以便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让初中生真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峰.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钱可晶.关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的探讨[J]. 中等职业教育,2010(04).
[3]李铮芝.新课程背景下小组讨论的正确方法[J].校长阅刊,2006(12).
[4]陆淑英.初中科学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微调与优化[J].学苑教育,2010(09).
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开放教育 计算机组成原理 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Group Discussion in Teaching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YANG Huanyu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 Shanghai TV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bstarct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is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course and the open Education, we attempt to use the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discussion topics and the discussion method and the assessment program are be introduced. The analytical result of this practice is presented.
Key wordsopen education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 group discussion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等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对所学课程和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果能主导和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相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逐渐失去兴趣,学习也缺乏热情主动性。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课堂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在相互的讨论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第三,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与相互妥协中达成共识的能力。①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该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具有数字电路以及逻辑数学基础,但开放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计算机专科专业毕业,不具备数字电路学习基础。并且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抽象概括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该课程比较枯燥,难度较大。因此研究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原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课程教学与教学实验相结合,辅以网上教学的方法。但对于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说,实验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计算机硬件课程如果只停留在书本和理论讲述上,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硬件知识非常不利。在讲授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 相对说来,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却可以调动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有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发表意见的能力②。
作者从2003年就开始尝试在开放教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加入小组讨论教学环节,采取过多种讨论形式,并且根据每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更换过多个讨论主题。在下面将重点介绍效果最好,最受学生欢迎的小组讨论形式和主题,并且给出了针对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1 小组讨论教学设计方案
1.1讨论形式
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每个组设置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协调组员在课外两周内共同完成一份讨论报告。报告完成后,在课堂上每组派一名同学对报告进行陈述,在同学陈述的过程中,班级同学和教师对其方案进行评价和讨论。最后,将讨论报告上交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1.2讨论主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差别比较大,对计算机硬件的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区别,为了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能有具体的认知和理解,设定第一次讨论主题为: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要求学生根据需求分别设计四种方案:(1)家庭多媒体电脑配置方案;(2)商业公司电脑配置方案;(3)网吧用电脑配置方法;(4)平面设计用电脑配置方法。要求考虑到不同需求的特点,并且要求有最佳性价比。
设计这四种方案的目的是,计算机的应用不同,从而对硬件配置要求不同。如:家庭多媒体电脑配置主要应考虑家庭成员网络娱乐,视频观看或游戏使用。商业公司配置电脑主要是从事办公软件的应用,配置可以较低。网吧用机型主要是用于网络娱乐和游戏,为保证网吧机器的安全性,一般不配置光驱,为方便网吧用户使用可能还需要配置摄像头和耳机等。平面设计用机型的侧重点是图像显示,对显卡的要求很高,对显示器的要求也很高。
1.3讨论报告格式
讨论报告是考核的依据,主要是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形式设计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报告,因此报告封面要求注明小组全部成员的名单以及分工。讨论报告中要求学生对设计方案有详细的参数,通过对硬件的参数的考虑,从而加强对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硬件性能指标有所了解。在报告中还要求给出当前市场的参考价格,用于进行性价比的比较和讨论。如对CPU这一配件的报告要求如表1所示。
1.4讨论考核方案
考核是督促学生的重要手段,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案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可循。针对上面描述的讨论形式和主题设计了相应的考核的方案。具体的考核方案是: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每个组可以对其他组的方案进行等级评价,等级共分为四级:A――非常好;B――较好;C――差;D――非常差。互评表格式如表2所示。
将互评成绩作为最后成绩的参考,根据该课程实际以及讨论主题的特点,设计了小组讨论的最终成绩评定表,如表3所示。
2 讨论效果评价
我们采用小组讨论环节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开展了近5年后,2009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讨论方案,立项了学校开放学院“试验田”项目。以2009秋级班级作为的具体研究对象,对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模式开展的效果进行了调研。
该班级共有35名同学,以5人为一组,共分为7组。
调研的主要内容是:(1)讨论内容对学习课程是否有帮助;(2)讨论方式是否合理;(3)评分方法是否合理
调研的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部分学生们认为讨论的内容可以再广泛一些。
部分学生认为讨论的方式可以改进的是:
(1)小组成员自己介绍自己的方案;(2)不同小组之间互动讨论;(3)对配置方案的可行性应该有一个标准,让学生明确需要改进的配置点;(4)感觉自己基础太差,对方案最好能具体解释。
图1小组讨论对课程学习的帮助调研结果
图2小组讨论方法的合理性调研结果
部分学生认为评分的方法可以改进的是:(1)不清楚讲解的标准(2)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不知道是否合理。
图3小组讨论评分方法的合理性调研结果
通过上面的调研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对小组的讨论内容和讨论方法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个别同学认为应该增加讨论内容的范围,改进讨论的方法。对于评分方法,教师应该更加详细地跟学生进行说明。
小组讨论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改革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通过了学习小组讨论环节的设计,包括讨论内容,讨论方法,考核方法的设计探讨学习小组讨论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实现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后的调研,首先我们感到了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认真对待的态度以及对这一环节的认可,从这里可以看出单纯的教师课堂讲授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这样几个问题:(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2)如何树立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信心;(3)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4) 如何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我们将小组讨论引入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一硬件课程的教学中,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设计,并得到了具体的实施,最后还对其效果进行了调研。讨论主题与学生的工作生活相关,提高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课程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信心。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考核中引入小组互评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组讨论的形式采用课外课内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陈述的方法展示讨论陈国,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一过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的小组讨论环节今后的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和完善的方案。希望能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甚至是其他课程教学中小组讨论环节的设计有所借鉴和帮助。
注释
①孟祥菊,夏冰.课堂小组讨论与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6):42-44.
②张为民.谈“讨论式教学模式” [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 40-44.
③何兵.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7) 68-73.
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小组讨论 有效性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小组讨论”,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几个不等的小组,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讨论,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把最终的结论与大家分享,教师进行点拨评价。这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解,学会总结,学会思考,所以,“小组讨论”也成为了教师普遍运用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盲目地使用只会起到反作用。那么,怎样运用“小组讨论”才有效呢?
1讨论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才有生机。小组讨论,是把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带着好奇心去探讨,才会真正动脑筋去思考所要讨论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师设置小组讨论的目的。而这也对教师的教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不仅要与文本本身相互联系,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的讨论才具有讨论的驱动效果,才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
一位同行教学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对文本解读很是透彻,同时她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很清楚,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对于刻画人物的语言的解读相对薄弱,需要重点指导。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三个板块的教学,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三个板块中与人物对话是重点内容,于是教师设置三个小问题:(1)小说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2)这些手法体现在文章中的什么地方?(3)这些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中心发言人,汇总小组意见,准备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成员点评其发言。我们看教师设置的这三个问题是紧扣文本展开的,同时,这篇小说学生读了以后,最感兴趣的也是小说中的人物,那这样的人物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塑造的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的要求很明确,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这样的分工让每个小组都有了明确的任务的同时,也存在了潜在的竞争,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2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
小组讨论的设置,是否具有价值性,不是看学生参与面的广,也不是看课堂的热闹,而是看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必要性,是否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而这深度与难度要立足文本的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次听课中,一位年轻教师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整堂课教师设置了两次小组讨论。第一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是:翻译课文内容,小组间相互讨论疑难;第二次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是:对于信与礼,你怎样理解?整堂课学生参与面很广,老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立马四人一个小组,教室里顿时只听到学生的“讨论”声,课堂很是热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是按照参考书翻译,有的还是无法翻译。对于第二个问题有的学生说:“信,就是守信,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学习友人。”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应该讲礼貌”等等。学生的回答显得过于肤浅。看似这是一堂热闹的课堂,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但是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能借助教材上的注释自行完成翻译,这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第二个问题设置太大,没有紧扣文本,并且超越了学生的认知,信与礼的真正本质学生理解了吗?他们的回答只是停留在言语之上,而没有从内心去真正理解这两个字的分量。这样的讨论对学生来说,就是让学生开口说话而已,没有话找点话来说。
3讨论的问题能否让学生“论”有所获
抛出问题,交给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教师只是作为引导,那么,问题最终能否得以解决,这是关键。同时,在整个讨论的过程结束后,学生是否有所获?所谓的收获并不是说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收获了,而是在参与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否学会了倾听?或者是否学会了与同学合作?或者是否学会了辩解?总之,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种成长,一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坐享其成的等待答案。这才是小组讨论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
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 经管类课程 实践教学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其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该方法具有成员参与度高、评测范围广、情境模拟程度高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克服让学生单独发言、简单小组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已经有不少教师尝试将其引入到实践教学中[1]。在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表达、领导、合作、礼仪等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成才。
无领导小组讨论在经管类课程实践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阶段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升华,理论教学是基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基础,首先应对基本的理论知识作以详细的介绍和讲授,保证每位同学掌握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才能“致用”。对一些应用性很强、综合性很强的理论知识,考虑增加无领导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阶段二:案例议题的准备
基于所学的理论知识,紧紧围绕该理论,旨在培养学生特定的能力,选取或编制特定的案例,给学生创造一个现实的管理情境,设定特定议题以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议题设定有多种方式,主要有:⑴开放式;⑵两难式;⑶资源争夺;⑷实际操作。在案例选取和议题设定上除了要紧紧围绕目标培养的实践能力外,还应注意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激发大家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的兴趣。
阶段三:无领导小组讨论开展
在选取完案例并设定好特定议题之后,进入正式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施阶段。完整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大约需要45 分钟[2],具体流程如下:
⑴开始阶段。教师介绍讨论背景资料,并宣读讨论题目,讲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注意事项、基本环节和时间安排。简单分组(一般以6-10人一组为宜)后,学生就位,宣布讨论开始。
⑵个人自由表述阶段。每个学生地位平等,不指定负责人,不规定顺序,组内自行决定谁首先开始,轮流发言,初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计时者(组内自行产生)控制每人发言时间2-3分钟左右。
⑶自由辩论阶段。每个人阐述完自己观点之后,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学生交叉辩论,补充阐释自己的观点,或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反应,在相互辩论中可能得出小组的一致意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作任何干涉,学生兼顾“表达自己所持意见、达成小组一致意见”两个目标,逐渐形成倾向性的见解和“领导者”,一般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
⑷总结陈述阶段。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最终都要给大家陈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或实践方案。具体谁代表该组来汇报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者的产生也完全是组内自己形成,教师不作任何规定,一般一组的汇报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阶段四:评价反馈
无领导小组的评价者既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学生。评价者在整个讨论中应始终坚持“旁观原则”,不组织、不插话、不引导,只观察与记录,最终根据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考查的能力,从“知识掌握与合理运用”“语言表达与思辨能力”“归纳分析与创新能力”“自信民主与竞争意识”“组织协调与领导能力”等方面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功能
1.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无领导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平等参与、讨论机会平等、亲身体验和独立完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实践,将书上的方法技巧外化为特定的行为表现,最终将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内在需求。
2.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而且也评测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说服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仪态仪表、自信心等,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未来人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综合能力。通过参与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学生可及时发现在不同能力方面的差异和不足,敦促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全面发展。
3.提前熟悉无领导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就业
无领导小组讨论所考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身就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调查显示,单位招聘最看重大学生的能力排名前五的分别是:⑴专业知识与技艺;⑵敬业精神;⑶学习意愿、可塑性;⑷沟通协调能力;⑸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3],这些都可以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得以测评,并且反复练习、及时调整,帮助学生提高这些必备能力,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无领导小组讨论作为综合、有效的测评工具,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逐渐成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拔中的一种重要评价手段。总之,使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演练”中,总结、提高应聘技巧,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罗斌:《高等教育无领导小组讨论适用范围举要》,《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113-116页。
[2]孙健敏、彭文彬:《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设计程序与原则》,《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35-40页。
小组讨论的方法范文6
一、让学生学会讨论的方法。
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规定讨论的形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并选举小组长。分组要讲究科学性,可采取以4人为单位进行分组,将班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同组异质,各组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当,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学习一般的同学,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这种分组方法,促进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对学困生的发展尤其有益。其次,制定好讨论的要求。小组讨论时应遵循一人发言,其他人倾听、思考的原则。当一个人发言时,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若有不同的观点,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应做到通顺、简洁、明了。
二、选好讨论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问题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之处 ,教材的重、难点是一堂课要抓住或要突破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因而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比教师反复地强调“这是重点,大家一定要好好学”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绝对值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缺少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这方面内容时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因而对此概念的理解与求解化简感到很困难。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从正数、负数、零三方面分别举例求其绝对值,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其化简法则:当a大于0时,|a|=a;当a等于0时,|a|=0;当a小于0时,|a|=-a。这样学生能深刻理解绝对值的化简法则,真正体会这一法则形成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争辩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知,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三、抓好讨论的时机
1、当数学解题方法呈现多样化时,可安排小组讨论 。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由于初中学生思维较单一,往往得不到多种答案,这时候采用讨论的形式效果比较好.例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上的点,且AE=CF ,求证BE//DF.”可让学生先分组讨论解题方法,在交流中发现:方法一,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入手,先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再很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得出BE//DF;方法二,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明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方法三,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对三种证法的讨论比较,巩固了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不仅达到了认知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思维的创新美,从而调动学生深钻多思的积极性。
2、教学中开放性的题目可安排讨论。
由于开放性问题产生的是多元解答,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讨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此,开放性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合作讨论的积极性。例如:有一个三角形,要把它的面积四等分,请你给出设计方案。这个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和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以较大的思维空间,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加深对三角形中线和面积等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3、学生自学后,需要在小组内讨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