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水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经济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经济水平

社会经济水平范文1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一、引言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上的不同,以及在地域、资源、人文和政策上的差异,江苏又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大的差异。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江苏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况,分析各城市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各城市能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江苏各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经济总量,更要考虑经济质量和经济效能,还要考虑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五大类26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1)经济总量指标:总人口(X01)、土地总面积(X02)、总产值GDP(X03)、地方财政总收入(X0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05)、第三产业总产值(X0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07)。

(2)经济效能指标:人均GDP(X08)、单位GDP能耗(X09)、单位GDP电耗(X10)。

(3)人民生活水平指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3)、居民人均储蓄余额(X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5)、保费收入(X16)、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额(X17)。

(4)对外经济指标: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X18)、进出口总额(X19)、进出口差额(X20)。

(5)基础设施指标:人均公路里程数(X21)、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X22)、人均土地面积(X23)、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X24)、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X25)、中专以上学生人数(X26)。

2.数据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江苏省13个城市2007年相关指标数据,所有数据取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1]和《2007年全省及各省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2]。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方法是将具有相关性的多个原始指标的评价问题转换为较少的、新的综合指标的评价问题[3]的一种方法。新的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或公因子,这些主成分不仅保留了原始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并且彼此不相关。利用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计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并以此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

本文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26个评价指标中选取了4个主成分,利用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计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并以综合得分作为评价依据。计算结果如下:

(1)提取的主成分及主成分的特征根和贡献率

从表1可知,根据特征根的选取原则,选取前4个主成分作为新的综合评价指标,这4个主成分已反映了原始指标中93.371%的信息。

(2)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为了能更加明确地表示主成分与原始指标间的关系,经过对因子矩阵载荷矩阵7次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K),选取因子载荷矩阵各个主成分与原始指标载荷系数较大的指标,构成各个主成分的因子。从表可以看出(限于篇幅这里略去该表):

第一因子(F1)在X03、X04、X05、X06、X08、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X20、X21、X22、X24上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表明第一因子是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能力的反映。

第二因子(F2)在X07、X26上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表明第二因子是城市的产业结构的反映。

第三因子(F3)在X01、X02、X25上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表明第三因子是城市的总容量能力的反映。

第四因子(F4)在X09上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表明第四因子是城市的的经济效率的反映。

(3)各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

对每个城市的4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以对应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进行加权累加,计算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Z),结果如表2所示。

4. 综合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为了能客观地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本文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以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为样本进行分类。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下列分类结果:

第一类:苏州市。

第二类: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南通市。

第三类:扬州市、镇江市、盐城市、徐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

三、结果评价与分析

经过对综合得分进行散点图分析,发现除了苏州市的综合得分较高外,其余城市的综合得分基本呈直线状。结合综合得分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看,将江苏省13个城市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级:水平最好的城市。只有苏州市1个城市。苏州市以1.3505的综合得分高居榜首,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单独成为一组,可称为“一枝独秀”。

苏州市在F1方面最为突出,列该因子的第1位,它在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差额等九项原始指标均列各市之首;它在F3方面也很突出,它的总人口原始指标列第1位;但它在F4方面子得分偏低为-0.68350,低于平均分,原因是它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低,列第10位。此外,苏州市在单位GDP能耗和人均公路里程数两项原始指标均列全省最后1位。

第二级:水平较好的城市。有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和南通市,这四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均在全省的平均之上。

无锡市在F1因子方面也很突出,列该因子的第2位,它在生产总值、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等四项原始指标均列各市第二位,特别是它的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指标列全省之首;但它在F3因子方面得分偏低为-0.24495,低于平均分,原因是它的人均土地面积指标列全省末位。此外,它的土地总面积和单位GDP电耗两项原始指标均列全省最后3位。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它在F2因子方面很突出,列该因子的第1位,它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和中专以上学生人数2项原始指标列全省首位。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费收入和中专以上学生人数等四项原始指标均列全省之首;但它在F4方面子得分偏低为-0.53436,列全省倒数第三位,原因是它的人均土地面积原始指标列全省最后第2位。此外,它的单位GDP能耗和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两项原始指标均列全省最后2位。

第三级:水平较弱的城市。有扬州市、镇江市、盐城市、徐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和宿迁市,这八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均在全省的平均之下。

盐城市尽管总体发展水平低于省平均水平,但它在它在F4因子方面却很突出,列该因子的第1位,它在土地总面积、单位GDP能耗、人均公路里程数和人均土地面积等四项原始指标列全省首位。但它的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指标列全省末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列全省倒数第二位。

宿迁市的综合得分列全省的末位,它在总产值GDP和地方财政总收入等十一项原始指标列全省末位。但它的单位GDP电耗指标列全省第一位。

四、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江苏省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各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特别是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间的差异更为明显的特点。各个城市应该根据自身薄弱环节,制定出符合本市特点的发展战略,进而制定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苏州市作为江苏省最发达的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如大力发展物流业和服务外包业。此外,应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降低对电力和能源的需求,提高GDP产出效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对于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和南通市等四个城市,除加快经济发展、尽快提高经济实力。以南京为例,应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其科技教育优势,培植以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对于扬州市、镇江市、盐城市、徐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和宿迁市等七个城市,特别是地处苏北地区的徐淮盐连等城市,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差距是全方位的,要实现全面赶超,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以连云港为例,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我国海洋开发的三大特殊区域之一,其风景秀美,气候宜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充分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连云港应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在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另外,省政府要加大省域内各城市的合作政策力度,把苏南地区的资金、技术优势与苏北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例如,正在建设中的“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总之,在继续保持苏南、苏中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苏北的开发,最终以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全省各城市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10.

[2] 江苏省统计局,2007年全省及各省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EB/OL].江苏省统计局网

jssb.gov.cn/jstj/djgb/qsndtjgb/200807/t20080717_105496.htm.

社会经济水平范文2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水平;适应性关系

一、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离不开经济支撑,经济能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切物质所需要素。比如像日本、美国这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健全,覆盖比较全面。在美国,居民遇到危机情况可以拨打911呼叫求救,短时间内公民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是其他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难以达到的高度。在非洲、印度这些欠发达的国家,他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够健全,总会有小孩因为饥饿失去生命,而政府却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可见,经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能够使社会始终处于健康、协调发展过程中。中国的GDP总值比较可观,但人均生产总值比较低,根源就在于国人的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农村的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市场内需,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此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百姓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能够解决社会矛盾,稳定社会。整个社会达到相对和谐的状态,更能拉动经济的平稳增长。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现状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有差别。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的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高于乡村的生产总值,城市的人均消费总值也高于乡村的人均消费总值,相应的,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普遍高于乡村,比如城市的环境有统一规划,有清洁人员负责城市环境的绿化与整洁。城市有公园,并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条件;而在农村,农民的垃圾通常是自己随处扔置、无人管理,也没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对比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平高低不同。

(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比如,人们存在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一方面虽然公民的平均工资有所增长,但与此同时,物价也不断上涨,特别是房价的飞涨,很多人成了房奴、车奴;计划生育制度的实施,导致现在的80后和90后都要面临两个人赡养4个老人1个小孩的巨大生活压力,国家却没有相对健全的制度来缓解这种社会矛盾。在看病方面,很多公民表示“病不起”,一个轻微的感冒,到医院去做个检查、拿副药就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更别说什么大病了。这说明我国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就业方面,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很早以前一则闹得沸沸扬扬的关于“清华大学毕业生当屠夫卖猪肉”的新闻,还有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等新闻报道,这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也说明了我国在就业方面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各方面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

三、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建立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城乡人民的收入状况、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调整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让社会保障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比如,城市居民的收入高,但物价也高,如果看似不断增加的工资只能勉强与不断上涨的物价持平,这样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就会加大,并不能过上和谐舒适的生活。根据经济的发展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求物价部门根据居民收入情况和消费情况对商品价格作出规划,防止因物价过高导致居民生活艰难的局面。

(二)构建城乡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生活群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财富再次统筹分配的作用,为农村居民和生活没有保障的居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这样能够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和谐。比如,现在实施的田地补助保障措施,就是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的意外情况下,尽管没有收入来源,但有政府的补贴来维持生活。又比如农村合作医疗的举措,就是为农村居民看病求医承担一部分费用,为他们的健康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三)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一方面要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农村及边远地区,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这种社会保障福利。比如,山区的孩子上学难,政府应该派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详细了解山区的情况,根据当地的情况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山区建设学校等,让孩子接受教育。此外,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教师志愿者保障制度,鼓励城市的年轻教师去山区支教,提高山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建立全套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居民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享受到社会保障,比如从就业到住房、从医疗到养老等等,使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四)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政府在合理的情况下,应该增加社会保障方面财力的支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文明和进步,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平衡和稳定是极为有利的。比如,现在最紧要的住房难和看病难的问题,政府可以加大这两方面的资金投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针对住房问题,可以推出经济适用房这些社会保障措施;针对看病难问题,可以发放医疗卡等社会保障措施。

四、结语

社会保障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相应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福利。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东.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3.6.

[2]杨翠迎,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1.1.

社会经济水平范文3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推动效应;拉动效应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4-0026-03)

一、理论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推拉效应”理论进行具体测算。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通常是相互影响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拉动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所引起的国民经济的增长效应可以称为“推动效应”,国民经济增长所拉动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效应称为“拉动效应”。国民经济增长通常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度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通常采用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测定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拉动作用大,那么社会保障支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小;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把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推动效应”和“拉动效应”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形:(1)当“推动效应”大于“拉动效应”时,表明这一国家或地区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社会保障支出是其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制约因素,即社会保障发展滞后,应该加速发展;(2)当“推动效应”与“拉动效应”大致相当时,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相适应的;(3)当“推动效应”小于“拉动效应”时,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适当减缓,以实现社会保障支出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由于“推拉效应”分析法可以不依靠任何标准值,仅通过“推动效应”系数和“拉动效应”系数本身的分析就可得出结论,使用时具有较大的方便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另外,此方法数学模型简明,并且由于是对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同一时期的推、拉效应系数进行比较,所以是判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与否的一种较好方法。

二、实证分析

下面,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推动效应”和“拉动效应”进行具体测算。为了使所做的分析指导性更强,我们从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个方面(即“五险”)进行分析,从而具体确定失衡的主导因素在哪里。

(一)“推动效应”分析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6》,我们可以得到1993-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Y来表示)和社会保障支出(以X来表示)、基本养老保险(以X1来表示)、失业保险(以X2来表示)、医疗保险(以X3来表示)、工伤保险(以X4来表示)、生育保险(以X5来表示)的数据,见表1。

依据经济计量方法反复测算,我们可以确定“推动效应”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a为常数项;b为“推动效应”系数;LN为自然对数。

“推动效应”系数b是“推动效应”模型中最重要的量,它表明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即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所引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b%。当b>1时,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当b=1时,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同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是协调的;当b

采用统计学中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模型为:

从拟合优度检验R2=0.97(调整后的,下同)、参数估计检验t=20.75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431可以看出,所做线性模型的统计检验是成功的,说明我们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样本回归直线,作为总体回归直线的近似是恰当的。由于“推动效应”系数b=0.56,远小于1,说明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应放慢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

同理,我们可以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数据分别替代社会保障支出,求得“五险”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分别是:0.64、0.37、0.20、0.30和0.36。模型如下:

从这些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均小于1,说明它们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医疗保险。

(二)“拉动效应”分析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国民经济的增长反过来也会拉动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利用表1中的数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反复测算,我们可以确定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拉动效应”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拉动效应”系数;LN为自然对数。

“拉动效应”系数β是“拉动效应”模型中最重要的量,它表明了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将拉动社会保障支出增加β%。当β>1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相对过快,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速应该减缓;当β=1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之间是协调的;当β

此处,同样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拉动效应”模型为:

从拟合优度检验R2=0.97、参数估计检验t=20.75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431可以看出,所做线性模型的统计检验是成功的,说明我们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得的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之间关系的样本回归直线,作为总体回归直线的近似是恰当的。由于“拉动效应”系数β=1.73,远远大于1,说明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已经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应放慢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

同理,我们可以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数据分别替代社会保障支出,求得中国经济增长对“五险”的“拉动效应”系数分别是:1.52、2.46、4.93、3.23和2.70。模型如下:

从这些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对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拉动效应”系数均大于1,说明“五险”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医疗保险。

三、结论

通过对“推动效应”系数和“拉动效应”系数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为0.56)远远小于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拉动效应”(系数为1.73),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为0.20)更是远远小于国民经济增长对医疗保险支出的“拉动效应”(系数为4.93),说明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呈现严重失衡的态势。基于此,今后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适度放慢,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否则,社会保障支出将有可能阻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参考文献:

[1]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

[2]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

社会经济水平范文4

[关键词]地铁建设;关联度分析;灰色模型;广州2024年CDP预测

[DOI] 10.13939/ki.zgsc.2015.22.0018

1 引 言

地铁作为一种快捷、准确的公益通T具,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20世纪60年代从北京开始建设地铁,如今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相继建成地铁。不仅仅是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也带动了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地铁究竟对一座城市的经济的影响力有多大?在此,我们以广州地铁建设为例,分析地铁建设对城市GDP影响,并以此判断城市地铁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2 地铁对城市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是时间价值:地铁的快捷、便利、畅通、定点、定时,可以方便出行,缩短通行时间,带动巨大的客流量。二是安全价值:降低交通事故损失。三是节能环保:节约能源、节省土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发展。四是城市运营与管理:围绕地铁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所形成的一个依托地铁建设发展的巨大市场。五是区域发展:通过借助地铁自身的核心枢纽功能及各种优势,联合周边商业形成商业辐射区,由点及面,带动沿线商业发展。

3 广州地铁历年相关数据收集分析及关联度分析

3.1数据搜集与整理

广州地铁于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考虑到近年人口数据变化过大,所以我们选取2000年至今的广州地区CDP、人均CDP作为研究依据,见表1。

从表1可知,2000-2013年,广州地铁运营辆增加了15.12倍,客运量增长了60.31倍,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了5.19倍,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67倍。

3.2关联度分析

以运营辆作为参考数列xi,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指标数列xj,对各数据进行均值法无量纲化,即令xi(k)=i=1,2,…,m;k=1,2,…,n,并计算每一个指标列与参考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k=1,2,…n;j=1,2,…,m

确定最大、最小差M= 与m =

计算关联系数 k=1,2,…,n;j=1,2,…,m

(p在(0,1)内取值,随着p减小,区分能力越强,常取值为0.5)

则关联度rij=r(xi,xj)=

计算所得的关联度如表2所示。

从表2的结果来看,关联度最大的是客运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关联度,达到了0.8464,影响最为显著,说明随着地铁客运量的增加,对地区经济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且参考关联度数据发现:地铁运营辆与经济指标的相关度都很高,表明地铁建设对经济有显著影响。

4 广州未来十年GDP预测灰色预测模型GM(1,1)

通过前面数据显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地铁客运量的关联度最高,我们选择灰色预测模型GM(1,1),为了方便预测对比,选择关联度类似的地区生产总值2000-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样本数据,建立原始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列:x(0)=(x(0)(1),x(0)(2),…,x(0)(11))=(24927434 ,28416511, 32039616 ,37586166.44505503 ,51542283 ,60818614 ,71403223 ,82873816,91382135 ,107482828 ,124234390 ,135512072 ,154201434)

求其级比 ,k= 2,3,…,n,发现所有的级比并非都落在可容覆盖X=

内,所以作相应变换y(0)(k)=x(0)(k)+c,k=1,2,…,n,使得数列满足上述条件,经计算得c=21501560

再对x(0)作1- ACO得x(1)= (49984414.15,99902485.15,15 3443661.1 ,2125313 87. 1,278538450. 1,351582293.1,43 3902467.1 ,526807250.1 ,631182626.1 ,744066321.1,873050709. 1,108786659 ,1175800291 ,1351503285);

取a=0.5,作x(1)的紧邻均值生成数列z(1),即:z(1)=(z(1)(2),z(1)(3),…,z(1)(14)),其中z(1)=(z(1)(k)+z(1)(k-1))/2,k=2,3,…,14

构造矩阵

u=(a,b)(T)=(B(T)B)(-1)BY,即:

a=-0.10805416045306,b=40652819.84388673.

建立GM (1,1)白化模型并求解:以2000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白化模型的初始值,即取:=46428994

再令t=k+l得:

= 43652938.0061752e(0.10805416045306k),k= 1,2,…,14

从而 的还原值为:

根据以上步骤得出的输出结果如图1所示。

从表3中可知,预测值与实际值最大的相对误差为0.033849105,多数在0.05以下,说明本文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运用模型进行预测。

预测数据如图2所示。

由表4的预测结果可知,2024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7435357.3万元,年均增速约11.85%,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经济逐渐放暖,但整体趋势是逐渐上行。

5 结论

社会经济水平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08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funct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and family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cial funct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and family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was counted and analyzed by the correspond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The social function level of all patients were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mental disability was 67.27%, the family support scale score, negative coping score and normal score were respectively (6.57±2.04) marks, (29.41±4.11) marks and (20.32±6.07) marks,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y comparison, P

[Key words] Remitted schizophrenia; Social function level; Family support; Coping style

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且很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患病无法治愈,不仅会对患者的精神层面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患病特征,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患者家庭方面的支持程度以及应对方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家庭监护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形成的影响。基于此,该文对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4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分析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54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符合该院缓解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者智能障碍等情况;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同意此次研究。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7~54岁,平均(29.64±7.18)岁;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24例;病程:2~11年,平均(5.54±1.28)年;城市居民17例,农村居民37例。

1.2 方法

①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对全部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进行评定,量表中一共包含6个内容,36个条目,内容为社会参与、理解与交流、自我照顾、与人相处、躯体移动还有日常生活;条目中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越高;当总分超过52分则判定为精神残疾。②利用家庭支持量表对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进行评价,量表中有9各个条目,是为1分,否为0分,评估内容主要有情感交流、信息接收还有精神层面等,最高分为9分,分数高,说明患者获得的家庭支持程度越高。③利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全部患者所获得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个性特征还有身心健康等方面,并分成两个部分的量表,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的最高分均为50分,10个条目中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量表的总分分数越高,说明该应对方式越为明显;同时,还要将两个量表的分数与常模进行比较。④调查方法与过程:请专业的调查员完成此次问卷评分和量表的发放;调查过程中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原因,并充分获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完全知情和同意;此次问卷发放份数为55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8.18%。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13.0软件对数据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 分析全部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

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全部患者中总分超过52分的患者有37例,精神残疾的比重为67.27%。

2.2 分析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

根据家庭支持量表的评分结果,对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程度进行评价,此次研究中全部患者的家庭支持量表评分为(6.57±2.04)分。

2.3 分析全部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常模的比较

此次研究中国,全部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的关系,且与积极应对方式的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会经济水平范文6

[关键词]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协调;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號]F124

宏观调控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展开社会经济控制,维持社会再生产协调状态。区域经济反映了各区域经济水平、状态、规律。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区域经济差距悬殊,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建设的核心,有责任、有义务协调区域发展。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政府宏观调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分析。

1 宏观经济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1.1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政府采取宏观经济管理主要作用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指导、促进作用,优化分配,完善生产资源,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稳定国家经济。而想要保证社会市场稳定还需通过市场自发调控与政府宏观调控,两者结合才能实现百花齐放,增加社会就业率、推动企业发展。同时,还有助于调动政府参与主动性,对促进经济体系完善起到间接性作用,使社会经济处于稳定发展水平。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宏观调控也存在管理失效风险。宏观经济是以计划指导为目标,对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的预见,政府根据经济预测展开宏观调控,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主客观影响如:决策依据信息来源真实性、准确性,决策人员专业水平,政府反应要落后市场发展变化,成为宏观调控最大影响因素。所以,及时对政府行为科学引导保证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1.2 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区域经济协调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政府想要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工作目标,也是区域经济协调有效方法。首先,社会经济总量稳定。经济总量指的是某个阶段国家经济活动总成果的数量反映,宏观经济活动指标的集中体现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宏观调控短期目标即是维持社会供给与需求稳定,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这也是区域经济协调重要途径。其次,社会经济发展。基于长远角度分析,宏观调控是社会经济长期建设发展的战略性指导,及时排除经济隐患,促进国民经济进步。区域经济协调具体而言,就是城乡、城市区域的统筹协调,要求两者必须保持同步状态。

1.3 宏观调控是稳定区域经济的根本需求

首先,宏观调控的基础前提就是计划手段,要求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短期、长期计划,适应宏观经济管理计划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次,经济计划。以间接形式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间接管理指的是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以市场为媒介通过经济手段对经济发展主要变量施加影响,通过市场传导引导微观经济行为,确保达到宏观经济管理标准。区域经济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内容,以宏观调控形式进行区域经济协调。最后,行政方案。行政方案指的是行政单位利用行政权力干预社会经济的有效途径。单位以宏观经济形式综合人力、物力应对宏观经济问题,如利益问题,都要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控制。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发展问题也随之暴露,尤其是区域经济失衡问题。现如今,我国经济水平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特别是长江、珠江、京津冀,根据所处地理环境看呈高密集状态。但是,想要通过高经济水平地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存在一定限制,进而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影响社会总体经济进步。现阶段我国主要劳动力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改革初期得益于上海工业与江浙区域农工相辅,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的乡镇工业和家庭工业发展迅速。此后,汽车、石油化工、船舶产业迅速兴起,使长三角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3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想要通过宏观经济控制保持区域经济平衡,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第一要素是政府以宏观经济管理为方法,发挥着横幅作用。综合分析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优势、问题,从而创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蓝图。相对于个体控制,宏观经济控制更能够规避市场风险、进行市场控制,通过扩大投资、吸引优秀人才、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稳定区域经济,有助于控制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整个区域经济水平提高。

3.1 促进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扩大投资,鼓励科技创新、扶持第三产业。首先,推动区域经济朝市场化发展,开放市场、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和市场制度、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保证产品、生产资料等走进来、走出去,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同时,要求政府打破行政性贸易壁垒,发展多元化、互补性的区域市场。其次,鼓励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政府综合有利产业资源,健全指导机制与产业制度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在原有产业资源下以财政刺激形式带动企业走向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最后,扶持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包含各类服务和产品,有助于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的同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应在制度政策上给予帮助,为第三产业谋求更多福利优惠政策,并进行劳动力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生产效率。

3.2 坚持留下来、引进来战略目标

关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坚持留下来、引进来战略目标。其中,留下来是将区域高学历、年轻劳动力、具有创新、创造意识的人留下来;引进来则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资源。具体措施:首先,加强与金融、贸易、投资战略的互动,尤其是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贸的互动。“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现代社会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留下来,引进来的双向互动。其次,为外来人才提供更多福利政策,将优秀人才放在重点开发区,有助于达到人才流动的聚集效益。再次,政府应加大子女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支持,尽可能缩小与高经济水平区域在卫生、教育、文化、医疗方面的距离。最后,发展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专业水平,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3.3 国家战略与地方战略协调

首先,秉承着产业承接和吸收同步、环保、产业技术适度的原则,选择利用适合的产业和技术加以承接。其次,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自贸试验区建设协调,创建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重塑沿海开放高地优势。“一带一路”地区与自贸试验区叠加,全面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国内大环境下实现双向投资协调发展。最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以政策为导向使本土产业和转移产业实现融合,避免出现转移产业同质化问题。此外,长三角区域政府推动本土产业转向中西区域,基于宏观经济调控下创建优势互补的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