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垃圾分类总结

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1

关键词:垃圾分类 节约型学校 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结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市政府已向全市市民发出“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绿色北京”的号召,清运垃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而且有碍卫生,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

我校作为市级环境教育学校和绿色学校,师生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已深入人心,并已初步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绿色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

2.研究目标

(1)知识。寻找并理解学校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进而明确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技能。通过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倾听、讨论、想像、交流、统计、推理、分析、决策等技能的运用与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环境保护技能。

(3)价值观。从现实状况入手,通过研究使学生从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理论支撑

本课题以《环境学》《生态学》《绿色学校构建理念》等理论为支撑,通过绿色学校的深入创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还要通过学校的环境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着重加深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关系的理解,使学生从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

2.意义

(1)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把在师生中开展节约教育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全体师生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思想中醒悟过来。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全体师生共建节约学校的同时,借助社会、家长的力量,形成一股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力量。从而达到让“节约是福”的歌声唱满校园,并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的目的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德之举,是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绿色北京的需要。

(3)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管理情况。

2.培训、宣传教育情况。

3.垃圾容器管理。

4.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检查监督。

5.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日常检查。

6.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处理办法。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数量、种类情况等。

(2)行动研究法。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发现问题,亲身研究,得到体验,寻找解决垃圾分类的途径。

五、研究的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校垃圾分类情况(2006年9月)

学校布置各班积极开展“校园浪费我知晓”的调查活动,小调查员们开始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用相机拍下浪费的现象,走访学校的后勤副校长,询问学校浪费水、电的情况……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拉开了“节约,我能行”全校节约共同行动的序幕。在“校园浪费我知晓”的汇报会上,很多同学都表示要从我做起,从小事节约,使更多的同学都有了节约的意识。

2.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各自职责(2006年10月12月)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我们成立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为组员。通过管理、规划、建设、宣传教育、行动、总结,把握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负责全校师生的宣传动员工作,明确各处室的相关任务;负责资金、场地落实和学校的全面规划。支部、办公室:是核心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各处室的相关工作;负责定期研究、检查、总结等有关工作;整理原始数据、文件等资料;并负责工作总结及各种总结汇报工作。德育处:负责师生环保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树立绿色观念,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开设图文并茂的专栏;校园洁净,教室整洁,卫生无死角,垃圾分类统一处理,不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境渗透教育,各学科教育中有渗透环境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总务处:为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有表格记载。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创建工作,从学校的环境是否已满足了使用者需要,学校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学校的行动对当地环境美化的贡献等方面来评价学校的环境,并就好环境的标准和如何改变学校环境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根据校情和已有的绿色教育基础制订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

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考虑到此课题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投入,将课题组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层,由7名教师组成,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挑选出热心于绿色教育事业,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他们主要负责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研究,并指导其他教师实践研究成果,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二层次是实践层,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主要任务是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确定课题研究模式:确定理论核心―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工协作―开展课内外活动―总结提高。

(3)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提出鲜明目标。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使校园清洁优美、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和利用。

为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总务处主任作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培训,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方法及相关业务知识。

(4)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①垃圾分类:分塑料瓶类、铝箔包类、纸类、废弃物。②回收时间及地点:物品按类分放,不可回收类放垃圾筒集中处理,每周四下午将可回收类交学校废品收购站。③回收收入:各班回收收入充作各班班费。④资源垃圾回收检查:各班资源回收列入整洁竞赛评分,由环保小组每日下午检查,若发现班级垃圾未分类、分类不全,除立即登记,扣除班级整洁竞赛成绩外,并且要求当场分类,始准予存放,废弃物封口丢入垃圾筒。⑤实施要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校区划分垃圾整理责任区,依各班分配之整洁区实施。资源回收品,各班各自整理集中于各班存放处,收购站每周四回收一次。树叶、树枝、杂草及木制类垃圾放到校垃圾筒集中处理。一般废弃物之垃圾丢入垃圾箱,每日由清洁人员清运处理。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3.第三阶段:对师生、清洁工进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及培训(2006年10月12月)

为提高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学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如:在国旗下讲话时结合学校环境现状,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确我们做到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学校专设有宣传栏,利用广播、教学网络播放有关知识及录像,采取横幅、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教会学生正确科学地扔垃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倡导绿色生活行动,使更多的资源从源头分离出来,正确、科学地收集、处理垃圾,使其尽可能地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从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小竞赛、可再生废品回收行动,学生不但学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还增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意识,提高了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学校增设了分类垃圾桶,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黑板报开辟宣传专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利用晨会、思品课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综合实践课堂上进行区别、分辨,并进行模拟练习,防止学生混淆。另外,学生们用易拉罐或矿泉水瓶两种貌似无用的材料,经过自己的创意,制作成有用的东西体现创新的价值。

我们意识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对广大家长的宣传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在家长学校的活动中,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成了一项重要内容,让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社会。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同学们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生活垃圾种类很多,且成分复杂,燃烧排放后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是,很多生活垃圾通过处理后,能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4.第四阶段:研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能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反馈进行调整,真正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目的(2007年1月至7月)

(1)提倡垃圾分类。学校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统一部署,将垃圾分成三类:一类为废纸、废书、废报、废本;二类为塑料瓶、袋,易拉罐;三类为不可回收利用物品。一、二类垃圾回收,并做好记录,其余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则及时倒掉。增设了几个垃圾分类箱,方便师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合理的物质消费方式,尽量限制和减少危及环境与个人身心健康的日用消费品。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不去接受太多的废弃物,增加有限能源的利用。

在全校开展“爱护环境,整洁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全体师生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传播环保的理念。为地球妈妈许下承诺:随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纸屑;从今天开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总之,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绿色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保护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2)建立学生环保协会,环保协会会长与会员层层竞选,学生有了自己的环保组织,他们的环保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环保小卫士”也积极行动起来,对分类垃圾桶进行擦拭后张贴分类标识,指导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和贮运。加强了卫生的督促职能和管理机制。每天中午和课间有“校园环境卫生督察队”的巡视,对校园内师生的绿色行动进行监督,成为绿色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随意扔垃圾的学生减少了,促使了各班卫生清扫的更干净、更彻底。

为充分开展环保活动,各班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成立了环保小队,他们不但平时坚持学习、搜集、交流、宣传环保知识,而且自觉开展活动,负责班内环境卫生保洁,随时清除污物。

(3)各班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废物利用,把家里不用的纸箱拿到学校做垃圾分类用,有的班收集可回收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班级对卫生区认真打扫,还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节约回收,有效控制学校自身资源的污染。这样既保持了教室的清洁卫生,培养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校校园环境明显改哪,学生乱丢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环境卫生意识显著增强,还出现了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现象。

(4)环境教育联系家庭,走向社会。我校坚持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互动,形成“绿色行动”的合力。我们组织了“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让孩子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求孩子和父母利用节假日一同去参观生态教育基地,在基地做一件好事、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等,有的家庭就针对旅游景区内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垃圾箱的摆设及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开展“为了家园更洁净”“节约能源”活动等,促进家长与孩子的同步发展。

(5)我们还将绿色行动向社区延伸,我们与居委会签署了“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活动基地”的协议,使学生能经常搞一些公益劳动、宣传等;我们建立了“红领巾文明街”,进行宣传、实践活动。各种活动的扎实稳步开展,优化了社区环境,密切了社区关系,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带动了家庭、社区的绿色行动。

5.第五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并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2007年8月至9月)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研究报告、材料的展示方式:现场活动。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自从加强了对垃圾的分类回收,这项工作已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从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观,各班的清洁卫生比以前打扫的干净、彻底,多数班级的教室随时检查都是干净、整齐的,楼道卫生保持也比以前好。大多数班级养成了自觉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卫生习惯好转,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多数学生养成了把垃圾装入垃圾筒的习惯,学生备有垃圾袋,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垃圾放在自已的袋子里,明显的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对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的正确率、容器投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师生知晓率达100%,现支持率达80%左右。

工作成效指标:

1.班级分类情况:80%左右的班级基本能按要求进行分类,但部分班级分类不够仔细。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宣传和师生的逐步适应,此项工作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实际投放效果:师生能够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相应的容器。

3.垃圾减量率:约15%。

4.垃圾资源的利用、分类后可利用物的情况:可回收的送到收购站,垃圾处理后变成的有机肥料,计划用于养花种草。

在市级检查验收中,我校获得了好评,被授予先进单位,平谷区一小的环境教育有了可靠的途径、手段和适宜的方式,环境教育初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绿色校园、绿色生活正逐步深入人心,不仅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环境品质得到改善,而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社会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垃圾分类,环保理念永在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张益,陶华.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2

如何在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有效的数学统计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学习数学统计知识、应用数学统计知识,促进他们顺利将数学统计知识转化成方法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学习乐趣?基于这个问题,我校数学团队在小学数学统计领域进行了行走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数学行走活动是在行走与实践中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究活动。下面,笔者谈一谈如何以数学行走活动促进儿童的统计学习动态化。

1.基于儿童的认识,开展数学统计行走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儿童的视角设计数学统计方面的行走活动,能让儿童动态经历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例如,我们给三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校园绿色知多少”的校内行走活动,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自己动手画一画校园里的绿化区域;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确定好测量校园绿化面积的方法后,便开始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画绿地的平面图,有的利用各种测量工具开展实地测量,有的根据学校平面图思考计算面积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根据测量出的数据,将学校的绿化情况与园区的绿化标准进行比较,说说学校成为绿色校园的原因。

2.基于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板块,开展数学统计行走活动。

苏教版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板块涉及的知识面广,活动形式多样。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们为六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个主题为“小树叶,大学问”的数学行走活动。首先,让学生分组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如柳树叶、枫树叶、琵琶树叶等,并测量、计算出各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然后,利用统计的思想方法,开展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活动;最后,与同伴分享获得的数据,分析总结规律,教师指导学生计算比值的平均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出:形状差异大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差异也大;形状类似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接近。上述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发现小小树叶中隱藏的规律,感受树叶的美、校园的美、生活的美、数学的美,让儿童的统计知识在无痕中动态生长。

3.基于统计活动本质,开展数学统计行走活动。

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3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数据收集,我们得出以下数据:从整体上来看,校园垃圾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餐厨垃圾,所占比重约为71%,生活垃圾中可用于回收利用的废纸约占11%,塑料包装则占8%左右,废电池、碎玻璃等有害垃圾约占4%,其他占6%。从局部来看,在教学区、办公楼,垃圾主要以废纸为主;学生寝室则集中了食品的塑料包装以及少部分的食品;而食堂则以餐饮垃圾为主,包括了一次性的饭盒、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总的来说,相比城市垃圾,校园垃圾在分类上更为简单,在组成上层次分明,没有太多特殊的有毒有害垃圾;同时,在校学生相较于一般社会群体,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也有着更多的了解。因此,校园垃圾实现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的潜力很大。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的进行,是为了佐证当大学生在受过相当程度的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知识的公益宣传后,会形成一种较好的思想意识,这种基于政策环境而产生的意识,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垃圾分类回收这一有利的活动中来。进而论证在大学校园内从大学生群体意识上来说,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实验内容

问卷的设计该问卷总共包括了14个选项,除第1题生源地选择外,其余13题均为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符合、较为符合、完全符合的五分法选项。例如以下选项:4.你的家乡随处能见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相关宣传画册、海报或公益广告。5.你认为日本、瑞士等等强制要求公民进行家庭垃圾分类,未进行分类时可能受到处罚,是合理而且有效的管理方式。6.你家乡的同学、朋友以及家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都有较全面的了解。7.在你周围,有能够将垃圾分类行动贯彻得很好的个人或者家庭。8.如果要求公民都对其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再做丢弃将会增加公民的负担,而这种负担将超过其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9.你觉得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付出的成本将会大于它的收益。10.你能够较好第对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判断。11.在扔垃圾时,你会有意识地根据垃圾桶上的分类回收标识(如果有的话)进行分类。13.如果要求你们对寝室的垃圾先进行初步分类再进行丢弃,这对你来说将是是困难的。14.你认为进行了校园垃圾分类处理后对你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中,第4、5、6、7题为一个体系,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对被测者所在环境的判断,具体来说,将其赋值并统计后可以看出被测者生活环境中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并通过得分的分数段0~10,10~12,12以上将其分为环境较差、环境中等和环境较好;其余题目为一个体系,亦通过赋值的方式,根据上一组数据的分组,将其数据录入,其设计主要是针对于测量被测者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态度和意识,若其具有较高的态度得分,则我们认为该名被测者在垃圾分类回收的实现过程中更有可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如果分数较低,则可能性亦会降低。从上述陈述中不难看出,被测者的生活环境中政策宣传的力度与其最终持有何种态度情感可能存在联系,因而在回收问卷后,我们通过将赋值后的数据录入到spss软件中,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环境较差”、“环境中等”和“环境较好”三组进行比较,查看其方差以及显著性以得出其关系。

三、实验结论

只有当政策宣传到达一定的程度,人的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才能符合垃圾分类回收的要求,该地区政策宣传、相关知识覆盖得更好,该地区的人们总体上来说就会更倾向于认同并且落实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才能认识到他们为此做出的付出对其本身是利大于弊的。从问卷本身的回收情况来看,来自农村地区的被测者分数往往低于来自城市的,表明其所在环境的相关政策宣传及知识的普及力度欠缺,导致了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不能在态度上和行动上积极配合;而城市地区一般较农村地区得分高。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政策宣传力度和教育普及还远远不够。

四、解决措施

根据上述对校园垃圾的状况、疑难点的分析以及相关实验,不难看出,要想着手解决校园垃圾分类回收这一问题,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政府层面来看,必须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以引导,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

(2)从学校层面来看,需要在校园内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宣传,多举办与之相关的公益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相关活动,从而提高其在垃圾分类相关方面的素质。刘芬,等:高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优化及其可行性分析933)从硬件设施上看,学校需要考察垃圾桶的分布密度,合理规划垃圾桶的布局。同时,在选购垃圾桶时,购买具有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桶。

(3)从软件方面看,学校应该多印发相关的宣传资料,在校报及bbs等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普及相关知识。

五、校园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优化

(一)校园垃圾的分类

1.分类方案

可回收垃圾:报纸、信封、纸板、纸质包装盒、塑料、废金属、玻璃等。不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包括剩饭剩菜、果皮、菜叶、茶叶渣、过期食品等;有害垃圾,包括电池、废旧灯管、日用化学品等;尘土及其他。

2.分类思想

(1)可回收垃圾

①废纸的回收。由于学习生活的需要,大学生是纸制品的主要消费者之一,对学习资料、报纸书刊以及各种包装纸的消耗很大。以西南大学为例,生活垃圾中废纸的比例在10%以上。随着书刊印刷、新闻出版、商品包装等行业的发展,纸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然而森林资源的匮乏使得其原料短缺,废纸作为造纸原料也就显得愈发重要。回收1t废纸能生产好纸0.8t,相当于17棵大树的产纸量,节省3m3的垃圾填埋空间,减少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省木材2~3m3,水100m3,化工原料0.3t,煤1.2t,电600kWh。因此,废纸造纸不仅可以保护森林资源,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每张纸可回收利用至少两次,第一次回收后可印刷成稿纸、便条等,第二次回收后可制成卫生纸。

②废塑料的回收。由调查结果可知,高校生活垃圾中塑料所占比例相当大,其中很多废塑料还可以还原为再生塑料,而所有的废塑料,如废餐盒、塑料瓶、食品袋、软包装盒等都可以回炼为燃油。1t塑料至少能回炼600kg汽油,热解可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加入化学制剂可合成粘合剂,还可生产建材等。若将其填埋处理则需占用大量土地,且难降解;焚烧则会释放有害气体。而回收塑料制品可以变废为宝,既减少了白色污染,又节约了资源。

③废金属的回收。废金属的回收利用工艺简单,有害杂质少,且许多废金属均可直接利用,减少污染,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如生产1t再生铝与生产铝相比,可以节省投资87.5%,降低成本40%~58%。

④废玻璃的回收。利用废玻璃再生玻璃,可以节约石英砂、纯碱、长石粉等,节省电力消耗,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以及减少50%的水污染和20%的空气污染。回收利用1t废玻璃可生产篮球场面积大小的平板玻璃,还可节约1t煤炭和0.25t纯碱。而回收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可使一只60W灯泡发亮4h。

(2)不可回收垃圾

①餐厨垃圾。包括剩饭剩菜、果皮、菜叶、茶叶渣、过期食品等,通过堆肥发酵的方式可将其处理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用100万t餐厨垃圾加工饲料,可节省36万t饲料谷用物,生产45000t以上的猪肉。将餐厨垃圾单独收集投放,不仅能够减少环卫部门在垃圾清运过程中能源与人力的消耗,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填埋占地,避免蚊蝇的滋生。康奈尔大学的校园垃圾一直采用填埋处理,直到1997年才开始进行堆肥化处理,每年处理包括餐厨垃圾等校园垃圾3000~3800t,初始建立系统、购买设备共花费67000美元,但每年节省清运与填埋处理费用11250美元。

②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包括电池、废旧灯管、日用化学品等。以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为例。据统计,大学生对电池的消耗量占全国电池消耗量的1/8以上,而这些废旧电池大部分均未得到分类收集。电池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未经处理进入环境会对环境与健康造成威胁。废电池中的重金属、废碱、废酸等可回收再利用。以西南大学为例,以人均年消费电池12节计算,年消费量则为60万只以上。以1#锌锰电池为例,若每年收集30万只废旧电池,可节省1.7t碳、0.17t铜、2.3t锌、8.2t锰及一些重金属,同时避免了重金属污染。

③尘土及其他。炉灰和煤渣在垃圾中占较大比例,特别是在北方。综合利用这部分垃圾将成为北方提高垃圾处理率的重要内容。在适当的地方有目的、有步骤地堆放或填埋这部分垃圾,可以达到造田、堆山造园、填海造岛等多种目的。

3.分区收集

(1)学生寝室:学生寝室的主要垃圾为餐厨垃圾和塑料制品,而西南大学学生寝室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由学生自行将寝室内的垃圾全部投放至垃圾桶中,未进行分类收集。在落实垃圾分类的相关制度时,首先应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宣传教育,并为每栋寝室提供相应的供垃圾分类的数个垃圾桶,并写明所盛放垃圾的类别并派出指定人员进行收集。

(2)学生食堂:学生食堂的主要垃圾集中为餐厨垃圾和一次性的纸质餐具或塑料餐具,西南大学的各大食堂在出口收集餐盘处都设有食堂工作人员,因而只需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培训,学生配合工作即可实现食堂方面的垃圾分类。

(3)办公区、教学区、校园主干道:这一块区域的垃圾主要为可回收的废纸以及饮品包装,因而可采取的措施可为在教室、办公室外合理布局带有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桶,引导学生、教职工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垃圾即可。

(二)其他优化

在项目的进行当中,我们小组调查并分析了西南大学的校园垃圾桶分布情况,并结合实际人流量等情况,提出了本校垃圾桶分布点优化的建议。希望能为营造更美好的校园环境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六、结束语

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4

关键词:规则意识;班规;氛围;参与体验

一、制定班规,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规则意识

没有学生亲身体验,规则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于是,我从班级常规抓起,让学生自己制定约束自己的规则。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什么叫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性。我教授的班级的做法是:分组讨论,组内制定,班委综合;全班讨论,举手表决;教师总结、公布;学生执行。这样制定出的班规,是大家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规则是学生自己提的,自己就要遵守,这就使规则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心的需求,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的自我教育,由他律变成了自律。学生在参与制定班规的过程中,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然会严格遵守班规。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1.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班规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尽量少说“不”和“不许”,多说“应该”。比如,把“不许抢行”改为“学会让路”,把“不许骂人”改为“说话文明”…… 教师在教育违反规则的学生时,应多使用这样的语言,如“礼貌使你变得高雅”“助人能使你得到快乐”“谦让能使你增添美德”“温文尔雅让你变得有素质”等语言。

2.做到“违规受罚”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光有正面教育也不行,必须做到“违规受罚”,要违规者承担责任。例如,追逐打闹者,让他做值勤生,抓到违规者并负责教育。当然,教师在进行违规受罚时,要把握度,不能手段粗暴或不痛不痒。

3.使用规则性语言

学生规则性语言的使用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他们的规则意识。上课铃响过后,学生们会齐说:“铃声响,教室静!”下课时学生们会说:“只能走, 不能跑,靠右走。”一句句规则性的语言变成了学生行动的指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规则的巨大魅力。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规则意识

最近,班里开展了“规则最重要”故事交流会。我们利用晨会和中午的时间,教师或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规则的小故事,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规则的重要。例如,我给学生讲述:在瑞士,每家的垃圾袋多达5个,一个装生活垃圾,比如,剩菜、果皮等有机物,回收后可以生产肥料;一个装报纸和废纸,一个装玻璃瓶子,一个装塑料瓶子,最后一个装一般性的生活垃圾。瑞士的大人小孩都不厌其烦,对垃圾认真分类,投入不同的垃圾箱。如此好的卫生规则,使瑞士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之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更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学会了瑞士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也打算在班里安排几个垃圾袋,每个垃圾袋上写上垃圾类别,进行垃圾分类。他们还打算在自己的家里尝试这一做法。我想,在接下来的这个垃圾分类活动中,学生们一定会严格按照规则办,更重要的是他们树立了牢固的环保意识。

四、鼓励表彰,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愉悦

有一次,我对学生进行单元过关考试。考试前,我讲到考试有考试的规则,不管有无监考人,考生都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同时讲述了国外考试无人监考,考生纪律依然很好的故事。紧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考试规则”,便离开了教室。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很安静,独立完成了考试。看到这么令人欣喜的结果,我激动地说:“同学,你们都是守规则的小学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长为社会的好公民。”学生们很兴奋,我相信,在我的鼓励和表彰下,学生们会欣然接受并严格遵守老师提的各项规则。

的确,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不能吝啬自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鼓励,相信在爱的阳光下,学生一定能健康成长。

总之,培养规则意识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规则的严肃,体验守规则的快乐吧!

参考文献:

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5

一、立足生活,筛选课程资源

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指南针,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材当做世界,现在要把世界当成教材、课程。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富含生活、引导生活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源于生活、富含生活”指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关注和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从儿童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生活图形的形式呈现。例如上课之前,教者发下两份调查表,鼓励学生从身边出发,完成垃圾产生情况调查表。上课伊始,师问:我们每个家庭都是一条“盛产”垃圾的生产线。每天你们家里都会产生哪些种类的垃圾?多少垃圾?

出示调查表一,请学生交流。

很多公共场所也在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通过走访,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况?

出示调查表二,请学生交流。

学生的生活是鲜活有效的课程资源,教者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家庭、医院、小区、菜场、学校等地方作为课程资源,令学生倍感亲切。通过课前布置调查,课上交流所获,把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的信息有效利用起来,成为新的课程资源。将学生置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之中,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筛选的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时效性、生活性、可接受性,还不断丰富和深化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了儿童发展。

二、结合生活,优化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曾经举例:“我们从小孩子说起,起先他必定是烫了手才说火是热的,冻了手才说雪是冷的,吃了糖才说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说石头是硬的……”在陶行知的思想中,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相辅相成的,是陶先生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想。陶先生主张:与其把学生当做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之宝藏。儿童的发展必须有可操作的东西,新课程就是强调让学生主动操作,自己实践,在“玩”与“动”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因此,在对教学活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根据学生的好新奇、注意力短暂的特点,改变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方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化简单的课本图文为灵动的课本剧表演,顿时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得乐学好学。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其实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心声。(生戴各种垃圾的头饰上台前)

生1:大家好,我是一张废纸。你们别小看我,如果把我们堆在一起,每一吨就可再造8千克好纸,还可以拯救17棵大树。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废纸放进可回收垃圾桶哦。

生2:我是废弃餐盒,就是大家说的白色垃圾。如果搜集20个废餐盒就可以造出一个笔筒,但如果大家随意丢弃我们,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土地和水质。

生3:我是一个空玻璃瓶,我可以成为家庭的储物瓶。如果回收我们,每一个就可以使一个灯泡亮4小时。是不是很了不起啊?

生4:大家都认识我,我是可乐罐,你们喝完千万不要随便丢弃啊,因为回收一个罐子等于节约半罐子的石油。当今世界石油资源越来越少,你们舍得扔弃我吗?

师:说得真好!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有的可以回收利用,有的不可回收,有的还有毒有害。老师想考考你们,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能把乱扔在这个桶中的垃圾分别领回“家”吗?

老师在讲台上摆出四个标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标志的桶。请四名学生戴上手套分一分,再请大家议一议,最后老师总结分类的好处。

又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对教材资源做了筛选和补充,精心选取身边实实在在的现象和问题,设计一组“绿色小卫士”在行动的导行辨析题,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组抢答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切地懂得乱扔垃圾的危害和合理分类的重要性。过程如下:

行动一:【课件播放照片:校园里的困惑】当你看到楼梯口有纸屑,该怎么办?

行动二:【课件播放资料:小区里的困惑】目前,我们生活的新安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投放正确率达75%。面对小区里存在的垃圾不合理分类和不分类现象,你可以怎么做?

行动三:【课件播放图片:地球妈妈的困惑】(被污染的图片)除了生活垃圾污染,地球妈妈还饱受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核污染等,弄得面目全非,重病缠身,我们该怎么办?

行动四:【课件播放一组辨析题】 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些现象存在,你怎么看?

(1)朱继同学为班级倒垃圾,风吹得垃圾往外飞,他想:反正不是我扔的,是被风刮出来的,我懒得捡。

(2)小红说:“我们家的垃圾都是装在袋子里后再扔到垃圾桶的,没有乱扔垃圾。”

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6

1月26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召开201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回顾2013年的环保工作,部署安排2014年的重点任务。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指出,刚刚过去的2013年,广东超额完成了年度污染减排任务,率先公布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月报及排名情况,妥善处置了贺江跨界水污染事件,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有地级以上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主要江河水质总体稳定,珠三角空气质量稳步改善,灰霾天气明显减少,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2014年,广东环保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二要优化环保服务,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三要强化污染减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四要建设民生环保,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五要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粤港议定2014年合作计划

1月13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与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在香港共同主持召开了“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合作小组)第十三次会议。

会议回顾2013年粤港双方在环保方面的合作,认为双方在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量、推动清洁生产、水环境保护以及林业和海洋资源保护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进展。

会议亦讨论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包括加强粤港两地就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空气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合作,于2014年共同完成优化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的安排,开展区域大气微细悬浮粒子的研究合作,并探讨共同开展空气污染预警合作等。

寒冬佳节送问候,情满金光暖人心

1月21日,在传统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陈光荣受厅党组及厅长李清的委托,在环评处、水处、人事处、党办、固废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及揭西当地县、镇、村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对口帮扶的金和镇金光村,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举行座谈,向金光村的父老乡亲们带去一份浓浓的节日问候。

走访时,陈光荣代表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向80多户贫困户代表送上了节日的慰问品及慰问金,并向村委会捐赠了1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向村两委干部送上了节日慰问金。

广州: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月9~15日,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分别与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九十七中学、十七中学开展了“千师万苗工程”的环保教育基地参观活动,活动参观了广州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

活动中,环保工作人员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废气处理工艺、防渗工艺以及垃圾焚烧厂处理垃圾的操作流程。工作人员向学生们展示了垃圾填埋的压力,呼吁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地减少垃圾,并引导大家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这次环境教育基地行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垃圾收集后的处理方式,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大家在参观之后都表示以后垃圾要分类处理,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美化环境。

深圳:首个自然学校正式落地

近日,深圳首个自然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在深圳湾华侨城湿地举行授牌仪式。

自然学校创建是探索建立全民参与环保社会化行动体系,巩固和深化市民环境意识的重要公益平台,它让市民置身大自然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内质感受,把目光从对自然生态景观的观赏和游览转化为对自然生态的学习认知,是全方位实施公众环境教育的创新之举,是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实践,对推动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认为,深圳设立自然学校在全国是一个创举。

中山:冬日暖阳,激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