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企业运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企业运营管理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 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绩效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房地产行业共30家A股上市公司2009-2011三年的数据进行研究。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剔除了2009-2011年度列为ST的公司。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样本上市公司公布的各个年度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数据取自新浪财经网。表格样本公司2009-2011年相关数据统计中数据均为样本公司当年的平均值。
(二)样本数据分析
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状况如表1所示。
从样本数据表1可以初步看出,房地产公司现金周期先缩短后延长,总资产收益率先增长后降低;房地产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先延长后缩短;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一直增长,说明房地长上市公司资金运转有问题,存货偏长。
(三)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流动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面临着营运资金风险。这种流动资金的紧缺状况已经超出了理性的极限,诸多不合理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企业个体营运资金运转,营运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2、营运资金低效运营
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应收账款数量普遍增高,且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拖欠时间增长,应收账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
3、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现金管理混乱。流动性最强、获利能力最低是现金资产的特点。现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现金周期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一大关键问题。
二、实证分析内容
本文将选择总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绩效评价核心指标,该指标能较综合的反映企业运营方面的信息,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总资产收益率(ROA)是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一个非常有用的比率,是一个衡量企业收益能力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是一个考核企业利润目标十分有效的指标。 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十平均所有者权益)×100%(1)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2)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当期期初和期末资产总额的算术平均值,即: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3)
总资产收益率分析的重要意义体现在:(1)总资产收益率指标集中体现了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2)在企业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利用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3)总资产收益率指标还可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假设1:现金周期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营运资金的周转期应该适度,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目前我国企业的现金周期明显超长,缩短现金周期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上升。
假设2:应收账款周转期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应收账款周转期反映企业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和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期过长,放宽应收账款信用期所带来的边际销售增量将会递减,而相应的边际成本费用则会上升,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
假设3:存货周转期与公司经营绩效负相关
存货周转期反映企业库存管理的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提高,在保证供货稳定性的同时也使加速存货流转成为可能。在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现实环境下,加速存货流转带来的边际收益必然会增加。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1的回归分析
(二)模型2的回归分析
模型2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模型2调整后R2值为44.7%,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现金周期与托宾Q值不显著负相关,每股股利、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与托宾Q值不显著正相关,公司规模变量(LNASSET)与托宾Q值的正相关关系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没有显著提高公司价值。
(三)模型3的回归分析
以应收账款周转期为变量的回归表明,样本的应收账款周转期与公司经营绩效(ROA)不显著负相关,部分验证假设2。销售增长率在5%的水平上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公司规模变量与公司经营绩效微弱负相关,模型通过10%水平的F检验,调整后的R2值为4.7%,D.W值在2附近,基本无序列相关可能。
模型3以存货周转期为变量的分析结果如表3-6所示。
以存货周转期为变量的回归表明,样本的存货周转期与公司经营绩效(ROA)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不支持假设3,但系数非常小。销售增长率在5%的水平上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公司规模变量与公司经营绩效微弱负相关,模型通过1%水平的F检验,调整后的R2值为10%,D.W值在2附近,基本无序列相关可能。
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以应付账款周转期为变量的回归表明,样本的应付账款周转期与公司经营绩效(ROA)不显著正相关,不支持假设4,但系数非常小。销售增长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微弱负相关。公司规模变量与公司经营绩效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模型通过1%水平的F检验,调整后的R2值为8.9%,D.W值在2附近,基本无序列相关可能。
1、控制现金持有量
根据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金与绩效统计关系,缩短现金周期能提高企业绩效。因此房地产上市公司应当控制好现金持有量,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以及存货周转期。
2、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在中小型住宅的设计和开发。2007年8月,国务院下发24号文《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供应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标志着全面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开始。加强在中小型住宅的设计和开发一方面中小型住宅更加适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有利于销售和资金回笼,另一方面,中小型住宅开发周期较短,资金占用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加快企业周转速度,缩短存货周转期,提高企业绩效。
3、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检查
企业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日常的报表了解全面情况,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应收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目应逐笔实行跟踪管理,将部门负责人、业务人员的绩效同应收款项的回笼速度和回笼金额挂钩,制定相应的奖罚办法,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审计与监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吴媛媛:刍议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管理实践,2007
[2]王晓琪.房地产行业营运资金管理.财会月刊(会计),2010
[3]逢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
工商企业运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浙江中小微企业接班人技术技能增长路径研究》)。
一、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和提升,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面和需求特点,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有待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是“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不完全只要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了,还要武装学生的职业观意识和实践素质意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水平。(2)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由于高职院校部分专业性质的特点,在落实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时,偏重于理论课的教学,缺少对实践课时的系统规划和安排;实践环节内容安排单一,实践场所的选择不够严谨,部分不具有提升技能的效用;考核方式偏结果性,轻过程性,重理论答题,轻实践分析。(3)校企合作还须进一步落实到位。部分专业在落实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如实践环节安排的场所主要以仿真性实训室为主、实践形式中与企业的联系主要以参观和见习为主,较少能真正参与企业实际操作;校企合作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的作用相对较少。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分析
(一)专业学生背景分析
从笔者所在的学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背景了解:来自于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家庭背景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少,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会直接服务于家族型企业,成为或将成为家族企业的接班人;而另一些学生毕业后供职于民营中小微企业,在未来有想创业的想法和行为。该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的就业方向和岗位: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具体从事行政助理、市场助理、客户经理等基层管理岗位或自主创业等相关工作。因此,从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更有必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水平。
(二)“四技”培养内容
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专业学生就业的企业层面(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从培育学生成为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接班人的角度,思考建立专业学生的“四种技能”的培养思路,并形成合力。“四技”主要指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发展技能。四种技能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分体现,形成具体的培养形式和培养内容,并以专门课程和实践内容作为支撑,使学生实践技能得到充分培育和提升。
1.专业基础技能
专业基础技能,实训时间:课程开设时间、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最后一周实训周,实训内容:课程(如编制创业计划书、商务礼仪、企业资源规划(erp)、职业生涯规划等)支撑为主。实训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2.专业核心技能
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时间:课程开设时间、暑假和寒假期间(每年两个月左右时间),实训内容:课程(如企业组建运营模拟训练、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演练、中小企业运营管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等)、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考核: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企业顶岗实习由专业和企业共同考核。
3.专业综合技能
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时间:第五学期顶岗实习期间(两个月)。实训内容:工商企业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专业和企业共同考核。
4.专业发展技能
专业发展技能,实训时间: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期间(半年左右)。实训内容:毕业环节(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专业和企业共同考核。
三、建立“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
基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象和岗位能力的需要,建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3年教学中的实践时间“五阶递进”分段制(形成五部分),并提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技能提升模式:将实践技能“四技合力”与实践环节“五阶递进”模式进行组合,形成“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如图1和图2所示),為培养中小微企业接班人服务。
“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
第一阶:期末周实训(大一、大二学年末各一周的实训),以集中实训为主。平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实践操作为主;实训内容:专业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训练;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为主。
第二阶:假期实习(以大一、大二学年末寒暑假的实习为主),以分散实习为主。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顶岗实习为主;实训内容: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实训考核:专业与企业共同考核。
第三阶:过程见习(含课程、活动等环节的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平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实训室模拟、见习参观访问为主;实训内容:专业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训练(掌握某个环节或课程的实践技能);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为主。
第四阶:顶岗实习(以大三第五学期为主),集中和分散结合。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顶岗实习;实训内容:专业岗位工作,体现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考核:专业与企业共同考核。
第五阶:毕业实习(以大三第六学期为主),集中和分散结合。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毕业实习;实训内容:专业发展技能(专业岗位工作)。实训考核:专业与企业共同考核。
四、结语
本文基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层面,根据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特点,提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增长路径:建立“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与以往相比,突出了企业的类型和对人才的需求层面的关注,并区分学生类型,技能培养有所侧重。同时,也旨在打破以往的思考理念:过去可能思考得更多地是——如何培养出合格人才,而今天,专业在向社会输送人才前,则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和各类型企业需要的人才,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3]徐瑛楠.社会需求背景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4).
[4]李高芬.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5]赵利娟.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与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工商企业运营管理范文3
论文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在于应该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重构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并使其具体化和实用化。”同时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尺度。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
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模式的分析当然可以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以及业务培养要求等方面去进行,以形成培养模式的构架,并在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事实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市场需求与培养模式构架的结合点,同时也是市场需求与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
工商企业运营管理范文4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商品流通管理;内部控制
一、前言
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国有企业提出了要完善体制机制,向深化改革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管理改善要效益的总体要求。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好商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主体的作用,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监管,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经济运营效率和效益,需要对商业企业主要流通的商品卷烟和烟叶的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烟草商业企业卷烟和烟叶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卷烟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烟草商业企业最大的主营业务就是卷烟批发销售,烟草工业企业生产的卷烟产品按照烟草专卖法要求统一通过商业企业对市场进行销售。2016年以来,受经济下行以及自身生产经营原因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卷烟销量大幅下滑,一季度全行业销量同比下降了6%;卷烟重点品牌产销大幅下滑,一季度30个重点品牌同比产量下降11%;税利总额大幅下滑,一季度全行业实现税利总额同比下降7%。二是企业和市场卷烟库存均居高不下,3月末卷烟工商库存同比增长35%;社会库存虽然出现积极变化,但综合几家抽样调查数据,3月末社会库存仍处在高位运行,全国卷烟社会存销比达1.5左右,偏离正常值近一倍,一些零售客户库存积压较多,资金占用量较大,进货积极性明显不足,部分地区零售客户流失。三是商业企业在日常流通运营管理中,卷烟商品周转周期过长,效率不高,部分商品存放时间过长产生损耗较大。
(二)烟叶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烟草商业企业第二类较大的主营业务就是烟叶收购销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近年来,烟草行业的烟叶库存居高不下。2015年全国烤烟收购量虽然比2012年下降了31%,但按农业年度统计,全国烟叶工商库存目前仍然严重偏高,可用时间超过37个月,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自然醇化”时间7—8个月,到3月末占压资金达到四千多亿元,烟叶控量压库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烟草商业企业收购烟叶的计划与工业企业生产需求严重脱节,国家对商业企业的烟叶收购调控目标不明确或调控力度不够,导致烟叶生产收购严重过剩。三是烟叶收购环节、库存环节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的自然和非自然损耗较大。
三、改进烟草商业企业卷烟和烟叶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改进和完善卷烟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的措施
1.针对卷烟销量、重点品牌销售大幅下滑,采取的内控措施:一是加强市场调查,建立完善市场调查制度。结合国家烟草税收体制改革,合理确定各品牌类别的卷烟销售定价机制。总公司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销售战略,各省级商业公司在总公司销售战略的指引下根据自身市场特点灵活运用销售策略;二是充分依托电子信息化手段,全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构建卷烟销售零售户信息系统,特别是消费者信息系统,为精准营销、互联互通营销搭建平台;三是严格生产、销售计划管理,严防生产企业不按照计划生产或超计划生产调拨。及时调整销售计划,使销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实际。四是不断完善客户服务制度,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加强客户服务和跟踪,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五是不断提高卷烟企业生产技术工业自动化水平,加强卷烟减害提质工程建设,加快卷烟提结构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水平;六是加强工商企业品牌培育力度,深入推进卷烟工业强强联合重组改革,打造中国烟草强大的卷烟品牌,推进大品牌格局的逐步形成。2.对卷烟库存居高不下,采取的内控措施:一是坚持“总量控制、产销协调、稍紧平衡”调控方针,对生产计划基数和实际产量计划实行分开管理,严格落实以销定产,严格控制生产码段控制,对存销比偏高、价格倒挂的一、二类卷烟品牌规格坚决进行限产限调,对严重滞销的品牌规格采取限调限供、减调减供、停调停供等举措,压减社会库存,提振客户信心,维护品牌形象。二是加强对工商企业、市场的库存情况调查和监控。工商企业必须严格销售合同的发货调拨、收货仓储的审核和管理,在确保货物安全发运的同时,确保商业企业仓库储存周转符合日常经营需求,减少退货、库存积压的压力;三是加强商业企业卷烟销售规范管理,防止商业企业向零售客户进行压库销售,导致市场库存恶性循环。3.对卷烟商品周转周期、存放时间过长产生损耗较大,采取的内控措施:一是加强市场调查,根据按需定产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卷烟订货计划,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结合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订货计划的实施。二是加强对卷烟工商企业的订货计划的执行监督以及协调机制,促进工商企业合理布局年度内各月份的订货计划的执行安排。三是商业企业要加强先进先出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库存卷烟存储时间预警动态监控管理,确保仓储卷烟科学合理流通,提高仓储卷烟周转速度和效率。4.改进和完善卷烟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一是专卖市场管理方面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好烟草专卖对市场监管的各项职责,各级专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好各自辖区的烟草市场的正常流通秩序,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跨辖区调运等烟草违法案件。二是加强烟草专卖执法与公、检、法、工商、质监等执法部门的协调联合机制,加强合作与协调。5.改进和完善卷烟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应全面实施严格的全面预算管理。
(二)改进和完善烟叶商品流通运营内部控制的措施
工商企业运营管理范文5
一、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注重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现代商学素养熏陶和创业教育为基石,培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国际头脑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理论基础与技能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个目标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是有理论、能实干、最终要能经受市场经济大潮考验的弄潮儿。这个考验是真真实实的,是激烈、残酷的,容不得半点虚假。
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体现了融理论、技能于一体的特点。除了基础课外,专业课如《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小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流通概论》等都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得十分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些课程既注意对实践中各种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解释,同时也注意经营知识、技术、方法与技巧的介绍,从而为学生从事流通经营与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课程的教学应当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如练习、实验、实习,参观、调研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毛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书本知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其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也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群体绝大多数为在职人员,80%的学员是参加工作后感到知识的不足,或是因为从事工作的学历要求,而来“充电”的。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目的排除了很多的幻想,更切合实际。他们学习有以下需求:(1)在以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2)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从而拓宽自己的管理思路;(3)扎扎实实地学习一些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便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由此可见学习者更看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对实践性教学本来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也是我们开展实践性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教学中引导他们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提倡“过程研修”,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再用理论去引领实践,让知识“盘活变现”,做到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便也是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应有之义。
二、工商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
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
(一)在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应有的地位
在工商管理专业每门课的教学一体化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成为电大课程教学的两翼。在电大的多种授课形式中,无论何种形式的授课,都必须尽可能地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内容。如在《统计学原理》的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了解一个企业,对其进行一个专题的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师生交流。再如在《个人与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更多的案例,同时加入指导学生作专题调研和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实践教学应遵循“建构理论”,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边学边做,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掌握知识。如《企业文化》,我们就把“企业文化与徽文化”专题讨论会设计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作深入的了解和探讨,结合当今企业实际对如何吸收其精华和扬弃糟粕谈看法做研究。
(二)在实施中实行“三师”负责制
实践性教学贯穿电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方的配合和努力。实施中可实行“三师负责制”。所谓“三师”是指专业主管(系主任)、辅导教师、管理教师(班主任),三者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作为专业主管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总负责人,他必须熟悉本专业所开课程的知识点和专业最前沿的理论创新,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总工程师。课程辅导教师是设计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知识点设计出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实践性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还要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实现“第二个飞跃”。但因电大的辅导教师大多是外聘的,一些课外的活动(如参观、调研等)很难与学生一起参加。这就要靠管理教师组织和督促学生来完成,管理教师的职责就是当好辅导教师的助手,成为辅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实施起保证作用。
(三)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创新
由于电大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如资金和实践基地的不足,使得电大开展实践性教学面临不少困难和局限,然而电大丰富的网上资源和人脉资源又使电大开展实践性教学具有相对的优势,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在实践性教学的模式设计上进行创新。
1.利用学员自身优势,开展专题小组实践活动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员大多来自企业,他们企业本身就是最好的实践基地。可根据学员分布情况,以一些骨干企业的学员为主组成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如《企业文化》、《统计学原理》、《流通概论》等课程,我们将学生组成了几个调研小组分头进行活动,最终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和活动小结,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再如《企业文化》,参加本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有两个班级,一个班由辅导教师设计“了解徽商、走进徽商,传承徽商精神”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学生在从事导游工作的学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徽商商埠、商船,以及当时徽商云集的渔梁街店铺遗迹,了解当时徽商经营的盛况和他们的经营宗旨、商业道德,感悟“徽骆驼”精神,从而领悟了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的精髓。另一个班则开展了“企业文化与徽文化”研讨会,研讨会前,学员对自身所在的工商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徽文化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和运用作了探讨,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写成34篇论文。研讨会上,学生们的发言有理论、有实践,对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作了深入的介绍和探讨,对其精华和糟粕都作了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当今企业实际,对如何发扬徽文化谈了看法。在学习《市场营销学》这门课时,教师组织了从事营销工作的学员,开展了“营销经理谈营销”座谈会,让学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运用课本理论进行分析,畅谈经验和教训,既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提高,也给其他学员以启发。
2.与企业联合,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运用学习的理论,组织学员为当地的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也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员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它使学习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实际的管理环境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产生兴趣,掌握管理理论的实际内涵,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从企业获得实际的管理经验。例如:在学习了《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课后,为了锻炼学员的应用能力,走出校门,我们与当地最大的超市“家得利”超市,联合开展了“我为家得利献一计”活动,要求学员从消费者的角度为超市把脉诊病,以管理者的身份为超市献计献策。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地进行调查、分析、思考。活动共收到各类稿件190余篇。他们从企业文化、销售决策、公关宣传、商品质量、节日促销、文明经商、营业员管理,服务质量、店容店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建议和计策得到了超市领导高度的评价。他们称赞电大学员观察仔细,调查深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超市出了不少好点子,并采纳了学生们提出的不少建议,还承担了活动所需的全部经费,并给学生以奖励。
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要提高电大学员的应用能力,应引导学员们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实际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屯溪老街的保护和开发,经营与管理一直是我市创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与老街社区联合开展了“老街论坛”论文征集活动。要求学员不仅要用所学的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而且要求广泛地学习和收集资料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管理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各抒己见。学员们积极性很高,为了解老街的经营管理现状,有的上网查阅资料,认真学习市委书记视察老街时的即席讲话,针对问题分析探讨;有的与经营业主面对面地交流询问,更有学生曾多次站在老街口分白天和晚上观察客源情况和游客购买的物品。其中《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和旅游发展》、《老街经营管理之我见》、《从杭州河坊街看老街旅游发展》等征文对老街经营管理及旅游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大胆创意,得到了老街社区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在上《企业战略管理》课时,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和一元化经营战略的优劣、利弊,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辩论,经过充分准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既达到让学生在情景中学理论的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辩论能力,最后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这样的学习效果才非常深刻和难忘。
工商企业运营管理范文6
1.人才培养定位偏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能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然而随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呈现层次性和阶梯性的特征,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朝硕士或博士生转变,高职院校处于较低的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应与社会行业实际需求相吻合。
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从课程设置来看,大部分是理论教学。目前,大多数院校在教学安排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实践环节很少。国内很多的现行管理方面的教材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然而,外国的教材引进国内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国内院校的部分教材还是国外很陈旧的知识,当代国外最新的管理理论知识,并未及时传播到国内。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这些理论知识,是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完善理论教学的不足。但与院校合作的企业,基于经济角度的考虑,责任大于回报,导致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多数校企合作属于短期的,不规范,靠人脉资源维系较低层次的合作。学生去企业实习,只是仅仅了解企业的工作形式,未能真正深入了解企业的全面工作运作流程,导致学生在企业未能得到有效地锻炼,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4.专业设置毫无自身特色。工商管理专业不同学历层次间的培养目标设置没有明显区别,从而导致培养人才的特点不够鲜明,没有层次性,缺乏自身的特色。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看,范围很广但不集中。一般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都要学习:公司理财、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等等,即什么都要学,但什么都学不精,缺乏知识的纵向深入。很多学生求职非常迷茫,感觉什么都懂一点点,但具体到某一工作岗位,往往无所适从。因此,专业设置没有自身的特色,这样培养的人才也毫无特色可言。
二、完善现有培养模式的若干建议
当我们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由包分配转变成自主择业时,如何培养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高职管理类人才,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
1.界定高职类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也在明显下降。高职学生是高招最后批次录取的,分数较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有区分,把曾经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高端管理类人才,转变为与实际的生源,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适应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即高职培养目标应界定为在工商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连锁经营、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及管理咨询等中基层市场或销售类岗位。这样培养目标,能够为高职管理类毕业生指明了就业方向,同时能够更好的与本科教育及本科以上层次教育区分开来。此外,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详细,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相符合,从而使我们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更切合社会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高职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
2.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不同课程,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入手:第一层面是课堂教学层面,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角色演练、专题式研讨、演讲、辩论、情景设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学习环境,突出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第二层面,课外教学层面,把专业课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专业课程第二章选址与设施布置教学中,有课外实践训练模块。假定你所在学校的旁边有一家小餐厅需要改进它的布置(自己观察并选择一家),请收集相关数据以帮助这家小餐厅出谋划策。实训的目的:通过参观小餐厅的服务状况,来规划小餐厅的整体布置,以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做这项实践活动。通过在小餐厅,对其客户资源、服务状况进行客观调查,然后画出一张布置图,完成之后,将布置图放在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这项实践活动,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岗位,为将来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信息平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微信等媒介与学生建立互动桥梁,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外交流,并随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第三个层面,打破传统课程各自为政的格局,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良性互动,使管理类学生能更好掌握整个企业运营管理的过程。
3.进一步深化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考核,应改变以往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突出体现本专业实践性的特征,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试和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重点的模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以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动态性、过程性。评定的指标尽量做到细化又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评价的内容应体现综合性和专业性,尽量避免考“死知识点”,既要考核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测试。再次,考核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开卷和闭卷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平时作业和期末测试结合的综合性考评体系。此外,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应结合具体专业课程,学科性质和高职学生自身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考核,使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运营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