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蓄水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蓄水工程

蓄水工程范文1

引水分析龙堌煤矿处于洙赵新河水系,塌陷区位于洙水河左岸,洙水河由东鱼河引水,东鱼河引黄水量主要来自上游的刘庄引黄闸及谢寨引黄闸。目前,洙水河航道正在建设,工程完成后,还可通过位于南四湖的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口门利用长江水。a.引黄分析。谢寨引黄闸分为新老两座引黄闸,老引黄闸位于东明县沙沃乡谢寨村西,黄河大堤桩号181+790处,1980年建成,共3孔,每孔净宽2.6m,高2.8m,闸底高程为61.22m,引水能力30m3/s。新引黄闸位于公里桩号181+739处,1990年建成,6孔两联,每孔净宽2.2m,高2.2m,闸底高程为61.22m,引水能力50m3/s,两闸引水能力共计80m3/s。根据相关资料,东鱼河年引黄河水约1.7亿m3,分配洙水河2000万m3,其中,进入巨野县每年约1000万m3。b.引长江水分析。目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即将建设,计划2015年完成,届时每年有7500万m3的长江水从南四湖通过洙水河航道进入巨野县。c.总引水量、可利用水量分析。洙赵新河干流、洙水河、长江水每年进入巨野县水量分别约为7000万m3、1000万m3、7500万m3,总计1.55亿m3。正在建设中的大野水库占地面积约3000亩,设计库容73.33万m3,年可供水3300万m3。因此,该矿塌陷区年可利用水量为1.22亿m3。蓄水分析在“十二五”末,龙堌煤矿塌陷区面积将达到333.3万m2,沉陷深度约为5m,考虑在塌陷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平整后,蓄水深度约4.5m,总库容约1499.85万m3,调蓄库容约1333.2万m3,按调蓄3次计算,该蓄水工程总蓄水量3999.6万m3。总引水量能够满足总蓄水量需求。供水分析按每年365天计算,龙堌煤矿塌陷区蓄水工程日供水量为11.96万m3。联合调蓄引供水分析鉴于赵楼煤矿塌陷区、龙堌煤矿塌陷区作为蓄水工程的蓄水量差别较大,但是距离较近,可以采用开挖沟渠或埋设管道将两座水库联通的方式,以形成“库库相连、联合调蓄、统一调度、协调供水”的运行管理模式,为菏泽市经济发展提供用水支撑。两个蓄水工程相通后,总调蓄库容达1559.8万m3,按年调蓄3次,总可蓄水4679.4万m3,可日供水12.82万m3,能够满足郓城、巨野及附近县区近年来经济日益发展的用水需求。由上述可知,矿区塌陷区蓄水运用后,仅巨野县尚有7521万m3的外来水无法拦蓄。随着矿区的扩大,塌陷区也将继续加大。届时,可以加大水库库容,扩大拦蓄水量,确保水资源不浪费、有效使用。

煤矿建设前,土地已经被征用,利用煤矿塌陷区开发建设蓄水工程,不仅可解决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还可充分利用土地,解决项目建设的用地问题。投资小、见效快由于煤矿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多达3m,形成一个自然的坑塘,利用这个塌陷区建设蓄水工程,只需加以修整,便可蓄水,减少了项目土方开挖量,解决了土方的堆置问题,不仅可减少投资,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完成。地方政府支持水资源供给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郓城、巨野围绕煤炭经济发展相关产业,建成了多个以煤化工为主的工业园区,需水量大增,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利用煤矿塌陷区建设蓄水工程,不仅替政府解决了煤矿塌陷后的土地荒芜问题,还有效地解决了县区内工矿企业的用水需求问题。群众支持随着煤矿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和煤矸石及粉煤灰堆场面积日益扩大,而且大部分是可耕地,给当地农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耕地急剧减少,村庄搬迁,农村劳动力被迫迁移,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利用塌陷区建设蓄水工程,可使塌陷区范围内水文地质环境和空气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不仅可改善群众的居住区生态环境,还可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设该工程,引、用水可靠,投资小、见效快,政府和群众支持。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煤矿塌陷区目前正在塌陷,地质情况复杂,地层极不稳定,建议在塌陷稳定后再实施该项目。赵楼煤矿塌陷区蓄水工程和龙堌煤矿塌陷区蓄水工程分别位于郓城县和巨野县,建议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库库相连、联合调蓄、统一调度、协调供水”的运行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实现。菏泽市利用煤矿塌陷区作为蓄水工程,投资小、见效快,能够变“废”为“宝”,有效地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支持;所拦蓄的水资源能够满足郓城、巨野及附近县区近年来经济日益发展的用水需求,成效将巨大。项目实施后,必将成为解放思想、更新思路、开拓水资源利用模式的典范,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作者:张永利 单位:菏泽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

蓄水工程范文2

关键词:产生原因;防治措施;温度裂缝;温度应力;温度裂缝;原因分析

1  工程概况

在原同心东部供水工程1#蓄水池以西小西沟设调蓄水池,水池调节库容102.5万m3,考虑25年淤积库容60万m3,汛期蓄水位均大大低于正常蓄水位,故不考虑防洪库容。考虑冬季停水期间的蒸发、渗漏损失,总库容按180万m3设计。

2  水工混凝土产生裂缝概述

现浇混凝土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当混凝土(或局部界面)由于荷载超限、温湿干缩等原因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混凝土拉伸变形大于其极限拉伸变形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按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结构裂缝(结构应力集中处发生)、不均匀沉陷(包括基础不均匀沉陷)裂缝、荷载(超载)裂缝、约束(老混凝土及基础约束)裂缝、原材料裂缝(碱骨料反应及水泥不合格等),以及钢筋锈蚀所引发的保护层顺筋裂缝等。在以上诸多产生裂缝的因素中,温度应力、周边约束和干缩拉应力是其中最为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

3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3.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综述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3.2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分析

3.2.1中期混凝土温度应力

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2.2晚期混凝土温度应力

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当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差梯度将进一步增加,温差梯度达到一定值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将造成沿较小断面的开裂。

3.3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3.3.1自生应力

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3.3.2约束应力

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

4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4.1控制温度技术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4.2分层分块

控制温度技术手段是改善约束条件:(1)合理地分缝分块;(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4.3表面养护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4.4 外加剂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5.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

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6 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但会影响构件的耐久性、疲劳强度,还会使预应力混凝土发生预应力损失以及使一些超静定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只有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的工作。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蓄水工程范文3

关键词 南水北调;枣庄;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21-0218-02

我国北方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供水危机日趋严重。为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城市的缺水情况,尽快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

续建配套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水北调工程如期发挥效益的根本保证。随着枣庄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实施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枣庄市续建配套工程是南水北调进入山东境内的首个续建配套工程,枣庄市区供水单元是山东省第一批18个供水单元之一,每年引调长江水4000万m3,可以有效缓解受水区域内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改善区域水环境状况。

1工程总体布置

枣庄市续建配套工程是从南水北调干线引水,通过输水、调蓄、供水等工程,将水送至供水范围内各县市区的水厂或用水户。工程规划分近期(2015年)和远期(2030年)工程两部分。近期工程每年可调引江水0.9亿m3,包括枣庄市区和滕州两个供水单元。远期工程每年可调水2亿m3,包括枣庄市区、滕州和台儿庄3个供水单元。按照山东省统一部署,枣庄市区供水单元要求于2014年竣工。枣庄市区供水单元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引水工程、泵站工程、调蓄工程、输水工程4个部分。该供水单元的引水量为4000万m3,其中薛城城区用水量1200万m3/a、薛城区邹坞工业园用水量800m3/a、市中区市南水厂用水量2000m3/a。

2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

枣庄市区供水单元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3 工程设计

3.1引水工程

引水渠利用现有潘庄引渠,自下级湖潘庄引河闸分水口开始引水,沿引渠向东北至潘庄一级站,渠道全长2km,渠底宽20m。本工程拟对潘庄引河闸至袁河一级站之间引渠段进行渠道清淤,根据实测引水渠横断面及设计渠底高程确定共需清淤10.65万m3。为便于管理,规划从潘庄引河闸至潘庄一级站区间的2.0km渠道两侧采用隔离栅与外界隔离开,潘庄一级站进口附近100m左右做生态护坡。

3.2 泵站工程

本工程拟维修改造潘庄一级站和潘庄二级站两座泵站,新建何庄泵站和黑峪泵站。其中,潘庄一级站及潘庄二级站分别为4台机组及3台机组,均为立式混流泵,单机装机功率均为480kW,本工程仅利用两站各一台水泵运行。潘庄一级站通过改造前池,配3台潜污泵,向薛城区供水,设计流量为0.421m3/s,设计扬程22.20m,总装机容量为270KW,运行装机容量为180kW;何庄泵站、黑峪泵站负责向市中区供水,何庄泵站装机6台卧式双吸离心泵,总装机容量为2360kW,运行装机容量为1910kW。黑峪泵站装机2台卧式双吸离心泵,总装机容量为400kW,运行装机容量为200kW。

3.3 电气工程

本工程共新建3座供水泵站(何庄泵站、黑峪泵站、潘庄一级站至薛城供水泵站),对黑峪水库溢洪闸和放水洞进行电气化改造,对何庄水库日常用电进行设计,对潘庄一级站和潘庄二级站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更新设计。工程设计过程中选择质量可靠的电气设备,电机均采用软启动器启动,保护电气设备,降低启动电流,增加工程的可靠性。新建泵站选择最新型号的水泵电机,达到高效、节能的设计目标。选择基于PLC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利用光纤组成环形专用以太网自动化系统分布实现泵站、溢洪闸和放水洞的自动化控制,配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自动控制管理。

3.4 调蓄工程

本次调蓄工程为新建何庄水库、扩建黑峪水库。通过新建何庄水库,负责薛城区用水、市中区用水的调蓄任务;通过扩建黑峪水库,负责高新区用水、市中区用水的调蓄任务。

何庄水库位于袁河上游,郯薛路以南,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58km2,占地面积638亩,总库容153.08万m3,设计最高蓄水位53.88m,死库容8.3万m3,死水位48.00m,新建围坝长1748m,坝顶高程58m。

黑峪水库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黑峪村北部,蟠龙河南支上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12km2,扩建后坝轴线长413.8m,总库容170万m3,兴利库容109万m3,调蓄库容96万m3,设计最高蓄水位98.67m,坝顶高程100.60m,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灌溉放水洞、工业放水洞等组成。

3.5 输水工程

枣庄市区供水单元,分为市中区输水和薛城城区输水两部分,管线全长39363m。其中,市中区输水:在何庄水库北部新建何庄泵站,提水加压后向黑峪水库(调蓄水库)、邹坞工业园、市南水厂供水。管道设计单管敷设,管线全长29318m,管材选用TPEP钢管(部分穿涵采用PE管)。薛城城区输水:利用现有的潘庄一级站,通过改造一级站前池,设潜污泵提水加压后向薛城污泥焚烧热电厂、煤业化工有限公司、远通纸业有限公司提水。管道设计单管敷设,管线全长10045m,管材选用TPEP钢管(部分采用定向钻孔内拉PE管施工)。

4 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和枣庄市境内续建配套工程的实施使枣庄拥有了利用长江水解决特殊缺水年份用水困难的机遇,枣庄市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通过采取维修改造、科学调度、水库扩容技术等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工程潜力和效益,提高了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对枣庄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赵天宇.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水利,2014,1:35-36.

蓄水工程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发展;建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简单叫做小农水,主要包括在田间修建的小型灌区、小型水库、蓄水池、灌排工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塘坝、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其目的在于解决农村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等问题,并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普及来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封状况、延伸农业发展用水渠道,提升地区水利条件,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为农业稳产高产、农民增收打下基础。概括来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普及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是,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上着手,通过引水、蓄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实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相对均衡;其次,是对旱区和涝区分别采取灌溉和排水的措施,以此来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效益亟待进一步挖掘 小型农田水利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和完工之后,其工程效益却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是农田水利工程完工之后,相应的配套措施未能及时实施,配套工程没能及时跟进;其次,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之时,没能详加调研,对区域内的水源等状况了解不够充足先期盲目铺设饮水管道,运行若干年之后,区域内水源干涸,造成工程浪费;再者,误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次性工程,或者是认为维修不方便,造成工程建成后长年缺乏维修,工程逐渐老化,直至最终基本丧失原有功能;最后,工程建设期间管理缺失,造成工程质量问题频出,豆腐渣工程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1.2 水利工程对农民收入贡献下降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收入显得愈加的微薄,更多的农民选择丢弃土地外出务工,农民近年来收入的不断增加更多的得益于外出务工的收入,农民收入结构逐步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农业收入所占比例减少。同时,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量大,农用物资价格逐渐攀升,农作物价格涨幅并不明显,使得面对用水价格居高不下时,更多的农棉选择了“只灌移栽和救命水,不灌增产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农业经济效益出现衰退的趋势,最终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驱动力。

1.3 水资源资利用率偏低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往往是大水漫灌,如此以来就回造成水资源充足的季节与水资源淡季人们对谁的态度截然相反,而农业灌溉工程修建时缺乏标准化的控制、之后维修欠缺,更是使得标准化灌溉不能得以保障,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下。

1.4 土地分散经营 当下农村土地使用权大都归属于农户自己,如此以来,农户就拥有了农作物种植的自由权,最终造成灌溉周期、用水量等不统一,滴灌、喷灌等节水措施难以推广;同时,很多农户为了方便自己,私改沟渠,造成水利工程的破坏;而节水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广更是艰难。

1.5 管理制度不清晰,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逐渐推行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增产,保障了农民的增收,然后,随之而来的是集体资源管理界限的模糊,集体资源被集体的个人大肆浪费,农田水利工程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推行之后,农田水利的管理权归属不到位,造成农民节约用水意识淡薄,水利设施保护不善,甚至出现了水利设施随意破坏和盗取的现象,农田水利管理权亟需明确。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1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极其有利于解决农业污染问题,还十分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最终为农民谋福利实现农民增收,这是一项革命性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还要扶持节水灌溉典型,使防渗渠系配套更加完善,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用这些措施来配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2.2 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改革,这对农田灌溉、排涝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迫使灌、排技术标准的研究要更加深入。

2.3 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经常性浮出水面;同时,水土流失还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3 结语

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像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一样加强水利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其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蓄水工程范文5

关键词:农村饮水 安全平原水库

中图分类号:TU99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惠民县地处黄河下游左岸,总面积1357km2,总人口65万,农村人口55.44万人。多年平均降水量593mm,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7m3,属极度资源性匮乏区。而且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降水占年降水量的69%。 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农村除极少村庄有地下浅层可饮用水外, 大部分地区浅层为苦咸水, 深层淡水含氟、碘量严重超标, 客水资源除黄河外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多数属于Ⅳ、Ⅴ类水。缺水不仅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人们群众更是面对饮水安全问题。因此,惠民县决定依托引黄灌区,建设平原水库蓄水工程,作为农村供水水源,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一、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1 惠民县农村饮水历史过程

惠民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水位大幅度下降,致使农村大口井基本干涸,造成吃水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针对缺水现状,惠民人民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邻导和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挖深井或钻小压井作为水源为主要途经解决部分村庄的应急吃水问题。进入九十年代地下水采补严重失调,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农村饮水解困,主要是以钻小压井,配以电机抽水,或几乎联合凿机井为水源,安装水泵,建小水塔或压力罐,干支管到户,自来水到家,但是由于当时工程标准低、规模小,工程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已经很严重,目前已经无法满足群众正常生活用水。

至2004年,惠民县先后解决了部分村庄的农村吃水困难,为农民奔小康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工程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已经很严重,已不能达到饮水安全标准。

2005年以来,依托全县经济的发展和上级部门的扶持,惠民县深入贯彻上级精神,将全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作为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首要工作,相继搞了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人畜吃水工程,并收到了一定成效,特别是通过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惠民县的农村饮水工程面貌大为改观,许多群众告别了饮用苦咸水、污染水的历史,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1.2惠民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经过调查到2011年底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仍有9.71%的村庄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共有1283个自然村、1个国有林场、55.44万人农村居民,已完成集中供水1158个自然村、48.11万人。全县还剩余125个自然村、1个国有林场、7.33万人仍以管井或钻井为水源。惠民县计划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于2013年前解决所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做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 “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安全水”。

二、 惠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配套资金不足

惠民县经济基础薄弱,截至2010年,全县农村人均年收入仅为6626元,属经济欠发达县。2004年惠民县被列为全省30个重点帮扶的贫困县之一。经济情况可见一斑。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对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实施农村供水工程非常重视,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用来建设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为主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部分村庄的饮水安全问题,但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巨大,惠民县根本无力投入这么大的配套资金来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只能依靠调控资金来作为配套资金。

2.2 二次污染严重,饮水不安全人口反复

已通自来水的村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单井单村机井供水工程,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建设标准相对偏低。当时大部分村庄管网使用镀锌钢管,投资较大且容易因生锈而引起管道堵塞,维修维护困难,而且供水只是简单的抽取地下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送到用户,由于地下水污染和管网生锈、细菌滋生的二次污染,水质标准根本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水量和水质现也无法保证,造成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反复。

2.3 工程建设质量偏低

早期建设的单井或群井供水工程规划布局不尽合理、技术方案不科学、工程质量较差、工程外观形象不美观。

2.4工程建设不规范

早期建设的单井或群井供水工程建设程序不规范、建设过程的管理措施不力、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工程建成后不能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

2.5 工程建后管护滞后

早期建设的单井或群井供水工程在建后管护上不力,不能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报酬、定奖惩的“五定”责任,致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能发挥相应的工程效益,并且使用寿命短。

三、对策研究

3.1 加大对农村饮水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

利用国家逐年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力度的有利契机,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采取政府支持,社会引资及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占地不征用、青苗不补产、树木不赔偿”等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确保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足额到位,提高资金使用率。 3.2 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已建安全饮水工程有效和最佳的管理模式,要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确保供水工程管理权属。真正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根据已建人饮工程的管理运行情况,水利部门统一管理的工程供水充足,检查维护好,工程效益高,为此,工程建成后所有权属县水利局,经营权归惠民县农村供水公司,要求做到有管理站、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加强对已建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以适应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要制定饮水工程蓄水池定期冲洗和消毒制度、重视水库和蓄水池周围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改进和增设防投毒设备,以免水质二次污染,切实保证人民饮水安全,真正达到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3.3健全农村饮水工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专门的工程领导小组,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项目部,确定专人负责人饮工程的立项、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同时,成立惠民县农村供水公司,负责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4认真落实供水水价的核定及水费收缴工作,促进工程正常运行组织水利、物价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水价进行一次调查论证,重新核定水费收缴标准,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通过核实,使供水水价基本上统一在一个水平上,统一管理水费收缴,统一管理工程设施维修。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实行水价听证会制度和公示制度,以保证农民普遍能够承受得起,防止层层加价,增加农民负担。

3.5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既是一项德政工程,又是一项富民工程。工程建成后,要根据各工程的供水规模,一是建成立健全管理体制机构,实行专业化、行业化管理,使已建工程切实发挥效益,保障群众饮水;二是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以制度范围管理行为,以制度或办法管理工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以制度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三是确定合理水价,在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慎重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既要让农民吃上安全水,也要让农民吃得起安全水,既有利于工程运转,又要减轻农民负担;四是强化责任主体,“三分建七分管”是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办法,建成是基础,管好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建管并举才能达到工程的预期目的。3.6 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将中央的惠民政策和措施原原本本地告诉群众,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政策、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果、各地建设和管理的典型的经验,以及已建工程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劳动生产力等效益发挥情况,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饮水、节约用水、健康用水的意识,教育农民牢固树立水是商品的意识,不断提高工程效益,强化安全饮水工作的宣传力度,以点带面,广泛宣传,推动工程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7 大力推进平原水库供水工程建设

3.7.1黄河水做为水库水源,水质合格,水源有保障

黄河水是惠民县苦咸水地区惟一的可饮用水源, 利用平原水库引蓄黄河水, 水质保证率高。近年来的水资源公报显示:以黄河水为水源的平原水库水质均为Ⅱ、Ⅲ类, 经过水厂处理后, 完全能够达到饮用水标准, 再通过定期取样检测控制, 供水水质就更有保证。如孙武湖的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并通过水厂以及市、县两级卫生防疫站的层层水质化验,合格后再向用户送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以上标准,可有效防止因饮水而导致的疾病发生。

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 黄河全流域实行了科学调水, 不再断流成为现实。引黄渠系建设日渐完善。惠民县境内引黄灌区现有簸箕李、白龙湾、大崔和归仁四处,除极少部分外基本上覆盖上了我县全部耕地面积。确保了现有平原水库的引水条件。

3.7.2 修建平原水库完全能满足农村生活和各产业用水需求

2009年投资7666万元新建的李庄水库设计蓄水能力1000m3,配套的净水厂建设,总设计日供水能力3万m3,建成后可解决全县14个乡镇、1282个村庄、56万人口的饮水和周边部分乡镇工农业生产水。以滨州市2010水平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60L/d为标准, 一座库容1000万m3 的平原水库,若供20万人用水的话, 每年只需450万m3 的水,去掉水库蒸发渗漏, 管道跑冒滴漏, 也不超过800万m3 , 若每年调蓄两次, 就能充分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由此可见,李庄水库除能满足全县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外,还能满足全县乡镇的工业生产用水、第三产业用水及城市生态用水。2010年惠民县实施了李庄水库、孙武湖水库主管网联通工程,实现了双水库调度运行,水源双保险,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

3.7.3拓宽融资渠道,修建平原水库的资金得到有效保障

蓄水工程范文6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工作,对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农村饮水解困的持续利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制落后,工程效益低下

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工程沿袭过去“国家建、集体管、农民用”的旧管理体制,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清,水利工程集体所有、集体管理与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分散用水越来越不适应,经常在水费收缴、水价管理、设施维修等方面发生问题,引起水事纠纷,工程、设备管理松懈,导致工程使用功能退化,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一些小型饮水工程由于管理等问题造成运行成本高,因经营者得不到实利,而不愿供水,再次形成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他们甚至以种种理由放松或放弃对工程的管理,最后导致工程失效。

1.2更新、维修资金不足,工程瘫痪。

兴建农村饮水工程主要走的是国家无偿投资、农民少量投工、投料的路子。办起的水利工程除解决人畜饮水外,还考虑了一部分工农业生产和建筑工程的用水,人畜饮水工程被无偿占用或转移,而水费的收取却十分低廉,有的甚至形成“福利水”、“大锅水”,吃水不花钱,不考虑资金积累。

1.3水源破坏,工程报废

水源破坏是丘陵山区饮水工程无法使用的又一原因。除干旱、无雨自然因素外,水源破坏的主要人为因素有2个方面:开山采石,破坏了蓄水构造,改变了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条件,导致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水源枯竭。由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部分水源工程淤积,造成水量减少,供水能力减低,工程逐渐失去效益。

2原因分析

2.1农村饮水工程该不该收费。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 水利工程特别是吃水工程被视为公益事业, 不收水费或只收运行费, 达不到成本水费, 使得饮水工程缺乏自我更新能力, 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 致使工程老化失修、甚至 报废。在国际上也存在类似的争论, 绿色和平组织和反全球化运动爱好者反对对农民饮水收费, 认为获得安全的水是人们的基本权利, 水应该免费提供。但现实是许多农村供水项目需要农户支付运行和维护成本, 否则工程可能会报废。提供 一个免费但几年就报废的供水工程和付费获得稳定安全的饮用水供给, 哪个才真正符合农民的利益呢? 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收不收费应该具体分析。优先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地区的饮水问题, 应该放在首位。在这些地区, 可以收费来维持 运行和维修费用, 因为这些地区居民对工程长期良性运行的愿望非常高, 居民的支付意愿也较高。对于饮用水安全的地区, 通自来水积极性高的,可以实施农村饮水工程, 对于部分富裕村庄, 甚至可以免费供给, 由村里负担运行和维修费用; 通自来水积极性差的, 建议维持原状, 等此地经济发展, 农民渴望更加舒适安逸的生活时, 再实施农村供水工程。

2.2 深层次的原因。存在的上述问题, 国内许多文献都认为是工程管理体制或者是水价的问题。不可否认, 有上述方面的问题, 但更根本的是建设方法的问 题。在我国, 工程师常常是习惯于在供给方( 投资方一般是政府) 的要求下来设 计农村供水工程, 来实现社会目标和政治目标。这一方法国际上称为供给驱动方式。由于政府仅从自身的角度考虑设计, 缺乏对居民的实际需求的调查, 致使建出来的工程不符合居民实际需要, 从而导致了使用率低,居民不愿支付水费, 进而导致工程失修报废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建设方法。

3 改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和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建立统一的协调组织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围绕“安全供水、方便用水”的原则对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引导。按照有利于工程持续利用的原则,采取“明晰所有权,放弃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办法,推动农村供水产业的发展与农村供水市场化的进程。同时要监管农村饮水工程受益主体和工程运行状况。避免出现改变工程建设性质的现象,使饮水解困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并保证其实现可持续利用。

3.2 强化管理是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持续利用的关键

(1)建立约束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工程维修、设施养护、安全操作、节约用水、水费计收、水资源保护、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活动。特别要推行管理责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2)建立风险机制,实行责任管理。在产权改制中,为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强化对工程的管理,要对租赁承包人实行风险抵押。根据承包工程规模大小,要求承包人交纳一定数量的抵押金。租赁承包期满后,如果工程设备管理完好。运行正常,抵押金全部退还;如果工程管理不力,损坏严重,影响正常运转,则根据实际情况扣除相应的抵押金对那些管理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事故或群众不满意的,立即终止合同,并扣除抵押金,构成违法犯罪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建立折旧更新费和大修管理体系。目前农村饮水工程通过运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折旧费和大修费有了相应的提取,但主要由村委会管理,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给今后工程更新和大修带来资金短缺的严重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应以县为单元建立更新、大修资金管理协会,统筹管理各工程提取的折旧、大修费,以村建账、全县统筹使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作,使农村饮水工程能够持续利用。

3.3 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1)采取以城带乡,城镇辐射农村。在城镇周边地区,通过对城镇现有自来水管网进行延伸改造,发展农村自来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2)新建、改建、扩建集中供水工程。对水源便利并且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利用水库等现有水源工程兴建、扩建、改建适度规模的中心水厂或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后采取联村联户建高位水池等方式进行供水。三是建设小型供水工程。在山区等人口居住分散的地区,采取引山泉、集蓄雨水、建水池水窖等方式,进行小型集中供水或者分散供水方式。

4结束语

要按照国家和行业的要求,建立和落实管理制度,完善和强化制度落实,细化和考核管理内容、指标。继续大力推广“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工程监理、落实管理责任”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等一套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依法定价、计量收费、群众参与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参考文献: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