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

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文1

由于现在做IPTV,经常与电信打交道,所以常常说起广电和电信的差距。在十年前,广电和电信的收入还差不多,到今天的差距却如此巨大,有说1∶6的,有说1∶10的,而且这个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差距的不仅是表面的收入规模,还有盈利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因素。

由于经常接触国外的传媒集团,在对方的心理期待和我们的实际支撑之间寻找谈判的博弈点,所以常常喟叹同一身份的不同规模。国外传媒集团是不缺“航母”的,可中国的媒体集团为什么老是做不大?这里自然有资本运作能力的问题,但还不是全部。

“大传媒时代”的提法是最近叫的,但“大传媒”的思路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跨媒体、跨区域组合的思路在几年前也曾经雷声很大(本人就写过几篇这方面的文章),几年下来再看,很多集团不过是空有好看的架子而已,市场份额、运营规模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当初对如何布局更有利于集团的规模化发展并没有想清楚,对布局之后如何持续盈利更没有想清楚,许多后加入的新媒体更像是“玩具”。当然,当时的媒体资本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是,有了钱就有了“钱生钱”的能力了吗?有了资本就没有资本带来的压力了吗?还是要朝深处、朝细处、朝实处想一想。

以网站为例,试问,现在有几家媒体是没有建网站的?又有几家媒体办的网站可与商业网站在市场竞争力上抗衡?为什么具有先天内容优势的新闻网站竞争不过没有原创内容的商业网站?为什么同一个人在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很多媒体的网站至今仍然只是一个母媒体的电子版?为什么本应创造奇迹的增长点却成了拖累成本的“鸡肋”?

其实,传统媒体的领导大都看到了这些问题,但关键是怎么采取有效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默认和妥协。请问,有几家媒体集团愿意花钱去做常规性培训?有几家媒体集团愿意高薪聘请所缺少的运营人才和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是,有几家媒体集团愿意对原来的利益格局真正大动手术、按照市场需要重新配置人员?在这方面,上海文广集团做得不错,不仅很早就建立了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也从一开始就善于利用其他资本力量,外聘各类人才、建立相配的运营体制,所以,从上海文广集团的新媒体可以看出潜力,看出气象。

有三方面的问题可以供我们思考:

一、是不是真正“抓住”了有市场快速膨胀潜力的新媒体?这几年发展迅猛的当属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因为这两种新媒体以其载体特性具有迅速覆盖用户的内在驱动力,而传统媒体的“天花板”却越来越低。“介入”并非真正“抓住”,有了电子版不等于有了具备市场能力的网络媒体,搞了手机报纸不等于懂得了手机媒体运营。“贴牌”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不是真正看清了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变的劣势?体制内新媒体所欠缺的主要是运营和技术,传统媒体很重视对这两方面人才的内部挖掘,但仅靠内部人才能与经历过市场风浪的新媒体抗衡吗?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商业网站很羡慕传统媒体的内容人才优势,但在传统媒体所办的网站上却很难看到这一优势,要么没有配备最好的内容人才,要么这些人才不愿意去,要么配备了内容人才却没有给他们相应的话语权,结果导致有些新闻网站既没有拿来别人的优势,又把自己的优势挤压没了,最后什么优势也没有,何来竞争力?这是需要好好反思的。

三、集团内各种新媒体是不是办成了用户真正需要的新媒体?不同媒介具有不同优势,用户对不同媒介的接受心理和使用方式是不同的,相应地要求不同媒介应该建立适合的内容产品和节目形态,只有这样才能不把新媒体当摆设。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竞争,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把行业市场做大,才能把加法做成乘法。

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1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新要求

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与广泛普及,已经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使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都产生了全方位、根本性的变革。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1],手机上网已成为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这就导致传统纸媒逐渐走向了萎缩。那么,传统纸媒如何生存、发展,继续发挥其功用?唯一方法就是要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这就推动了原本单一化的纸媒逐渐走向了融合,媒介融合也就应运而生。何为媒介融合?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他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在以数字、网络以及电子通信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以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2]蔡雯教授的解释虽然偏向宏观性的理论阐释,但他的理论性阐释中突出了媒介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这就是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媒介运营能力。我们结合申报传媒公司新媒体采编招聘岗位要求,具体分析一下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是对新闻敏感性、文字功底、团队合作等要求是不变的。二是对新媒体运营能力提出高要求,要精通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新闻用语、营销方式。三是没有明确学历的要求,反而突出岗位人才的媒介融合的特性。首先采编岗位融合,采编不仅仅是文字、图片,更重要的是视频,这就是媒介内容生产的多元融合;其次是市场运营与采编的融合,甚至是不同运营平台的融合管理,这就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新闻传播教育的“老问题”更加凸显

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新闻教育存在实践与理论脱节,培养方式与信息技术脱节,师资队伍总体上缺乏媒体工作经验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媒介融合时代会更加凸显。媒介融合更加突出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能力,不少高校也在积极回应媒介融合,教师讲课经常会提及新媒体、媒介融合,部分学校也设置了媒介融合的课程。但由于媒介融合发展时间不长,当前新闻传播方面的教师在进行专业学习时,还未出现媒介融合,因此,他们在媒介融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也处于摸索阶段,尚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案。因此,他们采用的方式,也仅仅是添加了一些媒介融合的内容,或许能暂时地满足媒介融合人才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很难真正促进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2现有理论教学模式难以适应

媒介融合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由于上述“问题”一直未解决,高校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学设备等依然偏向于理论教学与传统主流媒体,因而与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运营不相适应,从而使得高校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难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校并未从时展的角度调整、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是其重要原因,固守于传统重理论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或者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碎片化的“修补”,很难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新媒体人员[3]。

3媒介融合时代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途径

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与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媒介融合广度与深度会日益增加,新闻报道内容、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元,培养新时代高质量新闻传播人才乃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除了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文精神、新闻理想与新闻职业道德等,本文认为高校迫切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创新当代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3.1与时俱进,更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目标是行动的指导,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存在,与高校教学理念、目标未能与时俱进地调整、更新有很大关系。为此,我国高校应基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重新审视当下的复杂传播图景,突破“采、写、编、评”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媒介融合、大媒体产业发展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适合具体的培养目标[4]。在具体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上,一要增开新媒体、媒介融合等专业课程,早期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课程内容,但最终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课程结构;二要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新媒体、社交和移动互联网、数据新闻等;三要更新教学资源,构建新媒体教学平台,组建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实验室,如VR技术、AR技术、MR技术等新媒介技术,革新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叙事模式,从而突出新闻的真实性,提升大众对新闻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3.2突出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新闻传播学的生命,其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可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校内开设实践课堂,结合校内开设各种微博、微信、官网、公众号等媒体平台,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如重庆某新闻学院开设了“传媒新视角”“编导派”“咪点儿”“淘学猫”“视说新语”“欧了”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为新闻传播人才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基础。第二步各个高校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高校还应积极发展定点合作教学的新闻媒体,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平台与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各种媒体新闻传播的异同,并培养其新媒体运营的能力。两步走似乎很简单,但其实每一步都很难,每一步都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师资队伍的组建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方面,高校应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激励高校教师在新闻传媒领域内进一步深造,并要求每位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媒介融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有人才引进计划,从国外聘用优秀传媒人才,从国内传媒引进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多管齐下,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149-02

自媒体盛行时代,微博已成为全民共享的重要信息平台。传统媒体也加入到微博“发声”的队伍中,力求通过微博提高知名度,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微博专员――“微人才”建设问题。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还非常年轻,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却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微博行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认识传统媒体“微人才”开始,为“微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和作用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

目前,尚未有关于“微人才”的权威定义,曾有学者提出“微人才”就是熟悉微博传播规律,擅长微博营销的人才。但这一定义将微博作用局限于营销,存在片面性。许多行业和部门利用官方微博这一平台不仅仅只开展营销活动,在公关传播和品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微人才” 是指善于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为政府机构、媒体、企业等开展公关传播、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活动的专业人员。由此可知,传统媒体“微人才”就是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服务的从业人员,具体包括微博编辑人员、微博运营人员、微博BD人员等。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的作用

1.促进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

微营销是微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活动,它是通过对话,把品牌变成受众的好友,将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并促使他们产生有利于媒体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在微博媒体营销经典案例中的《新周刊》“微革命”特刊的脱销就是一种很有力的诠释。

2.为所属媒体提供新闻源和有创意的主题

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最早的消息都来自微博。因此,传统媒体“微人才”在发现新闻源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是公众最活跃的场所之一,他们的对话与讨论是许多创意的源泉,能激发传统媒体“微人才”的灵感,发现有创意的主题。

3.提高所属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

21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是许多企业正在努力的问题,而官方微博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成功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总是在不间断地信息以保持存在感,同时还注重与粉丝关系的经营,从而构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成绩与微博专员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微博传播表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大中城市,“微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新兴人才,传统媒体也开始注重“微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如下:

1.意识上:认识到“微人才”的重要性

微博的影响力增强带来对微博运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微人才”成为许多企业的座上客,薪酬十分可观。传统媒体进军微博领域后,逐渐摸索和掌握这一新兴媒介的传播规律,也开始认可“微人才”。许多传统媒体管理者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才能实现官方微博的有效运营。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注册的微博起初是由奥一网的新闻中心兼职管理的,而从2011年4月开始就成立了微博运营团队,有专人负责和管理[1]。

2.实践中:开始组建自身的“微人才”队伍

目前,许多媒体已经设立专门的部门,由专人负责官方微博。比如《扬子晚报》从2010年1月上旬起,其官方微博每天都有报社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更新。截至2012年11月29日止,《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就有223万粉丝,微博30450条,网友评论转发十分积极。如果没有专人负责,《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无法形成如此大的辐射范围。

3.内容上:对“微人才”工作有具体岗位设计

一般说来,现有的微营销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其中核心岗位是微运营负责人,即负责官方微博工作的领导,基础岗位是微编辑人员和微BD人员。微运营负责人主要是掌握官方微博的运营方向,并充分调动微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微编辑人员是微营销活动的主角,主要负责运营日志、内容建设和客服工作;而微BD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活动策划和外部推广[2]。

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和迅速的市场变化,现有的传统媒体“微人才”,无论是人才的培养上,还是队伍的组建上,都还不能满足微博的发展需要,这种不满足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占多数

运营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一项很耗人力的工作,只有保证充足的人力才能确保媒体官方微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才能打磨出媒体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是很多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如凤凰卫视是将发送微博的任务按照不同时段分配给栏目和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而不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微博运营室,安排专人独立运营。

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 广播电视行业; 资本运营; 制约因素; 发展方向

一、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情况概述

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这一概念是近年来才被各方所认同和施行的。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本运营是指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将其拥有的一些可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运作,以便使其所掌握资源能够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广播电视行业的可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广告、传输网络、信息、视音频制作、广播电视报等多项产业,而资本运作方式主要有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几种。

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逐步向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通过对广播电视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广播电视媒体凭借广告收入和其他收入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收自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体制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广播电视行业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严重影响,在资本运营方面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严重阻碍了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资本运营障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找到未来资本运营的发展方向,实现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健康、跨越发展。

二、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制约因素

在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下,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存在着产业行政、行政干预多和自身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其资本运营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一)难以充分发挥产业性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媒介凭借本身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利用视音频节目的播出权、广告节目时间段、传输信号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等进行营利性经营。但是由于行业特殊性,使其通过资本运作以追求高利润的产业性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要求其为国家和政府进行宣传,而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电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并集中表现为几类常见的情况:第一,有关部门对于何种广播电视媒体资源能够进行资本化运作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得难以在实践中进行更好的运用。第二,为了满足社会属性,广播电视媒体往往需要按照上级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还有大量资金来制作一些主旋律作品。如针对建军建党纪念日等主题创作的一些电视媒体作品,根据相关规定,这类作品绝不能带有任何广告和其他营利色彩的内容,盈利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作为事业单位,这部分节目必须制作和安排播出。

(二)外部资本很难进入广播电视行业

对于我国广电行业来讲,其资本方面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广电行业的融资需求和外部行业的投资需求均得不到满足。由于国家有关方面对于广电行业的资本运作监管较为严格,限制较多,使广播电视行业在缺乏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很难及时有效的引入外部资本,而大量外部资金虽然看好广播电视行业,却受政策限制难以快速进入。根据现行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要投资传媒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传媒产权,更无法拥有传媒品牌。这些严苛的限制使得广电行业在资金方面严重缺乏灵活性,其资本也就很难实现有效运作。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政策性法规已确立了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本运营中的主导地位,而外部资本在资本运营中很难获得合理的地位,并且双方在合作中一旦出现问题,外部投资方就将处于不利地位,其无法得到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往往面临巨大风险,稍不留神就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以上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目前很多热衷于投资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本投资商心存观望,难以果断将资本注入。

(三)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缺乏资本运营条件

1.缺乏明晰的权利分割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媒体都没有真正将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导致广电行业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政治宣传属性,而忽略了对资本的运作,导致其经济效益长期不理想,甚至陷入亏损境地。此外,由于管理权和经营权没有进行明晰的分割,使得广电媒体很难进行融资活动,从而缺乏足够的资金,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2.缺乏多元化盈利模式

由于政策、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广播电视媒体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运作,很多广播电视媒体其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广告收入来获得经济效益,很多媒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整个行业长期以来盈利状况不理想。

3.缺乏专业的资本运营人才

资本经营是一项专业化极强的工作,其运作不仅需要在一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条件下进行,还需要通过专门的资本运营人才来完成。进行广电行业资本运营,由于其涉及的相关要素和部门往往更为复杂,因此不仅要求资本运营需要具备从事资本运作所需的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等专业人才,还客观上要求资本运营人员对整个行业和市场具有深刻的了解。这样的人才能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指定和施行系统的资本运作方案,为广电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类支持。但是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来看,具备上述各项能力和素质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

三、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方向研究

(一)加快产业化运营,进行跨行业运作

当前,广播电视媒体的资本运营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进行产业化调整。要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强化媒体的经营属性进行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尽快明确广播电视传媒的产权,以便将其宣传职能和经营职能有机的进行分拆组合,如对于一些严肃性较高的新闻栏目由媒体直接运作,严格控制民营资本和外资的进入,而对于一些生活类和娱乐类的栏目则可以进行适当的制作和播放相分离,终审权在广播电视部门,而将其广告经营权、节目交易权等进行产业化运作,适当的引入民营和外资资本。此外,还可以通过上市手段,进入股市融资,这样能够显著解决目前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资金缺乏问题。如电广传媒(000917),就是湖南广电系统的上市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湖南台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俨然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广播电视是一个公众服务体系,实践证明,广播电视媒体的覆盖面越广,其节目制作成本就相对越低,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大型传媒集团来提高媒体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打破区域性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的限制,获得更大的发展。具体到实践中,可以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演出等方面全面纳入经营范围,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如某电视台承办一知名歌星的大型演唱会,在承办活动之外,电视台可以配合活动做一些电视、广播、报纸方面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资源,提高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建立资源评估体系,积极进行外部融资

首先,应建立起广播电视传媒资源评估体系。一方面,要对广播电视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估,通过指定具体的行业标准来有效进行运作,以便科学准确的评价媒体资源的价值,使媒体和资本具有一个客观的评定标准,从而避免盲目合作产生的一系列潜在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广播电视传媒的资源整合步伐,使广播电视资源品质更优,配置更合理,对资本的吸引力更强。通过强化优势产业,振兴弱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资本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平台。要加快频道专业化、对象化改革进程,逐步实现品牌化;要扩大电视节目的经营开发和节目销售,降低节目生产成本,提高广电节目的创效能力;要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在其建立之初就应实行企业化运作,直接与资本、技术合作开发。

其次,要不断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外部融资。广播电视高产出、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其每年的投入很大,因此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单纯依靠政策划拨和广告收入难以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基于这种情况,广播电视资本运作应大力引进外部资金,即通过增加广播电视传媒的负债获得发胀所需资金。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上海、湖南等地的广播电视传媒通过上市后都获得较大的成功,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等都不失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上市融资更是广播电视传媒进入资本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广播电视传媒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传媒产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到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即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特别是大众媒介,更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所以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局限较大,与其他产业的企业相比,其上市更为复杂、困难。但是,可以尝试通过收购上市公司“买壳”上市,或是通过投资、收购相关资产转入来达到目的,以便为快速筹集到大量资金。

(三)进行相关制度改革

第一,进行媒体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媒体内部人事制度看似与资本运作无关,其实理顺了传媒内部的关系,往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广电传媒资本运作的观念,为资本的进入以及进入后运作的效果和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媒体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改革过去广播电视媒体的人员任免制度,特别是对于经营性岗位,要严格执行聘用制,通过定期考核来决定人员的任免和淘汰,以便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如对于广告业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并在内部适当设立竞争机制,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更高效的工作,进而从外部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其次,在薪酬方面,可以通过适当拉大收入差距建立起按劳分配的新型绩效机制,鼓励内部员工通过个人能力的发挥来获得丰厚收入。此外,应建立其人力成本理念,使人才发挥最大效能。第二,加快广播电视传媒法制化进程。首先,要通过建立完备的广播电视法律政策系统,明确广播电视传媒相关规范,打破垄断、制止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其次,要降低广播电视进入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和非经营性成本,国家可以适当鼓励行业外资本投资广电行业,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投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指定相关的保护正常,以提高行业外资金进入的积极性。此外,要逐步建立起政府诚信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明确媒体和投资者之间权利和责任关系,减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何国勇,申其辉.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产业的属性特征[J].理论月刊,2004(1).

[2] 万茵.探索广播电视资本运营途径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4(7).

[3] 胡韶林.广播电视传煤资本运作之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6(6).

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文5

近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宣布和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CRIC将于2010年8月独家建设和运营百度所有与房地产和家居相关的频道,包括house.baidu.com, leju.baidu.com, jiaju.baidu.com。

艾瑞点评:

搜索用户初具规模 需求多样化成为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2009-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报告》研究统计,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定义为半年内产生一次搜索请求的用户数量,不计入网址导航用户数量)预计将达3.2亿人,相比2008年的2.4亿人年同比增长31.1%,至此,中国搜索引擎用户数量占互联网用户数量比例达82.1%。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搜索引擎经历十余年的发展,用户已初具规模,不同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诉求逐渐分化,如何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是当下发展较为成熟的通用搜索引擎运营商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垂直+搜索”是可行性较高的实现途径

总体来看,运营商满足逐渐分化的用户需求,可选的途径主要有两类:第一,运营商能动式:通过用户行为及用户需求分析,能动地辨识不同需求,对应提供不同搜索结果。(如同样输入“polo”,针对经常关注时尚及服装的用户优先展现“Polo/RALPH LAUREN”品牌的服装信息;针对经常关注商务及汽车的用户优先展大众旗下“polo”品牌的汽车信息);第二,用户自助式:通过提供二次选择功能,使用户自主筛选希望获取的信息类型。(如谷歌最新推出的左侧搜索提示栏,又如百度的“高级搜索功能”);搜索垂直频道的建设,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看,属于后者(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垂直搜索频道,比如房产、新闻等)。

艾瑞对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垂直+搜索”的合作方式,具备方便实现、分化效果直观的优势,并且如CRIC和百度的合作,百度不参与内容生产,内容及运营由CRIC自主负责,搜索运营商和垂直网站运营商双方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搜索运营商实现用户分化的途径对比分析

垂直媒体锁定目标用户 广告投放效率优良

根据艾瑞咨询对于媒体广告投放效率的分析研究,垂直媒体在人群定位上具备一定优势,目标用户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广告投放效率损失相对较小。因此从该层面看,垂直媒体具备较为理想的广告投放效率,值得合作方关注。

媒体广告投放效率分析

艾瑞建议:

艾瑞分析认为,CRIC与百度的合作,对跨媒体类型的合作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给予市场新的思路和新的想象空间,针对与合作本身,艾瑞总结如下建议,以期为相关运营商提供参考:

合作方向建议:

网络服务访问贡献率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各垂直领域开拓合作的机会空间。在选择垂直领域合作伙伴时,一方面,建议运营商关注贡献率高(如生活服务、房产服务)、或是贡献率增长迅速的领域(如在线视频);另一方面,建议运营商优先关注,尚未形成显著优势的领域(except:旅行服务、购物搜索)。

新媒体运营方面的问题范文6

在市场经济和新媒体的不断冲击下,内蒙古都市报的体制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壮大。目前都市报的广告急剧下滑和读者快速流失,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一、机制管理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都市报一般都属于各级党报的子报,还有一些挂靠在报业中心,在发展空间上深受机制制约。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新媒体的冲击,都市报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一)机制制约

由于内蒙古的都市报多数属于各级党报的子报,或者挂靠在报业中心,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方面的制约。这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资金使用、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核心问题上。

(二)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

都市报同质化是指运作相同的媒体操作手段,形成新闻信息内容处理的相同或相似的现象,而这一问题从都市报诞生就有。在一种新型媒体类别或媒体板块成功开拓市场之后,往往有大批媒体跟进者对成功模式模仿抄袭,造成媒体市场上同类产品严重饱和。都市报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一城多份定位都市的综合新闻报,形成报业市场发展瓶颈;媒体版面设置大而全,栏目策划雷同;新闻信息来源与处理方式相似。同质化竞争,引发了一系列媒介生态问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

大多数都市报创办初期,由于急需采编等人员,聘用员工的门槛较低。但是,随着都市报不断发展壮大,这批人才大多不能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都市报在人才聘用、薪金制度上存在缺陷。“人在流动中升值”,都市报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许多成熟起来的人才,最终选择了离开,寻找新的实现自己价值的就业岗位。而大多都市报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在用人制度上进行有力革新,导致报社留不住素质高的人才,平庸者难以淘汰,有能力的人进不来。

(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衔接不畅

新媒体发展形势已经势不可挡。随着微信的发展和用户群的壮大,传统媒体开始注重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与利用,不少纸媒都开通了官方微信互动平台,试图通过与新媒体结合,给纸媒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其模式主要是利用各种活动,通过报纸、微博及微信本身进行策划,拓展微信的影响和粉丝量。作为都市报,各家媒体也想在与新媒体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将报纸的官方微信、微博与日常出版的报纸更好地结合起来,开拓发展盈利空间。目前,内蒙古地区的一些媒体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但都局限于简单的新闻推送。

二、多视角多方位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分析发现,以上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都市报的发展,极易受到市场的冲击。都市报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多视角、多方位进行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媒体融合进程

为了积极应对都市类报纸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各都市报要在官方微信、微博运营的基础上,整合对外宣传、运营部门,让各部门的微信组团进驻官方微信、微博平台,组建矩阵。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其功能也逐渐成熟,目前也可进行文字、图片、语音与读者、商家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二)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

制度创新是打造都市报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内蒙古大多数都市报虽然基本打破了沿用机关模式,但是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化运作需求。这就要求,日报或者相关部门履行好自己的业务指导职责即可,在行政管理和市场运作上,充分下放权力给都市报的负责人,创新体制管理。

积极应对都市报广告下滑的状态,就要在制度管理和制度创新方面下大力气。只有改变以往的制度模式,通过找准市场定位、培育和挖掘报纸本身的价值外,还要对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开发。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报纸以外的市场,提升经营创收能力,推进媒体和媒体外产业的收入。

都市报自身发展的优越性为培育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捷。在进行制度创新后,可以利用其大信息量、灵活的报道、新颖的版式、快速的传播等优势,探索一条适合都市报转型发展的路子。

(三)内容创新是生命力

都市报在创办之初,按照版面划分,通常设定为要闻、社会新闻、财经新闻……这些版面结构组成了一张都市报新闻版面、专刊版面、信息版面的基本内容。

都市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赢得读者和广告客户的订阅和肯定,就要在内容和版式上面下足功夫。只有深入挖掘新闻中的新闻,榨干每一滴新闻资源,用创新的手段进行新闻策划,才能打造出吸引读者眼球的报纸。

都市报打造自己的“独家新闻”是保持生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北方新报》先后推出了大型系列活动报道“蒙牛爱心井”“草原读书月”“魅力草原”“走西口”“草原知青”等,走出内蒙古甚至到国外采访,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报道,其内容在内蒙古都市报中是独一无二的,深受读者的喜爱。

(四)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

任何事业的成功与否都要取决于人的因素,只有用对了人,用好了人,才能使一个报社更具发展能力。同时,报社的管理机制也要进行细化,从小到一张纸,大到全年的报纸印刷,都要进行精细的测算,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收入的目的。

一份都市报,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报纸成长的发动机。要重视和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出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名版面、名策划、名活动,培养锻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在各地都市报打出“再出发、再创业”的旗帜后,报纸进行的二次创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不让人才流失,防止骨干精英员工跳槽,不被挖走。而且,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要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以便为再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