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与社会经济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社会与社会经济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社会与社会经济区别范文1

关键词:资源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市场导向 鄂西圈投融资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中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圈域资源与发展现状作了精辟分析:1)从发展优势来看,鄂西圈域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等四个方面。2)从发展劣势上分析,交通瓶颈制约严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与融资渠道不畅、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市场运作乏力以及品牌影响力不大、体制机制明显等5个方面对鄂西圈建设不利。3)规划中指出当前正面临四大机遇,即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高度重视机遇、 “两圈一带”等地缘上的一体化机遇以及鄂西圈产业顺应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重大机遇。4)机遇虽好,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可忽视:产业基础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周边地区快速发展使其面临被边缘化困境;体制僵化,观念落后,人才不足,市场化程度低,产生 “挤出效应”;生态、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不相容等等。

根据总体规划中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基于优势分析,明确了鄂西圈建设的主题是生态与文化,通过重点发展旅游业来促进鄂西圈一体化并带动圈域的经济发展;2)基于鄂西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面对系列挑战,必须充分利用优势、避开发展中的劣势或想办法把劣势转为优势,为鄂西圈的整体发展找到对策。从总体规划对劣势和挑战的表述来看,主要涉及生存发展环境、市场体制与运行机制、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由此,下文立足于鄂西圈的发展,基于资源、环境、市场等三个方面,对鄂西圈的投融资定位问题阐述己见,试图给那些关注鄂西圈建设的企业理清思路。

1、资源决定论与鄂西圈的招商定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通俗的资源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当然,该观点有一定宿命色彩,但也不乏其命题成立的道理。在此,我们不对该命题是否成立进行辩论,我们只是借此去分析鄂西圈在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异质性和非流动性,并探究其对圈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正是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造就了资源的稀缺,也造就了各个层面经济运行中的长板与短板。对于经济活动中的参与主体而言,能够拥有长板是最好的,充足的多样化资源应该是优势,但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绝大部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过分夸张或过度利用资源,则会使优势丧失。古今中外,很多资源型城市、国家风光不在或面临转型。相反,如果经济活动主体缺乏资源,则无疑是一个重大限制。历史上、现实中,国内、国际,资源调配与争夺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拥有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使资源永远是经济运行中的长板,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课题;相反,缺乏资源、获得资源、有效合理的使用资源,避免资源短板效应,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而拥有某种资源,却缺乏所需要的另一种资源,如何争取这种资源,同样是一个重要课题。无论是资源长板还是短板,皆可演变为资源决定。

现实中,我们不需要资源决定,需要的是科学、持续的发展。然而,资源确实是一个区域发展的基础。只要有山有林,筷子的成本低于叉子、勺子的成本,就制造筷子。它一方面解决了当地餐具问题,同时也可利用资源与成本优势进行适度规模生产并易地销售,从而赚取差价,富裕当地人民。但是,如果既无山又无林,但大家都习惯了用筷子的话,那也必须外购了。这就是此处资源决定理论与鄂西圈招商的主导理念:发挥优势、资源共享与互补。

鄂西圈的资源优势突出表现在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三个方面。鄂西圈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生态赋存良好,圈域内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水能资源丰富,圈域内可开发水能资源占湖北省的90%以上,占全国可装机总容量的8.7%;物种丰富,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18.55%和31.75%;矿产资源丰富,磷矿储量大、品位高;林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达35.2%。圈内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博物馆38处。圈内旅游资源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有世界级旅游资源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森林公园16个,分别占湖北省100%、57%、75%、64%;近年来,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

但是,同样是这三个方面,却也存在库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矿区资源开发有待规范、城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有待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强与社会贡献率不高等问题;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

总体来讲,鄂西圈资源的相对优势就在于生态、文化、旅游,因此鄂西圈的发展定位就是生态文化旅游,旅游业是其重要抓手。为大力发展鄂西圈域经济,引进省内、国内甚至国际著名旅游企业资金,利用行业主导者的资金与发展经验,引领鄂西圈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鄂西圈建设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依赖于其他资源,因地制宜地慎重引进一些其它投资项目,比如农业产业链、矿产资源产业链上的企业等等。

2、环境决定论与鄂西圈的引资序次

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气质性格,人的气质和性格决定法律及政治制度。而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则如此阐述: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由此可见,二者的区别不在于地理环境是否决定着人类的生活,而在于前者怎样决定后者。孟德斯鸠等人认识不到物质生产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极端重要性,而不适当地强调人的气质性格及心理状态的作用,使其“地理环境决定论”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而为正确说明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正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发生了最直接、最主要的联系。地理环境因素作为生产过程之一的劳动对象,在人类文明初期,对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产生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物质生产活动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及整个社会以后的发展进程。

鄂西圈的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48.27%和68.77%,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中西结合部的生态走廊,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之一,其森林覆盖率高达35.2%。圈域拥有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襄樊市,又有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鄂西圈集老、少、山、边、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鄂西圈内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总量、运输能力不足,主干交通骨架尚未形成,公路等级低、旅游公路的进入性、通达性较差,交通管理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已经成为制约鄂西圈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竞争力不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支撑以及总资源利用效率不够高等问题。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高级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人口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收入总体水平偏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居民比例偏高;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矛盾加大;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总体上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决定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鄂西圈受地理位置与环境所限,交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之传统制造业发展较多,信息服务业不够发达,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解决交通问题、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品牌优势等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急迫;同时,如何协调发展经济过程中凸现的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谋划。从此角度讲,借鄂西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当前应该是先破后立、破立并重,即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同时,着眼于长远、谋划持久之策。因此,鄂西圈的建设,应该是绿色主导、文化引领,“铁公基”先行、第二产业跟进,打造经济、人文气息,吸引第三产业落户。由于“铁公基”类企业一般为国家大型企业、实力雄厚,政策导向性很强,是非常典型的公益事业,一般由政府组织、引其进入鄂西圈建设是比较合适的。另外,鄂西圈地处中西结合部,三边为山区环抱,东向武汉敞开,目前又面临东部产业中西部转移的机遇,故从招商引资区域来看,其范围应该重点是武汉、鄂东城市群,并进一步向发达的东部经济区延伸。即立足鄂西,侧重武汉、鄂东,吸引长三角,面向东部沿海,欢迎海内外企业与民间资金进入。

3、市场导向的鄂西圈招商政策思路

西方经济学中,根据经济参与主体的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单个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以及行业进退门槛高低,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两种类型,而不完全竞争型市场又包括垄断型、寡头型和垄断竞争型三种。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型次之、垄断竞争型再次、完全竞争型最低。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因存在大量卖者与买者、产品无差异、行业进退门槛低、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信息完全等等原因,市场内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正因如此,完全竞争市场被公认为是一个高效率运作的、非常理想化的市场结构模型。垄断市场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垄断厂商凭借其掌控的垄断性资源,可以有多种方式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获得的是超额垄断利润。形成垄断的原因是多样的:对生产资源的独占、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政府的特许、自然垄断。垄断市场虽然在经济学中被作为经济效率最低的市场模型存在,但是其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现实中严格垄断市场是不存在的,大多在垄断的基础上,引进了一定的竞争机制,以促进效率提高,是为寡头垄断,而介于寡头垄断与完全竞争市场之间的是垄断竞争型市场模型。

鄂西圈市场经济建设中,也如同所有区域建设一样,偏好于竞争型的市场模型。经济发展需要效率,但效率不是发展经济的唯一目标。公平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目标。有些行业的固有特点是投入很大且需要规模生产,而有的行业在某个地区可能只允许一家企业生存,有些行业可能在该区域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各种原因促使垄断现象在现实中存在。鄂西圈建设中,出于各种原因,也可以允许一些垄断行为存在。比如对于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行业,通讯业、能源业(煤、气、电)、自来水供应、铁路与公路的修建、机场的建设与管理等等,我们可以允许其垄断经营或寡头垄断;对于在鄂西圈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旅游业,也可以接受行业领导者的部属与操控,从而实现圈域内以生态与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鄂西脱贫致富。从此角度来看,湖北省成立“鄂西投”显然具有战略意义。再比如,同样对于鄂西圈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磷矿的开采、管理、生产与利用,也会对鄂西圈的产业结构产生很大影响,磷矿资源产业应该是放开还是政府特许经营,也应该引起重视。

市场经济中,在认真分析圈域内各行各业所需的生存环境基础上,再针对性地制定一些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无疑是有益无害的。垄断市场中的厂商未必一定获利,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未必一定亏损。对于政府特许经营形成的垄断、自然垄断等市场行为,应该出台一个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使其既没有获得暴利的可能,也不会因其所处战略地位、行业衰退或市场需求不足等等原因而亏损,从而丧失供给的积极性。对于适合放开的一些产业或行业,也应该制定一些政策,引导其经营、促使其合法经营、有序经营,从而推动社会进步。鄂西圈内大部分行业适合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因此,鄂西圈的市场经济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4、结束语

鄂西圈资源的相对优势在于生态、文化、旅游。为大力发展鄂西圈域经济,引进省内、国内甚至国际著名旅游企业资金,利用行业主导者的资金与发展经验,引领鄂西圈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对鄂西圈发展困境以及战略机遇,当前应该是先破后立、破立并重,即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同时,着眼于长远、谋划持久之策。鄂西圈的建设,应该是绿色主导、文化引领,“铁公基”先行、第二产业跟进,打造经济、人文气息,吸引第三产业落户。从招商引资区域来看,由于鄂西圈地处中西结合部,三边为山区环抱,东向武汉敞开,目前又面临东部产业中西部转移的机遇,故其范围应该是武汉、鄂东城市群,并进一步向发达的东部经济区延伸,即立足鄂西,侧重武汉、鄂东,吸引长三角,面向东部沿海,欢迎海内外企业与民间资金进入。从市场层面来看,鄂西圈内大部分行业适合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因此,鄂西圈的市场经济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对于适合放开的一些产业或行业,也应该制定一些政策,引导其经营、促使其合法经营、有序经营,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出于各种原因,也可以允许一些垄断行为存在。比如对于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行业,通讯业、能源业(煤、气、电)、自来水供应、铁路与公路的修建、机场的建设与管理等等,我们可以允许其垄断经营或寡头垄断;对于在鄂西圈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旅游业,也可以接受行业领导者的部属与操控,从而实现圈域内以生态与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鄂西脱贫致富;同样对于鄂西圈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磷矿的开采、管理、生产与利用,也会对鄂西圈的产业结构产生很大影响,磷矿资源产业应该是放开还是政府特许经营,也应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常贤波.科学的规划 美好的蓝图――许克振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J].政策,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