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经济管理;革新
经济管理是企业加快价格管理和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有序展开日常生产与项目活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发展中,企业应当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内部经济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自身价格机制,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一、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缺乏
站在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分布和结构的设置角度来讲,人力资源人员分布散乱、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力部门是企业的基础部门之一,也是确保企业内部工作机制有序运行的重要部门。但是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专业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有些企业在展开人才培养中,并没有积极引入激励机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激励机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模式,主要用于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面提升员工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大部分企业的人动较大、职工流动性大、经济管理人员频换、人事交接工作衔接不上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导致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式不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2.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实质性
当前,大部分企业将重心放在项目资金投资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从而严重忽视了内部的经济管理。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缺乏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甚至有些企业将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作为一种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形式,这种流于形式的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实质性。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低下,缺乏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全面实现,也就无法发挥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与效果。经济管理制度的缺陷和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淡薄,最终导致企业实际经济管理效率低下。
3.组织机构较为单一
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经济管理制度缺乏实质性和针对性,导致管理组织方式和模式较为单一化。这种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企业组织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对问题进行灵活性处理。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的设定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设定的目标是较快经济发展步伐,从而严重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仅严重导致企业的管理组织机构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的脚步,还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日益低下。
二、基于市场营销角度,企业革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1.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针对性和实质性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企业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市场营销中,企业要抢占市场、获取最新资料,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并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的。另外,良好的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市场外部环境、企业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是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模式不具针对性和实质性这一问题,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对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并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进而达到市场发展需求的目标、实现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与完善。站在市场营销角度,企业不断调整和改正经济管理方式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
2.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制定经济管理机制的前提、科学管理技术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水平和市场实际需求制定战略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基础性条件,合理有效推行战略管理与计划是实质性条件。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这一问题,企业需要站在市场营销角度和创新管理理念角度,加强制定和完善科学内部管理制度的步伐,从而发挥内部管理制定的效力和作用,并以此作为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和约束力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施工建设管理中,企业需要着重加强对精细化管理方式的有效和合理运用。针对当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这一问题,应该对工程建设工程中涉及到的成本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施工材料的购买还是施工管理,都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实现项目建设的科学控制。因此如何利用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成本的节约,是施工建设管理的核心工作。但是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的战略目标需要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作为评判指标展开一系列的成本控制工作和施工管理工作。尤其是材料管理和技术的引入。在项目管理中,加强材料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的重要举措,提升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是提升建设项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在项目施工中,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工程建设的环保型,并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
3.建设科学的监督机制
企业无论是展开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还是精细化的管理工作,都需要针对自身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从而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另外,企业在跟随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目标调整和改正管理制度的同时,强化相关监督制度,进而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与功能,即经济管理职能。在市场营销管理中,企业的经济成本价与预算问题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后期企业在审核和质量监管阶段的工作,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控制成本和强化成本预算机制是提升审核结果准确性的重要途径。在强化与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竞争中的风险管理。企业无论是在筹资、投资还是经营管理阶段,都会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制定战略计划目标和完善管理机制之前,需要考虑各种市场风险,并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次展开控制市场风险的相关工作。
4.强化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在市场营销管理中,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和完善管理机制需要与人力资源培训机制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帮助企业满足市场发展所需提供坚实的后盾。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中不仅起到激发员工能力的作用,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一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企业职工,应当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并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市场竞争中,科学的管理制度与员工的综合能力同等重要。企业在展开人力资源管理和配置中,需要根据员工的个性特征和自身想法,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上,进而保证员工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提升自我责任意识,同时避免优秀人才的浪费。
企业无论是制定战略发展目标还是建设经济管理制度都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以此作为人才管理与培训的依据之一。站在科学视角分析员工的实际需求和综合能力,在保证信息交流有效性的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岗位安排和关注员工的自身需求能够帮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一种对企业员工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应该在实际管理中为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建立完善的建奖励制度,积极引进激励机制。除此之外,在具体的人才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和岗前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的水平,提升实际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在关注自身经济需求的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正当前经济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进而提升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针对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实质性,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沈莉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131+392.
[2]李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203+207.
[3]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167-168.
[4]窦文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J].商,2013,10:15.
[5]陈卫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1:84+86.
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重大工程;工程管理;规范化管理
重大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技术要求实施全面化的管理措施,对工程实施的重点部分和细节部分实施重点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技术有利于推动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障其建设质量的高标准。
一、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技术模式对比
下文中笔者提出了四种类型的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分别是:程序化管理模式、格式化管理模式、合同化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程序化管理模式简介
1、程序化管理模式定义。程序化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设管理就如同电脑程序一般,分工明确,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责任。程序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工程管理的责任进行类目划分,而后再在每一个类目下制定更加细致的管理要求和管理任务。该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部门都拥有参与工程管理的权力和义务,并且相互之间可以产生制约和牵制关系,有效的防止了内部管理风险的发生。该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是工程建设单位,实施主体则是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人。
2、程序化管理模式的技术特点分析。程序化管理模式下,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而且内部管理结构非常精细,管理任务的传达具有高效、快捷等特点,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更为明显,管理效果的反馈也能够及时的传达。程序化管理模式下管理任务细致化,管理负担下降,有利于工程建设技术的推广工作,工程研究成果转化率高,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管理也更为简单。
(二)格式化管理模式简介
1、格式化管理模式定义。格式化管理模式重视全部工程建设参与主体的存在性,并对其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等,格式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笼统性,但是对于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却具有重要的作用。
2、格式化管理模式技术特点分析。格式化管理模式对工程实施量化管理,拿网格来比喻,每一个参与工程管理主体都被设置在相同的网格之内,实施同等级的管理标准,其管理目标是一致的。格式化管理模式具有管理简单、利于管理调节和管理操控等特点。
(三)合同化管理模式
1、合同化管理模式定义。合同化管理模式是将工程管理承包出去,交由专业的工程管理机构替代管理。建设单位与管理委托方通过签订协议达成义务关系,管理委托方需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执行管理措施,并达到一定目的和水准。该管理模式需要建设单位与管理委托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的完成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管理目标。
2、合同化管理模式的技术特点分析。合同化管理模式下工程管理任务由委托方来完成,建设单位的精力则可以完全放置在工程建设当中。从某个层面层面来说,合同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开放的管理模式,只要求委托方能够保质保量交付管理任务即可,至于实施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建设方并不干涉。合同化管理模式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容易出现管理盲区,委托方虽然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管理合同,但是工程管理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制和不稳定性因素,如果再受到双方交流不通畅的阻碍,合同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很难达到效果。
(四)信息化管理模式简介
1、信息化管理模式定义。信息化管理模式离不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它更为重视工程建设的数据对比和信息记录。从工程设计、招标一直到建设竣工阶段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工程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它尤其对工程建设的资金管理、现场监控、招标、工程设计等环节最具作用。例如,现代很多的工程设计与建设早期,会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工程图纸和施工等进行模拟运作,以便准确应对工程建设中的难点。
2、信息化管理模式技术特点分析。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企业领导对工程建设的远程监督和管理,极大程度低的降低了工程建设管理成本,能够提升信息反馈速度,准确的数据对比更是能够为工程管理提供可靠、精确的数据资料,使得工程管理更加的灵活。管理主体可以根据数据反馈随时调整管理方向和管理工作,并加强上下级沟通力度。信息化管理技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适应性、便捷性以及效益性。
二、如何对重大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技术
重大工程管理较为复杂,管理类目多、管理周期长,涉及的人和物更加的广阔,对重大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技术需要吸收不同管理的模式的优势和精华,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一)组织管理制度化
组织管理是根据工程建设需求与特点,在特殊环境下和特定条件下建立的管理组织。对于重大工程的管理来说,质量的控制与安全的保障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建设程度复杂、施工难度高、强度大,因此,必须实施组织管理,并将组织管理制度化。明确单位组织责任,对组织中不同的管理等级实施的不同的管理制度,并签订管理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组织管理制度化主要是以强制性的管理制度约束个人管理行为,一以此现集体管理的力量。
(二)现场管理标准化
重大工程现场施工通常都比较复杂,多种项目的施工会同时进行,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尤为重要。实施标准化的现场管理要求建设单位根据现场的施工项目,明确区分不同建设项目的施工场地,并在现场明确的分界出来,不同的施工项目要派遣专人进行管理,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标准。各项目施工的材料堆放、机械停靠都要有明确的区分,并预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稳定现场的施工秩序,各类型施工要根据施工的内部联系酌情安排,保障各项目施工的协调性。
(三)实施档案管理
实施档案管理主要是为了给工程质量考评提供依据,避免工程建设完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实施档案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文字记述,包括施工技术实施、施工责任人、参与工程建设的重要工程师、重点部位或重点项目的施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规模、施工材料与机械的使用等等。工程建设的档案管理可以套用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律采用标准的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的提取、保存、传输、更改都需要进行加密操作。
(四)集成化管理
集成化管理强调各管理单位的配合性和施工组织的配合性。集成化管理对工程建设实施集中管理办法,整个工程建设满足一个目标,不同项目的建设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集成化管理要求每一个建设项目务必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它对于工程建设的效益也是非同一般的重视。集成化管理具体实施策略有:制定工程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制定各项目建设的目标;对工程建设人员、机械、材料等实施统一管理;监督和控制工程管理风险等。
结束语
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技术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工程管理,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重要性、难度系数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规划,按照既定的管理制度严格制定管理措施,提升重大工程建设效益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孟钧,张少锦,程庆辉.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6):168-170.
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范文3
摘要 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很多施工企业把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放在了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方面,对于建设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有所护忽略。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财务资金管理方面有所欠缺,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企业财政监督导向明显滞后,导致后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建设成本增加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建筑企业造价超预算现象的发生,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使建筑企业出现资金使用率低,财务浪费甚至企业亏损状况的发生。因此,建筑企业对于企业资金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具体研究,从而稳定施工成本的控制水平。
关键词 工程企业 资金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探讨
一、目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企业在确定工程中标之后开始筹措资金,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方面需要制定切实的资金节流规划。建设资金的初步分配主要集中在对于建筑施工工程量的具体配置和施工材料的购置方面,建设单位对已工程项目资金具有优先决定权,对于资金的利用和分配具有直接影响,可以说,建筑企业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建筑企业对于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对于企业财务正常运作,合理控制施工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目前工程企业的基本资金管理情况来看,对于工程量的相关资金核算做得还不到位,对于项目具体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和企业资金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漏洞。
建筑企业的资金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已有的资金管理制度虽然赫然在列,但没有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方案。由于工程项目施工对于资金的控制需要掌握具体的施工状况以及建筑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如果仅仅依靠制度管理,会使很多管理条例难以落实到位。在很多建筑企业编制的资金管理制度方面,对于资金内部管控方面的条件约束不严,使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混乱,随意性严重。
建筑企业没有形成固定的资金监管模式,如果已经有了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但缺少可行的企业财务监管,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很多企业在财务监管方面仅仅是流于形式,监管程度仅仅停留在资金账目的表面,对于工程进度与资金动向缺乏一个实效性的反馈,无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建筑项目资金做到全面的掌控,在弊端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挪用资金现象。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后,得到项目分拨资金款项,对于具体的施工基础和材料配置方案没有进行适时的资金管控,一些企业领导甚至利用工程项目预备资金进行其他金融活动,谋取私利,使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增加。
二、加强企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建筑企业在进行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的基本任务目标进行明确,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要紧密结合工程初期的预算、决算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规划建设资金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落实方位,有效加强企业对于财务资金的监管,增强资金安全,保证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建设资金的使用要以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为前提条件,以资金监管和项目监督为辅助手段,使工程建设资金与工程造价形成统一。
(一)企业财务对于建设资金的管控
首先,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严格依据国家颁布的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法规进行具体落实,设置独立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机构,并且由专业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企业资金统计核算,在企业内部的可执行框架内,建立健全企业工程资金管理制度方案,并且由企业财务人员与企业效能监察部门对企业资金动向与账目进行全程监督。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的项目资金管理经验,对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法规制度有着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企业建设项目资金的管理方案,严格做好资金统计、核算工作。专职财会人员要对项目资金账目做到具体的统筹记录,对于企业在征收、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流向做到全程的记录,核实具体工程造价情况,并对项目采购以及企业执行消费情况进行监察。
企业领导需要从整体上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案,制定相应的财务审核部门职能体系,每一道资金出入都有专人进行负责,出现财务风险,能够有专人承担责任。建筑企业的岗位设置与企业布局要将财务部门与行政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区分,财务工作具有独立的自主决定权,不与其他部门具有资金方面的共同联系。对于专职的财务监督岗位进行权限设置,明确企业资金责任追究制度,对企业工程造价评估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的资金管理,出现的财务风险漏洞要做到及时补充。同时,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缴纳,材料采购等工作方面的花费进行制度化业务管理,财务人员对企业建筑采购以及缴纳资金进行支付确认,并且凭借专门的企业效能监察部门对采购方案以及资金核算情况进行意见审核,研究无误之后方可由专门的采购部门进行分项采购。
(二)建筑企业对于建筑资金的有效管控
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资金的支出与收入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因此,企业财务需要对企业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管控。企业的建设资金只能做专项使用,严禁企业将建设资金用于其它方面的投资,企业附属产业的理财投资,以及企业资金二次供给发展等。专项建设资金只能用于基本项目的施工建设,如果在其他方面进行资金二次使用,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造成风险,使工程项目的的具体实施受到资金制约的影响。因此企业对于建设资金的管理需要设立专门资金审批程序,对于大额建设资金的流动使用要实行监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合审查,完善建设款项拨付审批制度。
建筑企业要对企业内部财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由于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企业财务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密切的监管合作机制,在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方面还有明显的欠缺。近年来,由于建设部门对施工单位资质管理欠缺,加上施工单位内部管理混乱。使得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管成为建设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这项工作必须做到从严细致。对施工单位监督控制的内容、要求、期限应纳入招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对参加投标的单位除具备必要的技术资质外还应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并提供履约保证金或银行保函,财务部门应组织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施工单位及现场指挥部应有独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证,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施工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资金的流向、农民工工资的发放等进行监管。建设单位应与有关银行协商,签订资金监管协议,委托其对施工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控。施工单位必须在当地单独开设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预算内容使用资金,严禁拆借、挪用、转移工程建设资金,确保资金安全。每月必须将项目部及分支机构银行对账单复印件传真至建设单位财务,并随时接受建设单位对资金使用及流向的动态检查。加快铁路建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建筑工程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早投资早建设,对于增强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单位在建设资金的管理中,从宏观到微观,从项目负责人到现场施工人员,只有做到了层层把关,严格监控,并将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防微杜渐,才能充分提高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建筑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三、建筑资金管理对于建筑成本管控的影响
建筑资金管理对企业建筑生产的全过程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建筑成本的控制方面具有极大的支持作用。
建筑成本控制虽然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但对于建筑成本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两个重要方面,而建筑资金管理就属于建筑财务管理的具体范畴。建筑资金管理对于建筑成本的管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建筑施工采购与支出方面。一般看来,建筑成本控制需要整合工程施工材料、人力配置与技术的使用方面,这些都是作为成本管理的可控范围,在具体的成本管控方面,就需要企业财务的介入,如工程材料的采购需要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结算工作,根据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控制采购方案,使采购支持符合工程预算水平;在人员配置方面,建设资金财务管理需要不断优化人员配置水平,对工程量支出进行资金管理,从具体的工程采购方面来提升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水平。
另外一点就是在工程建设的隐性支出方面,由于预算项目很难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殊情况:如环境变化、合同更改、市场情况等进行预先准确的分析,因此在施工的具体工程资金管理过程中,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来减少企业资金的“内耗”问题,在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统筹工作中,对于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项目资金财务管理,也能够有效减少工程项目的隐性开支对于工程造价产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蒋春霞.浅议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4):27-27.
[2]和平,何玲.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行政事业财务.2000(6):36-36.
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监理行业问题;瓶颈;健康发展
1引言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脱胎于西方项目全过程管理理论,于1988年开始试点,1996年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与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共同构成建设工程管理体系。建立建设监理制度旨在改变陈旧的工程管理模式,协助建设单位做好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益。在过去25年时间里,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造价以及避免社会各类资源的浪费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监理行业还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今年3月深圳试点取消强制监理的消息发出,深入研究如何使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走出发展瓶颈,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便显得尤为重要。
2当前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2.1监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工程监理制度推广之初,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刚刚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筑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业主行为也不是很规范,施工队伍素质层次不齐,政府推广强制监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确保质量和投资效益的发挥。但20多年来,由于我国工程建设项目量大面广,强制监理的规模范围在全国各地方执行出现偏差,被无限扩大以至于造成事实上的“全覆盖”。同时,也因管理体制、建筑市场生产力水平较低、施工从业人员水平不高、监理行业起步较晚、企业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等种种因素影响,定位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工程监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逐渐从定位于项目工程实施阶段(设计和施工),最终萎缩到施工阶段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在投资、进度管理等方面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此外,国内监理市场的管理也比较混乱,当前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申请设立的标准过低,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小型监理企业,良莠不齐。由于监理行业自律性不够,在建筑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度竞争演变为不正当竞争,监理市场混乱,压价竞争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的中标价格要远低于监理取费标准下限。
2.2监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工程监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工程项目监理部以承包代替管理,企业的巡回检查制度和内控管理不落实,或流于形式。项目监理部的现场管理和内业管理与规范要求相差甚远。
2.3监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的监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意识,在具体的监理工作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遇到相关问题不能及时的处理和解决。有些监理人员不是专业的从业人员,而是兼职人员,没有专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监理工作不到位。同时,目前我国监理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监理的责任意识不强,监理的人才队伍参差不齐。一些监理单位由于人才不配套,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这种条件下,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由于项目管理能力的薄弱,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工作,另外监理人员待遇偏低,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从而导致了整个监理队伍在低层次水平上运作。
3监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措施
3.1健全监理企业市场准入,规范监理市场秩序
监理企业从定位来说,是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高级管理队伍,政府应尽快修订监理企业准入标准,提高监理企业的服务水平,督促监理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合同约定等实施监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对取得资质的监理企业,政府应制定相关的资质动态管理办法,定期进行动态核查,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企业、存在市场行为违法违规和发生不良行为较多的企业及资质条件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改正或停业整顿;整改期间企业不得承接新的工程监理业务;逾期不改正的或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撤回资质证书,实行严格清出制度。
3.2加大监理从业人员处罚机制
建筑业流行一句话“一流人才搞设计,二流人才搞施工,三流人才做监理。”由此可见,提高监理企业的服务水平,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就是实施“有责有权”的监理工程师责任制,按照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界定监理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职责,赋予监理履行职责的手段,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要减少建设各方对监理具体技术工作方式方法和过程的干预。责任到人,权力到人,利益到人,形成总监终生责任制的工作格局。同时,应加强监理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现行的监理人员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重点解决监理人员无序流动、多头挂靠、监理业绩申报虚假等问题,通过建立监理从业人员情况数据库、主要监理人员、监理业绩情况数据库,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的管理,促进监理队伍的稳定,提高监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
3.3引导监理行业服务机制
针对监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行业协会应发挥指导作用,各监理企业将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属地原则报当地行业协会备案,行业协会针对内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纠正,对不健全的管理制度提出修订建议。同时,行业协会应加强建设监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行业自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结语
建设工程的监理行业在规范建设市场行为、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监理企业应抓住机遇,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方式,加强行业内部学习,提高自身从业人员的素质,走出发展瓶颈,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监理行业能够在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原则下顺利的进行。对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工程监理企业,可通过重组、并购和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等方式,逐步形成人力资源雄厚、技术优势明显、管理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综合性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企业。其他中小工程监理企业通过努力逐步发展成为独具专业特色、规模适度、机制灵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工程监理企业。
参考文献
[1]朱建.建设工程监理当今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民营科技,2013,(01):67-68.
[2]徐良.浅淡监理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价值工程.2011,(22):105-106.
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范文5
关健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01
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十分繁重的工作,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管理,不但是高速公路工程本身的需要,也是建设企业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的需要。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扩大工程效益的最有效途径。高速公路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应该贯穿于公路的组织、计划、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精细化管理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实现公路建设企业的效率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结合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对精细化管理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精细化管理概念及特点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确的定位、合理的分工、责任的细化以及考核的量化等。精确的定位就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对每个部门或者岗位都要进行相关的职权定位,且这种定位应该非常精准,并保证每道工序和环节都能够清晰的规范和良好的衔接;合理的分工主要是指对工作职责和业务程式进行精细化分,以保证管理系统的高效和有序;对责任进行细化就是对各个业务部门或者项目小组的责任进行细化,以便使内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考核的量化就是将各部门的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对各顶经济责任进行具体化,进而对管理过程进行科学的控制,并在考核时实现定量准确、奖惩严明。
2.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基本上精细化管理可以用归纳出四个特点,即精、准、细、严。精就是指管理上精益求精,追求最佳的管理效果;准就是指准确的进行管理决策和信息处理,准确的对各项管理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力求在时间衔接与工作方法选择上做到准确无误;细就是指对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尤其注重在执行方面的细化;严就是指对管理和工作偏差进行严格控制,并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和规定。
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其执行能力。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项目的执行能力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得到保障的基础,也是公路建设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得到保证的重要因素。精细化管理的全面落实能够有效保证项目的执行能力得到发挥,使公路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1.高速公路工程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1.1制度落实过程中的精细化。关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标准和细则较多,每一项标准和细则对于公路建设来说,都是一种建设依据和质量保障。高速公路建设的每项任务,都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掌控,而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分解,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地将各项标准和细则进行落实。在公路建设中,对项目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分项工程的细化和分解,比如对具体的路基、桥涵、路面等工程进行细化分解,是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从公路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开始,就严格的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工程管理制度能够落实的重要保障。
1.2质量管理制度的精细化。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该严格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细化的具体做法是,实行质量责任备查制度。也就是将各参建单位的责任人、质量责任人和工程师等相关人员进行在册登记管理,以保证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追朔到质量责任人,进而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质量认识。
1.3考核制度的精细化。在高速公路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内容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便是对各种考核制度的管理。在考核管理过程中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对人员的履约、工程的质量、内业资料以及现场人员等等进行综合的考核管理。考核管理应该制订出具体的检查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以便按期对全线监理、施工单位以及其它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量化评分和全线排名。
2.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2.1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应该包括施工工艺的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检测技术的质量管理等。公路项目在开工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是技术交底,对这一过程进行精细管理,应该重点注意对施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控制,对关键工序和施工控制要点进行详细说明,并下发到个人;对于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的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及时做好每个环节的检查和验收工作;对试验检测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试验检测档案,对试验检测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并建立试验数据保障体系和数据处理系统,严把数据的质量关。
2.2公路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高速公路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应该重点放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首先应该对驻地建设进行标准化管理,各项目的施工单位,应该成立和完善相关的职能部门,并实现办公管理的精细化和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其次要对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按要求设置拌和站、预制场和原材料堆放场,以实现施工现场的标准化,施工现场应该有序、规范,对现场内的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存放。
2.3施工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施工安全是公路工程所要保证的重要内容。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细化,对安全管理的规章进行细化,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精细化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安全事故的处罚机制,使安全管理形成一道屏障,保证公路工程顺利完成。
三、结论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需要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全方位。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工程的质量保证为基础,以实现工程效益为目标,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在不断提升建设水平的同时,抓紧关键环节、优化施工方式、保障工程安全,将全过程管理列入到精细化管理当中。
参考文献:
[1]吴世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控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9):316-317.
工程建设内部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石化工程;质量监察;探讨
2010年,中石化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中石化工程建设有关要求,颁布了中石化工程建设质量监察规定。工程质量监察是指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标准、规范、制度,执行中石化工程建设程序及履行合同情况实施监察管理,并对查出的问题按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进行责任追究。该规定自颁布实施以来,作者所在单位对部分中石化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管理部、勘察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进行了工程质量监察,重点监察了其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查处了部分单位行为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问题,起到了纠偏和堵塞漏洞的作用。在此,从工程质量监察的特征、与工程质量监督的区别、实际工作案例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分析。
一、工程建设质量监察的职能定位
(一)作用。实行企业内部工程质量监察,是中石化在工程建设质量行为自律方面的重要保障机制;是工程实体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监管环节;是确保工程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工程建设领域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二)依据。工程建设质量监察的依据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中石化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有关要求;工程建设合同及设计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
(三)范围。工程建设质量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
1.质量责任主体及个人质量行为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标准规范明确的质量要求,尤其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要求是否得到执行并实行。
3.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的程序、制度是否得到贯彻落实。
4.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是否得到执行并实现。
5.工程实体质量、安全是否符合要求。
6.工程实体使用功能是否得到满足。
7.工程建设过程文件、资料是否满足质量管理要求。
(四)事项。工程建设质量监察事项主要包括:
1.对参建质量责任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管核查。
2.对工程建设合同中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约定进行监察。
3.对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以及实体工程质量进行抽查抽测,必要时出具监察报告。
4.参与工程质量事故、严重质量问题的调查,必要时进行独立调查并进行必要的监察处理。
5.受理工程质量问题举报和投诉。
6.对工程使用功能的实现程度进行跟踪考查,参与建设项目后评估工作。
7.上级交办的其它工程质量监察工作。
二、与工程质量监督的区别
(一)相同点。一是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二是方法相似,工程质量监督主要是深入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核查,工程质量监察是既深入现场又深入企业进行监管核查。三是依据相同,都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程序制度。四是约束对象相同,都是工程参建的质量责任主体及个人。
(二)不同之处
1.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工程质量监督是一种执法行为,而工程质量监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2.工作范围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工程质量监督侧重点在于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督导,工程质量监察的侧重点在于责任主体单位及个人质量行为的监督核查,重点强化对责任主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运行的监察。工程质量监察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比工程质量监督其工作范围更加宽泛,增加了接受质量问题举报投诉、参与建设项目后评估工作等;监察处置措施更加严厉,例如对相关质量问题(事故)责任单位限制其参与中石化项目投标,以及清除出中石化资源市场等。
三、工程建设质量监察工作案例
【背景】某成品油管道工程管道主材为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管道材质L415MB,管道在完成焊接、检测、防腐及下沟回填后开始分段试压,2013年3月15日监察人员对信阳南鸡公山段JGS001―JGS076号桩约17.7km管道试压进行监督检查,强度压力稳压4小时,经检查压力表无压降,在确认合格后进入严密性试验,按设计要求应稳压24小时,但在严密性稳压到约10个小时后开始以0.3MPa/h的速度降压,管线明显出现了泄漏。在信阳南57km公里进行严密性试压时出现7处泄漏点。
【评析】管道在试压过程中出现渗漏,一般来说,最可能出现的原因是管道焊缝出现问题,监察人员对出现泄压管道相关施工资料,如:无损检测资料、焊接施工记录、焊接工艺卡等进行了检查,从结果看,每一道焊口都有相关的焊接人员、焊接电流等现场的焊接数据,焊缝的外观质量、无损检测资料显示管道焊缝均已合格,焊缝的焊接也符合焊接工艺要求,
由于管道都已经下沟回填,漏点查找以开挖为主,分段试压为辅的方式,以截断阀室为界将截断阀关闭,进行分段试压。经过开挖检查,发现7处漏点且均在管道高频焊直焊缝处。
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是一种生产焊接工艺钢(即ERW钢管),与埋弧焊钢管焊接工艺不一样,钢管的高频焊接是利用交流电的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钢材(带钢)经滚压成型后,形成一个截面断开的圆形管坯,在管坯内靠近感应线圈中心附近旋转一个或一组阻抗器(磁棒),阻抗器与管坯开口处形成一个电磁感应回路,在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作用下,管坯开口处边缘产生强大而集中的热效应,使焊缝边缘迅速加热到焊接所需温度经压辊挤压后,熔融状态的金属实现晶间接合,冷却后形成一条牢固的对接焊缝,所以焊缝不需要焊接材料,由钢带本体的材料熔化而成,机械强度比一般焊管好,可以实现连续流水线作业,生产效率较高,生产成本低。但是,由于其钢管焊接工艺特殊性,工艺较埋弧焊钢管更严格。在钢管高频焊接过程中焊接工艺及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二氧化碳流量)的控制、感应圈和阻抗器位置的放置等对钢管焊缝的焊接质量影响很大。
泄漏点找出后,建设单位组织监督、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质量问题分析会,决定将泄漏段钢管取样后,送到研究所对钢管纵向焊缝泄漏的原因进行分析。经分析,高频电阻焊管焊缝泄漏处的断口中均存在灰斑形貌,由于钢管生产厂家制造过程中局部焊接工艺条件的波动,导致局部电阻焊焊缝中的氧化物夹杂未能排出,影响到该处焊缝的性能,在管道铺设后进行的水压试验中,该局部焊缝承受不了所加载荷,导致产生裂缝而发生泄漏。
【处置】根据以上分析,监察机构提出如下要求:
1、建设单位在钢管订货中,要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及生产工艺条件进行审查。监理单位要进场监造,对工艺参数的波动情况及生产批次进行认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