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经济等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经济等级范文1
日前,日本艾富洁公司名为“大治将典设计产品分享会”的设计师交流活动在三里屯那里花园举办。活动由公司负责人高谷彰之先生统一安排部署,邀请日本设计师大治将典先生与国内众多设计师进行现场交流。
活动中展示了许多日本设计的生活用品,比如造型独特,极具艺术气息的铜质起子、由北海道手工作坊生产的道地日本木质口杯、些铜质的锅垫、筷垫和转柄形钩等,现场嘉宾用这些
生活用品进行现场实演,也有嘉宾创意无限,对实演的各种生活用品进行了重组,从而排列出形态各异的艺术造型,大治先生对此表示,“设计这些产品的功用并不是单一的,有许多功用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
GREENGUARD正式登陆亚洲市场
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于日前在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举办盛大会,宣布在北京成立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亚洲区总部。这是GREENGUARD在亚洲实现全球扩展,推进营造健康室内环境理念的进一步体现。通过这一举措,GREENGUARD将进一步完善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服务和运营,并更好的帮助产品制造商生产低挥发的产品用以满足当地及国际市场的需要。GREENGUARD创始人、总裁玛丽莲 布莱克(Marilyn Black)博士,亚太区首席代表泰德 雷维斯(Ted Revis),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 ,中国环境学会室内分会副理事长戴自祝教授共同出席了此次会。
作为ISO-IEC Guide65:1996认可的第三方组织, GREENGUARD环境研究院致力于通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减少人们接触化学品和其它污染物的时间来保护人们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浙江东方星月地毯产业有限公司成为亚洲第一家获得GREENGUARD认证的地毯企业。
华格照明,责任引领未来
――记WAC华格照明2010年度经销商会议
来自美国的专业高端室内照明灯具品牌,WAC Lighting与日前在上海瑞吉红塔酒店召开了WAC Lighting进入中国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合作伙伴沟通会议。WAC美国总部的总经理 Jam McMahan 和美国WAC Lighting CEO Tony Wang(王忠琦)先生亲临上海参加了这一会议。作为WAC Lighting 照明业务的中国区总部,华格照明灯具(上海)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戴增凯先生就WAC品牌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和业务发展计划向与会合作伙伴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在本次会议中,WAC Lighting整个市场销售团队给与会合作伙伴带来了来自美国最前沿的SOL系列OLED灯具,同时也展示了WAC Lighting的两条完整的产品线,分别是高精密轨道射灯PALOMA(帕罗玛)系列和专业级筒灯PLANA(普兰达)系列。这些完整的产品线几乎可以囊括包括低压卤素光源、高压卤素光源、HID陶瓷金卤光源、PL节能灯、LED光源在内的全部产品线,成为在博物馆、高端酒店、奢侈品商业店铺、高铁展厅、机场航站楼、时尚秀场展示等众多室内照明领域的主力推广产品。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得到了与会各位资深经销商和行业专家的普遍认可高度关注。
连续三年荣获IF奖安蒙引领中国卫浴创新设计潮流
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主办的“iF中国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CHINA WINNER)10月将在上海举办盛大颁奖典礼。安蒙卫浴彩色抽取式龙头凭借其低碳环保材质、人体理工学设计获得评委青睐,勇冠IF大奖,安蒙卫浴上海分公司杨善斌将代表公司前往领奖。据了解,这是安蒙卫浴继轮回系列与丛林系列相继获得08、09年德国IF设计大奖之后,第三次问鼎此殊荣。
此款荣获2010年IF大奖的安蒙彩色抽取面盆龙头,是创新采用改性abs材料,无毒无害,隔热防烫,节能环保可回收利用,颠覆了龙头设计传统材质的单一选择。改性abs材料的运用改善了资源匮乏,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又实用。该龙头最大的特点是可抽取设计,独特的抽取头和把手设计交相呼应,美感十足。
“衍生•跨界”中国室内设计师原创艺术展及论坛华美绽放
金秋十月,瓷海国际携手装饰行业复合型专业媒体――现代装饰杂志社,倾情打造以“衍生•跨界”为主题的“中国室内设计师原创艺术作品展”。此次作品展和设计论坛将在素有“陶都”美誉的禅城佛山的2010中国艺术瓷砖节秋博会上与观众见面。
展览面向华南地区专业室内设计师展开创意“通缉”,征集他们跨界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这是一场创意与产品结合,艺术与个性融合,原创与颠覆碰撞。征集的优秀原创艺术作品将在2010中国艺术瓷砖节秋博会上完美绽放。届时,观众们不仅能领略到惯于空间体验的设计师们回归艺术体验时的交错绝伦的视觉冲击,还能注目到国内卓越的室内设计大师罗思敏、吴宗敏,国际室内设计师路宝斯等30位左右的室内设计界同仁的不凡风度,同时,围绕“衍生•跨界”主题将为观众们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思维盛宴。此次论坛以设计师独特的思维角度解读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室内设计与艺术瓷砖融合与共生展现的听觉文本。
本次活动将通过专业媒体、专业学者、跨界艺术家的复合多维视角来展示中国艺术瓷砖产品及中国艺术瓷砖的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使佛山陶瓷行业在业界和国际上优秀口碑得以延续和深度传播,并拓展中国艺术瓷砖的国际市场,升级中国艺术瓷砖产品架构,拓展佛山陶企国际化和专业化视野。
2010年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中宇万家节水改造”公益行动
暨中国节水(洁具)“金马桶”奖评选正式启动
近日,由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携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厨卫工程委员会、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联合推出的“2010年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中宇万家节水改造’公益行动暨中国节水(洁具)‘金马桶’奖评选”在北京广播大厦十层多功能厅启动。
“中宇万家节水改造”公益行动预计持续三个月,以“中宇万家节水改造”为主线。组委会组建了一支由美加华、澳斯曼、箭牌、法恩莎、惠达、恒洁6家知名卫浴企业组成的洁具维修专业团队,深入京城千家万户,为百姓进行马桶用水量免费检测,提供改进“跑、冒、滴、漏”现象的维修建议及服务,让百姓直接便利地享受到高效节水改造服务。
此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还将主持“中国节水(洁具)‘金马桶’奖评选”、“百姓喜爱的十大品牌奖”票选等活动,各评选奖项将在十月中旬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揭晓。
家商并举--欧普照明2010-2011年度照明新品
作为唯一入驻世博会民企馆的照明厂商、国内知名品牌欧普照明,日前在总部所在的上海浦东华盛科技园,正式了其最新开发的2010-2011年度照明新品,包括家居照明新品、商业照明新品、LED光源产品、电工电器类新品等。欧普照明董事长王耀海先生、总裁马秀慧女士,以及近千名国内经销商出席了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了欧普照明2010-2011年度新品的。
社会经济等级范文2
[关键词]高等学校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措施
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协调好这三大基本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把高等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高校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一、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1. 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高等学校在为地方提供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高等学校要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一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基础。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高等学校优势,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破解地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二是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是核心。地方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科技的更新和进步。只有创新和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才能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三是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是通道。高等学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四是物质资源服务。物质资源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高等学校的科研基地、科技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发展民主政治,服务政治文明建设。高等学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阵地,起到为党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研究咨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加强政治文明研究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思想宣传的窗口、政治文明研究的基地,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
3. 提升文化竞争力,服务精神文明建设。高等学校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中心,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高等学校要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辐射,为推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是提升文化渗透力。高等学校要自觉承担起弘扬先进文化的任务,坚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坚持民族传统与现代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提升文化的辐射力。高等学校的文化传播不能封闭在象牙塔内,而应走出象牙塔,向外辐射。高等学校可以而且必须在文化资源发掘、整理与研究、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开发等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既是高等学校的优势所在,也是高等学校的时代责任。
二、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1. 以观念转变为突破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高等学校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观念,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加快地方建设目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要在服务范围、服务领域、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对象等方面通盘策划,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地方建设发展大潮中去。
2.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质量和特色兴校,夯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二要实施“质量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特色人才。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经济发展为支点,考虑社会的多元需求,充分依托政府的宏观规划与产业结构,坚持“立足地方、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实施开放办学,培养国际性、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要进一步树立面向国际开放办学、面向区内外开放办学、面向校内外开放办学的理念,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学生双向流动的联合战略、专业课程设置国际化战略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际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四要瞄准国际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凝练办学特色。要根据国际和经济开发区对人才、科技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人才资源状况,在实践中把特色培育与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建设和专业整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以产学研为载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等学校要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出发,把产学研结合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使高等学校的发展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完善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与政府合作平台、高等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平台、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技术难题攻关,共建产学研联合体。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通过开展科技公关、项目联姻、成果孵化等形式,组建以学科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面向区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寻求政府支持、引入互动机制、拓宽服务领域等途径,建立高校、政府、社会三者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保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发展优势,这种机会和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在高等学校,因此,高校要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高等学校的发展主动地融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在全面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切实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新的更大的发展,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赋予高等学校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 秦磊,高等教育必须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03:110-113
[2] 张剑伟,努力提升地方性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科学社会主义,2007,1:117-119
[3] 杨建明,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02:43-45
社会经济等级范文3
7月12日下午,“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责任年会暨质量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倡议组织召开,2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20余家新闻媒体、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等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等国际机构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特邀了教育部、天津市教委、上海市教委、四川省教育厅等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同志与会。
会上了《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2012?发现高职》形象宣传画册(以下简称画册),并邀请与会代表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经过12年大发展后的自我反思,是高职战线与社会各界的一次交流与碰撞,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者、管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理清现状、展望未来的一种努力与尝试,传达了高职战线坦诚面对公众、认真承载社会责任、勇于面对未来挑战的坚定信心。
报告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委托第三方研究机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联合调研编写形成的,是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首次社会。报告分为概览与历程、学生与发展、学校与改革、政策与项目、成效与贡献、挑战与展望等六个部分。报告从培养目标的恰当定位、学校的努力创新和政府的重点支持等角度,分析了高职教育在逆境中探索生存空间、服务空间和发展空间。
会同时推荐了部分省市与院校的质量报告,展示了十二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一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二是呈现出“低进高出、人尽其用”的局面,使被传统高等教育招生边缘化的青年群体找到了人生与事业成长天地,三是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国家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四是高职院校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既满足了老百姓上大学的需求,又实实在在提供了谋生的本领,对老百姓的教育投入给予了实在的回馈;均衡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为地县城市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为区域文化传承和社区稳定作出了贡献;推动了东西部均衡和中高职协调发展,为所在地区和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为民营经济贡献人才。
社会经济等级范文4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理论分析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教育规划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1001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0日
一、引言
我国学术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界定并不一致,大多是从高等职业教育涵盖范围(即外延)、高等职业教育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或目的进行界定的。如,“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能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实施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实施技术作为其知识的主导框架;高等职业教育以实例和课题为组建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方式;高等职业教育以情景模拟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还有就是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得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由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旨在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称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说,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高技术人才的教育。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两个类型,当然有衔接有沟通,不是层次上的差异而是类型上的差别”。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年16号文件)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区域经济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即特色经济。区域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它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引领区域经济等方面都是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展开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服务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结构调整的内涵、规模、专业类型和层次差别等。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关系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来源。高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不是来自教育内部,而是源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的人才需求。纵观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应用开发型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日本和美国为例。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非常发达,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是:整个体系由短期大学、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等多样化教育机构组成。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已形成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文化教育,适应时展的要求。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是日本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建立了包括社区学院、技术学院、区域学校和工业管理学院等在内多层次、多种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些高等职业院校不仅为美国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而且也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二)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依附性,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群体的摇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区域科技结构决定了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区域科技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关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未来社会是区域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经济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适应中提高发展能力,以办学特色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理论分析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基本理念。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而区域经济是遵循着非均衡的轨迹发展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也将通过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手段在明确的分类指导下,以发展求突破,以期与经济社会形成双向适应拉动的态势,直接融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设定,是通过非均衡的发展途径,达到相对均衡的发展目的,教育均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中求均衡,资源配置不仅仅是单线的“锦上添花”,更是要统筹的“雪中送炭”;另一方面要注重非均衡发展中的增长极。就经济现象而言,如果存在一个经济集聚发展的区域空间,位于这个区域空间中的某个引领性或推进性的发展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在一个区域空间,增长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而是往往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极上,这些增长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辐射并扩展,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由点而面的关键的拉动作用。教育也有相同的现象,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增长极。一定意义上,鉴于社会需求的直接性和急迫性,高等职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可以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实验区。鉴于与区域经济的关联度,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地区其他教育而言,可以成为高教强省、高教强市的首选点和增长点;鉴于政府积极引导投入和社会广泛响应支持,国家和省市二级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对于全国高职院校而言,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样板和辐射点。
(二)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外部关系规律。外部关系规律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关系规律。它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关系规律而言的,其简单表述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受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二是要为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着紧密的、直接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化是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主动适应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做出敏锐的反应,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专业设置、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就某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它不仅要注意研究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研究与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技术优势相匹配的技术市场的变化,研究与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相关联的行业经济的变化,而且要特别注重高等职业教育所处的周边关系,尤其是政府关系、社区关系和媒介关系的处理。高等职业教育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义不容辞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与高校有着非常密切的利益关系。
(三)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全息结构。全息结构是一个由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四个子系统(物质再生产、精神再生产、人力再生产、自然再生产)构成的“四位一体”的空间网络结构。它的主要特征是,任何一个微观子系统的内在结构都反映出宏观大系统的一般结构特征。我们可以把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力生产三个系统简化为经济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神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从事知识和技术生产的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既为经济活动提供知识与技术,又为教育活动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教育活动是人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活动为经济活动输送具有一定素质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科技活动提供科技人才,科技反过来又成为教育活动的知识源泉。教育、经济、科技三者密切配合,互相促进,在整个人类活动系统中同时并存,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同样具有全息结构的特征,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城市不同层次级别的系统中都包括这三个系统。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系统,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表现为区域内的教育、经济、科技的互动作用。各种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经济特色时,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系统。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并行发展与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获得最佳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教育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二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层次、一个目的,而后者则是前者的一个方面、一条途径。教育必须与生产相结合,则要求教育发展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即要求学校恰当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迫使高等职业教育要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和地区发展的新路子。而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就是其本身发展所能够实现的合理的途径。
(五)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动力机制。教育的动力机制是系统地、综合地起作用的,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发展往往由几组对应的关系相互作用拉动或推动,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反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愿景与政府政策法规保障,行业质量要求与院校开放办学,社会尊重人才、尊重技术与院校改革创新。从分析的角度看,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拉力有相关的两端,即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能级提升的直接动力和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导向的主导动因。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行业企业的需求催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政府则根据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水平、区域特点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通过行政调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财政投入标准,规范院校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规模,引导高等职业教育适时对路健康地发展;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推力也有相关联的两端,即高职院校为生存而自发应对与为发展而自觉做强的内驱动力和社会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感召动力,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作为教育事业而存在的。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各级各类的创新人才。创新企业服务能级提升和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也是高职院校的价值追求。同时,学校教学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对接,学校多元化的办学路径与精致化的办学业绩会受到行业企业的欢迎、赢得社会的赞誉,反过来促使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六)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特定方式。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补偿性特征,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起点较低,为弥补我国与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差距,在一个时期内采取了急剧的快速的增长方式:当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长达到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世界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基本相当时,补偿性增长就会逐渐转化为适应性增长,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和自身逻辑可持续地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补偿性发展阶段需要过渡性对策,逐步迈向适应性目标。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方式,是在补偿性增长的方式下,采取延用适应性增长方式的目标思路,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充分考虑区域对于发展程度的经济承受能力,适度超前但不盲目拔高,面向需求但不急功近利,建立人才需求监测预警系统,避免出现投入过度不足、人才结构失衡和人才过剩等现象;二是处理好高等职业教育数量规模与教学质量的互促关系,加强教学资源的统筹和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的配置,降低稀释效应,最大限度化解质量代价;另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后发性特点,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但可以具有后发优势。这一优势在于:立足类型教育的改革,实施赶超战略,产生蛙跳效应,特色的类型的赶超战略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可行选择。这一战略的着眼点是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建成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其路径是融合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充分强调建设主体作用,力求通过学习模仿创新实现追赶目标,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就是后发赶超的典型范例。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社会经济等级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 教师专业技能 学生 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等种种问题,高职院校教师财务会计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存所欠缺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毕业生一系列原则意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高等职院应该着力提高财务会计教师技能实训的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一些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对事不对人,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所致,与教师个人无关。
1.近年有一全省的会计技能考试(被称为小高考的全省统考)的考官(教师)培训班结束考试中,有几个位高职院校派出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考官(据说均为高级职称),居然在全场三个小时的考试都不能完成技能实操考试,连最简单的会计凭证归类沾贴装订都没操作完成及记账凭证汇总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说,你们所谓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加考官自己都不懂,那平时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师请求考试中心领导网开一面,允许帮助做实操汇总及特许延迟1小时才勉勉强强完成。
2.有一位老师曾为此表示无奈。前年有几位会计专业高校财经讲师在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操实训时,从学校的会计部门借来会计凭证装订机,但在几十个学生面前却束手无策,弄了半天,汗流浃背,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会计记账凭证封面是如何将记账凭单装订成又结实又整齐有序的一本账册,但就是宁愿在学生面前丢脸也不肯向在场的这位同行老师请教,是这位老师实在于心不忍看热闹,主动站出来说让他来试一试,并且当众很快就装订出一本本结实整齐的记账凭证。这时全场学生掌声齐呜。
3.很多同行教师曾多次见到一些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只拿一本教材,别的连一张教案纸、一支笔都不带,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每次上课都一本书,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
4.有学生反映,在《外贸会计》的出口产品退税与成本计算与实操实训中,将一些错误的核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在核算商品费用定额时,按含值税的购进价格计算,并作为该课程的考试题目,使一些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中运用时被税务部门批评为少计利润以少缴交所得税,同时也受到老板的责骂。
如有一技能训练的资料: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至日本,出口总价为12万美元CIFC6横滨,其中中国口岸到横滨的运费和保险费占11%,这批货物的国内购进总价格为人民币819000元(含税价),该外贸公司的费用定额率为6%,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9%,结汇时外汇买入价为1美元折合人民币8.30元。要求分析:试算这笔出易我方是否盈利,利润额为多少?
计算商品总费用定额时,财会老师是这样错误地教授给学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商品总费用定额=819000/(1+17%)×6%=700000×6%=42000(元)。仅这笔账的错误计算就少计利润7140元,最终导致少计缴所得税2356.2元〖7140×33%=(当时税率为33%)〗。毕业生工作后按照这种错误的教授方法计算当然会被税局批评以及老板责骂了。这样学生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其社会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财经讲师在上课时碰到学生提出问题: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该老师不懂。课后点名问了几位会计老师也无人知道,当时在场教师就有一位曾经在商品流通企业担任多年会计工作,但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而宁愿大家都不懂,也不问这位教师。
6.有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会计实务》课程的“银行存款转账结算方法”章节的授课时,并不知道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由于现代的交通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了,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进行转帐结算,比如一个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转帐支票结算。但是我们不少的财会专业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还是按照原来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这一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说法教授给学生。使得不少学生工作后曾经多次提问,为何这些问题会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不一样,使学生受到了工作单位的师傅们批评,说是在学校没学好。
7.有些“多师”型高职教师也时常张冠李戴,讲错课程内容。如企业退休人员经费放在营业外支出核算、销售费用包括了销售部门的业务招待费等等。因为连年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评教分数比较低,后来就采取了在期末闭卷考试之前先出六、七道复习题,期未考试卷就选择其中的五道题进行考试的方法,以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有些会计师或财务会计负责人在教授学生工资核算的实操实训时,就是简单的如何按承包经营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奖励工资都讲授错误,在有人提出正确的算法后仍然坚持己见,至今未改。还有发生一些常见的错账也都无法查清等等。
二、着力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提高高等职院财会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也许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常有类似上述的问题发生,我们就有必要再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高等职院的财会专业课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将和本专业的社会实际职业工作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1.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职院要真正地重视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以解决财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滞后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人们大都重视大学的第一学历教育,而不重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知识的继续再教育,使不少的人捧着在很多年前拿到的毕业文凭而高枕无忧。其实这些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早就已经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而变得不够适时与不大实用。只有在职称评定时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但没有严格的知识深度及范围与时限要求,如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等,使得有些人老是拿着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或三、四门多年前的所谓硕士课程的结业证书就引以为荣而满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毕业了,我也读了研究生呢……。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院应制定有严格并详细的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比如财经讲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的授课教学工作的四至六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副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或四至六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定等等。不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教师应该不给晋升职称与参加评优及享受同等奖金待遇等等。
2.扎实地抓好高等职院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以上所列举的体现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一些事实,实际上并不是让人们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而只是简单的财会专业教师实训技能不清的具体情况,这大都是我国大学因为一些教师只是从大学到大学,从书本到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双师型”教师。目前大家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专家学者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下有“双职称”之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还有“双证”之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双能(双素质)”之说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培养工作。本文认为“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双师型”的说法不够贴切,因为若将“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定义为“双师型”,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证书及有三个或更多职称的就是“三师型”、“多师型”吗,这显然不妥,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及培养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或说明,以利于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2)着力于高等职院“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着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
①高职院校自行培养“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学校任教亦即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与实际工厂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自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学校企业培养相结合。每个学期,高等职院都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工厂、公司等企业学习或交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请教。带领学生下工厂、公司实习和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以便适时地将反映新的技术、新方法、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等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之中。
直接培养新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院凡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进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新人,比如硕士研究生,都要让他们首先到相关的工厂、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岗位的第一线参加实际工作一年时间以后,才能接受其回学校给财经类学生授课。
安排非“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条件中“……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活动”的规定,高职院校每个学期也都应该安排一些财务会计教师到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门学习,使之转变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
②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高等职院还可以从相关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企引进“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调进“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工作单位的调动,就是脱离企业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应该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将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既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财务会计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将他们调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充实“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聘请“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聘请,就是不脱离企事业的工作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还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这类教师平时工作主要在原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岗位,只是学校安排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时候才到学校上课。
3.高等职院财会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财会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高等职院的专业教师除了上述所探讨的社会和高校要给教师提供的环境与条件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本身自觉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学习与提高自我。
(1)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敢于实践创新以避免从大学到大学与及从书本到书本教学。不少的高等职院财会专业课程教师本来大学所学的就不是财会专业,只是一些经济类专业转“行”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里充其量就学过会计学原理等一两门会计的课程,且大多还因为不是本专业课而学得不怎么样,再加上根本就没有财会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担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也就只能是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给学生;另外还有些虽然在大学时是多学了几门财会课程,但是也是从大学到大学担任财会专业课教师,也没有社会实际的财会工作经验,往往就会有些这样的现象,原来老师教授给我什么样的知识、是怎么样教授的,我也就怎么样教给我现在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要虚心好学,与时俱进,不满足于从大学毕业时的一些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两个假期时间,自学和参加一些财会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学习培训,不断地吸收更新的财会知识与信息,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2)高等职院财会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工厂公司企业学习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上所列举的一些例子中,你都知道向学校财会部门借用会计凭证装订机,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操作及装订凭证,你就应该在借用装订机的同时,放下面子请教一下相关的财会人员,就不至于在学生面前发生“教师本身都不会操作而何以教学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问题的发生也大多如此。但是这又确确实实地发生在高等职院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而且都是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财经类骨干教师中的事情,而且有些问题还贻患不小,甚至会让人们有那么点“误人子弟”之感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 这些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财会教师的自身学术水平与实训实操技能还有所欠缺。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常常自行联系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工厂、公司、商场、银行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第一线去学习财会实践技能,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就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社会经济等级范文6
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是通过调查研究,运用经济学及其它有关理论方法,分析评价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就业、地方社区发展、生产力布局、扶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前评价进行对比,以考察项目建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促使项目与社会协调发展,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具有如下特点:(1)宏观性和长期性: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生活领域,而且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长期性。(2)间接性: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其中有直接的,但大多是间接的。(3)综合性: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要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必须分析多个目标,考虑多种社会效益与影响。(4)定量难: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大多属于继发性影响,不仅不能使用货币定量,也难于使用实物量甚至劳动量去定量,如项目对文化、思想的影响等。
2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规范的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较权威的是由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和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研究的国家科委软科学重点课题成果《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特点及公路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建立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各项目的规模不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也不同,所以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替换或增减评价指标,但不能减少主要指标。
2.2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2.2.1区域经济发展影响(A1)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A11)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产业链关系,在公路建设引起相关部门效应增加的基础上,又会引起其他产业部门效应的增加,从而促使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设置区域经济增长指标是非常必要的。对这一指标的评价选择经济增长率进行量化。经济增长率=项目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量无项目时国内生产总值×100%(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A12)公路项目的建成,改善了沿线的运输条件,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淘汰机制,又会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调整组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企业经营集约化,从而在整体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这一指标的评价宜采用定性分析,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突破口来分析。(3)促进区域投资增长(A13)公路项目的建成,改善了沿线的交通条件,拉近了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工业中心的时空距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毗路而建足以证明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投资增长的贡献。
2.2.2区域资源开发影响(A2)
(1)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A21)公路项目的建成,为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了运输服务的支持,为经济潜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动力。而且交通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生产部门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成本,生产部门在获利的同时有可能会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使自然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参考申金生等人在《交通投资的区域综合效益研究》中建立的区域经济潜能模型。其中,A21为公路建设项目促进自然资源开发的效益,βk为项目对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影响的可实现系数,O′′kt为项目建成后第t年区域k可开发自然资源的经济效益,Yjt为项目建成后第t年影响范围内区域j的经济效益,f-1(mkj)为区域k、j之间的可达性函数。(2)促进国土开发和土地增值(A22)公路项目的建成,改善了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基础设施水平和投资环境,从而改变了区域的投资需求,使得沿线土地增值。目前关于土地增值效益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收益还原法、剩余法、市场比较法等。这些计算方法主要是对城市的地价进行估算,而公路沿线的土地基本呈带状分布,与城市土地的分布形态有一定的差别。本文采用区位分析法。首先,根据土地的区位优劣把公路沿线的土地分成不同的级别,交通条件相同或相似的土地就可以划归为一个等级,交通条件不同的可以根据与出入口的距离进行分级。在土地定级的基础上建立土地等级与地价的函数关系,即:Ynt=Y(1+γ)n其中,Ynt为第t年第n等级土地的地价,Y为基准地价,γ为土地的级差地价系数,n为土地的等级。模型中的参数可以根据土地价格现状与土地等级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然后,根据各等级土地在公路建成前后的利用面积,采用有无对比法计算公路沿线土地增值的效益,即:A22=t!n!(Y′ntS′nt-YntSnt)其中,A22为公路建设项目促进土地增值的效益,Y′nt为项目建成后第t年第n等级土地的地价,S′nt为项目建成后第t年第n等级土地的开发面积,Ynt为无此项目时第t年第n等级土地的地价,Snt为无此项目时第t年第n等级土地的开发面积。(3)促进人力资源开发(A23)公路建设项目不仅在建设期和营运期产生在该项目上的就业岗位,而且由于项目的建成,会刺激其它需求的增长,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这一指标的评价选择就业效果进行量化,即:直接就业效果=本项目新增就业人数本项目直接投资间接就业效果=相关项目新增就业人数相关项目投资总就业效果=新增就业人数总投资(4)促进旅游资源开发(A24)公路建设项目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一是促进原有旅游景点的效益增加,二是促进新的旅游景点开发的效益。即:A24=i!GyRi+j!GyΔRj其中,A24为公路建设项目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效益,Gy为旅游部门上缴利税率,Ri新开发旅游景点i的年利润,ΔRj为原有旅游景点j的利润扣除自然增长后的年利润增值。
2.2.3社会进步影响(A3)
(1)促进区域生活水平改善(A31)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活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医疗、卫生条件、文化娱乐活动、城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等方面。对这一指标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区域城镇化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可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即:城镇化水平增长效果=有项目时城镇化水平无项目时城镇化水平×100%收入水平增长效果=人均新增收入额人均原有收入额×100%消费水平增长效果=人均新增消费支出人均原有消费支出×100%(2)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A32)公路项目的建成,使地区之间的往来更方便,经济、信息的交流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公路沿线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对这一指标的评价宜采用定性分析。(3)促进区域出行变化(A33)出行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它是衡量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社会发展进步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这一指标的评价宜采用定性分析,以出行距离的增加、出行次数的增加、出行时间的减少为突破口进行分析。(4)促进路网效率提高(A34)公路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地区公路网络系统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效率,由此会产生运输费用节约的效益、运输时间节约的效益、减少拥挤的效益、提高交通安全的效益、提高运输质量的效益和包装费用节约的效益。这些效益的计算在国家计委与建设部1997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均有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2.2.4对外联系影响(A4)
(1)促进外贸发展和外商投资(A41)公路建设项目对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沿线区域的区位优势,增加外商的投资力度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间接地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对这一指标的评价选择外贸效果和吸引外资效果进行量化,即:外贸效果=新增外贸收入原有外贸收入×100%吸引外资效果=新增外资额原有外资额×100%(2)促进国际文化交流(A42)公路项目的建成,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拓宽视野、深化认识、转变思维、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经济活动,从而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对这一指标的评价宜采用定性分析。
3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特点,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可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矩阵分析总结法、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