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监控维护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监控维护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校 校园网 网络监控 安全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60-02
目前,高校校园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服务,但由于网络的开放互联和共享的特性, 使得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要加强高校网络安全维护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就需要从管理机制的建设入手。
一、制定健全可行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机房安全管理
第一,出入机房制度。网络中心机房是数据管理中心,非本区域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机房,外来人员只能在机房廊道进行参观,未经允许禁止进入网络机房。
第二,机房设备管理。所有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关闭UPS电源、市电开关与交换机设备。全部网络设备都要接入UPS。相关管理员负责机房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不得擅自操作职责范围外的网络设备。维护机房用电网络设备时要带防静电手套。机房内的网络设备要干净整洁,电源线路与网络线路要分开排线,各种网络设备要实行标签化管理。机房内所有设备要有管理日志。
第三,机房卫生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要保持机房的干净、整洁,要做到防尘、防潮、防静电,所有人员禁止在机房内吸烟。
第四,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人员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机房的设备与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止任何危险的发生。机房要设立安全责任制度,设立组长、组员,各司其职,专人专岗,按照制度规范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用电,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各种用电设备,禁止超载,管理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时,应检查好用电器的安全,重要岗位要全天候有人员在岗值班。爱护机器设备,不得随意拆卸机器,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挪动设备,不得将设备外借。机房走廊严禁摆放杂物,要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定期与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防止事故发生。
2. 入网管理制度
接入互联网的单位与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不得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在网上危害国家与社会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破坏网络安全的活动。高校校园网要严格遵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遵守入网用户守则,定期对本校网络秩序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和改正。
3. 网络维护制度
为了保证高校网络的健康运行,要定期对网络进行维护,主要包括:
第一,维护的方法。高校校园网要按照不同的部门进行维护。其中,网络管理中心作为核心部门主要负责总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线路的维护。机关、各院系分别设立网络管理部门,安排专人进行本级的服务器、网络终端维护。网络管理中心对机关、院系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二,设备的维护。网络设备是校园网能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大型机,路由器,交换机,机柜等等。这些设备主要有网络中心负责维护保养,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排查,做好设备的备份,定期修改维护密码,并记好维修日志。
第三,服务器的维护。服务器是网络中心的关键设备,包含高校的重要信息数据。服务器由网络中心总服务器与各院系单位的二级服务器构成。网络中心人员要每日检查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各院系单位也要定期检查服务器的运行状况,网络中心管理人员要不定时检查指导下属二级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做到及时排查,及时备份,使校园网路安全运行[40]。
此外,服务器只能安装规定的系统软件,严禁私自安装其它任何软件程序,严禁重要服务器连接网络。
第四,网络线路与终端设备的维护。网络线路负责数据的传输,是高校网络安全构建的基础,未经管理部门同意,严禁更改线路。如线路发生问题,则上报本级网络管理人员或网络中心管理人员。相关人员应及时查找问题,排查故障。如果网络终端设备发生故障,则按照相关责任人进行检修或者更换。
4. 值班制度
网络中心与各二级网络本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班。各级值班人员要遵守值班守则,坚守岗位各尽其职,遇到网络安全问题要逐级上报,尽力排查,并记录好没每日的值班日志。
5. 管理员职责
网络中心管理员负责高校校园网的整体管理维护工作,并为二级网络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网络中心管理员负责网络中心服务器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二级网络单位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各级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的网络管理技术,确保各级网络设备都能安全平稳的运行。
6. 违规处罚管理办法
为了使校园网健康稳定的运行,制止一切利用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网名的正当合法利益,特制定以下的违规处理办法:
当违规行为较轻时,应通报违规人的单位,并令其做出书面检查,暂时停止其校园网的登录权限两周以上。当违规行为严重时,对违规人给予行政处分,取消其校园网账号,危害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如违规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进行赔偿。
二、建立校园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管理机制
对待突发事件的处置办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处置方法。对待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分为事故发生前和发生后两种不同的情况:
(a)事故发生前。网络中心与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办法,建设事故管理系统,进行事故评估,制定紧急事故通道,确保一旦发生事故,网络备用通道的畅通。平时还应加强处置突发事件演练,在真正的事故中做到有条不紊,把损失降到最小。
(b)事故发生后。发生网络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上报主管部门,采取最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法,及时排查事故,确保网络在最短的时间恢复运行。
第二,处置步骤。
(a)及时发现事故。各级网络部门要遵守各项规定,以确保在最早的时间发现突发网络事件。
(b)启动应急预案。当网络突发事件发生时药剂师启动应急措施,按照预案进行紧急处理。
(c)应急处置措施。网络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与人为破坏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方式也有不同。
当网络事故为自然灾害引起时,应根据实际,先保障信息的安全,而后在保护网络设备。
当由于人为的原因对网络进行恶意的破坏时,要分析其损坏途径,迅速切断恶意链接,而后对损坏的数据进行修复,同时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破坏分子,按照相关法律给予制裁。
第三,保障方法。网络突发事件处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困难的系统性工作,因此高校网络主管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平时与遇到突发事件时的保障工作。
(a)对人员的保障。高校主管领导要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建立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b)对技术的保障。平时要对网络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做好相关备份,保障重要信息安全,做好遇突发事件的技术保障。
(c)对物资的保障。做好校园网经费的预算与保障,确保资金对技术、人员、设备的支持。做好突发事件资金保障预算,确保应急保障工作的顺利,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加强对校园网用户的内部网络监控机制的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保证高校校园网安全运行,应制定网络信息监控制度。高校校园网是向校内传输信息的平台,为校内用户使用网络提供各种服务,所有使用者不得从事任何违法犯罪,侵害集体或他人利益的活动,具体的监控措施如下:
第一,对服务器的监控。网络服务器包括FTP、WEB、邮件、数据库等服务器,大量数据信息要经过这些服务器,因此保证它们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高校各级网络部门要采取监控手段,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各级管理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杜绝各种危害网络健康的现象发生。
第二,对各部门的监控。各网络主管部门要成立本级的网络工作小组,派专人负责网络信息监控工作。各负责人员要掌握本部门的网络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以确保本部门网络的安全运行。
此外,在网络平稳运行时,可以通过IDS入侵检测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安全侦测与监听系统等内部监控措施保护网络安全。通过这些内部监控措施,可以提高网络的防御水平,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证网络正常运行。还可以通过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日志记录软件等分析工具,辅助分析网络安全请情况,从而完善内部监控机制,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总之,高校校园网的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的工程,要进行多角度主动的防范。在网络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环境下,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加强软件安全监控,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等针对网络安全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校园网的管理者要多角度维护防范,减小危险的发生率,最大限度的维护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徐云娟,校园网安全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韩晓雨,韩东.高校网络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1(3):76
[3] 张娟,高校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通信,2012(3):172-173
The Consolidation?of?the?Management?Mechanism?of the University?Network?Security
监控维护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车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70-01
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较为系统,不可出现任何马虎,因此,要能够树立科学的安全发展理念,并且对车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朝着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方向转变,从而让车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一、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车队车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由于车辆安全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安全意识淡化、车辆维护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车队安全管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容不得半点的麻痹和大意,可以说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开展和企业安全稳定。然而,不能准确掌握驾驶员队伍的思想、工作情况和车辆状况;车队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对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把握不够,没有从根本上将工作落在实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给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埋下了很大隐患。
2、维护保养不到位,注重短期效益,车况欠佳
当前车队车辆安全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重使用、轻保养。一方面,由于车辆使用频率高、行驶路况差,需经常性、定期性的维护保养,但由于经费的制约,车辆维修费用投入不足,车辆更新率过低,导致车辆安全性差。另一方面,驾驶员责任心不强和技能不过硬,大部分驾驶员普遍对车辆保养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掌握,导致车辆维护不及时。车辆一般都是单位配置,并非个人财产,从而导致个别工作人员出现管用不管修、能凑合就凑合的心理;而且,车况长期得不到细致周密的检查,从而诱发严重的不维修现象,致使车况越来越差。
3、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车队车辆管理方面,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如车辆派遣、车辆维修保养、车辆交接班制度,员工素养考核机制等等。但在落实过程中,这些管理制度往往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落实。个别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偶有发生。
4、监督检查不到位
从以往经验看,车辆派出后的车辆动态、驾驶员动态难以实时掌握,是车辆管理的一个盲区和软肋。另外,车队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
5、注重经济核算,导致安全管理受到影响
这种问题在单位领导层表现较为突出,市场经济变化较快,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位领导所选择的都是划块的管理方式,并且对实体进行组建,导致经济核算单位划分过小,实施自负盈亏、费用承包。而车辆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所实施的是“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方法,从工作层面来分析,基本满足目前的工作状况,也调动了基层生产部门、车队的积极性。但是,车辆安全管理职责得不到落实,导致管理出现空档问题,诱发较多问题以及安全事故。
二、做好车辆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管理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以往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全程掌控。
1、加强安全教育,强化理论学习
驾驶员是车辆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抓好车辆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管车先管人,管人先抓思想”的理念,首先解决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安全一堂》微电影视频,微信交流群等手段,开展专题教育、技能培训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可有效解决安全教育制度不落实、驾驶技能不过硬等问题。
2、强化维护保养,及时淘汰老旧车辆
车辆的日常维护是保持汽车正常技术状况的基础性工作,日常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对此,强化驾驶员日常三检工作以及出入库检验工作,并且对每台车辆建立档案,详细记录车辆的故障问题、维修保养时间、维修保养次数等,实时掌握车辆维修保养数据,从而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使用,使车辆技术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安全可靠,还可延长车辆的使用年限。对老旧车辆及时上报公司,申请淘汰更换,提高车辆成新率,确保安全运行。
3、健全完善制度,强化日常管理
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能够贯彻预防的原则,加大管理的力度。一是在内部管理方面,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切实际条款和过于苛刻内容。经常召开全队职工大会对反映较为强烈的管理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过程中,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每项管理制度制定都须全体人员会议讨论通过,并公告宣传栏。但制度一经实行,必需严格执行,二是加强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工作,就是把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同时我们也充分微信群的优势,把管理制度学习材料放到微信群中供大家学习,让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管理制度。三是重点还要能够对驾驶员行车规范、车况检查加以落实,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且对回车队的司机、车辆进行落实,对于较远的现场驻点的车辆,车队管理人员需要能够定期做好现场检查,所有的检查都要能够记录在案,探究相应的规律,并且把握实际的车辆管理工作方向
4、加强监督检查,拓展监督检查渠道
当前,车辆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是车辆派出后,即脱离了管理视线,往往各类事故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对此,我们车队所有车辆安装了北斗车辆GPS定位系统对车辆运动轨迹、行驶区域、行驶路线、行驶速度进行实时、全程跟踪监控,回放倒查,确保车辆管理实时化、可视化、可控化。通过跟踪监控情况,对驾驶员进行奖惩激励,及时提醒驾驶员避免出现超速驾驶和疲劳驾驶。
5、对汽车运输安全责任进行落实
车队要进一步落实驾驶员个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且对驾驶员个人工作行为进行规范,明确相应的惩奖界限。针对安全事故处理而言,司机需要结合自己所负责任的大小、经济损失比例来加以赔偿,通过经济杠杆来提升司机个人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实现不违章行车。
监控维护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煤矿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对策
0 引言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47%的矿井属于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在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的推动下,部分煤矿存在突击生产或盲目超产现象,造成近几年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为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除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意识外,关键是建立煤矿井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形成煤矿井上、井下可靠的安全预警机制和管理决策信息通道。所以当前现代化矿井的生产不仅要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生产自动化的问题、又要了解各种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信息。建立安全生产、调度和管理网络系统,对井上、井下安全生产全面了解,靠及时准确的信息指挥生产和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煤矿设计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1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内涵和作用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防爆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领域应用的产物,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机电设备的利用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中心站(包括应用软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②信息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接口、分站、传输线、接线盒等);③传感器和执行装置。具体来讲,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指对煤矿的瓦斯、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等环境参数和矿井生产、运输、提升、排水等环节的机电设备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并取得数据的一种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为各级生产指挥者和业务部门提供环境安全参数动态信息,为指挥生产提供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信息,便于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另外通过对被测参数的比较和分析,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报警、断电和闭锁,便于制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能及时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决策信息。
2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传感器质量和性能差
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配接的甲烷传感器和co传感器已成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和监测煤炭自燃发火灾害预测的关键技术装备,并越来越受到使用单位和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但在现场使用中,虽然系统主机、分站以及软件已经不断进行升级,但国产安全检测用的传感器几乎全部采用载体催化元件,长期以来我国载体催化元件一直存在使用寿命短、工作稳定性差和调校期频繁、灵敏度漂移以及制作工艺水平低等缺点,严重制约着矿井有害气体的正常检测。另外《煤矿安全规程》中对甲烷传感器的调校有严格的规定,调校工作需要专用器具和标准气样,对调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多煤矿往往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原因而不能按时对系统进行维护和调校,甚至从不调校,严重制约了矿井有害气体的正常检测。
2.2 通信协议不规范,可集成性差
因为没有一个符合矿井电气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总线标准,所以现有生产厂家的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几乎都采用各自专用的,互不兼容。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缺乏互操作性、互换性,因此可集成性差,不易于系统功能扩展。在使用中,个别系统虽经多次升级改造,仍不能实现系统资源的有效共享,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3 诊断功能有待加强,系统的可维护性低
现场设备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不强,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困难,影响系统的可维护性。作为管理维护监控系统的辅助手段,部分系统只能对系统的通讯状况诊断,不能详细地判断故障的性质和故障点。但实际工作中要求能迅速判断出分站、传感器或电缆故障之间,或短路报警与真实超限之间的区别,为维护人员提供故障的类型和方位,以便于迅速处理故障地点。
2.4 现场管理和维护水平欠缺
尽管我国各省市煤炭管理部门都强制性要求各大、中、小煤矿的高瓦斯或瓦斯突出矿井必须装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而且近几年再次加大了对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但一些地方国有煤矿,特别是乡镇小煤矿,多数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不能正常使用和维护已装备的系统,甚至对系统配接的传感器根本不进行调校。另外,在大多国有煤矿还存在着监测监控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已经存在的监测监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对监测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提高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良好运行的措施
3.1 研究和开发出高品质的传感器
国产安全检测用甲烷传感器几乎全部采用载体催化元件,严重制约着矿井瓦斯的正常检测,与国外同类传感器比较差距较大。所以国家科研院所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应用的可靠性。
3.2 规范监控系统统一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不规范将造成设备重复购置、系统补套受制于人和不能随意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等后果。为了改变标准不统一的局面,国家出台了很多规范性规程和标准对监控系统及信息传输协议等进行规范,如《矿井安全监控新标准、新规程汇编及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选型手册》等。建议各监控系统统一通信协议,统一采用sql数据库,采用统一数据格式,这样可以很方便对系统进行维修、补套、升级,也可以很方便的建立矿、公司(矿务局)两级数据存储中心,并与上级监管系统联网,实现系统资源共享。
3.3 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管理制度
监测监控系统维护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在日常监测管理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和操作水平,每月应组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新调入的安全监测员,重点加强对其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合理利用售后服务和兄弟矿井相互指导的便利条件,确保矿井监测系统维护的顺利进行。另外要建立细致严谨的管理制度,及时完善有关监测监控管理的规定和制度,有效提高相互监督、相互预警的能力。
3.4 发展专家诊断、专家决策系统软件
科研院所应开发专家诊断、专家决策系统软件。专家诊断应具有对故障的智能分析、判断功能,改变系统自检功能单一、简单的情况。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能正确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决策。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安全监测系统是生产、安全及管理方面的一个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使管理层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生产相关数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赵延明,高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煤矿机电.2007年第3期.
监控维护管理制度范文4
随着大型精密仪器的不断引进,仪器操作程序和日常维护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原有实验老师已不足以保障实验室所有仪器正常运行,仪器管理将逐渐过渡到使用人负责制,这样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进一度加大。在仪器验收过程中,仪器负责人在掌握仪器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的基础上,还应强化安全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隐患。此外,重点实验室还承担着开展学生创新实验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和实验操作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掌握实验室各项安全条例,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配戴安全手套、口罩、实验服、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的良好习惯,同时严格遵守在通风橱中进行有刺激性的,致病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操作和使用的规定,并保持实验室内通风良好。
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
重点实验室相比专业教学实验室具有仪器种类多、操作要求高、使用人员复杂、药品使用量大、水电气使用频繁的特点,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始终以实验室安全为第一职责。只有切实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做到科学合理,具备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各项能力,才能确保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实验管理人员应完成以下工作: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完整;掌握实验室安全保护装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确保使用电炉、马弗炉等大功率设备有人值守,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直接高温加热;定期对水气管路阀门进行安全检查维护,防止泄漏与爆炸,如氢气、乙炔等;定期组织实验室废液回收。
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依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它是做好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辐射性环境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水电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特殊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方法;压力钢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危险“三废”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有了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制度,就有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另外,在行政手段上,应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如实验室应在防火、防毒、防腐、防爆、防盗、防环境污染等方面,并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提高安全系数,杜绝事故发生。
4结语
监控维护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无人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TM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建和飞速发展,变电站不断投入运行,从而出现了运行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实行集中监控,实施集约化管理,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通过设备改造和完善,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运行可靠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减人增效。
一、变电站运行无人管理模式的概述
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图像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变电站对管理系统的综合监控和集中管理。无人管理主要是指在变电站内不设置固定的运行管理和系统维护人员,变电站的运行监测和主要控制操作主要由远方的控制端进行控制和检测,变电站仅设少数的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
二、无人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1、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的运行
(1)运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职责分工
变电站以前实施的管理制度,必须要根据管理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以规范操作人员、巡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过程。
(2)巡视操作班的建立
按照现行的管理方式,变电工区既有运行操作的职能,又有设备维护检修的责任。在常规变电站设备检修中,调度值班员、工作许可人和工作班分别隶属于调度室、变电工区、公司检修班管理。工作时,实行调度下令,变电值班员操作后给检修班工作许可,变电值班员、检修班核对现场安全措施后检修班开始工作。而现行的无人值守变电站,公司检修班既负责现场操作又负责设备检修,使工作许可人的安全责任形同虚设,容易出现违章行为。同时,由于设备维护者和使用者之间缺乏应有的监督,设备检修也缺少必要的验收环节。这种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操作管理,也不利于设备管理。因此,应设立独立的巡视操作班,变电站运行监视和现场操作由巡视操作班统一管理,这样便使操作与检修彻底分离,明确了操作责任。规范了许可人与检修人员的行为,保证了设备检修质量。
2、影响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运行的因素
(1)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可靠性不高
目前,运行中的变电站设备出现问题的频率还比较高。虽然有些问题可能不是特别严重。例如,开关机构漏气,刀闸辅助接点不能准确到位,开关CT、线夹发热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设备本身质量和工艺方面的原因,有的则是施工、维护变电站设备的状态产生不信任感。特别是在很多设备还不能通过在线监测装置获取运行数据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规定就不会被废除,值班人员的工作量也就难以减少。
(2)监控系统、远动工作站运行的可靠性不高
从表面上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用的核心设备都与国际的先进水平相近。但是,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装置,只有从值班员直接面对的后台软件到所监控的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之间的所有环节都能协调、稳定的工作,才能保证整套系统的正常运转。然而,远动系统经常发生误发信号、通讯中断等,使得值班人员对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而且,在变电站投入运行后,自动化设备检修后的验收也比较困难,这些都制约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使其难以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完善无人值班变电运行管理
(1)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而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设备专责制,在制度建立的同时,要注意各专业的交流沟通,避免弯路岔路。由于无人值班变电站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制度是确保变电站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才能实现各部门的协调运作。
a.岗位责任制,是要明确调度运行值班员、巡检操作队队员、电气检修人员及通信自动化人员等变电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实现各部门的协调运作,严格执行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对于各自岗位事项要负责到底,确保做到无人值班有人管理;
b.无人值班变电站,对于设备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要设立设备专责制,对所有的一、二次设备、通信及远动设备配置专人维护,要求按时填写运行记录,设备维修过程中要确保工作票、操作票的查验。
(2)加强变电运行技术人员管理
a.加强业务训练,增强自身素质。变电站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变电站的操作人员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变电站操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技术,还要对整个无人值守远程监测系统进行了解,熟悉信息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此外,操作员要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上下班,在接班人员未到达时不能擅离职守,增强责任心,确保变电站工作的安全运行。
b.严格人员的专业性操作,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有必要每月都制定具体可行的月度工作计划,例如,对于倒闸操作,实行严格审查,先由调度值班员按照有关规定,拟出操作命令票的内容,在经模拟操作无误后,才能向站端值班员下达操作指令,在操作完毕后,操作人员必须回令。
结束语
变电站无人管理模式是高科技手段在传统变电站的应用,无人管理变电站实现了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精度化,确保了对变电站事故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但是无人管理变电站毕竟还在试运营阶段,无人管理模式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对原有的模式提出极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高付良;;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监控维护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企业生产;机械设备;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1-015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艺各不相同,生产装置主要由不同的机械设备组成,但企业的设备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基础,设备能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是生产稳定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生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行管理,才能保证生产的环境达标、安全达标、能耗达标、产量达标,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要求。
1 机械设备管理的范畴、基本任务和管理原则
机械设备管理的范畴是: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技术进步、创造效益。机械设备从设计选型、招标采购、制造安装、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改造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基本任务是:通过以人为本的全员管理,确保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生产过程对设备管理不重视,只重视产量及产品质量,追求短期效益,导致设备损坏,增加维修费,增加修理时间。特别是生产连续性非常强的生产企业,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和问题需停下进行检修,必然会对生产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设备的计划检修得不到全面执行,设备存在带病运行的情况,导致设备的事故检修率高,检修时间长。
(2)设备种类多,结构复杂多样,检修人员的检修技能要求高。
(3)设备配件储备不合理,配件质量没有严格按标准要求,导致设备检修时常出现返修或无合格配件使用。
(4)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设备的管理带来很大不利因素,不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误操作等对设备的造成很大的威胁。
(5)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设备丧失机械可靠性,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条件和规定期限,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生产成本高,易发生安全事故。
3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机械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企业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要想真正管理好机械设备,避免事故发生,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并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到管理全面受控。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达到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设备选型、采购、使用、维修、改造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执行性强。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保证严格执行,对制度不符合实际的要及时进行修订。
(3)做好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监测,实时控制机械的运行状态,做好机械计划检修,避免设备事故发生。
机械设备要用好监控仪表,通过监测仪器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操作人员必须按时认真填写设备运行情况记录,通过温度异常、振动异常充分了解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及时安排计划检修;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检修、维护保养计划,安排好计划修理作业。尽量避免机械的故障检修,减少生产的波动影响,实现设备管理效益最大化。
(4)保证备品配件的质量,并合理备库;备品配件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备的检修没有配件,是无法完成的,配件过多将会占用资金影响企业效益;备件质量不合格,将会导致机械无法修理或者修复后出现返修,导致检修过的设备达不到标准运行周期。要有易损件合理的备库数量,并且要保证备库备件的质量合格,备件几何尺寸符合要求,其材质也要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的顺利检修,保证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5)做好标准化检修和计划性检修,首先做好设备状态监测监控检修,其次做好计划检修,避免机械事故检修,降低检修费用,缩短每次检修时间,提高设备运转周期。
修理作业要严格按设计和使用要求进行标准检修,通过运行状态情况,准确判定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对机械故障分析判断、技术检验、解体鉴定、制订修理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此外,要注意对设备的季节性维护。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寒冷冬季,要提前更换冬季用油,进行冬季维护,保证设备在冬季能够正常运行。做好设备运转周期分析,做好设备易损部件的使用周期分析,按期进行计划检修。
(6)做好管理,减少设备故障;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机件磨损、降低动能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完善管理制度,做好“五定”管理:定点,定质,定量,定人,定期;做好“三过滤”管理:领油过滤,转桶过滤,加油过滤。保证设备正常磨损,提高运行周期。
(7)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进行月度设备考核。制定全面并可执行的考评制度、奖惩办法,对设备运转周期、费用消耗、设备卫生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传达到操作工或维修人员及相应管理人员,对不合格项及时进行考核或限期整改,并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8)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此时就要及时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心理继续使用。需制定以下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进行更新:到设备使用年限,技术性能已要求的;因事故等原因设备主要零部件损坏,无修复价值的;能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技术改造不经济的;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都要毫不犹豫地予以淘汰,实现设备管理的安全性、经济性。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