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制度意见

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文1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仪式的举行,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山东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借鉴美国加州大学的办学模式, 探索中国特色的加州大学办学模式,创建有济南、威海、青岛三个校区的山东大学系统,是山大的办学管理方向。但是加州大学的各个分校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它采取了事业部组织结构,运用“集中决策,分权管理”的管理方式,而山东大学的几个校区都是在山大的统一管理下,对各自的学科进行布局,因此山东大学又不同于加州大学,是山大特色的加州模式。

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校区功能定位、办学特色、师生规模、年度资金流量和财力状况,山东大学实行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坚持“五个统一”,也就是统一的预算,统一的经济分配政策,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的会计核算,统一的会计人员管理。因此,借鉴国内外多校区财务管理理论文献和实际管理经验,对我校一校多区的财务管理体制、青岛校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核算、基建财务和高校新会计制度的衔接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厘清我校财务管理目标

对我国拥有多校区的高校而言,由于校区的分散、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员的增加,学校无论采用什么管理模式(基本分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混合制”三种),目前都面临校区融合、资源配置、办学成本和办学质量等各方面的挑战,所以如何完善机制、创新管理、拓展多渠道筹融资,把学校的人、财、物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办学效益最大化,是多校区高校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又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对学校各类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各方利益关系统一协调的重要因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因此厘清符合学校办学总目标、又适合学校发展现况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我校多校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来看,目前以“核算型”“报账型”为主的财务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而且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这也是造成了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管理职能;只重视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忽略了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因此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重部门项目预算和项目控制,轻筹资、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现象,财务管理体制落后于高校发展,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财务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反而有所削弱的反常现象。二是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当高校财务人员局限在记帐、算帐、报帐等事务性工作时,财务管理目标就是把钱用好,高校缺乏应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土壤,忽视理财成本,因而造成了现在的高校管理成本的高昂和管理效率的低下。通常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效益最大化”,它又难以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高校财务管理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收拨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很多人对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不甚了解,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也是低层次的。三是财务人员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思想决定行动,创新来自观念”,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对国家财政法规制度的执行教条化,高校内部的一些财务管理制度又与实际相脱离,导致了财会工作面临的压力和矛盾增加,财务管理难以全面地深入地推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高等学校已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一个依靠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银行贷款、社会捐赠、企业合作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正在形成。多校区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张,教育成本不断增长,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运用多元化,财务工作已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加强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校的办学总目标指引下,通过加强预算管理、筹资投资管理、分配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核算体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拓展融资渠道,扩大经费收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应该是我校长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适合我校青岛校区的财务管理体制

体制的构建必须以相应的制度规范为基础,而运行机制是在某种体制条件下的运行机理和制衡系统。可见体制、机制、制度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将高校管理体制定义为:在国家财经制度和办学方针的指导下,高校对其各类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的总称,其核心是调节各方面经济利益,其内容包括机构设置、财务人员的配备和责、权、利的划分和内部财务制度安排和执行。

根据“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一体发展”的战略原则,我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采用“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集权制的管理模式,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对各校区实行各职能部门的“延伸管理”,新创建的山东大学系统除了在合作办学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在行政权和学术权分离方面进行探索外,基本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模式决定了学校宜采用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体制,我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样就保证了学校的“财力集中”,也兼顾到各二级单位的“财权下放”,并且作到了财务部对各项资金的“统一核算”。

(一)青岛校区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考虑到近期要执行的高校新会计制度,实行基建财务和事业财务合并核算,青岛校区财务应成立单独科室,业务上其基建财务从属于基建财务科,其事业财务属于会计服务中心,其机构设置见图1。

加强基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青岛校区配备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严格按国家有关基建财务制度进行设账、建账和财务核算,并保持机构、人员的相对稳定。选择具备一定的财经和基建方面的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财务人员,并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基建专业和财务专业培训和学习,使其能熟悉基建的相关法规和程序、熟悉经济合同法和招标法、熟练掌握工程建设合同的商务条款,逐步推动基建管理信息化进程,不断更新管理手段,使他们能满足多校区办学形式下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青岛校区财务核算体系

青岛校区财务部门作为校财务部职能的延伸,经费的收支和资金的运转不独立核算,所需经费由学校发文下达,按照总预算额度控制经费支出,充分利用了网络会计的功能,与校本部使用同一套财务软件系统,同样的会计科目,在原有的各校区核算系统下,实行凭证分校区的单独编号,办理各项会计业务,核算办学成本,单独保管记账凭证及明细账。中心校区凭单为A**,千佛山校区为B**、趵突泉校区为C**、基建财务(含青岛校区基建财务)为D**、青岛校区(事业财务)为E**。青岛校区和校本部借助于互联网,使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集成在财务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现校区间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动态互通,两地都可实时了解会计信息。

(三)青岛校区融投资体制

融投资也就是平时说的“开源节流”,顾名思义就是:开辟源头减少流失,“开源”与“节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源”是收入,“流”是支出,开源是增效的途径,节流是增效的措施,二者是辨证的统一体,总体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作为总原则,从项目管理学讲,也就是,在项目建设期,开源表现为扩大项目融资渠道,保证项目能够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节流是控制融资成本、建设成本,最节省地实现项目的必要功能。在项目经营期,开源表现为增加项目经营收入,节流就是控制项目经营成本。增收和节支笔者认为二者同等重要,都不可偏废。青岛校区利用制度上的创新优势,尝试拓展与企业合作办学、与政府共建、银行贷款、社会捐赠、股份合作、自筹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办学。

(四)加强办学成本控制

由于青岛校区是新建校区,在管理上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更容易采用新管理办法,结合高校新会计制度改革,采用借贷记账法,除实行预算控制,按预算开支有关经费外,引入“大学需要经营”理念,把经营理念、成本意识、效率观念贯穿于青岛校区建设的始终,计算教育成本,进行效益分析,进而采取措施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这包括与企业合作办学院的教育成本核算,也包括青岛校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工程成本的核算。

三、建立高效的与高校新会计制度相适应的基建财务运行机制

(一)青岛校区基建财务管理和核算

近年来,我校为提升办学层次,扩大招生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了新校区、新设施,随着我校基本建设规模的空前扩大,我校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我校在政府追加投入的同时,利用银行贷款及吸收社会力量等方式,加大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作为基建会计人员应积极参与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控制建设成本,强化会计核算的管理职能,发挥会计内部控制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效益。在日常工作中,我校出现了基本建设项目变更缺乏论证,随意性大,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三边”现象,造成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问题,使投入的资金得不到应有的效果。笔者将从基建财务的例行管理和例外管理入手作以下探讨。

1、基建财务以例行管理为先,作好基建财务核算工作,发挥财务会计职能

(1)规范基建财务会计核算

目前高校基建的会计核算主要依据财政部颁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基建会计要主动了解项目建设进程,将建账、记账、会计核算、项目核算和工程紧密衔接,保证账务处理规范化。

(2)作好各类合同管理

基建项目的管理就是广义上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因此所有合同条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凡签定的各类合同应在基建部门和财务部门统一编号,分别留存,各自建档。基建会计依据合同建立台帐,登记合同单位、合同编号、签订单位名称、签订时间、合同金额、付款方式,以便付款时予以审核、监督,在付款时要登记支付日期、凭证号、支付金额、发票数,以便更好地控制支付,以及往来款核对,避免超支付款。

(3)及时进行工程竣工决算

工程竣工后,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竣工结算,进行结算的单位和所盖单位公章均为合同签约的施工单位。对项目大、变更多、甲供材品种复杂的工程,要严格进行校对和审核,督促审计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竣工造价审计。

2、基建财务以例外管理为主,控制基建工程成本,发挥管理会计职能

我校基建财务运行规模持续增长,随着青岛校区建设的启动,各项经济业务会呈现高度集中性和复杂性,各项工程建设法规和财务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财务部门会长期处于压力大、强度高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如果还是一味地坚持按常规管事、抓常规事项,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势必管不住抓不起。倡导例外管理,就是在新形势下基建财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抓重点,力抓主要矛盾,抓大不放小,这既体现了管理创新理念,也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中的“重要性原则”。

(1)从源头管理入手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阶段,而整个项目投资的规模、效益等对高校今后的发展又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对于投入较大的投资项目,都要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项目效益、投资风险等都要事先进行科学论证,并以论证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财务人员应该参与项目的投资决策,在资金来源、资金成本、资金结构、资金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财务角度保证项目立项经济合理。

(2)履行工程全过程控制管理

基建财务工作要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加强基建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工程项目的内部财务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勘测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凡在基建财务立项的建设项目,必须申报有计划,论证有报告,设计有图纸,资金有来源,开支有预算,高校基建会计核算只有与基建工程全过程环环相扣,真正做到“事前控制、事中介入、事后把关”,基建财务管理职能才能得以发挥。

(3)资金使用审批前移

高校普遍存在基建项目变更随意性大的现象,“多头领导”、项目变更缺乏论证、先施工后变更,财务监督失位,造成基建财务管理被动,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变更管理,申请变更的项目必须先确定资金预算,才能进行设计、施工,使资金使用审批前移,增加基建资金的可控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事业财务合并核算的会计实务

现行高校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并且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不执行本制度。这使得基建资金单独核算,学校财务会计只核算教育事业经济活动,高校内部形成两个会计主体。而任何一个主体都不能反映会计主体的整体经济活动,违背了会计主体原则。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基建的投资大部分需要学校自筹资金,教育经费的主体与基建经费的主体分别核算会造成高校资产账实不符。尤其是高校基建项目近年来主要靠学校贷款解决,贷款本金及利息由学校财务偿还而没有完全体现在学校财务报表上,学校负债状况不实,基建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对负债及潜在财务风险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2009年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成熟核算制,它更加揭示出高校会计制度的本质及其规律,使高校会计核算更全面、更真实,就此也结束了基建账游离于财务账之外的历史,基建账纳入高校“大账”后,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一目了然,给相关部门提供的报表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基本解决了原来在合并事业财务、基建财务报表后造成的高校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失真的问题,更好地反映了高校的会计信息。

1、基建账纳入“大账”

在基建账纳入“大账”之前,必须对原来各个基建科目进行归集整理、合并,同时对基建账的应收、应付款项进行清理列表,便于实行新会计制度时合并建账。

2、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核算的合并

为了达到基建财务与事业财务核算的合并,《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增加设置了新的会计科目和修改了报表内容,新增了“基建工程”科目,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经发展规划部门批准而进行的建造、改建、扩建固定资产等工程及设备购置所发生的建设成本。本科目下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基建转出投资”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的期末余额,反映高等学校尚未完工的基建工程发生的各项实际成本。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根据建筑安装工程价款结算账单

与施工企业结算工程价款时,按高等学校应承付的工程价款,借记“基建工程”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按预付工程款余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2)以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购入设备,按构成设备成本的金额

借记“基建工程”科目(设备投资),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3)基建工程发生的有关待摊间接费用

先在“待摊投资”科目明细科目中予以归集;基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照合理的分配方法,摊入相关工程项目成本和在安装设备成本。借记“基建工程”科目(待摊投资),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交税费”、“长期借款”等科目。

(4)购买工程用材料

借记“存货”(库存物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领用材料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基建工程”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贷记“存货”科目(库存物资明细)。

(5)基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

对于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按建筑工程成本和应分摊的待摊投资,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基建工程”科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投资)”、“基建工程(设备投资——在安装设备)”、“基建工程(设备投资——不需安装设备)。

总之,实现把山东大学建设成“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目标,与学校的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加强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也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修正,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创立一条中国高校加州模式山大特色的新道路,借地域之“名”,行大学之“责”,达大学之“实”。“纳天下之贤才,任社会之资源,办特色之大学”,只有不断地推进我校在中国教育事业中的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再创山东大学的第三次辉煌。

参考文献:

[1]徐孝民,许家瑞,郭鹏,李善民.高等学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模式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陈鹏勇.挑战与出路:高校异地办学的发展之路[J].教育与经济,2009(4)

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文2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逐步走上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管理效能,推进精细化管理,注重经营核算和运行成本的集约型发展道路。精细化管理就是细节的管理,这就意味着制度的细节、组织构架的细节、人员服务的细节、工作的细节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财务分工越来越细,财务信息的流动量和流动频率不断增加,客观上要求医院实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进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管理中,医院的人、财、物各行其是,缺乏统一信息管理,新制度下,信息化建设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加快财务信息的传递与整理,及时准确地掌握财务信息、集中管理各项财务资源、迅速做出科学决策。

第二,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部门信息系统与之相连,通过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保证医院人财物、收与支的一体化,可以切实解决目前医院粗放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医院由“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型。

二、新制度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新制度实行前,医院实行分散化管理,各院区人员、财务、物资采购等分别核算,财务信息采集存在滞后性,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缺陷。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改变了财务系统组织结构,实行各院区财务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建立财务中心,下辖预算、会计、成本、物价、结算五个办公室,实现大财务统一管理,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逐步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会计平台系统,实现医院财务网络化管理

医院建立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使多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原有的财务核算软件与HIS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物资采购系统,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将所有信息统筹规划,形成了信息孤岛,未实现各级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传递需要靠财务人员手工核对后录入,导致医院在财务信息方面的准确性、时效性较低。有鉴于此,医院建立了会计平台系统,留出接口分别与HIS系统、物资采购系统等软件(下层软件)相连,由下层供应商按照财务需求提供数据,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直接读入上层软件,并按照事先写好的程序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该共享平台的建立,使财务工作在日常业务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整合各个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了支付业务数据与财务核算数据的贯通,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得以实现。财务部门通过共享平台在医院各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使财务工作真正实现事中控制,保证整个医院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高度集成。

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延展了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医疗、财务等管理部门通过内部网络直接与各物流部门相连接,借助计算机系统的自动监控,医院的人、财、物实现集成管理,无论在医院整体层面,还是个别部门的控制层面,都有效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还加强了医院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监督,提高了内控的效率与效果。

2.开展网上报销业务,实现医院财务集团化管理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医院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还需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医院运营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新制度对医院财务收支核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医院先后完成支出的部门核算、收入的部门核算、院区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等信息化建设,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针对多院区办公,职工分散使用、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医院加强集团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院内局域网,开展网上报销业务,为各相关科室设置登陆财务系统热点,让业务支出从源头开始进入信息系统。在这一流程下,医院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财务报销申请,领导可用数字签名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业务审批,财务部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

网上报销业务的开展,在充分保障院区工作的前提下,极大地方便了各院区的财务报销工作。医院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和授权机制完成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取消了人工输入凭证、登记账簿,事后编制报表、勾稽复核等会计过程,通过共享平台,将医院有关财、物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决策管理者面前,使单纯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大减轻的同时,强化了预算工作,规范了报销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保证网络安全,实现银企互联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运营商、银行三方紧密合作协商,建立了银企互联模式,在网上报销流程的审核结束后,直接进入银行支付平台,真正实现了报销业务的流水线作业,减少各环节的重复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财务执行的动态监控,使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实现有效整合,会计审核、复核、出纳付款、银行支付等环节的一体化操作成为现实。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临床、医技、管理等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已经越来越依赖医院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系统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通过重建信息部门计算机机房设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安全。购置高端防火墙、网闸、杀毒软件等,并定期更新;建立分级授权访问机制、密码保护、数据库审计以及完善存储与备份体系等;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及故障恢复检查等,最终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

4.转变财务工作重心,加强财务分析

新制度下,随着医院财务管理内涵的扩张,精细化管理进程的深入,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而医院共享平台的建设,使财务的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职能有望实现,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能由核算转为管理。医院财务主要职能的转变,使财务人员摆脱了简单核算工作的束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参与到医院管理中来,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分析医院人、财、物的利用情况,研究医院运营活动取得成果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差距,依靠信息系统进行流程优化,提高医院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医院物资库存率,优化资源利用率,切实保障医院效益。

医院实施的领导决策系统将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多种数据来源进行统一,实现管理层、信息层、操作层多层业务全新集成,有效提高了各项经济信息资源利用率。系统对于医院例行报告,如月报、季报、年报等等进行单位、部门、年度多维度立体式纵深分析,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信息报告,使医院决策者更加轻松地掌握医院的有效信息。

5.加强财务人员培养,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意味着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扩展到管理、控制、分析财务信息上。为此,医院着重加强人才培养,实行大轮岗制度。医院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培养财务人员创新意识,在思想上树立创新的管理理念,提倡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提出新方法、新观念;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轮岗,一方面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财务基础工作,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其不再局限于做账、核算、统计等基础工作,还要了解预算管理、决策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基本模式,完成医院财务人员从账房先生向财务分析师角色的转换。为了满足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医院通过招聘等模式引进新的人才的同时,加强财务人员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财务管理队伍。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对医院的影响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现和推动医院体制创新、提升服务、规范管理、增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基本医保制度的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财务流程再造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

医院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财务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整合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自助挂号缴费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二)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推动全成本核算

全成本核算是各级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节约医院运营成本的主要手段,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建立“一个机构、一个账簿、一个账户”的核算体制和运营机制,统一财务职能,明确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范围,达到全方位的凭证管理、全过程的财务监督、全要素的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提高管理效益。

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文3

关键词 高校 财务管理制度 建设 现状 创新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

(一)资金的来源以及费用的使用比较复杂

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一般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第一,平常的教育经费以及每年的科研经费。大部分高校过分依赖我国政府财政的拨款,但是想要自己管理支配拨款资金会非常的难,这是因为高校的大部分资金使用都会算入政府的采购计划里,政府对于这部分资金管理得非常严格,监督也比较全面,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都必须做到依据规章使用,防止漏洞出现。第二,大部分的高校对待预算以外的资金使用情况比较随意。预算以外的资金使用情况没有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约束,因为这些资金大多是通过企业捐助、个人捐助、高校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获得的,一些知名的院校通过以上渠道获取的资金远远多于普通的院校,有的甚至会超出国家政府财政拨款。

(二)资金的预算和实际执行存在着缺陷

一般来讲,一所大学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预算机制,在做到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财务制度的情况下,做出具有准确性和条理性的财务预算报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事先预算出的项目执行。主要表现在:第一,往往一些事先预算出的项目资金不知道去哪儿了;第二,一些钱花在了不该花的地方;第三,实际的执行没有和预算有效地相结合。这些现象都使预算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一些院校在进行资金预算时,是进行整体的资金预算,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是由不同专业的院校或不同系来执行,因为每个专业的院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必然会有所不同,故最后会与院校的总预算有所差异。

(三)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高校在对固定的资产进行管理时,往往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现象。教学设备等固定的资产在购买时,往往都是各部门进行独立的购置,缺少统一的管理。这造成账目的记载非常的不规范,当有些设备材料丢失或者损坏时,没有办法依据账目进行查找。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效率不够明确,因为没能够进行及时的监控以及调查研究,对于是否需要进行更新的设备审查得不严格。没有必要更新的设备进行了更新,不具备报废标准的设备进行了报废,这些都是铺张浪费的现象,同时也是造成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二、对高校财务管理概念的重新认识

(一)财务管理以及融资和理财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不断地扩招等。这些都迫使高校无论是在办学的规模上,还是基础的设施建设上以及教学设备的购置上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主要的资金来源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这也就使高校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负债办学。高校每年都会偿还银行巨额的贷款利息,如果在需要偿还本金的情况下,高校没有其他的渠道来获取资金,就会使高校财务管理面临困难,甚至面临崩溃的风险。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对高校的资金进行管理,还应该积极拓展筹资的渠道,通过不同的方式拓展出更多的融资渠道。

(二)成本核算的观念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的观念里,国家包办了高等教育的所有支出,对成本核算的概念理解为,国家给多少高校就花多少,如果出现不够的现象,可以再向国家申请。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高校对成本的核算加以重视。我国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大约在10000元左右,而国家的拨款加上学生的缴费都达不到这个数目,所以高校必须对成本核算即培养人才的费用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观念

主要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有以下两种:

第一,融资风险。在对校舍进行扩建时,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资金。大多数高校的收入主要是靠着国家政府的拨款,而部分高校在面对银行贷款利息以及偿还本金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这就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的融资风险。第二,收入风险。高校的主要收入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国家政府财政的拨款,另一个是由高校进行自筹资金。虽然国家政府财政的拨款相对于来讲比较稳定,但是数量非常有限。高校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自筹来获得,但是自筹资金非常的不稳定,因为自筹资金存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校之间存在的差异、院校所处的地域以及环境、高校自身的名望以及生育等,都会影响到高校的自筹资金的进展。当高校的预算完成后,各项工作都已经开展,而此时在资金方面出现了问题,资金不能够及时的到位,这必定会给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

高校的财务管理应该把如何防范风险作为工作的重点,对收入的来源、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带来的风险进行认真的评估,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高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把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开拓高校资金来源的新途径

做好高校的财务管理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资金进行节流,另一方面就是增加资金的来源。大部分的高校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根本无法支撑现在越来越大的费用。这就需要高校在资金的来源途径上进行开拓。例如,可以利用高校的固定资产和社会企业进行合作,把因为季节性或者周期性闲置的一些场地以及场馆对外进行开放。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还可以为高校增加资金收入。

(二)高校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的模式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复杂,因为科目、数额、不断的增加,管理者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进行信息化的模式。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商品的变化以及价格的更新速度也非常的快,如果高校的财务实现信息化的模式,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当前最新的物资器材的市场价格,以求用最低的价格,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价值。通过信息化的模式,还可以使高校建立以财务部为中心的全院校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上下之间的交流,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及沟通。这样也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财务都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负债办学。对于高校来讲,它不像企业一样有很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巨额的资金管理缺少经验。所以,必须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应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院校的管理制度,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地进行防范,同时可以对管理人员采取绩效考核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同时,还必须清楚高校筹资情况,对每一笔费用的使用情况都了如指掌,争取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可以进行科学化的安排,对建筑成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制约,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作者单位为沈阳工程学院财务处)

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文4

关键词:会计制度 改革 医院财务管理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都是1999年制定的,现行的制度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理念完成的,是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医院强化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资金的全面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药分开核算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院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步深入到医院的各个环节中。本文就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1、概念界定

医院财务管理是指以医院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资料为根据和起始点,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医院过去以及目前的经营活动、财务基本状况以及变动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解医院的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其他方面了解医院的现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者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医院财务管理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当中存在的问题

2.1、旧制度遗留问题

制剂收入和支出科目在新制度中被取消,制剂实物核算直接成本通过药品等科目进行。这些规定都很粗框,这使得医院的制剂业务方面核算起来较为混乱,影响了医院生产制剂成本的控制。

2.2、计提修购基金

新制度的修购基金提取方式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进行的,这对医院更新固定资产十分有利。但是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没有明确划分。这导致医疗和药品支出等核算科目的内容不实,降低了经济核算的可信度;没有统一的提取修购金的方法。新制度指出修购基金是平均年限法提取方式,一些设备比较贵重或者庞大可以采用工作量法。不过目前的医院管理方面没有明确对贵重设备等界定价值,修购基金提取实际情况混乱;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懈怠,一些不积极的行为时常发生,例如购建固定资产没有入账、计提修购基金不符合规定。

2.3、计提坏账准备金问题

新的制度规定医院计提坏账准备金占医院年末医疗款和病人医药费科目余额为3%~5%。这个规定可以减缓医院欠费问题,遵照的是稳健性原则。但是此项规定也有它的局限性需要妥善完善。第一,住院病人需要预交的医疗款是医疗费科目的一项核算内容,计提坏账的时候如果没有扣除预交医疗款就会重复收取医疗款项。此外计提坏账的比例也略高,显然在这点上与企业太过接近。医院虽然是国家的非营利单位,计提坏账的比例太低的话不利于医院社会效益的创造。但是,由于目前医院管理水平偏低,适当的提取坏账准备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医院的未来发展。

2.4、新旧制度衔接问题

福利基金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其中结余中福利基金:事业基金=4:6。属于福利基金的书报费等先改归行政经费,这样一来在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福利基金提取的规模就扩大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医院建设职工福利设施的行为。但是实际中一些医院仍然不遵照规定设置事业基金,而是挂账在福利基金科目上。

2.5、专用的资金核算

医院新的财政管理方针实施之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调动了医院的积极性并使得财政资金得到了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情况仍待规范。(1)挪用和挤占专项补助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的还有套取补助的情况,例如虚列项目等。(2)自筹重点学科的配套资金时规模不达标、支出的界线不清晰。

2.6、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会计是医院某个过去阶段经营成果的反映,具有静态的信息反馈性、精确性、连续性等。医院会计制度在推行几年之后,医院领导认知财务会计的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归纳收支情况和过往资产是大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领导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其应用程度,因为管理会计不具有财务会计的强制性。医院管理层的管理会计知识不够丰富,对其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平时医院的经济活动主要靠经验来决策,这就反映出了淡薄的财务管理意识,这会使经营效果不够突出、财务的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医院领导把握管理会计职能不够充分,不够向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预警管理的风险。

2.7、管理财务有风险

医院管理的对象跟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实物资产变为信息技术资产,医院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为多层次的管理结构,现在为系统网络式的结构,这都增加了医院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没有明确资产责任,医院所有的是国有资产,医院各部门和医疗业务都参与到了资金得取和使用方面,医院的经营活动反映了国有资产增值和再投入的过程。医院和企业不同,不会全靠市场的需求来经营,医院具有一定的民生性。若想更好地发挥医院使用国有资产的效能必须要做到日常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及时调整,否则对社会矛盾的解决不利,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2.8、缺乏管理会计人才

需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我国医院管理知识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这样导致管理会计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也滞后了。会计人员运用管理会计必须有综合的知识体系,但是医院的财务人员尚未达到这一水平,更谈不上创新和弥补平时管理工作的不足了。

3、医院财务管理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当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1、落实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责任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范围和内容进行明确地划分,加强经济的核算力度。

3.2、明确坏账准备金计提方法

对提坏账准备核算进行规范化处理,建议坏账准备金按照1%左右的比例提取,这样有利于医院未来的发展。

3.3、执行责任奖惩制度

使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益得到充分地发挥,建立专用的资金使用账户,对项目收支进行核算,项目的执行人在项目终结时将执行情况向管理资金部门汇报。医院应对重点的研究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和专户的核算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医院的福利基金比例可以适当下调,这样可以促进医院的事业发展。

4、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各项卫生事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财务的管理,可以说医院的每个环节都渗入了财务管理。如何让医院拥有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改革制度使市场竞争充满了新的活力,标志着我国更向国际化迈进,向医院会计现代化逐渐靠拢。同时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工作,做好医院财务分析工作不仅对进一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蓉,王薇.对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6,24(8):30-33.

[2]叶少青.医院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08,(12):344.

[3]陈晓海.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措施[J].科园月刊,2010,(2):382.

[4]卫福兰.医院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27):122.

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文5

【关键词】小型企业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建设

自2009年7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陆续在我国上市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广泛施行后,财政部于近期又了《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6〕12号),正式对小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公开征求意见,究竟小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本文就从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流程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国家法律法规的通知和要求

一是根据财会[2008]7号文的通知要求[4],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二是财会[2010]11号文[5]: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三是根据财政部关于征求《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财办会〔2016〕12号文][6],为大力支持小型企业发展,保障广大小型企业持续运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财政部研究起草了《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等单位,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和咨询专家征求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部门)小型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尽管我国现在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出了一些规定,但这些法律法规多侧重于规范企业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并不能有效的防范可能面临的财务管理上的风险,且目前我国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如责权不清、不相容职务没有清晰划分、岗位轮换机制的实施也比较困难,导致财务核算也存在多处不规范的地方,这就要求小企业必须建立规范化的制度、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和调整。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流程

对于如何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目前并没有标准的流程和方法,在开始实行内控规范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多数委托风险管理咨询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控建设服务,小型企业如也采用委托的方式,必将导致实施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经验积累,笔者总结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的如下六个步骤[1][2]:

(一)重大风险识别与评估

识别财务业务活动方面可能对公司层面产生影响的重大风险,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建立风险数据库,评估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重要性,对风险进行排序。

(二)全面梳理财务业务控制框架

通过访谈、审阅现行的管理制度,整理搭建企业财务制度框架。

(三)梳理财务范围内关键业务流程

编制会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业务流程体系文件。

(四)对财务流程层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结合流程体系,挖掘财务具体的业务风险,对财务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五)通过制度匹配与控制评价

评价并优化财务活动关键控制点,评价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对制度进行修订。

(六)定期组织开展财务制度评价活动

通过评价活动,及时发现制度存在的缺陷,不断的进行优化。

三、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能覆盖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防范可能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而流程又是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小型企业根据其性质和经营业务,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项或全部业务流程[1][2][3]:基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一)基本财务管理

企业应以制度化的形式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基本财务管理类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维护各方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来制定的,它至少应当包财务管理的体制、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预算管理、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资产和负债管理、收入和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会计档案管理和企业清算管理等内容。

(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可以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制订资金类管理制度的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企业同时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考虑。资金管理主要包含资金收支管理、资金计划管理两方面,资金收支管理覆盖资金审批流程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票据和印章管理等,资金计划管理主要规范资金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和分析管理工作。

(三)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通常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依据主要是《公司章程》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又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三部分:业务预算,业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应考虑业务预算包含的业务范围、编制的流程和采用的方法。投资和筹资预算(小型企业如涉及),筹资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股票及对原有借款、债券的还本付息、股票的股利支付等所编制的预算,其主要依据公司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投资预算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发展战略,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针对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编制的资本支出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预算等。财务预算,是指反映企业预算期内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四)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应当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两项基础工作,包含成本的基本内容、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分配方法的确定,以及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过程的管理,成本管理制度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特点、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所能采取的管理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规范的成本管理流程应能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五)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流程、财务报告分析的工作流程和内容两方面。因小型企业多数不涉及合并财务报告的业务,财务报告的编制流程较为简单。财务分析制度依据企业管理和决策需求,可以对财务评价主要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内容做出规定。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小企业业务流程单一,机构和人员配置简单,只要能应用系统的流程和方法,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内控规范为依据,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自身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实际并复杂,但由于大部分小企业不重视管理,对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整体内控环境薄弱,内控建设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小型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前,还需多进行内控基本知识的宣贯。

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大连出版社,2011.1.

[2]李三喜,须荣才.《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设计流程 设计实务 设计模板》,中国市场出版社,2013.1.

[3]朱荣恩.《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8.

[4]财会[2008]7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5]财会[2010]11号,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财务管理制度意见范文6

一、关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一)含义

谓财务制度,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实施经营管理活动,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财会制度订立的对财务工作行为、工作方法起规范、指导作用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优化管理”、“管制约束”和“激励引导”作用。

(二)特征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主要有5方面的特征:(1)明确了企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对财务管理等级、企业内部各部门与财务部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合作经营、采购等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了明确;(2)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财务工作内容,确定岗位,并且明确了财务内部管不同管理者的岗位职责;(3)明确了企业内部财务战略及政策、要求,确定了具体管理内容、方法、流程;(4)确定了财务管理与内部其他责任部门、相关单位、分公司子公司等单位之间的关系;(5)对企业未来的财务规划和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方式的分析判定。

(三)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并非是某一个制度,而是一个财务系统,其包含内容非常多:有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行为管理制度,还有:财务计算制度、财务计划制度、财务控制制度、财务考评制度、财务监查制度等等,总的来说财务制度的制定,应从三个阶段入手考虑:(1)管理职能;(2)管理对象;(3)管理阶段。

二、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必要性和最终目标

(一)进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企业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使企业财务工作的内容、要求变得规范化、文件化,这样一来,能促使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标准,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也只有设计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主要在于能规范企业内部各种财务活动,做到规范化管理,使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总的来说,进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有几方面:(1)更好的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3)规范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权、责、利三者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关系会涉及企业生产经一个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做好财务管理,首先是要找到权、则、利三者的均衡结合。首先,要对权力进行划分,其次有权利就要有需要承担的责任,要将企业中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划分;再次,做好责任与利益的结合,要在财务责任中将物质利益充分地体现出来,使投资者、经营者、企业生产服务者都能在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的激励下,充分调动积极性,有效提高生产。

(二)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

制度是死的,但企业是活的,任何制度不可能一直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但对于管理来说,任何发文都不能变化频率太高,否则会出现“朝令夕改”的不良影响。因此,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也是一样,我们要随着企业经营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调整,但根本还是要做到求稳和连续,对于正确的要始终坚持下去,对于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脚步的,则要及时调整。

(三)坚持与企业实际和管理需求结合的原则

制度的制定是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关的,是来源于企业本身的管理需求的,企业之间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规模情况、产品情况都是不同的,其财务活动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制定财务制度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和生产经营的特点进行充分考虑,真正找到能符合自身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管理制度。

(四)效益最大化原则

企业要生存管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考虑到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也是一样的,要确保其能实施,并且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时,首先要简单清晰,有可操作性,要先寻求到设计、运行成本、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且符合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的制定财务制度,以最低的设计成本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要与财务规定、规律相结合

一方面,任何制度都必须是站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来的,财务制度也是一样,其内容原则必须与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法律一致的,财务制度也一样,首先是必须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悖,必须要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因此,财务制度设计时我们也必须尊重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

(一)设计流程

进行财务制度设计,一般需要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要对财务工作内容、人员情况、需求等相关业务活动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并对制度设计人员及其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进行明确;(2)草案拟定,这一阶段则是将第一阶段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参考各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草案拟定;(3)修订发文,这一阶段主要在于征集各部门意见,在探讨后修改定稿;(4)试运行阶段,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制度必然会有瑕疵和漏洞的,因此,在发文后是需要试运行半年到一年,在试运行期间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5)定稿发文,在试运行结束后,若无运行成本、经济效益的问题,则发文进行贯彻归档。

(二)设计方法

不同的制度设计方法也是不同的,总之应考虑到企业实际的人、财、物、信息等各个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制度设计。一般而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比较分析法(又称文献法),即把其他公司、地区、阶段的不同的财务制度收集进行比较,这样能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从中取长补短的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地方,这种方法的实用性非常强。(2)系统分析法,即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将其他的围绕着这一中心和目标的所有财务、资产相关的工作活动归纳到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平衡国家、财务部员工、企业内各部门几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实现“共赢”为目标来进行制度设计,以保证制度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正确性。(3)实地调查法,则是制度设计人员通过访谈、提问、找专家、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取样,实地调查法用得比较多的是在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和第四阶段(试运行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不同方法适用不同的人员,但在这过程中的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是要引起重视度关键。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规范着财务人员的行为,还激励着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并且还为企业的投资、发展活动提供可参考的指导性建议。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相关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时从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自身情况、员工的心理状态等三方面进行考虑,最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制度,以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阿梅.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