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1
及时对临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相关的防范对策,从而降低在临床护理中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 [1]。此次研究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在2014年1月~12月制定并开展相关的防范措施,比较开展相关防范措施后,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从而研究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2013年1月~12月我科共收治精神内科患者643例,将其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12月我科共收治精神内科患者657例,将其设为观察组。观察组657例患者中,男性386例,女性271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1.34±4.52)岁。对照组643例患者中,男性388例,女性255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42±5.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安全隐患原因及分析 对照组643例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3.73%),24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跌倒,5例患者出现坠床,4例患者出现误吸,2例患者出现走失,2例患者出现烫伤,4例患者出现意外拔管。
1.2.1患者及家属原因 7例出现跌倒的患者中,4例患者在刚拖过的地面活动时出现摔倒;2例患者在大便后迅速站起出现眩晕而摔倒;1例患者为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食,因血糖过低而摔倒。5例出现坠床的患者中,3例患者因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患者家属私自取下床挡后出现坠床;2例患者因夜间自行下床小便,在手扶椅子时,椅子出现翻转,导致坠床。4例误吸患者由于疾病原因,造成吞咽困难,但患者家属不接受鼻饲饮食,私自为患者喂食,从而出现误吸。2例出现走失患者,患者因疾病原因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在家属陪伴回家途中,家属如厕而导致患者走失。2例出现烫伤的患者,患者均为老年患者,系统功能出现衰竭,家属采用热水袋为患者取暖时,水温过高导致烫伤。4例出现意外拔管的患者中,2例患者因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饮食,感觉不适,从而自行将胃管拔出;1例患者因家属帮助翻身时,导致寻求引流管脱出;1例患者在进行输液时烦躁不安,从而将输液管拔出。
1.2.2医务人员原因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年龄较大,患者大多认知功能出现减退,并且记忆力出现下降,肢体活动存在障碍,常规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效果较差。我科护士配置较低,没有达到国际所制定的标准,科内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只是机械性的完成工作任务,没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未对患者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从而导致对患者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2,3]。
1.3防范对策
1.3.1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种管理制度、预案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建立患者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从而使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3.2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性格、年龄、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个性化健康教育,从而使患者能够最大程度的遵守相关医嘱,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3.3病房环境管理 工作人员在拖地时应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在日常工作中,应尽量使地面保持干燥,病区、走廊等处,应避免出现障碍物。
1.3.4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在日常管理中,开展护士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安排相应的人力资源,对高危人员应加强相应的观察。
1.4观察标准 记录开展相关的防范措施后,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并与开展相关的防范措施前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开展相关的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情况的研究数据,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开展相关的防范措施后,观察组657例神经内科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0.30%),观察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0.30%,对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3.7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9.4841,P
3讨论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是指在神经内科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未出现超过范围外的机体功能以及心理损害、缺陷、障碍及死亡[4]。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年龄较大,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病程较长,并且预后效果较差 [5]。
此次研究开展相关的防范措施后,观察组657例神经内科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安全隐患(0.30%),2例出现安全隐患的患者中,1例患者因神志不清,下床小便时,未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从而导致出现坠床;1例患者在夜晚翻身不当,从而导致胸腔引流管脱出。观察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0.30%,对照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3.73%,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并且较为危重,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杨秋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4-56.
[2]曹丽.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药前沿,2013,(27):274-275.
[3]武薇,官文君.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14-15.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2
【关键词】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87-02
1 绪言
在目前的临床医疗中,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纠纷也日渐增多,而妇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承担的风险极大,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要求全面而广泛。在妇产科护理的管理上,管理人员需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2 目前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1 没有严格执行护理规程的操作及忽略了对病人病情告知的重要性。
部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例如在执行“三查七对”、产检时及产后的护理上,没有认真地按常规执行,导致接错液体、抽错血、发错口服药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或死亡等安全隐患的发生;急症时,又忽略患者的权益,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知情,出现异常结果时引发家属激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出现护理纠纷的发生。
2.2 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及各类新药的快速更新,还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都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年资护士的技术力量薄弱及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的不够易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还有,在无菌操作上,部分医院的妇产科出现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管理上的缺陷,在检查、接生、缝合、抢救新生儿的时候,没有按常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和锐器刺伤,存在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而产房、检查室、新生儿室、洗婴室等特殊区域,也因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力,易导致医院感染。
2.3 制度执行不严与药物、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
专人管理的产房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也因助产士责任心不强,没有班班清点,不熟悉用物放置等;急救药品配备不良,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佳等;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没能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2.4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制度,出现交接班制度缺陷和护理书写不规范等隐患。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隐患无工作预案;岗位责任制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不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危重、手术、输液病人及新生儿未按规定进行床头交接班,对于一般的手术病人也存较多的安全隐患。另外,任意涂改护理记录,病情变化时未及时书写,加大了医疗风险的程度。
2.5 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隐患。
护理人员的过度自信、技术操作失当及经验不足极易造成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对新生儿护理的管理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两卡一条”内容不一致及婴儿洗澡间无应急物品等等因素都会导致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没考虑到新生儿疫苗注射部位、方法、剂量三环节的特殊性,没有将不同疫苗分工人不同的护士注射,极易在最后两个环节出错,将卡介苗当成乙肝疫苗注入婴儿体内,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时,由于各种原因病房护士补写胸卡及手条时写错母亲姓名、婴儿性别、体重时出现三者内容不一致现象,这样极易引发护理隐患,导致投诉或纠纷。而在婴儿洗澡间,往往都没有配备急救药品和器材,在新生儿洗澡过程中一旦发生烫伤、呕吐、窒息,护士就可能因往返取物而延误抢救。
2.6 医疗废物处理杂乱无章。
个别医院或科室管理对医疗废物处理无章或有章难行,妇产科医疗废物混同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或流入社会,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隐患,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严格执行病情告知制度和护理规程。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文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制订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病情告知病人或家属制度;需告知:出入院告知,手术前后告知,麻醉前告之,急、危重、抢救患者告之,侵入性检查告知以及医药费用告知等。将告知内容及病人及家属意见,记入病程记录或签写相关条约;另外,如果患者或家属有违背诊疗常规的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与其谈明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病人需手术或输血时,必需由本人及其家属同意签字为证,恶性肿瘤或可能预后不佳的手术则需由病员本人书写委托书,医生与所委托的家属谈明一切病情,征得对方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急诊抢救除外);对有关医药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等问题,工作人员应将基本情况向病人告知。
护理技术操作是基本功,在执行具体操作前,仔细作好病人的准备和药品器材的准备,明确目的,了解病情,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病人反应。严格执行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和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护理技术的规范化培训。选择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修改、完善、配套,形成本院统一规定,便于检查和评价;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与质量评定、技术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形成制度。
3.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的管理。
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展产房24小时值班制,加强产房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孕产妇及接生的护理质量。对新药的说明书应仔细阅存档保存。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进行理论培训技能实践,并定期进行考核。
3.3 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无菌物品集中放置与管理,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携带传染性病毒的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一律按医疗废物进行收集。
3.4 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完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管理制度、规范化护理记录的书写和加强药品、设备的管理。
彻底落实核心各级管理制度,纠正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科室每位成员应共同参与科室管理,发挥团队精神。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重点工作有专人管理和监督,如采集新生儿足跟血、预防接种、分娩统计、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专人负责检查,建立检查登记本,每月将检查结果汇总,进行分析和改正,便于及时弥补护理漏洞,将护理隐患降到最低。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实施及落实制度中,护士长要常规化督促检查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每一项操作时要严格查对,如有疑问及时核对,对产前、产后应用的药物要特别注意;送剖宫产手术时,应严格查对产妇姓名、住院号、皮试结果及手术准备情况,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听胎心记录;新生儿出生后即告知产妇观看性别及全身情况,之后即戴手牌、胸牌,写清产妇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
对于孕妇、手术、危重病人、新病人及新生儿实行床头交接;产妇分娩后由专人护送产妇及新生儿回病房并将新生儿交给产妇,看清手带标记;向病房护士交待清楚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各项记录不可随意涂改、删除和撕毁。保证产房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物品的完好和耗材充足,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急救器材常规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书写护理记录要求及时、真实、准确,记录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分娩时间、婴儿性别、分娩方式;新生儿足迹和拇指印记录清晰,对产前产后观察内容、重点宣教内容要详细记录。
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当事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3.5 熟悉新生儿护理差错的易发因素,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搜集并总结日常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新分配和新调人人员进行新生儿专科专业知识及产科专业知识的垮训。在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需警示标志,如:巨大儿、小样儿、异常产儿写上“重点巡视”、“热水袋保暖”的卡片挂在婴儿床头上;在婴儿洗澡用热水管墙壁上标上“注意水温”字样,紫外线灯开关上标上“紫外线开关,无人时使用”。每次淋浴后都应严格核对,送回床边与产妇查对一致,严格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的查对制对,要从各个环节防止抱错新生儿,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严密观察新生儿排便排尿、新生儿黄疸情况,重点观察,一旦发生异常需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防止引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产出、分类、收集、转运、焚烧及处理的全过程均严格按规章执行。
4 结论
护理安全可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年轻护士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特别是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必需提高对护理安全工作的认识,并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查找,理清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的工作思路,规范了护理程序,对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护理安全隐患 质量管理 护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制定管理对策,排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管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质量监控管理因素: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2]。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管理者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
护理人员因素: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长期繁重的工作,重复性的夜班,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理工作,希望调离护理岗位[3],因此工作中存在:①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入院宣教不到位,对患者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预防认识不足。②服务意识差,态度生冷,对患者解释不耐心,缺乏有效沟通。③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低下: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不注重学习,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特别是新上岗人员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忙而无序。④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忽视患者的知情权,同时又对没有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造成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对疾病不能正确认识,期望值过高,担心费用,拒绝治疗,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离开病房等。
医院环境因素:①设施及布局:如:地面过滑致跌倒,床旁无护档造成坠床,急救物品器材不到位或出现故障,药品不严格核对药名和有效期等。②环境污染:如:消毒隔离不严,射线防护不当等。③危险品管理:氧气、毒、麻局限药品等管理不善。④病区治安:失火、被盗、有犯罪活动等。
对 策
健全和完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科室加强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核心制度》的培训学习,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强调重在落实,质控小组加大质量安全监控力度,控制薄弱环节。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深入病房,注重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多观察、勤思考、早发现、加强防范。护理措施落实做到“三勤”即勤问、勤做、勤讲,“三严”即严格、严厉、严谨。建议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员,改善超负荷工作,实行弹性动态排班,增加节假日、重患者抢救时、医疗高峰时值班人数,通过这些细节的管理,以保障安全,从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执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掌握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实行激励机制,结合绩效工资,奖优惩劣,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要注重对护理人员的情感支持,倡导人文关怀,鼓励团队协作,积极调控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激发工作热情,保证护理安全。
加强护患沟通:患者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病情、检查、治疗、住院费用等,针对患者这些心理特点,细化工作中的告知义务和健康教育内容,建立有效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对手术、特殊检查治疗的患者积极告知手术方式、效果、检查治疗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的提问,同时做好用药、饮食、康复及出院指导。这些措施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
完善患者识别制度、预防跌倒与压疮制度:对手术、昏迷、小儿患者用“腕带”作为各项操作前的辨别手段,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床头卡、一览表、病历上均有明显的标识,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压疮、跌倒问题,积极执行“压疮评估、上报”、“防坠床或跌倒评估、上报”制度等,同时在床尾挂“小心跌倒”或绝对卧床警示牌,拉好床栏,告知有关注意事项。
完善医院住院环境:及时完善基础设施、备齐各种急救器材和物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建立贵重物品登记本、毒麻药品上锁,加强水电安全管理,防火、防盗、防可疑人员进入病房,确保住院环境安全。
小 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风险也日渐增加。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工作日趋严峻。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使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降至最小。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体会到护理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进行质量监控,管理者只有从思想上有了清醒的认识,行为上进行改进,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护理服务整体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和完善,应用科学管理手段,运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4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84-02
脑外科是一个大手术患者多、卧床患者多、危重患者多的科室。脑外科患者手术大多较为复杂,加之手术部位特殊,对患者的机体创伤较大,术后患者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易引发安全隐患事故,造成患者不满,引起护患纠纷。
1 脑外科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护士方面
1.1.1 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水平低
一般科室中,资历浅的年轻护士居多,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有很多知识漏洞;工作时间短,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对疾病的观察、护理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不能灵活应用新业务、新技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应急能力十分欠缺。
1.1.2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一般护理人员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患者的健康问题上,忽略了患者的权益。在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略了患者的知情权;在操作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忽略了患者的隐私权;在工作中,常常不注意谈话的语气和方式,缺乏沟通,解释工作不到位。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1.3 责任心缺乏,执行制度不严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用药时查对不严格不全面,造成用错药输错液或剂量用法错误,未注意观察特殊治疗或用药后的反应;盲目执行医嘱,违反医生的口头医嘱规定;未按分级护理制度要求操作,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到位;护理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或简化操作程序;基础护理工作上出现疏漏,未及时帮助患者翻身、变换等。
1.1.4 文书书写不规范,药品管理混乱
在书写护理记录时,漏记或少记引流液,记录不及时,不规范涂改,缺乏客观记录。护理记录缺乏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真实性。药品管理放置上混乱,存在高危药品和一般药品混放、内服外用药品混放、药品瓶签和内装药物不符等管理漏洞。
1.2 患者方面
脑外科患者通常是病情严重、神志不清、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长期卧床极易出现压疮,同时,手术后患者普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躁动不安的患者极易出现非计划性坠床和拔管。脑外科患者脑外伤后会出现感知障碍,增加擅自出走的可能性。此外,患者和家属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疾病,对医护常识也不熟悉,常常不配合护理和治疗,易对护理工作产生不满,进而导致护患纠纷。
1.3 仪器设备、后勤方面
专业仪器配备不足,监护仪、静脉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设备缺乏保养维护,从而降低其性能。仪器设备陈旧,所提供的信息在准确性和可靠性上出现偏差。医护人员严重依赖仪器设备,不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从而在治疗上出现问题,引发纠纷。此外,后勤服务方面也存在缺陷,如配套设施不健全,环境不够整洁。
2 防范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措施分析
2.1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鼓励护理人员自学或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学习,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医院和科室结合护理难点问题及本医院本科室的实际护理情况对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学习先进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强化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心
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建立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定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时刻预防患者可能发生的意外,及时处理病情变化的各种状况。加强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时刻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
2.3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科室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之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分析典型事例,明确护患双方的权、责、利,时刻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护理中,明确工作流程及操作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资历浅的护理人员可以借鉴其他老护理人员应对护理风险的经验,切实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
2.4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
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病症,将护理风险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病症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应对风险的措施等内容编写成小册子,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并且完善交接班管理制度、查对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过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5 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患矛盾的发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护患缺乏沟通或沟通不良造成的,因此要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相关制度,解答患者的提问,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患者术后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日常护理中,对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各项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耐心作相关的解释说明。
2.6 健全设备仪器使用管理,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对各种仪器设备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时保养维护,对使用年限过长,频繁发生故障的设备,报告上级,及时进行更换。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还可以在机器上悬挂操作流程卡片,便于操作护士熟悉,消除仪器设备使用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完善后勤保障系统,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需要,有效防范各种隐患发生。
3 小结
在脑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医院及科室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应用科学管理手段,促进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与护理人员一起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优质服务,切实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梅桂丽. 脑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与预防[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6:228-229.
[2] 陆静.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5:198-199.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5
手术室是比较特殊的科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及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现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防止和杜绝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隐患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手术室护士承担的是比较特殊的任务,要求知识范围广,同时需具有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快,由于新条例的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许多制度需要及时的修订。因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差,不能坚守岗位,手术室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不够标准等。
1.2 查对制度不严格 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患者体腔内;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3 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护理记录单能够如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如果只是执行口头医嘱,很有可能导致手术抢救过程缺乏完整、合理、安全的记录资料。
1.4 环境方面 手术室工作为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手术室内噪声源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1.5 其他护理隐患 器械准备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合,或是器械设备老化性能不良,影响手术;手术患者手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和神经损伤;术中仪器使用不当,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术中用药错误;术中标本遗失;接台手术频繁,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医护配合不当,护患沟通中因交流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2 预防
2.1 制度保障 查对清点制度,仪器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成立手术室管理小组,实行PDCA质量管理,护士长随时抽查,找出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 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手术间号,以及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物过敏的情况,用物是否齐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腹前、关腹后应认真清点手术中的器械、敷料、纱布、缝针,认真反复清点后记录在手术护理单上。
2.3 完善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可为医疗纠纷提供举证较为直接的证据,因此口头医嘱仅限于抢救中,使用时护士应重复1遍,并与医师再次核对后才可以执行,事后护士一定要督促医师及时补充记录。
2.4 环境方面 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以及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间内设备以及药品应根据手术的需要而合理放置。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应减少噪声源,避免使患者对手术具有恐惧感。
2.5 其他 输血输液给药时要各项均经过双方核对,输注时密切观察。标本妥善保管,与术者核对无误做好标识登记,及时送检;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要求手术护士和术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入无菌间更衣、戴帽、戴口罩;保留好手术标本,及时做好标志。严格标本送检制度,专用标本登记本;及时组织护士进行新业务学习,新设备学习,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3 小结
手术室工作具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安全隐患相对较多的特点,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抢救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及时发现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应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制定一整套安全管理措施,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慢慢被发现,新的防范措施需不断地提高和总结,通过有预见性的加强管理,责任到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应急能力,使每一个人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控制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薛萍,孟红梅.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职业与健康,2007,23(9):759.
[2] 詹静,刘奇敏.论基层医院护理文件质量控制.护理学杂志,2005,20(6):58-59.
[3] 宋秀华,陶敏,朱秀红,等.护理风险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1-93.
[4] 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护理安全隐患报告制度范文6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4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2-02
门诊输液作为医生诊治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也为各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门诊输液室的特殊性,患者流动性较大,且疾病类型较为多样化,造成了该部门的工作量相对比其他部门更加繁重。因此,在此期间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较多,现为了给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我院现针对目前门诊输液室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不仅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由于门诊输液室的特殊性,具有较多的人口流动,疾病类型较为复杂,其中不乏有传染病患者,导致了空气中的细菌繁殖速度较快。若在此环境中,地面留有水渍,患者则很容易滑倒,另外,无法确保空气流通顺畅,可导致疾病的互相较差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因此,要求门诊输液室的工作人员应确保室内外的通风正常,可于每日定期通风2次以上,每次通风时间维持在30min以上,或可根据院内的条件安装空气净化消毒机,每天至少使用2次,每次维持2h以上,并在此期间将通风记录进行仔细记录。除此之外,规定清洁工人能够按时对门诊输液室的地面进行清理,确保地面干燥。同时可根据院内条件,将小儿及成人患者进行分开处置,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对门诊输液室内的床上用品进行及时的更换与清理,在各个治疗区设置温馨提示等,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安全
①据调查资料显示,门诊输液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大多与护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未能进行严格查对等,因此,要求门诊输液室的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从而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②门诊输液工作室中还有一项较为重要的安全隐患即当护理人员在输液之前呼唤患者姓名时,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年纪较小的患者或听力较差、年纪较大的老年患者,常出现由他人应答的情况,导致输液过程出现错误。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输液之前应先在输液瓶在将患者的姓名及药名进行准备记录,双人查对签字并让患者自报姓名,这样可减少护理人员叫错名字出现输液错误的发生率,提升了输液的安全性。③在以往的门诊输液室工作当中,护理人员常根据输液瓶上的编号顺序进行处理,这时若当护理人员出现疏忽查对的情况,则易出现提前更换药液或漏输液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滴入的瓶子设定编号,并在输液过程中核对输液单,确认输液完毕时再将针头拔除。④在以往的门诊输液室工作当中,配药护士在核对药液时常将患者的性别及所用药名按照瓶签的方向竖向写作,这样导致护理人员在更换药液时需要将药液瓶倒过来查对,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现要求门诊输液室工作人员能够将传统的书写方式进行更改,将患者的姓名及所需药名进行反向书写,这就保证了观察护士在更换补液时无需转换药液瓶进行核对,提升了工作效率。
3加强皮肤过敏试验的安全管理工作
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责任心,未能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操作制度,常出现药物皮肤试敏结果的判断失误,或忙于其他工作,忽略了正在进行皮肤试敏的患者,使得试敏结果失败,需要重新进行皮肤试敏,引起了患者的不满。同时,也有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皮肤试敏之前,未能对患者的既往病情及试敏情况进行详细询问,且对于皮肤试敏结果未能仔细标注,造成了护患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问题,要求门诊输液室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掌握“三查七对”的规章制度,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提升操作水平。组织定期的门诊输液室工作任务学习,并强化其工作理念,使其能够足够掌握相关皮肤试敏工作的方法及判断标准,双人查看签字并于皮试报告后能够准确在电脑内记录皮肤试敏的结果。
4药物的安全管理
患者所需的药物品种主要由药房保存,护理人员除了要进行注射外,还需做好药物查对工作,以免护理人员因工作任务过于繁重出现错误,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药物安全管理规定,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职责仅为核对输液单及药方并注射药物。而药物的保管及发放则统一由药房进行管理,以此避免出现错发药物或漏发药物的情况出现。另外,当主治医生开出2天以上的治疗方案时,患者将全部的药物领取,并根据输液单将药物送至输液室,后由护理人员核对后执行医嘱输液,随用随拿既避免了病人多时拿错药物注射错误的危险,又提升了患者对药物的理性认识,加强了自我责任感,从而提升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5讨论
门诊作为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关系着一个医院的形象,因此,如何将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目前已作为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现我院通过对门诊输液室目前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制定了详细的解决对策。目的是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只有在门诊输液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从而提高整个输液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就医环境,以改进医患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吕秀霞.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9):1675-1676.
[2]谢丽吉.门诊输液“寄存服务”与护理效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1(07):65-66.
[3]黎小云.门诊输液病人的查对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2(08):72-73.
[4]李明凤,王晓红,李红.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9(0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