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施工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基施工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技术范文1

关键词:土建地基施工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基基础和桩基础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工程,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其施工技术,才能保证地基的力学强度和承载力,保证施工质量。通过本文对地基基础概念及其处理技术,桩基础概念及其施工技术,以及桩类型和施工方式的论述,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为地基施工工程提供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基础,也有利于为做好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工作。

1 地基概念及其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

1.1 地基概念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在工程地质学中,指的是由于建筑物的兴建,导致岩土中某一范围内原来的应力发生了改变,而这部分由建筑物荷载引起应力变化的岩土就叫做地基。其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两种地基。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施工需要的时候,则需要通过人工改造其地质条件使其符合地基施工要求。

1.2 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

由于地基基础是保证建筑物坚固,经久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不同地质条件和地基施工要求下,需要通过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做好地基的加固工作,以保证地基基础有足够的强度支撑上面建筑物的荷载。同时,通过该种技术也能够有效改善不良的地质条件,使地基土体符合施工要求。例如在膨胀土上修建建筑物时,就需要利用石灰改变膨胀土的土质。下面将具体分析一下处理地基基础的几种常见技术手段。

1.2.1 换土垫层,分层填土

由于某些土体的承载力较小,具有湿润性和膨胀性等土质特性,严重影响地基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这就需要换掉原来的浅层软土,用强度、稳定性较高的材料替代,以提高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减少土层沉降问题。在此项工程中,通常采用换土垫层,分层填土的方式。简单说,就是用符合施工条件的土体代替原来的浅层土,且要分层实施,以保证土体的密度,避免出现缝隙和孔洞现象。

1.2.2 碾压夯实

碾压夯实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的强大夯击力,将地基中的松软土体碾压或夯实,进一步提高土体的强度,降低土体的压缩性。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竣工后,基地具有最低的沉降量。

(1)机械碾压法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压路机、推土机等重型机械对地基土层进行压实工序。在分层填土工序中,每填一次土就需要利用机械碾压几遍,尽量保证地基土地的夯实程度。由于该种方式需要使用重型机械,耗费大量的物力与财力,因此比较适用于大型的建筑工程。

(2)振动夯实法

振动夯实法,是指通过电动机振动而产生的巨大垂直力作用于地基。由于震动时间较长,振动效果好,所以对地基土体的作用效果也非常好。

1.2.3 固结土壤

由于土体具有液化性能,是土层必然含有一定程度的水分。所以,需要通过排水的方式排除土体中的水分,使其失水后自动固结,达到提高土质抗剪强度,降低土层沉降的效果。该种方式简单、易操作、费用较低,既经济又实用。因此,在许多民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1.2.4 化学加固法

简单地说,化学加固法就是向土体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土体粘结在一起并改善土体性质,进而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1)灌浆法

灌浆法的实质是把某些能够固化的浆液(水泥浆、碱液、丙烯酸铵等)注入土体中,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原理,改善土体中各种介质的物理力学性质。能够有效地降低土质的渗透性、减少渗流量、提高抗渗能力、降低空隙压力,从而提高地基土体的力学强度和变形模量。

(2)喷浆法

首先在地基的指定位置上钻洞,且在钻杆下端安装一个喷射装置,然后等到孔洞具有一定深度时,使钻杆匀速旋转上升,同时向周围土层喷射浆液。当浆液与土体固结在一起时,遂达到加固地基的效果。

(3)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将水泥浆等固化剂注入深层土体中,通过搅拌机的搅拌功能将土体和水泥浆充分混合,使地基深层形成复合地基而具有连续强度。能够充分降低地基沉降,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 桩基础概念其土建施工技术

2.1 桩基础概念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结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深基础。它是一种既古老又在现代高层建筑物和重要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当地基浅层土质条件不佳,采用浅基础不能满足建筑物级低强度、变形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时,往往需要采用桩基础。该种地基基础形式,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且地层沉降量小,是基地加固的重要方法之一。

2.2 土建施工技术

2.2.1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静力压桩施工技术是通过静力压桩机以压桩机自重及桩架上配重作反力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工艺。由于静压桩是挤土桩,在压桩过程中极容易破坏土层结构,产生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所以,静压沉桩工艺不宜中途停顿。该种施工技术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且工艺简明、质量可靠、造价低、检测方便等优点,使其在高压缩性粘土层或砂性较轻的软粘土层中得到广泛应用。

2.2.2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是通过桩顶部的固定振动器,使桩在自身重力和振动效果的作用下沉入基地土层。该种技术的设备装置简单、重量轻、体积小,且打桩效果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地基工程的施工成本,也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3 桩基础类型及其施工方式

桩基础类型大致包括预制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树根桩等四种类型。由于类型不同,其施工方法也将会有所不同。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桩基础,具体讨论其施工方法。

3.1 预制桩

通常情况下,预制桩的外形是圆形或方形,其直径或边长约在300mm-600mm之间,长度约在7m-26m之间,采用焊接法或硫磺胶泥锚接法进行接桩。

3.2 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的直径约在350-550mm之间,长度约在23-27m之间。该种打桩方式,是振动沉桩施工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主要利用桩顶部的振动器将带有固化剂的钢管桩打入地基土层,在振动过程中逐渐拔出钢管而形成灌注桩,适用于粘性土和砂性土地基。

3.3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的直径约在65cm-160cm之间,长度可根据工程实际要求而定。它是利用钻机在地基土层中钻出孔洞,再通过灌注法将水泥浆压入钻孔而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钻孔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保护钻孔孔型,避免出现坍塌的情况。

3.4 树根桩

树根桩的直径约在80mm-260mm之间,长度可根据工程实际要求而定。实际上,树根桩是一种小型钻孔灌注桩。除了桩直径有一定区别,其在施工技术和方式等方面并无其他明显区别。

4 结束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的当代,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承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证建筑物基础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使其承载力满足建筑物自身的要求,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必要进一步论述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薛秋生,沈龙运,聂义军.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A]. 中国铁道学会第三届标准计量委员会2008年学术交流报告会论文集[C], 2008 .

地基施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物;地基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基的概念

在建筑领域中,地基主要指建筑物之下用于支撑的基础土体及岩石,是一栋建筑物的坚实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旦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且难以补救。因此,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从现场的施工角度来讲,我们可将地基分为天然与人工两种。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来讲提升建筑物支撑地基承载能力及抗渗能力的工程措施可分为基础施工工程及岩土加固措施等。一些工程中只采取必要的基础工程措施夯实地基而不改变其工程的本质特性,而一些工程则还需进一步完善地基的土层及岩石层,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改善工程性质。前者只对基础形式进行选定而无需改变工程性质的地基可划分为天然地基范畴,反之,进行必要加固措施的地基则称为人工地基。

2 地基设计施工的要求

2.1地基设计的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规范,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2.2地基施工的要求

为了使建筑物安全、正常地使用而不遭到破坏,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能产生破坏;组成地基的土层因膨胀收缩、压缩、冻胀、湿陷等原因产生的变形不能过大。在进行地基设计时,要考虑:①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②建筑物的沉降小于容许变形值。③地基无滑动的危险。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工程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3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特性及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物的形式不同、种类、大小不同,其对地基的夯实程度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地基施工中我们必须依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量,确保建筑基础底面承受的单位面积压力低于地基容许承载的力量标准,控制其沉降值低于地基的容许变形量并杜绝地基产生滑动危险。倘若以上标准无法满足,则需对建筑工程地基的基础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及处理,从而切实完善整体工程性质,满足建筑物的地基施工标准。

3.1遵循地基性状强化地基施工技术特性

在地基施工中,其技术对象主要针对软弱地基及特殊土质地基。其中软弱地基主要成分由淤泥、冲填土及杂填土、高压缩性土质层构成,而特殊土质地基则富含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包含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及红粘土等。针对以上土质性质,地基施工技术只有充分满足各类土质的不同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才能令地基施工得到优质保障。首先地基施工技术应具有剪切特性,从而有效防止剪切破坏导致的地基承载力下降,令整体建筑结构失稳,并导致临近地基隆起,我们可通过提升地基土抗剪强度措施强化地基施工技术质量。再者地基施工技术应具有完善的高压缩性,这一性质主要体现在建筑物沉降与差异沉降较大时,需采取相应措施令地基土压缩模量切实提升。地基透水性主要体现在堤坝及房屋建筑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以及基坑开挖阶段产生的管涌及流沙现象。为了避免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令地基土的透水性有效下降或水压力切实降低。地基同时还具有动力性特征,在地震时、交通荷载及打桩阶段都会令其粉砂土产生液化现象,因此我们需提升地基施工技术的防液化性能,有效改善其振动特性并提升地基抗震性能。另外特殊土同时具有不良地基的特性,例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具有的胀缩性等。为了降低这些不良地基特性,我们需完善施工技术,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综合开展施工处理。

3.2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方法主要包含夯实法、换土法及注浆加固法等。前者施工技术方法中,我们首先应进行测量定位环节,由施工单位依据试夯确立夯点布置图并进行逐一测放环节。同时在强夯开始之前应用推土机进行两次预压,以确保场地平整。接着我们应对场地的高程进行细化测量,确定夯点的布位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倘若地基地下水位偏高,我们则应在地基表面铺设半米至两米厚的中度或较粗的砂石垫层,也可采用令地下水位有效降低的方式,严防地基开挖设备的下降,并有效抑制强夯过程产生孔隙导致的水压上升。在进行分段施工环节,我们应按照由边缘到中央的夯实方向,由一边发展向另一边。每次夯实完成一遍后,应再次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在放线定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次的夯击施工。该施工技术的加固顺序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对深层土进行加固,而后依次进行中层图及表层土的加固夯实,当整体完成一遍后再次履行一遍低能量的满夯施工,如有条件还可用小锤进行二次锤击施工。在夯击过程中我们应按照事先实验确定的相关强夯标准参数科学进行,保持落锤的平稳以及夯位的准确性,对坑内出现的积水应及时予以排除。当夯击地段中含有水量较大时,则应先进行砂石的铺设后再进行夯击。在每夯击完成一次后,我们应用新土或就地取材的用周围土将夯击处填平后再进行后续的夯击施工。在注浆施工环节,我们首先应对施工现场的钻孔情况进行深入实地的勘察记录,同时在硅化加固涂层之上应预留厚度为一米的不加固层,有效防止浆液的上冒现象,且在必要时还应进行夯填素土或采用打灰土层的施工方式。在浇灌浆液的环节应将其压力控制在0.2至0.4兆帕及0.8与1兆帕范围内。同时,在涂层加固环节中我们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流程,倘若土层渗透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我们则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方式进行。而当相邻土层拥有不同的土质时,我们应对具有较大渗透系数的土层先进行加固,并应定期抽查浆液中的配比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是否合理、注浆施工的顺序是否科学、注浆孔径、孔位、孔深及施工过程中的压力值是否满足相关要求标准。另外我们应在孔位平面图中编好相关号码的已完成注浆孔位进行细化标记,注明其钻孔施工的确切日期,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漏孔浇注的现象。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基表面或位于附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情况,我们应立即停止注浆施工,并全面核查引发该现象的成因,有效调整注浆参数,确保地基施工各项环节的顺利进行。

4 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护壁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应确保与撞击混凝土等级强度一致,且护壁应高于地面至少30cm以上,同时我们应对护壁的密实程度进行完善检查,确保其没有出现渗水及漏水现象。在对地基施工的混凝土配比环节,我们首先应在开展施工环节之前确保原材料通过取料场的严格检查,并分布进行人工挖孔桩及机械钻孔桩的科学配合比设计。在通常情况下,位于钻孔桩水下的混凝土坍落度要小于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然而无论何类混凝土均应首先满足相关的施工工艺标准及要求,例如混凝土初凝、终凝时间,坍落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为混凝土粘聚性及保水性必须良好优质。

5 结束语

在建筑领域中,地基---作为整个建筑的最基础的部分,是承栽整幢建筑的重要功能部件,因此地基的坚固与否、施工技术与控制措施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成败,没有好的地基就无法构筑高质量的建筑物。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需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 孙晓天.谈桩基础地下室防水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2] 谭刚.谈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处理的防水技术[J].山西建筑,2012,(10).

[3] 罗信哲.探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地基处理[J].科学之友,2012,(06).

[4] 唐颖栋,曹云锋,侯小平,牛明雷.地基处理技术综述[J].低温建筑技术,2011,(04).

地基施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 :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decide project quality, analyzes foundation on building may generate a series of problems, on this foundation,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often used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to create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a reliable guarantee.

Key words: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一、地基对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

1.地基承载力设计不足

当地基承载力大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应力时,地基工作是安全和正常的,在建筑物载荷的作用下是不会被破坏的。当建筑物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地基承载力时,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因此,在建筑基础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地基承载力。

2.地基沉降

引起地基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地基土的可压缩性。土体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土颗粒和水自身压缩量是微小的,地基土真正被压缩的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被压缩和空隙中的水被挤出。如果地基的沉降量不满足规范的要求,会造成建筑物整体下沉或倾斜甚至倒塌。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存在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3.土坡失稳

土坡失稳是指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移动而丧失其原有的稳定性,即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影响土坡失稳的原因主要有:1)内部因素:土坡土质;土坡外形;土坡结构。2)外部因素:人的影响;振动的作用;降水或地下水的作用等。

二、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由于土质或荷载的原因,需要采用满铺的片筏形基础。片筏基础有地基接触面广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要高,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能力。如果地基非常软弱,且建筑物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片筏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土地基上。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查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根据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在初步计算时最好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建议采用片筏基础,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间,则用桩基。一般情况下采用桩基的情况较多。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当地基土质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度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基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如果地基上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则选用适当的增强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3.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

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部位应综合受力情况、施工难度、经济效益等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1)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

(2)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宜采用电渣压力焊。

(3)转换层主梁腰筋及箍筋、联系梁主筋、板钢筋一般采用闪光焊接。

三、建筑地基施工控制措施

1. 基础轴线位移控制措施

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2. 基础标高偏差的控制措施

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基础防潮层失效的控制措施

防潮层应作为独立的隐蔽工程项目,在整个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操作,施工时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1)清除基面上的泥土、砂浆等杂物,将被碰动的砖块重新砌筑,充分浇水润湿,待表面略见风干,即可进行防潮层施工。

(2)两边贴尺抹防潮层,保证20mm厚度。不允许用防潮层的厚度来调整基础标高的偏差。

(3)砂浆表面用木抹子抹平,待开始起干时,即可进行抹压(2~13遍)。抹压时,可在表面撒少许干水泥或刷一温水泥净浆,以进一步堵塞砂浆毛细管通路。防潮层施工应尽量不留施工缝,一次做齐,如必须留置,则应留在门口位置。

(4)防潮层砂浆抹完后,第二天即可浇水养护。可在防潮层上铺20~30nun厚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每日浇水一次,这样能保持良好的潮湿养护环境。至少养护3d,才能在上面砌筑墙体。

四、结束语

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须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构。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最缺陷与事故。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地基施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

1.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具有的特性

1.1 房建地基施工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成复杂,常见的有淤泥质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土质。 不同类型的土质分布也不集中,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大小不一的地震很多,所以地基常会发生变动。也就是受地质条件的制约房建工程的地基施工勘察以及施工难度很大,将会面临许多繁杂的技术难题。

1.2 房建地基安全事故频发地基的设计或者施工技术不达标常会导致房屋建筑在投入使用时出现安全事故,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浪费和重大损失。

1.3 房建地基施工问题的潜存性由于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本身的复杂性使得施工过程中工序的衔接也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隐患。 也就是在工序的交接过程中,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隐蔽性, 一些潜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发现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跟上工程的施工进度, 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理和验收,及时的拿出措施解决好暗藏的问题。

1.4 房建地基事故处理难度大地基的质量安全事故相对房建工程的其它环节所出的事故而言,其处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与其自身在房建工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因为地基工程属于地下工程,受环境的制约,事故处理的难度系数大;其次,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荷载都集中在地基上,一旦地基自身出现了安全事故,就会影响到整个房建工程的施工进度,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其他环节的质量事故,因而说地基的安全事故处理很困难。

2.严格执行地基施工的标准,把好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2.1 施工前勘查工作要谨慎进行,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性一份详尽准确无误的工程勘察报告会从地质、水文以及天气等多个方面全面的展现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只有成分了解这方面的数据和详细信息,才能从实际出发,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确保整个房建施工工程如期进行。针对过于软弱、复杂的地基,一定要根据其特点慎重的处理。另外,勘察工作者在进行施工现场勘察时要慎重选择钻孔的深度,严格执行施工标准钻孔深度的标准, 保证专控深度满足施工设计对地基压缩厚度的要求标准,这样就能达到桩坐落的土层位置,从而能够准确的算出地基沉降的数据以及桩的合理承载力, 使勘察结果达到基础设计的标注。 如果勘察的数据结果不科学合理,钻孔和探坑的布点就会不够,加上钻孔的深度不达标,这样就呈现不出来出土是否均匀以及层理是否一致了。 一旦不符合标准很容易造成建筑物出现裂缝,引发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2.2 房建工程的设计结构要科学合理 , 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房建工程地基的图纸设计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场地地质以及使用功能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降到最低, 从而使得定稿的设计图纸能够科学合理。

3.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技术是关键

下面以某住宅工程为例,探讨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该工程为框架结构 7 层,下设架空层,层高 2.1m,上层层高均为 3.0m。 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3.1 地基基础的选型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独立基础;如果地基非常软弱,建筑物很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它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更高。如果基础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粘土,亚粘土、则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 假设地基承载力不足,属于软土地基,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 软弱地基系由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或其它等构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泥沙,为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相应参数。

3.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 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 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 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最近几年, 房屋建筑施工工地上最广泛采用的地基便是复合地基。 使用复合地基不仅可以增强地基承受力层面的荷载力,还能够充分地有效地控制好建筑物的沉降,尽量的避免高层建筑物主体与裙房之间因为差异而引发沉降的问题。 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地基进行施工,都应该在使用胶带进行施工后及时的设置一些永久变形缝,不然高层建筑物和裙房之间发生整体倾斜现象的概率极高,也就无法确保刚层建筑物整个工程项目的耐用性。 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施工时,不单单要强调房建工程的质量安全、材料选取的合格、施工工艺规范的重要性以外,还要明确一件事情,决定房建工程施工的另一关键性因素是路基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安排。

地基施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施工;地基施工

一、前言

由于我国地域跨度广,地质条件多样,这对我国的地基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建筑工程中,相关企业一定要重视地基工程的实施,加大对地基工程的投入,根据施工地不同的地质条件以及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确保地基在施工过程中,承载力或者抗压力都能有所提高,从而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

二、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严重性

如果体格建筑在完成时,才发现地基方面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地基往往使很难修补甚至使不能修补的,这对整个建筑物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如若在前期没能及时的发现地基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轻则工程终止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重则房屋倒塌,造成人员的伤亡。

2、潜在性

由于房屋建筑的施工工序繁杂,一个建筑工程的进行总是一道工序覆盖一道工序,而地基处于第一道工序在地上的建筑无法对地下的建筑进行多次验收,这就导致了每个工序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潜在问题,如果不能正确面对且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话,将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成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会中断工程的进行,因此这就对质检部门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3、多发性

由于不同建筑对于地基的要求不同,这就要对地基进行改造以满足建筑的对其要求。我国土质多样,这对地基施工带来一定阻碍。同时有许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地基设计时,不能充分考虑施工地具体条件,从而是设计不能很好的与实际情况相贴合,这对地基的施工有着重大影响。

4、复杂性:我国的土地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该采取不同的地基建筑技术。众所周知,我国地形跨度大,地质地形复杂多变,尤其是一些丘陵、高原、山地地区的地质与水文条件更是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建筑施工单位在这些地点进行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到冻土"季节性冻土"淤泥质土以及杂填土等复杂的因素,这无疑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增加了许多的困难与障碍。另外,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的原因,属于多地震地区,而地震的影响,对于房屋建筑地基是十分巨大的,除此之外复杂的地质与土质等方面的影响也使地基工程前期的勘察工作无法准确而顺利的进行,这种情况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都有一定影响。

5、危险性

在地基工程的建筑当中,由于人们思想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对于地基建筑中的安全不注意,认为地面作业是不会产生严重危险的,于是乎对于一些安全规则与条例视而不见,正是由于工人们这种不正确的观念,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6、困难性

在地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施工地点的特殊性,往往导致过程中会有很多隐蔽的不利因素存在,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相对于整个工程中的其他建筑程序,地基基础施工中如果出现了问题,由于是地下施工,其难度可以想象,甚至于无法补救与维修,以致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在地基施工中常用到的技术

1、桩基技术

为了解决地基沉降问题,一般采用桩基技术,桩基技术是一种通过借助缓冲的方式来减少地基上部和地基深部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在目前桩基技术中通常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作为原料,它和单一的碎石桩相比,在增加地基承载力上效果更加明显。

2、换土垫层技术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回填法来处理。此技术适用于砂地基和砂石地基适用于处理透水性强的软弱粘性土地基。所谓的换土垫层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把地基基础中一定深度的不适合土层去除,把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填入夯实,从而改善像软弱地基等不良地基的强度与硬度,使其能够达到建筑地基所需的条件。换土垫层法常用的垫层有:砂卵石垫层、土垫层、素煤渣垫层、碎石垫层、砂垫层、灰土或矿渣垫层以及用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做的垫层等。此技术一般情况下 能够提高浅层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等。因此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此技术的使用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施工人员应该充分的根据施工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垫层,进行合理科学的施工。

3、强夯技术

强夯法主要用于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与沙性土地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间接夯击或连续夯击者的方法,通过夯击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以及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等优点。

4、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

在由粘性土或砂性土作为主要成分的地基中,其承载能力一般较差,为了让地基达到建筑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地基的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常用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由于它在施工过程中,成孔的速度特别快,所需要的劳动强度也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控制。

4、压实法

压实法是一种能提高地基土承载力的方法,它主要应用到由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构成的软弱性地基。它的原理就是通过外部压力的挤压,使土层得到压缩,进而提高土的密实程度,增加地基对外部的承载力。在压实法中最常应用的方法就是用重锤夯实或者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地基碾压,这种方法在地基建设中应用很广泛,操作也比较简便,在成本上也比其它地基处理方法低。除此之外,对于压实地基的方法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条件采取适当压实地基的措施,以防不恰当的施工方法对地基造成一定损害。

四、结束语

地基的建设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地基施工方面还存有许多问题,一些客观的地质条件还不能完全的克服。因此提高地基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的应用,是目前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玉敏.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相关探讨[J]. 新科技. 2012(06):58-59.

[2] 沈奇健. 对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几个探讨[J]. 北京科技. 2007(08):98-99.

[3] 卢君萍. 对于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讨论[J]. 地基研究. 2011(11):101-102.

[4]谭丽.浅析压实法在地基施工中的应用.地基施工.2010.(13):29.

地基施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砂桩地基;施工;技术;措施

砂桩是在地基土中打入桩管,在边拔管边灌入砂子,在地基中形成密实砂柱体。用以挤密周围的软弱或松散土层,并与其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强度和减少地基变形。特点是使用常规机械,操作工艺简单,场地干净,能节省水泥、钢材等材料,可就地取材,加速进度,降低工程费用。适用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建在饱和私性土地基上主要不以变形控制的工程,也可采用砂桩作置换处理。

1 材料和机具设备

砂: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 ,有机质含量要小于5%。垫层材料:砂或砂砾石(碎石),要求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

机械设备:振动(或锤击)沉管打桩机(或汽锤、落锤、柴油打桩机)、履带(或式起重机、机动翻斗车等。主要工具:桩管(带活瓣桩尖)、装砂的料斗、铁锹、手推车等。

2 作业条件

2.1 建筑场地地面上所有障碍物和地下管线、电缆、旧基础等均已全部拆除或搬迁。

2.2 施工场地已进行平整,对影响机械运行的软弱场地已进行处理,周围已做好有效的排水措施。

2.3 材料已按计划进场,并经验收符合要求。

2.4 所用机械设备和工具已进场,并经调试运转正常。

2.5 已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工艺参数(填砂量、提升速度、挤密次数和时间、电机工作电流等),并对试桩进行了测试,承载力和挤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2.6 已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安全和文明施工的交底。

3 施工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振动成桩法工艺流程图:

锤击成桩法工艺流程图:

3.2 施工操作要点与措施

3.2.1 打砂桩地基表面会产生松动或隆起,砂桩施工标高应比基础底面高1―2m,以便在开挖基坑时消除表层松土。如基坑底仍不够密实,可再辅以人工夯实或机械碾压。

3.2.2 砂桩的施工顺序,对砂土地基宜从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对豁性土地基宜从中间向或隔排施工;以挤密为主的砂桩同一排应间隔进行;在既有建(构)筑物邻近施工时,应背离建(构)筑物方向进行。

3.2.3 砂桩成桩工艺有振动成桩法(一般称为振动法)和锤击成桩法(一般称为锤击法)。振动法系用振动沉桩机在桩位处将带活瓣桩尖的与砂桩同直径的钢管沉到设计深度,从进料口往桩管内灌砂后,边振动边缓慢拔出桩管,或在振动拔管的过程中,每拔0.5m 高停拔,振动20―30s;或将桩管压下然后再拔,以便将落人桩孔内的砂压实成桩,并可使桩径扩大。振动力以30―70kN为宜,不要过大,避免过分扰动土体。拔管速度控制在1~1.5m/min 范围内。打直径500~700mm 砂桩一般采用大吨位KM2―1200A 型振动桩机施工,本法适用于松散土和软黏土。

锤击法是将带有活瓣桩靴或混凝土桩尖的桩管,在桩位处用锤击沉桩机打入土中,往桩管内灌砂后缓慢拔出,或在拔出过程中低锤击管,或将桩管压下然后再拔,砂从桩管内挤人桩孔内成桩并使其密实,由于桩管对土的冲击作用,使桩周围土得到挤密,并使桩径向外扩展,本法适用于软弱勃性土。

3.2.4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挤密试验,桩数宜为7 一9 根,振动法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确定填砂量、提升速度、每次提升高度、挤压次数和时间、电机工作电流等,作为控制质量标准,以保证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

3.2.5 灌砂时含水量应加以控制,对饱和土层,砂可采用饱和状态;对非饱和土或杂填土,或能形成直立的桩孔壁的土层,含水量可采用7 %一9 %。

3.2.6 砂桩应控制填砂量。

砂桩的灌砂量通常按桩孔的体积和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计算(一般取2 倍桩管入土体积)。砂桩实际灌砂量应大于设计值的95%。如发现砂量不够或砂桩中断等情况,可在原位复打灌砂。

3.2.7 对灌砂量不足的砂桩可采用全复打灌砂;对有缩颈的桩,可采用局部复打灌砂,其复打深度必须过缩颈处lm 以上。复打时,管壁上的泥土应清除千净,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应一致。

4 成品保护措施

4.1 基础工程的施工宜在砂桩施工完成一个月以后进行。

4.2 深基础周围的砂桩,宜在深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如砂桩施工在前,开挖深基坑时,应对周围地基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5 施工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