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气污染管理办法

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自工业革命开始,大气污染就一直延续至今,甚至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难题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大气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大国来说,排放到空气中的废气、有害气体就更多,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及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治理以及防治, 才能减少或防止大气对人们带来的伤害。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时,会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源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们的种类超过100多种。从污染源排进大气后,直接污染空气的称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颗粒物(飘尘、降尘、油烟等)、CO和氨气、及含氧、氮、氯、硫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所谓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于阳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物与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害物质,光化烟雾就是一种二次污染物。

二、大气污染成因分析

通过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燃料燃烧。一些城市中,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并未完全普及,烧煤仍然是人们做饭取暖的第一选择。而在煤炭市场上,高硫煤仍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和眼前利益驱使的原因,多数人也不愿意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使得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增无减。

(二)工业生产。在我国,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相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另外,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部门也是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并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是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三)交通运输业。近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7872万辆,私人轿车数量的急剧增多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为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极大,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四)绿化滞后。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发展。只有政府、部分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三、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一)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效益。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必须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全面推进能源节约,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同时,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坚持石化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优化发展煤电,鼓励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加快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清洁能源(如电力、天然气等)和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代替煤炭能源的消费,逐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利用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利用结构,减少对市区主要由煤炭消费所造成的大气污染。

(二)合理规划城市工业布局。在旧城改建和新城规划时, 要全面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尤其在工业的选址上更须多方面注意, 具体需要考虑三方面一要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 选在下风向二要选择空气流畅, 利于废气扩散和稀释并净化的地方三需要与人们的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环保意识。

(三)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和新闻报刊等媒体,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家园意识,让更多市民了解大气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全面、高效、快速展开。

治理空气污染、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各级领导和单位或部门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之外,作为一项神圣的职责,广大市民也应以主人翁的身份投身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之中,从我做起,参与环保。

(四)采取法律手段保护大气。依法治理才能有效的减少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严格按照《世纪议程》和《中国世纪议程》里的环境保护原则进行治理。依照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城市烟尘控制管理办法》、《关于汽车排放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 对排放污染物超标的企业和个人限期整理, 否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

(六)植树造林, 绿化环境。植物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树叶能够吸附、阻拦尘埃, 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吸收有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释, 并还能释放人类所需的氧气。因此, 植物是调节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最好调剂器。

参考文献

[1] 阮卫武.浅析大气污染防治措施[J].环境,2011(S1).

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经验 英国 启示

一、引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遇到环境污染事件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大量燃烧煤炭,烟尘超量排放,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上万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使此次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英国政府痛定思痛,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煤炭燃烧、减少尾气排放,如今大气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也得到根本改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及教训为广东省治理雾霾天气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

二、英国大气污染防治主要经验

(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伦敦烟雾事件之后,英国政府非常重视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经过60余年的努力,目前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中国类似,英国早期也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伦敦市于1954年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1968年修订),将伦敦治理模式普及全国。《工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规定所有污染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有毒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予以严厉处罚;《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4)规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申诉权和工业燃料含硫上限。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燃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进入20世纪7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系列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数量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措施以寻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寻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性措施,出台了《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清洁空气法》(1993修订)、《环境法》(1995)、《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大气污染。同时,从1995年起,英国依据当年出台的《环境法》,开始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1]。

英国大气环境相关法律不仅体系完备,且范围广泛,涵盖了大气污染和尾气排放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英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

(二)公开公平的公众参与模式

英国公民在环境问题的讨论、决策、监督、执行上,有深厚的自治传统和强大的社会根基。英国注重通过立法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最早将空气治理信息向民众实时通报的国家。官方网络向市民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以及各污染物每小时的浓度和一周趋势图。英国公民获知空气信息的途径也不被官方独家垄断。公民能直接透过《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环保机构索取相关数据,不得被拒绝。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伦敦国王学院环保组织合作开设的“伦敦空气质量网络”均伦敦地区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绝不敢指责民间监测组织“非法”、“违规”、“不科学[2]。

(三)重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

英国不但重视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还重视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经济手段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花钱”,除可增加政府财税收入外,经济措施同传统的行政命令相比具有持续的刺激作用,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人们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削减污染物数量,逐渐形成自愿减污的环境治理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就开始通过征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达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的目标。作为经济干预手段,财税措施对改善英国环境质量效果明显。

(四)注重科技创新及应用

在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的指导性作用。英国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这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政府层面上,积极组织、引导和企业生产采用先进工艺;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愿采用先进技术减排,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激励手段,迫使企业淘汰落后工艺,积极采用更好的减排技术。

三、广东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与挑战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结构复杂

目前,广东大气污染正在从煤烟型污染向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相复合转变。在城市内部,各类排放源在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排放多种污染物,构成了复杂的大气污染排放结构。

(二)环境空气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家也适时收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东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物整治工作压力巨大。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占全省近80%的多种大气污染物在这一狭小空间集中排放,对珠三角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巨大挑战,使珠三角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的典型地区。

(三)多方参与、多措并举的污染治理模式还未完成建立

广东省在大气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标准制订方面,还有巨大的改进空间,特别是在公众参与机制、促进企业自愿减排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体制。

四、启示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财税约束与财税激励是英国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环境治理的显著特征,英国经验表明,完善、有序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对鼓励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发挥着重要作用[3]。广东省也应借鉴英国经验,注重采用经济激励方法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目标。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仍应配套完善财税政策,简化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财税作为环境治理的市场调节作用,对主动进行节能减排和设备改造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实现奖罚结合的治污方式;同时,应健全交易市场的监督制度,履行政府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的监管职责。

(二)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法规规章。加快《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按照“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原则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健全标准体系。加强广东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修订和完善广东省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体系。

(三)完善全社会参与机制。

从英国公众参与实践成效看,公众参与不仅提升了公民的环保意识,又对政府的环境行为施以重大影响,倒逼政府谨慎处理环境议题。建议广东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和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将公益诉讼引入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将其纳入普通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制度,进而形成系统有效的环境权益救济制度,将公众日趋增长的环境权益诉求纳入规范有序的管理中,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通过地方立法赋予公众对环境执法行为的监督权,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监督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和协助环保部门查处大气环境违规违法案件的途径与方式。

(四)强化科技支撑。

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都离不开技术进步和创新。要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领域软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相关技术、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切实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相关技术产业,支持环保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气处置和利用的产品、设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人才与队伍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人员培训,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科学素质和管理协调能力,逐渐形成国内一流的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环境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梁洁. 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03): 51-63+71.

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3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大气污染为目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集中力量解决我镇突出的扬尘、燃煤、机动车排气、餐饮油烟及秸秆焚烧等污染问题,提高我镇管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改善我镇空气质量。

(二)总体目标。所有大气污染源实现浓度达标排放,各类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到位,排放量控制在区政府批准的总量指标之内(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6年减少0.2%),全镇空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防治扬尘污染。扬尘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扬尘、地扬尘、道路扬尘、堆场扬尘。扬尘污染防治主要通过加强污染源管控,减少地面,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轻沙尘天气影响,削减本地扬尘。

1.施工扬尘防治。

(l)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网格人员监管好本辖区内建筑工地的安全、环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各建设单位坚持“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建筑工地继续实行“四员”(项目主管单位监管员1名、施工企业管理员1名、治污巡查组巡查员1名、区建设局督查员1名)现场发现、记录、上报问题制度,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和“6个100%”措施,所有建筑工地必须设置2米以上围挡和20厘米以上的基座。土方开挖、填筑过程中,必须采取洒水压尘,遇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必须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盖抑尘网,破损抑尘网要及时更换。水泥、石灰、砂石、土堆、涂料、铺装材料等建筑材料必须采取密闭、设置围挡、苫盖等有效防尘措施。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堆置,必须落实苫盖、喷水压尘等有效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要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施工现场出口铺砖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及时清扫冲洗。进出入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严格按照划定路线和时段行驶,采取苫布遮盖、密闭、挂防漏袋等措施。施工工地内车行道路应采取铺设钢板、铺设水泥或沥青混凝土、铺设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材料,并辅以洒水措施,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要修建30米以上的硬化连接段。施工工地道路不得在未实施洒水措施情况下直接清扫。

(2)拆迁工地。将抑尘防尘合同作为施工的前置必备条件,拆迁工地要设置20米以上围挡和20厘米以上的基座,拆除工程应全封闭。拆除作业时应全程持续加压洒水抑尘,爆破作业拆除工程要在洒水喷湿。拆除工程完工后,10日内不能开工的,应采取抑尘网覆盖、洒水等措施抑尘;建设单位取得施工许可证超过半年未开工的,拆迁工程现场地面视同施工现场地,必须采取覆盖抑尘网、绿化、硬化等措施,定期洒水。遇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必须停止土方作业,同时在作业处覆盖抑尘网。

2.地扬尘防治。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所属区域地落实抑尘措施。落实区域地绿化(固化)措施。对辖区内有绿化条件未实施绿化区域部分进行绿化全覆盖,能够硬化地带用沥青、水泥、铺砖硬化、项目施工现场采用砂砾石覆盖,确实无法固化、绿化区域采用抑尘网覆盖。

开展楼顶积尘清理行动。对社区楼院楼顶积尘进行清理。在沙尘天气结束后,立即进行清扫。区爱卫办要在每次清理活动后,组织检查验收,确保积尘清理取得实效。

3.道路扬尘防治。

(1)落实环卫保洁措施。落实镇辖区内道路、民武路、金武路、金大路等主干道沿线路面保洁,网格人员要宣传、发动辖区居民实施道路抑尘、卫生整治措施,按照“夏天无积水、冬天不结冰、全年保湿不起尘”的原则,对镇区道路实行全天候保洁,坚持先洒后扫原则,每周周五对全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保持镇区道路干净整洁。

4.堆场扬尘防治。

按照“属地管理、网格化监管”原则,网格人员落实建筑工地上建筑材料、水泥白灰、砂石料、土方、生产原料堆场抑尘措施,做好巡查督促整改,对煤炭、建筑材料、水泥白灰、生产原料、泥土、粉煤灰等料堆,要利用仓库、储藏罐、封闭或半封闭堆场等密闭存储。对装卸作业频繁的原料堆,要在密闭车间中进行。对堆场露天装卸作业,视情况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渣土堆、废渣、建材等,采取覆盖抑尘网等苫盖措施,定期进行喷淋、固化。临时性废弃物堆、物料堆、散货堆场,要设置高于物堆的围挡、防风网、挡风屏等;长期存在的废弃物堆,要构筑围墙、表面绿化或进行清运。

(二)防治烟尘污染。

烟尘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烟尘污染防治主要通过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类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1.生活污染防治。按照煤质管控方案和燃煤锅炉整治方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抓好煤炭质量管控和燃煤锅炉整治;加大对居民、商户、餐饮单位用煤巡查、监管,发现使用不符合标准的煤炭,立即督促整改,同时反馈区工商局追溯查处。镇食药所牵头实施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和露天烧烤食品摊点清理整治。按照“关于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和大力推行文明祭祀工作的通知》(大气办发〔2017〕2号)职责分工,镇派出所、安监站负责落实在镇区范围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镇区道路上坚决杜绝焚烧冥纸、燃烛上香、抛撒纸钱等行为。

(1)推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镇食药所负责镇区新增餐饮单

位清洁能源强制性改造,并配套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定期跟踪检查已改造燃煤炉灶,监督餐饮企业清理油烟净化设施和疏通专用烟道,规范管理坐店经营的烤肉城、烧烤店等,坚决禁止探头经营。

(2)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烧区管理。严格落实“五禁”决定,严禁在辖区内焚烧垃圾、枯枝落叶、建筑废弃物以及油毡、塑料、皮革等易产生烟尘和恶臭的物品,网格人员发现并及时报告镇环保站,由区环保局对燃用高污染燃料行为进行查处。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各村委会安排社区、村组具体负责无物业管理公司的老旧楼院内的宣传、查禁工作,发现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及时报告派出所查处;镇食药所负责对镇区内所有商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行包抓责任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4)大力推行文明祭祀。网格人员按照网格化管理原则,在重大祭祀节日前进行文明祭祀宣传、查禁工作,负责除尘等污染防治设施。

2.工业污染防治。网格人员落实属地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各类工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生产活动中污染物排放监管。

(1)加强无组织排放监管。按照“属地管理,网格化”原则,负责管理辖区内企业堆煤场、料堆场、卸料口、卸灰口、工业渣场、切割石料、建材涂装、铝合金喷涂及厂区扬尘等无组织排放,发现排污行为及时报告镇环保站。并严格落实散装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所有散装物料堆场地面全部硬化,安装防风抑尘网,水泥等粉状物料全部存放在密闭容器,上料口、筒仓全部安装粉尘净化处理设施,污染物达标排放。未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企业将全部停产治理。

3.农业污染防治。负责动员群众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地膜覆盖再利用免耕技术、秋覆膜保墒抗旱技术,加大机械深松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机械化根茬粉碎还田、秸秆还田和堆肥发酵技术,大力开展玉米秸秆青(黄)贮工作,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广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改进施肥方式,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氨、VOCs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网格人员负责加强“五禁”决定宣传,落实秸秆和荒草禁烧责任,分组分区域重点盯防,严格禁止烧荒和露天焚烧秸秆、杂草、垃圾、树叶、废旧农膜等现象,同时加强联合巡查执法检查,坚决查处违反“五禁”决定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发〔2017〕47号)、《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办发〔2017〕8号)和《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管理责任规定》(政办发〔2016〕138号),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主要领导要亲自盯办、亲自督促、亲自检查,分管领导要狠抓治污措施落实,其他领导要认真落实主要任务及措施,抓好分管包村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各网格人员要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主要任务和措施,网格长(包村领导)要督促网格人员做好日常巡查、告知劝阻、整改落实、跟踪督办、发动群众等工作。各村网格化区域的污染源要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每天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镇环保站。要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查找原因,集中整改,坚决杜绝网格监管出现空白和盲区,防止已整改问题反弹。

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4

市委、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转来您的《关于对我市大气治理的一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为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我市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工程,限期拆除、停用供热管网内的锅炉1242台,拔掉小烟囱681根,新增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二是在建成区内全面实行原煤散烧管制,推广新型、高效、环保的型煤专用锅炉,95以上单位使用了洁净煤技术产品;三是合理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布局,市区搬迁污染企业20户;四是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推广电、煤气、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限期改用清洁能源锅炉、茶炉、大灶4535台,同时不断提高助燃剂的使用和洁净配煤在煤燃料中的比重;五是加大对汽车尾气的监督管理工作,在用车辆排放尾气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年检不达标的要限期治理,不达标不发牌证,不得继续行驶。抽检、路检不达标的,将按照《哈尔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六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绿化面积,拆违还绿,城市绿化率达到28.35,人均占有绿地6.4平方米。20__年,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了301天,占全年82。

二、20__年及“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在“十五”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目标和措施:[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一)投资约143亿元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实施,实施联片并网改造,重点撤并7兆瓦以下分散供热锅炉,并规定凡在集中供热热网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在此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大型供热企业,整合供热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供热资源的功效。20__年完成道里集中供热(三期)工程,并启动西南部、煤五、松北区、呼兰区等一批大型集中供热项目,力争到20__年使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20__年达到92%。

(二)以非采暖锅炉为重点,继续加大对锅炉、除尘器的限期治理力度,计划20__治理改造锅炉、除尘器150台,“十一五”期间完成1000台锅炉、除尘器的治理改造。

(三)在充分利用现有哈依煤气管网(将其改为使用天然气)和天然气管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推广俄罗斯优质天然气,发展松北新区、呼兰区、利民地区、群力新区、王岗地区、平房工业园区、成高子工业园区、哈东地区和团结镇地区天然气管网。力争到20__年底使全市城市气化率达到80,到20__年达98。

(四)为有效减轻原煤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烟尘污染,20__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新增加洁净煤技术产品推广使用284万吨,力争在“十一五”期间,通过采取行政、经济及法律手段将所有用煤纳入到助燃剂或洁净配煤的推广范围之内,推广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1814万吨,可保证年削减烟尘10450吨,削减二氧化硫5880吨。同时,新建若干个型煤加工厂,新增生产能力150万吨/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洁净配煤、普通蜂窝型煤和生物质型煤,到20__年民用型煤普及率达95,工业型煤普及率达60。

(五)制定城市生态防护林和城市环城生态圈建设,增加城市防控外来尘影响的能力。通过建立扬尘污染治理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对道路、管线、拆迁施工工程围挡、湿式作用除尘的监管力度,在市区强制实行残土拉运车辆进行硬盖密闭运输。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建成区内现存的地面的软硬覆盖力度。加强“三堆”覆盖的监管,认真研究建成区内大型灰场、煤场的搬迁或加盖等整改措施。

(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绿化力度,20__年新增绿化面积50万公顷,力争“十一五”期间实现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公顷,城市绿化率达到36,提高城市环境自净能力。

三、您在建议中提到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并从1996年颁布实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已经根据《标准》的规定对我市大气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我们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也严格按照划分功能区贯彻执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同时,市区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大气质量的日监测和日预报制度,市民可以在电视、报纸及市环保局的网站上及时获得当日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和预报。

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5

近十几年来,北京市连续采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空气质量与国家新标准和公众期盼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大气污染复合型特征突出,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气污染防治形?菔?分严峻。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市特制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计划中明确要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到2017年,北京市工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与2012年相比累计减少50%左右。尤其在汽车制造、电子、印刷、家具、建筑等行业,重点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推广使用先进涂装工艺技术,优化喷漆工艺与设备,深化涂装有机废气治理,溶剂型涂料涂装工序必须密闭作业,配备有机废气高效收集和回收净化设施,加强其他溶剂使用工艺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

同时,为贯彻国务院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北京市政府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鼓励排污单位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固定源大气污染治理,北京市特制定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改造项目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2015年,北京市环保局重点对汽修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对其中的部分企业采取了强制审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及资金奖励管理办法等措施,鼓励汽修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防治环保技术改造。

1 汽修行业VOCs排放特点

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称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通常指沸点50 ℃~250 ℃[1]、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 Pa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烃类、卤代烃、氮烃、含氧烃、硫烃及低沸点的多环香烃等,VOCs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大气化学科学家们的共同重视。

鉴于北京市的汽车拥有量基数大,以4S店为代表的汽车维修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修理企业数量众多,遍布京城各地。4S店为顾客提供漆面修复服务时,在汽车修理的喷涂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VOCs排放,主要是甲苯和二甲苯等[2],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大多数4S店喷漆烤漆使用油基涂料,其中作为溶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当排放到大气中,是形成细粒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从而增强温室效应,同时在环境中具有累积性和持久性等特点。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大气中半挥发或不挥发的有机物在PM2.5细粒子中的比重占到20%~40%左右,还有部分的大气细粒子由VOCs转化而来。

2 国内VOCs处置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3]。从处理方式来看,VOCs污染控制技术分为破坏性、非破坏性方法,破坏性的方法是由化学或生化反应,用光、热、微生物和催化剂将VOCs转化成CO2和H2O等无毒无机小分子化合物。非破坏性法是通过物理方法,控制温度、压力或用选择性渗透膜和选择性吸附剂等来富集和分离挥发性有机物。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对于高浓度(>5 000 mg/m3)或比较昂贵的有机废气,宜采用吸收法、冷凝法等加以回收;对于中等浓度(500~5 000 mg/m3)的有机废气采用直接燃烧、催化燃烧、生物过滤等,对于低浓度(

2.1 适用于高浓度(>5 000 mg/m3)的有机废气

2.1.1 吸收法

用溶液、溶剂或清水吸收工业废气中的挥发性气体,使其与废气分离的方法叫做吸收法。吸收法适合较高浓度的废气回收,去除效率高,投资低,能耗小,安全可靠,但操作条件要求苛刻,吸收剂消耗量大,需不断补充。

2.1.2 冷凝法

冷凝法是用来回收VOCs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态污染物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使某些有机物凝结出来,使VOCs得以净化和回收。该方法适合沸点较高的有机物,具有回收纯度高、设备工艺简单、输出为液态油可直接利用等优点,但冷凝法要达标需要降到很低的温度,耗电量巨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2.2 适用于中等浓度(500~5 000 mg/m3)的有机废气

2.2.1 燃烧法

燃烧法分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1)直接燃烧:直接燃烧技术将废气作燃料加热到有机溶剂的燃点温度以上(760 ℃~980 ℃)燃烧净化,适用于净化含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燃烧时热值较大的废气,优点是净化效率高,净化彻底,基本没有有机副产物。但缺点是燃烧室温度过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2)催化燃烧:催化燃烧技术是借助催化剂使VOCs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进行无火焰燃烧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于处理可燃或者在高温下可分解的有机气体,适合于较高浓度没有回收价值的混合有机废气。该技术的优点是降低燃烧温度,提高能量利用率;无焰燃烧产生的热流温度适中,无需冷却空气稀释,提高了热效。但是该技术的气体燃烧反应条件非常苛刻,需高温、高空气和高水蒸气分压;催化剂须具备高活性、高热稳定性,抗中毒。

2.2.2 生物过滤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可以有效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质,此即为处理有机废气的生物法。该法处理效率高,工艺简单,费用低,无二次污染,但对高浓度、生物降解性差及难生物降解的VOCs去除率低。

2.3 适用于低浓度(

2.3.1 吸附法

吸附技术是最为经典和常用的气体净化技术,也是目前工业VOCs治理的主流技术之一。活性炭因其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而广泛应用于吸附回收有机气体。活性炭适用于低浓度的各种污染物,活性炭价格不高,能源消耗低,应用起来比较经济,通过脱附冷凝可回收溶剂有机物,应用方便,只与空气相接触就可以发挥作用。但是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混合气体中存在大量水蒸气会导致活性炭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需要经常更换活性炭,造成了回收处理成本的增加。

2.3.2 低温等离子技术

低温等离子技术是一种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使介质放电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高能电子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等离子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的方法。废气处理浓度范围广泛(1~10 000 ppm),在100 ppm以下处理效果更佳,但该技术的设备投资费用较高。

2.3.3 光催化氧化

光催化氧化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催化剂受光照射,电子跃迁,生成电子-空穴对,对有机废气氧化还原净化。此技术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催化剂无毒。缺点是催化剂效率下降易失活,副产物较多,后期的净化效率较低。

2.4 汽修企业VOCs处置措施

2016年,对某4S店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清洁生产的过程就是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因此,通过综合手段在源头、生产过程中全面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发现该企业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存在的问题:(1)未使用环保水性漆;(2)调漆间与洗枪区设置在一个房间,但洗枪环节未单独设置废气处理系统,且未在密闭空间进行;(3)通过污染因子平衡可知,该4S店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量远大于每年活性炭的用量,明显处理能力不够,因此需对原喷烤漆房废气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针对该企业的以上情况,经过研讨提出了以下环保防治措施。

方案1:将面漆(油性漆)更换为环保水性漆。

(1)方案简介。

由于油性漆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及衍生物,使得车辆作业中产生较多的VOCs排放,严重影响作业健康和大气环境,通过使用环保水性漆替代油性漆,可大量减少VOCs排放。

水性漆和油性漆在施工的时候都需要用稀释剂进行调和,油性漆的稀释剂中包含各种有害物质,其挥发时间可能需要5~8年,有的甚至长达10年,而环保水性漆中主要以水和水合溶剂作为漆料的溶剂,因此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的含量,从而降低了VOCs排放。

(2)改造方案。

将目前使用的面漆由油性漆更换为水性漆,需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改造,并添置必要的专用设备,设备改造包括如下内。

①对调漆间重新规划、布局,采购水性调漆架、调漆桌一套。

②过滤装置配备足量过滤棉及活性炭。

③采购带气压表的水性漆专用喷枪。

④采购安装文丘里(水性漆专用吹风筒),用于局部干燥。

⑤采购安装油水分离器。

⑥选用环保水性漆。

(3)环境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采用水性漆替代油性漆产生的环境效益是可以大大减少VOCs的排放,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降低了面漆VOCs排放:根??4S提供的面漆(油性漆、水性漆)的成分表,可以看出,采用油性漆VOCs排放量占比56%,采用水性漆VOCs占比10%,有效降低了VOCs的产生及排放。

第二,降低了稀释剂和固化剂的使用量:使用面漆(油性漆),需要稀释剂和固化剂调配,而采用面漆(水性漆)以水作溶剂,因此可降低稀释剂和固化剂的使用量,减少VOCs的排放。

第三,降低了洗枪稀料的使用量:油性漆需要用稀料进行清洗喷枪,而水性漆可用水清洗,大大减少稀料的消耗,并有效减少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方案2:VOCs废气治理改造。

(1)方案简介。

VOCs废气治理分为:调漆及洗枪过程VOCs废气、喷烤漆房喷漆废气。设计方案如下。

①调漆间:购置一台洗枪机,加集气系统,调漆及洗枪过程VOCs废气集中汇集至喷烤漆房末端一体化处理设备设施。

②喷烤漆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两间喷烤漆房轮流使用,因此设计一套末端处理设施,并在每间喷烤漆房尾气排放管道加装一个管道阀,分别进入末端处理设备,不用时关闭,使用时打开,处理设备末端设置一个排放烟囱。

(2)改造方案。

改造设施包括如下几项。

①预处理系统:以过滤棉除漆雾+精过滤的方式去除漆雾和细粉尘,目的是保护活性炭的使用寿命,为后续活性炭再生创造条件。

两级过滤后可以保证粉尘净化效率在99%以上,净化后进入吸附剂层的废气中粉尘浓度在1 mg/m3以下,保证吸附设备长时间正常运行。当被捕集物逐渐堵塞过滤棉或滤筒的孔道,减少过滤面积、增加过滤阻力时,过滤材料会达到容尘饱和,更换时间根据系统的浓度不同而不同。

②活性炭吸附系统:活性炭吸附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适应范围广,工艺路线简单,治理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是目前VOCs治理的主流技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活性炭吸附法处理VOCs。

③更换风机、烟囱。

④建议安装VOCs在线监测探头,可随时监测活性炭吸附率,从而节省运行成本。2016年执行《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228-2015标准,标准要求,“采用非原位再生吸附处理工艺,应按审定的设计文件要求确定吸附剂的使用量及更换周期,且每万立方米每小时设计风量的吸附剂使用量不应小于1 m3,更换周期不应长于1个月”。VOCs在线监测装置监测活性炭吸附饱和度,达到设定预警值时报警,此时进行活性炭更换,以节省活性炭费用。

3 结语

大气污染管理办法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全面加强联防联控,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向多因子、全方位、区域协同控制转变,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我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阶段

(一)工作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区域大气环境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酸雨、灰霾等污染明显减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

1.全面完成我市"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8%和14.5%。

2.热电、化工、印染、制药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实现排气口与厂界双达标。

3.建设完善城区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管体系,机动车年审排气污染同步检测率达到100%,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4.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

5.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到100%,建立运行维护制度;城区所有建筑工地现场施工达到扬尘控制要求。

6.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杜绝秸秆野外焚烧现象;"烟尘控制区"建成区覆盖率达到100%;完成省下达的绿色矿山创建任务,需治理与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8%以上。

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以上。

8.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建成投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9.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1%、10%,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5%。酸雨率和酸度均有所下降,灰霾天气出现频率有所下降。

(二)实施阶段

1.启动推进阶段(2012-2013年)。编制蓝天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初步建立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协调机制,全面开展区域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完成年度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编制并实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方案,逐步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到2013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增强,环境空气质量趋于改善。

2.深化成效阶段(2014-2016年)。巩固和深化区域空气污染治理成果,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大气污染重点问题基本解决,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酸雨、灰霾等污染明显减少。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优化工业规划布局。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按照"集聚、提升、淘汰"的调整原则,及时搬迁、淘汰对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高污染企业。同时,严格限制在城市主导上风向建设热电、水泥、印染、化工等废气高排放企业。

2.加快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废气污染整治。以杭州湾工业园区、道墟化工小区为重点区域,以医化、农化、染化行业为重点行业,推进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有机废气排放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机溶剂使用量。同时,加强对有机废气的收集,增强废气净化效果,做到污染物排气筒排放浓度和厂界浓度双达标。所有印染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完成定型机废气整治并确保稳定运行,化工、医药、农药、印刷、家具(玩具)制造、喷漆、涂料、塑料、橡胶以及合成革等行业在2015年底前完成有机废气整治。

3.加强热电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新建和在建燃煤发电机组、热电锅炉同步配套建设高效除尘、脱硫和脱硝设施。到2014年,现役35吨以上燃煤锅炉烟气完成炉外脱硫、SNCR法(或SCR法)脱硝改造并通过168小时验收,设施投运率达到95%以上,综合脱硫率与脱硝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并完善CEMS仪表、建立健全DCS系统。推广应用工业袋式除尘技术,在城市及近郊,工业锅炉和热电厂采用布袋等高效除尘技术,提高除尘效率。

4.加强水泥行业大气污染整治。到2015年,全市所有水泥厂(含粉磨站)、水泥制品厂生产设备排放的粉尘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

5.控制工业锅炉窑炉污染。所有工业锅炉窑炉使用单位都要配备符合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确保各种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禁止直接使用含硫量超过0.5%的煤炭。鼓励4吨/时(含)以上、20吨/时(含)以下的燃煤锅炉逐步分批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或煤气化、水煤浆等其他洁净燃烧技术改造。

6.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强制性淘汰改造新三年行动,强化重污染项目淘汰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关闭石灰窑土窑和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淘汰工艺落后的生产稀释剂、涂料、油墨、黏合剂等小化工企业和污染严重的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等生产工艺及设备。2012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和窑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生产特种水泥的除外)。

(二)实施绿色交通物流工程

1.强化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运行管理,在用机动车排气定期检测与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同步检测率达到100%,经检测、抽测排气不合格的机动车实行强制维修。

2.2012年底前,完成全市现有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达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标准。新建加油站、储油库按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建设。

3.按要求做好符合国家第三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的供应,建立完善车用燃油清净剂管理制度,完善油品供应市场监管体系。

4.按国家规定的阶段排放标准开展新车注册登记管理,同步开展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审核发放工作。

5.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开展"黄标车"区域限行;制定出台高污染车辆淘汰补助政策,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

6.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加快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枢纽场站衔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减少因道路拥堵造成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鼓励发展和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大力推进公交车、出租车、驾校教练车"油改气"工程,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电动汽车商业运营模式。

7.发展"绿色"物流。加强对码头货物装卸、物料堆场、化工原料储罐的管理,大力整治相关的粉尘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强化对低速货车和非道路机械的环境管理,督促物流企业使用绿色环保标准的货物运输车,规范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制度,减轻因交通运输及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实施城区蓝天工程

1.推行清洁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逐步扩大禁燃区范围,大力推行以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到2015年,完成规划建成区内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70%以上。

2.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建立协调监管机制,强化城区扬尘污染控制,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化管理,严禁敞开作业,采取洒水、覆盖以及工程车辆出入口设置冲洗设施等防尘措施;建筑拆迁必须采取边拆边洒水作业方式,及时清运拆迁建筑垃圾等防尘措施。

3.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城区内排放油烟的所有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并建立运行维护制度,按要求定期对油烟净化装置进行清洗,确保油烟达标排放。油烟排气筒朝向和高度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城区内的居民住宅或者以居民居住为主的商住楼内不准新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

4.开展服装干洗业污染治理。从事服装干洗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洗染业管理办法》。新(改、扩)建干洗店应当使用具有净化回收干洗溶剂功能的全封闭式干洗机。现有洗染店使用开启式干洗机的,必须限期更新为全封闭式干洗机或进行改造,增加压缩机制冷回收系统,强制回收干洗溶剂,实现达标排放。

5.整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废气。采取适当方式对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设施和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所产生的恶臭废气进行收集和净化。逐步开展垃圾填埋场废气治理,采取气体导排、处理和利用措施及除臭措施,并达到相应的国家排放标准。加强垃圾焚烧设施的废气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废气治理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运行,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6.大力控制地面和道路扬尘。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减少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地面。加大道路和地面的改造投入,逐步改造低质材料路面,减少道路扬尘。建立城乡一体的道路路面保洁制度,有效控制城郊道路扬尘。

(四)实施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1.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和多元利用的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部门分工协作,严格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省环境监测中心遥感监测发现的秸秆焚烧点,要及时响应,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3.加强烟尘控制。继续开展"烟尘控制区"建设,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郊结合部、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要全面创建"烟尘控制区",各类炉窑灶排放的烟尘、粉尘和林格曼黑度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控制农业氨污染。大力开展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着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田化肥施用量,减少氨逸出和挥发。

5.防治矿山开采污染。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努力减轻矿山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矿山开采、加工作业、废弃物堆放、矿石装运过程中的粉尘排放。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按期完成省里下达的绿色矿山创建任务,到2015年,符合创建条件的生产矿山90%以上建成绿色矿山。

6.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深入开展以"千矿整治"为载体的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加强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使矿山生态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到2012年,全市需治理与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98%以上。

7.大力实施森林碳汇工程。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6.5%,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以上。

(五)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与评价体系

1.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在现有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气象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优化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位,选择性增加大气臭氧、细颗粒物、一氧化碳、有机污染物、大气能见度和灰霾等监测设备,到2013年,基本完成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到2015年,根据省政府要求,完成监测站位建设工作。

2.提高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水平。加强对污染源大气特殊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掌握全市大气污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等特殊污染因子,为污染治理、事故处置及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完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深入研究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及其传输特征和危害。完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把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废气等因子逐步纳入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范围,使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4.逐步开展低能见度和灰霾等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建立区域大气能见度、灰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根据低能见度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程度和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逐步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动态调控不利气象条件生成区域的社会生产和区域交通等活动,尽量降低低能见度和灰霾天气的危害性。防范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对突发性大气污染事件实行统一指导、分级响应,协调处理突发大气环境应急工作。

四、保障措施

开展蓝天行动,事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维护,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合力攻坚,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蓝天行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分管杭州湾工业园区常委、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经信、公安、监察、财政、环保、建设、交通运输、农林渔牧、城管执法、服务业发展、建管、国土、工商、气象、"两区"等部门和单位及相关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牵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对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的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并定期组织绩效考评。同时,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督促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落实目标责任

明确乡镇街道、"两区"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完善措施,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资金保障到位,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该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市蓝天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年对各有关责任部门、相关乡镇街道、"两区"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未按要求完成年度任务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瞒报、谎报工作进展情况,整改不到位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并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每年安排蓝天行动工作先进奖励经费50万元,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严格环境管理

1.严格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国家和省的总量控制要求,通过排污许可证形式将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排污单位,建立和完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做到持证排污、依法排污。有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的排污单位,必须如期完成减排任务。

2.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从空间环境准入、总量环境准入、项目环境准入入手,完善环境准入制度的决策评价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督,从源头预防大气污染。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新(扩、改)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要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医药、化工、印染等重污染项目的审批管理,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和建设。市区禁止建设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火电厂。建立产业转移的环境监管机制,防止将重污染行业转移到农村地区。

3.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标准,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大气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标准,强化环境法治,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城管执法责任制,并将处罚信息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