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

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文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和医药学专业人士的临床经验,有7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分别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类药、降糖药。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吃抗抑郁和镇静剂造成的事故率达97%,吃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造成的事故率为72%。大家重视服用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在药后驾车中的危害,忽视常用药(尤其是感冒药)在药后驾车中的危害。

从法律层面讲,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该规定只强调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尚未对其他很多可导致驾车意外的药物进行强制限定。

为此,基层建议:

1、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禁止“药驾”。补充完善关于“药驾”的监管和处罚条款,对“药驾”通过立法予以明令禁止。出台对“药驾”的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在各类交通安全事故责任调查中加入“药驾”检测项目,严惩明知服用违禁药品仍驾驶的人员。通过法律,使人们对“药驾”引起足够重视。

2、根据“药驾”影响,对药品进行分级。制定统一标准,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出等级,要求药厂在药盒上给予标识,警示药物(尤其是感冒药)对驾驶能力的影响。由此,使驾驶人员明确开车前是否可以服用该种药品。

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文2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轻权利,重义务”的情况,在法制教育中,强调义务本位,向学生灌输最多的是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忽视了法律更重要的一个作用———保护权利。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学生造成了“我不违法就可以不学法”的消极守法心理定势,从而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于法制教育不感兴趣,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学生认为自己不过是义务主体而已,而非权利主体。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不够系统,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法制教育应该是一个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过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仅停留在大一,而到了大二和大三法制教育则是一片空白,由于缺乏连续性,法制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缺乏不同专业、行业、岗位相关的法律素养的教学侧重点和针对性。

完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若干建议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完善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我们在教育中尤其应该注意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针对这一要求,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高职生法律素质为重点。当代社会需要高级专业技能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法律素质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应定位于法律素质教育。“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社会领域其他各种信仰一样需要有意识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重“情理”轻“法律”,因此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任务尤其艰巨,“罗马人自孩提时便受到如此教育,一个人要求得正义,就去诉诸法律。”对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以树立法律信仰为核心,将现代法治的“公平、民主、正义”精神内化为高职生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律在高职学生心中的权威。

增强法制教育的直观性,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如今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法制教育时,绝大多数是采用课堂教学这唯一的手段,缺少其它渠道和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法律是一门社会科学,来源于社会生活,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充实法律教学。首先,课堂教学应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案例教学很好地将抽象的法律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通过案例的剖析。在选择法律教育素材时,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又具有典型意义、教育意义的案例。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法理分析。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针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法律案例进行探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以法律逻辑思考问题的习惯。此外,邀请法官、律师、学者举办法律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法庭旁听审判。增强法制教育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影视片,是最有效,学生也最感兴趣的法律实践活动。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法制教育内容能够与现实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法律信仰。

坚持法制教育的连续性,将高职特色融入法制教育中。大学生法制教育应该是一个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过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仅在大一开设法制教育课,而到了大二和大三法制教育则是一片空白。法律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法制教育需要连续性,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在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为能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规划,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互衔接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必修课侧重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选修课应针对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都非常重要和实用的法律知识,有计划地开设民法、劳动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刑法等课程。在法制教育当中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根据不同的专业,调整教学的侧重点,使这种能力培养具有行业、岗位的针对性,有目的的培养相关的法律素养。充分利用院校便利条件,营造法制宣传教育良好氛围。高职院应当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多渠道、多形式、系统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校园传媒作用,办好班级普法黑板报、安全法制展板、校园广播的法制专栏和法制系列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在法制校园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生物 新课程 课堂 法制教育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46-02

1 在高中生物新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21世纪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期,特别是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对我们人类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我们人类不断的利用生物科技成果,这是值得欣喜的一件好事。但是,在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利用生物的同时,部分犯罪分子也不顾一切后果非法利用生物科技成果,破坏良好地发展环境。在发展的社会中,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高明,犯罪率明显升高,而且犯罪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从而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只能眼巴巴的看吗?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学生就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提高科学素养,强调新课堂必须渗透法制教育有关知识,一方面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在大纲版的生物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也涉及到法制教育,但是,教师对法制教育引导的力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不明朗,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学生在今后踏入社会以后对法律意识淡薄,容易从事犯罪活动,走向犯罪道路,或者被不法分子骗取钱财等。

如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要求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课程改革,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趋势和特点,在高中生物课堂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因此,通过我们长期的教育实践,加强生物新课堂法制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我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应该加强法制教育进课堂,并且寻找最合适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严格实施。

2 利用新方法在新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2.1 高中生物新课堂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这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有效课堂教学,这是高中生物新课堂的亮点。那么,有效课堂教学有什么新内容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除了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外,还强调法制教育在课堂中的学习与讨论,加强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这是新课堂需要的新内容。那么,如何提高新课堂法制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一起先认识什么叫新课堂的法制教育。

2.2 新课堂的法制教育

加强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是最有效的。在我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就告诉我们,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课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课堂法制教育渗透有益处吗?会不会影响学科的教学质量呢?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第一,可以解决了学科教学如何发挥法制教学课堂主渠道作用的问题;第二,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学生易于接受;第三,不会影响学科教学,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第四,一举两得地解决了教师普法问题;第五,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第六,对增强中学生法律意识和观念有重要引导作用。当我们意识到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紧迫性和积极意义时,在生物新课堂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渗透法制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呢?

2.3 采取新方法渗透法制教育

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文4

(一)我国高职法制教育中的现有教育理念

1995年11月28日,国家教委、中央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要求:“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制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2003年2月,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修订。其中,对《法律基础》课的基本要求是:使大学生了解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2005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二为一。3月出台的《实施方案》强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010年,国家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之中。在进行《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第七章),教学时务必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读本的内容进行教学。

(二)我国现有法制教育理念问题分析

从以上的文件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方面,要求了解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制度,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在法律知识教育方面,要求掌握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在法律技能方面,能够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成长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目标上可以看出,我国的法制教育目标侧重于法律知识普及教育。1995年的法制教育目标定位在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2003年的法制教育目标定位中增加了提高法律素质。虽然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但是却没有提供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2005年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合二为一,要求该课程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虽然在观念上要求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法制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仍然会讲完前面的六章思想道德教育课之后,再单独讲授相关的法律知识课,依据现有的教学内容安排,根本不能通过讲授法律基础知识实现提高法律素质的法制教育目标。所谓法律素养就是指一个人认识以及运用法律的能力,其内容主要涉及个人或群体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自身法律素养的高低以及对法律的信[1]仰程度等。由于相关课程和学时的限制,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停留在一种较为浅显的层面,因而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尚处于对法律本质认识的启蒙状态,法律知识尚未转化为法律素养,相当多的大学生法律观念与[2]行为存在脱节现象。

二、科学人文主义视野下对法制教育的要求

(一)科学人文主义的内涵

科学主义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才能摒弃它们的非科学形态。人文主义的核心含义,就是把人上升到一切事物和过程、政治法律制度、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中心位置,从人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和宇宙、评价行为和事件的意义、安排社会关系和秩序。这种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和态度,意味着重视人的价值,承认人的优越性,主张人的独立性,强调[3]人的创造能力。“人文”与“科学”并列,与西方近代分科之学的出现和发展有关。伴随科学与技术的勃兴和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传统的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通过科学与工业革命不断推波助澜,甚至形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所谓的“两种文化”的分裂。唯人文主义和唯科学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组成部分,但两者的分隔也有渐行渐远之势。科学人文试图重新发现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融通,增进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互用,让科学更加昌明,让人文之光更[4]加夺目。

(二)科学人文主义对法制教育的基本要求

现代社会使人在工具理性和技术统治面前常感无力,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幸福之间往往容易失衡。因为人是有情感的,而不仅仅有理性,理性是冷酷的,而情感是温热的。只有重塑价值理性,高扬人性尊严,个人与社会才能够和谐发展。我国不少大学生违法犯罪并不是因为欠缺法律知识,相反有不少大学生法律知识很丰富但却常常规避法律、甚至违法犯罪。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大学生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法律的价值,对法律并没有形成信仰,我们的高校法制教育没有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法治价值的塑造。法治国家的基石是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大学生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力量,通过向大学生传播法律信仰,使之学习法律知识,参加法律实践,增强对法律的了解和认同,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至关重要。

三、科学人文主义视野下法制教育理念的重塑

(一)科学法律知识教育与人文法律信仰培育过程的统一

自由、安全、平等诸价值,植根于人性的个人主义成份之中。人性的共有成分根植于对个人的这样一些认识,即完全依靠他个人的努力,他是无力实现他所珍视的那些价值的,他需要其他人充分意识到他对自由、安全、平等的欲求。个人之所以接受公益观念,我们可以从上述认识中寻到原因。我们不能说这种认识完全是教育和经验的结果,也不[5]能说它完全是诸种环境因素的结果。所以,我们在高职法制教育中不能总是以社会法治环境差为由,而放弃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追求,因为教育的因素在法治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法律基础部分占学时的三分之一,仅10课时左右。短短的教学课时,根本无法完成大学生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的目标,更不可能实现法律素质培养的重任。只有通过法律基础课、专业法律课、法律选修课多层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与法律至上价值培养过程,学生才能从知识方面获得足够的科学理性材料,从时间上提供足够的吸收内化过程,从情感上认同法律至上的价值观念。

(二)科学人文主义对法制教育文化氛围的培育要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他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以及需求,积极采取有利于学生吸收并消化教育内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提高对教育课程的兴趣,从内心接受法制教育,并认同法制教育内容,从而以法律规范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达到良[6]好的法制教育目的。美国大学法制教育侧重于理论分析和研讨,重点从社会背景中去分析美国的法律和制度,把法制教育同介绍美国社会特点、分析美国社会制度、介绍议会、内阁、法院的构成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强[7]化学生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认同感。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应重视法制文化氛围的培养。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单位或组织联系,建立校外法制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参观监狱,邀请法律界人士进校举办讲座,播放法制教育电影和专题广播,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组织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利用学校和院系的宣传栏开展专题板报活动,内容可以是法律知识宣传,也可以是法制案例讨论。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树立法律至上价值理念。

(三)科学人文主义对法制教育系统性的要求

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文5

挥法制课堂作用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是上课、学习,从而获取知识。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十分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法律教学案例时,应选择那些既有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又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案例,把那些枯燥的条文变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观看、收听法律专题的电视片或录像带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结合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食品安全法》、《禁毒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灵活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并先后邀请国安、公安局、交警及辖区派出所民警来校举办法制讲座从而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以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通过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单一的说教,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此,学校要通过实践这门课堂之外的教育形式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同时把体验式的教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譬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开展法律知识咨询;充分利用校园网、院报、板报等载体宣传“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理念,利用特殊案例以案说法,提供大量的防范知识和技能技巧,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法律法规活动,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

同时,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加其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实践证明,多种形式并用的法制教育要比单纯的法律课程教学效果更有渗透力和震撼力。以法制宣传日为契机,扎实做好普法宣传的各项教育活动。利用“12.4中国法制宣传日”、“11.9中国消防宣传日”“、6.26国际禁毒日”等纪念日,组织师生进行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制讲座、参观和旁听法院公开审判等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遵纪守法的法制意识;通过开展“消费维权”,“绿色环保”等专题宣传活动,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广泛有效的对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调查问卷等项工作,鼓励大学生建立大学生风范,使大学生勇于面对现实,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大学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和思想伦理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在“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中,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使“五五”普法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探索法制宣传教育规律、创建“平安校园”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打下了扎实基础。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从而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本文作者:王晶李化树工作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安全法制教育的意义范文6

一、精心设计寒假综合实践作业,高质、高量地完成作业。

我校除安上级要求,把寒假“八个一”活动融入到各班实际中。假前,组织了班主任进行讨论和敲定,各班精心设计和制定了学生寒假作业。开学第一天,全班均收集了学生寒假作业。从孩子们上交的作业和家长的反馈回条上看,此项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家长的赞许。各个年级摒弃了以往的机械的抄写、计算,更多的是联系生活,紧扣春节主题进行。学生们在享受寒假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作业的轻松和我国传统春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上交的作业有:手抄报、科技小制作、环保小制作、调查报告、活动征文等。学校将分项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业),并进行展示。虽然他们的调查过于简单,他们报告的语言还很稚气,但看得出,这是他们愿意且乐意去做的事情。家长和孩子不再为繁多的寒假作业而发愁,老师也少了些许为孩子寒假作业没完成而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这个寒假学生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体验着成功,享受着快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德育工作没有“假期”。

(一)落实生命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教育。

放假前对全校师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包括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燃气使用安全以及自护自救技能的教育。教育学生不去危险的场所玩耍,不玩水、电、气,使用煤气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暴饮暴食,不进游戏机房、网吧。教育学生一旦发生危情,要冷静沉着,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拨打110等急救电话。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走路,文明乘车,文明骑车。不满十二周岁的学生严禁骑车上道,外出要有家长陪同。我校还要求各班要细心地做好后进生、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预防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由于组织周密、教育到位,寒假中无一伤亡、违法犯罪事故的发生。

(二)寓民族精神教育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我为社区做好事”和为民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得 到社区居民的肯定与赞扬。

2、用好每一分钱,关心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全面开展手拉手送温暖活动, 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向班中需要帮助的同学送去了精神和物质的关怀,向身边的孤寡老人送上了新春的问候。

3、劳动教育。利用寒假,每位同学学会了一项劳动技能,为父母减了一分辛劳,添了一分惬意,送了一分亲情。

4、感恩教育。学生们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省下零花钱,向祖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新春小礼物,表达了自己的孝心;亲手制作了新年贺卡送给自己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