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继续教育规章制度

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文1

1.1继续教育的宏观管理和监控缺失

一是政府监控不够。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还缺乏统筹安排、宏观设计和有效监管,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涉及面比较广,办学机构众多,但政府对继续教育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监督和指导机制。各自为政,无序竞争、资源十分分散且浪费严重,难以形成系统的、优质的、充足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二是继续教育准入标准和监管制度严重缺失,社会评价和社会监督还不到位,办学机构资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标准混乱,导致继续教育质量低下、培训效果差等现象的存在,使得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在质量和社会认同度上存在明显的差距。

1.2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

对比一些继续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我国在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上还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继续教育的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只是在一些法规中泛泛提到,没有详尽、具体的法律规则,因此继续教育质量监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另外由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继续教育缺乏整体定位和持续发展的规划,管理规章制度缺乏和不适,现有的一些规章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继续教育缺少有效的指导和监控,使继续教育质量不高。

1.3办学理念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一是社会普遍对继续教育存在轻视的现象,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二是很多办学机构倾向于学历继续教育,淡漠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项目,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对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的作用认识不足;三是大多数继续教育管理者没有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缺乏特色的继续教育办学理念,重视学生数量,忽视学生学习质量;重视办学的经济效益,忽视办学的社会效益,不能根据区域性和行业性确定服务方向、发展目标;四是继续教育和市场脱节,缺乏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更没有前瞻性的继续教育内容。

1.4继续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尽管继续教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就整体而言,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评估机制,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价和监控标准,导致办学水平整体较差。随着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一些原有的评估评价制度和办法已经不适应目前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同层次、不同办学机构、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单一的质量标准不能准确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现状,不能满足继续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评估评价的标准、制度、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1.5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自我评价监控不够

现行的继续教育教学监控机制缺乏全员参与和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如常规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师生座谈等,创新意识不强、监控力度不够、规范化管理不细,自我评价监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监控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学习支持服务与监控功能不健全;办学机构在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投入不够,目前继续教育教学投入只能维持日常教学工作,大规模专项的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评价的研究工作难以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系统、深入、广泛地进行。

2建立继续教育评价监控机制的思路

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两个方面,教学质量评价是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监控是针对过程,而评价是针对结果。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制,实施科学、有效、动态、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保障。

2.1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形成继续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制定具有继续教育特点的多维质量评价标准。明确教育评价的内容和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区分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区别,将学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评价考核,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依托行业优势,依据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建立完善各级各类职业和岗位培训质量标准。

(2)建立科学有效的继续教育社会化评价制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继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同时要建立社会化教育评价制度,保证继续教育评价评估的社会性,坚持公开、公正,提高评估结果的高信度,消除质量保障中的不良影响,形成认同感、信任感。建立行业评估机构和社会中介评估机构对行业和特定继续教育办学单位进行评价与评估,提高继续教育中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促进办学机构改进工作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

(3)丰富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的形式。坚持政府评估、社会评价与学校自我评价相结合,远程评价与实地检查评估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开展专项继续教育教学评价,针对特定项目、教育形式进行专项评估评价;通过用人单位对继续教育学习者进行评价,了解受教育者的知识更新和业务水平状况。

2.2完善政府对继续教育的宏观监控职能

(1)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整体监督。公共管理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做好对继续教育的外部质量监控,加强宏观管理和整体监督,强化指导,提高继续教育的可信度。加强对继续教育办学水平的监控,对支持服务能力的监控,对教学资源质量的监控。(2)建立稳定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设立专项经费,通过足额稳定的资金投入,保证充足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条件、良好的教学环境。

2.3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

(1)建立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明确继续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等,规范办学单位的责任义务、经费来源,加强监管,促进继续教育整体健康有序发展。

(2)建立继续教育监控制度,强化社会对继续教育质量的监控。实行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继续教育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定标准,强化评估考核,促进继续教育规范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3明确办学理念,树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质量观

通过宣传教育,以及政府的引导,使办学机构明确办学定位,工作目标,把继续教育及其质量提升服务全面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社会意识,树立科学的继续教育质量观,坚持满足民众学习需求的价值取向,实行“一主多维”(学历教育以国家标准为主,非学历教育按照社会要求实行多维标准)能力本位的质量标准。在教育观念上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树立“社会化导向”的人才观、质量观,坚持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教学与服务并举,形成标准约束、环节控制、客观评价、及时反馈的质量保证体系。

4完善办学单位的自身评价监控措施

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75-02

1 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近年来,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我国继续教育专任教师共75万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1.84%,其中普通高校为83.2%,普通中专为78.67%,职业高中为67.74%,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11、14和37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为17.9%,其中普通高校为32.8%,普通中专为23.11%,职业高中为13.1%,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9、8和6个百分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中,持有与所教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的人数为24%。继续教育各类学校积极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外聘兼职任教人员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9%增加到2007年的超过12%。

同时,我国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发展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1)初步奠定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多年来,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对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工作目标;确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实现育人、用人一体化,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作机制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建立有规划、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察及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科学体系和宏观指导、分级实施、依法管理的组织管理任务;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等。

(2)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格局。从纵向来讲,从国务院部委、行业主管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直至基层企事业单位,都设有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从横向来看,继续教育的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地区、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协调工作,为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关于师资队伍法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省市都已制定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行政规章。从而对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和形式以及管理、条件、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样,从国家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到部门单位的规章制度,基本构成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法规体系,使我国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

2 我国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和政府对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着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的建设和管理,但在目前,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总体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在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思路方面,还局限于传统的学校人事管理活动:一方面对建设继续教育队伍的措施不够得力;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新理念,新特点认识不清。因此,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管理都还难以适应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总量缺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要接受继续教育,而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促使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我国产业转型的趋势日益加快。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教学科研任务也更加繁重,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2007年,继续教育生师比超过了21:1,而这个比例在2000年是16:1,2003年也不到18:1,几年来生师比逐年增高。据测算,2010年继续教育人数可达到2200万左右,即使按照现在的生师比21:1计算,继续教育师资至少还有30万的缺口。二是师资结构不尽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为56.3%,36岁至45岁教师比例为26.3%,46岁以上所占比例为13.4%,师资年龄呈超年轻化趋势;从学历结构看,继续教育师资对高学历人才吸引力不足,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过低,符合继续教育要求的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学术梯队不合理,专业及学科带头人极其缺乏。特别是县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极少,大部分是本科、专科学历,甚至一部分还是原来的中师学历,学历结构较低,与继续教育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从职称结构看,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为22.3%,讲师比例为30.4%,助教占42.5%,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很少。三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小,“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有的青年教师缺乏授课经验,甚至有的教师缺乏勤奋工作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四是继续教育师资人事管理的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落后。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制度及管理模式不适应继续教育发展及其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要求。“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任期考核、契约管理”的教师职务聘任制还没有很好实施,需要大力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理念和措施。

3 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主要措施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速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尽快改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薄弱状况。

(1)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帮助社会上各行业中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事业,充实教师队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按1/3的教师来自于学校、1/3的教师来自于社会、1/3的教师来自于企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工作,并从时间、财力上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选派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实习和挂职锻炼,在专业岗位上接受实际训练,向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2)改革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继续教育教师评审工作应与继续教育教育的性质、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脱离继续教育教育的实际,为促进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应制定继续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继续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应有单独的标准,并逐步设立单独的评审机构,采取相应的评审办法,体现继续教育教育的特点。

(3)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突出继续教育特色。完善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导入“教师终身教育机制”,把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教师在职培训培养制度和基金,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完善教师培训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安排教师参加适合自己职务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政府师资培训机构应把促进现有师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做为工作目标。针对以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模式对师资的总体要求开展有关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论与教学法方面的培训;根据继续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资的总体要求,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

(4)完善规章制度,以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定编,科学设岗,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编制比例,确定教师编制,提高人才资源使用效益。依据学科类别,按照结构比例,科学地进行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加强合同管理,为确保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使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少流失,在强化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教师的服务期限制度,使教师能履行合同约定的相应义务。

(5)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影响扩大,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继续教育事业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国际继续教育会议,学习借鉴国外继续教育经验,发展多边关系。同时广开门路,促进各种双边交流与合作。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将适当组织继续教育师资人员出国培训、交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派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学习、进修。更重要的是,积极引进国外专家、教材、资金、设备和技术,利用国际信息网络,以经济快捷的方法,使各类人员不出国门,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学到现代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杜海平.教师继续教育师资建设探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7,(3).

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文3

1.1统一认识,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是一所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同时以老年病研究为特色,担负着国家级科研课题。针对本院的特点,医院高度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认识到举办学习班,既是医院专业人员自身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好机会,又可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和推广,服务于社会,同时提升师资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医学人才。医院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和医疗教学资源,整合相关内容设计出有一定特色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科室开展具有特色的继续教育项目,结合课堂理论授课,开展床边实践带教、案例分析教学和学员与授课教师的互动式教学,并利用模拟教具开展有创操作的临床技能培训,在教学形式、手段或方法上探索继续医学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在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的同时,强化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从2007~2013年举办继续教育项目逐年增加,学科覆盖临床内科、临床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影像医学学科、急诊学科、药学科、病理学科、医学检验科、护理学科、医学教育与卫生管理、全科医学学科及康复医学学科。

1.2建立三级管理体系,确保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落实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医院领导、管理职能部门、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三级管理模式。教育处专人负责,建立国家级、市级、院级项目申报备案、学分管理、项目评估、档案管理体系,使项目落实程序化。院级管理机构由医院领导和知名专家组成,院长和教学副院长作为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负责全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年终的教育教学评估检查;处级管理机构由教育处处长、副处长和1名继续医学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组成;教育处长和副处长亲自主持此项工作,指导、协调、落实医院继续教育项目,督查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科级管理机构由科室主任和项目管理负责人组成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完成科室继续教育项目的落实工作。

1.3逐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制度

医院根据原卫生部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先后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规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工作流程、培训项目收费管理规定。管理制度涉及项目申报流程及要求,项目执行流程及要求、项目备案流程要求、项目落实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每年教育处根据考核评估,查找问题,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制定新的要求,每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通过管理人员培训、加深项目承办科室及项目负责人对职责的认识,达成共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办学质量。

1.4注重“过程”管理模式,严把教学质量关

项目执行的质量将直接体现继续医学教育质量,从组织申报到项目落实,根据项目申报程序,将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申报、项目认可、项目执行、项目备案4个环节进行“过程管理”。在每个环节的管理过程中,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作用,指导、督察项目的落实与进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教学质量。

1.4.1项目申报

职能部门(教育处)对每一申报项目进行单位初审,包括形式审核及内容审核,对于不符合继续教育项目申报要求者,取消其向上级主管部门(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申报资格。

1.4.2项目认可

根据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发北京市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认可项目通知,单位行政主管部门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同时由主管部门对项目承办科室进行有关项目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加深项目负责人对本职责的认识,提高承办科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以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1.4.3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中加大管理力度执行三查制度,即:对项目承办科室在承办前按规定时间进行通知与教案的审核,减少项目承办的变化率,执行内容与申报认可内容变化率<20%;项目承办中进行现场督查,包括教学环境、授课人员、管理老师、授课内容变化率、学分授予等,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教学质量;项目承办结束时进行学分授予的检查,对于所授虚假学分一律取消授分资格。

1.4.4项目备案

项目结束后指导检查承办科室准备备案材料,保证下一期项目申报与执行的教学质量。

1.5创造学习条件,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办学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积极引进新的培训方法用于继续医学教育,2004年初医院先后引进美国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系统-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腹腔镜电脑模拟腹腔镜、泌尿外科腔镜模拟培训箱等一系列高仿真模拟训练系统,以“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技术为主导,开展技能型继续医学教育,创建了设备完备、环境逼真、规范的临床技能训练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训练场景,摸索出小班临床技能培训的模式[1,2],先后举办《心肺复苏新进展规范化培训班》、《危重病人麻醉管理实践技能培训班》等技能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1项,学科覆盖临床内科(呼吸内科)、临床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受到学员的认可。1.6严格考核、评估,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管理制度为了保证项目培训效果,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评估制度。考核分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原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表”,要求学员对参加的培训项目进行问卷式评估,评估内容为:认为讲授主要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讲授基本内容以前的了解情况;对本项目学习的收获;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满意度;对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度;对编写教材满意度;通过学习获得的收获,共八项指标。另一方面教育处对项目承办科室进行管理方面考核与评估,考核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培训质量[3]、执行情况3个方面共12个指标。对继续教育项目考核结果实行全奖、半奖、无奖3个奖励标准,年底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规定此奖励专款专用,只能用于科室职工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年终评选优秀教研室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不达标者,取消其年度评优、奖金分配等资格。2007~2013年本院每年职工教育考核达标科室情况为:2007年9个教研室获得优秀教研室称号,2008年和2009年12个教研室获得优秀教研室称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因评选有名额限制均有14个教研室获得优秀教研室称号。

2体会

2.1医院重视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医院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领导重视,方向明确,管理才有力度,责任才能到位;领导牵头,才能协调各职能部门、科室之间的合作,保证各层次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有丰富内在活力的卫生事业建设内容,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形式,培养医学人才,更新专业人员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医院竞争力。2007年至2013年继续教育项目逐年增加,共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55项(其中继续教育基地项目49项,技能型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4项),培训学员共15084人;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7项,培训学员5116人,培养师资队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收到很好的效果。

2.2制度完善是规范管理的根本保证

建立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落实与确保质量的基石。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环节管理、过程管理[4]、细节管理,注重“过程管理”,从而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规章制度,使笔者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有针对地在薄弱环节上,加强管理力度,促进工作开展,同时也起到正性激励作用。

2.3考核奖惩制度促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与落实

继续教育奖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科室申报、承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积极性,使目标完成变被动为主动。奖励资金专款专用,用于改善科室临床教学条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办学质量,继续教育项目由2007年29项增加至2013年的46项,为医院专业人员完成继续教育提供有效平台。

2.4师资培养是继续教育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院以临床技能培训项目为契机,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教学意识强、教学经验丰富、基本技能规范、并接受过临床技能培训和教学基本功培训的教师作为师资,要求脱产教学干事必须参加首都医科大学师资培训班,考核合格颁发上岗培训合格证书。建立了一支培训专家队伍,他们是培训项目的决策者和评估者,在临床技能训练中负责培训考核内容的确定、实施和带教教师的培训;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中编写教材,参与授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梯队的建设与稳定,提高了医疗和科研、教学水平。

2.5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培养医生的非技术性综合能力

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通常以学术讲座、研讨班、讲习班、学习班面授理论知识为主,大型手术演示,受训者得不到亲自实践的感知。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在多种情景的诊疗实践中,根据临床真实病例,学员通过真实仪器设备进行判断、采取抢救治疗措施等综合演练;合理的分工与配合,使培训具有真实感和趣味性,从而达到培训目标,完成由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知识转化过程,训练医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指挥能力、配合交流能力、协同能力[5]。医学模拟教学为急救技能培训和锻炼培养医生的非技术性综合能力提供平台,弥补传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方式中的不足,受到学员的认可。

3展望

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考核评估;科室建设

1医院现状

医院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病学、老年医学的临床与研究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市级综合医院。目前临床科室34个,医技科室14个,全院继续医学教育对象2135人(其中医师639人、医技人员364人、研究人员40人、护士1088人、其他4人),具有高级职称404人、中级职称550人、初级职称1181人。2011年-2015年医院共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31项,培训学员19456人次;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62项,培训学员3542人次;•85•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27项,培训学员49153人次;其中国家级实践技能型项目50项,培训学员1063人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率为100%;卫生技术人员获取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96%以上;继续教育活动专业覆盖率100%。

2管、评、建“三挂构”内涵

2.1“树型”管理结构与流程化管理体系

医院教育委员会、教育处继续教育办事机构、科室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构成“树型”三级管理体系。院领导、学科带头人组成医院教育委员会,是管理体系的基石;教育处作为委员会办事机构,构成管理体系的主干;科主任、科内继续教育兼职人员组成管理体系的枝干。各体系职责明确,落实相应工作。年初召开教育委员会工作会,统筹当年工作计划,教育处管理部门检查督导计划落实情况,科主任负责分管科室个人的继续教育。根据继续教育内容将管理分为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及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二个模块,分别制定继续教育项目、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二个模块10项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实施流程。按模块教育处每年进行科室管理人员单项培训,导读有关内容,职能部门管理与科室配合相结合,达成共识,完成计划工作目标。依据继续教育项目、学分管理制度、细化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实施流程;项目申报流程、执行流程、备案流程、继续教育学分查询流程、继续教育学分审核流程,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明细化、流程化,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

2.2“动”“常”结合评估体系

2.2.1评估体系设置依据原国家卫计委“十一五”继续医学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开展规律和特点,形成一级指标4项(组织管理、计划落实、学分管理、项目管理),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6项的评估体系,在指标的筛选过程中,听取和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修订考核评估指标,量化评估内容[2],完善考核评估的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实用性。考核评估体系荣获2010年度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2.2“动”“常”评估机制根据工作进度,设置动态考核机制和常效考核机制,即“全项考核”和“分项考核”制度,“全项考核”指教育处每年底依据考核评估体系对各科室继续教育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检查;“分项考核”指根据继续教育内涵分为“继续教育项目管理考核”、“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考核”。继续教育项目考核,分为项目申报、项目认可、项目执行、项目备案四个连续过程进行“分段式考核”。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考核按时间段进行“季度考核”,每年1月~3月份要求各科室制定继续教育学习计划,4月~6月份,教育处利用医院网络系统宣传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相关制度及新的要求,扩大知晓率,提高认识,使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7月~10月份,各科室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的审核与学分统计工作,实名制查询。.

2.3“三位一体”评估方法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设立年底继续医学教育“全项”评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段式评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季度评估”,“三位一体”综合评价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全项考核”实行积分制,根据继续教育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四项内容,满分100分,有权参与年底评选优秀教研室的评选;“分项考核”设立继续教育项目单项奖,设立全奖、半奖、无奖三个奖励标准;继续教育学分设季度单项奖。考核与年底教研室评优挂钩、考核与科室职工教育硬件建设挂钩、考核与个人专业职称晋升聘任挂钩。2.

2.4考核方法

分为现场督查、文献资料、日常工作记录。(1)现场督查:职能部门设专职人员现场督查继续教育项目、继续教育活动,采取阶段式督查,项目举办第一天、举办中期、举办最后一天,具体督查授课环境、授课内容、学员签到情况,收费标准、相关文字资料。(2)文献资料:学习班讲义、学员考核文字资料、学员反馈表原始数据资料、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汇总文字资料。(3)日常工作记录:科室业务学习文字记录摘要,业务人员学习签到记录、季度业务学习报表(按月填写)2.3“评”“建”并进机制继续教育支撑条件建设:“全项考核”满分科室,有权参与年底优秀教研室的评选,获取优秀教研室奖励资金;“分项考核”继续教育项目设立单项奖励资金。所有奖励资金专款专用,由教育处统一发放,用于科室职工教育硬件建设的扩充与完善。继续教育内涵建设:“评估”过程中,针对各项评估指标,验证其科学性、可行性、公平性;发现问题与偏差,及时纠正,完善相应制度,细化工作流程,符合管理工作规律。科室管理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弥补欠缺的规章制度,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完善科室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科室学科建设。

3实践效果

3.1继续医学教育认可由被动变主动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单项奖的实施,改善了科室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硬件条件,提高了科室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积极性,2013年继续医学教育认可项目46项,

3.2科室专业特色知名度间接提升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相关领域招收学员,借助网络、文字图片,扩大本专业优势专业点、学科特色知晓范围,参会学员,学有体会,作为可靠信息的传播者,本省、外省病人来院寻求治疗,解除病人疾苦,提升科室专业特色知名度。

3.3教学相长

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部队 存在问题 总结研究 干部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76-01

1 关于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

(1)在现阶段继续教育模块中,保持部队干部的继续教育模块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适应时代的教育形式的应用,保证科学技术的有效发展,进行人才签过战略的应用,这是当下部队建设的重要模块。在干部继续教育模块中,干部部门充当着一个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领导的加强,进行规划的制定,保证用户经验的积极推广,这也需要进行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进行各个模块积极性的调动,保证部队干部继续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在现阶段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中,进行管理队伍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继续教育管理对于素质体系的健全,保证其新型观念的更新,进行知识面的开拓,保证其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在部队继续教育模块中,进行部队建设模块、指挥模块、部队政治工作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这也需要针对部队的实际情况,展开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按照部队的实际情况,展开任务的开展,进行不同模块的学科专业工作的开展。这也需要部队院校进行部队实际情况的结合,进行院校学科的积极建设,从而满足现阶段学科专业现状的发展需要,提升其综合运作效益。这也需要进行学科专业继续教育方向的把握,保证继续教育内容体系的健全。

(2)在现阶段法规建设过程中,进行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教育流程的规范,保证其依法治教模块的开展,保证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也需要部队按照实际需要,展开继续教育法规的汲取,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管理章程的优化,针对其人员、内容、保障条件等展开原则性的规定,保证各个干部进行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这离不开各个级别部门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切实落实好干部的继续教育权利,进行个人继续教育义务的履行,进行各项配套规章制度的健全。

部队继续教育环节中,进行会团作用的发挥是必要的,从而保证继续教育水平的提升,保证部队继续教育协会体系的健全,进行协会及其相关团体组织的积极利用,保证继续教育宣传活动的有效开展,保证交流模块、协作模块等的协调,从而实现继续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实践。保证不同学科之间的继续教育交流及其沟通。这也需要在部队有效条件下,进行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保证其整体性的突破。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的健全,抓好当下的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模块,进行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保证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的健全,进行教育渠道的不断拓宽,为部队的继续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 消防部队干部继续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

(1)在现阶段消防部队干部继续教育工作中,进行继续教育现状的分析是必要的,从而针对其教育经费及其教育资源展开分析,进行教育普遍问题的解决,保证部队继续教育制度体系的健全。这也需要针对学员层次的不同需求展开分析,展开短期培训班体系的健全,保证研修班的积极建设,从而提升其综合运行效益。

保证研究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适应岗位发展需要。这种方式能够集中学员的精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熟悉和掌握基本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有着简短与高效的特色,这种方式也必将是未来继续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

通过对消防部队干部继续教育体系的健全,进行高层次人才的积极培养,保证研究课题的不断优化,保证导师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进行培养方案的优化,进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比如进行访问学者自身教育素质的提升,按照学院的具体情况展开实践,保证有目的、深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应用。首先,要拓宽渠道,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开展继续教育,把选送访问学者的目标指向地方院校、科研院所甚至国外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其次,要从制度上稳定经费,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再次,要专门建立国内外访问学者信息网,以便及时输送技术骨干去培训,同时要加强对访问学者的管理,以保证其质量。

(2)通过对消防干部继续教育模块的优化,更有利于进行技术干部知识层次的优化,进行干部队伍知识结果的不断改善,保证干部队伍的不断稳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保证其有效科技人才的应用,保证其高层次的进修工作的开展。学习学位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在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基础上深化研究,撰写学位论文,经答辩后获得学位。这样,可以缩短培养周期,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为部队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强基础素质培训。

为了适应新时代消防工作的需要,进行部队干部观念的不断更新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干部科技素质的提升,进行高新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进行继续教育内容的不断突出,保证干部高技术培训模块的开展。对干部进行高技术培训,是圆满完成各种条件下灭火作战、抢险救援、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干部必须不断跟踪技术更新的最新动向,学习最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

(3)在现阶段人才教育培训模块中,进行创造力开发训练模块的开展是必要的,从而有效锻炼相关人员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人才创造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的教育培训的局限性,进行多项知识的更新,保证立体多维方向的不断发展,保证干部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保证干部的智能结构的不断调整及其优化。部队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要认真分析各种条件下部队执行任务的特点和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人才的功能结构和素质结构进行调查。

3 结语

在现阶段继续教育模块中,进行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的优化是必要的,从而进行培训模块及其信息交流工作模块的优化,进行其所掌握资料的分析,进行相关模块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这需要引起相关领导及其机关的重视,保证上级组织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努力学习上级组织关于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关指示,吃透其精神并有热爱和献身继教工作的敬业精神;要多方面占有资料,只有翔实的资料作依据,才能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设想,以供各级领导决策之用。

参考文献

[1] 何桂雄.关于推进军队干部继续教育之我见[J].继续教育,2003(S1).

[2] 李治国.军官继续教育与新型军事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2003(S1).

继续教育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继续教育;档案管理

前言: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扩展以及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各项活动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档案资料,档案的数量正在急剧增加,使用的频率也在快速提高[1]。在传统档案管理方法已经无力应对目前要求的情况下,推广并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措施就成了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最好的选择。

一、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依据,也缺乏专门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随意性较大,对于档案文件的归档、整理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作为参考。存在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分类、保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水平欠缺,业务素质不高,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投入不足,导致学生档案的管理效率不高、档案收集不全以及整理归档存在问题等。

二、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完善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制度。由于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很多设备档案收集不全,各项资料的填写不规范,包括相应的修改、备注和变更等,加上学生对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使档案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要完善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对档案资料管理的监督力度,做一个完整的规划,各项资料要进行多项备份,利用信息化管理设备进行文字备份、图像备份,而实际材料也要分类收集。管理人员要多次审阅,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制定一个时间段对学生以往的实际纸质档案进行抽查,信息技术人员也定期要对网络平台的基建档案资料进行筛查,维护各类信息设备的安全性。通过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促进基建档案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保证档案资料的质量。

(二)招聘信息化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及强化培训。某些档案管理人员或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学生方面也缺少信息化设备的基建档案管理人才。对此,要加强对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信息化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是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直接保障,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可以通过在职技能培训,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知识,或到更好的学生进修。鼓励管理人员加强自身技能学习,参与信息化档案管理交流学会,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同时在招聘相关档案信息系统技术人员时要注重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学历、个人态度和工作能力,以保障能引进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的人才。

(三)加大对基建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当下,我国大多数学生的基建档案管理科的分配用房较少,档案资料、信息设备所处的环境也缺乏安全保障,不符合防湿防潮、防火、防高温等基本要求,很多信息化系统或设备没有进行更新或升级。因此,要加大对基建管理科的资金投入,要改善档案管理设备和资料的存放环境,保障其安全性。要设立独立的档案资料库房对资料进行分类存放,信息化设备仪器要和原始图文资料库房要分开,设置档案借阅室和办公室。同时购进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协同相关信息技术公司,开发一套符合学生的应用软件。安装局域网实现全院查阅平台,设置查阅权和使用权限。设备仪器需具备高分辨率扫描仪、三维立体图像储存。可对文件资料、声音、视频和图片进行统一管理,有编辑、查找窗口,有打印学生档案和统计应用等功能,方便归档。并和办公系统联网,实现不同部门之间档案信息的共享、接收和移交。应制定健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来规范信息化建设过程,并规范管理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等,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更制度化、规范化。

结束语: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除

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还提高了查询检索效率,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此,要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资料管理的监督力度,要求对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对,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大对基建管理科的资金投入,改善档案资料的存放环境,以便于资料的借阅、存放和管理。进行全院联网,实现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保证学生信息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