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范文1
[中图分类号]R-0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11-02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在创建卫生城区活动中,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趋向深化,坚持实行以普及为主,提高为辅,并以提高推动普及,再以普及引向提高,循环往复,相互促进。以预防为主和社会大卫生为指导,充分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开展健康系列化活动,并结合各行业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卫生科普宣传,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
1 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建设
1.1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传播是健康促进工作的最基本手段[1]。
金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肩负全区47万人口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全区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中心。由于健康教育不仅在创建卫生城区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位置,而且在初级卫生保健的八要素中居第一要素[2]。为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金州区从2001年以来先后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网络,并成立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在建立网络的同时注重基层的组织建设,在各乡镇、街道、学校、医院都有专(兼)职健康教育成员。共设有乡镇专兼职10名,街道社区专(兼)职12名,医院、卫生院专(兼)人员15名,学校专兼职人员50名,全区(包括卫生所)共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212余名。
1.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健康教育科学化
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效果评价的一项社会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多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注重抓好专业部门社会行业健康教育建档工作。档案工作内容包括:单位自然情况、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身体状况、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及总结、工作过程记录、资料积累等,并同区爱卫会工作相结合,对基层单位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分数同全区两个文明百分考核挂钩,由于领导支持、措施得力、配合完善,金州区健康教育在2003年获得辽宁省大连市“先进集体”称号,并先后两次代表大连市接受辽宁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工作验收,并受到好评[3]。
1.3 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作用,印制和购置必要宣传资料和设备
电视、报纸、挂图、卫生科普小册子、宣传单、挂板等构成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面广,直观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效果,疾控中心根据这一特点先后购置录放机一台,照相机一台,特别是非典期间,印制宣传单33 700余份,制定宣传手册80余册,防非培训手册15 350余份,发入社会各单位、各类人群手中,深受社会欢迎。卫生新闻和科普知识1 200余条。
2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世界健康发展趋势之一,以“健康教育进社区”为主题,通过各种方法把卫生知识传授给广大居民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社区健康教育化。金州区各街道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区6大街道都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健康教育学校,并以街道为单位,坚持走政府推动基层,基层带动党员、党员联动群众的工作思路,开展辖区健康教育,利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放录像、卫生科普画廊、科普之窗进万家等多种形式,普及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女幼卫生、卫生法规、青年保健、劳动卫生、家庭道德化卫生、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卫生宣传。同时注重不良卫生行为改变,指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据调查,金州区城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普及率95%以上,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6%,卫生知识形成率达到80%。对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卡,同时对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做好随防记录、定期检查,给予相应健康指导,深受百姓欢迎[4-5]。
3 医院健康教育
在“大卫生观”的指导下,特别是“非典”那年,金州区医院及卫生院领导观念转变,把健康教育纳入医院管理之中,抓好医院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为患者开好健康处方[6]。
3.1 门诊健康教育
门诊健康教育包括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处方教育,主要在候诊大厅采取图文并茂的宣传橱窗,发放卫生科普小册子,充分利用电视,向患者放映卫生科普录像,向家属宣传对患者日后护理等相关知识。
3.2住院健康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包括医生查房时一对一教育和病房讲座教育,主要由主治医生负责,针对病人的病情,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同类讲座,指导病人行为的改变。
3.3建立健康档案
全区各医院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开展了慢性病普查工作,对辖区所患慢性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疾病,建立健康档案,做好随访记录,为患有相关疾病患者送去一份爱心和健康处方,帮助患者规划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和科学生活方式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4 中小学健康教育
我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做到有课本、课时、教案,有教学研究,有考卷,工作记录,有效果评价,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75%。全区共有4所学校获得国家级健康教育金牌学校,金州区实验小学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领导要求每个教师要学习儿童心理学,掌握儿童发展规律,及时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5 广泛开展控烟活动
近年来,金州区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心成立了控烟监督领导小组,制定了控烟措施、计划、总结,重点抓公共场所、学校的控烟工作,要求窗口单位和公共交通,大型娱乐场所都要有禁烟标志,通过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家庭,无吸烟学校等竞赛活动不断扩大。金州区先后有11所中小学获得“大连市无吸烟学校”,1所工厂获大连市“无吸烟工厂”。农村控烟工作也有重点地逐步开展,金州区二十里堡镇富岭村结合健康教育有7名农民戒烟,有26名农民做到逐渐减量,在农村产生了很大影响。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采取各种形式,对创建卫生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创建与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密切关系,明确了创建卫生城区是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满足群众健康需要的好事。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8-174.
[2]阿拉图宣言[OL]1991,12:21.who.int/topics/primary-health-care.
[3]卫生部.全国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06-2010)[S].2006,(267号).
[4]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标准[S].2007-07-11.
[5]辽宁省城乡卫生检查评比标准[S].2006-05-16.
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范文2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主要任务是:
(一)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意识;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反对愚昧的新风气;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二)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提高农村公众了解科学文化常识、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镇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三)建立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符合我市“三农”实际、具有时代特点的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体系和机制;搭建农民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开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
二、组织实施
根据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市委组织部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农林局、水产局、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卫生局、环保局、文广局、市科协、团市委、妇联等部门为责任单位。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组织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牵头部门召集会议研究协调。
三、各部门工作职责
(一)市委组织部
1.负责开展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切实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继续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2.组织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贯彻落实《年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并将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管理,总结推广“双带”先进典型经验,创建一批科技示范基地。
3.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和检查考核工作。
(二)市委宣传部
1.组织协调全市重点新闻媒体,面向农村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推广介绍农村实用技术。
2.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村送文化、科技、卫生知识。
3.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和检查考核工作。
(三)市科协
1.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集中力量,大力开展镇级科普作站(简称科普站;村委会、居委会相应建设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夜校)、农村科普宣传栏、镇村科普宣传员(简称“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切实增强我市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2.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通过开展科普日、科普宣传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农业科普知识,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
3.加强农村科技素质培训。负责制定年度市“心系事业、志在富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实施方案;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协调指导全市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和检查考核工作;加大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宣传力度,较好发挥“三大合作”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典型示范作用。
4.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实施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基础上,扶持发展一批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促进群众性、经常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开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科技需求。
5.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兴农富民工程”。选择15个村、100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结对挂钩,组织市、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农村、科技示范户、田头,开展科技培训、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成果转化、典型示范、信息服务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四)市科技局
1.组织实施“星火项目”培训,负责选派专家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组织进行攻关。
2.开展农村科普活动,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好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命名表彰工作。
(五)市农林局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业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2.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组织实施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重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市大范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
3.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兴农富民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1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万农户。
(六)市水产局
1.通过渔业技术推广站,水产院校、水产学会等机构和团体,组织广大渔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向渔民广泛开展渔业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养一批能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渔业、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2.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3.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兴农富民工程”,开展示范户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培训现代渔业新理念、新观念、健康养殖技术理论与操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七)市教育局
1.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成人教育学校的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广泛开展城乡合作办学,扩大农村学生接受优质职教资源的规模和比例;加大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
2.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动员组织城市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面向已进城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工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收益。
3.大力加强农村成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面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参与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利用“全国农科技网联”,发挥乡镇成人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
(八)市财政局
1.制定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政策,加大对“三农”的倾斜力度。
2.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针对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有关工作。
(九)市人事局
1.组织开展农村专技人员的培训和农民技术员的职称评定工作。
2.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研工作,摸清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对各类人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汇总。
3.在适当时候,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活动。
(十)市工商局
1.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综合职能,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地开展培训和扶持农村经纪人发展。
2.积极引导注册农副土特产品商标,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户走品牌经营道路。
(十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大力开展以农村新生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者为主要对象的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以贫困家庭子女为主要对象的技能扶贫培训。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对广大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遵守法纪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2.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信息,推广培训、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推动供求信息的沟通和对接。
(十二)市司法局
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当地农村工作的形势及任务,广泛开展农村政策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
(十三)市卫生局
1.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健康教育小册子、黑板报、宣传栏、宣传画、标语、举办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传播“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核心信息。
2.加大对农村居民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开展医疗卫生下乡活动,建立健全农村健康教育网络。
(十四)市环保局
全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进农家”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远程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图书、标语、文艺演出、环保知识下乡等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传播环保法律法规和生态农业知识,结合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建设,推出一批“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进农家”示范典型,引导农民走新型农业之路。
(十五)市文广局
1.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大力宣传各地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宣传工作,搞好“培训-就业-增收”的典型报道。
3.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培训和技术服务机构、培训教师、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典型。
4.大力宣传各地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规范项目实施、提高培训质量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5.抓好农村科技文化阵地建设。镇(区)要建设综合性的文体活动中心,村要建设好综合性的文化室或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农民接受科技文化信息资源、享受文化生活、开展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提供舞台。
(十六)团市委
1.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联合市农林局等部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联合市科技局做好“星火培训工程”,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
2.提升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开展技能培养、政策宣讲等活动;开展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行业青工技能比武活动;召开现场观摩会,命名表彰一批优秀农村青年培训基地、中介组织和就业创业带头人。
3.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青年基层组织建设,以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各类青年协会社团蓬勃发展,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及当地农村青年科学素质提升的互助能力。
(十七)市妇联
1.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开展农业新技术、标准化、现代网络等知识培训,增强农村妇女科技致富的能力。重点开展女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妇女骨干的培训。
2.加大科技指导服务。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通过建立联系点,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农业专家与女能手、女能手与农村妇女建立联系与合作,指导农村妇女科技致富。
3.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推动发展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广的“妇”字号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妇”字号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一批“妇”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更多的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4.组织农村妇女开展“美在家庭”活动,积极参与生活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推进家庭生活文明化,家庭教育科学化,家庭成员知识化,引导农村妇女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有关要求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涉及范围广、关联部门多、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做好本部门工作。
(一)深化认识,积极参与。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把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工作,切实将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指导协调,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有序推进。
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23-03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卫生计划实施;学生
艾滋病(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2]。当前我国正处在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时期[1,3-4],在既无治愈药物,又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最有效途径[5-8]。全世界HIV感染者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壮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壮年占80%[9]。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既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也是社会防治艾滋病的重点人群[11-12];同时,大学生也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主力军和生力军[13]。因此,对大学生群体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紧迫性和急切性。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14-16]的基础上,总结了自主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与预防中的具体实践及实施策略,以便对高校预防和推进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1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存在的缺陷
1.1 学校重视不够,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缺乏资源 有些高校尚未形成预防艾滋病忧患意识,一方面不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另一方面,一些学校社团自发组织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对于活动所需资源,如专业指导老师、活动经费、活动场地及活动设备等,得不到满足,活动无从下手,艾滋病宣传教育无法开展。
1.2 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尽管一些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但都倾向于传统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能在艾滋病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
1.3 主体范围狭小,教育覆盖率低 目前高校所开展的艾滋病宣传与预防教育,其主体多数是校学生会干部、社团主要负责人等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不可能成为艾滋病宣传教育主体,导致主体范围较小,受益学生覆盖率低。
总之,现行艾滋病教育方法不符合大学生特点,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而自主教育正是在弥补这些缺陷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2 自主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与预防教育中的实践
2.1 自主教育的概念 自主教育是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把自身当作教育对象,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通过培养和增强自己独立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17]。自主教育运用于大学生艾滋病宣传防治中,是指在专业教师及相关机构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大学生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可用资源,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对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法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展,将自身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周围同学的一种辐射式的新型教育模式。
2006-2008年,在第三轮山西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山西省6所高校大学生首次将自主教育应用于大学生艾滋病宣传预防教育中,并得到成功实践。
2.2 突出学生自主意愿 自主教育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在6所高校“关艾”(关爱艾滋病)工程开展过程中,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6校学生为对象,通过公开招募,建立6个社团为“关艾”宣传站,组建了一支由214名同学组成的关艾志愿者队伍。所有招募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
2.3 彰显学生自主创新 创新性是自主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6校“关艾”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和网络优势,志愿者齐心协力,共同策划并创建了山西省大学生“关艾”网站(省略)。网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结构新颖;词汇新鲜时尚;开设了邮箱、留言板和茶座栏目等,吸引了更多大学生参与;开设电影站,符合大学生的视频学习特征;专业与科普知识结合,适合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学习;网站添加满足现代大学生心理和学习需要的内容。这些特点彰显了大学生在预防与宣传艾滋病教育中的自主创新。
2.4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是自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防治技能的志愿者队伍,对214名志愿者进行了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志愿者把知识和技能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对他人进行教育,突出体现了大学生志愿者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自我教育。
2.4.1 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专门聘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专家为志愿者进行艾滋病专业知识讲座,奠定了他们的知识基础。
2.4.2 团队培训 通过项目指导老师组织志愿者开展团队活动,增进6校志愿者的相识、相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
2.4.3 同伴教育 通过角色扮演等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让志愿者们掌握一定的宣传与防控艾滋病的技能,以促进艾滋病自主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
2.5 体现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管理和自主开展 经过认真独立的策划,6校启动了大学生艾滋病宣传周,约30 000人参与。
2.5.1 电影课 电影课是项目的创新模式之一。在电影课上以艾滋病相关电影为主,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安全套演示等活动,以轻松愉快的气氛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关注,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提高了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在热情的氛围中普及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伦理知识,也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和积极投入艾滋病防控事业奠定基础。
2.5.2 专家讲座 项目开展过程中邀请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办公室等部门专家深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专业知识讲座,调动大学生学习艾滋病知识的主动性;同时,由项目指导老师开展互动讲座,培养志愿者主持;随后由志愿者自主主持,为项目及今后艾滋病宣传教育事业培养了骨干力量。
2.5.3 签字活动 6校大学生誓言:“将‘艾’进行到底,争作‘关艾’先锋”,他们争先在艾滋病宣传条幅上签名,并送上自己对艾滋病人的祝福语,同时还将手印按成巨大的红丝带模型。表明了他们防艾、抗艾的决心、信念以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2.5.4 图片展览 通过借鉴国外和我国香港等地有效宣传和预防艾滋病的图片,志愿者既注重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又将图片加工得更加优美、生动、幽默、风趣,以激发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学习艾滋病的兴趣。
2.5.5 “一元‘艾’心、人人爱心”募捐活动 为扩大项目影响,加大艾滋病宣传力度,6校志愿者以爱心为主题,激发大学生爱心意识、传递爱心精神,积极倡导了“一元‘艾’心、人人爱心”募捐活动。此项活动共计3 500人参与,共捐善款4 436.9元。
2.6 自我探索,自我超越 责任与爱心的驱使,志愿者们经过认真筹备,用募捐而来的善款购买学习用品、玩具和体育用品等。在项目指导老师的带领下,5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全部物品送至运城市夏县和闻喜32名艾滋病儿童手里。同时,还将一些体育用品捐赠给夏县“黄土地”和闻喜“温馨家园”2个艾滋病组织,希望每个艾滋病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与艾滋病人接触似乎令人心存畏惧,但当5名志愿者抱着艾滋病儿童,并与他们玩的兴高采烈时,他们心里的恐惧感就荡然无存了。
3 自主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3.1 学生层面
3.1.1 培养各方面能力,提升自身主体地位 大学的学习、生活已明显不同于初中、高中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了,而是以大学生为学习中心和主体的新型教育模式。作为学习的主人,大学生应充分展示自我,培养各种技能,明确自身主体地位,从而提升主体能力。自主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中的开展是一个新型模式,也是为大学生提供平台的重要资源。
3.1.2 提高思想觉悟,明确自身社会责任和使命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核心力量,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进步,人民的幸福安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全人类的公共危机,艾滋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正日益加剧,大学生同样是一个易感人群。因此,大学生群体应明确意识到在遏制艾滋病、教育保护他人的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大学生应当成为艾滋病自主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3.1.3 激发创新思维,挖掘自主创新潜能 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具有最活跃的思维和最大的创新潜能。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自主教育有许多尚待开发的领域,大学生开展艾滋病自主教育,要不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自主教育的成功实践开辟新天地。
3.2 学校层面
3.2.1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避免大学生权益受到损害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已被艾滋病毒感染,原因在于他们不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危害及预防措施缺乏理性认识,导致高危时有发生,艾滋病也随之悄悄进入大学校园。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婚前者为13.9%,对婚前的态度,赞成者为8.2%,认可(可以理解)者占73.5%[18]。学校是保护大学生的第一场所,开展艾滋病等健康教育课程,对于保护大学生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3.2.2 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自主能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角色不一致。高校教育中,教师应把学习和教育的主体还给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监督、指导,帮助大学生不断实现自主能力。大学生艾滋病自主教育,首先应得到学校相关领导和 教师的认可与支持,为大学生开展艾滋病自主教育扫清障碍。
3.2.3 提供相关资源,挖掘大学生潜能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活动缺乏资源的现状,学校应转变观念,相信大学生有能力开展好艾滋病自主教育。只有为大学生提供资源,才能充分挖掘其潜能,为高校教育创造财富。要保证大学生艾滋病自主教育具有延续性,学校应该专门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由学生自主、独立主持开展,让大学生的潜能发挥在可以为学校、社会做贡献的事情上。
3.3 相关机构
3.3.1 教育部门应具忧患意识,完善法规建设 在艾滋病肆意蔓延的今天,教育部门应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并制定相应法规,以确保大学生开展艾滋病自主教育具有法律效应。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应赋予学校更多权力,让大学生艾滋病自主教育具有更大的空间。
3.3.2 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应介入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 在艾滋病预防教育领域中,卫生部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生开展的艾滋病宣传自主教育中,各级卫生部门相关专业人士应给予积极关注,为大学生开展自主教育提供专业指导,以保证自主教育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4 参考文献
[1] 万同己.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评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2 629-2 631.
[2] 殷大奎.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4):145-147.
[3] 高秋菊,薛春洪,刘辉,等.某军医学院学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79-80.
[4] 赵海燕,郭雁玲,刘秀珠,等.青春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的影响.现代预防医,2006,33(9):1 646-1 647.
[5] 杲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697-698.
[6] 廖文科.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其政策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72-176.
[7] 古天明,杨开选.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2):94-96.
[8] SKIDMORE D, HAYTER E. Risk and sex: Ego-centricity and sexual behavior in young adults. Health Risk Soc, 2000,2(1):23-32.
[9] ,黄加权,劳立峰,等.武汉市医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56-57.
[10]王陇德,陈小娅,卢雍政.预防艾滋病学生宣传教育读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1-2.
[11]贺莉萍,黄晓,周勇,等.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中国健康教育,2008,24(2):102-104.
[12]刘利容,刘民.北京地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综述.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46-148.
[13]赵建玲,陈萍,李宁.大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88-989.
[14]王荣,徐选国,王小玲,等.山西省2 778名大学生艾滋知识态度现状调查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08,6(11):40-41.
[15]王荣,唐柳妹,姜峰.山西省太原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51-853.
[16]王荣,王小玲,闫莉,等.医学生艾滋病预防与反歧视教育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 134-1 135.
[17]张寿.关于自主教育的理性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7,11(11):23-26.
健康教育科普知识范文4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智慧课堂 文化建设 教师成长 教育
一个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成才、使教师成长、使学校发展,就需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迸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它是在自身创造各种条件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本身发展的动力、氛围和态势。抓学校内涵发展,可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学校的文化底蕴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设施条件不同,师资水平不同,管理策略不同,我们的工作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让“智慧课堂”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从这三个视角来实现学校在内涵式发展之路上快速发展。
一、让“智慧课堂”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果。新课程改革呼唤我们给学生一个快乐、对话、开放、感悟和探究的课堂。按照它的标准,课堂教学必须从“三维目标”出发,以相关的学科学习材料为主要载体,以教师、学生以及学习载体三者之间的对话为主要方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过程,有效学习,发展能力”。有效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型的设计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植根于既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让学生收获能力和享受。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平等互动的对话过程,教师更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个性自由飞扬,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种成功感和一份自信心。
2.融合真实的生活背景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设计时,生活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它特有的激励、唤醒、鼓舞作用是润物无声地蕴含其中的。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发展、完善于生活,教师可凭借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他们在真正的内部动力驱动下主动学习,展示个性,寻求发展。
3.打造自主探究的时空
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只有植根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才能根深叶茂。而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能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能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迫近。这样,通过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习,也体验到了竞争后成功的喜悦,更懂得了怎样去“生活”。让他们真正认识了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去正确面对竞争。
“因智慧而精彩”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相信只要教师尽可能地克服自身的弊端,在每一堂课前都“如履薄冰走上课堂”,在课堂中注重完善学生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努力追求教学的真质量和课堂的真效益,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真正地让灵性焕发,让智慧闪光,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真知,提高素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一代新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能真正体会到幸福,必然会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发展目标,推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是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象征,是人类美德和智慧的表现。而学校是传承文明和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和灵魂的集中体现,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成就教师的人生价值。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实现培养具有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积淀文化底蕴,提供文化支撑。建设校园文化,是以师生发展为本。对学生,重在“文化育人”;对教师,则是“文化充电”,从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师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谈谈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中各项具体工作。
1.抓环境文化建设——寓情于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为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因地制宜,先后将充满艺术气息和教育意义的学生书画作品制作成可以悬挂的镜框,通过在走廊的合理布局展示学生才华,以此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以“让校园的每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做好“三风一训”(校风是团结、勤奋、严谨、创新; 教风是敬业、爱生、务实、奉献;学风是文明、诚信、勤学、善思;校训是自立、谦和、笃学、明志)建设。同时,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以唱响校歌为主题的歌咏比赛,让全校师生都能做到熟练地演唱校歌。让师生员工置身于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教化。
2. 抓学生文化建设——寓德于行
杜威说:“一切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赫尔巴特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样一个概念之中——道德,道德被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由此看来,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范畴,并且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不以培养学生道德为目的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我们学校坐落在抚河岸边,学校非常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弘扬。多年来,学校注重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成立了“家校联系小组”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建设领域的优势,对当地的精神文化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得到了上级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好评,被评为 “市文明单位”。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已制订了学校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发展方案,争取走在当地先进教育理念的前列。
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环境育人的效能。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育人效能,设立教育宣传长廊,向师生宣传国家大事、法律法规、学校新闻、科普知识、班级情况;办好校园画廊,教学楼、办公楼、教室里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树立学生的自豪感;建立学生作品展室,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件作品都会开言,突出 “美丽的校园,成长的乐园,温馨的家园 ”这个主题;提升学生阅览室,添置大量学生读物,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坚持每周升降国旗,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抓好教室环境布置,在各教学楼张挂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定期出好板报,美化教室环境,提升教室文化品位。成功举行了第三十七届校运会、第十四届“抚河春”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学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弟子规》背诵比赛、“庆六一读书乐”知识竞赛、“五星评比”活动、小主持人大赛、辩论赛、少年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展示风采、锻炼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1) 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校初一年级300余人于6月1日举行了中华传统节日经典诗文朗诵比赛。伴随着悠扬、婉转的古典民乐,配上一幅幅颇具中国元素的画面,《对酒当歌》《听月诗》《秋天的怀念》《中秋月泊》《明月几时有》等一首首中华经典诗文缓缓道来。学生们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朗诵,富有创意的表演形式,把大家带入了艺术的世界,精彩的表演博得在座师生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委老师的严格把关,最终评选出了本次活动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次“庆六一,诵经典,传美文”——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同学们领略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加深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2) 感恩教育活动。为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团委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开展“献给父母的爱”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了学生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
(3) 布置德育作业,如:每日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日完成读一句名言警句、掌握一条科普知识、摘抄名人成长的故事,把这些事情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来做,使之日常化,持久化,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培养情操,铸造品格。
(4) 创新班会课活动。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课活动,并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变化情况。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班会,对表现特好者或行为习惯相对好转者、班级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5) 校社团组织和活动阵地齐全,有完善的学生会、团队组织、校园广播站、学生网站、文学社、音体美兴趣小组、学生民主小组等多种学生社团组织。各社团开展活动及时,并能体现出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认同学校核心价值观。例如,开展“向白色污染宣战”“绿色上网”“感恩月”“祖国在我心中”“校园艺术节”等各种活动;同时,学校围绕重大节庆日让学生自主性地开展好活动,发挥其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在活动中激发和锻造学生具有学校文化特征的兴趣爱好和意志品质。
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叔子院士说过一句十分精辟的话:“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文化,不打自垮。”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易被师生所接受,并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内化,更好地建设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文化,从而让厚重的文化积淀更好地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
三、让“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对新时期的教师来说,具有先进的健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比具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首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提高学校质量的重要手段。
1.发展教师的基本维度:识、心、德、能、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的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完整发展”是“多方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结果。作为教师,不但具有一般人的共性特点,同时具有教师的专业特点。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笔者认为教师的发展维度应包括“识、心、德、能、风”几个方面。
“识”包括知识、学识、见识。知识是认识是经验,学识是学术是修养,见识是思想是智慧。学识水平就是一个人的专业造诣;见识是建立在知识和学识之上的判断力、预见性。作为教师,知识要广泛,否则难以胜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我们学校每年暑假都要布置教师看一本好书,写一份读书笔记来增长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专业技术、专业眼光在内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会有独特的智慧,看得远、想得深,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否则就不可能创新,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有战略家的见识,着眼于长远;还要有艺术家的见识,着手于细节;更要有教育家的见识,着力于引导。
“心”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愉快生活的基础和保障。笔者作为学校“馨语工作室”的第一批参与者,深深明白教师的劳动是崇高的,责任重大;教师劳动也是复杂的,任务艰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以适应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又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德”即师德,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发展的永恒话题。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师德修养的内涵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概括。
“能”是教师顺利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不但要有教书之能,更要有育人之能。我们每年四月份,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每年举行以"练内功,蕴内涵”为主题的说课比赛。说课大赛旨在以大赛创先进,以大赛强队伍,以大赛促改革,引领全体教师一起来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参赛教师十分重视此项活动,都做了较充分的准备。他们对教材的编写特点和设计意图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说课”中所涉及的教材地位、重点、难点的把握比较得当,学情分析比较全面,教法、学法设计合理,教学流程清晰,重点突出;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反映出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这样的说课活动举行,为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风”包括教师的工作作风和教学风格。作风决定成败,风格决定效率,良好的师风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新师风应该是民主爱生、和谐热情、进取求新。教师的作风要朴实,工作要务实。当前在教师作风建设中要注意克服“浮、娇、躁”,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和认真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2.发展教师的根本措施: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就是“以校为本”的研修,它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关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关于校本研修的途径和形式,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办教育”,“潜心研究育新人”,在以上几个方面不断地总结、规划、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快乐、教师开心、家长拥护、社会认可。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进内涵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萧宗六,余白.学校管理学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王坤庆.现代教育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3]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套装上下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1.
[4]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2卷)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