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传统文化的做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传统文化的做法范文1
有网友在论坛上称,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校方不仅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和《孝经》,而且要求学生跪拜孔子,没有跪拜孔子的学生会被校方严厉批评。因此,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网友还称,学校要求诵经的原因是校长认为“读经能上北大清华,读完学渣变学霸,学霸上清华。”去年毕业于该校的一名学生向记者证实校方确实要求学生每天早晚两次诵经,早上5点左右就开始了,此外,学校邀请道德模范来校举办传统文化论坛期间,开课前,学生都被要求参加集体行礼仪式。当记者问及学校是否要求学生跪拜孔子时,该校罗校长回应记者称,确实有学生跪拜孔子这件事情,但是学生跪拜孔子的行为是“油然而生”的,学校并未强制要求学生跪拜孔子。
跪拜孔子并非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滚滚而来
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层出不穷,不少媒体借助文化讲坛等平台向人们传播传统文化,由此重新唤起了广大人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百家讲坛》把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文化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老百姓所接受。网友在谈论《百家讲坛》时,说:“它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门槛,在这里,大家可以一起交流,不经意间,我们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不少媒体向人们传授历史文化知识,由此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人们开始阅读经典,品味经典。在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许多人觉得,习惯了电脑打字,把汉字的笔画顺序都忘记了,很惭愧!在“提笔忘字”现象越发严重的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唤醒更多人关注汉字文化,学习汉字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据报道,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活动期间,800多名学生在父母面前下跪磕头,并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学校还仿照近年来国内祭奠人文始祖的仪式,举行了一场祭祖大典,主祭、陪祭等人员穿汉服,行礼如仪。一些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受感动,学校应该推广这种做法。作家、教育学者叶开却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强行推广跪拜这样非人性的礼教,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不利于传播传统文化。不少媒体表示,孝的表达,从来都不止下跪磕头一条道,反哺从形式延伸到内在才是境界的提升,教育者当摒弃诸如“跪拜父母”之类的教育形式,对孝的阐释也该契合现代精神,而不是深陷于对行孝表演加上集体行动的迷恋。该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中的一些做法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一学者在评论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时说:“尽管我们不知道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但是我们通过这股热潮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我们现代社会亟需的元素。”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引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认识孔子胜于跪拜孔子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灵魂的典型符号,需要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为其传承奉献力量。然而,看似轰轰烈烈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究竟收效如何?传统文化教育是否因急功近利而简单化、形式化?
针对河南某中学校方不仅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和《孝经》,还要求学生跪拜孔子的事件,不少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爽看到学生跪拜孔子这则新闻后,第一反应就是对这种形式化的传统教育表示质疑,他认为这种做法太假了,明显就是作秀。施雨帆也对跪拜孔子的做法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愚昧、迷信的成分,会误导学生。如果教育者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跪拜孔子的意义,那么,跪拜孔子这种做法就有可能使学生不相信科学反而相信迷信,这就是教育的退步。郑冰秋认为,通过跪拜活动让学生尊重孔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孔子作为儒学的鼻祖,他值得学生膜拜,但是,如果学校不能让学生认识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反而会让学生忽略了尊严的重要性。
的确,跪拜孔子的目的是宣扬传统文化,是对孔子表示尊敬,然而,大规模的跪拜活动过于形式化,学生在不了解孔子以及孔子的思想的情况下就被迫向孔子下跪,这并不能让学生从内心尊敬孔子,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传统文化需要发扬,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不成熟的条件下,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了解孔子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让其发自内心去热爱和自愿去学习传统文化。孔子作为中国知名的教育家,他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是不会希望学校组织大规模的跪拜活动的,更不会希望学生对他下跪磕头。由此看来,与其让学生跪拜孔子,还不如让学生认识孔子。
弘扬传统文化,从我们做起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来丰富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我们的热切愿望,由此兴起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可谓丰富多彩。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陕西某高校的唐老师表示,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在不成熟的条件下,应该以引导为主。某校的杨校长表示,学习礼仪和一些简单易懂的著作,有时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孩子应该从小就开始学习传统文化。专家、学者对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而,作为学生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要丰富学习内容。我们要阅读相关的传统文化经典、人物传记等书籍来了解先贤们的进步思想,了解他们在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要多看介绍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通过电视节目来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历史文化知识,避免因无知而“跟风”,因无知而盲从。
我们要参加关于历史名人的专题讲座,了解名师、专家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吸收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名师、专家一起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让其他人也能在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我们要参加学校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经典话剧比赛等传播传统文化的活动,在活动中把我们知道的传统文化展现出来。除此之外,我们要懂得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社团报刊等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
对传统文化的做法范文2
【关键词】 传统文化符号 当代设计
一、传统文化符号
符号是一种具有意义的标识,可以是图像、文字、声音、动作,也可以是一个人物、一起事件,甚至可以是一种文化思想。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体现意义,它是从远古时期不断延续下来的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认识、解释与探寻的符码。中国文化有着与西方文化不同的符号系统,中西文化由不同的符号系统所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历史遗传的思想、艺术、风俗、生活方式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现象的体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具有相对稳定、流动与变异的特点。它具有能指两方面作用,如梅、兰、竹、菊等能指方面,代表中国人的喜好特征,“傲骨”“气节”“吉祥”“纯洁”等意指方面,代表中国人的气质与精神。文化的能指与意指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文化符号的使用与发展会随着历史时代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意义,新的意义必将建立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这就是符号相对流动的特点。既然符号是一种运动的发展状态,那么,在当代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硬贴传统文化符号标签、滥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近年来,许多设计比赛的兴起,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了展现设计才能的舞台,一味模仿西方设计的观念也逐渐被抛弃,一些设计比赛纷纷打出了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口号。在此情形下,传统文化符号一时成为设计人员的“新宠”。滥用传统文化符号,机械式的模仿、照搬照抄、为了应用而应用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很多设计人员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符号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与意义,因而也不可能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展现传统文化的特质,他们只把目光锁定在传统文化的表象上,设计出来的作品给人感觉是矫揉造作、缺乏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在当代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理应以正确理解所要运用的符号为前提,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其中有很多已经远离了当代人的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当代设计师在设计创造中需要在充分了解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来运用传统文化,这是当代设计的需求,也是传统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设计
在当代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符号,使设计作品具有文化神韵,在追求设计创新的同时又不失传统风格的体现。当代设计的表现手法已越来越多样化,如何提炼传统文化符号,通过设计的形式折射出传统文化精神是需要当代设计师潜心研究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其中中国画、书法、剪纸、刺绣、皮影、京剧、脸谱等堪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内容加以利用与精华化,能让设计作品的表现更具生命力。就拿书法来说,它已成为当代设计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其独特的艺术L格、深刻的韵味所表现的装饰性,在当代设计中能体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底蕴。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设计中的文化意义
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应该从文化层面出发,透过表象的传统文化符号去理解内层的文化价值与意义。这不仅仅是简单元素符号的粘贴,而是通过元素符号再次审视所代表的时代文化,是一次重返历史的文化旅行,是古与今的一次“文化盛宴”。传统文化就在那,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仔细品味。
当今设计界盲目的“西学热”使得设计文化处于一个迷茫与徘徊的状态,设计文化是否到了被质疑与批判的程度,我们暂且不说,值得提出的是,我们现在的确需要一种超越的精神,突破当今设计界的浮躁文化,用一种精神理念来规范当今的设计文化,而这种精神理念,需要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多元的思想、各种观念的交汇丰富了当今时代的需求,迎合了大众不同的个性需求与审美需要,整个时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现在“百花”开的不是鲜艳,更多的识杂乱。“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可怕,我们最怕的是失去精神理念,我想,是到了该净化心灵的时候了,回到传统,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对传统文化的做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现状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06-01
对于传统文化,目前人们对其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解。语言学家人文,传统文化就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一个总和,传统文化的表象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传统文化也具有丰富的内涵。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备注重人道的修养,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主张人们通过自身修养和学习逐渐成为一个有用、高尚的人才。同时我国传统文化还倡导对自然的爱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历史的推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语文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文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类文化继续传承和延续。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一下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看的最多的并不是语文教材,而是教学的一些辅助资料,例如:文言文解析宝典、教材全解等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对参考书的依赖性的程度。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并不是机械性的将某种传统文化一层不变的进行接收。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时,我们应该保持辩证的态度,只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些不正确的传统观点我们应该大胆的摒弃。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高中语文教学,大都只是知识的机械传授,特别是涉及传统文化的讲解时,教师大多是根据教辅资料,将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的含义机械性的进行讲解,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这种机械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因此该种教学方式仅仅停留在文化知识的静态学习上,并没有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契合。
2 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教学策略
2.1立足课本,科学设计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为了确保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应该立足课本,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出发。首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掌握,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全面、整体的确定教学目标。并进一步的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与方法一定要满足能够促进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2.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任何知识的学习,想要去的较好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兴趣的推动。因此为了确保传统文化能够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完美的契合,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运用。例如:在进行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音乐、灯光等辅助教学工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从一些历史典故出发,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还可以结合猜谜和笑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便将传统的文化进行了掌握。
2.3开展名著拓展教学
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学生对古代经典名著的了解比较少,因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名著,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传统语文教学,学生机械性的将传统文化进行搬运和死记a硬背的现象,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从而去接受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教育导刊,2006,(4):49-50.DOI:10.3969/j.issn.1005-3476.2006.04.
017.
[2]江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4,(55):37-37.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4.55.029.
[3]张薇.浅谈在幼师语文教学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4,(26):48-49.DOI:10.3969/j.issn.1672-7894.2014.26.
对传统文化的做法范文4
(一)传统文化教育要有详尽的发展规划
这些年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讨论得不少,行动得也多;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相反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一是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经典。这是比较常见的做法。所以一提传统文化教育,就把几本蒙书拿出来让学生一读了事。二是把传统文化的载体局限于文学作品。所以历次教改中都拼命地把大量的文学作品往教材中挤,让语文课不堪重负。三是企图用整齐划一的符号来给传统文化贴上标签,忽视了5000年历史、56个民族、13亿人口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四是急功近利心态一直占主导地位,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恢复期可能比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长久、更艰巨。这些问题的出现,其首要的原因是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统一规划,没有一个可供长期坚持的完整体系。
这次出现的“京剧之争”的积极意义,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外延有了质的突破,文化的载体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学作品上。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场争论来得太晚了。在教育范畴,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没有出现过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因此也不可能出现完整的教育大纲。不要说经济腾飞、文化重建这样划时代的事业,即使是一个城市的建设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大纲和可供实际操作的详细规划。与这些年的经济改革不同,国家的改革思路很明确,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同时有国家发改委这个专业部门随时为改革提供方向选择、出谋划策,但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至今还停留在学者们的民间探讨层面,政府出台的决策没有严格的程序控制,随意性很大,所以变化也大,没有任何的稳固性可言。不仅教材变化频繁,就是基础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是经常更改,让人无所适从。
要改变这一状况,当务之急是为传统文化教育拿出一个完整的发展大纲和详细的发展规划。通俗一点说,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哪些是该教的,二是该教的内容如何分级。这两个问题要是解决了,“京剧之争”也就不会出现了。
“京剧之争”其实是属于第一个问题,因为传统文化当然也包含京剧这一艺术形式,纳入教育内容也无可厚非,所以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即凡是在5000年中国历史中形成的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都可以归人传统文化教育的范畴。关键是京剧教育应该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展开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分级问题。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言,如果在教育的内容上不进行系统的分级,难保以后不会出现“国画之争”、“古文之争”、“古琴之争”甚至“制瓷之争”。
个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根据与现实生活(时间)、地域(空间)的结合程度可分为“欣赏”和“学”、“习”三个层次(级)。
文化有其时间性与空间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文化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表现得尤其突出。因此制定详细的传统文化发展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地域的结合程度。比如京剧,我认为在北方京剧流行的地域可以定为“学”级,在南方一些地方剧种发达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只能定为“欣赏”级,这样才能体现文化的多元性,这是从地域性角度出发考虑的。如果把京剧进教材的目的定位为让学生懂得“欣赏京剧”而不是“学唱京剧”,我想不会有人反对。相反,只要求学生“学着唱”,却没有到位的赏析,与用戒尺敲打学生背诵经文以求学生自身的“顿悟”有什么区别?与其让学生学几句四不像的唱腔,还不如教学生如何欣赏京剧来得实际。再如从时间性角度出发,京剧与眼下大众流行元素的脱节也是反对者的论据之一。传统的“琴棋书画”中,“书法”因与现实生活结合依然比较紧密,字是每个人都要写的,可以列入“习”的级别,其他三项则除个别“术业有专攻者”外,似乎都应归入“欣赏”的级别。
这样看来,给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分级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是个别人能干得了的,需要国家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其制定的过程还应该有严格的程序控制,不能受个人喜好所左右。并且这个规划还不能过于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多样性、地域性,甚至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详规。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不仅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摧残,是文化领域中的不公平。但既然我们能够下决心花大力气去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不能给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一个规范呢?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发扬或者说对整理结果的运用。
(二)传统文化教育要有完善的师资保障体系
“京剧之争”中反对者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师资问题。确实,要推广京剧首先就会碰到师资问题。但反对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今天推广的不是京剧,而是在当地非常流行的地方曲种,同样也会碰到师资问题。因为就目前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而言,恐怕除个别“票友”级的爱好者以外,都难以胜任本专业以外的教学任务,同时现行的教育人事制度又很难让教师以外的人进入课授课。
任何一项制度或者说任何一个规划,最后都要由人去实行,所以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目前这样沉重的教学任务下,很少有教师对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有过多涉猎,以“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碗水的标准”论,恐怕没有多少教师能够承担大容量的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传统文化教育还要以完善的师资体系作为保障。
对传统文化的做法范文5
[关键词]新中式 家具 室内环境
一、新中式家具的概述
(一) 新中式家具的定义
新中式家具是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再创造,是运用现代技术、设备、材料和工艺,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了现代生活行为、现代审美观和现代时尚因素,进行再创造的家具。新中式家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演绎,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新体会和新领悟。在对新中式家具的概念理解中可见新中式家具属于中式家具,它延续中式家具文化命脉,是中式家具发展至今天的继承者,继承了中华家具文化精髓。但在新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文明中,它有新的表现形式、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时代精神和新的艺术表达。新中式家具是对中式家具的继承和创新,在现代生活方式引导下呈现出来的新的面貌。
新中式家具是相对于传统中式家具而言的,是鉴于中国现代家具风格趋于“断代"的情况下,对理想中的具有典型中国“风格"的家具形式的总称,是具有中国东方家具神韵的当代家具。其首先要满足中国民众的实际消费需求,并带有明显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其次要有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是传统中式家具的继承;再次要是植根于生活土壤中的思想意识在家具方面的物化,满足当代生活的特点和审美的要求。
(二)新中式家具的分类
由于在继承和创新上的设计角度和审美情趣的不同,新中式家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中式古典家具和新中式现代家具。新中式古典家具的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家具的继承上,在外观上与传统家具十分相近,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崇尚,但在家具用材上选用与传统家具用材材性相近的替代材,生产工艺上采用机械加工或半手工的加工方法。家具结构上可以部分借鉴现代板式家具结构,这些特点都是与传统家具不同的;新中式现代家具则是重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在家具用材、装饰手法上与传统家具有明显的区别。例如选用人造板贴面、32毫米系统的板式加工方式,或采用金属、玻璃、皮革(包括人造皮革)等等现代科技技术生产新中式现代家具。在外观艺术表达上将传统形象抽象化、夸张化。符号化,不追求形似而追求神似。通过抽象化、夸张化、符号化的家具外型产生联想,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新中式家具的具体分析
(一)用料方面
新中式家具主要选择价格适中、硬度中等的材料,如:胡桃木、核桃木、榆木等,较少使用珍贵硬木材料,不太注重材料的稀有性。人造板材、机拼板、科技木等环保材料以及塑料、橡胶、金属等材质也被广泛使用于其中以满足当代人节能环保的时代精神。为了坐感舒适,新中式家具在座面和靠背的材料选择上进行革新,海绵、公仔棉、鹅绒等填充物的使用提升了家具的舒适性;布艺及皮革等面料的使用增强了家具的视觉及触觉感受。
(二)造型方面
1、保持传统的基础。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改变某部分结构件造型方式,这种做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新中式家具的制作方法。在继承传统家具的基础上“仿古而不拟古”,整体结构基本沿袭传统做法,只是在某些部件中融入当代流行的装饰元素或简化部分结构的做法,极大的保留了中式家具的风格特征和传统韵味。这种设计往往需要设计师有长期的古典家具一线生产经验,并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与现代设计理念融会贯通,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
2、夸张某部分结构。由于受到西方近几十年的现代设计风潮的洗礼,国人审美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从众心理也慢慢减少,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当然中式家具设计也不例外。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之中较为重要的设计方法就是夸张、变形的设计手法。
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这种做法是当今企业最常用的设计方法,家具造型整体采取传统造型方式,只是在靠背板、扶手侧板、柜门板、床屏等位置上采用当今流行的中外花纹式样,两者的结合汇聚古典时尚于一身,让家具展现时代风貌。
4、反映中式家具神韵。以朱晓杰为代表的新中式家具设计师,秉承明式家具一贯的设计特征,造型简洁舒展、线条流畅,不完全使用明式家具的结构方式,只追求明式家具的神韵,使古典与时尚完美的交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也为新中式家具多元化发展另辟蹊径。
(三)装饰材料风格方面
体现中式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装饰元素,装饰元素的题材和加工工艺直接影响风格的形成。新中式家具在传统家具装饰元素的基础上注重创新,重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材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所使用的材质也不仅仅局限于实木这一种材质,塑料、金属、人造板材等也常被使用。现代材料的使用丰富了新中式家具的时代特征
2、金属饰件:金属饰件不仅表现在其材质上,而且表现在其造型风格上,新中式家具的金属饰件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紧密结合当代流行元素力求家具的整体协调和统一。
3、雕刻方法与题材:新中式家具在雕刻方法上大多仍选用传统的雕刻手法如:浮雕、透雕和圆雕等。由于三维雕刻机的普遍使用使得以前非常繁琐的底纹处理也变得轻松。雕刻题材上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的人物、动物、植物及神兽等,更多的是反映时代特征的雕刻内容。
4、表面涂饰工艺等:传统家具的表面处理工艺主要是大漆处理,由于色彩单一,所以不太容易被大多年轻人所接受。由于表面喷涂材料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新中式家具的艺术表现力,打破了中式家具长久以来比较沉闷的色彩基调。另外,用现代工艺制作的家具表面贴金箔、银箔及铜箔等表面贴附工艺,改变了中式传统家具内敛的性格,使其变得张扬、熠熠生辉。
(四)结构方面
中式家具榫卯结构是其精髓所在,它以结构严谨、牢固而著称,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制作工期长、材料损耗较大,对于当今事事强调效率的企业来说其生命力变得脆弱,所以大部分公司多采用现代榫卯结构或对传统榫卯结构在满足力学前提下进行精简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次,五金结构件也被广泛的使用与新中式家具设计中,主要优点是可以节省木家具结构的制作过程,利于包装运输,节约成本且适合于机械化大生产的需求。只是在使用五金件的时候要注意其安装方式,尽量将其隐藏起来以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比如门铰链的使用应根据设计需求设计。
三、新中式家具在室内设计中运用
对传统文化的做法范文6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五十六个民族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放异彩,最终形成了广为流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整个世界民族之林得以屹立不倒。中国的传统文化直到今天都深深的影响着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元素,如果将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必定会引起更大的反响。
1 动漫设计和传统文化的相关概念
1.1 动漫设计
动漫从表面上看就像是图形和图像想要表达某种观点联合起来的短片。创作者在动漫的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希望借助此作品向观众们表达某种含义。动漫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设计者们要充分理解这个动漫想要表达的含义,并且对此动漫所要融入的文化色彩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动漫设计者要充分运用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将富含传统文化的动漫作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让喜爱传统文化和喜爱动漫的人们尽情享受传统文化和动漫结合的文化作品。就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展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涉及到影视、广告等多个领域。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在设计师的眼中无异于一批无价之宝。丰富且有内涵的传统文化在加以现代艺术的手段,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作品,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不得不感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1.2 传统文化
我国的文化是由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而来,在世界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的我们曾经拥有过无数个繁华的时代,百姓安居乐业,朝政一片祥和。人们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政治变革和文化变革都不相同,这些不同的文化逐渐发展演变才有了现在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语言和地域的限制,文化的发展往往含有一定的区域性。不管传统文化如何发展,它都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食粮,它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在封建王朝,劳动人民需要辛苦劳作才能换取饱腹的粮食,官僚统治者大多都实行压迫统治,这些不同阶级的人们都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传统文化在逐渐形成以后也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是迫于现实社会的压力逐渐进入“快餐文化”的时代,人们在快速生活的时代已经几乎快要忘却我们五千年来所积累的传统文化,极其阻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西方的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则置之不理,极大的阻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有一些极端的年轻人,盲目的追捧西方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做到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尽快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继承和发扬并且努力传承给后代。
2 对动漫设计中结合传统元素的电影《大鱼海棠》进行全方位分析
在去年夏天电影院上映的一部富含传统文化的动漫电影《大鱼海棠》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夸赞,在口碑和票房上一路飘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也招来了部分观众的骂声。一些观众虽然对电影中所呈现给观众们的手绘设计赞不绝口,但也有部分网友提出异议,难道我国的动漫设计只能是这个水平吗?我们在此就针对《大鱼海棠》这个实例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希望能公平公正的向观众呈现出一个优秀的文化作品。从《大鱼海棠》的故事主人公来看和其自身的职位来看,电影制片人们在这个电影中融入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并用一些优秀的表现手法,将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手段完美的结合起来,将一个几近完美的艺术作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电影所讲的主要人物“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人物,它是由中学著名文言文《庄子?逍遥游》一书得来。这个电影的制作人们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选取人物,再将这些人物赋予新的背景和性格特点展现在电影中。这些人物运用现代手绘技法,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们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电影的幕后工作者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电影中,极大的刺激了观众们的视觉感受。观众们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去留产生了强烈的思考。不管因为什么,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味的追捧或是摒弃都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积极的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量去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更加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动漫艺术设计活动中。
3 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运用到动漫艺术设计中
3.1 在运用方式上进行创新思考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经历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扬之后留给了我们一个无法复制的瑰宝。传统文化在这几千年中经过多次的变革和创新已经越来越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活跃于人们的心中。一个民族的发展不单单只靠政治的影响,功劳最大的当属文化的影响力。人们在文化的洗礼和熏陶下,对我们的民族精神进行发扬和壮大,并将这股力量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和壮大之中。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能处处受到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只有依靠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人们的娱乐也逃不开文化的影响,一些动漫工作者通过对动漫艺术的加工,将充满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对于动漫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希望能对子孙后代产生积极的影响。动漫艺术的创作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不管是对观众还是对动漫作品本身都是积极的和乐观的。
3.2 在表达方式上进行创新思考
某些动漫题材的设计是结合历史文献来思考的,在传统的文化故事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内容,通过动漫的形式将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历史文化题材的表现。我国历史文化内容较为丰富,有利于动漫创作的表达,此外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动漫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将传统的民间艺术融入到动漫设计中去,就可以改变原有的动漫设计布局,使创作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动漫设计还可以结合历史发展的进程,将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感受到动漫设计的深刻内涵。“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内容的表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动漫设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