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范文1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 产品设计 实践体系
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依托于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组建而成。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构建了层次多样、制度严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其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其改革主要体现在参照高级产品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能力标准建立专业实践体系构建、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一)专项技能训练教学。现代的产品设计专业是以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培养方案中设计了AutoCAD等多个专项技能训练项目,训练主要内容是软件讲解与操作练习,通过对各种命令及技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图形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通过训练能结合专业设计需求以及所绘图样的特点,合理组织图形、选择适当的作图工具和方法,精确高效地绘制图样。该类课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竞赛驱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加产品设计专业相关的设计竞赛,通过竞赛过程和结果来检验学习的效果,逐步提高审美水平和设计眼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调研、分析、设计能力,可以反复锻炼软件的操作,提高软件的操作水平,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和提高效率。同时很多竞赛会有企业支持,也提高了学生对知名企业和行业的认识。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鼓励教师教学中以自己的科研或工作室横向项目为题,以真实项目的设计要求来作为学生的结课课题设计命题,通过实际题目实际作品来缩短学习与社会要求的差距,在项目参与的过程中,锻炼调研、分析、设计能力,找到工作的感觉,体验团队合作的意义,同时加强工作意识和职业素质。
(四)企业课程教学。
依据培养目标要求,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产品设计相关知识的同时,应通过参与企业或设计公司的实际设计项目,提升对所学产品设计理论的认知深度;在协助、参与企业、设计公司完成相关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加强自己对企业生产实际的认知,提升从概念设计向实际设计转化的能力。
“综合实践”是2016级培养方案中增设的企业课程,是需要在企业完成的课程,以所学产品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为基础,以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要求,通过对企业或设计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的深入了解,参与到企业的具体设计项目中,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份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的项目设计方案。意在综合锻炼学生对设计的把握能力,锻炼学生对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对产品的定义和概括能力,锻炼学生将需求转化为设计内容的能力,锻炼学生手绘输出能力和电脑输出能力,最终锻炼学生和实际设计相接轨的能力。因实践过程中,学生需驻厂参与设计,一个企业或设计公司很难接纳班级中所有学生,故允许部分同学单独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实践课程的要求;部分学生由老师带队参与企业或设计公司的相关设计工作。
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应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设计定位有较高的契合度,具体内容如下:
1、工厂生产实践。熟悉实习单位,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产品种类及不同产品的市场定位,深入了解企业的产品战略规划,深入企业的一线生产过程,全面了解实习企业的生产实际和技术水准,并参与到个别工种的工作,通过加深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认知,使后期的设计不超出企业的生产能力。
2、方案输出。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生产定位,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企业规划或定义某一新产品,设计草案应定位准确、功能明确、人机交互分析充分、视觉效果较好。在得到老师和企业设计人员认同的情况下,开展下一步设计。在此阶段应和企业的设计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有充分的交流,以尽量保证设计的方向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3、电脑输出。将前期的概念方案,通过电脑模拟出三维模型,并在建模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设计方案。在此阶段应与老师、企业的技术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材料工程师、装配工程师进行密切的交流,尽量在设计阶段,预测并解决后期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工程图样输出。通过工程软件将所设计的方案,完成参数化输出,方便企业的生产人员的认知与制造。
5、样机或模型制作。在企业的各方面生产人员的协作下,完成该设计方案的模型或样机的制作。该过程应全程参与到模型或样机的制作。通过此过程再次优化与产品相关的人机交互设计、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和造型等内容,并对各种指标进行测试。
6、完成实践报告。对实践的每一个步骤和阶段进行记录以及设计心得的撰写,增加自己对实际设计理解,增强在多种限制条件下,对设计的把握能力,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校企合作课程教学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分会、完美世界、中国动漫集团围绕游戏、动漫、影视方向人才培养,面向高校多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等专业开展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项目的设立旨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协助高校进行优质混合教学课程、在线课程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以混合教育课程、在线课程结合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理论探索、案例研讨、技术应用、互动交流等环节,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企业支持方将为每个立项项目提供经费及 50 万元等值软件在线平台的支持用于课程建设和改革。我院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多年,本院多名专业教师申报该校企合作课程项目,未来将建立完整的校企合作课程教学[1]。
二、多渠道多层次搭建教学平台
(一)专业工作室平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室为平台,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各种课题项目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具有综合专业技术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工作室由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学生共同组建,同时学院还可聘请地方行业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并邀请他们作为工作室的导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托企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2]从2007年起,我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心逐步构建与完善了师生工作室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目前,师生工作室数量已达到27个,能容纳学生500名左右。工作室实行”导师负责制”,以实战训练的方式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社会服务活动,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受到学校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
(二)社会实习基地平台。社会实习基地采用”校企合作、艺工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单位实习期间,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和实践当中;另一方面,也可将在企业生产和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的课题带入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院校合作平台。本校产品设计专业与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校级对口专业支援,利用外校教授来访的机会,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扩宽知识视野;双方教授共拟课题,联合指导,跨学科、跨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在团队工作的过程,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成员之间的交流,融合并为学生所掌握,双方学生在一起共同考察调研、共同讨论,最后共同进行成果汇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群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在联合培养的过程,得到了极大提局。
(四)搭建省级平台。2012年,淮安市科技局提供资金在中心建立了淮安市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2013年,依托该平台省经信委批准建设江苏省工业设计示范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示范企业,逐步将中心打造成为以工业设计类企业为主,涵盖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多媒体设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2014年通过科技部、教育部认定批准,淮安市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园区。中心涵盖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园林等7个本科专业,承担1200余名本科生专业课程和艺术素质课程的实践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
(五)依托国际交流平台。本学院已经加入了中国首个文化创意专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WeCampus校企合作平台”,它是一个以职业技能为教学重点的教育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推动校企双方优势合作,开展“WeCampus高校合作伙伴计划”,以在线平台为核心共建具有职业导向的课程、专业,配合企业的实训实习,向文化创意产业稳定输出高质量的对口人才。WeCampus校企合作平台作为第三方平台,制定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管理体系,进行项目维护,平台运营,保证校企双方有效沟通,使项目稳步推进。高校合作伙伴计划以促进校企合作、贯通人才培养链为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且授课方式以直播为主,单位教育成本较低。
高校合作伙伴计划为学生提供职业养成方案,即“培养-实习-就业”的一体化指导服务,严格把控教学质量,监管考核体系,确保学生完成培训后的专业水平,避免二次培训,降低总体学习成本。
三、平台、课程与能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淮阴工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根据高级产品设计师职业标准,2016级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分为通识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平台、实践能力训练平台、素质拓展平台五个部分,各部分学时比例为:4:3.7:3.7:3.7:1,其中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大类别。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家具设计和3C 产品设计两个模块,每个方向选修10学分,其中专业平台必修、选修学分比例为3:2,而实践能力训练平台必修、选修学分比例为7.5:1,实践能力训练学时要求显著提高。
通过教师工作室、学术活动、地方企业为媒介,将教师实践、院校交流、国际交流平台的搭建、校企合作等与学生的基础技能、拓展能力、企业认知等职业标准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配合了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明确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在各种层次的教学平台的搭建中也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服务了地方,强化了教学的内涵建设。
结论
伴随世界工业产业的格局变化,尤其是受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工业4.0的影响,当代的中国正力图向“创造性工业”进军,推动经济转型,建立创新型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战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且兼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的迫切需要,因此,相关专业的办学模式必须要适当的改革,模式的变化是高校办学理念和思维变化的具体体现,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性质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范文2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了社会责任的对象,论述了基于财务的视角选择指标来构建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财务指标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不断发展,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加深,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逐步渗透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个环节之中。如何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能如财务业绩评价一样用量化的数据说话,让众人清楚明晰,是本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Carroll(1979)提出,在给定的时间内,企业社会责任必须要包括其对社会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等方面的义务。我国学者刘俊海(1999)将企业社会责任简单的解释为“以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1]李淑英(2007)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现代竞争社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归纳为六个组成部分: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对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企业对社区的责任[2]。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或者能够被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个人或团体。[3]
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四个方面的责任:对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主要是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对人力资源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主要是指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对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主要是对供应商、顾客、政府、社区、社会的责任;对生态资本环境者的责任。[4]
(三)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虽然国内外学者尚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但多数学者支持两者成正相关关系。[5]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获得社会认可从而带来企业财务绩效的上升和财务状况的好转;相反,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会招致社会批评而导致企业财务绩效的下降和财务状况的恶化。
三、基于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基于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选择是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在具体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时,除应具备科学性、有效性等一般性外,还应根据其特点考虑以下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基于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总结起来主要为两个: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即为第二章所论述的内容)。除此之外,国际公约、国内有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企业自身特点都是建立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
(二)基于财务视角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
1、对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的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主要是企业员工,企业承担的员工责任一方面是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工资福利的量化信息可以在公司的现金流量中取得,并据此计算员工获利水平指标;另一方面公司还应当关注员工在公司中的长远发展,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2、对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政府,企业履行其对政府的责任主要表现在积极依法纳税、支持政府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及慈善事业等。
3、对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对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主要就是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表现为企业要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增加对环境治理的投入等等。
(三)基于财务视角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基于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模型,就是利用“社会责任对象的财务指标化”,利用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解释,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状况。本文采用沃尔评分法构建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沃尔评分法又叫综合评分法,它是通过对选取的多项财务指标比率进行评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并据此评价企业综合的财务状况。
沃尔评分法的步骤:
(1)选择财务指标:选择财务指标比率应注意以下原则:所选的比率要具有全面性;所选择的比率最好具有变化方向的一致性;所选择的比率具有代表性。
(2)确定各项财务指标比率的权重:分配的标准时依据各个比率的重要程度,越重要的比率分配的权重越高。对各个比率重要程度的判断,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要求,发展趋势以及分析的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各项财务比率的标准值
即判断财务比率高低的比较标准。只有有了标准,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某个财务比率是偏高还是偏低。这个比较的标准可以是企业的历史水平,可以是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等等。
(4)计算各个财务比率的实际值:
利用相关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各个财务比率的实际值。
(5)计算各个财务比率的得分。
通过各个财务比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比较,得出对各个财务比率状况好坏的判断,再结合各个比率的权重即所分配的分数,计算各个财务比率的得分。
(6)计算综合得分
将各个财务指标的实际得分加总,即得到企业的综合得分。
此方法采用1-9标度方法,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标度
判断矩阵中的aij是根据资料数据、专家的意见和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应用层次分析法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当C.R.
利用EXCEL软件进行基于财务指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确定。指标体系中四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权重确定:
四、案例分析
以2011年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排行榜中排在首位的中国石油和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石化为例,采用上述构建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来对二者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评分。
说明:由于环保经费的支出总额无法查获,则通过此行业的特点选取两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即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
说明:上表中“标准值”是根据沃尔评分法的规定采用行业的平均值。罚款支出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是得分越高,则越低于标准值,表现越好。
五、结论
目前我国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财务的角度构建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来验证了该指标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创新,主要创新点体现在:
(2)文从量化指标的角度出发,均选用客观的数据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综合评分。
(2)本文采用沃尔评分法评价社会责任的综合得分及评价了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责任,即企业对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源利益相关者,社会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其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利用层次分析法。(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7.
[2]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哲学动态,2007(4):41~46.
[3]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范文3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7
摘要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能够对药品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也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够对上市药品的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并且对风险事件的蔓延进行控制。然而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建设
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警戒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本文对我国现有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和完善措施。
1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
我国非常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进行了完善,当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模式结合了技术监督管理和行政监督管理。
1.1 法律依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主要的法律依据有《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第71 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3 条、第9 条、第10 条都明确规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反馈、评价、核实、收集等方面的工作。
1.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设模式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主要分为行政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行政工作管理体系主要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全面履行监督管理工作。
技术体系主要有三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别为国家级、省级和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共200 多个,还有一些省建立了部分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2 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层面的支持不足
在技术体系的建设层面,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没有对省级以下的检测机构进行具体的要求,导致一些地区在建立省级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时存在一定的理解差异,各机构在进度和形式方面存在差异,没有体现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专职化和专业化。
2.2 机构设置模式不够规范
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导致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设置的模式不够规范,造成了一定的管理困难。例如在职能履行方面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未能将药品滥用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3 个主要职能进行合并。在办公管理方面,存在着挂靠其他单位、与审评认证机构合署办公和独立办公3 种形式的并行。在单位性质方面,既有挂靠形式,也有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和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形式。
2.3 省级以下的监测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15 个省份的人口数量数超过2000万,9 个省份的人口数量超过5000 万,然而我国省级及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不能满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需求,存在着机构规模小、工作人员数量少、监测力量薄弱的问题。省级以下的市级、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更是如此。大多数的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均不是独立机构,技术人员大多为编外兼职,工作力量比较薄弱。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还存在很多矛盾,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很少能够进入省级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3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袁监测机构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对于保障药品安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3.1 完善法律法规
由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于专业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涉及的工作面较广,受到的社会关注度也较高,因此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管要将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将其加入法律范畴,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在当前的《药品管理法》中应该加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从而使各级政府能够统一认识,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机构的建设。通过修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省级及省级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进行明确规定。
3.2 建立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体系
我国应该建立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形成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体系。特别是加强省级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建设。
从我国的人口结构上来看,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市、县和农村地区,建立省级以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有利于将基层用药人群纳入监测范围。根据我国以往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病例报告都发生在市、县之中,省级和国家级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要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具有较大的难度。这也需要通过市级和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来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当前我国已经有部分省市开始设立市级和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机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充分说明建立市级和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机构是完全可行的。
3.3 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机构进行规范
在建设完善的四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应该由卫生部或者编制委员会下发相应的建设规范,对省级、市级和县级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管理要求、工作职责、设置模式进行统一的指导和规范,从而做到统一管理、高效运作。这样能够使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更加完善,整个体系的运作更加规范。
4 结语
本文对我国当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制度建设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当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规范。我国必须通过建立高效、统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来提高药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范文4
【关键词】一体化 问题 方案 应用
1 现状分析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1 珠海市发展现状
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肩负着我市建设工质量的监督和检测的管理工作,目前已经建成的电脑系统有:
1.1.1 建筑材料检测系统
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和现场构建的检测管理。
1.1.2 工程质量监督系统
主要用于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管理。
1.1.3 OA办公系统
主要用于公文处理、人员、设备、标准资料的管理。
以上系统都是独立运行,不能信息共享。而且珠海目前社会要求检测市场放开的呼声越来越大,检测机构推向市场是新的趋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提出新的要求。
1.2 解决的主要问题
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1)缺少基础信息数据库,工程信息中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督(下称各方责任主体单位)企业信息、人员信息不互通。
(2)现有的监督系统是监督单位事后登记录入备查,问题整改处理反馈不及时,不能与各方责任主体单位互动,不能实时反映当前建设工程的实际状况,各单位软件开发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具体情况有:
(1)检测报告无法第一时间通知各方责任主体单位,各检测机构检测报告真伪无法快速识别,对比。
(2)无法确保现场取样混凝土试块的真实性以及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3)解决混凝土现场回弹检测结果的完整性及数据录入工作效率问题。
(4)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未能形成完善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
(5)现我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测是由市站统一管理,随着检测市场的放开,需要建立一套检测机构监管系统对全市检测机构的资质、人员、设备、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进行监管。
2 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
2.1 软件设计
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一体化平台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线,从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建设工程项目招标管理系统中读取相关建设工程的数据,进入一体化监管平台进行管理,该平台系统主要包括:材料检测应用、商混检测应用、视频监控应用、质量监督应用、其他应用基础平台、关系数据库管理后台和公共数据接换平台组成,该平台功能架构图如图1。
2.2 应用部分
2.2.1 材料检测应用
在材料检测系统中,将建筑原材料入场检测和工程构件现场检测从委托检测、检测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报告审核、批准、报告发印、统计查询等进行电脑网络化管理;材料检测系统中的试验数据自动采集的数据和检测报告自动上传到检测机构检测监管系统进行监管。如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在材料检测系统中进行委托检测登记,使用现场数据回弹仪系统在工地现场进行检测,然后与材料检测系统对接将检测数据导入该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报告审核、批准、报告发印、统计查询等,其中第一时间将原始数据和批准后的检测报告上传到检测机构监管系统供监管部门进行监管。
2.2.2 商混检测应用
混凝土生产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销售情况的信息化监管。与材料检测系统关联,将商混合同备案审核、商混生产配比数据、商混用于那个工程某个部位、试件抗压强度等信息 上传到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中。使得商品混凝土生产、使用、检测数据都处于受控状态。
2.2.3 视频监控应用
融入信息一体化平台系统内部进行了无缝连接。使检测机构、商混企业、工地、在平台中统一管理,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的权威性和惩处的震慑力,及时有效地掌握企业运营动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管信息化。
2.2.4 质量监督应用
质量监督系统主要是监督站的工程监督员以及行业部门通过电脑或移动端,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单位对工程日常监督、不合格项的处理、工程整改意见反馈等,与材料检测系统、商混检测系统、视屏监控系统关联及时查询、查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环节情况。极大的提高监督站的监督效率。如材料检测系统不合格的报告第一时间通过电脑系统及手机客户端通知监督人员、施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将处理结果上报监理单位,监理人员检查完成后将最终处理结果上报监督人员。
2.2.5 其它应用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体化平台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工程库、企业库、人员库,相互之前互联互通。保证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关联性和动态性。
2.3 制度建设
一个好的系统建立和运行,必须要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要建立珠海市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制度、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对单位资质、人员、设备、办公场所、检测实施、监督管理进行规定。
3 总结
运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围绕工程施工和质量建立的珠海市工程质量监督信息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如下目的:
(1)加强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的行业监管,强化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全要素动态监管,切实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水平。
(2)为建设、施工、监理、检测机构、商混企业、监督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端口,数据共享,减少各部门各企业软件重复开发,节约费用。
(3)加强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制度的建设,严格按照规定和系统流程进行业务处理,防止腐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范文5
职业教育常见的研究视角有三种:一是学科视野。是指从特定的教育学科观点,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出发,进行教育问题研究的思路。它是基于理论研究视角的。学科视野可以整合多元的视野,也可以是单一的视野。二是问题意识。是指对当下存在的或今后可能产生的问题的敏感、认知、把握。它是职业教育研究视角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是实践凝练。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的“两张皮”问题,实践中好的东西总结不出来,理论上好的东西深入不下去,形成了“实践不着天,理论不落地”的尴尬局面,因此急需从实践凝练的视角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三十三期 张健《职业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
关于高职“四方合作”机制
“四方合作”指的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力量在发展高职教育上达成目标一致的联合行动及合作。高职“四方合作”机制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重要途径。(1)“四方合作”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的构建。第一,政府要强化主导作用;第二,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引导、鼓励“校、企、行”开展合作;第三,地方政府应把当地高职教育的发展纳入所辖区域的规划中。(2)“四方合作”的动力与驱动机制的构建。第一,建立以满足企业(社会)需要、适应市场为目的的,以“行、企、校”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就业制度;第二,建立实训基地建设制度。(3)“四方合作”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的构建。第一,制定生产性“实训经费管理法”;第二,明确合作各方相关的“利益分配”关系;第三,制定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与激励制度。(4)“四方合作”文化融合与交流机制的构建。第一,开展职业教育活动;第二,推进职业制度建设;第三,加强“行、校、企”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搞好相关交流制度建设。(5)“四方合作”组织运行与竞争机制的构建。第一,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二,成立“校企合作协调委员会”及“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6)“四方合作”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构建。第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第二,建立科学的合作办学“质量监控机制”。
摘自《当代职业教育》2012年第二期 裘俊彦《高职“四方合作”机制体系构建》
关于职业教育的正和博弈
在我国大多数区域的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在特定的利益分配场域内经历着反复的利益博弈,两个博弈主体的利益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他们各自参与规划过程的方式和地位也各有差异。正和博弈,也称为合作博弈,指通过合作机制将博弈双方纳入沟通、谈判和协商的平台,化解零和博弈、负和博弈的负面结果。就博弈参与各方的整体利益而言,正和博弈的结果是最为理想和持久的。正和博弈存在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对联盟来说,整体利益大于其每个成员单独经营时的收益之和;第二,对联盟内部而言,应存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即每个成员都能获得比不加盟时多一些的收益。因此,要保证实现和满足这些条件,联盟内部必须存在达成共识的契约,即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是可以互相交换的,有可转移支付(收益)的存在等。正和博弈的实现条件是:(1)一套共同认可的博弈规则;(2)开放、共享的信息交流机制;(3)一个稳定的协商、谈判平台。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五期 林克松,全《从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城乡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变革》
关于职教集团建设
职教集团拟推动解决的根本问题包括以下三大问题:(1)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常态联系和互动发展问题。这将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从业人员间联系趋于稳定,职业院校教师在有效参与行业企业运作的过程中专业技能趋于精湛。(2)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问题。一是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这是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二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专本衔接。建立高职专本衔接“直通车”更符合高职学生成长规律,更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使高职教育上升通道多元化,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3)推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发展问题。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主要还是以职业院校为实践主体,较少职教集团的身影。职教集团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发展方面独特的“抱团”优势亟待发挥。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九期 叶东《职教集团建设中的根本问题探析》
关于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对接
职业院校确定引入的现代企业文化主要有三种,一是体现企业发展前沿的引领文化,二是促进企业规模发展的效益文化,三是员工与企业共同体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在进入学校后要转化为教学文化形式,以教育文化的形式传播企业文化,需要在转化方式中搭建三个文化融合平台:(1)改进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校企人员在共同工作中吸纳式融合;(2)建设校企联合体和产品工作中心实训基地,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式吸纳;(3)聘请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从教,实现改造式吸收。企业文化进入学校的长期任务和建设方式,首先是全面对接,育人模式融合;其次是深度对接,教学模式融合;再次是特色对接,德育模式融合。
摘自《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第十一期 郭葳,何敬恩《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对接在职业院校建设中的理论构建与运用实践》
关于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对接途径
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对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把企业的物质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2)吸收和借鉴企业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3)将企业的精神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各环节之中;(4)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建设课程文化;(5)以文化活动为平台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和交流;(6)发挥两个基地的作用,拓展校企文化对接的空间。
摘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 方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校长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