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保障情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水保障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水保障情况汇报

供水保障情况汇报范文1

20__年上半年,公司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城市供排水安全生产工作,圆满完成供水和污水处理生产任务。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现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公司领导班子对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在全公司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并强调围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强化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年初公司与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加大安全生产奖惩,对重点部门加大考核力度。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安全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做到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了从上至下,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到各级专(兼)职安全员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从责任上强化了安全管理,做到了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制度,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重点落实《__自来水公司关于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严格加强门卫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组织认真学习了《__自来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反恐处突”及战时供水保障设施应急抢修预案》。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做到外来人员身份、地址明确,未经领导同意不得进入厂区,进入厂区人员要安排专人全程陪同,确保生产区域的安全。

三、加强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上半年公司共组织安全知识培训、讲座7次,计500余人(次)参加,组织预案应急演练12次。通过宣传橱窗、__水报、公司网站、宣传横幅、专题知识讲座、应急预案演练、观看警示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例会、参加“全国安全生产月”和组织“百日劳动竞赛”等活动,增强全体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培育并传播了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公司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四、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组织公司安全生产检查4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分解落实整改。各部门按20__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重点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上半年共查出、整改安全生产隐患37处。召开公司各生产部门安全员工作联络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动态。

五、突出重点,加强预防和控制

1、重点加强供水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做好日常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对故障设备及时修复并根据公司20__年度大修计划按期完成了主要设备的大修工作,设备完好率均在98.5%以上。出厂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现代化水厂要求,合格率100%。

2、针对“奥运反恐”工作要求,制定了__水厂安保系统整改方案,厂区增加了三个视频监控探头,主要岗位安装了红外报警系统,加氯间安装了防盗门窗和ck报警联动,滤后水建立了生物观察池,更换了中控室监控主机,实现了主要生产岗位24小时不间断监控,通过整改使厂区安保系统设置更加合理完善。

3、加强一线生产岗位的知识培训。根据公司年初工作安排,要求对公司生产岗位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公司已制订并下发岗位知识培训试题库,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提高业务水平。职工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并且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为安全供水、应对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进和完善安全设备设施,认真检查整改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供水保障情况汇报范文2

一、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水行政法制意识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维系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控制性要素。提高广大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教育全社会树立节约用水观念,是确保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因此,我们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以《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渔业法》及省、市相关实施办法和条例为主要宣传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声势,为法律法规的深入贯彻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充分利用每年四·五法制宣传日、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以及逢集遇会,组织干部职工上街散发宣传资料,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点,向群众讲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广大群众依法用水治水的观念明显增强。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县电视台开设了专题栏目,将保护水源环境制作成简短明了的小广告,每天在县电视台公益广告栏目中循环播放。同时,及时报道保护水资源环境、节约用水、防止水土流失的先进典型,公开曝光污染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的反面案例,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教育引导。结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机关单位和社群团体中开展了节能降耗大比拼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保护水资源意识。教育部门将勤俭节约纳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悬挂宣传图片、办板报、举办演讲活动等办法,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依法用水治水的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了遵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全县举办电视专题栏目1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份,悬挂横幅30多幅,刷写标语70多条,宣传覆盖面达90 %以上。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是确保水行政法全面贯彻 实施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们以创建一支“依法履政、文明执法”的水行政执法主体队伍为目标,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全县水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20__年,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水利水保局行政主管职能,在县水利局下设了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水土保持监督站、防汛办三个行政执法主本,均为副科级建制,编制为38人(其中水资办编制12人、监督站编制10人、防汛办编制16人)。20__年又将防汛办改为正科级建制,初步形成了水行政执法“职能分工负责、互相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有执法单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建立和完善了《水资源开采审批办法》、《水资源污染处罚办法》等管理制度,使水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二是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县财政优先安排水行政执法资金,按时足额拨付防汛经费和执法人员公务费,为防汛办、水资办、监督站分别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和公务用车,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县财政还投资52万元,在基层乡镇建成雨水情自动测报点12个,在县城安装了防汛报警系统一套,提高了全县防汛能力。三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了全面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切实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县法制办坚持每年举办一期以行政执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对全县水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系统培训。培训合格的,统一办理行政执法许可证,实行持证止岗。县水利部门,每年邀请市、县法律专家,围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渔业法》的贯彻执行,对系统内所有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水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深入贯彻《水法》,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和良好的水事环境

我县水资源总量为15572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97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400立方米的40.4%,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以贯彻执行《水法》 为契机,严格用水审批制度,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和良好的水事环境。一是严格取用水审批程序,规范取用水行为。针对我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实际,我们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把取用水审批关,对取用水条件不符合要求、退水水质不达标、地下水超采区域坚决不予审批。特别对境内 石油开发中无序开采地下水、无证取水、无计划用水、拖欠规费、浪费水资源等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确保了水资源正常有序利用。新《水法》颁布实施后,我们对全县范围内有效取水许可证进行了核查登记和换发,共换发取水许可证35本,审批水量255.8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178.35万立方米、地表水77.45万立方米),查处无证取水单位3个,追缴水资源费20__多元。通过严格审查登记,全县各取水用户均能按规定申报年度用水计划,按审批量取水,严格用水管理,量水设施的安装率达85%,电子智能表安装率达60%,取用水市场得到了规范,取水秩序明显好转。二是严格执行政策,加强规费征收。在水规费征收中,我们以服务为先导,竭力帮助用水户解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按照“突出收大户、重点收中户、顺带收小户、不放个体户、稳住困难户”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水资源征收办法,全面推行计量收费制度,按标准、按要求及时足额收取规费。对杏子川钻采公司、长庆油田坪北经理部、长庆第四采油厂、长庆油田镰刀湾项目组实行重点收取,对零散小户做到不遗不漏。长庆采油一厂改由市水资源管理局统一征收后,县上积极主动配合,认真完成了收费办证的实地勘测工作,及时提供详实资料并协调解决征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纠纷与矛盾,确保了足额收费。20__年,共征收水资源费78.6万元,其中1—7月份(生活用水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别按0.06元/立方米、0.05元/立方米)征收26.6万元。8—12月份按新标准(生活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分别按0.3元/立方米、0.2元/立方米,原油生产2元/吨)征收水资源费52万元。三是积极开发水资源,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在广泛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在北部边远山区实施了“甘露工程”、“百村百井双万工程”,共打深水机井106口,铺设供水管线2804米,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4%。同时,在县城供水上,今年启动实施了王窑、红庄水库引水工程,计划于7月底全部竣工,从根本上解决县城供水困难问题。四是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严防水资源污染。县上在县城供水水源马家沟实施了水源保护河堤建设工程和公路硬化工程,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县水利、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开展水资源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随意向河流排污、倾倒医疗卫生垃圾等污染水资源行为的查处力度,严防水资源污染。杏子川采油厂先后投资 万元,启动实施了化子坪、郝家坪等 个污水回注站建设工程,目前已有 个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污水回注,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减少了污染源。

四、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我县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832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6%。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随着石油开采、高速公路建设、天然气管线建设等生产活动的开展,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严重,致使有些治理成果不能及时有效保护。为此,我们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与“三同时”制度,不断完善预防监督管理程序,建立健全水保方案审批制度,逐步规范水土保持管理行为,严防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一是严格审批程序。针对我县水保执法工作起步晚,水保方案审批尚属空白的实际,从20__年起,我们采取重点突破的办法,从油气开采单位入手,要求在我县境内从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采单位必须办理水保监督手续,否则一律不准入场开钻,以减少了重点工程项目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去年以来,共收到水保审报手续84份(其中油井64份,气井20份),审批 份。二是加强督促检查。为了确保重点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式、同时投产使用,我们以水土保持监督站为主体,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石油开采、公路建设、砖厂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保证了水保措施的全面落实。去年8月份配合省、市水保监督站对靖安天然气管道、靖安高速公路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靖安高速公路沐浴处3井、4井、5井、夏家湾拦渣坝进行了补充设计,对重点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严格按标准征收水保“两费”。对造成水土流失而无力治理的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征收“两费”是法律赋予各级水保执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县水保执法人员在水保“两费”征收中,不循私情,严格执法,秉公办事,近两年来按标准(水土流失防治费、补偿费分别按0.55元/m2、0.35元/m2征收)征收水保“两费”214万元,其中20__年征收水保“两费”147万元(防治费90万元、补偿费57万元),20__年征收水保两费67万元(防治费41万元、补偿费26万元)。在“两费”管理上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在使用上,坚决返还于水土流失治理,绝不挪作它用。

五、全面贯彻《防洪法》,确保安全度汛

供水保障情况汇报范文3

抓好大保护,共保国考水质断面稳定达标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根据年初工作安排,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考水质断面达标整治取得的成效

我市设有高邮湖“湖心区”、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两个国考断面,其中“三垛西大桥”断面为国家考核江苏省南水北调水质的14个断面之一。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责任,将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作为碧水保卫战的主攻方向,围绕影响断面达标的重点问题进行逐项梳理,创新治理思路,排定整治方案,狠抓措施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精准施策,达标治理方案系统完善

针对高邮湖断面达标,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了高邮湖断面水体达标方案,方案共涉及沿湖堤防临水侧污染物拦截工程、高邮湖渔港清理建设、渔民搬迁、退渔还湖、入湖河道整治、环湖景观生态林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湖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湖西片区污水管网建设、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沿湖污染企业关闭、农业污染控制、港口和船舶修造厂污染防治等14项工程。针对三垛西大桥断面水质达标,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均多次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和沿线乡镇专题研究治理方案,市政府下发了《北澄子河沿线环境整治任务分解表》、《关于下达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断面水质达标整改工作任务的通知》,市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高邮市提升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断面水质实行强制污染减排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措施,落实相关责任,推动常态化整治和应急预警管控。2018年,三垛西大桥断面年均水质为Ⅲ类水,达到考核目标,今年3、4月份已连续达标。今年3月份高邮湖“湖心区”为Ⅲ类水,各项指标达到考核目标。

2、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治污工程序时推进

结合全省开展的“263”专项行动,我市将“治理高邮湖”作为高邮特色化的一个子行动在全市统筹推动,对规划的14项断面水体达标工程细化分解,明确责任时限,定期督查催办。目前沿湖堤防临水侧污染物拦截工程、环湖景观生态林建设、湖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关闭、沿湖污染企业关闭等9项工程已基本完成,其余5项正在实施,计划今年全部完成。

3、坚持常态长效,监测监控体系健全严密

密布监测点位。围绕国、省考断面水系,增设34个乡镇水环境质量监控断面。同时为监控高邮湖在高邮境内治理情况,在上游设置7个入湖断面、出湖支流设置3个监控断面,建立定期监测、定期通报机制。强化入河(湖)排污口全过程管控。完成高邮湖、北澄子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建档,对涉及的排污口采用公示牌明确管控措施和责任人。对断面沿线两侧1公里、支流河道上溯5公里范围内畜禽养殖场等污染源和北澄子河沿线的72个排污口、污水管网148个拍门严防死守。构筑监管“五道防线”。建立了乡镇(园区)环保监管队、环保义务巡查员、志愿者巡查队伍、多部门联动监管、曝光巡查组等五道防线,构筑严密的巡查监管体系。

二、国考断面达标整治存在的问题

我市国考断面达标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工作中很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1、断面达标的稳定性不够

根据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结果,2018年,高邮湖“湖心区”全年全项目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只有5月份,年均水质为IV类水,未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超标因子均为总磷;今年目前仅3月份达到考核目标,1、2、4月总磷仍未达标。2018年,三垛西大桥断面全年共8个月出现12次因子超标,主要为氨氮、溶解氧、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均水质为Ⅲ类水,险达考核目标,今年1-2月氨氮仍未达标。

2、上游客水状况不可控

高邮湖正常流向由北向南,我市境内属下游,其水质受上游来水水质影响较大。每年泄洪期,上游大量生活和工业污水更是随洪水而下,流经高邮湖,对我市境内高邮湖水质造成较大影响。另外,高邮湖考核指标也有差异。高邮湖除总磷外,其它指标已达Ⅲ类水,但湖泊Ⅲ类水质总磷的标准为河流标准的1/4,两个标准相差较大,而高邮湖属过水性湖泊,因此即使入湖河流水质达到河流Ⅲ类水质标准,也难以保证高邮湖达到湖泊Ⅲ类水质标准。

3、上游段水质差距较大

北澄子河中上游段是比较典型的城市河道,根据生态环境局跟踪监测结果,盐河、新河与北澄子河交汇处水质常年在IV-V类水之间,导致北澄子河未出城区就已超过Ⅲ类水质标准。主要原因有:上游段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我市城区一、二水厂日供水量近10万吨,而承担城区主要污水处理工作的海潮污水处理厂去年才将处理能力由5万吨/日提升至6万吨/日,今年实际处理量5.4万吨/日,远低于处理需求。管网建设不均衡。随着东部新城快速发展,相应管网配套比较完善,但人口相对集中的老城区管网建设滞后,部分生活污水收集的支管网没有铺设到位,接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导致老城区污水收集不到位,如马饮塘河上游沿线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城河,加上河道保洁管控不力,河面遍布垃圾。雨污不清。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城建、水利(水投)部门均参与雨污管网建设,管网衔接存在盲区,一些区域还在沿用雨污合流制管网,没有实现雨污分流。如怡嘉天下小区的污水被接入雨水管网,通过通湖大桥下盐河岸边的雨水排口直排入盐河,碧琅秀水苑小区的污水同样接入雨水管网,排入新河。城区部分餐饮等服务单位将经营废水、生活污水直接倒向路面流入雨水管网,流入河道。海潮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口设在北澄子河。由于其一级A排放标准与三垛西大桥断面Ⅲ水质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当海潮污水处理厂出现异常情况停运时,在短时间内可能造成污水集中排放,形成风险源,对断面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4、沿线环境整治不彻底

近年来,我市虽然花大力气对北澄子河沿线环境开展了综合整治,取缔沿岸的砂石码头、搅拌站等生产场点,关闭搬迁了畜禽规模养殖场,削减了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但是北澄子沿线的点源和面源污染还比较严重。目前北澄子河沿线还存在家禽散养、水面围网、垃圾乱丢等现象,生活污水直接入河现象比较普遍,沿线乡镇种、养殖废水最终排入北澄子河,特别是罗氏沼虾的大量废水都排入北澄子河。

5、内源污染不容忽视

高邮湖存在围网养殖面积较大、围网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未全部利用而进入水体、鱼虾蟹排泄物污染湖水以及秋冬季节湖内菹草大量枯萎腐烂沉积等内源污染问题。目前,湖泊内围网养殖面积达11.5万亩,占境内湖面总面积的15.8%。

6、水利、航运影响不可避免

高邮湖流域建有多处闸坝等水利设施,北澄子河“五改三”工程正在实施,断面周边正在清淤,作业面的生活、施工产生的废水、垃圾直接排河。同时,高邮湖和北澄子河都是重要水上交通航道,过往船舶对底泥的扰动作用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

三、相关建议

为确保我市国考断面长期稳定达标,根据上述存在问题,提出以下达标保障建议:

1、加大清水活水流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加大清水活水流量,让整个北澄子河“活起来”,提高北澄子河水环境容量,增强对污染物的稀释降解能力;在建修沿线河堤时尽量采用“生态河堤”而不用水泥等完全硬质化的方式,让水体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2、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入河污染物质

在龙虬试点百亩尾水净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处理面积,并探索其它生态式的适用大规模面积的尾水收集处理方式处理养殖尾水。同时加大对北澄子河沿线畜禽养殖场整治力度,控制水产养殖面积,减少养殖污染;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加速城区管网建设,扎实推进雨污分流

提高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区生活污染对北澄子河水质的影响,这是解决北澄子河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管网建设滞后的状况,从布局规划、实施方案、资金安排、实施进度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和监督检查,通过治污工程的刚性需求推动城市建设改造进程中治污管网及时铺设到位。充分发挥海潮污水处理厂已具备的治污效能,加快三垛、卸甲、临泽、珠光等区域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保证质量,保证投运达效。在实施海潮污水处理厂迁址扩建工程时,提升中水回用率,减少尾水排放,充分论证尾水排口设置在其它水系的可行性,重设尾水排口。

4、加快清淤疏浚进度,降低水体内源污染

通过截污,断绝外援污染物的汇入,在这个前提下,再实施清淤疏浚工程,推行河道生态清淤,提高河道清淤疏浚工程质量和进度,加强圩堤、坡面的水土保持,做到河道疏浚与堤防加固、填塘固基、河道清障、农田林网相结合,减少内源污染,进一步改善水质,提高流域水环境。加强高邮湖生态红线区监管,落实“河长”责任机制,强化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势推进退渔还湖等工程项目建设,控制入湖排放水质,确保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

供水保障情况汇报范文4

××市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农业县(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显得紧迫、重要。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家底,客观估价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求进步,全心全意谋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呈加速度发展,尤其在“十五”期间,××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两业一城一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2803万元,同比增长14.4%,比2000年增加68405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88万元,比“九五”期末增加571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647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9450万元。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5915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89043万元,年均增长8.52%,粮食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4万吨以上。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市属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697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4932万元,年均增长29.4%。以化工、竹加工、电力能源为主的三大门类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以竹业和旅游业为主线,以农业“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地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效显现。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2005年,全市竹林面积达102万亩,开工建设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竹业综合收入实现9.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2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58.6万人次,门票收入1520万元,旅游总收入实现2.65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193%、660%和185%。以“竹、畜、药、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畜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05年的41%。××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柚果产业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十五”期间,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四连一环线”骨架公路和××河水路运输网络,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完成农田水利投资8000多万元,有效治理病险水库7座,完成坡改梯19265亩,解决农村80437人饮水困难,农田保灌、防灾抗灾、农村人畜饮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征农特税、农业税。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市政公用事业、财政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殡葬改革、农村金融和科教文卫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512元,比2000年净增711元,年均增长6.88%。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五年共脱贫3900人,贫困人口下降到9500人。“两个确保”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得到社会更多救助和关注。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以“两基”巩固提高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位次,计生率95.4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3.7‰下降到2.28‰,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速度,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70%和94.97%。

二、正视差距,认真分析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主要体现在:一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由于我市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切割较大,加之我市大多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施工条件、资金投放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工程质量差,且不配套,多年来因我市财力有限,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多年的运行,许多工程隐患开始暴露,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全市的进出口通道交通困难。通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达里程和通车质量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二)扶贫工作需加大力度

我市共有重点扶持乡镇6个,重点扶持的乡镇占乡镇总数17个的35.29%。重点扶持村132(老村,以下同)个,占村总数257个的44.44%。2005年底,全市农村低收入人口(625—865元)2.03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9%;未解决温饱人口(625元以下)1.01万人,占××市农业人口的4.53%;经估算,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68元,人均占有粮食480公斤,比2005年全市平均水平(2512元、670公斤)分别低1544元、190公斤。无劳动力收入来源,需民政救济2438户,8759人。贫困地区有劳动力3.7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45万人,初中文化3.1万人,高中文化0.26万人。我市有近200个村处于气候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带,有85个村不通公路,101个村无卫生室和文化室,63个村无学校,分别占贫困村总数的64.4%、0.75%、87.14%、47.7%;有50个村广播电视未覆盖,有5.5万多农民和5.3万头牲畜未解决饮水问题。特别是在条件较恶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区,由于资金的匮乏和劳动力素质低严重制约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待加强

据调查,我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33434人,初中学历67583人,小学学历55903人,文盲2036人。总体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不到6%,多数劳动力仍滞留在本乡本土,外出务工人员并不多,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6.23%,外出人员绝大多数也是无一技之长,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还不到2%。对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需求脱节。就业观念及其指导存在误区。农民工外出的组织化程度低。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主体体现在:一是农村教育比较落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短缺,教育基础设施差,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师资队伍水平相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农村教师队伍相对不够稳定。二是村级卫生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医疗设备比较缺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3个,床位528张,平均每千人1.8张,村卫生室142所,村级卫生员385人,平均农村每千人1.75人,乡村医生300人。三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从这些年违法生育的对象中,至少有90%以上是在外生育,并且绝大多数是流入外地生育,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四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由于缺乏一些电视网络设备,加之原有的电视网络比较老化,导致闭路电视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缺乏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艺人才,导致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艺活动难度较大。

(五)基层民主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是农民群众在民主意识上存在偏差。部分群众不会、不能、不善于行使自己的民利;二是少数村组干部受文化修养和个人能力的限制,政治素质不高,办事缺乏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缺乏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三是多数村的《村规民约》针对性不强,应当纳入规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纳入。有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也制定了相应的处理程序,但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

(六)“四在农家”创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部分农户对“四在农家”创建内涵认识还不够到位,创建热情还没有全部释放出来;二是由于部分农户资金有限,室内外环境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善;三是部分农户的陈规陋习还没有彻底转变,创建点上的环境卫生保持得不够好,存在有卫生死角的现象;四是由于工作繁杂,在总结和提炼“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经验上还显得不够。

三、理清思路,研究制定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1、围绕竹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壮大农业四大产业,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竹产业:以竹基地建设和竹加工开发为两个重点,逐步形成制浆造纸、竹建材、竹家俱、竹工艺品、竹食品、竹保健品等六大竹产品体系。至2010年,力争全市竹加工产值突破40亿元,竹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0%。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4a级旅游区为重点,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协调配套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到2010年,力争接待旅游人次达到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把××建成中国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黔北地区川黔渝金三角的旅游明珠。

着力推进“竹、畜、药、果”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全市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市竹业产值40亿元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药业产业5000万元以上;柚果产业稳定现有面积,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加强以产业协会、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认证制度,继续抓好农业科技增收工程。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树立“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村村通”为目标,加快出境公路、乡际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竹基地公路建设,至2010年,初步形成水陆运输优势互补,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沃土工程”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护“三同时”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建设,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二)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农村生活宽裕。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不断完善、强化、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抢抓全省深化农村改革试点的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农村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金融等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力争“十一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继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围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坚持实施结对帮扶和整村推进,基本消除所有重点扶持乡镇(村)的贫困人口;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加大对移民帮扶的力度,努力帮助其解决好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特殊贫困人口实行长期社会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帮助其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努力帮助脱贫。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做到农村乡风文明。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力争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力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环境,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经费占gdp的1.5%以上。三是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市外优秀人才,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乡、村三级文化场馆建设,巩固和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逐步构建覆盖全市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五是着力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到2010年,90%以上的农村医务人员达到中专以上水平,80%的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六是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生育政策符合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到农村村容整洁。

1、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水利、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十一五”期末力争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2010年力争高速宽带网到镇,全市通程控电话的行政村达到100%,电视普及率城市达到100%,农村达到80%,建设“数字××”。加强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解决好农村用电公平和安全问题,全市农村和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2、推行生态农业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生态旅游工程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工程,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把退耕还竹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等措施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好退耕农户长远之计;继续实施好天然林、长防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扩大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规模。至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3、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供电、供水、供气、防洪、排污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四民社区”创建,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导向和调控,加快经济强镇(办)建设步伐,促进全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把××建成黔北地区川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到村务管理民主。

一是搞好民主选举,选出农民拥护的好干部。切实让村民通过手中的投票权,直接施行民利,选出最能代表自己意志的优秀人物组成村委会,协调村内的关系,管理村内公关事务。二是落实民主监督,实行村务“阳光操作”。民主监督是农村管理民主的保障性环节,只有有效的民主监督,才能约束村干部的行为。三是转变村委会角色,保证村干部尽职尽责。村委会的基本职责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协调,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转变成为委托代表关系,实施民主监督,防止村干部营私舞弊。形成激励机制。给予村干部合理合法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真正使村干部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行其权,获其利,取其荣,咎其过,惩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