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演练经验总结

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供水厂、原水异常、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TU731文献标识码: A

端州供水公司是肇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主要供水公司,占其总供水量的70%以上,直接影响肇庆市端州、鼎湖两个大区的供水。随着西江上游城市经济发展与污水处理的滞后,原水异常的发生频率和时长均显迅速增长的趋势。针对此种情况,端州供水制定了一系列原水异常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在各种原水事件中得到检验与完善,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应急预警的综合应用

应急预警是应急处置的前提,只有及时有效的预警才能发现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处置。因此,实时、定期收集分析供水和社会综合信息,建立灵敏有效的应急预警机制,有利于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化解,把供水突发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端州供水公司的应急预警机制包括实时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定期人工采样检测制度以及岗位巡查制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供水厂的科学应急预警机制。

1、实时在线水质监测

端州供水公司是较早采用在线水质监测的供水公司,九十年代初引进外国整套监测设备,实现了水质实时监测。根据各水厂实际运行经验,公司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开发了综合信息系统,设定水质异常的相关参数,添加了水质异常在线预警功能,完成了原水异常处理的及时预警。在多次原水浊度突变事件中,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及时有效的提醒了值班人员,让值班人员能够迅速根据原水浊度变化调整净水剂的投加量,防止出现“翻池”。例如在2008年10月6日晚上20时-22时,国庆长假期间,两个小时内原水浊度从200NTU突变到1600NTU,正是监测系统的预警,值班人员果断的把净水剂投加量增加了三倍,避免了供水事故的发生。在2010年10月原水藻类异常滋生事件中,综合信息系统首先反映了V池出水阀开度超出预警值,发现问题于萌芽状态,给予应急处置较为充足的时间,使得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定期人工采样检测

定期人工采样检测制度则是实时在线监测的有效补充,能够校核在线仪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进一步挖掘在线监测系统预警的问题。人工采样检测更是值班人员判断水质情况、指导生产和实施应急预案的依据,较之在线监测系统,更为准确、全面。

3、岗位巡查

岗位原水巡查一般包括一级泵站吸水口污染物观察、生化池指示生物观察和反应池、沉淀池污染物及“矾花”监察。从实际经验中,吸水口污染物观察最为迅速、高效,能够在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进入制水系统,以三榕水厂为例,近80%油污事件能在吸水口发现及解决;反应池、沉淀池巡查最为关键,不管是油污、煤渣等污染物污染还是原水水质变化,均能在反应池、沉淀池得到最直接的表现,同时两者更是去除水中杂质的最主要构筑物,因此要保证安全优质供水,反应池、沉淀池巡查极为关键。

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定期人工采样检测制度和岗位巡查制度共同构筑了端州供水的三道安全预警防线,及时遏制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保证了供水安全。

二、分级应急响应与运行机制

经过多年的运行完善,端州供水公司形成了较为适合公司实际的三级应急响应与负责人机制,划分了不同级别事件的响应范围,规范了应急事件的响应级别。

三级应急响应与负责人

以原水浊度为例,规范了不同的应急事件响应级别。

原水浊度响应级别

一级 原水浊度>50NTU; 备注:待滤水浊度、出厂水浊度基本不受影响

500NTU>原水浊度>200NTU, 200NTU >>100NTU;

原水浊度>500NTU, 500NTU >>200NTU;

二级 原水浊度100NTU; 备注:待滤水浊度、出厂水浊度不超过标准

500NTU>原水浊度>200NTU,>200NTU;

原水浊度>500NTU,>500NTU;

三级 原水浊度>3000NTU; 备注:出厂水浊度受到影响

原水浊度超过处理范围;

清晰的分级应急响应与负责人机制和规范的分级制度,让值班人员能迅速判断事件的严重性,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与相应级别启动相关应急机制。

经验告诉我们,完好的应急机制能够有效的帮助现场人员较好的处理应急事件,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端州供水分公司的原水水质异常应急运行机制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1、原水水质异常程度的判断。以应急响应级别规范为准绳,根据原水水质污染、浊度突变和危害程度不同,将原水水质异常进行分级。判断标准应以现场采样检测与现场巡查结果为准。

2、原水水质异常事件的信息传递。根据应急事件的响应级别,按照三级应急响应规定的信息传递通道与途径逐级上报。信息的有效传递有利于现场人员专心处理事件,管理人员协调各方关系,进一步降低事件影响。

3、原水水质异常应急措施执行。在发生不同级别原水水质异常事件时,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启动应急预案、增加水质检测频次、制定技术实施方案、与相关业务单位信息沟通等内容。

三、应急后期处置

应急后期处置是应急响应成功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至正常生产,总结应急经验。完整的原水水质异常应急后期处置应该包括应急结束、善后处置、事后调查与经验总结

1、应急结束

原水水质异常从发生到结束可能是缓慢恢复或者反复的过程,也可能是恶化的过程。因此,如何从应急响应过渡到正常生产并防止应急响应效果反弹就是应急后期处置的关键内容,也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部分。应急结束主要考验的是管理人员对供水厂生产规律的熟悉和原水水质变化规律的掌握。在应急结束阶段,相应管理人员应定期现场观察水质情况和应急预案执行效果,根据水质检测结果与现场情况及时制定措施恢复生产,恢复措施必须平缓,以防止处置效果反弹。

2、善后处置

在应急事件结束后,物质库存消耗、设备损耗大,人员精神状态也有所下降,善后处置应当迅速,保证供水厂的安全余量。在信息传播迅捷与要求和谐稳定的大环境下,善后处置赋予了新的内容,针对群众敏感的水质异常事件必须构建快速、有力的对外沟通渠道。端州供水公司初步形成了网上公告、地方电视公关、对外热线电话沟通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对外沟通网络,降低事件影响,防止民众被误传信息导致恐慌。

3、事后调查与经验总结

应急事件是对供水厂的全面考验,更是我们查漏补缺、总结经验的机遇。应急事件的事后调查与经验总结必须全面、深入,不仅是对上级的汇报,而且是教育基层员工的典型教材。值班员工是应急事件处置的操作人员,事后调查与经验总结的开展更应围绕他们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从中我们更容易发现应急预案、应急设备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例如针对油污多发的时期,就有一线员工提出在过水断面设置吸油性较好的海绵阻挡油污;设置后发现,对于少量的油污,海绵起到了很好的阻挡作用,并防止了油污的扩散和向下发展。

四、原水异常应急处置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意外突发污染等造成的水源水污染问题将不可避免,供水公司要通过培训、演练等形式多渠道向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灌输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安全优质供水的重要性,做好思想、技术、物资的充分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水源突发污染。

面对日益恶化的原水水质和新的水质污染形势,我们还应该有超前意识,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供水考验。在2010年10月,西江流域出现了小规模的高藻类原水事件,端州供水公司两家水厂通过加大滤前投氯、净化剂投加量,很快恢复了正常生产。但通过这次处理高藻类水源发现,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应对此种原水水质异常。为此,我司组织了多次水质污染应急演练,并在九龙湖水厂进行了高锰酸钾水处理生产试验,有效解决了水源中高藻类带来高色度、异臭味等的水处理难题。在2010年9月,高藻类原水异常如期而来,但是常规的加氯、加净水剂已显乏力。受益于超前的意识,我司果断地投加了适量的高锰酸钾,保证了正常供水,避免了云浮、高要等地的停水事故。

2、抓住工作重点

原水水质日趋复杂,伴随而来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不断增大,原水异常应急处置的任务日趋繁重。为加强原水应急管理、提高应急能力,掌握水源不同季节水质变化规律、突出原水应急工作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枯水期,原水污染主要是油污污染,浊度变化不大,这时工作的重点就是一级泵站吸水口和反应池、沉淀池巡查,杜绝油污事故。而在丰水期,原水异常主要是原水浊度突变,这时的工作重点就要转移到原水浊度变化监测与应急主要设备(排污阀、投药泵、排泥机等)的检测。

参考文献:

〔1〕周宇水厂应对突发高浊原水处理的设计优化和应急措施中国给水排水2010.10

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文2

为全面提高我办应急管理水平,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市政府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部署,我办于10月27日至31日,开展了应急管理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在全办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知识,增强全体人员安全和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呼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沈阳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组织形式

三、活动安排

(一)广泛开展学习。

10月27日是全市应急管理宣传日,我办利用下午时间,组织了全体员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周活动方案》进行了学习和广泛的讨论,结合身边发生经历过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方面事件进行座谈,提高了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常识。

(二)集中进行宣传。

为了将我办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我办出了一期宣传展板,对消防常识、安全常识等进行形象生动的宣传;悬挂“应急避险无小事,自救互救记心间”标语横幅,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

(三)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我办先后制定各种演练方案,模拟火灾事故、陌生人询问、中毒自救等场景,要求每名员工都要扮演角色,对上述事件进行紧急自救,聘请专家纠正错误行为和不当自救措施,讲解正确的自救互救知识和要领,使每名员工应急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四、经验总结

(一)办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监督考核。

此次宣传活动,我办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党组会专题学习市政府活动方案,统一思想,提高了认识,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认真、科学的安排与部署;全办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办内千分制考核,并纳入年终“两优”、“两先”评比活动,强化监督力度,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效果显著。

(二)协调得力,保障到位。

全办各部门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各处室、资金中心通力合作,从活动组织安排,到处室员工参与都配合得非常密切,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齐动的氛围,掀起了宣传活动日的,确保了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营造氛围,形式多样。

我办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在全办范围内形成了普及常识、应急自救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活动开展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学习、模拟、体验等形式,将常规与创新相结合,加深了活动印象,强化了宣传效果。

(四)彻底排查,消除隐患。

在对员工进行宣传调动的同时,我办活动小组还对办内防火防电、危险部位、重点部位进行了一次彻底排查,并对排查情况进行了通报,指出并整改用电隐患2处,清理食堂卫生死角1处,消除了隐患,杜绝了各类事故灾难发生。

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文3

为深入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全国、全省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安排,现就我市2017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通过开展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为全市“追赶超越”发展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主题

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安全生产宣传“七进”活动。要将安全生产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活动纳入到安全生产年度考核任务中。要结合《陕西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方案》明确的任务和分工,细化工作责任和任务,逐步形成相对规范的活动内容和模式;要组织宣讲组深入企业、学校、机关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家庭、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宣传。

(二)开展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积极开展重特大事故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宣传和教育培训;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由各市安委办进行公示公告。同时,要动员广大职工、社会公众积极查找身边的事故隐患和“三违”行为,推动企业自觉履行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职责,有效提高企业事故预防能力。

(三)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按照中、省的统一部署,6月16日,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同步举办咨询日活动。要充分运用平面媒体、移动媒体、网络等平台,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宣誓、安全生产万人签名、安全生产书画展示、安全文艺节目展演、播放安全生产公益宣传短片等互动,拓展宣传范围、提升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深度,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舆论氛围。

(四)开展安全生产主题宣讲和演讲比赛活动。各县市区和各级安监、公安、煤炭、交通、住建、教育、质监等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本地区、本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对口宣讲,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五)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在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围绕“防思想麻痹、防工作松懈、防事故反弹”,选取近年来安全生产领域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通过举办图片展、宣讲会、事故分析会、撰写案例观后感、开展反思讨论等方式,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深入剖析,深刻反思,总结教训,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六)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活动。要以油气管道、矿山、危险化学品、防汛和校园安全为重点,政企、地企、社企联动,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将演练活动与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知识教育相结合、与开展深化公众和专业人员自救互救培训相结合、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评估改进相结合,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提高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参加“最美安监人”评选表彰活动。为激励安全生产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爱岗敬业、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省安委会组织开展陕西“最美安监人”评选活动。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各企业要积极参与;并结合实际,在本地、本行业组织“最美安监人”评选活动。

(八)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大赛活动。为凝聚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安全生产,以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知识技能等为内容,面向社会征集安全生产公益广告,推出一批导向正确、风格多样、创意新颖、群众接受度高的优秀安全生产公益广告作品。同时,将优秀作品向省安监局、国家安监总局推荐。

(九)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法检查活动。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结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法年”活动的要求,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执法年活动的安排部署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邀请媒体参与,对措施有力,收效显著的县市区、部门和企业进行经验总结并积极宣传;对检查出的隐患、存在的问题进行公开曝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强化对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细化“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级领导要带头参加“安全生产月”的具体活动,带动基层、企业人员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的意识,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奠定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紧扣主题,服务大局。“安全生产月”活动要紧扣“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主题,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掀起学法、用法热潮。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及时发现工作典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三)强化宣传,注重实效。“安全生产月”期间,市、县安委办要积极联系新闻媒体,播放公益广告,进行热点追踪,搞好舆论监督。企业自办媒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安全宣誓、签名、宣讲报告、演讲、文艺演出、影视放映、送安全科技成果、安全文化到企业、展览展示等方式和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安全生产重大政策、法律、法规、安全常识,扩大宣传声势,形成更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

(四)认真总结,及时报送。各县市区和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分别于6月5日和6月30日前报送市安委办(电话/传真:xx,邮箱:xx),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月”活动信息跟踪调度,掌握相关动态,及时发现、挖掘和总结典型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对“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的宣传亮点活动以及“七进”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报送。

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流管理;提升;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的位置,地质、气候条件差异性较大,属自然灾害稍多发地。近几年我国连续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还有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事件,给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间这些时间点和段上发生的这一切,必然带来对应急物流的大量需求,以便能及时解决救灾物资转运,伤者救助、卫生防疫、灾后重建等问题,否则灾害损失将会不断扩大,灾害极有可能变成灾难。这些都在不断地考验着我国政府对于应急物流的应对管理能力。回首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通讯以及道路中断,致使救灾一度陷入困境,在后期救灾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安排不周,救灾现场又出现了物资运送不合理、物资无法准确到达目的地等现象。因此,从应急物流在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被动局面看,我国应急物流在管理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升应急物流管理能力,并非仅通过提升交通运输速度、加快物资周转等就能简单的实现,众多因素都会约束着它的发展和提升,提升应急物流管理能力需要应急各部门的协调,多领域的合作,通力协作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我们要想提升应急物流的管理能力,就必须首先研究应急物流管理现状,再进一步找出影响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各种相关因素,最后对症下药。

1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1.1 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它包括应急物流组织机制的构建、应急技术的研发、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的管理、应急所需资金与物资的筹措、应急物资的储存与管理、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等内容。

1.2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及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2.1 快速反应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破坏性大,如果行动不及时,势必造成灾害的扩散。因此,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反应。反应越是及时,就越能尽早掌握救灾的主动权,否则灾害损失将扩大。应急管理的这一特征,极大地考验了政府的主导性,政府掌管着行政资源和大量的社会资源,拥有严密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庞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是任何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有由政府主导,才能动员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开展应急管理,实现救助的快速反应。

1.2.2 目标广泛

应急管理追求的是社会安全、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关注的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大众利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为全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这也正是应急物流弱经济性的体现。

1.2.3 社会动员

政府虽然在应急管理中扮演主导性的角色,但必须充分意识到,在危机发生时,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来进行应急管理,充分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突发事件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3 应急管理过程

重大灾害事件通常由潜伏期、形成期、爆发相持期和消退期组成。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应该从灾害发生的完整过程进行分解,并针对各个不同阶段应当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1.3.1 预防

是指危机还尚未发生之前,为了降低突发事件出现的几率、减轻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预防性措施。我国强调以风险管理为应急管理的核心,要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风险、测量风险、登记风险、预控风险,把应急管理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上。在预防阶段政府要十分注重风险评估工作,尽可能地预测和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并积极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1.3.2 准备

是指政府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预警监测、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日常管理等。例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加强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依靠各方面专家技术提升分析风险信息的能力,争取做到早期预警,并力争进行正确决策,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实时状况的变化随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组织演练,加强经验总结学习,对应急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储备相关应急物资等。

1.3.3 反应

是指在危机发生和不断发展过程中,政府采取各种紧急处理和救援性的活动来应对突发事件。主要有:预警提示,启动应急预案,实施紧急救援,进行紧急控制和隔离,快速疏散人群,评估受灾范围和程度,及时向公众报告危机发生情况,预告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救援进展如何,向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等。反应的速度及成效是对应急管理效果最直接的体现。

1.3.4 恢复

在突发事件得到一定控制之后,为了恢复灾区正常的状态和稳定社会秩序,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恢复性工作,包括:启动恢复计划,实施灾后的救援和救助,对毁坏设施进行重建或修复,以最快的进度恢复社会秩序,对灾害进行管理评估等。

2 我国应急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及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缺乏统一性,呈现出各部门各自为政,行动无法可依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成本,代价高、收效低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救灾过程中造成的伤亡补偿机制尚不健全,不能有效全面发动受灾群众参与救灾。

2.2 危机意识淡薄,对预案认识不够,事后缺乏总结评估

由于针对各种灾害的预案本身就存在不规范性,加之各部门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对危机可能发生的认识把握不准,实战演练缺乏,即使演练也仅浮于形式。况且各部门间缺乏系统、统一的演练。一旦灾害发生,各部门便显得措不及手,行动很难协调统一。我们必须从每次危机处理中吸取教训,认真分析危机产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止危机的发生,这是应急管理有效措施。

2.3 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灾害一旦发生,需要应急物资在第一时间到达,但我国目前的物流各环节还未达到统一化、系统化标准,使得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缺乏一贯性,进而削弱了应急的效果。应急管理的急迫性强调共同工作、协调应对,特别要求各部门、上下各层级的工作程序具有一致性,在行为上注重合作与协调。

2.4 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美国所有防灾事务的统筹由联邦紧急事务处负责,国外日、欧等发达国家,在应急物流管理方面也都有自己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形成了良好的应急管理机制。而我国在此部分尚为空白。

2.5 高科技在应急物流的应用率较低

当前,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飞速,但现行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未将现行的智能物流应用于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导致应急指挥中心无法准确掌握紧急情况下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具体情况,无法制定出正确的应急物流决策,因而难以满足应对突发紧急状况的要求。

3 提升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能力的建议

3.1 建立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通过国内立法途径,从上到下设立专职机构,将我国军队职能加入进来,建立专门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应急救灾指挥工作,保障物资的筹措、运输、调度、配送,从政策法规层面将各部门的权利、义务、职责加以明确,做到灾害发生时何事都有法可依,进而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的流通。

3.2 建立各种灾害应急物流管理预案

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加强灾害的事先预防和演练,针对不同的灾害种类和各地区突发的规律,制定各种不同的应急预案和救灾措施,做好应急管理所需的各项准备,包括:资金、物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等,并要有忧患意识,在平时加强预案的演练与实操。另外要充分发挥当地民间组织、群众的作用,齐心协力保证救灾效果。

3.3 加强应急物流管理各环节信息化建设

在智能物流发展的今天,应将应急物流的供应、采购、运输、配送各环节与信息化相连。使应急物资实现可视化、透明化运行。这不仅有助于灾害的及时救助,对于救灾经费的使用、捐赠救灾物资的流向都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构建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使应急指挥机构及时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信息化的另一方面是灾害预报的信息化,政府应充分利用高科技在对灾害防范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这对于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4 加强灾后重建管理

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得到一定控制之后,为了恢复灾区正常的状态和稳定社会秩序,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恢复性工作。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认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及时有效实施,确保各项资金款项的及时到位,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督查力度、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好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4 总 结

应急物流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我国应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应急物流的管理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尧.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2] 徐端端. 中国应急物流优化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2):214.

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文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伤病员数量不确定性、病情的不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病因不明确性等特点,这是与日常急诊工作不同的特殊情况,其诊治流程有别于日常急危重症的抢救。本文总结了2002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急诊科处理的两起10人以上群体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的急诊救治管理经验,分析得失,供以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案例1:2002年12月19日15时,某运动集训基地43名教练员、运动员先后出现腹痛、腹泻、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等症状,呕吐出胃内容物,解稀烂便或水样便1~5次,无黏液、脓血,均有午餐饮用同一品牌酸乳制品史,短时间内先后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体查:T38℃~39℃,心肺无异常,腹软,部分病人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案例2:2004年10月17日21时25分~18日11时,陆续接诊本市某职高29名学生,共同主诉为发热、乏力,半数患者伴腹痛、腹泻,解水样便3~6次/d,少数伴头晕、头痛,个别伴咽干不适,均无呼吸道症状;虽为同校学生,但住宿分散,无共餐史;体查:T37·3℃~40℃,两肺正常,心率偏快,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或脐周深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增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绝大部分患者WBC总数>10×109/L。

    1·2 急诊救治处理过程

    1·2·1 成立急救指挥部 群体患者同时就诊,接诊医护人员立刻意识到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将这组病人安排在同一区域便于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分诊分类,同时向科室领导、医务部、预防保健科汇报;医院领导和医务部成立临时急救指挥部,及时调派医护人员支援急诊科。医院还调配了车床和轮椅支援,方便及时转运病人。

    1·2·2 报告疫情 预防保健科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同时派出人员到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市疾病控制中心亦快速派人分别到事发现场和抢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3 分诊分类方法 由当班医生和护士共同进行,简要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按病情轻重挂以不同颜色(红、黄、绿、黑)、不同序号的标识牌;病人还要经过第二次分诊:经过初次分诊后,再细检,以决定下一步的分流。

    1·2·4 转运 案例1的43名病人经2·5 h检查治疗后全部分流住院。案例2的29名病人也在就诊后迅速分流到指定的病区住院治疗。

    2 结 果

    案例1的43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消化道沙门氏菌感染,治疗9~15 d,均痊愈出院。案例2的29名病人经病原学检查,诊断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治疗12~17 d,均痊愈出院。

    3 讨 论

    由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正在构建并逐步完善当中,目前仍缺乏同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所以,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改进,对我国的应急救援工作意义重大。

    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和群体性打破了急诊科的日常诊疗程序,当就诊病例量超出急诊科的承受能力时,单靠急诊科的力量处理是很困难的。所以医院应该有危机管理意识,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沉着应对。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其包括危机的预警、防范、处理,以避免或将危机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1〕。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医院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调配医院的医疗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给急救现场以最大的支援;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落实。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可以由主管院长以及医务部、护理部的主要领导等组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急诊科的运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分诊分类。要区分好哪些是灾难事件造成的伤病员,哪些是日常急诊病人,并划分出病人监护管理区域,伤病员集中安排,方便管理和观察。建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登记本(登记表),在检伤分类时完成登记工作。科学地将病人分诊分类,以保证危重伤病员得到优先处置,指派1~2名有经验的医生携同护士长、分诊护士、辅助人员共同完成。在院内抢救中运用灾难事件现场急救检伤分类识别标记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混乱。在案例1中,我们只对病人进行了编号排序,未采用颜色标识,结果造成治疗和转运工作的一些混乱,之后我们借鉴国际通用的方法,制作了规范颜色、不同序号的标识牌(①红色:有生命或肢体威胁者,必须立即处理;②黄色:不处理病情有可能恶化者,要在30 min内给予处理;③绿色:病情不会恶化者;④黑色:已死亡者),使以后的这类急救工作井然有序。标识牌的另一个作用是:不重复的序号可以暂时作为病人的“名字”。在案例1中,因病人口音众多,使记录的名字有出入,最终导致5份化验结果无法归档。在之后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治中,我们在每个病人的化验单、检查单上均标明病人的分诊序号,再无差错发生。

    其次是情况汇报。第一时间向科室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有利于迅速组织抢救队伍。同时,预防保健部门的及时参与,在治疗前或同时完成流调采样工作,为病因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案例2中,市防疫部门在第二天即报告了病原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第三是组织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能实现应急救援的程序化、规范化,避免处理过程的混乱和差错。在制定预案之前,应该进行脆弱性评估(风险分析)〔2〕,还应了解本急诊科的资源储备和医院的资源储备,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应急预案中应规定预案的启动条件、事件处理后的评估等内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体系涉及信息、指挥、支援、通讯、转运、救治单元的协作等方面,运作难度大;制定的预案是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需要实践的检验,也需要在实施前让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均熟悉预案的流程,所以必须通过演习和训练才能到达运作的统一协调〔3〕。在案例1发生后,我们针对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行动预案,并进行了演练,使以后多起突发事件的处理均有条不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不断修订、完善预案,有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Cao Ercheng. Crisis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comprehensive hospital [ J]. 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05,17(3):131 ~132.

应急演练经验总结范文6

我们在工作中,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深入,积极推动我县天然气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董事长 李秋林

盂县天然气有限公司是山西圣天越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近年来,公司在发展新型能源产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借助陕京二线途径盂县的大好机遇,于2004年2月组建成立了盂县天然气有限公司。天然气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为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几年来,在积极发展居民用户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用气项目,为改善县城周边耐火企业的污染状况,提升耐火产品的质量档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利用天然气改造燃煤采暖锅炉的工程,目前已改造20余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盂县天然气公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抓安全,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观念,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了天然气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截止2008年11月8日,盂县天然气公司安全运行1000天。

公司经理史晋明将安全运行的经验总结为:有机构,抓制度,强培训,重投入。

一、建立安全管理机构,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公司组建了以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委员会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公司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各站所均设有专兼职安全员。把日常安全管理渗透在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规范运转

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安全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事故管理制度等。

安全会议制度规定:安全委员会每月要召开全公司的安全例会;公司班组长以上每周要召开安全例会;各站所每日要召开安全晨会。通过各类安全会议,能够及时掌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安全会议的有效落实,时刻强化着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使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切实得到有效的组织落实。

 

  

安全检查制度方面,每日有专门的巡线检查人员对输配管网设施进行不间断的巡查检查。对工业用户和锅炉用户等重点用户,每日进行安全运行方面的监督检查。每周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对有事故隐患部位的专项检查处理;每月公司组织一次管网设备和主要用户的督察检查;每年在春、秋两季要组织对居民用户的全面普查,每年在五一、国庆、春节前要组织节前安全大检查。通过各类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了各类事故隐患,保障了安全运行。

    

 

 

关于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公司每年都将组织一次全员工安全知识的轮训,对新入司员工要进行严格的三级教育,并将培训结果存档备案,作为员工晋级的重要依据。

对安全事故的管理,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确保在出现各类大小事故时,能在最短、最有效的时间里得到合理处理。从事燃气管理运行,各操作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公司对设备操作、管线碰头、管网置换、点火送气等各工种,各岗位,各操作环节都建立了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处处有规程,事事有标准。在制度建设方面,公司根据实际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进行更新调整,确保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性。

 

三、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

公司自组建以来,已组织各类专业培训班10余次,外派人员进行安全培训30余人次。今年公司专门邀请新奥集团尤特莱培训中心对全员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轮岗培训,大大提高了全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安全意识。公司专门投资新建了紫轩培训中心,通过培训中心这一平台,要不断增强与各知名燃气企业的培训交流和信息交流。

四、加大安全投入,夯实安全基础,建立本质型安全企业

公司在安全工作上不惜投资几百万元建设了一套完善的调度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对门站的运行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同时,公司正在完善各工业用户和锅炉用户的数据采集,对管网输配运行的压力,流量,温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不间断的监控,确保管网输配的安全运行。与此同时,公司正投资新建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将对全县的输配管网、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下一步还将准备建设用户呼叫系统,将用户信息采用信息化管理,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行保障。对所有强检设备进行定期的强制鉴定,保障各种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通过加大安全投入,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安全基础,确保了安全运行。

 

五、认真组织应急抢险预案的编制和演练,增强处理突发

事件的能力

公司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抢险预案,对各种事故情况都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同时,公司和消防部门已组织过3次应急抢险预案演练,每年还要自行组织2-3次应急抢险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增强了公司全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经过三年的发展,天然气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公司干部员工清醒地认识到天然气行业的高风险性和突发性,看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团结一心,用大安全观筑起了一条蜿蜒百里的和谐管道,这是圣天越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阶段性作为,它将继续见证着圣天越集团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