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从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中抽取109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持有执业护士证书;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工作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自愿参加。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由专人负责发放及收集问卷资料。

1.2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所采用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用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以及根据White等和Botwinski改编的问卷量表。调查量表主要包括姑息护理具体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与新生儿姑息护理相关的8个条目的重要性进行等级评定。采用Likert等级计分法,回答“不重要”记1分,“一般”记2分,“重要”记3分,“非常重要”记4分。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为91.6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主要采取统计学描述。

2结果

2.1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109名参与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1.75±1.57)岁,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平均(3.70±0.58)年,54.13%未婚,67.89%为本科,56.88%为初级职称。

2.2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姑息护理知识,但是掌握的较差。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新生儿姑息护理培训。本组护生姑息护理知识问卷平均分为(10.73±3.61)分,对姑息护理相关知识的需。

2.3姑息护理需求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超过56.88%的被调查者认为疼痛控制是在姑息护理培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其后依次是怎样告知患儿父母或家庭病情的进展(47.71%)及患儿家属不满意时如何沟通(43.12%),可见,与患儿家庭的交流是一个较大的阻碍,需要加强培训。在护理需求中,最不重要的两项为疾病治疗及相关前沿知识(38.53%)和自我的心理调整知识(24.77%)。

3讨论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2

【摘要】目的:掌握东川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东川区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3.48‰、16.93‰、13.93‰、9.38‰、15.33‰、12.20‰和9.79‰,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胎儿因素、新生儿因素、母亲因素和出生缺陷是该期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的孕产妇中,有70.95%未纳入孕产妇系统管理,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死因;干预措施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水平和妇幼保健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原因、动态变化及接受产前检查的情况,本文对2001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东川区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范围和对象

1.1.1 监测范围:东川区所辖8个乡镇。

1.1.2 监测对象:东川区辖区内所有妊娠足28w至出生后7d内死亡的胎儿和新生儿,包括活产、死胎及死产。

1.1.3 围产儿死亡:指妊娠满28w(或出生体重达1000g及以上)至出生后7d内死亡的胎儿和新生儿,即包括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

1.2 方法:按照《昆明市东川区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各乡镇卫生院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填报的本院发生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乡村医生负责填报除以上分娩医院发生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区妇幼保健院负责收集、审核并汇总上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码),死亡原因根据医院的临床诊断和死后推断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率及构成比:从表1可见,2001~2007年间,东川区围产儿总数为22777例,死亡296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00‰,2001~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3.48‰、16.93‰、13.93‰、9.38‰、15.33‰、12.20‰和9.79‰,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死胎78例,占围产儿死亡的26.35%,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93‰上升到2007年的5.60‰,上升了65.54个百分点;死产71例,占围产儿死亡的23.99%,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4.85‰下降到2007年的0.70‰,下降了85.57个百分点;早期新生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29.05%,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37.50‰下降为2007年的35.71‰,下降了4.77个百分点。

2.2 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顺位:从表2可见,胎儿因素、新生儿因素、母亲因素和出生缺陷是该期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91.89%;其中胎儿宫内窘迫(66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55例)、出生窒息(43例)、胎位异常(26例)、先天畸形(18例)为前五位死因,占围产儿死亡的70.27%。死胎的主要因素是胎儿因素(45例)和母亲因素(15例),两者占死胎总数的76.92%;死产原因以胎儿因素和母体因素居多;早期新生儿死亡因素主要为新生儿因素和胎儿因素,占早期新生儿死亡总数的78.23%。

2.3 围产儿死亡与产前检查的关系:从表3可见,在围产儿死亡中,接受5次以上(含5次)的孕产妇仅占29.05%,未接受产检或产检次数少于5次的占70.95%,P

3 讨论

3.1 围产儿死亡率:2001~2007年东川区围产儿年均死亡率为13.00‰,围产儿死亡率从2001年的13.48‰下降为2007年的9.79‰,下降了27.37个百分点。原因在于:①健全全区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产妇的管理。②加强产科与儿科、临床与保健的合作,严格执行三级转诊制度,提高高危儿的抢救与管理水平。③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推广产科和儿科的适宜技术,如:产程图、新生儿窒息复苏等。④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并通过政府行为使之真正落到实处所取得的成效。

3.2 围产儿死亡分类:死胎逐年增加的原因为:①遗传因素:由于2003年全国取消了强制性婚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的第一道防线被削弱,一些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致畸作用,没有通过孕前早期宣教而得以重视,无法在孕前排除遗传因素造成的死胎、畸胎。②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各种辐射、药物的滥用以及环境污染,均给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③个人因素:孕妇不注重孕前、孕期保健,未按要求进行孕前、孕期检查,无法预防与及时发现死胎。因此,在目前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开展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孕前、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力度,提高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各种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引起的围产儿死亡。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分别为85.57、4.77个百分点,说明在新生儿和产程的处理及把握上较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3.3 死因:通过对围产儿各种死亡因素的分析,究其原因可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孕产期相关知识匮乏,观念陈旧,尤其是农村人口,加上所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定期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无定期产检甚至无产检史、在家分娩的比例高,以至于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这是围产儿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一些基层妇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对围产期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认识不足,处理不到位。③孕产妇保健相关知识宣传不到位。④经济水平较低、交通不方便也是一部分人,尤其是居住在山区的人口不产检或定期产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3.4 干预措施:了解围产儿死亡率及其死因的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死亡率,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我区今后的妇幼保健工作还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3.4.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健康教育处方、孕妇学校等多种方式宣传围产期保健知识,使人人认识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会孕妇及家庭成员自我监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若有异常情况,能及时识别、及早到医院就医,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4.2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严格按照《昆明市高危孕产妇管理方案》的要求,对筛查出的高危妊娠者实行分级管理,及时做好转诊,积极治疗妊娠合并者和并发症,并实行定点治疗和分娩,有利于进行重点监护,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

3.4.3 继续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严格产程监护和把握剖宫产时机。同时,加强产科及儿科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定期培训和考核,努力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重视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3.4.4 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要完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特别是网底建设,提高妇幼保健者自身素质,切实履行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总之,围产儿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往往是多原因的,除了文中提到的生物学的原因外,还与诸多的社会因素有关,如:性别、母亲年龄及胎次、社会阶层、吸烟及饮酒、婚姻情况和生育间隔等,但随着围产期保健工作的开展,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及儿科的通力协作,我区围产儿死亡率正逐渐降低。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循证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院内感染; 系统评价

新生儿静脉输液治疗要求的静脉通路开放,选择PICC置管,保证了新生儿长期治疗时给药和营养支持的需要。为了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置管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水平。我科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培训,降低了院内感染率,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护理部组织,新生儿科护士24人,年龄19~22岁,平均(20.10±1.4)岁,均为中等护理专业毕业,并有执业资格证,参加工作时间0.6~1.2年,平均(0.8±0.3)年,每12人分为一批,共分2批进行培训。

1.2方法

1.2.1理论学习 培训时间为每周2、4下午各2h,3个月共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践课16学时,以讲座形式组织学习循证护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循证护理的诞生与发展,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内涵,循证护理中的实证和临床应用,自拟循证护理计划。掌握Cochrane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Meta分析,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ned controlled Trials.RCT),临床试验(Clinical.Controlled.Trails.CCT)等基本方法。由带教老师讲授静脉置管的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分析穿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血管部位选择,进针角度,穿刺方法,置管时送管方式,穿刺成功后接管方法。强化预防院内感染理论教学。

1.2.2操作训练 由带教老师演示操作方法,培训对象实际操作,现场讨论,评审实证依据,制定实证的操作方法:将寻找的实证集中讨论,实证一:血管选择由于新生儿特殊生理条件,不需特别制动,让其自由活动,可防止肢体肿胀,肢体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适。对新生儿宜选用相对粗直、血流丰富、易于固定的血管。首选贵要静脉,依次为正中静脉,头静脉。实证二:进针角度,以60°角度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小,进针压强大,速度快,表皮受损范围小的特点,35~40°角进针具有穿刺回血时间快,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和静脉损伤程度轻的特点。培训时强调对进针角度灵活掌握。实证三:置管中的送管方式。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的方法,以避免针芯触及血管壁,同时外套管又有针芯支撑可顺利通过皮肤,置管成功率较高。

1.2.3循证护理相关证据的收集

1.2.3.1导管堵塞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最常见的原因是纤维鞘形成或血栓,有文献报道[1]:60%的堵管是由血栓引起。患儿因素包括影响循环和/或凝血功能的病变,频繁使用CCAD采集血标本可引起医源性失血的潜在危险性,也是导致患儿感染的潜在因素。

1.2.3.2对静脉置管的记录应清楚准确,反应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及用药情况。置管记录内容包括:置管日期及时间,穿刺部位,置管功能(如出现回血,抽血量及输液量)和所使用的静脉输液,药物或冲洗液。对静脉置管的处理不当可导致发病率、致残率和延长住院日数的严重后果。

1.3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置管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 采用不同期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即培训前,培训结束后两时点进行。①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参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由护理部指定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监考,考核内容:完成时间,完成质量,进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操作考核成绩。②理论考核:在两时点采用自行设计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试,内容包括:循证护理的理论根据,循证护理关于静脉置管的证据收集,临床护理文书的制定,新生儿静脉置管护理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差异性,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对象新生儿静脉置管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前操作考核成绩为(89.76±4.75)分,培训后为(93.38±3.53)分,两相比较t=4.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研究对象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置管操作培训效果评价,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需要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选择顶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通道,与院内感染率相关。通过循证护理,使护理人员全面地掌握了新生儿静脉置管的相关知识,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为每一操作步骤提供理论依据,降低了院内感染率。

肢体循环障碍是留置管较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置管后静脉变窄及道管周围血栓形成,引起静脉管腔狭窄,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沈诺等研究表明:一次性输液可有3%的患者因液体压力变小,软管内回血处理不及时,导致软管被血液堵塞,增加穿刺次数[3]。研究表明:在内径和血流速度相同的血管内,直径小的留置针对血管壁的物理刺激也小,因此引起的炎性反应也较轻[4]。在护理操作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阻塞和院内感染。近20年的文献显示: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实行置管与维护操作,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手段[5]。1个月的新生儿院内感染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的患儿,重症监护,侵袭性操作等为发生院内感染的一般危险因素。新生儿所处的特殊环境,温箱光源,温度适宜,无菌条件好,操作前认真评估患儿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患儿的全身情况,在穿刺过程中是否能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评估患儿血管情况,确定穿刺部位[6]。由于新生儿不具备自主生理反应能力,应加强巡视,及时处置意外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置管的培训,在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与操作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体综合能力,降低院内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世玲,李桂芹.小儿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4-75.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6-47.

[3]沈诺,陈莉.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72-73.

[4]American Cent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de Line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 MMWR Recomm Rep,2012,51(RR-10):11-29.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4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对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早期,临床症状未表现之前进行普查,通过及时的诊疗,避免痴呆儿等严重后果的发生,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和智能发育的系统服务。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作为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常州分中心成立于2002年,迄今为止,全市共筛查新生儿400157人,2015年筛查率达98.89%。经确诊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177例,发病率1/2261(全国主要城市1/3193);苯丙酮尿症45例,发病率为1/8892(全国主要城市为1/11307);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5例,发病率为1/16006(国外一些国家发病率在1/15000左右)。上述数据表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因此在我市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更具有重要意义。而做好宣传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取得群众理解是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关键,也是新生儿疾病筛

查的第一步。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近10年(2006年至2015年)全市孕产妇及其家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人员。

1.2 健康教育形式及内容

1.2.1 以会代训

依托全市妇幼工作例会,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培训。

1.2.2健康讲座

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基地”,配置专职新筛健康教育宣传员,有计划、有步骤、有载体、有重点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2.3 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

利用常州主流媒体广泛开展《三滴血,预防痴呆症》《如何预约一个健康宝宝》等专题报道,编印通俗易懂宣传折页和小册子等,提高孕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2.4 签字同意

由儿科医生负责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意义、项目、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取得签字同意。

1.2.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表1显示:2006年到2015年十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及召回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率由2006年的81.18%提高到2015年的9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25546.90,P

3.讨论

每个家庭都希望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但由于生物、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带有先天性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措施,即是对新生儿开展相关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出生缺陷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它是集组织管理、实验技术、临床诊断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学科的紧密联系[1-2]。

为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疾病筛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面,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刘艳萍等[3]分别对产妇在围产期和/或入院后分娩前后实施系统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健康教育,发现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知率并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我院自2006年以来,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依托全市妇幼工作例会,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培训,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开展专题报道,编制印发通俗易懂的宣传折页、小册子等宣传资料向公众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通过健康教育,动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疾病筛查。

医护人员不仅需要接受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4-5],因此要求相关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进行相关培训,掌握筛查的内容、筛查流程、患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遵守采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采血时间,确保血样本质量,避免重复采血,以实际行动消除家长的顾虑。同时,医务人员需掌握沟通技巧和注意保护隐私,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根据孕妇的家庭经济情况、文化为程度以及掌握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及家属实施连续性、有针对性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教育,使其认识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主动接受筛查,并在结果可疑时,能及时回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复查,确保新生儿身心健康。本文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召回率明显提高。由此说明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率、召回率。

参考文献

[1] 刘仁林, 潘媚, 徐容, 等. 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7): 131-132.

[2] 于小英. 健康教育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5,28(4):107-107.

[3] 刘艳萍, 李文芳. 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3, 11(7):665-666.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气管插管;静脉给药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脑损伤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复苏技术条件等的因素影响,死亡率3.0%~16.0%,及时有效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是新生儿科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护师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了静脉及时给药,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取得了较好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5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重度窒息达1h的新生儿4例,男3例,女1例,均因“出生后不哭,发绀,刺激后无反应1h”急送我院,至门诊时医生发现无呼吸及心跳,立即送至新生儿科抢救。其体重2.5~3.5kg,出生时因在私人诊所不正规接生,所以Apgar评分及羊水状况有无胎窘不详,查体温不高,脉搏无,血压测不出,意识不清,刺激无反应,全身皮肤苍白发绀,3例皮肤粪染明显,头颅无畸形,前囟平软,唇发绀、颈软,胸廓对称。脐已断并包扎,残端1.5~2.0cm,肌张力无,各种反射消失,经复苏抢救成功后,住院7~14天,其中3例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好转后出院。

2复苏护理方法

患儿入院后立即予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正压供氧。气管内直接滴入肾上腺素(1∶10000)1ml,约1~2min或5min内心率恢复,皮肤渐转红润,予以多巴胺、立其丁。多巴酚丁胺微泵静脉维持,并VitK1、纳洛酮等治疗,接上呼吸机,参数调整为:PIP22cmH2O,F0.55,RR40次/min,FiO280%,心电监护仪显示:SaO290%~95%,HR150~160次/min,RR40~50次/min,记录24h尿量,定时拍背吸痰,其中2例在机械通气下突然出现血氧下降至50%~65%左右,全身皮肤明显发绀,立即予以吸痰,气囊正压通气,效果不佳,血氧无回升,未见胸廓抬起,双肺未听见呼吸音,考虑患儿有脱管或管堵,拔管后,见管末端有较多黄色脓性痰液,予以再次气管插管,气管正压通气,见胸廓抬起对称,双肺呼吸音对称,无湿音,血氧恢复至90%~95%左右,全身皮肤渐红润,继续机械通气,参数不变,第2天,刺激有反应,并时有自主活动,调整呼吸机参数:FiO250%,经过4~6天,观察生命体征稳定拔管撤离呼吸机后,予头罩供氧,SaO2,维持在90%~95%左右,24h后停头罩供氧后,呼吸平稳,SaO2,维持在95%左右,雾化拍背吸出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大便正常,尿量每天140ml左右。

3护理

3.1抢救护理

3.1.1多位护士协同作战此4例患儿重度窒息时间过长,随时有死亡的危险。抢救过程中需要多位护士积极配合、合理分工。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完全清理呼吸道,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同时保证静脉通道的开放,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时要缓慢静脉给药,微泵速度为1~2ml/h,防止心率突然加快,引发心衰。

3.1.2气管插管的护理运用修正式喉镜头位,即“溴花位”进行气管插管术[1]。

3.1.3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插管固定要牢固,胶布松脱或弄湿随时更换,保持气道湿润,定时向气管滴药,因呼气时会将药液吹出,吸气时滴药又易引起咳嗽,因此在呼气末滴药效果较好,滴药时一定要侧卧位,滴速宜稍快,沿气管内壁滴,并接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充分流经气道,进入肺部稀释痰液,然后拍背吸痰、新生儿选3.0~3.5cm气管导管不易脱出,定时吸痰,吸痰时选用较柔软,直径1mm的细管,因其吸力大,刺激性小,不超过15s/次,负压不宜过大,一般为0.01~0.03MPa,或根据吸痰机说明书使用,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加重缺氧,吸痰时加大氧流量,插管期间加强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1.4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婴儿呼吸机的选择以压力型呼吸机为合适,机械应有时间切换,压力限制,持续气流有温化,湿化气体装置,能设置最大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较高的频率及呼吸时间比,混合气体及吸气压释放等功能。(1)初调:压力(PIP)应预先设置(12~15cmH2O),PEEP(2~3cmH2O),如果有顺应性减低的肺部疾病可根据血气监测适当增加PIP(20~25cmH2O)及PEEP(3~5cmH2O),呼吸机气流率:一般用6~8L/min,当需较高气峰压及频率时应相应提高气流率、呼吸频率(RR):25~40次/min,吸/呼时间比值[I/E]∶1∶1.5~1∶2。湿化器温度:28℃~32℃。(2)根据血气调整呼吸机参数:在整个人工呼吸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入氧浓度、血气、各种呼吸参数,并及时加以调整。①提高PaO2可采用提高PIP或延长吸气时间:肺水肿或肺萎缩时需同时提高PEEP。②降低PaCO2时采用提高PIP,增加呼吸频率及降低PEEP。(3)呼吸机的撤离:病情好转,自主呼吸恢复,血气稳定在PaCO26.67~9.3kPa,可逐渐降低呼吸参数,当FiO2≥0.6或PIP≥30cmH2O,应考虑逐减上述2种数据,在持续以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定期血气监测下每次降FiO2:0.05,或降PIP0.2kPa每次仅降1项,下降后至少观察30min,如SpO2保持稳定,可继续下降,当FiO2达0.4或PIP降到1.96kPa下降呼吸频率及PEEP(每次0.2kPa),当IMV呼吸频率降到4~6次/min后,如血气正常,可撤离呼吸机。

3.2一般护理

3.2.1心理护理患儿住院后,因新生儿科是全托式无家长陪护科室,而且经济费用较高,有的患儿家庭经济拮据,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我们要多角度同家长交流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家长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解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2.2饮食护理由于患儿处于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状态,有自主活动且对缺氧耐受性好后,可鼻饲1∶1配方孔2~5mlQ3h,观察无呕吐及潴留,如抽出咖啡色液体,要及时洗胃和禁食。有腹胀时可采用开塞露通便,如有呕吐或呛咳,要检查胃管是否脱出,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及食道呕吐物,并防止流入气管。

3.2.3基础护理&n

bsp;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每3h测1次体温,如有体温不升或发热时应15~30min测量1次体温,患儿发热时要加强皮肤护理,每2h协助翻身,防止发生压疮,退热后及时更换湿污衣服,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3.2.4预防感染的护理用紫外线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3次/d,30min/次,照身时注意保护好患儿,严禁紫外线对患儿直接照射,并定期监测空气中细菌数目<200个/m3,保持室内清洁安静,医护人员及家属进入病房均要戴口罩,穿隔离衣,患儿口腔护理Q6h,拍背吸痰Q6h,各项操作前洗手,操作时戴好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3.2.5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严格无菌碘伏消毒皮肤,范围>5cm,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成功后,粘贴胶布每天更换,并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如发现红肿或水泡要及时拔除针管用50%MgSO4湿敷,重新选择穿刺部位,以先远心端后近心端为原则。

3.2.6用药治疗时的护理在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立其丁时要严格掌握好药物的剂量和速度,短时间大剂量用药会导致心衰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保护好血管,减少刺激,每2~4h与能量组静脉通道交替使用,此4例患儿由于消毒隔离措施得力,抗生素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微泵注入,未发生严重感染。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 回顾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55

对象与方法

2006~2009年在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9467例,开展新生儿筛查8246例,筛查率86,88%;其中男4370例,女3876例,均在我院住院生产,均经家属同意方纳入检测对象。筛查率从2006年的79.48%上升到2009年的98.34%,呈逐年上升趋势。

筛查方法:所有新生儿于出生72小时~7天内并充分哺乳后,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或外侧,取第一、二滴血,特殊滤纸片接触血滴并使其自然渗透,将血片自然晾干,置于塑料袋内,保存在2~8℃冰箱中,7天之内送至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

结 果

各年度筛查基本情况: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活产新生儿9265人,筛查人数8246人,筛查率为86.88%。我院筛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上表可以看出筛查人数逐年增加,而且筛查率今年已达到86.88%,CH 4例,PKU 1例。

讨 论

从表可以看出筛查人数逐年增加。不筛查的原因中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病人知识贫乏、心痛孩子,护士宣传不到位、生后不到72小时出院者、转院,拒采,产妇有医院熟人为了给病人省钱者、经济困难者等。

护理干预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应抓好每一个环节,避免患儿的漏诊、误诊。

筛查工作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年召开1~2次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例会,以会代训,要求领导参加。给予支持和经济的投入。对新生儿筛查进行常规培训,年终进行考核,各科室均有专人主管此项工作,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工作质量、信息统计、报表上报等工作。

做好宣教工作,我院医务人员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采取了各种宣传手段,使产妇和家属知道什么是新生儿筛查、如何筛查、筛查什么病、筛查的意义以及怎样知道消息。

对采血人员管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的保障,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网络体系涉及标本的采集、储存、递送、签收、试验检测、报告发放、召回诊断、治疗和追踪随访,每个环节都关系到筛查结果的质量。不断对单位采血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试验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筛查质量。实现了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联系紧密,逐级上报的工作制度。

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

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产妇提前出院者,护士在婴儿病例上与产妇或家属约好日期7~20天,务必到医院采血。负责采血的护士责任人到并签字,病人为省钱者,护士反复讲解并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定义、内容、意义写在婴儿病例上,让产妇签字时写明白拒绝做的后果自己负责与医院无关必来医院采血,否则造成的后果有产妇或家属负责,签字为证。

采血卡片的填写和保存:采血者书写时必须实事求是,字迹要清楚,不得漏项。血片应平放在清洁处自然晾干(需2~4小时),然后装入特制的塑料袋内,置4℃的冰箱中保存。血片要严防潮湿。干燥血片应头尾交叉放置。每周1次将血标本送省疾病筛查。

由于以上采取措施得力,2009年活产婴儿筛查率达98.3%。总之,通过筛查,能够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CH和PKU,使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崔淼,张玉侠,尹志勤,等.儿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