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师资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范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人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使得继续教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让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教育学院应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教育管理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搞好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对做好我国教育工作,促进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的现有成果
1.高校资源的合理运用。高等学校作为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既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科学实验条件,又有理论知识雄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它们应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校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的不断扩大,学院各系部共同构成完善了教育管理模式。很多高校根据学校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它们也不断和各系部沟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继续教育教学特点,优化改进教育管理模式。
3.高校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随着继续教育培训人数的大幅度上升,高校开始适应继续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各类继续教育工作得到高校的重视,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团队,构建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各高校也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已经成为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二、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质量认识不够。国家已经把继续教育放在重要教学战略的高度来开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认识到高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没有把继续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仅仅开设一些规模与影响小的继续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没有指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使继续教育无章可循,阻碍了它的持续发展。
继续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素质,但很多办学单位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认识不够,部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单薄,对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毫不重视。再加上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质量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相比,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声誉。
2.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继续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侧重实用性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背景、培养方向,还是培养方案,都应有自己的模式。但是,很多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仍对继续教育管理缺乏创新,没有重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无论是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还是教材和教学方法,完全按照统招教育进行设置,并未针对继续教育进行设置,这直接关系着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继续教育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它的规划必须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而调整,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就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良好发展。所以,务必建立一套适合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
3.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继续教育产品,尤其是培训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培训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给继续教育管理队伍提供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仍局限在常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缺乏开拓市场、制订合理培训方案和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能力,而且当前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目前,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没有稳定的教学和管理队伍支持继续教育工作,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还有就是部分授课教师完全是聘用高校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所有的教学任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毕业设计等,都由统招授课教师兼职,这就使继续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更加不稳定,成为阻碍继续教育发展的阻碍。
4.继续教育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有着与时俱进的要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校继续教育常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及时更新前沿培训内容。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制订实用性和具有前瞻性的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没有严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管和优化,没有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考虑新的教育模式开展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各高校也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前沿专业优势,实现继续教育工作。
三、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高校在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把继续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规章制度。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阵地。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佳途径,各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适应继续教育市场
1.制订具体的继续教育教学培养方案。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形势下社会技术人才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随着市场和企业单位的进步而变化,制订培养计划。
继续教育要有好的成果,必须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体制和考核上区别于学历教育,根据继续教育实际情况,分析并研究具体的教学管理体制,设计出针对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开拓更多的学习方式,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融入在线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继续教育教学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
2.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双师型”师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中,加强校企合作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保证继续教育就业问题,使继续教育走进市场,以促进就业的方式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新形势下,有效的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继续教育模式的新探索,需要高校强化创新服务意识和合作模式。同时,要引进“双师型”师资,充实师资队伍,增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交流。根据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开展培训等,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
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授课内容及方法都与统招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必须了解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式,具有开拓市场和制订具体培训方案的能力,结合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对于继续教育,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对继续教育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学习背景,安排具体合理的培训方案,保证教学效果,保证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结合具体课程,因材施教,总结出更适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引进“双师型”师资,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并改善继续教育的教师结构。
(四)优化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管理工作
1.全面分析、设计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增强人才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培养目标,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继续教育的市场很广泛,高校要以教育资源为基础,立足自身专业,贴近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新项目,构建科学的培训项目体系和课程内容。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和内容,务必通过学科专家、企业部门专家及管理部门的工作研究,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考虑培训规模和效果,突出继续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2.建立教学监督组监管教学工作。组织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和实际教学管理专家组成教学监督组,及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和反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3.开展网络化教学模式。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以班级集中授课为主,受训人员无法获得个性化和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借助互联网构建的教学和学习平台,可以实现继续教育网络化。新形势下,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成为新的教学管理趋势,将继续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可使继续教育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发展。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提升,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教育内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人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使得继续教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让高校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教育学院应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教育管理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搞好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对做好我国教育工作,促进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在高校运行的现有成果
1.高校资源的合理运用。高等学校作为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既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科学实验条件,又有理论知识雄厚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它们应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合理配置,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高校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的不断扩大,学院各系部共同构成完善了教育管理模式。很多高校根据学校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此外,它们也不断和各系部沟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继续教育教学特点,优化改进教育管理模式。3.高校对继续教育高度重视。随着继续教育培训人数的大幅度上升,高校开始适应继续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各类继续教育工作得到高校的重视,组建了继续教育管理团队,构建了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各高校也制订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已经成为持续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二、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质量认识不够。国家已经把继续教育放在重要教学战略的高度来开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高校对继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认识到高校是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没有把继续教育真正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仅仅开设一些规模与影响小的继续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没有指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使继续教育无章可循,阻碍了它的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升被教育者的综合能力素质,但很多办学单位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认识不够,部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认识单薄,对继续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毫不重视。再加上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质量与普通高等教育无法相比,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和声誉。2.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继续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侧重实用性和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背景、培养方向,还是培养方案,都应有自己的模式。但是,很多继续教育办学机构仍对继续教育管理缺乏创新,没有重视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无论是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计划,还是教材和教学方法,完全按照统招教育进行设置,并未针对继续教育进行设置,这直接关系着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继续教育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它的规划必须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的进步而调整,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就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良好发展。所以,务必建立一套适合继续教育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教育质量。3.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继续教育产品,尤其是培训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培训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给继续教育管理队伍提供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仍局限在常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面,缺乏开拓市场、制订合理培训方案和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能力,而且当前的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要素之一。目前,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没有稳定的教学和管理队伍支持继续教育工作,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管理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学习。还有就是部分授课教师完全是聘用高校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所有的教学任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毕业设计等,都由统招授课教师兼职,这就使继续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更加不稳定,成为阻碍继续教育发展的阻碍。4.继续教育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有着与时俱进的要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高校继续教育常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及时更新前沿培训内容。目前,很多高校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制订实用性和具有前瞻性的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没有严谨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管和优化,没有随着信息化的普及考虑新的教育模式开展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各高校也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前沿专业优势,实现继续教育工作。
三、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提高认识,重视继续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因此,高校在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把继续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规章制度。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阵地。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佳途径,各高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适应继续教育市场
1.制订具体的继续教育教学培养方案。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形势下社会技术人才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随着市场和企业单位的进步而变化,制订培养计划。继续教育要有好的成果,必须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体制和考核上区别于学历教育,根据继续教育实际情况,分析并研究具体的教学管理体制,设计出针对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开拓更多的学习方式,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融入在线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继续教育教学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2.加强校企合作,引进“双师型”师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中,加强校企合作方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保证继续教育就业问题,使继续教育走进市场,以促进就业的方式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新形势下,有效的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继续教育模式的新探索,需要高校强化创新服务意识和合作模式。同时,要引进“双师型”师资,充实师资队伍,增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交流。根据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开展培训等,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继续教育的顺利实施
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授课内容及方法都与统招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必须了解继续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式,具有开拓市场和制订具体培训方案的能力,结合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继续教育,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对继续教育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学习背景,安排具体合理的培训方案,保证教学效果,保证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结合具体课程,因材施教,总结出更适合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引进“双师型”师资,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并改善继续教育的教师结构。
(四)优化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管理工作
1.全面分析、设计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增强人才能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培养目标,优化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继续教育的市场很广泛,高校要以教育资源为基础,立足自身专业,贴近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新项目,构建科学的培训项目体系和课程内容。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和内容,务必通过学科专家、企业部门专家及管理部门的工作研究,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考虑培训规模和效果,突出继续教育的特色和水平。2.建立教学监督组监管教学工作。组织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和实际教学管理专家组成教学监督组,及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和反馈,对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方案,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3.开展网络化教学模式。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以班级集中授课为主,受训人员无法获得个性化和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借助互联网构建的教学和学习平台,可以实现继续教育网络化。新形势下,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成为新的教学管理趋势,将继续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有机结合,可使继续教育教学手段更为多样化发展。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提升,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的教育内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知识和技术进步的加速,构建继续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应适应变化,主动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适应市场需求,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建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09.
[2]胡锐.论高校继续教育战略转型与实施策略[J].继续教育,2012,(02).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对口支援 互利共赢 对策研究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教育部于 2001 年 6 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十年来,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数十所高校开展了对口支援高校活动,我院于2014年开始确立了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计划,在两年的支援过程中我院从图书捐赠、实验室建设、师资交流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对口援建,在今后的对口支援中,我院将会继续贯彻对口支援的框架协议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入的支援,以促进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健康良好发展,实现西部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我院对口支援的措施及方法
我院自2014年6月17日,在教育部于四川成都召开对口支援和四省藏区中职教育工作部署会上,确立了郑州财经学院与那曲地区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在之后两年时间里我院于那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师资交流、图书捐赠、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支援。这种对口支援会继续坚持并向更广方面和更深层次发展。
(一)我院正积极创建支援平台 形成双方各层次互访机制的建立
2014年6月17日,双方基于对口支援互助共赢的发展战略签订了支援框架协议。2014年7月22日至23日,我院由理事长牛钦民、常务副院长李庆阳、院长助理李赞组成的考察组深入自治区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县,就对口援助当地中职学校发展事宜与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对接,并对那曲地区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双方下一步协商交流等具体事宜达成了共识。我院将对口支援计划写入了我院的的发展规划,列入了我院的年度工作计划,根据计划来认真落实并执行我院的对口支援任务。这些措施都有效的促进了对口支援双方支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保障。 我院正在建立专门的机构,设置相关领导兼任的对口支援工作部门,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并建立专项经费运作机制。两年来双方院校领导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和互访,2014年10月14日,那曲地区教育局局长谢才波、那曲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卡特、教务科科长尼玛德吉一行来到我院,与我院党委书记耿富德、院长李鸿昌、理事长牛钦民、常务副院长李庆阳、院长助理李赞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2014年12月26日,那曲职业技术学校一行来到郑州财经学院,就具体的对口支援工作进行深度交流,用于落实每一项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
(二)我院加强对口支援的师资交流和培训
对口支援两年来,我院对那曲职业技术学院老师进行了多次的师资培训和交流。2014年12月12日,那曲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斯秋多吉、次仁顿珠来到我院,开始为期一个多月的学习培训。2015年 6月27日,那曲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杨齐忠一行15人来到我院,开始为期28天的学习培训,我院也派出了会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机电工程专业的15名老师,参与了暑期的交流培训活动。我院并为每位参与培训的那曲老师在培训结束后颁发了结业证书。这种师资交流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加强了双方院校老师的合作交流,并促进老师们在一些科研项目上的交流合作。
(三)我院加强物资帮助,进行了图书实验设备的无偿捐赠
2014年9月5日,我院进行了第一批的援赠那曲职业技术学校图书,援赠那曲职业技术学校的图书共593包,12825种,35047册。2015年5月23日,我院组成的工作队,在党委书记耿富德的带领下一行5人 到那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交流访问,并进一步在师资培训方面提供帮助,并在教学系统的完善、图书管理、实验室建设、专业技能培训、教材开发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援助,进一步落实对口支援各项任务。
二、我院今后进一步开展的支援合作措施及方法
(一)帮助支援学校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维护
我院会继续对支援学校进行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继续进行图书的捐赠活动,也会进行我院教师捐赠自己出版的相关图书项目,今后我院会在图书捐赠的基础上,帮助那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捐赠提供包括知网数据库在内的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的访问权,还将为那曲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以上所赠系统的软件集成服务,协助其进行数字图书馆的构建和相关技术维护人员的培养工作。
(二)加强骨干教师的那曲支教
今后我院会在对口支援框架协议的安排下,进行我院教师的那曲支教活动。帮助其进行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开展,包括新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案的实施,以及相对应的科研活动的开展,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在教学科研活动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慢点,我愿派遣骨干教师的支教活动也将促进该校科研活动的开展,促使其在短期内使那曲职业技术学院新办专业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都得到一定的提高与完善。我院的支教老师也将积极探索相关的教学改革,鼓励一帮一的传帮带行为,鼓励并培养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参与相关的合作科研项目当中,进一步提高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前瞻性。运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我院精品课程的远程教学服务,为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课程建设提供平台,是的我院的优秀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加强与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学术交流,将派我院的一些名师专家到那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名师讲座,拓宽支援院校师生的视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三)强调学科耦合发展 致力学科人才培养
我院将加强对口支援院校的人才培养,在合适的时机下,将会逐步开展联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帮助那曲学生的人才培养,并在学科共建的基础上,尽享双方学分的互认,在我院强大的校企合作单位资源库里,也安排那曲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实习实践活动,提高支援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良好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那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四)加强两校学生的互访交流活动,拓宽支流范围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因此,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两校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在今后的对口支援活动中,两校将携手开展各种学生交流活动,比如说互派学生进行社团交流,互派学生参与各校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互派交换生进入彼此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共同开展联合文艺汇演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开辟人才培养的第二学习课堂。
(一)促进提高对口支援院校学科建设层次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我院在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中将重点帮助该校在机电工程、物流管理、会计学院等专业学科,以帮助支援学校在这些专业上面进行学科建设,帮助其新开设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以发挥我院会计学院作为第一大系的优势,在专业申报、教学计划制定、学科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其学院学科专业设置上面更加合理,促进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更好发展。
(二)促进对口支援院校在科研能力方面的提升
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在科研方面还有待提高,我院计划在以后的支援活动中将加强同那曲的科研合作,比如联合申报一些横向合作课题,以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课题协作单位来共同申报,提高其科研水平,带动该校进行科研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同类院校中科研水平向高校前列发展。进而提高该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准,为学校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对口支援院校的人才质量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我院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重心就在人才培养计划。我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而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其人才培养也以应用型为目的。我对口支援中,我院也重点在加强受援院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往往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跨学科设置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我院依托我们学校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我院拥有河南三全食品公司、河南百业财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将以此为平台,加强那曲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促进对口支援院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高校的发展关键看其师资队伍的成长,师资队伍状况则往往成为制约一个学校发展的“瓶颈”,高效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便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我院将和对口支援院校达成师资力量定向培养、那曲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来我院交流访问、组织进行院系干部队伍挂职锻炼、双方院校教师联合科研申报攻关等方式来实现对对口支援院校的师资队伍的提升。使对口支援院校逐步的实现自身内部教师的成长,建立起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其在西部地区高校间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我国中西部高校均衡发展的目标。
四、我院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在对口支援政策下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完善
目前,我国实施的高校对口支援计划是在中国政府主导下,作为中东部对西部计划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实施,其实质上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不管是从对口支援院校的选择、还是支援政策的制定、对口支援资源的分配都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实质上从法律层面上却没有相关的法律还限制和保护,也缺少相应的法律支撑。同时再碰到一些具体的地方法规时,中东部和西部也是有一些冲突的,对这些法规的不一致,还缺少一部权威的关于对口支援政策的法律的出台,来保障支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并未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过程提供统一的法律口径。致使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矛盾,而没法就一些问题达成一致。
(二)支援双方还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
目前,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国家、包括地方并没有配套的专项资金支持,其在支援过程中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支援双方高校自己的固定的办学经费,在后续的支援过程中,就会凸显出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而会出现由于经费的短缺,使得对口支援过程中的一些措施和方案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和开展,造成支援工作开展的瓶颈,也会为未来对口支援工作的认真落实带来缺陷,尤其是在科研合作、学生师资交流方面带来问题。希望政府在对口支援活动开展后期,能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进而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三)支援双方还未在支援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完全是在政府主导下,支援和受援高校间的一种义务和责任。在支援行为的前期,双方都进行了一些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精力的投入,在后期,随着支援的深入,在资金短缺的时候,就会出现支援积极性的下降。如何提高支援高校在支援过程中的积极性,关键的一点就是实现其对口支援工作的互利共赢,这样才能使得对口支援工作长期顺利的开展下去。对于我院这种民办院校而言,实现互利共赢可持续,更是迫切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构建双方高校互利共赢机制。目前,构建我院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互动双赢机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互利共赢的机制。这种“共A”型模式,就要求我们支援双方高校,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方面,不仅仅要考虑高校双方的资源,还能很好的利用地方经济发展的契机和资源,主动积极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来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实现互利共赢机制。比如引入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方资源,进行互利共赢机制的探讨。
高校对口支援政策,是在我国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西部高校的发展。对支援高校而言,也是一种政治责任与光荣使命。我院在对口支援那曲职业技术学院两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包括图书捐赠、高层交流、师资培训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入扎实的实施。我院将会在以后的支援工作中,继续努力,以实现那曲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良好发展。为西部发开发战略提供核心竞争力,提升西部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解群.中国高校对口支援政策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高亢.高等学校对口支援互动双赢机制研究[J].石河子大学,2010.
[3]孙杰.高校专项经费绩效管理的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2014.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范文4
吉林省高校对外汉语教师人才培养调研
国际汉语教师是国家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教师队伍的人才素质、文化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政治态度都要承受国际的眼光和国家的考核。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国家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0版)》,参照国内外外语教师标准和培训大纲,学员应具有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胜任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工作。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的导向性逐步增强,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纷纷设立对外汉语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汉语言文化底蕴、熟练的英语口语、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毕业后能够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目前,对外汉语专业已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语言文字以及语言应用及语言规划等相关专业因与对外汉语专业有着相似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也日益得到就业市场和对外汉语教师的认可。目前,吉林省高校汉语言类专业根据层次差异授予学位,包括学士、硕士、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具体专业设置及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1统计分析结果如下:①吉林省开设汉语言教学类专业的高校共14所,以师范类或文科类院校为主;②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具有这类专业的博士学位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授予权,东北师范大学还具有对外汉语专业的二学位授予权;③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具有这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长春理工大学拥有对外汉语专业的二学位授予权,吉林师范大学拥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授予权;④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这类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数量较多,长春、四平、白城3个地区教学师资和学生数量较集中;⑤民办院校华侨外国语学院紧跟市场脉搏,在对外汉语专业的师资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依托教学系统管理及师资水平,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同样重要。吉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到目前为止,吉林省高校对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必修科目、选修科目、课程实践、社会实习来开展的,除授课内容之外,其他方面与普通专业区别不大。部分高校会采取推荐实习、课程模拟等方式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统一。
吉林省社会培训机构对外汉语教师人才培养调研
2006年国家汉办停止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到目前仍然没有重新启动。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在市场的驱动下,市面上出现了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对外汉语教师”类的培训及认证,目前全国汉语教师认证机构多达7家,授权不同的培训机构,吉林省范围内现有的授权公司和培训机构及培训详情如表3所示。社会培训机构一般采用周末班和网络班两种课程设置,课时设置在100学时-300学时之间,实践课30学时-60学时左右。在内容上,大多根据学员的不同背景、特点和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组合方案,实施分类、分层培训;在形式上,采取案例分析、课件设计、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习实践上,通过教学观摩、模拟教学、试讲等环节,培训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网络班型大多采用面授、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各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认证明目也不尽相同,包括①国际认证协会———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认证注明为中国区唯一经美国国务院签印并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认证认可的国际认证协会,于2011年在中国首次举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测试考试。目前在长春有两家合作单位,分别是圣禹博凯国际教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儒森汉语对外汉语国际授课机构,四平市的合作单位是吉林伊格尔学院,在吉林也有合作单位。②国际汉语教师协会———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简称ICA)是专业从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考核和外派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ICA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得到153个WTO成员国教育部门的共同认可;在国内经过中国外交部、国家人事部等认证部门认可;在欧美该证书是唯一经过英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等10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认证认可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③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国际汉语教育学会于2007年研发了《国际汉语教育评价体系》,为各国汉语教学单位提供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方案、学习者语言水平测量系统、教师评价体系、教学评估方案、教材选择系统等服务。国际汉语教学执业能力测试通过者获得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④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师职业培训证书体系。
建议
经上述分析,吉林省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包括省内高校及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和师资、教材及课程等方面的设置都比较成熟和完备,但仍显现一些问题,主要有①省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分布不均,与韩国、俄罗斯等交流较频繁的延边等地区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没能得到重视,并且师资相对薄弱;②对市场洞察力相对较敏感的民办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动力,原因不仅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对外汉语的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有待加强,还在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有待拓宽,以增加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吸引力;③对外汉语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实践课程明显少于理论课程,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缘于省内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较少,倡导向社会培训机构借鉴和学习;④专业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形式单一,并且整个领域内学生的基础教育不够扎实,尤其是培训机构的培养方案,甚至进行以拿证为目的的教育。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应均衡分布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专业的师资为让更多的省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专业的师资平均分布,建议采取教师轮流制,教授专家级教师轮流到不同地区的高校进行讲座、授课及指导,增加学术权威的受益群体。使全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水平均衡发展,以便于不同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相应优势的充分发挥。另外,鼓励权威教师到教学相对薄弱的院校进行兼职,指导其他教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p#分页标题#e#
应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外汉语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艺术,并不是只要根据书本知识就能学到手的。为此,高校应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实战舞台,在实践中吸收和消化课本知识。对现有留学生实行导员制,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对留学生进行汉语辅导实践。甚至要求高校加强对外交流及姊妹校关系的建立,尤其是与吉林省相邻的国家,发挥地缘优势和教育优势,将实践机会放眼于世界。
应强调教学内容同步更新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对对外汉语教师这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因为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有所差别,选用的汉语教学形式、教材及评估形式都有差异,而这些方面基本上由对外汉语教师来选择制定,加之教学内容本身的变化与更新是吸引学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深刻把握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以满足外国学生的需求。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范文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育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多媒体教育技术的直观、新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作为传统教育技术的板书教学,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板书的运用技巧与现代多媒体的运用技巧一样,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作为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重视板书的作用,积极参与板书书写练习,提高板书水平, 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板书训练成为高校师范生必修课之一。
一、高校师范生板书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书写态度不端正
相当比例的师范生认为板书训练课程不重要,并认为鼠标和键盘必将取代粉笔,多媒体教育技术足以完成所有教学内容。不少师范生认为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使用粉笔和黑板进行教学是落后与倒退的表现,在板书训练课堂上并不积极参与训练,对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代大学生繁重的课业密切相关。
根据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生自大一进校起就需要应对大量的公共选修课学习,同时也必须完成专业课程才能拿到足够的学分,按时毕业。有些师范生或出于家庭经济压力,或出于未来就业竞争压力,在社会上担任较多兼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导致师范生板书训练过程中书写态度不端正。
2.板面杂乱无章
在师范生当中,尤其是初次接触板书的师范生,板书书写杂乱无序,板面混乱。带有较强随意性,缺乏秩序感,东写一行,西写一行,整个板面杂乱无章。面对这样的板书,课堂内容显得欠缺条理性,学生无法快速准确抓住重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课后复习带来了较大困难。
有的师范生板书中使用的序号前后不统一,使得授课内容逻辑层次不清晰。混乱无序的板书设计对师范生走上实习或者工作岗位并无益处,反而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一般高等院校中,书法专业师资匮乏,常常由美术教师或者其他专业教师中的书法爱好者担任书法教学工作。虽然师范生板书能力的提高需自觉进行大量的课后训练,然而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非专业的书法教师,或者缺乏书法教师都很难满足师范生板书训练指导的需求。
3.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
高校师范生在板书书写过程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以及不规范汉字。为了追求一笔到位,拿起粉笔就乱写,任意增减笔画,任笔为体,自创“行草书”。在偏旁部首的书写上,三点水变两点水,“口”字部变“O”,双人旁变单人旁等问题层出不穷。有些师范生为了追求潇洒,随意连笔或者增删笔画,使得字形繁琐、潦草。这样的板书必然给授课对象增加辨识难度,从而影响授课质量。
不容忽视的是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在学生当中起的是榜样作用。作为教师,在板书内容中出现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字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以讹传讹,这也是教师职责缺失的表现,这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有着较大关联。高校师范生板书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停留在宣传层面,缺乏有效实训与测评措施。规范汉字未能成为师范生综合测评的重要内容。这也导致师范生在平时板书训练中不注意汉字书写的规范性问题。
4.黑板书写过满,随意板书
部分高校师范生在板书时随意过度,信笔涂鸦,随性书写,到处乱写。师范生抓不住重难点与课堂关联内容,导致黑板满满都是文字和其他符号。面对这样的板书,学生自然分不清楚重点和难点,只能不断照抄板书内容,甚至束手无策。师范生对自身将来职业特征认识不足,板书水平与合格教师存在较大差距。非语文教育类师范生通常认为将来不需要教写字课,其板书基本能辨认就够用。体育、美术、音乐类师范生表现尤为突出,他们通常认为将来的课堂与粉笔、黑板无关。诸多因素导致师范生在训练板书中缺乏用心。
5.书写速度慢
书写速度慢在师范生板书训练中表现较为突出,速度前后不一致。师范生在板书时往往开始时过于追求字体美观,一笔一画书写,文字结构较为端正,然而耗费大量时间。随着书写的进行,他们发现时间不够用,无法完成板书内容,于是加快速度,字迹也变得潦草,甚至难以辨认。能在五分钟内完成100个汉字,书写规范美观,速度又快的师范生较少。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板书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未能引起师范生对板书训练的重视。师范生能力训练向现代教育技术倾斜,对于板书训练无硬性要求,没有系统训练机制。师范生课后基本不能自觉进行板书训练。在缺乏训练量的情况下,书写速度慢和潦草就不足为奇了。
二、高校师范生板书训练对策
1.制定并落实板书训练方案、健全实训设施
师范生板书训练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停留在宣传层面,应当落到实处。当前普通高校关于师范生板书训练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不够完善,书写技能实训室建设滞后,师范生参与板书训练处于被动地位。由于高校师范生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上课教室以流动教室为主,并无固定实训室。普通教室中,板书训练专用小黑板、粉笔及专用桌椅等配套设施缺乏给板书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高校中完善关于师范生板书训练的方案,建立专用书写技能实训室,配置相应实训设施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会有效调动全校师范生参与板书训练的积极性。
2.重视师范生板书训练
加强高校对师范生板书训练的重视,合理制订一套严格的师范生板书测评方案,增加师范生板书测评在其综合测评分值中所占的比重。从高校校方到二级院系,共同协调,定期做好全校范围内师范生板书测评工作。高校机构庞大,教学工作及日常行政事务大多授权给二级学院自主开展。
对于师范生板书测评,每个二级院系都有其标准,很难达到统一,更难以进行合作和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测评工作。对此,校方应当协调各二级院系,共同确定按照一套标准开展板书的综合测评工作。这也便于高校随时监测师范生板书训练情况,对教学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3.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书法师资是高校师范生板书训练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当加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师范院校内部书法专业教师通常只有四五个,甚至仅有一两个。
然而,其师范专业至少在15个以上,按照每个专业平均100人计算,师范生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师生比例严重失去平衡。因此,及时引进高层次书法专业人才,加强校内书法教师培训工作,对于高校师范生书写训练项目,尤其是板书训练项目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师范生进行板书训练得益于强有力的书法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师范生板书训练仍然存在书写态度不端正,板面杂乱无章,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黑板书写过满,随意板书,书写速度慢等诸多问题。若高校通过建立有效方案,配套相应师资及设备,将能切实提高师范生板书水平。
高校师资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训;问题;策略
当前高校教师数量庞大,这将不可避免的使得高校教师培训需求进一步扩大,构建一套完善高校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快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人才队伍科学有效建设,这已经成为了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是保证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
1.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培训观念滞后
当前有的高校领导层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不够认识,同时有不少教师不清楚高校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未掌握好培训的实际意义,错误的将培训当做一种任务,参不参加培训无关紧要。培训过程中有不少教师的目的不在于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而是出于对评职称、职务晋升的考虑而参与培训,长期存在“要我培训”的观念,处于被动局面中[1]。
1.2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及制度保障
现阶段我国有的高校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培训机制,实行的约束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培训一直依赖于政府行为,未制定科学合理的用于培训效果的考核制度。培训质量低下,导致很多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应付学校任务。
1.3培训模式单一
由于高校教师培训仍沿用着过去的模式进行,一味的注重培训教师的学科知识及学历的培训,没有充分考虑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忽视了科学合理的引导,在非学历培训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培训未遵循针对性原则,采用这样的模式会极大地削弱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导致培训成为一种形式,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2]。
2.当前时期下高校教师培训的具体策略
2.1转变培训观念
科学转变培训观念对促进高校教师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唯有学校领导者对培训投入必要的关注度才能保证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进而给予充足的培训资金支持。唯有教师对培训工作予以重视,预期的培训效果才可能全面实现。首先,充分认识教师的资金投入属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范畴,其次,强化教师培训力度,保证教师达到学校提出的专业化、职业化要求。
2.2健全培训机制,明确匹配的方案
由于涉及到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法规政策甚少,致使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积极构建并落实培训制度是现代高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能够推动培训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应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及培训网络体系,对培训体制深化改革。强化教师培训制度的建设力度,并且明确科学合理的具有长期性特点的培训方案,掌握学校师资需求,有针对性的研制人力资源开发计划[3]。然后确立匹配完善的培训方案,在教师个体培训需求明确的同时,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高校长期性工作。
2.3培训模式的创新
由于校本培训模式的优势特点众多如高效、操作简便等,目前已在各高校得到普遍应用,其能在教师个体需求的基础上了解教师间的能力差异,尤其要根据具体教师设计具体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全面体现出针对性。此外在培训中还应实现信息化的培训手段,落实远程培训方式,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教师通过网络得到良好的培训,降低培训费,保证培训效果,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
2.4健全经费保障,创新分担机制
应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来筹集所需的经费,保证培训经费的充足性,积极构建完善高效的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新机制,全面调动社会、企事业单位的捐赠热情,明确专门用于教师培训的的基金,实行完善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提出培训成本具体的分担范围,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高校教师的收入情况,明确培训成本各方相应的分担比例,推进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在内分担培训成本新机制。
2.5丰富培训内容,加强能力培养
高校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业务的系统培训,及时了解各教师群体与个体的不足之处,保证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重在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在美国与加拿大这些国家高校中将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所以应充分掌握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转变关注重点。
2.6借鉴企业培训的先进理念
高校教师培训形式没有企业的多,常常将重心放在了理论培训上,没有考虑拓展教师综合素质。针对此情况在培训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引进部分先进的培训形式,比如素质拓展、价值高的游戏等,并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全面综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引进人才对高校来说虽然很重要,但加强师资培训对高校教师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致使教师培训要求与目标较以往更加严格,应摒弃过去使用的正规高校教育,少数人受教育的传统思想,朝着终身教育方向快速迈进,将教育贯穿于教师的一生,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的职能作用,从而加快高校教育使用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东.高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